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并胃底粘膜下血管环扎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体会

f btat s e】 A r
0 c v T ea a t s cl hr y b l dn gs eohga ax et e o vl t h a ea fr e i at spael r . i ue e t p b e g m vi
ta s i t n i h g s rc t nd s  ̄ t p r t e f l w- p r n lg i n t a ti u u P u u a l o l u a o v o
7 4% ( - s .a d 9 … 8【 ・ a ) t t
2I %
de f wbe d n u n h olw d u f e r T e r be dn id o le i g d r g te fl e — p o y as h e l l g mk ∞ i o 3 . e w
维普资讯
华 北地外 . 12 3 铘 1 3 I 2 )  ̄ J 7卷
J e . ・ h 02v1 7、 ¨5r Ⅵ 0 -. 1・- G g 2 ・ -
门静 脉 高 压 症 研 究
贲 门周 围血 管离 断并 胃底 粘 膜 下血 管 环 扎 术 治 疗 门静 脉 高压 症 出血 的体 会
【 e od 】 H prni , o a; Eoh a adgsi aus Sri l r eue,oe te K yw rs yet sn pr l sp el n atc ̄r c; ug a p cdrs pr i e o t r i c o av
自 18 } 来 , 们采 州 门周 围 血管 离 断 J 9 2‘ 以l 我 : { 胃底 粘 膜 下 f 环 扎 术 治 疗 门 静 脉 高 儿 症 出 血 管 三
儿茶酚抑素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张力的影响

p h e n y l e p h i r n e ( P E ) , he t e f f e c t s o f C S T a t v a r i o u s c o n c e n  ̄ a t i o n s a n d t h e c h a n g e i n he t e f e c t s f o l l o w i n g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 n i t r i c o x i d e s y n t h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L — n i t r o — a r g i n i n e . m e t h y l e s t e r .R e s u l s t P h e n y l e p h r i n e f 1 0 " 9 _ 1 0 - 5 m mo l / L ) e l i c i t e d i S O .
【 A b s t r a c t 】0b j e c i f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c a t e s t a t i n( C S o n i s o l a t e d v a s c u l a r i r n g a n d t h e p u t a t i v e
【 摘
要】 目的 研究儿茶酚抑素( C S T ) 对大 鼠离体血管环的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记录苯 肾上腺 ①P E( 1 O ~ 1 0 m m o l / L ) 对 大鼠离体血管环有浓
素( P E ) 预收缩的大 鼠离体胸 主动脉环张力变化 , 观察不同浓度 C S T的作用效果 以及应用 L . 硝基. 精氨酸 甲酯 ( L — N A M E ) 抑制一氧化氮 ( N 0 ) 生成后 的作用效果 的变化 。结果 度依赖性 的收缩作用 ; (  ̄C S T在 1 0 ~ 1 0 m o l / L 浓度范 围内对 P E ( 1 0 m m o l / L ) 引起 的血管 收缩有浓度依赖性 的 舒张作用 , 其舒 张作用 较同等浓 度的乙酰胆碱 ( A c h ) 和硝普钠 ( S N P ) 均弱 ; ③用 L — N A M E( 1 0 o t o l / L ) 预处理后 , C S T的作用明显减弱。结论 C S T对 P E诱 发的血管收缩有浓度依 赖性 的舒张作用 , 血管 内皮释放 的 N O可能是
大脑动脉环名词解释解剖学

大脑动脉环名词解释解剖学大脑动脉环解剖学是一门研究大脑内、外的血管系统的学科。
它通过对大脑血管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变化的研究,确定大脑血管系统在大脑发育、功能实现和病变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大脑动脉环解剖学是神经解剖学、脑病学、脑影像学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脑动脉环由内部和外部血管等构成,它们包含主要的血管和风湿血管等支血管,形成脑内外血管系统。
大脑内血管系统主要由额动脉、乙状结肠动脉、颞动脉、小脑动脉、椎动脉等组成,这些动脉通过血管环连接,形成动脉环及其分支,支撑大脑的内部组织。
外部血管系统包括环形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枕大动脉、颈垂动脉等,这些动脉的分支供给大脑的外部血络。
大脑动脉环发挥着大脑发育、功能实现和病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大脑发育过程中,动脉环和分支接受和分配到大脑内部组织的血液,有助于大脑的发育。
大脑血管系统也维持和支持大脑功能的实现,例如它能够向大脑组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维持大脑功能的正常运行。
