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气化工艺及安全

液氯气化工艺及安全
液氯气化工艺及安全

液氯气化工艺及安全

20:04:48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轻轻一点,立刻拥有一本安全工具书!收藏本篇文章,方便以后查看

摘要介绍了液氯气化的工艺过程及所采取的相应安全措施。

关键词液氯气化安全

氯气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我国工业(特别是化工)生产中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液氯是低压液化气体,属于危险品。因此如何确保液氯气化在使用中的安全,是广大液氯用户非常关注的问题。

液氯多由钢瓶气相出料。钢瓶自身的气化氯气量(特别是冬季)有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常采用对钢瓶直接加热的方法,以加速气化。这种方法有可能使液氯温度急剧上升,引起液氯钢瓶或缓冲罐内超压或安全塞熔化,导致事故发生。还有相当一部分用户采用钢瓶液相出料法。出钢瓶的氯气进入带加热套的气化罐进行气化(气化罐属三类压力容器),夹套内通常通蒸汽或热水加热。通蒸汽可造成罐内液氯急剧气化而不易控制;通热水则需增加一套热水循环装置(如热水罐、热水泵等)。

最不安全的因素是:氯碱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工业食盐和水,会不可避免地带入铵类物质。用含有铵离子的精制盐水进行电解反应时,铵离子则与电解产物氯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三氯化氮。后者随氯气一道进入液氯生产系统。当氯气被液化时,三氯化氮也被液化混入液氯内。用户在使用氯气时,气化罐内逐渐会贮存由氯气液化装瓶时一同液化带来的三氯化氮。而三氯化氮的沸点比液氯的沸点要高得多(三氯化氮沸点>71℃),液氯沸点-34.6℃)。液氯中三氯化氮的爆炸危险含量为5%。当气化罐内液氯不断气化时,三氯化氮则不气化或气化不完全,久而久之,三氯化氮就会富集而达到一定浓度,且在一定条件(如振动、阳光、有机物作用等)下,则可能导致气化罐爆炸。

笔者参加过国内一些液氯用户的生产装置设计,设计所采用的是钢瓶液相出料,再经排管式气化器加热气化,同时采取下述工艺及安全措施,进而达到稳定、安全气化液氯的目的。实践证明,该法对广大液氯用户是切实可行的。

2液氯气化工艺及安全措施

为了操作方便、稳定、安全、可靠、易行,笔者建议采用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及如下安全措施:

2.1 液相出料并配备安全、可靠、方便的流量、气化温度控制系统

由钢瓶液相出来的液氯经气动调节阀进入排管式气化器气化,其流量则根据后系统工艺需要由缓冲罐上的压力反馈自行调节。气化器用热水加热(在阀门关不严或仪表失灵的情况下,使用热水比使用蒸汽要安全得多)。其热水温度控制在40~45℃。(通过气动调节阀调节蒸汽通量控制)。这样,可避免因误操作(即关闭后系统阀门,使液氯气化系统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系统,而仍在通氯和加热)导致超压爆炸的危险,同时还可使液氯气化稳定可靠,操作简单。

2.2 气化器厢内排管无焊缝

排管式气化器厢体内的排管没有焊缝,均整管制作,其焊缝设计在厢体外的弯头处,从而可避免焊缝受热和内外两面腐蚀。

2.3 气化器和缓冲罐中没有排污口

整个系统液氯贮存量和残存三氯化氮量相当少,即事故发生的机率本来就相当低。为了安全,气化器和缓冲罐中还设有排污口,定期排放残液,以防止氯化氮积存。

2.4 设备管道要符合有关要求

钢瓶对外连接采用经退火处理的紫铜管,并经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所采用的气化器、管道、缓冲罐等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2.5 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安装用隔离式系统中设备和管道上所有的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均采用隔离式,以防氯的腐蚀而造成计量不准。

2.6 缓冲罐顶部装安全阀

本系统装有压力报警(PICA)装置,超压时操作室会发出警报。异常情况下,系统超压而不能自动泄压时可导致超压爆炸。故为了安全在缓冲罐(三类容器)顶部要安装安全阀进行安全保护。一旦安全阀起跳.外泄氯气用管道引入事故碱破坏塔处理。

3 结语

液氯钢瓶液相出料,采用排管式气化器,可避免直接对钢瓶加温,且液氯贮存量和残存三氯化氮量均比缸式汽化器要少得多。液氯气化过程采用上述工艺及安全措施.可大大增加液氯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可使操作更加方便和稳定。

[ 本日:

上一篇文章:安全经济学概述

下一篇文章:企业管理层的安全教育

·充装的安全要求(液氯钢瓶)——充装后的要求(3)

·充装的安全要求(液氯钢瓶)——对钢瓶的要求(2)

·充装的安全要求(液氯钢瓶)——引言(1)

·甘肃永靖液氯钢瓶爆炸事故事态得到有效控制

·液氯钢瓶泄漏事故紧急处置措施

·液氯充装前验瓶员岗位责任制

∷相关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更多评论…]

