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合集下载

红细胞增多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红细胞增多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红细胞增多症(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红细胞增多症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

多次检查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6.0×1012/L,血红蛋白>170g/L,成年女性红细胞计数>5.5×1012/L,血红蛋白>160g/L即认为增多。

红细胞增多症首先可以分为相对性和绝对性增多,后者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者又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后者通常即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病因1.相对性增多是指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多。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的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EPO增多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后天因素造成。

(1)后天性EPO增多常见下述原因:①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因血氧饱和度减低所引起。

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氧程度成正比。

生理性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见于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

病理性增加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

②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增加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肾胚胎癌、肾上腺皮质腺瘤、子宫肌瘤以及肾积水、多囊肾等。

(2)先天性EPO增多主要由于先天性高亲和力血红蛋白生成以及先天性EPO自主生成过多引起3.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1)先天性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由于EPO受体基因突变引起,使红细胞生成增加。

(2)获得性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肿瘤,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JAK2-V617F突变所致。

三临床表现1.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大量排尿造成机体失水,或休克等。

红细胞增多是暂时性、一过性的。

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慢性心肺疾患、异常血红蛋白病、某些肾痍患或肿瘤等原发病病史。

鸡白痢的发生及防治

鸡白痢的发生及防治

117鸡白痢的发生及防治胡吉容(富顺县怀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自贡 643216)摘 要: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所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幼雏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后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型,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非常高。

成年鸡感染对病菌后主要表现为慢性发病也或是隐性带菌,伴随粪便排除体外,由于卵巢带菌对孵化率造成严重影响,更影响到雏鸡成活率。

鸡白痢可以通过鸡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水平方式传播,对鸡养殖业危害极大,所以必须要充分重视鸡白痢的防治工作。

下文当中结合实践,主要分析探讨鸡白痢的流行病学,并对其临床表现以及病理剖检变化予以分析研究,总结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能为鸡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鸡白痢;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剖检变化;防治措施鸡白痢是鸡养殖业发展过程当中一种严重的病害,也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是由于鸡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发,传染性极强。

该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尤其是一些大型养殖场,养殖密度高,鸡白痢呈现高发态势。

一年四季当中都有发生,尤其是鸡最易感,同时鸡白痢沙门氏菌也会感染麻雀、鸽子、火鸡等其他鸟类,雏鸡以及雏火鸡感染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常引发急性发病,定出现全身症状,病鸡不仅出现白痢,同时还有全身衰竭症状,还有的出现败血症。

日龄在30d 左右的鸡群出现该病之后,发病过程表现为亚急性特征。

成年期发生鸡白痢时,主要呈现慢性发病,很多表现为生殖系统感染,对产蛋率造成巨大影响,还会影响鸡的孵化率,不利于养鸡业健康发展,所以在鸡养殖过程当中,应当对鸡白痢防治工作给予充分重视。

基于此,下文当中结合实践,对鸡白痢的发生与防治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养殖户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控制和减少此类疾病给养鸡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1 流行病学在不同鸡品种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性的易感性,如来航鸡这种轻型鸡相比较重型鸡,有着更强的抵抗力,生产白壳蛋的鸡相较于褐色壳蛋鸡,具有更强的抵抗力。

另外鸡的性别对于鸡的感病性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性,雄性有着更强的抵抗力,而雌性稍弱。

鸭白点病的病因与防治

鸭白点病的病因与防治

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06期摘要鸭白点病又名鸭新病,是一种急性RNA 病毒性传染病,由鸭疱疹病毒引起,临床上多表现出发热,拉黄色、绿色粪便,软脚症状,发病死亡率较高,给养鸭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该病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助,及时接种疫苗,及时划定疫区,采取彻底消毒、紧急免疫等措施控制疫病的蔓延,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鸭;白点病;防治鸭白点病的病因与防治徐宁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畜牧兽医局,山东日照262300鸭白点病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由鸭疱疹病毒Ⅲ型病毒引起,多发生于番鸭、半番鸭和麻鸭,又称为鸭新病。

该病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病死率在80%以上,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又一个劲敌。

由于对该病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许多养殖户因此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养鸭业的健康发展。

1鸭白点病简介1950年,Kaschula [1]第一次报道了该病,发病区域位于南非,紧接着欧洲国家相继发生该病,1997年该病传入我国,南方、西南地区相继发病。

