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大数据中心及信息云平台建设方案

市时空大数据中心及信息云平台

目录

1 项目概述 (1)

1.1 项目名称 (1)

1.2 项目期限 (1)

1.3 项目建设目标 (1)

1.4 项目建设容 (1)

2 项目单位概况 (4)

2.1 项目建设单位 (4)

2.2 项目实施单位 (4)

3 项目背景分析 (5)

3.1 建设背景 (5)

3.1.1 机构改革背景 (5)

3.1.2 信息化快速发展背景 (5)

3.1.3 政策背景 (6)

3.2 现状分析 (6)

3.2.1 国土与规划数据资源现状 (6)

3.2.2 数据管理现状分析 (7)

3.2.3 基础设施现状 (8)

3.3 项目建设意义 (9)

4 需求分析 (11)

4.1 目标分析 (11)

4.2 用户分析 (11)

4.3 业务需求分析 (13)

4.4 功能需求分析 (14)

4.5 数据需求分析 (15)

5 总体设计方案 (17)

5.1 建设思路 (17)

5.2 建设原则 (18)

5.3 建设依据 (19)

5.3.2 技术依据 (20)

5.4 总体设计 (22)

5.4.1 项目逻辑构架 (22)

5.4.2 项目技术架构 (23)

5.4.3 项目应用架构 (25)

5.4.4 项目部署架构 (26)

5.4.5 项目部关系 (28)

5.4.6 项目安全设计 (30)

6 项目建设方案 (31)

6.1 时空大数据中心建设 (31)

6.1.1 资源汇聚 (31)

6.1.2 空间处理 (34)

6.1.3 数据引擎 (39)

6.1.4 分布式管理系统开发 (42)

6.2 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 (47)

6.2.1 通用化平台 (48)

6.2.2 专业化平台 (65)

6.2.3 个性化平台 (76)

6.3 专题应用系统建设 (76)

6.3.1 智慧耕地管理 (77)

6.3.2 不动产权籍管理 (79)

6.3.3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 (83)

6.3.4 综合执法管理 (85)

6.4 支撑系统建设 (88)

6.4.1 总体框架 (88)

6.4.2 支撑系统建设原则 (90)

6.4.3 支撑系统云架构设计 (90)

7 项目组织管理与培训 (96)

7.1.1 项目领导小组 (96)

7.1.2 项目管理办公室 (97)

7.1.3 专家顾问和技术支持组 (97)

7.1.4 监理单位 (98)

7.2 项目管理模式 (98)

7.3 项目管理制度 (99)

7.3.1 项目管理体制 (99)

7.3.2 项目管理方法 (99)

7.3.3 项目管理原则 (100)

7.4 项目实施管理 (100)

7.4.1 项目实施机构 (100)

7.4.2 项目实施制度 (100)

7.4.3 项目实施保障 (102)

7.5 项目监理 (103)

7.6 项目培训 (104)

7.6.1 项目推进与概念培训 (105)

7.6.2 项目管理培训 (105)

7.6.3 系统使用人员技术培训 (105)

7.6.4 数据管理维护人员技术培训 (105)

7.6.5 系统维护人员技术培训 (105)

8 项目保障机制 (106)

8.1 进度保障 (106)

8.1.1 进度保障管理措施 (106)

8.1.2 进度保障组织措施 (107)

8.1.3 进度保障技术措施 (107)

8.2 质量保障 (108)

8.2.1 质量保障管理措施 (108)

8.2.2 质量保障组织措施 (109)

8.2.3 质量保障技术措施 (109)

8.3 安全 (110)

8.3.1 安全管理措施 (110)

8.3.2 安全组织措施 (110)

8.3.3 安全技术措施 (112)

9 运行维护方案 (113)

9.1 运维组织机构 (113)

9.2 运维管理制度 (113)

9.3 系统运行安全保障体系 (114)

9.4 运维队伍建设 (114)

9.5 应急措施 (115)

10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 (116)

10.1 环保措施 (116)

10.2 消防措施 (116)

10.3 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117)

10.4 节能措施 (118)

11 项目实施计划 (119)

11.1 项目工期 (119)

11.2 项目进度安排 (119)

11.2.1 第一阶段工作 (119)

11.2.2 第二阶段工作 (119)