液氯气化工艺及安全

液氯气化工艺及安全 摘要介绍了液氯气化的工艺过程及所采取的相应安全措施。 关键词液氯气化安全 氯气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我国工业(特别是化工)生产中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液氯是低压液化气体,属于危险品。因此如何确保液氯气化在使用中的安全,是广大液氯用户非常关注的问题。 液氯多由钢瓶气相出料。钢瓶自身的气化氯气量(特别是冬季)有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常采用对钢瓶直接加热的方法,以加速气化。这种方法有可能使液氯温度急剧上升,引起液氯钢瓶或缓冲罐内超压或安全塞熔化,导致事故发生。还有相当一部分用户采用钢瓶液相出料法。出钢瓶的氯气进入带加热套的气化罐进行气化(气化罐属三类压力容器),夹套内通常通蒸汽或热水加热。通蒸汽可造成罐内液氯急剧气化而不易控制;通热水则需增加一套热水循环装置(如热水罐、热水泵等)。 最不安全的因素是:氯碱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工业食盐和水,会不可避免地带入铵类物质。用含有铵离子的精制盐水进行电解反应时,铵离子则与电解产物氯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三氯化氮。后者随氯气一道进入液氯生产系统。当氯气被液化时,三氯化氮也被液化混入液氯内。用户在使用氯气时,气化罐内逐渐会贮存由氯气液化装瓶时一同液化带来的三氯化氮。而三氯化氮的沸点比液氯的沸点要高得多(三氯化氮沸点>71℃),液氯沸点-34.6℃)。液氯中三氯化氮的爆炸危险含量为5%。当气化罐内液氯不断气化时,三氯化氮则不气化或气化不完全,久而久之,三氯化氮就会富集而达到一定浓度,且在一定条件(如振动、阳光、有机物作用等)下,则可能导致气化罐爆炸。 笔者参加过国内一些液氯用户的生产装置设计,设计所采用的是钢瓶液相出料,再经排管式气化器加热气化,同时采取下述工艺及安全措施,进而达到稳定、安全气化液氯的目的。实践证明,该法对广大液氯用户是切实可行的。 2液氯气化工艺及安全措施 为了操作方便、稳定、安全、可靠、易行,笔者建议采用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及如下安全措施: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氢气共5页MSDS编号:2014003 版本日期:2014年4月10日—————————————————————————————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称:氢气 英文名称:Hydrogen 化学式:H 2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0 技术说明书编码:2014003 生效日期: 2014年4月10日 第二部分危险性描述 紧急情况概述:极易燃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1,加压气体-压缩气体。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加强通风。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容器与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使用防爆电气、通风、照明等设备。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事故响应: 皮肤接触:无意义。 眼睛接触:无意义。 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感不适,就医。 食入:无意义。 灭火方式: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灭火。使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安全储存:防日晒,储存于通风良好的地方。 废弃处理:——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环境危害: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纯品 有害物成分:氢 浓度:≥ 98% CAS No. 1333-74-0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无意义 眼睛接触:无意义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无意义。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氯气生产工艺流程图

氯气生产安全 氯(Cl)是化学元素之一。通常所说的氯,是指分子氯(Cl2)而言的,分子氯由约76%的氯-35和24%的氯-37构成。气态氯称为氯气,液态氯称为液氯。氯是最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之一,用途极广。 生产工艺氯的工业生产方法是电解食盐水。当前流行的工艺是隔膜法电解和离子膜法电解。原盐经溶解、沉降分离出杂质并制成饱和精盐水,通入隔膜电解槽(或离子膜电解槽),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电解,在槽的阳极室生成氯气,阴极室内生成碱液和氢气(见图1隔膜法盐水电解工艺流程图),生产是连续进行的。 图1 隔膜法盐水电解工艺流程 由于氯气输送贮存困难,而氯气易于液化,液氯贮存和长程运输又比氯气方便得多,所以液氯常以很大规模生产,有低压、中压、高压三种液化工艺(见图2液氯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 液氯生产工艺流程 职业危害液氯的沸点是-33.97℃,氯气的相对密度是2.485(空气=1)。因此,液氯一旦大量泄漏,会迅速蒸发形成低温氯气云团并低空漂移、扩散,对人和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中毒——中毒是氯气生产最主要的职业危害。氯气是强烈刺激性气体,属高毒类。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氯气对人有急性毒性和慢性影响,但未见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的报道。人对氯耐受的个体差异主要反映在低浓度阶段,高浓度长时间接触无一例外地会造成严重伤亡。 氯气的急性毒性: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反应一般于24小时内消退;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可有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肿;重度中毒则引起广泛、弥漫性肺炎或肺泡性肺水肿、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明显紫绀、窒息、昏迷可出现气胸、纵膈气肿等并发症,甚至猝死。氯气对人的急性毒性见下表。 氯气的慢性影响:在含氯不高于7.5mg/m3的大气环境中长期工作,一部分人中可有早期气道阻塞性病变倾向,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增加;个别人中可有哮喘发作、肺气肿、神经衰弱综合征或伴有胃炎症状,但无生命危险,也不会因而升高死亡率;皮肤暴露部位可有灼热发痒感,往往发生氯痤疮;有的还可发生牙齿酸蚀症。 爆炸——在空气中氯不会自行燃烧、爆炸,但它是强氧化剂,像氧一样可以助燃。还原

21001--氢[压缩的];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氢[压缩的];氢气 化学品英文名:hydrogen(compressed)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氢1333-74-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缺氧性窒息发生后,轻者表现为心悸、气促、头昏、头痛、无力、眩晕、 恶心、呕吐、耳鸣、视力模糊、思维判断能力下降等缺氧表现。重者除表 现为上述症状外,很快发生精神错乱、意识障碍,甚至呼吸、循环衰竭。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吸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 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水。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 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 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 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 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 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 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

