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折线统计图

认识折线统计图
认识折线统计图

主备教师:张家辉时间:2012年4月18日

课题认识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

重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

难点

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修改备注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主题图及统计

表,预测一下,咱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可能与什么有

关呢?(可能与统计有关。)

追问:为什么这样说呀?(屏幕上有一张表格,

还有两位同学在统计气温。)

引入课题: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吗?好的,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统计有关的内容。(板书课题:

统计)

二、冲突激疑,自主构建

1、引发

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

小黑板出示问题:在靠近的两个时刻里,气温

升得最快的是()时到()时,降得最快是()

时到()时。

生汇报。(气温升得最快的是9时到11时,

降得最快是17时到19时。)

问:怎么知道这个答案的?大家都是用什么方

法得到答案的呢?(是用减法计算出来的。)假如

不计算,我们能直接看出问题的结果吗?

2、激疑

谈话:同学们,学习数学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水

平,要有新的思考。比如还是这个问题,想象一下,如果不通过计算的方法,有办法直接看出问题的答案吗?

学生自学第94页内容。

3、构建

谈话:合上课本,咱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本中给我们绘制了一张——?(完成课题:折线统计图)了解统计图是怎么形成的?

(1)横轴:表示时间;

(2)纵轴:表示温度;

(3)标题。

小组讨论:观察统计图,说说刚才这两个问题,不计算你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吗?(再度出示问题:气温升得最快的是几时到几时,降得最快是几时到几时呢?)

小组汇报结果,教师追问:你是怎样判断的?(相机板书:陡——快平——慢)。

4、促思

谈话:同学们,思考再深入一点,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谁能更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为什么?

生回答

小结: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能准确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板书:变化情况

5、沟通

问: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现在你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话想说?

三、多层应用,体会特征

第一层次:操作应用(完成课本95页“试一试”)

观察:先观察“试一试”中的统计表,表中列举了哪些数据?根据表下面提供的尚未完成的统计图,想一想,表中的数据该怎样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先描点,再连线,还要在点旁边注上数据)

学生尝试完成统计图。

师请学生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请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师相机板书:点准,

线直,写上日期和数据。)由数据的变化可以想到什么?

第二层次:辨析升华

完成想想做做

1、说说你看了“小红跳绳前后每分心跳情况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小红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有什么变化?

2、根据表中的数据,学生独立完成小明身高的统计图。

交流检查。问:这份统计图和前面的统计图有一个地方是不一样的,你知道是哪里吗?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纵轴每5厘米一段,但0-110之间是用的折线,没全部显示。因为最小的数据是116,所以只要略小于116就行了。这样的设计就更简便了。所以纵轴上的数据一般是考虑略小于最小值,和略大于最大值。)

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

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有什么特点或优势?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尚德实验学校小学部四年级张倩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回忆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内容,能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名称及其特点,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2、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图的区别和联系,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和方法]: 1、经历探究的过程,能发现纵轴上单位长度的确定对折线统计图的影响,从而为之后绘制合适的折线统计图打好基础;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总结数据变化的趋势,并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情感和态度]: 1、能体会统计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能形成一定的统计观念。 2、能养成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测。教学难点: 能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阶段 1、图片引入 你们猜猜这小宝宝是谁? 这是他每年的照片,妈妈将他每年照片拍下来,并且记录了他每年的身高。(收集数据的过程)