鸭白点病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在我国南方、西南地区等养鸭业发达的区域。

本病一旦发生,会逐渐流行,对养鸭业来说会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番鸭、半番鸭和麻鸭为主要的发病鸭种,番鸭对该病毒抵抗力最低、最敏感[2]。

研究表明,该病属于RNA 病毒病。

2流行病学鸭白点病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番鸭、半番鸭和麻鸭等均可发病死亡,但以番鸭易感性最强,约为30%,死亡率最高,约为10%~50%不等。

经调查发现该病多发于8~90日龄鸭,番鸭多集中于10日龄至6周龄、50~75日龄2个日龄段发病,临床感染的雏鸭病死率高达98%。

该病一般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伤口等途径传播。

郑云[3]研究表明,该病往往与大肠杆菌病、番鸭细小病毒病和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等并发或继发。

不同品种、不同日龄鸭感染该病后发病率、病死率差异较大,日龄愈小,其发病率、病死率愈高。

8~25日龄雏番鸭发病率、病死率最高,发病率高达100%,病死率95%以上;其次是50日龄以上番鸭,发病率80%~100%,病死率60%~90%;半番鸭发病率20%~35%,病死率60%;在麻鸭,尤其是开产的成年麻鸭,发病率、病死率相对较低,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

MCP简介

MCP简介

MCP简介目录•1概述•2疾病名称•3英文名称•4MCP的别名•5分类•6ICD号•7流行病学•8病因•9发病机制•10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11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的并发症•12检查o12.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o12.2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o12.3视野检查•13诊断•14鉴别诊断o14.1DSF和PICo14.2眼拟组织胞质菌综合征o14.3鸟枪弹样视网膜脉络膜病变o14.4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o14.5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15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的治疗•16预后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的内容。

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已经自动替换为 MCP,可点此恢复原貌,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1概述MCP(multifocal choroiditis and panuveitis,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是1984年由Dreyer和Gass首先报道的一种原因不明的伴有明显玻璃体和前部葡萄膜炎症的后极部多发性脉络膜视网膜的炎性病变。

文献报道中的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和弥漫性视网膜下纤维变性综合征(diffuse subretinal fibrosis,DSF)与MCP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这些病变是同一病种的不同表现还是3个不同的独立病种,目前尚无定论。

该病一般不伴有全身性疾病,从炎症累及部位而言,此种疾病应属于葡萄膜炎的范畴。

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可持续存在多年,许多患者可出现单眼或双眼的反复发作。

复发的炎症常表现为前房和玻璃体炎症或脉络膜瘢痕的外围水肿,偶见新的病灶出现。

反复发作的病例常严重影响视力并易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膜形成。

对于有明显的炎症表现的病例,目前多采用皮质类固醇全身或局部给药,多数患者症状可显著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的治疗反应不佳,对于这类病人可试用免疫抑制药。

肩背痛 (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肩背痛 (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肩背痛 (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肩背痛(painofshoulderandback)肩背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大都为肩背局部骨或软组织疾病所致。

也可能是肿瘤转移至肩部。

治疗宜查找引起肩背痛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治疗。

必要时对症治疗。

二病因及常见疾病1.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肩背部疼痛一般在后背、侧背部或肩胛部,常见的疾病有胸膜粘连、肺癌及结核等。

2.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肩背部疼痛。

以心绞痛、心肌梗死最常见。

3.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肩背部疼痛,常见的有胆绞痛、胰腺疾病、胃及十二指肠肿瘤等。

4.骨肿瘤或脏器肿瘤转移骨肿瘤或其他器官肿瘤,如肾、膀胱、子宫、肺等肿瘤转移至肩胛骨、椎体骨、肋骨可引起的肩背部疼痛。

三鉴别诊断1.肩背部肌肉痛肩背部肌肉痛可能是由颈椎病引起,也可能是腰背肌筋膜炎引起。

2.背部有隐约麻痛不适背部有隐约麻痛不适可能是由神经痛引起。

疼痛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此种疼痛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而感到的疼痛,又称为自发痛。