液氯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要点

液氯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要点1氯气液化 氯气液化过程十分简单,仅仅是物理变化过程。 1.1氯气液化的目的 1.1.1制取纯净氯气 不管是离子膜法电解制碱或是金属阳极法电解制碱,联产的氯气总有一定的杂质,对于某些使用场合来说,需要纯度较高的氯气,而干燥以后的原料氯气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在氯气液化过程中,绝大部分氯气得到冷凝,不凝性的气体作为尾气排出,使液态氯纯度得到了提高。

1.1.2便于运输和贮存 氯气液化以后,体积大大缩小,氯气的密度为3.2kg/m3,而液氯的密度可达13-16kg/m3,因此,便于长距离运输。 1.1.3用作氯气的平衡产品 由于氯碱化工企业主产是连续性的,当某一氯气用户无法正常耗用氯气时,将会影响到电解的负荷,而生产液氯则就有了缓冲余地,可以将用户减少的氯气用量平衡掉,使电解槽不必降低负载,从而使整个氯气供给、使用的生产网络实现相对稳定。

一般来讲,完整的氯喊企业一定会有相当的液氯生产贮备量的,否 则该企业生产就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1.2氯气液化方法的比较 氯气是一种比较容易液化的气体。由于气相氯气中含有不凝性组分,实际的液化温度要比纯氯气的液化温度低些。而不同的温度与压力 液化氯气所消耗的能量是不同的,氯气液化就有高温高压法、中温 中压法和低温低压法之区别。三种制备液氯方法的电能消耗不同。 高压法消耗的电能仅为低压法的一半,节能效果十分明显。而且氯 气压力越高,氯气液化越容易。氯气压力上升至1MPa以上时,普通 的冷却水就可以实现氯气的相变化,根本不需要冷冻装置。随着高 性能、高排出压力的氯气压缩机的问世,液氯生产过程采用高压法 的企业会越来越多。据了解,日本德山曹达就有单台氯气离心式压 缩机出口压力达到1.2MPa(G)在线运行中。一般来讲,要想取得较高

液氯汽化器使用说明书样本

液氯汽化器使用说 明书

液氯蒸发器装置 使用说明书 苏州华德气体设备有限公司服务热线: 69370785

在线服务热线:QQ 前言 本说明书依据GB/9969.1-199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而编制。 使用操作本系列设备前,必须熟读并理解说明书的内容及安全注意事项。防止出人身事故及安全隐患! 贵公司现购买了我公司100型设备,谢谢惠顾。请按本说明书中所要求的规范进行操作。 本说明书适合于同系列设备设计更改后但工艺流程不变或技术指标不变的产品。若有改动,恕不另行通知。 特别声明:我公司只负责对汽化器系统内由我公司提供的产品进行保修, 不承担由于汽化器装置损坏而造成的用户其它损失的连带赔偿责任。 一、概述 此汽化器是经过热水与低温液态气体进行热交换,从而使低温液态气体气化成气态气体的一种设备。它适用的介质

液氯。此汽化器是针对于大型工业业单位,在热水、蒸气或电力充分条件下,采用此汽化器更能充分保证换热效率,而且结构紧凑占地小,价格低等具多优点。 蒸发器及换热器为优质材质,能够抵御氯气腐蚀,保证设备正产运转。宽裕的热热面积能够保证液氯的充分汽化。具有低温高温低水位连锁报警。 二、液氯汽化器的原理 该蒸汽加热器系列液氯汽化器主要由盘管和加热器两部分组成,盘管式蒸汽加热器位于汽化器的侧面,浸没在水中。电加热器加热汽化器筒体内的水,使之稳定在设定的范围内(一般为40-70±2.5℃根据需要压力调节温度,水温越高,氯气压力就越高)。液氯则经过过滤器后由汽化内器碳钢盘管经过,吸收温水中的热量后汽化并过热,避免三氯化氮集聚,经过氯气缓冲器脱去雾滴后输入后方管网。 水温加热控制是由温控器经过温度热电偶反馈进行控制,根据检测到的水温信号传到控制系统,再用控制系统反馈出控制信号调节加热器,此种控制反应速度快,且能根据水温

氯碱生产工艺流程(1)

氯碱生产工艺流程 氯碱系统是由电解,盐水,氯氢,液氯,冷冻,盐酸,漂液,蒸发,循环水组成的系统。其主要流程是盐水生产的精盐水经电解生成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NaCl的电解液和Cl2,H2三种物质。电解液由蒸发经浓缩,并分离其中的NaCl,加水溶解后供盐水工序生产精盐水用。氢氧化钠经冷却沉降后,送成品桶作为成品销售。Cl2在氯氢工序通过洗涤冷却,干燥,压缩输送到液氯,盐酸,PVC,三氯氢硅。氯碱片区主要是送液氯和盐酸。Cl2在液氯经冷冻送来的-35℃冷冻盐水液化为液氯,液氯尾气送盐酸和漂液生产盐酸和漂液用。H2是经氯氢工序洗涤冷却,压缩输送到PVC,三氯氢硅,盐酸。氯碱片区送盐酸,在合成炉与Cl2燃烧生成氯化H2体,经水吸收后生成成品盐酸供销售出售。液氯尾气在漂液生产池中与石灰水生成漂液供销售出售。 氯碱车间工艺流程简述 一.氯碱车间基本概况 电解工艺流程简图: 直流电 H2 冷凝水 2.氯处理工序工艺流程简述: 电解生产70-85℃的湿Cl2,经Cl2洗涤塔用工业水洗涤后,进入Ⅰ段钛冷却器用工业水冷却,再进入Ⅱ段钛冷却器用+5℃盐水进一步冷却到12-15℃,然后进入泡沫干燥塔、泡罩塔用硫酸干燥,干燥后的Cl2经过酸雾捕集器后用Cl2压缩机压缩输送到各用氯岗位。 Cl2处理工艺流程简图: 电解来湿Cl2

