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重点整理

《国际关系理论》重点整理
《国际关系理论》重点整理

现代国际关系理论题型、名词解释、论述

基本概念:

1 外交在古希腊中的原始含义是动词,表示折叠。外交是国际体系运作中居中心地位的沟通过程,是国际行为体通过谈判与对话解决冲突,并且是沟通过程的制度化与职业化。现代外交是指一个过程,表述不同政治实体为寻求各自目标利益推行的实质性程序性政策、彼此间保持直接或间接的官方联系、在职能上展开各方面的实践过程。

2 外交政策是一国处理国际对外关系问题,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是一国维护国家利益和目标的手段;是一国追求其自身利益时对他国采取的行动过程。当今世界的各国对外政策取向包括单边主义、不结盟政策、政治与军事结盟政策三种。

3 权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行动自由和影响支配他人的综合能力;是行为者迫使他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的能力,从强权政治角度来说,权力意味着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侵略压迫其他国家。权力是一种能力,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精神上讲是显示一种令别国畏惧使得其按照别人的意志行事的能力,物质上讲包括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力,使得别国不得不屈从该国的能力,否则要受到惩罚。摩根索认为权力应该分为四种:权力与影响力,权力与武力,可运用的与不可运用的权力,合法的与非法的权力。

4国际利益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共享的利益,能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精神和物质需要的东西,是一个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指导决策者在国际关系交往中的基本目标和决策性因素,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总方向。主要包括: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摩根索将国家利益分为单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和两个或多个国家间利益的共同程度的两大类,并根据利益的重要程度、利益的长远程度、利益的普遍性、区分出首要利益、次要利益、永久利益、可变利益、普遍利益、特殊利益六种国家利益和认同利益、互补利益、冲突利益三种国际利益。

5国际体制其代表人物为罗伯特基欧汉。机制是一种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特定部分所构成的活动体系,它具有对社会运行的某一方面进行调解和控制的功能。国际机制是国际共同体为了稳定国际秩序、促进共同发展,规范国际行为而建立起的一系列约束性。有制度性的安排和交往规则。国际机制的三种形式为规则章程、国际规则、国际惯例。

6 国际体系国际体系是用来描述国际关系整体状况的总的概念,强调国际行为体难以分割的相互联系,是指国际范围内各行为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是反映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的权力安排,权力结构和国际关系运行的机制。

7 地中洋说代表人物是麦金德。麦金德晚年时根据世界战略地理形势的变化,意识到“企图支配世界的威胁,与其说来自东欧,不如说来自心脏地带本身,即来自苏联”。而单凭西欧国家的力量远不足以遏制苏联,因此提出了以北大西洋及其领海和与之相连的江河流域为区域范围,以英国为海岛航空港,法国为桥头堡,美国和加拿大为强大基地的“地中洋”概念,它们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他认为“地中洋地区”可以与心脏地区分庭抗礼。这对北约组织的建立提供了政治地缘学的理论根据。

8 均势反映的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反映政治力量对比大致平衡的状态和自我调节的机能。指的是没有一国处于优势地位或能对其他国家发号施令的状态;是与霸权相对而言的一种国际体系;是国家间力量对比的一种暂时的均衡状态,又称势力均衡。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是一种政策和立场。相互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通过使自己力量与另一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保持均衡,防止出现霸权国家,维护自身安全和保持现状的政策和立场。

9 边缘地带学说强调地理坏境的永恒性,以及地理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对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制度起的一定的作用。边缘地带学说是指欧洲沿海地区、阿拉伯半岛、季风沿海地区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边缘地带,提出欧亚大陆边缘地带较之中心更重要。心脏地带和沿海地带之间是中间地带这一意义重大。海洋强国和陆地强国发生冲突时,边缘地带能起到缓冲作用。如果边缘地带被强国控制,全打乱世界均势。最后他得出结论:谁支配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控制了世界命运。这一点为美国的全球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成为战后美国对苏联遏制的理论依据,向欧亚大陆扩张的借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50多年间为美国全球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10 世界体系论代表人物为沃勒斯坦。其建立的主要标志是沃勒斯坦于1974年出版的《现代世界体系》现代世界是体系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维度构成的复合体,经济体系是整个世界体系的基本层面,是政治和文化体存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一体系具有特定的区域、组织结构成员和法律体系是一种社会体系。

11 长周期理论莫德尔斯基将1494年以来的世界政治经济体制划分为5个长周期。每个周期大约100年,每个周期都有一个占据领导地位的大国。其中,每一个周期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全球战争阶段,世界大国兴起、权力的非正统化阶段、权力的分散化阶段。

12 霸权统治阶级行使管理权的高度垄断和强制占有。在国家体系内依靠自身的强大实力,行使对他国的控制权的能力。在物质能力上占优势,霸权国必须控制资金、原料、市场并掌握商品生产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又建立在技术优势之上。表现为霸权国在世界范围内利益分配、调整国际秩序、协调各国关系。

13霸权主义吉尔平认为霸权主义是指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控制别国、垄断一切是新霸权主义的根本目的。

14 主权即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重要属性,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外事务的权力。主权是国家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是国家所固有的,并非由国际法所赋予的。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原则只是对这一权力予以确认与保护。主权作为国家的固有权利表现为下列三个方面:对内的最高权,对外的独立权和防止侵略的自卫权。

