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李玉才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历史编写人李玉才审稿人阎明刚 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七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涉及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型的重大问题,是学习本册教材的关键内容之一。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教材前言对经济史学习方法的指导,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形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释了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作用。第一目从生产工具的角度阐释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第二目从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演进的角度,阐发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第三目从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生产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角度阐发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的进程、主要成就及引起的变化。 ⑵理解英国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⑶探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们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三、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归纳法,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动问题; 通过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的扩展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五、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练习与提高等。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八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与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 2、能力方面: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垄断组织形成的讲述,培养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分析其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运用举实例的方法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采用比较的方法,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分析。 3、采用释义说明的讲解法对“垄断组织”这一概念进行解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与生产密切联系并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这一突出特点,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归纳分析垄断的形成、影响,认识到垄断组织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难点:垄断组织的形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方法1 以奔驰和福特汽车为切入点,通过提问学生这两种汽车是哪个发明国家和发明者是谁,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等问题展开话题,得出最早出现的时间是第二次

工业革命期间,从而进入课题的学习。 方法2 通过想象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开着汽轮点着油灯的生活的情景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人晚上在明亮的灯光下,听着音乐,打着电话给远方的朋友送去问候的生活情景对比,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导入到新课中。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只有英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俄美德意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开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原料)。 (3)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4)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展 19世纪,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 2、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 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动机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话、电车等各种电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具的出现,产生了对电的大量需求。(联系书上的图“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如电力工业(发电、输电、配电)和电气设备工业(制造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电线电缆等)。世界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必修2 第7 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时代背景 (2)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 (3)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们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分析科技是一把双刃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2). 认识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二.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归纳法,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动及环境问题;通过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的扩展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三.教学过程: (带着问题看视频播放。1. 什么是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3. 最后扩张到哪些地区?)导入新课(利用视频播放导入) 教师讲解工业革命的概念: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它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板书)一、市场的呼唤 (教师引导)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的商人,现在你想投资工业,你会首先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1.有资金2. 有工人(劳动力)3. 有技术4.有原料5.有市场6.有国家政策支持?? 教师讲解:⑴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市场: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⑵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劳动力:圈地运动) ⑶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 ⑷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政权: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多媒体显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背景》表教师: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最早采用机器并不是在传统工业中,而是在新兴的棉纺织工业部门,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 2.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由此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理解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与英国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二、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有关史料与数据、运用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分析图表等方法,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 2.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3.通过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成果,体会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进而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 1.以“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材分析】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进程,阐述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工业革命的条件、进程;理解工业革命是怎样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知识重组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悟工业文明的问题和困境,进而理解个人在历史进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1、设置“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反思历史”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深入展开。 2、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即设置问题——阅读材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难 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欣赏视频《大国崛起》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温故知新:通过图示展示前后知识联系,突出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走进历史,探源工业革命。 概念诠释:明确工业革命的含义,从宏观上把握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板书)

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一: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提炼有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概括。 二、工业革命的成就(板书) 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二。多媒体出示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发明图片,最后通过表格形式概括,增强直观性,理解“蒸汽时代”到来的意义。 第二个环节:体验历史,感受工业革命。 三、从工场到工厂(板书) 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三:创设历史情境,通过阅读历史故事《爱丽丝一家的辛酸史》感受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变化。通过角色模拟,感受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 四、世界市场的形成(板书) 教学设计:欣赏视频《大国崛起》,然后分组讨论,工业革命是如何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最后从条件、途径、标志、影响四个方面归纳概括。 第三环节:反思历史,反思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多媒体展示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感受文明背后的问题和困境,并通过时空连线看我们今天对待环境的措施。 本课小结:设计知识体系,归纳本节内容。 高考链接:设计高考题、模拟题,既巩固所学,又体验高考。 创新训练:在故事中轻松掌握所学。 课后拓展探究:设置题目,拓展思维,提高认识。 【教学反思】略