处理工艺流程简述: 电解生产80℃的湿H2经Ⅰ段、Ⅱ段H2洗涤塔用工业水洗涤后,送H2压缩机加压后经过Ⅰ段H2冷却器用工业水对其进行冷却,再进入Ⅱ段H2冷却器用+5℃盐水进行冷却到12℃,经过水捕雾器进入H2分配台至各用氢单位。 H2处理工艺流程简图: 膜过滤盐水工艺流程简述:

对氯氯苄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4-氯苄基氯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4-氯苄基氯 化学品英文名称:4-chlorobenzyl chloride 中文名称2:4-氯苯甲基氯对氯氯苄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1193 CAS No.:104-83-6 分子式:C7H6Cl2 分子量:161.0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4-氯苄基氯 含量: CAS No. :104-83-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 类,毒害品。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能燃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遇水或水蒸气反应放热并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 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 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 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 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

液氯气化工艺流程

液氯气化工艺及计算一、工艺流程: 本工艺分为共三部分:液氯储槽进料部分,液氯气化部分,废气处理部分。现分述如下:(一)、液氯储槽进料部分: 1、首先确认槽车泄料口、尾气接口及氮气接口连接完毕,以氮气试压至,确认连接点有无泄漏。 2、在确认连接点无泄漏的情况下,管道泄压。检查槽车与储罐压力,确保槽车与储罐压力差值在~范围内,如槽车压力低,可采取槽车用氮气加压,或储罐泄压的方式进行处理(注:槽车压力大于储罐压力)。 3、在确认槽车与储罐压力、压差无误的情况下,打开储罐进料阀、槽车泄料阀开始进料。在进料过程中注意保持槽车与储罐的压差值,如压差过小可暂停进料,按2中所述进行处理后,才可进行过料。同时在槽车与储罐的打压泄压过程中,槽车与储罐压力不得超过,同时不得低于MPa。 4、在槽车泄料过程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以氮气向储罐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储罐进料阀,打开槽车进料阀,以氮气向槽车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注意在压料过程中,操作压力不得超过储罐规定压力,同时在操作阀门过程中,一定要缓慢进行。 5、压料完毕后,缓慢开启尾气阀做抽空处理,同时开启氮气阀置换,分析检测合格后方可拆开泄料阀,完成槽车泄料操作。 (二)、液氯气化部分: 1、液氯气化器采用热水循环加热,热水槽循环水依靠外接软化水补充,并控制一定液位(2/3)。循化水依靠外接蒸汽管道加热,并且水温控制在40~45℃范围内。热水循环罐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 2、液氯储槽中的液氯依靠液下泵送至液氯气化器内,液下泵出口压力控制在左右,依靠液位传感器传输信号调节进料量,维持气化器中液位在2/3左右。气化器通过离心泵送来的循环热水加热使液氯转化为气体,通过气化器上的压力传感器调节进水流量,来调节蒸发量使气化器压力稳定在左右。 气化器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至废气缓冲罐内,严格控制汽化器中三氯化氮含量不超过50g/l。 3、从气化器出口排出的氯气通过调节法进入氯气缓冲罐,为防止氯气夹带液氯影响后系统操作安全,氯气缓冲罐采用加套式,加套内通以热水保温加热(40~45℃),使带入的液氯完全气化,氯气缓冲罐压力通过进口调节阀控制()。 从氯气缓冲罐出口排出的氯气送至氯化氢合成工序。 4、液氯气化器排污操作: a、将气化器液位控制在30%,压力泄至左右,再向中间排污罐排料。 b、排料完毕后,关闭气化器排污阀,以氮气给中间排污罐打压至,然后缓慢向残氯吸收罐过料,残氯以15%稀碱液缓慢吸收,稀碱液通过外置冷却器换热,保证吸收罐温度≤40℃,压力≤,尾气排至废气处理塔。 c、残液处理过程中,及时监测吸收碱液中的含碱量,当碱液低于2%含量是及时更换碱液。(三)、尾气处理部分: 1、本工序槽车泄料,储罐进料,设备管道泄压、液下泵氮气密封、设备排污,设备检修置换等含氯废气均排至废气缓冲罐内,废气经废气处理塔经碱液吸收后,由塔顶风机抽出排至大气,风机进口压力稳定在。 2、碱液经由碱液高位槽定量放至循环罐内,向碱液循环罐加入定量水,开碱液循环泵打循环混合碱液。分析检测混合碱液浓度达10~15%时,停止加水。开启碱液循环泵,向废气处理塔输送碱液吸收系统所排含氯废气。定时分析检测循环液中碱含量及次氯酸钠含量,当碱含量达到PH 值为8~10时,将碱液循环切换至另一碱液循环罐继续吸收含氯废气。 3、将转化为次氯酸钠溶液的吸收液泵送至次氯酸钠高位槽外售。