(板书:收集数据) 2、收集数据结束后就是整理数据,制作成?(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板书: 整理数据) 请你根据谢季儒妈妈给出的照片和数据完成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你能一眼看出哪年谢季儒的身高最高吗?(条形统计图) 老师把它制成了条形统计图,这样看上去更加直观明了?(条形统计图,最长的那条) 3、小结:这是条形统计图,我们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为了更好 的表示谢季儒每年身高变化的趋势,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方法来表示,我们用点来表示,点与点之间用折线相连,这种统计图我们叫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新授阶段 1、请你仔细观察这个折线统计图 说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些要素构成? 横轴 竖轴 标题 2、交流反馈 利用练习题目和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来突破难点。 3、折线分类: 看图,分为三大类,分别截取,不变,上升(2种),下降(2种) 小结:折线越陡,数据相差越大。 4、比较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讨论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都有横轴、纵轴、标题…… 区别:条形统计图用直条清晰地呈现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用点清晰地呈现数量的多少,折线的升降还可以清晰地表现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练习阶段 1、选择: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8—10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接触画折线统计图,会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量分析和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在观察、交流、探究、制图、欣赏等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到过这个地方吗? 2.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它是用什么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条形) 二、探索新知。 (一)课件演示: 1、让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请同学们给这个统计图取个名字。 2.刚才同学们看了课件,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绘制的?同座位的说一说,全班交流。 (二)读图教学 1.从这幅折线统计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折线统计图是用什么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点) 3.你觉得每两点间的线段都是一样吗?(不一样)你能用手比画一下吗? 4.中小学生参观井冈山的人数有什么变化?(越来越多)呈什么样的变化趋势?(上升)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折线)你有什么感想? 5. 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说出它们的异同? 6. 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的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7.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折线统计图? 三、自学例1 1、独立完成统计图, 2、回答图后问题。 3、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第三章统计 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说出统计的内容和数量,会比较数量的多少。 2知道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 3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 4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必须考虑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 5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对一些事物进行统计,并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的大小,正确、科学地确定1刻度(一格)所表示的数量。 教学用具 配套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动物们开运动会啦,他们开心的坐着各种各样的车去参加运动会了(出示条形统计图书上P41页)

车辆类型大客车轿车摩托车自行车 数量/辆15 32 24 37 师:看看这张表上有些什么?知不知道这张表叫什么? 生: 生:大客车、轿车、摩托车、自行车、数量、单位、名称等等。 板书:图 小结:像这样的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统计图我们叫做条形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师:先数一下大客车的数量占了多少个格子?为什么有半格? 生:有7格半,因为一格是2,半格是1。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来补充完这张图?试一试。 学生动手画。老师抽一名学生把画好的条形统计图投影到屏幕上进行讲解。师:这里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这里的最高的数字是40,能不能最高是30或者50呢?为什么? 生:30的话自行车画不下,50的话没必要。 师:这个条形统计图看到同学们很高兴,就摆了个他自认为比较帅气的姿势,看看同学们还认识吗?

生:认识。“就是大客车和数量的位置换了。”原来是竖着的,现在是横着的。师:小动物们运动完了想去买点冷饮和饮料,正好有2个售货站,让我们去看看小动物们在2个售货站买了些什么好吃的。 师:仔细观察这2张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号售货站雪糕卖得最好,2号售货站矿泉水卖得最好。等等。 师:雪糕和冷狗哪个卖出去的数量更多?为什么? 生:雪糕。因为它长一些。 师:所以直条的长短与数量的多少有关。 师:雪糕和矿泉水哪个卖出去得多? 没显示单位数量时,生回答:雪糕。因为雪糕的直条长 显示单位数量时,生回答:矿泉水,因为左边一格表示的数量是5,雪糕是40个,右边一格则是10,矿泉水一共卖出去70瓶,所以矿泉水多。 师:所以收集比较不同统计图中数据时要注意单位数量的大小。老师还有个问题,如果第2张图中的单位数量改成5,那么矿泉水的直条应该是几格? 生:14格。 师:也就是说,同样表示70瓶矿泉水时,如果单位数量是10,那么只需要7格

四年级数学下册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沪教 版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观察思考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教学用具准备:教学平台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P、42页主题图这是一张什么表?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统计表。从表格中你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七月份平均温度最高,

一、二月份平均温度最低 2、有时,我们为了要了解一些情况,就需要作一些统计工作。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到统计一单元进行学习。 [说明] :以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情况的统计表引入,复习旧知,达到从脑海中提取与本节课相关的认知信息,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情况,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清晰地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用条形统计图 2、我们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在方格纸上试者画一画,回忆一下条形统计图。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 制作条形统计图 (1)确定横轴(统计的项目)、纵轴(统计的数据,确定单元格大小)(2)画条形(条形粗细相等,间隔相等) 4、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什么来?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值,很直观。 5、但是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用什么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用折线统计图) 6、课件出示:P、42/2004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它包括哪些部分?与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相似之处:都有横轴(统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认识“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⑶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1格表示一个单位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请你首先认识一下天气符号,他们表示什 么天气?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清楚的表示出? 学生尝试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表示出来? 反馈:①我用统计表 ②我用象形统计图