参赛 第一次工业革命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重要发明及进程,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和工业革命的影响,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高材料解析 能力;分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 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联系比较法:构建知识体系,突出事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正确 认识工业文明的成就与代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联系中国历史深刻理解科技兴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师:先请大家看《英国工业革命》视频,然后概述它讲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多媒体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新课教学 一、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师: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结合视频材料和历史纵横,归纳工业革命首先产生英 国的条件,并说出这些条件是如何获得的?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一方面,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使 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另一 方面,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后,也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才能巩固自 己的统治基础,所以,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因为有了 资产阶级的政权而得到了保证。因此,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既是迅速 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社会的稳定,也为经济 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劳动力,手工工 场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既是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也是 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那么这五个条件到底是如何获取的呢? 师:英国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广阔的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 阔的海外市场,丰富的原料,殖民掠夺也积累了雄厚的资金。血腥的圈地运动 迫使广大农民离开土地,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同时形成 了大片土地,便于采用新技术,促进农牧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大量原料,也 积累了资金。这两个前提,五个条件是不光是分析工业革命开展的因素,同时 也是今后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金钥匙。不管是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迅速的 原因,还是缓慢的原因都从这些因素入手就能做出准确全面的分析。 问:哪个因素是促使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呢?(学生如果答不出来,就多 媒体显示《共产党宣言》中的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生答后师说: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产品供不应求,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促使人们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革命应运而生。 二、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和革新创造 师: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后来冶金、采煤等其他领域也纷纷出现了 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和革新创造有哪些呢? 1733年英国人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棉纱供不应求,人们 开始想方设法提高纱产量,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次能纺出很多根线的珍 妮纺织机,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后来在纺织领域又相继有了一系列的发 明创造,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同年瓦特又改良了蒸汽机,瓦特蒸汽机是一个在 工业革命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瓦特蒸汽机相对纺 织领域的主要发明有什么优点?它的出现的有何重大意义? 生答后师说:水力动力要求水资源丰富,高山峡谷落差大,且受枯水季节限制。蒸汽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能广泛使用。从此,工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概念和内容及特点。说明电作为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对世界的影响。知道并了解本茨和莱特兄弟是世界著名的发明家。能够列出本茨和莱特兄弟的主要发明,简述汽车和飞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分析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的文字、图片或者其他资源,展示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的贡献,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通过阅读与学习,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气时代的来临对世界的深刻影响,感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认识汽车和飞机的发明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和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能源领域的巨变,电的发明,汽车、飞机的发明。 教学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授课过程:1、导入新课: 在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中,我们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下面我们来回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主要能源是蒸汽,因此被称为“蒸汽时代”,动力机是蒸汽机,以它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是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社会面貌。在它发生后一百多年,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今天就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2、讲述新课: 它包括电气时代的来临、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先阅读“能源领域的巨变”、根据课文完成表格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为能源,被称为电气时代,动力机为内燃机,交通工具是本茨发明的汽车、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第二次工