11.2.3 第三阶段工作 (120)

12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22)

12.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22)

12.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22)

12.3 投资估算书 (123)

12.3.1 项目投资估算 (123)

12.3.2 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123)

12.3.3 项目投资估算表 (124)

13 风险及效益分析 (125)

13.1 风险分析及对策 (125)

13.1.1 风险识别和分析 (125)

13.1.2 风险对策和管理 (126)

13.2 效益分析 (128)

13.2.1 经济效益 (128)

13.2.2 社会效益 (128)

1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市时空大数据中心及云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1.2项目期限

本项目的建设周期为12个月。

1.3项目建设目标

全面建立、整合和完善现有基础地理、土地、矿产、规划等各类基础数据库,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依托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框架基础环境,建成市时空大数据中心和时空信息云平台,打造云端化的“一蓝图”,形成地上地下一体、静态动态一体、基础专题一体的信息资源服务支撑体系,为开展自然资源相关的规划、审批、监管与分析决策提供基础服务,提升自然资源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1.4项目建设容

(1)标准规与机制建设

编制时空信息数据库、时空信息云平台等标准规体系与应用规,建设项目运行机制与运维模式,以确保市时空大数据中心和时空信息云平台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2)时空大数据建设

补充、完善、整合现有的国土、规划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地理数

据、历史与现状的遥感影像数据、历史与现状的公共专题数据、二维/三维的管线数据和智能感知的实时数据,统一时空基准,建设时空大数据库,为自然资源规划、审批、供应、利用、开发、监管提供基础数据。

(3)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

基于市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空间框架成果的基础上,建设时空信息云平台。时空信息云平台面向不同的用户提供通用化平台、专业化平台和个性化平台。通用化平台建立服务资源池、服务引擎、地名地址匹配引擎、业务流引擎、知识化引擎和云服务系统,通过智能运维管理对数据服务进行组织和监控;专业化平台提供空间规划平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个性化平台在通用化平台知识引擎的驱动下,通过服务引擎、地名地址引擎、业务流引擎,实现个性化平台的智能组装、自动部署和按需服务。

(4)专题应用系统建设

面向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部门工作人员与社会公众,重点开展智慧耕地管理、不动产权籍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综合执法管理等应用管理系统建设。

(5)基础支撑环境建设

支撑环境建设包含主机、存储、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及云中心管理系统(基础网络可共享市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空间框架的现有拓扑网络),通过对基础设施做云端化处理,为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未来部署的智慧城市时空云中心提供云端,以保证时空信息云平台

灵活性与扩展性。

2项目单位概况

2.1项目建设单位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是本项目的建设单位。

根据《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新组建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整合了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管理局的职责,以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市水利局的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市林业局的森林、湿地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统一行使所有自然资源的调查和登记,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的“多规合一”,推动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事业的发展,提高了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

2.2项目实施单位

****

3项目背景分析

3.1建设背景

3.1.1机构改革背景

在“科学合理、权责一致、有统有分、有主有次,履职到位、流程通畅”的原则下,各省市县相继进行机构改革,完善了政府职责体系。通过推进职能整合和机构调整,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加强和完善了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职能,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一步规,推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

3.1.2信息化快速发展背景

国土资源信息化经过十多年的飞速发展,首先以数字国土工程、金土工程为主要依托,基本建成了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平台”为主体的国土资源信息化框架体系,为现代信息化奠定基础和积累了经验。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倾斜摄影、AI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广运用,相继推出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等技术规,形成了以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为云平台中心,各部门时空大数据中心为云端的构建模式,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升级版。因此,在建设市时空大数据中心及云信息平台时,需依据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技术大纲及规。

3.1.3政策背景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建设科技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今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继续做好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示的试点工作。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将时空大数据引入自然资源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是切实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加强自然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履行好自然资源部职责的切实行动;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项目中的时空大数据及平台建设将为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提供一套数据、一个平台,这就需要对国土与规划的数据和业务进行整合,形成有机融合、互相贯通、前后一体的业务体系。

3.2现状分析

3.2.1国土与规划数据资源现状

原市国土资源局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参与国家、省市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拟订有关土地、矿产资源管理规性文件;依照规定负责有关行政复议,拟订全市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矿产资源政策,制定全市土地、矿产资源、测绘管理的技术标准、规程、规和办法的机构。