师:他们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师: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生:边上有数据:0、1、2、3、4、5、6、7、8、9、 师:最下面一个数字是1吗? 生:下面是各种天气情况: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师;在这个图中,最下面一个格子碰着的横线对着几?在这个图中,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晴天和多云最多 生:雷阵雨最少 生:阴天比多云少3天 生:阴天比阵雨多1天 3师:和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能更清楚直观的表示数据的大小 二、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出生 月份 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用条形图表示出

认识折线统计图教案

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折线表示数量多少和增减变化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愿意积极参及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及人合作,感觉到统计及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折线表示数量多少和增减变化的基本方法. 教具准备:统计表和统计图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夏天快要到了,你能说说这两天的天气情况怎样? 当学生说到气温时,追问:你觉得早晨的气温怎样?到了中午呢? 出示例题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提问:观察统计表,从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几时气温最高?几时气温最低?你能很快找出来吗?)大家想很快就知道结果吗? 揭示课题:这天的气温情况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主动探索,认识折线统计图 1、初步阅读折线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提问:你能看懂这张图所表示的数据吗? 让学生指着图说说各时刻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是怎样看出来的。 2、深入观察折线统计图。 出示问题:要求学生边看图边逐一思考这四个问题,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1).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如何? (2).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3).几时气温最高?几时气温最低? (4).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时到几时?降的最快呢? 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通过交流使全班学生明确:(1)折线统计图也有标题,纵轴和横轴。(2)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是从横轴上相邻两个时刻都相差2小时知道的;(3)折线上最高的点所表示的气温最高,折线上最低的点所表示的气温最低;(4)随着时间的推移,折线由下往上说明气温上升,反之说明气温下降;(4)某段折线越陡,说明这个时间段的气温变化得越快。 3、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提出:刚才我们从折线统计图上发现了很多的信息。现在将折线统计图及前面的统计表相比较,你觉得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小结: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它很多的好处,现在你想不想也来动手完成一个折线统计图? 2、观察思考:先观察“试一试”中的统计表,表中列举了哪些数据?根据表下面提供的尚未完成的统计图,想一想,表中的数据该怎样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先描点,再连线,还要在点旁边注上数据) 3、学生尝试完成统计图. 4、重点交流:(1)是怎样确定表示相关数据的点的位置的;(2)连线时要注意些什么;(3)数据是否注明,制表日期是否填好.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观察思考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 教学用具准备: 教学平台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P. 42页主题图这是一张什么表? 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统计表。 2000年上海朮月平均毛温惰况 E?54567a9 10 弋溫(匕)5 5 17 22 25 30 29 25 20 13 9 从表格中你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七月份平均温度最高,一、二月份平均温度最低2、有时,我们为了要了解一些情况,就需要作一些统计工作。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到统计一单元进行学习。 、探究新知 1、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情况,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清晰地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用条形统计图 2、我们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在方格纸上试者画一画,回忆一下条形统计图。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制作条形统计图(1)确定横轴(统计的项目)、纵轴(统计的数据,确定单元格大小)(2)画条形(条形粗细相等,间隔相等) 4、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什么来? 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值,很直观。 5、但是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用什么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表格 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从表格中你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师:用什么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 2、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从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的长短可以看出气温的什么? 师: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出各个数据的多少。