液氯生产工艺选择

液氯生产工艺选择 【摘要】简述液氯生产过程,介绍了氯气液化方式、输送方式、计量方式的选择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氯气;液氯;液化;液位计;流量计;安全阀 1液化方式 气体液化的条件有两条:①降温:把温度至少降低到一定的数值,即称为临界温度tc。②增压:在临界温度使气体液化所必须的最小压力称为该气体的临界压力Pc。 氯气的临界温度tc=144℃,临界压力Pc=76.1大气压。也就是说,只要低于144℃,在某一温度下,必有一个对应的压力可以使氯气液化。 由于氯的液化温度与氯压力成单值函数关系,因此在工业上采用三种不同的氯气压力生产液氯。 ①高压法:氯压力在1.4~1.6MPa(表压),液化温度30~50℃。 ②中压法:氯压力在0.2~0.4 MPa(表压),液化温度0~10℃。 ③低压法:氯压力在1.5MPa(表压)左右,液化温度-30℃左右。 以上三种生产方法,以低压法操作最繁琐,能耗最高。随着氯气压力的升高,能耗也相应的减少,但同时对设备的要求也越高,安全隐患也越大。 氯气压力越高氯气液化越容易,当氯气压力上升到1MPa以上时,用普通的冷却水就可以将氯气液化,也就不需要冷冻装置,因此高压法的节能效果自然就十分明显了。随着设备能力的提高,将来氯碱企业采用高压法的会越来越多。但在冬季东北地区气温低,当环境温度达到-25℃时,氯气压力只要在0.15MPa(表压)以上就会在管路中液化,直至液体完全封住管路造成氯气无法在管路中流动,造成全系统停车。因此在中国北方的城市还不宜使用高压法和中压法生产液氯,而是采用低压法。 1.1氨-氯化钙盐水冷冻法 我国以前采用的液氯生产工艺大部分为低压法(氨-氯化钙盐水冷冻法)。干燥氯气进入液化槽的氯冷凝器,与槽内-10℃~-25℃的氯化钙盐水进行间接换热后冷凝成气/液混合物进入分离器,液氯由底部出口管流出,进入液氯储槽,没有冷凝下来的含氯尾气送下一工序。 气氯冷凝的传热过程为:气氯将热量传给氯化钙水溶液,氯化钙水溶液再将热量传给液氨,液氨吸热蒸发气化以供给气氯液化时所需的冷量,氯化钙溶液则在氯冷凝器之间循环以传递冷量。液氨蒸发成气氨进集氨器,经压缩机、油冷却器,然后进入氨冷凝器冷凝成液氨,又经分配台节流分配到各液化槽作再次循环。 1.2氟利昂冷冻法 近年来由于设备的改进,一些企业制造液氯的方法逐渐由低压法向中低压方向发展,生产综合能耗也随之明显下降。现在一般都采用氟利昂冷冻工艺替代氨-氯化钙盐水冷冻法生产液氯。其生产流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氟利昂冷冻机组制冷过程,一部分为氯气液化过程。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2016-2 SDS编号:LBPC-M-004 产品名称:氢气版本:LBPC-M(2)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企业名称:日照岚桥港口石化有限公司 地址: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潘家村西首 邮编:276808 电子邮件地址:lbshihua163. 联系电话:0 传真号码:0 企业应急电话:0 技术说明书编码:LBPC-M-004 产品推荐用途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甲醇等,石油精制,有机物氢化及作火箭燃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发现。 健康危害: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缺氧性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呈现出麻醉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1,加压气体-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防范说明:工作场所严禁烟火,应远离热源、火源,避免野蛮作业,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防爆型工具。 预防措施: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密闭操作,严防泄漏,工作场所加强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生产、使用氢气的车间及贮氢场所应设置氢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雾状水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氢火焰肉眼不易察觉,消防人员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进入现场,注意防止外露皮肤烧伤。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室内必须通风良好,保证空气中氢气最高含量不超过1%(体积比)。储存室建筑物顶部或外墙的上部设气窗或排气孔。排气孔应朝向安全地带,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小于3次,事故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得小于7次。氢气瓶与盛有易

苯甲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

苯甲酰氯安全技术 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苯甲酰氯 化学品英文名:benzoyl chloride;benzene carbonyl chlorid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联系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苯甲酰氯用作有机合成、染料和医药原料,制造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农药除草剂等。在农药方面,是新型的诱导型杀虫剂是异恶唑硫磷(Isoxathion,Karphos)中间体。苯甲酰氯是重要的苯甲酰化和苄基化试剂。大部分苯甲酰氯用来生产过氧化苯甲酰,其次用于生产二苯酮、苯甲酸苄酯、苄基纤维素和苯甲酰胺等的重要化工原料,过氧化苯甲酰用于塑料单体的聚合引发剂,聚脂、环氧、丙烯酸树脂生产的催化剂、玻璃纤维材料的自凝剂,硅氟橡胶的交联剂,油脂精制、面粉漂白、纤维脱色等。另外苯甲酸与苯甲酰氯反应还能够生产苯甲酸酐,苯甲酸酐的主要用途是作酰基化剂,也可作为漂白剂和助焊剂中的一个组分,还可用于制备过氧化苯甲酰。

苯甲酰氯为制备染料、香料、有机过氧化物、药品和树脂的重要中间体。苯甲酰氯也被用于摄影和人工鞣酸的生产之中,也曾在化学战中作为刺激性气体而使用。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引起严重眼睛损伤;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吞咽有害; 皮肤 接触有害; 吸入有害; 可燃液体; 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性反应.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 险。遇水或水蒸气反应放热并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很多金属特别潮湿空气存在下具有腐蚀性。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类 别4急性毒性-经口,类别4*急性毒性-经皮,类别4*急性 毒性-吸入,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 刺激,类别1皮肤致敏物,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 类别1。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液氯气化工艺流程