此外,血管系统也发挥着一定的防御作用,能够有效阻止病原体和外界物质进入大脑,从而保护大脑组织免受病毒和其他毒素的侵害。
大脑动脉环是大脑如何发育、功能实现和病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作用,有必要对大脑动脉环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更好地保护大脑的健康。
大脑动脉环的研究可以帮助更好地了解和治疗大脑疾病,及时开发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减少其发病率。
大脑动脉环的研究也可以促进脑功能的发展,更好地了解大脑的发育过程,从而提高人类的智慧,实现更为高效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总之,大脑动脉环解剖学是一门研究大脑内、外血管系统构成及本质特征的学科,它是神经解剖学、脑病学、脑科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可以帮助更好地保护大脑健康,更好地理解和治疗大脑疾病,促进脑功能的发展,提高人类的智慧,实现更高效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葛根素对大鼠离体冠状动脉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张作用及其机制还未见报道。 本研究 目的是探讨葛根素对离
体大 鼠冠状动脉血管环 的舒张作用 , 并进一步研究其与 电压 依 赖性钾通道 、 钙激 活钾 通道及其血管内皮释放一氧化氮 的
关 系。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实 验材 料
前一浓度舒张达平 台时再 加入下一浓度 ,以 6 0 m mo l / L K C 1 或1 0 6 - m o l / L U 4 6 6 1 9收缩的最大幅度为 1 0 0 %,计算 葛根素 各个浓度对冠状动脉血 管环 的舒张百分数 。 1 . 2 - 3 K v 通道抑制剂 4 - A P ( 1 0 m o l / L ) 、 K 通道抑制剂 T E A ( 1 0 。mo l / L ) 对葛根素舒张冠状动脉血管环作 用的影响 : 按上
述 方 法 检 验 完 冠 状 动 脉 环 活 性 后 ,用 6 0 m m o l / L K C 1 或 U 4 6 6 1 9 ( 浴槽 终浓度 1 0 r 6 mo l / L ) 预收缩 冠状动脉血管环达平 台,加入 4 - A P( 1 C r 4 mo l / L ) ( 4 - A P干预组 )或 T E A( 1 6m 0 o l / L )
1 . 3 统计学分析
购自 美国S i g m a 公 司来自其余试剂均为市售 国产分析纯。
1 . 1 . 3 仪器 : P o w e d a b生物信号采 集分析系统 和微血管 张力 记录仪为澳大利 亚埃德仪器 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产品。 H S S . 1 B 数字式超级恒温水浴泵 为成都仪器厂产品。
1 . 2 实 验 方 法
1 . 2 . 1 大 鼠冠状动脉 血管环制备 : 断 头处死大 鼠 , 立刻取 其 心脏 , 置于 4 o C, 体积分数 为 1 0 0 %O 饱和 的聚苯 乙烯 磺酸 水溶 液 ( P S S )中 , P S S液 具体成分 为 : K C 1 5 . 8 m mo l / L , N a C 1
产前诊断胎儿血管环合并法洛四联症2例

关键词 : 股骨骨折 : 新生儿: 护理
一
新生儿 产伤临床上 比较少见 ,在 分娩存活 的新 生儿 中发 生率 般 不超过 l %,而伴有 新生儿 股骨骨折 的更为 罕见 发生率 约为
医学信息 2 0 1 3 年 2月第 2 6卷第 2期( 上半月) Me d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 F e b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2
・
个 案 报道 ・
新生儿股骨骨折护理 1 例
刘雪英 , 姚凤 英 , 黄凤 菊 , 莫江妩 , 蓝春梅
0 . 1 3 %r ” 。我院 2 0 1 2年发生 新生儿股骨 骨折 1 例, 经过 4 2 d的治疗 及护理 , 患儿骨折愈合好 , 无并 发症。出院 1 个月~ 4 个 月随访患肢 活动 自如 , 无成角畸形 , 与健 肢长度一致 。
1资料 与方 法
1 _ 3 . 5指导协助母乳喂养 帮助患儿母亲满足患儿母乳喂养 ,指导 喂
1 01 —1 0 2
l 3 1 专人护理 相对 固定 医生两名 , 护士 4 名, 实行 三班制 , 以便观
察及熟练掌握包扎技 巧。
1 3 1 体位护理 注意保持外展屈髋伸膝位 , 捆绑松紧适宜 , 防棉垫绷 带移位 , 注意 翻身 防压伤 , 抱奶或 翻身时要保持 动作 轻柔 , 保证患肢 姿势不变。密切观察棉垫及绷带有无松脱 或移位 。 1 3 2血液循环 观察 由于新生 儿感觉不敏感 也无法 表达 自己的不 适, 且患 儿病情变 化快 , 护士要严 密观察 下肢情况 , 严 格床边 交接 班, 头7 d 观察 1 次, } I , 方法 : ①注意患肢有无肿胀 、 皮肤有无发凉 、 颜
丁苯酞作用机制 (2)

b: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在软脑膜的吻合支 c: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在软脑膜的吻合支 d:大脑前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的吻合支 e:小脑动脉远端吻合支
Liebeskind DS. et al. Collateral circulation. Stroke 2003;34(9):2279-2284.