主要是基础测绘成果的市级基础地理成果,第二次土地调查、矿业权核查成果等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矿产资源

规划等的规划成果,以及土地权属、土地征用、土地储备、生态保护红线等容的数据库成果。目前这些成果及数据库有的已经初步建成,有的正在建设,有的等待建设。现需要将这些成果在一图中得到充分展示,需要对这些成果进行补充、完善、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数据体系。

原市城乡规划管理局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拟订本市城乡规划方面的规性文件、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的机构。

现有规划数据分为基础数据、专业数据、管理数据以及档案数据,其中基础数据包括基础地形图数据、影像图数据、三维场景精细模型数据、倾斜摄影三维模型数据等;专业数据包括总体规划数据、详细规划数据、专项规划数据、地下管网数据、地上手工建模数据等;管理数据包括建设项目用地围、选址意见书、核定用地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档案数据主要为城建档案数据。

3.2.2数据管理现状分析

市机构改革方案实施前,市国土资源局和市城乡规划管理局独立分开管理,由于信息单元在研究上的多语义性、各部门数据的多时空性和多尺度性、数据信息获取手段以及存储格式的多源性等等原因,部门之间数据容多样,数据结构和数据载体复杂,数据间的语义联系繁杂,对各部门数据的操作要求特殊,数据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信息孤岛,容易形成相互“打架”的情况,因此,国土和规划数据集成十分迫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职能部门对空间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交流愈加频繁;现状各个系统间存在大量的信息交换,数据管理的混杂,使得信息不能及时地传递到相应部门,数据资源的共享亟需解决。

3.2.3基础设施现状

3.2.3.1网络基础现状

目前,市已经建成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利用该平台网络仅需要较小的网络调试和相关软件配置工作就可以满足系统建设的网络要求。

3.2.3.2系统及软件现状

(1)搭建了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开展了数据采集、整合、建库和应用系统等工作,促进了市地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2)搭建了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实现了与市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确保审批服务事项得到了实时监督;实现了与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对接接口,促进了数据资源的共享。

(3)搭建了三维辅助规划平台,系统结合规划审批业务及规划成果管理需求,基于天地图·的基础地理信息,整合叠加规划局六线、总规、控规、三维实景模型等业务数据,提供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三维模型管理、规划指标分析、数据入库与发布共享等功能,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便捷性、智能性。

(4)搭建了地下管线二三维平台,将二三维技术引入系统,真

实反映了地下管线的现实状况,为政府高效办公、应对紧急事故、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3.3项目建设意义

(1)避免重复建设数据库,真正实现了数据库的“一次建成、多次应用”,形成国土、规划一个底板。

通过建立时空大数据中心,整合国土和规划数据资源,集成于统一的时空信息云平台下,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系统的开放,解决了地理信息数据多格式、多数据库集成等瓶颈问题,避免重复建设数据库和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交叉访问,实现了数据库的“一次建成、多次应用”。

(2)为各政府部门的协同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数据资源

时空大数据中心的建成涵括了国土、规划、林业、农业、水利等各部门的海量数据资源,将大数据中心引入自然资源管理,推动了各部门数据共享开放,加强了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从基础技术架构到智慧耕地等方面的专题应用,平台依托大数据技术,发挥大数据存储量大、速度快、深度挖掘和多样化数据存储处理的能力,提升了数据资源在政府部门协调工作方面的应用。

(3)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空间基础支撑

智慧城市建设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项目中的时空大数据中心和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依托新技术新业态,以科学顶层设计为指导,以网络信息安全、组织管

理制度为保障,通过对国土、规划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并进行云端化处理,为智慧建设提供了空间基础支撑。

4需求分析

4.1目标分析

按照“统一规划、以用促建,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和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构建市时空大数据中心和时空信息云平台。把云理念运用到项目建设中来,通过基础设施云环境建设、政务云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和专题应用系统建设,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支撑服务,为跨部门协同办公和监管奠定基础。

4.2用户分析

项目的用户涉及市各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公众,从使用功能角度,主要分为普通的浏览查询用户、应用开发用户、共享交换用户、运行管理用户以及数据管理用户。