液氯气化工艺及计算 一、工艺流程: 本工艺分为共三部分:液氯储槽进料部分,液氯气化部分,废气处理部分。现分述如下:(一)、液氯储槽进料部分: 1、首先确认槽车泄料口、尾气接口及氮气接口连接完毕,以氮气试压至0.70MPa,确认连接点有无泄漏。 2、在确认连接点无泄漏的情况下,管道泄压。检查槽车与储罐压力,确保槽车与储罐压力差值在0.15~0.20MPa范围内,如槽车压力低,可采取槽车用氮气加压,或储罐泄压的方式进行处理(注:槽车压力大于储罐压力)。 3、在确认槽车与储罐压力、压差无误的情况下,打开储罐进料阀、槽车泄料阀开始进料。在进料过程中注意保持槽车与储罐的压差值,如压差过小可暂停进料,按2中所述进行处理后,才可进行过料。同时在槽车与储罐的打压泄压过程中,槽车与储罐压力不得超过0.65MPa,同时不得低于0.05 MPa。 4、在槽车泄料过程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以氮气向储罐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储罐进料阀,打开槽车进料阀,以氮气向槽车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注意在压料过程中,操作压力不得超过储罐规定压力,同时在操作阀门过程中,一定要缓慢进行。 5、压料完毕后,缓慢开启尾气阀做抽空处理,同时开启氮气阀置换,分析检测合格后方可拆开泄料阀,完成槽车泄料操作。 (二)、液氯气化部分: 1、液氯气化器采用热水循环加热,热水槽循环水依靠外接软化水补充,并控制一定液位(2/3)。循化水依靠外接蒸汽管道加热,并且水温控制在40~45℃范围内。热水循环罐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 2、液氯储槽中的液氯依靠液下泵送至液氯气化器内,液下泵出口压力控制在0.65MPa左右,依靠液位传感器传输信号调节进料量,维持气化器中液位在2/3左右。气化器通过离心泵送来的循环热水加热使液氯转化为气体,通过气化器上的压力传感器调节进水流量,来调节蒸发量使气化器压力稳定在0.6MPa左右。 气化器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至废气缓冲罐内,严格控制汽化器中三氯化氮含量不超过50g/l。 3、从气化器出口排出的氯气通过调节法进入氯气缓冲罐,为防止氯气夹带液氯影响后系统操作安全,氯气缓冲罐采用加套式,加套内通以热水保温加热(40~45℃),使带入的液氯完全气化,氯气缓冲罐压力通过进口调节阀控制(0.6MPa)。 从氯气缓冲罐出口排出的氯气送至氯化氢合成工序。 4、液氯气化器排污操作: a、将气化器液位控制在30%,压力泄至0.2MPa左右,再向中间排污罐排料。 b、排料完毕后,关闭气化器排污阀,以氮气给中间排污罐打压至0.15MPa,然后缓慢向残氯吸收罐过料,残氯以15%稀碱液缓慢吸收,稀碱液通过外置冷却器换热,保证吸收罐温度≤40℃,压力≤0.02MPa,尾气排至废气处理塔。 c、残液处理过程中,及时监测吸收碱液中的含碱量,当碱液低于2%含量是及时更换碱液。(三)、尾气处理部分: 1、本工序槽车泄料,储罐进料,设备管道泄压、液下泵氮气密封、设备排污,设备检修置换等含氯废气均排至废气缓冲罐内,废气经废气处理塔经碱液吸收后,由塔顶风机抽出排至大气,风机进口压力稳定在-3.5Kpa。 2、碱液经由碱液高位槽定量放至循环罐内,向碱液循环罐加入定量水,开碱液循环泵打循环混合碱液。分析检测混合碱液浓度达10~15%时,停止加水。开启碱液循环泵,向废气处

2021氯气的安全生产技术

2021氯气的安全生产技术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72

2021氯气的安全生产技术 氯(Cl)是化学元素之一。通常所说的氯,是指分子氯(Cl2)而言的,分子氯由约76%的氯-35和24%的氯-37构成。气态氯称为氯气,液态氯称为液氯。氯是最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之一,用途极广。 生产工艺氯的工业生产方法是电解食盐水。当前流行的工艺是隔膜法电解和离子膜法电解。原盐经溶解、沉降分离出杂质并制成饱和精盐水,通入隔膜电解槽(或离子膜电解槽),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电解,在槽的阳极室生成氯气,阴极室内生成碱液和氢气(见图1隔膜法盐水电解工艺流程图),生产是连续进行的。 图1隔膜法盐水电解工艺流程 由于氯气输送贮存困难,而氯气易于液化,液氯贮存和长程运输又比氯气方便得多,所以液氯常以很大规模生产,有低压、中压、高压三种液化工艺(见图2液氯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液氯生产工艺流程 职业危害液氯的沸点是-33.97℃,氯气的相对密度是2.485(空气=1)。因此,液氯一旦大量泄漏,会迅速蒸发形成低温氯气云团并低空漂移、扩散,对人和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中毒——中毒是氯气生产最主要的职业危害。氯气是强烈刺激性气体,属高毒类。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氯气对人有急性毒性和慢性影响,但未见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的报道。人对氯耐受的个体差异主要反映在低浓度阶段,高浓度长时间接触无一例外地会造成严重伤亡。 氯气的急性毒性: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反应一般于24小时内消退;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可有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肿;重度中毒则引起广泛、弥漫性肺炎或肺泡性肺水肿、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明显紫绀、窒息、昏迷可出现气胸、纵膈气肿等并发症,甚至猝死。氯气对人的急性毒性见下表。 氯气的慢性影响:在含氯不高于7.5mg/m3的大气环境中长期工