二级侧支血管——颅外动脉间的血管吻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半暗带
90%-100%的患者在脑梗塞发生3小时后都存在缺血 半暗带
75%-80%的患者发病6小时后仍存在缺血半暗带 超过44%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18小时后仍然存在缺
血半暗带 不同患者缺血半暗带的存活时间短至3小时,长至48
小时不等
Ledezma CJ, et al. Modern imaging of the infarct core and the ischemic penumbra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CT versus MRI. Expert Rev Cardiovasc Ther 2009;7(4):395-403. Ebinger M, et al. Imaging the penumbra-strategies to detect tissue at risk after ischemic stroke.
参麦注射液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4 ViiaJMe sn .h UC ls d a d M 1 mp e vd sse fr er , sigJT e P pa mi 3 7 d r e y tm o n i
i s rin mu a e e i a d s q e cn wih s n h t u i e s l n e to t g n ss n e u n i g t y tei c n v r a
维普资讯
・
5 2・ 0
江 西 医 药 20 0 7年 第 4 2卷 第 6期
胞 内的钙超负 荷使氧 自由基 产生 减少 L C 为一 a 1作 种 非特 异性钙 离 子拮抗 剂 .可 以使 细胞 内 C 度 a浓 下降 .同时具 有抗 自由基作 用 .在生物 体 内可阻 止
H O 或 O 生成 O 活性 氧 ,或直 接与新 生的 O 一 H一 H、
有稳 定胰 岛素 的作用闸 本L C a k通过 促 进胰 岛 B细 胞再 生 和修 复胰 岛 B细 胞 功 能 . 改善 胰 岛 素 的分 泌 . 到降 低 血糖 , 达 辅 助 治疗糖 尿病 的作 用 。随着 L C 量 的增 加 , 进 a 1剂 促 胰 岛素分 泌 . 复胰 岛 B细胞功 能 的作用减 弱 。 修
p me . n , 9 2 1 : 5 i r s r Ge e 1 8 , 9 2 9
泌. 而高剂量 对腺 细胞 产生损害 . 抑制 激素 分泌 。低 剂量 稀 土元素 增 加 胰 岛素 分泌 的作 用 机 理 可能 是 :
( ) 岛 素分泌 是 C 赖性 的 . 1胰 a依 稀土 离子 作为 生 物 活性 金属调节 剂 . 以取代 C . 进胰 腺分泌 。 2 可 a 促 () 在低 浓度下 .稀 土离子 与胰 岛素 的结 合诱 导胰 岛 素 单体 分子 内的构 象变化 .变 化涉及 它与 胰 岛素 受 体 结 合 区域 B(4 3 ) 这 可 能增 强 了 胰 岛素 与 其 受 2~ O .