3、折线统计图的引入: 师:从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并能直观地比较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但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用怎样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呢? 二、揭示课题: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新授 (一)探究一 1、认识折线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 (1)在折线统计图中看到了一些什么? (2)介绍横轴与纵轴、刻度 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月份、温度) 师: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1℃) (3)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 相同点:横轴与纵轴 不同点:直条表示数量、点表示数量 (4)看数据 师:2000年3月上海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你是怎样看的?(先看横轴、再看纵轴) (11℃) 师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7月) (5)看上升与下降幅度 师: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上升幅度表示什么意思? 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你是怎样知道的?(看折线越陡峭程度)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3.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 (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P42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能读懂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做出判断或预测。 3、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把整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直观、形象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习单(统计图)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情景引入 1.师:学校气象组对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小胖制作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们知道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包括哪些内容?(横轴,纵轴,标题和单位) (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3.小丁丁又制作了一张统计图,仔细观察一下,它与小胖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有何异同?(小组讨论) 相同点:这两张统计图都有横轴,纵轴,标题和单位。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的直条换成了点和折线。板书:点折线 4.由点和折线组成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学习折线统计图。 5.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上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6.小组里每人轮流说一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交流) 7.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8.通过学习你知道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点表示数量的多和少(板书)第二部分 既然知道每一个点表示各项目数量的大小,那么为什么要用线连起来呢?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书。P43。 问: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上升不变下降 出示:缓慢上升大幅上升不变大幅下降缓慢下降(分别配图)问:你能用这样的词语来描述一下这张折线统计图的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吗?(小组里交流) 问:现在谁来说一说折线表示什么? 板书:折线表示数量的变化 第三部分 同学们说得真好,气象小组的成员们把上海每一天的气温情况都记录下来了,小胖和小丁丁两人各制作了一张折线统计图,同样是上海某日气温变化情况,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有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合理地取纵轴刻度,把对反应变化情况不大的这部分省略,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晰地反映气温变化的情况。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分析这一天气温变化的情况。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讲解 认识折线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问题导入观察2006~2012年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时间/年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伍/支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图1 过程讲解 1.解读图一和图二,比较两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 (1)解读图一。 图一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情况的统计表,全表有三个横栏,第一个横栏是表头,第二个横栏是比赛的年份,第三个横栏是该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 (2)解读图二。 图二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情况的单式纵向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2006~2012年的各个年份,纵轴表示参赛队伍的数量,每一年的参赛队伍数量都用相应的直条表示。

(3)比较两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 ①图一中的统计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每一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 ②图二中的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比较出各个年份参赛队伍数量的多少。 2. 认识折线统计图 上面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3. 比较条形统计图(图二)与折线统计图(图三)的异同 (1)相同之处。 ①两幅统计图表示的内容相同。 ②两幅统计图都有横轴和纵轴,横轴表示的都是年份,纵轴表示的都是参赛队伍的数量。纵轴上数据的表示方式相同,每一小格表示10支队伍。 (2)不同之处。 ①两幅统计图横轴上年份的表示方式不同。条形统计图中的年份是由间隔相同、长度相等的线段组成的,而折线统计图中的年份是由等距离的点组成的。 ②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4.解读折线统计图 观察折线统计图,发现这种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反映出每一年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多,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少,还能表示出各个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陈华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科学、客观地认识世界。它是数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本节课《折线统计图》就属于统计与概率的模块范畴。 在上海教材中,学生关于折线统计图的前继知识是——二(上)的《统计表初步》和《条形统计图(一)》、三(下)的《条形统计图(二)》,后续知识是——九(下)的《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和《统计的意义》。因此,本教学内容的逻辑起点定位为——在复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法对两种统计图的共同特点有感知,对不同之处能区分并解读出两种统计图的各自特点,并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呈现方法。 2.学生分析 1. 《折线统计图》是概率与统计的一个内容,它有别于其他抽象数学,属于应用数学范畴,学生是有生活经验作为学习基础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调用大量的生活经验,例如气温变化,小毛巾重量变化,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等信息,从而帮助自身学习、理解折线统计图。 2.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具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根据这个特点,选用上海教材中“三类五种” 折线分类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折线统计图每一根线段变化的情况。然而“三类五种”图亦有缺点,学生会重点关注每一段的变化情况,忽视整根折线。因此,课中还需要通过手势、小游戏等方式体验整根折线的变化情况。 3.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会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学生往往会把“折线的长”与“变化幅度大”划上等号,而这仅仅在横轴项目等距设置的前提下才成立,带有片面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数(万人) 3 4 6 8 8 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 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新学案。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 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 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市2003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 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 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 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 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06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05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7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重点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指导】 1.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性和衔接。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2.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 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习统计的知识,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 3.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在学生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引领、指导的作用。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重点难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新课讲授】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一年级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测试题(最新整理)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题: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一、预习性作业 1、括号里填什么图形,用线连一连 □□△□□△()〇 〇□△〇□△()□ △△△△△△()△ △△() 2、你能在()的左边统计出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 〇□△ ()个()个()个()个 二、巩固性作业 下面是某城市十二月份的天气情况。 (1)根据上表把下面的统计图画完整。