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电的广泛使用是它最大的特点。从那时起直到今天,我们的生活和电密不可分,电和使用电的电器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可以说人类社会已经离不开电。 现在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电,没有了这些电器,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比如说:没有电、电灯,晚上如何照明?没有了电话,你如何和远方的亲戚通信? 我们已经知道这些电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提高生活质量,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一旦没有了电和电器,许多我们以往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将会消失,许多原本轻而易举就可以办到的事情变得困难重重。由此可见,电和电器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所以当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发明并开始广泛使用电之后,人们把这一时代称为“电气时代”。 不过电和电器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困扰。比如:发电站利用煤炭、石油来发电,所带来的能源消耗、空气污染问题,我们使用过的旧电器变成了电子垃圾,它们如何无害的处理?这都需要我们把它们逐步解决。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电和电器的广泛使用使我们进入电气时代,这是人类文明取得的巨大进步。 在“电气时代”取代了“蒸汽时代”,而在“蒸汽时代”广泛使用的动力机“蒸汽机”也随之被“电气时代”的动力机“内燃机”所取代。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影片,看看蒸汽机如何被内燃机取代,而使用内燃机的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又是如何发明的? (播放影片) 从影片中我们知道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转变,许多象奥托、戴姆勒、本茨这样的科学家耗尽了毕生的心血,人类前后花费了近200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燃料的改变起了推动作用,从固体-煤炭到气体-煤气到液体-从石油提炼的汽油、柴油。燃料的改进促使人们不断改进动力机,最终发明高效、实用的内燃机,最终由本茨首先把它运用到汽车上。 卡尔本茨先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后来他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厂。1926年它同戴姆勒汽车制造厂合并,成为今天著名的汽车制造集团戴姆勒-本茨汽车公司。 在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后的最初的几十年间,汽车造价高昂,成为少数富裕人群的奢侈品,成为身份的象征。这种情况到了1913年由福特打破,他的汽车公司采用流水线装配工艺,提高产量,降低价格,使汽车成为大众所接受的普通商品。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完整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一、本课概述 1870年以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本课主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重大科技成就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目“人类迈入‘电气时代’”,重点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同时也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科学研究成果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第二目“垄断组织的出现”和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形成”,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形成两个方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此外教材运用大量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既充实了教材内容,又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与知识性。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二、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认识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基础知识、熟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特点,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理解:分类归纳和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就、领域和影响,从而以表格的形式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从世界交流的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总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激发学生兴趣; 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的对话,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③利用 材料、图片等,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历史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由此以知识背景和能力背景两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教案1: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 (2)识记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 (3)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4)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材料创设情境,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加深对工业革命产生条件的影响。 (2)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影响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3)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知识整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历史知识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本课主要运用三种学习方法:情景学习法、历史比较法和合作探究学习法。运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创建多样性。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文明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和影响。

2.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特别是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的水晶宫开幕。这一天,水晶宫内挂满万国彩旗,参观者摩肩接踵,各种工艺品、艺术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在博览会上,参观者惊奇地观看着来自各个国家的发明、珍奇和产品,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各种机器发明,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种正在工作的机器,有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纺纱机、造币机、抽水机等等,这些不同的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们领悟到了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关于世博会的盛况,作为开幕式上的嘉宾,维多利亚女王曾做过这样的描述:“这次‘和平节日’的创造者,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确实让人感动,永远值得纪念……”为什么英国能在1851年举行世博会,这得益于什么呢? 自主预习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 (1)前提:18世纪时,随着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2)市场:越来越多的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___________。 (3)劳动力:圈地运动迫使很多农民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4)资金:殖民扩张和掠夺以及广阔的殖民地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5)技术:________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2.工业革命的进程 (1)在新兴的棉纺织业,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2)开始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 (3)其他领域: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二、从工场到工厂 1.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________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课教案_15