川芎提取物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的作用及其机制

第3 2卷 20 年第 2期 08
黑
龙
江
医
学
HE o I NG ME I A J UR L IL NG JA D C L O NA
V 13 No 2 0 . 2. . F b2 o e .0 8
l 2l
川 芎提 取 物 对 大 鼠离体 胸 主动 脉 血管 环 的作 用及 其机 制
Ioa e tTh r ccAo t nd IsPo sbl e h ns s ltd Ra O a i ra a t si e M c a im
LU Au C n— h
(Dp r etfN uoug r , h eea o i lfD qn iFe , a i 6 0 1 C ia) eat n e r re T eG nrl s t a igO l i d D qn 130 , hn m o s y H pa o l g
cn atno e a ua r g dcdb ey pr eP ) a gicnyi it t c o L ufu eumi g ot co t s l nsn ue p nl h n( E ws i f ad h idb e r t i scm a o r i f h v c ri i yh e i sn i n be y xa g i f h n H r T e f t w r i iidb G—nr —L 晒n eL—N )N yt s h irC nls n Ieet c o ot hs e e s e hb e N . e c en t y ii to —a i ( n A ,O s h i i i t . oc i h x at n e sn bo uo r f
su y i o td t p s—sbe meh nsm . eh d s il c a i r M to s i ltd to a i ots rmo e rm sa a r 印ae h i u s ae rcc a r e v d fo Witrrt wee o h a s Id i tecr — n c lr fr a d su id i sltd o gn b t Io t ctn in tev s ua . sweemes rd wi boo ia ima ̄ ayi a om n td e n ioae r a ah. mer e so so h ac lr1 g r au e t ilgc lsg s i f 4 h n lt— e ls e Re u t a  ̄tm. s ls drc ea ain e e to xr ̄ o iu t u e u n in r n v s ua i Wa b e v d. i trlx t f e t e o c f a f Lg si m h a xo g Ho t ac lrrr c o 驿 So s 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环先天性血管环畸形胎儿发育早期由成对的主动脉组成的血管环未能正常地向单一主动脉过渡,其右背侧主动脉退化吸收不全或主动脉弓其他各段发育异常,使小儿主动脉弓依然保留完全或不完全的环形结构,而行走在血管环内的食管和气管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这种主动脉弓各段组合方式的异常称为血管环畸形。
血管环畸形的发生率在东方国家较低,畸形血管包绕食管和器官,对它们产生压迫,引起临床症状,从而需要外科处理,以缓解症状。
一、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胎儿主动脉弓的发育是由环形主动脉弓向单一主动脉弓的发育过程。
胎儿血管环最初是由连接与主动脉囊和背侧主动脉弓之间的六对主动脉弓所形成,以后1、2、5对主动脉弓相继吸收,第3、4对主动脉弓之间的背侧主动脉中断,最后只剩下第4对和第6 对主动脉弓构成血管环。
此时主动脉囊分隔为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升主动脉和第4对主动脉弓相连,肺动脉干和第6对主动脉弓相连。
以后随着血管环的缩短变形,背侧主动脉的第1、2节间动脉段完全吸收,3—7节间动脉平面缩短,只有两例相当于第8节间的背侧主动脉才构成血管环侧缘。
正常情况下右第6弓远端和右背主动脉第8节间段吸收消失,血管环的右缘断裂、吸收,形成左侧单一的主动脉弓。
因此血管环畸形不外是由于右侧第8节间段背侧主动脉吸收不全或左侧动脉弓的异常吸收所致。
最常发生畸形的部位是在两侧第4弓和第8节间段的背主动脉的背主动脉。
血管环畸形的分类方法颇多,其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双主动脉弓双主动脉弓是血管环的最常见类型,是因胚胎发育时左、右第4主动脉弓同时存在,其二个主动脉弓均发自升主动脉,从气管、食管两侧绕过背部汇入降主动脉,形成一个真正的环。
通常右弓(背部)发出右颈总和右锁骨下动脉,而较小的左弓(前部)发出左颈总和左锁骨下动脉。
约73%的病人以右弓为主,仅20%的病人以左弓为主,还有2%的病人左、右大小相仿。
(二)右主动脉弓并有左侧动脉韧带胚胎发育时如果左第4弓退化可产生右位主动脉弓,根据左弓退化中断的部位和左颈总功脉、左锁骨下动脉和动脉导管分支的模式,使右主动脉弓可产生多种类型的血管环畸形。
最常见是逆食管左锁骨下动脉和主动脉弓镜样分支。
右主动脉弓伴逆食管左锁骨下动脉是由于右第4弓存在,而左弓在左颈总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中断,使左锁骨下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并行走在食管的左后侧,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之间存在一根韧带,这样使形成一个完整的血管环。