自发痛的种类很多,按病变的部位可分为周围神经性痛和中枢神经性痛。

3.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要点:①肩背部疼痛多伴有呼吸系统症状与体征。

②呼吸时肩背部疼痛加剧。

③脊椎检查无病变、运动不受限、局部无压痛。

④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或胸膜病变。

4.循环系统疾病鉴别要点:①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向肩部放射。

②常因体力活动而诱发或加剧,休息后好转。

③疼痛常为短暂一过性,应用血管扩张药、吸氧后疼痛可迅速减轻或消失。

④发作时检查心电图可发现心肌缺血改变。

5.消化系统疾病鉴别要点:①疼痛一般有固定部位。

如胆绞痛常牵涉至右胸背部;胰腺疾病常牵涉至左腰背部;胃及十二指肠肿瘤或穿透性溃疡常牵涉至后背中部。

②疼痛发作常与饮食因素有关。

③超声和消化道造影可明确诊断。

6.骨肿瘤或脏器肿瘤转移鉴别要点:①一般可追查到原发病或追溯到原发灶手术史。

②疼痛症状呈持续性加重,部分患者可触及包块。

(完整word)分子生物学检验完整版

(完整word)分子生物学检验完整版

1病原生物基因组在医学上有何应用?详见书P3a菌种鉴定b确定病毒感染和病毒载量c病毒分析d细菌耐药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2什么是原癌基因,原癌基因有什么特性,原癌基因可以分为哪些种类以及原癌基因常见的激活机制有哪些?原癌基因是指人类或其他动物细胞(以及致癌病毒)固有的一类基因,能诱导细胞正常转化并使之获得新生物特征的基因总称.特性:进化上高度保守,负责调控正常细胞生命活动,可以转化为癌基因。

功能分类: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蛋白,核调节蛋白,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抑制凋亡蛋白激活机制:插入激活,基因重排,基因点突变,基因扩增,基因转录改变3试述Down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及核型。

临床特征:生长发育障碍,智力低.呆滞面容,又称伸舌样痴呆。

40%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畸形。

肌张力低,50%患者有贯通手,男患者无生育能力,女患者少数有生育能力,遗传风险高。

核型:92。

5%患者游离型:核型为47,XX(XY),+212.5%患者为嵌合型:46,XX(XY)/47,XX(XY),+215%患者为易位型:46,XX(XY),-14,+t(14q21q)4简述淋球菌感染的主要传统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主要特点,对比分析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优势1直接涂片染镜检:敏感度和特异性差,不能用于确诊。

2分离培养法:诊断NG感染的金标准,但是其对标本和培养及营养要求高,培养周期长,出报告慢,难以满足临床要求。

3免疫学法:分泌物标本中的非特异性反应严重以及抗体法间的稳定性和条件限制,推广受限.分子生物学的优点:敏感,特异,可直接从了临床标本中检出含量很低的病原菌,适应于快速检测5、在单基因遗传病的分子生物学检验中,点突变检测常用方法有哪些?1异源双链分析法(HA)2突变体富集PCR法3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4化学切割错配法5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法6DNA 芯片技术7连接酶链反应8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9RNA酶A切割法10染色体原位杂交1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6、简述白假丝酵母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白假丝酵母菌分子生物学检验主要包括白假丝酵母菌特异性核酸(DNA RNA)的检测、基因分型和耐药基因分析等。

副肿瘤综合征一_PPT幻灯片

副肿瘤综合征一_PPT幻灯片


肤(4)
副肿瘤性天疱疮: —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疗效差 — 常见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胸腺瘤 巨球蛋白血症 其他:肉瘤等

肤(5)
Bazex综合征: — 又称副肿瘤性四肢角化症 — 对称性红鳞状皮疹,依次侵及耳、指甲、鼻、手指 手掌、足底、足指、膝、肘、颊及躯干、头皮 — 与肿瘤产生的生长因子及免疫复合物有关 — 一般伴发于基础恶性疾病:气管、食管鳞状细胞癌
腾喜龙试验(-) 抗Ach-R抗体(-) EMG电刺激继发性突触间隙Ach聚积而肌肉反应增强 — 70%伴潜在恶性疾病, 最常见于小细胞肺癌
肌肉关节(3)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
— 表现:近端对称性肌无力 — 机制 — 诊断 — 相关肿瘤:多种肿瘤
肥大性骨关节病(HOA):
— 表现:杵状指/趾+管状骨骨膜骨赘形成 — 相关肿瘤:肺、肝肿瘤多见
临 床表现
皮肤与肌肉关节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肾脏 血液系统 消化系统