氢气化学品技术说明书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危险性类别:第2.1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度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无害 爆炸危险:1.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和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2.氢气比空气轻得多,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3.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第三部分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第四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氢气极易燃烧,燃烧时,其火焰无颜色,肉眼无法看见。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氢气瓶或氢气储罐内存在压力,当温度升高时,气瓶或储罐内的压力也随着升高,它们在火灾中存在爆裂的可能性。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磷酸铵干粉 氢气储罐/氢气瓶出现火灾时的消防措施: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切断气源。疏散人员远离火灾区,并往上风处撤离。对着火区进行隔离,防止人员入内。可能的话,将那些处在火灾区附近、未受火直接影响的氢气瓶转移到安全地段。如氢气无法切断的话,可让气体燃烧,直到气瓶、储罐内的氢气烧完为止。 注意:这种处理方法是假设火势可以控制的前提下采用的,而且,氢气燃烧过程中,应持续用水对气瓶、储罐进行冷却,直到氢气完全烧尽为止,避免气瓶、储罐因过热而发生爆炸事故。如有可能,站在安全位置上进行灭火。并用水对着火的气瓶/储罐、以及着火区附近的所有压力容器进行冷却,直到它们完全冷却为止。不得设法搬动或靠近被火烘热的气瓶/储罐。如果火势很大或者失去控制,应立即向消防队报告,告知对方着火的详细地点以及着火的原因。火灾解除后,不得使用遭受过火灾的氢气瓶,应将它们退还给林德气体公司!禁止使用受到火灾影响的储罐。 第五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首先切断所有的火源,勿使其燃烧,同时关闭阀门等措施,制止泄漏。并用雾状水保护关闭阀门的人员。 第六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瓶装氢气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a)必须保证工作场所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空气中的氢气含量必须低于1。 b)应妥善保护氢气瓶和附件,防止

液氯气化工艺流程

液氯气化工艺及计算 一、工艺流程:本工艺分为共三部分:液氯储槽进料部分,液氯气化部分,废气处理部分。现分述如下:(一)、液氯储槽进料部分: 1、首先确认槽车泄料口、尾气接口及氮气接口连接完毕,以氮气试压至0.70MPa,确认连接点有无泄漏。 2、在确认连接点无泄漏的情况下,管道泄压。检查槽车与储罐压力,确保槽车与储罐压力 差值在0.15~0.20MPa 范围内,如槽车压力低,可采取槽车用氮气加压,或储罐泄压的方式进行处理(注:槽车压力大于储罐压力)。 3、在确认槽车与储罐压力、压差无误的情况下,打开储罐进料阀、槽车泄料阀开始进料。在进料过程中注意保持槽车与储罐的压差值,如压差过小可暂停进料,按2 中所述进行处理后,才可进行过料。同时在槽车与储罐的打压泄压过程中,槽车与储罐压力不得超过 0.65MPa,同时不得低于0.05 MPa。 4、在槽车泄料过程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以氮气向储罐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储罐进 料阀,打开槽车进料阀,以氮气向槽车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注意在压料过程中,操作压力不得超过储罐规定压力,同时在操作阀门过程中,一定要缓慢进行。 5、压料完毕后,缓慢开启尾气阀做抽空处理,同时开启氮气阀置换,分析检测合格后方可拆开泄料阀,完成槽车泄料操作。 (二)、液氯气化部分: 1 、液氯气化器采用热水循环加热,热水槽循环水依靠外接软化水补充,并控制一定液位 (2/3)。循化水依靠外接蒸汽管道加热,并且水温控制在40~45 C范围内。热水循环罐通过 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 2、液氯储槽中的液氯依靠液下泵送至液氯气化器内,液下泵出口压力控制在0.65MPa左右, 依靠液位传感器传输信号调节进料量,维持气化器中液位在2/3左右。气化器通过离心泵送来的循环热水加热使液氯转化为气体,通过气化器上的压力传感器调节进水流量,来调节蒸发量使气化器压力稳定在0.6MPa 左右。 气化器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至废气缓冲罐内,严格控制汽化器中三氯化氮含量不超过 50g/l。 3、从气化器出口排出的氯气通过调节法进入氯气缓冲罐,为防止氯气夹带液氯影响后系统 操作安全,氯气缓冲罐采用加套式,加套内通以热水保温加热(40~45C),使带入的液氯完 全气化,氯气缓冲罐压力通过进口调节阀控制(0.6MPa)。 从氯气缓冲罐出口排出的氯气送至氯化氢合成工序。 4、液氯气化器排污操作: a、将气化器液位控制在30%,压力泄至0.2MPa左右,再向中间排污罐排料。 b、排料完毕后,关闭气化器排污阀,以氮气给中间排污罐打压至0.15MPa,然后缓慢向残氯吸收罐过料,残氯以15%稀碱液缓慢吸收,稀碱液通过外置冷却器换热,保证吸收罐温度 < 40 C,压力w 0.02MPa,尾气排至废气处理塔。 c、残液处理过程中,及时监测吸收碱液中的含碱量,当碱液低于2%含量是及时更换碱液。(三)、尾气处理部分: 1 、本工序槽车泄料,储罐进料,设备管道泄压、液下泵氮气密封、设备排污,设备检修置换等含氯废气均排至废气缓冲罐内,废气经废气处理塔经碱液吸收后,由塔顶风机抽出排至大气,风机进口压力稳定在-3.5Kpa。 2、碱液经由碱液高位槽定量放至循环罐内,向碱液循环罐加入定量水,开碱液循环泵打循环混合碱液。分析检测混合碱液浓度达10~15%时,停止加水。开启碱液循环泵,向废气处