(2) ()天()天()天()天 ( ()和()一样多。 比多()天。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拓展性作业 (1)涂一涂。 (2)算一算,一共有()元()角。 (3)小明想买 1 本10 元钱的字典,够吗?还差多少钱? (4)如果你有这些钱,想做什么? 四、实践性作业

调查一个星期你家扔掉多少个塑料袋,并在下图中涂一涂。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第104-105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通过自学课本、观察讨论、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 揭示题目:折线统计图。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处明确)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出示标杆素材:(课本104-105页) 学习活动要求: 1、想一想: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一说:小组内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讨论: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后反思】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类比训练】:完成课本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从画好的折线统计图找一找,填一填。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及设计意图)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I) 【教学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二学期(试验本)p48~p49 【教学目标】 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明确两种统计图各自的优势以及具体情况下二者的选择。 2.知道折线越陡变化越大,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读懂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变化趋势。 3.能运用折线统计图的本领处理具体生活问题,感受生活中离不开统计,统计源于生活。【教学重点】 1.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读懂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变化趋势。 【教学难点】 1.学生在观察变化趋势时,对于哪一段最陡可能产生分歧。 2.具体情况下选择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可能产生困惑。 【教学具准备】 数据,统计图,电脑课件 【教学实施】 一、课前暖场 1.播放世界杯歌曲,聊一聊足球,引入主题。 二、旧知引新知: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 这里从条形统计图入手,通过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动态变化,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形态过渡到不熟悉的形态。 同时,在动态演变和静态对比中,使学生直观认识到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比如统计图的基本要素、比如条形统计图的直条顶点和折线统计图的点是统一的)和不同点(比如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据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用点和线反映数据变化的趋势)。 而且,通过对比和区别,还能防止旧知识对新知识的负迁移,避免了学生对二者的混淆,明确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1.利用巴西历届世界杯净胜球数的条形统计图,回顾旧知识,读懂条统图。 题1: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怎样知道?(单位“届”、“个”) 题2:纵轴上每一小格代表几个?为什么?(两格是“2个”,所以一格是“1个”) 题3:净胜球数最多是在哪一届?为什么?(直条的长短) 题4:净胜球数最多是几个?怎样找到这个数据?(纵轴、横轴对应格的交点) 2.展示条形统计图变到折线统计图的动画,出示课题。 3.讨论比较两种统计图的异同异同,明确点和折线是折线统计图中的关键。 三、新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意图】: 进一步仔细研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中最关键的就是点和线,这里就分别从这两方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10页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学生能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能利用方格纸画出折线统计图。 3、根据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作出一定的推测和判断。 4、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统计图的选择,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利用折线统计图的变化预测未来事物的变化。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根据某学生前六周得小红花朵数统计表引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文久伊同学前6周得到得小红花统计表(出示课件) 2、回忆条形统计图绘制及特点。(出示课件) 3、出示折线统计图,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二、新课学习 1、认识折线统计图 分析折线统计图得出折线统计图的组成及特点。 2、绘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步骤:①描点②画线③标数据 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清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 3、联系实际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 根据某商店2010年4——9月雪糕销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1)判断最大数和最小数,确定数据对应月份。(出示课件) 2)学生2人一组,合作完成折线统计图。 1、通过绘制统计图,点明学生折线统计图是如何绘制(强调折线统计图特点) 2、分析预设某商店2011年应如何预定雪糕。 三、运用中感知 1、根据下面两幅统计表分析比较什么情况下选用条形统计图,什么情况下选用折线统计图(出示课件) 2、根据XX同学1——5年级的身高绘制折线统计图。 3,强调折线统计图中纵轴上的省略画法(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知识延伸(问)预测该同学以后的会怎样? 四、生活中的统计图----认识并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生发言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折线统计图。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 计图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难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

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统计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的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课本105页"做一做") 你能根据统计表(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并制成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三、课堂作业 完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