肤(1)
系统性结节性脂膜炎或脂肪坏死: —皮下紫红色痛性结节,同时可伴发热、多关节炎、 嗜酸细胞增多等 —与胰腺癌相关
黑棘皮症: —对称性灰棕色柔软斑块,常见于劲部、腋窝、屈 曲部位和肛门外生殖器;皮肤擦伤处色素沉着 —急性起病,迅速扩散 —病理:角化过度,角化层黑色素增多,皮肤乳头肥大 —与腺癌,尤其是胃癌相关
3.双磷酸盐
—binds hydroxyapatite in bone, inhibiting resorption
4.降钙素
—decreases osteoclast activity
肌肉关节(1)
重症肌无力(MG):
— 表现:阶段性肌无力,常累及眼外肌及咽喉肌 — 机制: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 常见肿瘤:胸腺瘤、白血病、淋巴瘤、肉瘤、消化系肿瘤等 — 诊断:腾喜龙或新斯的明试验(+)

白塞病

白塞病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

临床上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又称为口-眼-生殖器综合征(白塞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

该病常累及神经系统、消化道、肺、肾以及附睾等器官,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

疾病名称:白塞病白塞综合征英文名称:Behcet Syndrome其他名称:Behcet 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白塞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 综合征,贝切特综合征,生殖器溃疡-口疮-眼色素膜炎疾病编码:ICD-9:136.101 ICD-10:M35.201所属部位:全身,眼部,口部,皮肤,生殖部位,所属科室:风湿免疫科,中医科,中医内科药物疗法:秋水仙碱;强的松;氢化考的松;地塞米松;环孢霉素A;CycosyrinA;雷公藤甙;瘤克宁;氨甲喋呤该病发病年龄大多为16~40岁的青壮年,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

中国则以女性略占多数,但男性患者中眼葡萄膜炎和内脏受累较女性高3~4倍。

该病由土耳其皮肤科医师Behcet首次报告,以后世界各地均有发现。

本病在日本、朝鲜、中国、中近东(土耳其、伊朗)以及东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远较西方欧美国家为高。

因有此地区分布,故有的学者称本综合征为“丝绸之路病”。

疾病分类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1、感染:这是白塞氏病的一个原因,主要分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病毒感染有关,此外,由于患者常发生扁桃体炎、咽炎和牙周炎等,因此认为这些疾病的病灶与白塞氏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微量元素:有些研究称在患者的病变组织,如房水、腓肠神经、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发现多种微量元素超过正常值,主要是有机磷和铜离子,可能与职业有关。