(1)普通浏览查询用户

作为普通用户,主要浏览查询项目中的各类数据和服务以及使用各种应用功能,如查询、统计和分析。普通浏览查询用户主要包括领导和各类业务人员。

(2)个性化定制用户

项目除了解决共享需求外,还需重点解决个性化需求。个性化定制用户是在浏览查询平台各类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数据和功能进行定制,如筛边自己关注的数据容、设置不同的图层风格、选择不同的功能,平台根据用户的需求生成一个个性化平台,供用户使用。

(3)应用开发用户

主要使用项目涉及的平台和系统提供的云服务和API,针对自身的业务特点搭建不同的业务系统。本项目的开发者主要包括各个部门的开发人员,以及与之合作的公司开发人员。本项目主要是要加强对应用开发用户的重视,使其能利用平台快速搭建系统。

(4)共享交换用户

主要负责将部门专题数据交换到时空大数据中心及时空信息云平台,丰富数据资源。共享交换用户主要为各部门的数据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权限。

(5)运行管理用户

主要负责对项目中的时空信息云平台以及各大专题应用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总体监控,及时发现系统出现的各类问题,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还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对系统运行日志进行分析,及时发现不法访问者,并对各个子系统的使用情况做出评价。

(6)数据管理用户

主要负责对项目中时空信息云平台涉及的数据进行日常维护,负责基础数据的录入和更新,负责保证数据库的正常运行,以及对数据进行备份、恢复等操作。时空信息云平台的数据管理用户包括基础数据管理用户、可共享的时空数据管理用户。

(7)决策分析用户

作为决策分析用户,主要基于项目中的时空信息云平台整合的国土与规划数据等信息资源以及智慧耕地、不动产权籍管理、国土空间

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综合执法管理等应用管理系统,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挖掘等,为其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服务支撑。如政府领导可基于平台,结合相关应用的挖掘分析,基于知识库,计算和分析全市各类指标的结果等,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撑服务,不断提升政府管理决策能力。

4.3业务需求分析

(1)面向政府管理者的决策支持需求

国土与空间规划数据的整合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必要工作之一,对于政府管理者而言,整合国土与空间规划数据,建立时空大数据中心以及时空信息云平台,能够更好地辅助领导各项事务的决策及规划制定等工作。

(2)面向政府部门应用者的管理与服务效能提升需求

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空间特性、可视化特性以及空间分析特性,可以为业务管理工作提供基于空间的定位服务、可视化的数据管理服务以及基于空间的分析应用服务。对政府各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而言,时空大数据中心及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时,应充分考虑业务部门对地理信息的共性应用需求与个性化应用需求,为业务部门管理与服务工作提供支持。

(3)国土与规划数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需求

通过建立时空大数据中心以及时空信息云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国土和规划数据资源潜力,加快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新机制,充分发挥国土和规划数据

的“底图”和“底线”作用,有利支撑政府各部门科学规划,有效监管自然资源利用,提升政府管理的决策水平。

4.4功能需求分析

(1)统一的时空大数据组织与海量数据管理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空数据呈现海量式增长,各业务部门对公共专题数据的时空一体化应用分析需求迫切,如对不同类型数据根据时间呈环比、同比增长进行分析等,因此需要将各基础地理信息及业务专题时间,基于统一的时空基准,统一的标准规,按照统一时间维度、分辨率进行叠加,最终实现基础地理数据以时空序列方式展示在“一图”上,能够帮助各专业部门对数据进行时空序列上的展示与分析,支持对业务的个性化服务。

(2)云环境建设及弹性伸缩需求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将基础计算、存储和网络硬件资源进行资源的池化,有效降低了软硬件资源的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本项目需建立弹性云架构的云GIS管理,扩展当前主流IaaS 解决方案的资源池化能力,将大数据中心的GIS平台资源与底层的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深度整合,构建成GIS资源池,实现智能弹性调度,提高计算资源智能弹性调整的能力。平台可根据业务访问量的变化,配置伸缩策略,通过弹性伸缩服务控制伸缩组中云服务器的数量,进行扩容和减容操作,从而保证服务正常运行。对于随机性的访问量波动,可通过云监控服务,对CPU/MEN/Network等指标进行监控,触发伸缩活动;对于有规律可预期的访问量波动,可通过配置定时调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