第一次工业革 一、学习需要的分析 1、学习内容的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本单元共四个课时: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这四个课时主要围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基本形成与最终形成过程进行的。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新航路的开辟与海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从工场到工厂;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三个子目之间隐藏着一种因果关系。前两个子目是因,后一个子目是果。或者从某种程度上,第一个子目是因,后两个子目是果。而“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又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正是由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的问世,一切都开始变得不一样了。鉴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点设为: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设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学习者分析:本次的授课对象是某重点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有了初中三年历史学习的基础,对基本历史事件已有了初步了解。但对历史事件的内部分析能力仍有所欠缺。高一学生刚刚步入高中,思维比较活跃,思考问题时具有创新精神。但由于知识积累的限制,他们对史实的掌握不够全面,且对史料解析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进行,通过史家论坛之比较,分析个中缘由是什么,培养学生阅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业进行,充分认识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对人类影响是巨大的。理解工业革命为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2、过程与方法: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如:电的应用 ,爱迪生的发明,内燃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教师组织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配一段解说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 一根藤儿连万家,家家开出幸福花,花儿夜夜放光芒,工作学习需要它。(电灯) 没嘴会说话,没手会摇铃,相隔千万里,说话能听清。(电话) 一只箱子方又长,两条辫子竖顶上,接上电线跑得欢,接送乘客忙又忙。(电车) 这些谜底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与电有关) 同学们还能说出在生活中与电有关的哪些器物?(电视、冰箱、电梯、空调、电饭锅、电熨斗、电脑、电热水器等等) 同学们列出这么多电器,可见“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发电机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走进我们的生产生活领域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和特点 1.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一: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科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特科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设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提示:(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大部分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知识。因此,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和科学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1870年以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本课主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大科技成就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目“人类迈人‘电气时代’”重点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同时也阐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一:科学研究成果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第二目“垄断组织的出现”、和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发展”,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发展两个方面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此外,教材运用大量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既充实了教材内容,又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与知识性。教学时,要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 ●教学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对垄断的评价。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以“启发一发现”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对重点、难点作必要的阐释。为使教学过程更具形象性,更有互动性,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图片、表格等形式来丰富课题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就本单元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

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2)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复习导入 师生互动:什么是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影响? 过程评价:所谓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18世纪末以后,先后在欧美、日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扩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 (4)改变了世界面貌,密切了各地联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过渡: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自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 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

人教版必修二: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作业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时加餐拔高练 |课后加餐练| 1.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 ) 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B.为“工业帝国”提供市场和资金 C.为“工业帝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D.为“工业帝国”提供技术与资金 解析:选B 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大国,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且广阔的殖民地刺激了英国市场不断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力,故B 项正确。 2.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A.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B.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 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D.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 解析:选A “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第一台机器,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故选A项。 3.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时所作的笔记,其中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

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 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 C.服务业/用机器制造机器 D.交通运输业/用机器制造机器 解析:选D 动力蒸汽机的出现带来了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故D项正确。 4.“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 A.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B.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 C.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 D.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解析:选A 材料“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体现了纺织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纺织业得到发展,故选A项。 5.“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材料现象反映( ) A.煤炭已成为工业主要能源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课题优秀

《“蒸汽时代”的到来》教学设计 灵宝市二中历史组成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记住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知道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美国人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发明火车机车等机器发明的学习,体会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等观点。 通过学习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等问题,体会发展经济要与环境保护相一致,深刻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专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容分析 1.教材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本课时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讲述了珍妮纺纱机的发明、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使用蒸汽为动力的火车机车的发明制造等史实。本课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具有时代特点的工业革命的进程场景。 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重要一环,本课看似简单,其实容非常重要,在世界历史中的作用之重更是不言而喻。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工业革命在世界历史中地位很重要,它不仅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巨大飞跃,而且使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 Word版含解析

【教案】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熟练掌握工业革命的背景、重大发明等相关史实。 2.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条件。 2.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和特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重难点“精讲”】 一、整体感知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二、圈地运动 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本质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劳动力,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三、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条件

1.制度先进 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 2.殖民霸权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18世纪中期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3.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4.经济政策 英国政府全面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促进了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如:电的应用,爱迪生的发明,内燃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教师组织题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配一段解说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 一根藤儿连万家,家家开出幸福花,花儿夜夜放光芒,工作学习需要它。(电灯) 没嘴会说话,没手会摇铃,相隔千万里,说话能听清。(电话) 一只箱子方又长,两条辫子竖顶上,接上电线跑得欢,接送乘客忙又忙。(电车) 这些谜底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与电有关) 同学们还能说出在生活中与电有关的哪些器物?(电视、冰箱、电梯、空调、电饭锅、电熨斗、电脑、电热水器等等) 同学们列出这么多电器,可见“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发电机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走进我们的生产生活领域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和特点 1.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材料一: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科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特科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设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提示:(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大部分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知识。因此,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和科学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