3、遗传因素:白塞氏病具有地区高发性,在一些地中海国家发病率较高,此外,在一些血缘性家族中发病率高,主要是男性患者。

4、免疫异常:白塞氏病患者的血清中含有抗口腔粘膜抗体和抗动脉壁抗体,此外还存在一些复合物,其阳性率很高,这些证明该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 概述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是一种急性、多灶性、单眼多发且通常累及年轻人的视
网膜病变,眼底检查可见深层视网膜或视网膜色素上皮出现白点状病变。为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
的疾病。
二 病因本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疾病有关。MEWDS的发病也可能与一系列多种多样相对常
见的易感基因有关,这种基因的存在可能导致机体更易发生免疫失调,加之环境诱发因素的作用,
便可能导致MEWDS。
三 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和闪光感,部分病人出现视野暗点。视力下降范围为
1.0~0.05,多为轻、中度下降。眼前段检查正常。眼底检查可见许多白色点状病灶,位于视网膜
的深层及RPE,分布在血管弓附近的后极部和黄斑周围,不侵犯中心凹,赤道附近的病灶少而稀疏。
典型的病灶为近似圆形,大小不等,色淡且边界模糊。中心凹处可见细小的色素颗粒。部分病例视
盘边界不清,在急性期可见玻璃体有少量细胞,少数病例可见血管白鞘形成。
大多数MEWDS患者的病程相对短暂。眼底的白色病灶常在1~2周内消失,荧光素血管造影和电生
理的异常表现也可迅速恢复,视力多在3~10周内恢复至发病前水平,视野的生理盲点扩大和ICG
血管造影所见无荧光暗点却可存留相对较长的时间。MEWDS痊愈后,眼底可不出现瘢痕,仅在黄斑
残留轻微的RPE色素改变,荧光素血管造影时偶见窗样缺损。此外MEWDS还可能表现为慢性,病情
复发并且累及双眼。
四 检查进行循环免疫复合物、IgG、IgM、IgA、ANA等检查,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HLA-B51检查
对该病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
可发现疾病急性期的白点状病灶,呈斑状强荧光或点状强荧光,点状强荧光排列成花环状,后期视
网膜色素上皮和视盘染色,偶可见视盘和视网膜毛细血管渗漏,少数患者因点状视网膜色素上皮脱
失而出现窗样缺损。疾病活动期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在动、静脉期无改变,提示脉络膜大血管未
受累;约在10min则显示后极部至中周部有多发性小圆形弱荧光点,发现的病变数目大于荧光素眼
底血管造影发现的病变数目,表明此病不仅累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还累及脉络膜毛细血
管或毛细血管前动脉;在病变趋于消退或已消退时,造影显示的弱荧光点变小或消失。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2.视野检查
可发现生理盲点扩大、中心暗点或弓形暗点,有时视野缺损范围较大,与检眼镜下发现的病变不一
致。
3.眼电生理检查
在疾病急性期,视网膜电流图、早期感受器电位通常显著降低,早期感受器电位再生时间延长,提
示病变位于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Bruch膜复合体水平。患者若有视盘肿胀,可出现眼电图的
波幅降低和潜伏期延长。
五 诊断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眼底表现、病变的自然消退等临床资料,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对诊断有帮助,特别是对临床表现不典型或疾病出现复发者更有诊断价
值。视野检查和电生理检查对诊断有助。
六 鉴别诊断1.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
多见于年轻患者,视力在短暂的下降后迅速恢复、眼底出现的RPE鳞状病灶也可消退,伴有视盘炎
和玻璃体的炎症表现等特征。本多为双眼发病,病灶较大且更为深层、色较黄且更为浓厚,荧光素
血管造影早期为遮蔽荧光,后期为强荧光。
2.多灶性脉络膜炎伴全葡萄膜炎
为RPE-脉络膜炎性疾病,多见于健康的近视女性,常伴有明显的前房和玻璃体的炎症,病灶较为
浓厚并可散布于周边部,炎症消退后病灶呈现为伴有色素的萎缩斑。视力恢复缓慢,常出现黄斑囊
样水肿和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多焦ERG检查表现为持续性弥漫性的损害。
3.鸟枪弹样视网膜脉络膜炎
发生在RPE或更深层的多发性奶油色样的病灶,伴有明显的玻璃体炎症细胞浸润,常见于老年人且
双眼发病,荧光素血管造影所见病灶常较间接检眼镜所见少且不明显,病灶早期为遮蔽荧光,后期
为轻微强荧光。HLA-A29的检出率非常高(90%)
4.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
多为年轻患者,病程与MEWDS相似,典型的病灶为深色素的斑点外围绕一脱色素的晕环,荧光素血
管造影表现为弱荧光的斑点为一强荧光环所环绕。ERG和皮质诱发反应均正常。
七 并发症本病的并发症少见,偶可引起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黄斑中心凹下新生血管膜)、急性黄
斑、神经视网膜病变等。
八 治疗MEWDS为自限性疾病,通常无需治疗,视力多可恢复。少数病例可复发,即可为原患眼复
发,也可发生于对侧眼。复发的频率也不尽相同。尽管出现复发,视力恢复良好。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九 预后虽然可反复发作,但多数患者视力可恢复至发病前的水平。
寄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很难达到的目标。今天,你能开口说
话,能用眼睛、耳朵、鼻子去感知身边的一切事物,能正常地用双腿行走,无病无痛……这些看起
来是很轻而易举的,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些却是极度重要且来之不易的,如果某一天你失去了,怎么
办?看到街上那些失明失聪、断手少腿的残疾人,你是否在想:幸好我没有像他们那样,你错了,
生命充满意外,谁能保证你明天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那你又是否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健康呢?
那就请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赶快行动起来,锻炼身体,让身心健康吧!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目
前的健康状况是稍纵即逝的,明确健康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本钱,要懂得珍惜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