右主动脉弓伴镜样分支则是右第4弓存在,而左弓在左锁骨下动脉和背侧降主动脉之间中断,形成一根韧带。
当该韧带起源于降主动脉,便可形成一个完整的血管环,而当该韧带起源于头臂干(无名动脉),则并不形成血管环,故患儿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三)肺动脉吊带在胚胎发育中当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该支肺动脉绕过右主支气管,行经于气管和食管之间,形成一个压迫右支气管的“吊带”(图15-46)。
往往造成病人在新生儿期便可产生气管压迫症状。
图7-27 肺动脉吊带(四)头臂干(无名动脉)压迫综合征当头臂干(无名动脉)行径异常,使气管的前壁受到头臂干的压迫。
但有些病儿其头臂干行走位置正常,却也产生气管压迫症状,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有人认为这些病儿头臂干起源比正常人更靠主动脉弓的左后侧,当该动脉向右后侧上行至胸腔出口时,便可压迫气管前壁。
(五)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左主动脉弓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是因胚胎发育过程中右第4弓在锁骨下动脉和颈动脉之间退化,造成右锁骨下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经食管的后缘向右上行走,可造成食管左后壁的压痕,但它并不形成一个完整的血管环。
据统计该畸形的发生率较高,而引起吞咽困难的症状并不多见,需要手术治疗的更少见。
(六)左主动脉弓伴右降主动脉这种畸形少见,如果合并有右侧动脉导管未闭或动脉韧带,便可形成一个完整的血管环。
左主动脉弓伴右降主动脉是因胚胎发育时主动脉第3弓未退化吸收,形成一个大的颈部主动脉弓,故有些病儿没有右侧动脉导管也可产生气管前壁受压的症状。
二、自然转归先天性血管环畸形患儿一般是在医院体检时或出现食管、气管压迫症状时查出,对于没有症状的患儿可以随访观察,患儿可以很好的耐受而不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具有明显食管、气管压迫症状的患儿需要手术,效果较好。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血管环畸形患儿因对气管和食管的压迫部位和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典型的症状是:出生早期即出现呼吸窘迫和哮鸣音,活动与喂哺后哮鸣音更响,熟睡时也可听到,咳嗽声似“犬吠样”或“破锣样”,反复呼吸道感染。
较大儿童则表现为吞咽困难,特别是吃固体食物时症状更明显,甚至可出现呼吸困难或青紫。
有些患儿睡觉时喜欢将头后仰,这种姿势可减轻呼吸道的梗阻。
血管环畸形的诊断方法颇多,但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诊断方法是胸部x线摄片。
胸部正侧位摄片可了解主动脉弓的位置,在正常主动脉弓位置上显影不清楚,常提示双主动脉弓畸形可能。
侧位片可了解在主动脉弓水平有否气管和支气管的狭窄,高千伏摄影技术对此更有帮助。
胸片上显示右肺过度通气常提示肺动脉吊带可能;食管吞钡造影检查对诊断血管环畸形也极有帮助,在以主动脉弓或右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韧带的病人,食管吞钡检查时可看到后壁有一明显的压迫切迹。
近年来,高速螺旋CT的出现,为该病诊断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使既往许多漏诊病人得到了诊断。
超声心动图应作为常规检查手段,而心血管造影可以作为一种补充。
四、手术治疗凡有症状的病儿,一旦诊断明确都有手术适应证,延误手术可导致气管、支气管的进一步损害,甚至突然死亡。
手术方法根据诊断不同而异,以下介绍几种常见血管环畸形手术处理原则。
(一)双主动脉弓左后外侧第4肋间进胸,分离后显露血管环、韧带和降主动脉关系。
在与降主动脉连接处切断一支较小的主动脉弓(通常是左弓),同时切断动脉韧带,注意保留双侧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的正常血供。
(二)右主动脉弓并有左侧动脉韧带左后外侧第4肋间进胸,分离显露动脉韧带,切断缝合,松解粘连之韧带,避免损伤附近的喉返和迷走神经。
(三)头臂干(无名动脉)压迫综合征右或左前外侧第3-4肋间进胸,切除右侧胸腺组织,用三针带垫缝线,在头臂干起始部的主动脉弓前面,将头臂干与主动脉弓连接处和头臂干发出后5mm处作褥式缝合,并与胸骨后固定。
手术同时最好做气管镜检查,了解气管压迫解除情况。
最近有作者提出,胸骨正中切开,在头臂干起始部将之切断,近端关闭,远端重新固定在主动脉弓靠右前方的正常位置上。
(四)肺动脉吊带常在婴幼儿和新生儿期手术。
胸骨正中切开,建立体外循环,在左肺动脉起始部将之切断,近端关闭,远端移至气管前与肺动脉干作端侧吻合,如同时合并有气管环畸形,需用心包补片作气管成形术。
近年来,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应用,已有不少医院对小儿血管畸形采用胸腔镜技术治疗,并获得成功。
五、术后监护及并发症小儿血管环畸形手术后关键是呼吸道护理。
除作过气管成形术病儿需留置较长时间气管插管外,一般均主张早期拔管,给予呼吸道充分湿化,加强拍背吸痰,确保呼吸道畅通。
有些病儿术后早期呼吸道压迫症状可能未完全解除,但往往在数月或1年后症状消失。