工业用液氯的测定

工业用液氯的测定

工业用液氯 1.1.1 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液氯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 运输和贮存、安全。 2)本标准适用于电解法生产的氯气,经干燥、液化而制得的液氯。 1.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GB 190-2009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2.1)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2-2002,ISO 6353-1:1982,NEQ) 2.2)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603-2002,ISO 6353 -1:1982,NEQ) 2.3)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2.4)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682-2003,eqv ISO 3696:1987) 2.5)GB 11984-2008 氯气安全规程 1.1.3 要求 工业用液氯应符合表1给出的指标要求。 项目 指标 优等 品 一等 品合格品 氯的体积分数/% ≥99.8 99.6 99.6 水分的质量分数 /%≤0.01 0.03 0.04 三氯化氮的质量 分数/%≤0.002 0.004 0.004 蒸发残渣的质量 分数/% ≤0.015 0.10 - 注:水分、三氯化氮指标强制。 1)产品按批检验。生产企业以每一生产周期生产的工业用液氯为一批。用户以每次收到的同一批次的工业用液氯为一批。

液氯钢瓶贮存和汽化工艺设计说明

液氯贮存和汽化工艺设计说明 第一节概述 1000吨/年多晶硅装置年需液氯9497吨,从附近地区的生产厂家购买。液氯置入充装量1吨的钢瓶中,由汽车运输至多晶硅装置。在多晶硅装置设置液氯贮存仓库和液氯汽化系统。 氯属于II级(高度危害)物质,氯气的贮存和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规范。本系统采用的设计规范如下: 《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及1999年局部修改条例 第二节设计说明 1.液氯钢瓶仓库及安全设施 本装置年需液氯9497吨,年操作时间310天。液氯贮存时间按照5天考虑,液氯钢瓶总数量为155个。钢瓶横向卧放,设有防止滚动的固定支架,并留有吊运见距和通道。实钢瓶存放高度为2层。 仓库内分设实瓶区和空瓶放置区,其占地面积分别为:150m2和80m2。 整个厂房为半封闭结构,四周墙高3m,房顶高8m。整个厂房的占地面积为768m2。 安全设施:当有氯气泄露时,由于氯气的比重比空气大,会聚集在厂房底部,因此在厂房外设置有抽风机,将地面附近含氯的空气吸入设于地沟内的风管,并送入一个专设的废气处理塔E-001,用碱液池,当液氯钢瓶出现严重泄露且难以制止时,将钢瓶浸入碱液池中,以防止大量氯气泄露至空气中。 2.液氯汽化流程说明 液氯汽化及储存厂房内设置有1#、2#两个工作钢瓶组,两组钢瓶为一开一备。在由1#钢瓶组向汽化器供应液氯的时段内,进行2#钢瓶空瓶的移

出和实瓶的移入:用单梁吊车V-001将2#钢瓶组的空瓶逐个吊至空瓶区堆放,再将对方于实瓶区的钢瓶刀至磅称称重后,放置于钢瓶组规定的位置。将气、液氯总管上分出的各支管末端的绕性管(紫铜管)分别与各钢瓶的气、液接嘴可靠连接。当1#钢瓶组各出液管上设置的转子流量计的指示降低到一定值时,表示液氯即将放尽。此时切换至已安排就绪的2#钢瓶组,继续向汽化器供应液氯,并入前所述移出1#组空瓶,移入实瓶。 液氯从1组12个钢瓶中同时放出,经各钢瓶对应支管上的转子流量计观测流量,汇入液氯总管,然后流入液氯汽化器C-001的盘管内,被流经管外的热水加热汽化。出汽化器的氯气经氯气缓冲罐F-001后送去氯化氢合成工序。 为满足多晶硅生产的要求,液氯汽化的压力需达到0.65MPaA,相应的,钢瓶内液氯的温度需达到21℃,对应的压力达到0.69MPaA,才能将液氯输送至汽化器内。当温度较低,瓶内压力不足时,采用热水喷淋钢瓶表面的方法加热液氯,提高瓶内压力。喷淋水来自喷淋水循环池。用喷淋水循环泵J-003将水从池中送出,流经喷淋水加热器C-003,用水蒸汽加热后,送至各钢瓶上方的喷淋管喷出。加热钢瓶后的水汇入下方的地沟,然后流回喷淋水循环池。在适当的时候,可直接使用多晶硅装置的循环冷却回水用于钢瓶的加热。钢瓶可能泄露的氯气(液氯)会溶于水中,当水中氯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为避免设备的腐蚀,将其泵送出系统,去讴歌能够仪废料车间处理。 用于液氯汽化的加热水来自热水槽F-006。通入低压蒸汽直接加热槽内的水。出槽的热水用循环泵J-006A/B送入液氯汽化器C-001A/B加热汽化液氯。出液氯汽化器的水返回热水槽。 液氯汽化器C-001A/B为一开一备。随着汽化器工作时间的增加,液氯中的NCl 3 浓度会升高,当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导致爆炸。因此须定期分析 汽化器中NCl 3的浓度,当NCl 3 浓度达到40g/l时,必须切换汽化器,将汽 化器中NCl 3浓度较高的残液放入排污罐F-002,用碱液将NCl 3 和液氯处理 掉。 从液氯钢瓶或汽化系统设备、管线泄露出来的氯气,必须得到及时的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