六、手术结果和随访Backer等报告一组251例因呼吸道和消化道压迫症状,怀疑血管环畸形的病儿,其中双主动脉弓占76例;右主动脉弓伴有左侧动脉韧带66例;头臂干压迫综合征79例;肺动脉吊带伴或不伴气管环畸形30例。
总手术死亡率为7.6%,死亡病例大多伴有心脏和气管方面的畸形。
近30年来,单纯血管环畸形己无手术死亡率。
参考文献1. 丁文祥、苏肇伉主编.小儿心脏外科学.第一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61~269.2. 汪曾炜、刘维永、张宝仁主编.心脏外科学.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04~617.3. 徐志伟主编.小儿心脏手术学.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07~318.4. Backer CL, Mavroudis C, Rigsby CK, et al. Trends in vascular ring surgery.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5 Jun;129(6):1339-47.5. Backer CL, Mavroudis C. Congenital Heart Surgery Nomenclature and Database Project: vascular rings, tracheal stenosis, pectus excavatum. Ann Thorac Surg. 2000 Apr;69(4 Suppl):S308-18.6. Chiu PP, Rusan M, Williams WG,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vascular rings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tracheal stenosis. J Pediatr Surg. 2006 Feb;41(2):335-41.7. Koontz CS, Bhatia A, Forbess J, et 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division of vascular rings in pediatric patients. Am Surg. 2005 Apr;71(4):289-91.8. Turner A, Gavel G, Coutts J.Vascular rings--presentation, investigation and outcome. Eur J Pediatr. 2005 May;164(5):266-70.9. Woods RK, Sharp RJ, Holcomb GW 3rd, et al. Vascular anomalies and tracheoesophageal compression: a single institution's 25-year experience. Ann Thorac Surg. 2001 Aug;72(2):434-8; discussion 438-9.10. Philip S, Chen S Y, Wu M H, et al. Retroesophageal aortic arch: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a rate vascular ring. Int J Cardiol, 2001 Jul;79(2-3):133-141.11. Hodina M, Wicky S, Payot M, et al. Non-invasive imaging of the ring-sling complex in children. Pediatr Cardiol,2001;22(4):333-337.12. Berdon W E. Rings, slings, and other things: vascular compression of the infant trachea updated from the mid-century to the millennium.Radiology,2000;216(3):624-632.13. Backer C L, Hillman N, Mavroudis C, et al. Resection of Kommerell’s diverticulum and left subclavion artery transfer for recurrent symptoms after vascular ring division.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2 Dec;22(6):1038-1039.14. Bonnard A, Auber F, Fourcade L, et al. Vascular ring abnormalitie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62 cases. J Pediar Surg, 2003;38(4):539-543.15. Koopman J P, Bogers A J, Witsenburg M, et al. Slide tracheoplasty for congenital tracheal stenosis. J Pediatr Surg, 2004;39(1):19-23.先天性血管环为主动脉弓及其胸内主要分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