15十四点方案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纲领及战后世界的蓝图。为了对抗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府的影响,为美国战后称霸创造条件。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了“十四点原则”作为“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主要的内容是:1签订公开合约,杜绝秘密外交;2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绝对自由;3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4裁减军备到同国内安全相一致的最低点;5公平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之正当要求;6外国

军队撤出俄国,并保证俄国独立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它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7德国撤出比利时,并恢复其主权;8德国撤出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9根据民族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疆界;10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11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也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12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础上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13重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以国际条约保证其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14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十四点原则”表面上标榜“民族自治”反对“秘密外交”倡导建立“公正而持久的和平”实际上是美国企图利用战争中增长的实力削弱竞争对手英、法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16 (必考)摩根索现实主义六原则:1现实主义深信政治法则的客观性;认为政治学是受深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支配的;2政治现实主义之所以能在国际政治领域里发展起来的主要标志是以权力来规定利益的概念;3权力规定利益的概念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客观概念;4不能混淆政治与道德的界限,普遍的道德原则是不能以其抽象公式运用于国家行为之中;5不能把某一特定国家道义上的愿望同支配全人类的道德法则混为一谈;6政治现实主义坚持政治领域的独立性,坚持权力规定利益的四项标准。

17 国际经济政治学它的代表人物有琼斯佩罗、布莱克沃尔特。整个学科反映出国际政治关系中出现生态、伦理、经济中的问题。这一学科主要研究世界经济政治化和世界经济化的交叉化过程。具体包括人口学、环境生态政治学、粮食政治学、能源政治学、矿产政治学、技术政治学、国际经济秩序问题。

简答

1 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思想渊源(十个理论基石)

答:1中世纪的修昔德底斯对国家关系的性质做了系统的阐述,论述了在复杂的情况下如何维系管理复杂关系为现行现实主义提供了直接源泉。2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从历史事件中发现政治规律,发展了一种理性地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概念,为传统现实主义提供了基础。3让不丹的现代主权理论从理论上奠定了现代主权的概念,主权是被赋予在一个国家之上的绝对的永久的权力,成为当代关于主权的重要内容。4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说”勾画了一种当不存在最高权威时出现的一种生存状态。无最高权威的社会是一种充满暴力和战争的无政府状态,为无政府主义的源泉。5卢梭的启示:国家进化思想告诉我们人类国家越进化,人类的自然淳朴性越丧失;国际关系的法则告诉我们强者法则,强者主导一切,弱小的国家依附列强;国家间的势力均衡启示我们凭借相同的宗教、国家法、制度建立一种体系,保持国家间的势力均衡,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为现代化国际体系的长久基石。6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对全球主义、新自由主义学派提供了思想源泉。7克劳塞维茨的国际冲突思想。国际冲突不只是军事斗争、政治斗争而是更大范围的较量,处理国际冲突必须考虑各方军事力量的性质、能力、战争的地点和性质、地理特征等总的国际条件,这是地缘政治学思想来源。8黑格尔的历史和国家理论,历史既是进步的,又是协调的;既是竞争的、又是冲突的,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国家间的不协调只能通过战争解决,成为现代国家关系理论中的一切现实主义国家关系理论的出发点。9马克思的批判理论,表达出来的思维方式对国际关系有重大影响。10霍布森的帝国主义理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内部失调的结果,资产阶级谋取暴利的行动时引起世界性战争的主要因素。

2 、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目的、任务、研究领域和意义以及中西研究认识的不同

答: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范围是各国际行为体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种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自然形成和构建的国际体系。任务:直接为国家对外政策服务,为国家行政机构服务;也直接为国际社会服务,为国际关系体系服务;它还有为世界各国人民服务的责任。定义:一门研究、指导、认识国际关系体系及其内部各种基本关系发展变化中所在的客观规律性及运行机制的理论学说。

3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主要区别

答:理想主义认为和谐、平等是人类的自然状态,而现实主义认为人性恶。人的现实状态是相互竞争和残杀,国际政治的本质是无休止的追求权力的斗争;理想主义认为国际社会中有共同利益,而且强调可以通过国际法、国际组织改造由民主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可以寻求到国际关系中独立于政治的伦理道德。现实主义认为国际社会中根本不存在共同利益,并且通过国际法、国际组织改造国际体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道德是权力的产物,根本利益上难以协调、研究方法不同,理想主义强调理性的原则方法,现实主义强调实证原则方法。

4 现实主义的主要支柱性理论:

答:1权力论。是其基础与理论的出发点,解决理论问题,代表人物摩根索,对权力的认识指人们对他人的思想施加影响和控制力的能力。2国家利益论,代表人物是摩根索,他将国家利益看作是至高无上的观念,是构成国家生命攸关的需求的概括,是指导决策者在国际关系交往中的基本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决定国家对外政策总的方向。3均势论。反映的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反映政治力量对比大致平衡的状态和自我调节的机能。在理论上解决了国际政治中的问题,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是对外政策的原则和职能。4地缘政治学论,强调地理位置、空间对国家安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在国际政治中的地理因素对国家间关系得相互关系的影响。强调国家的地理位置制约着其政治行为,资源分布不平衡和气候、地貌条件的差异影响国家的潜力。该理论盛行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其主要理论有麦金德的“心脏地区”和“地中洋说”。豪斯豪弗的“生存空间论”指某一国民现在正在生存的某空间,就是将来活动要从它延长、扩大的空间。该理论在二战直接为希特勒德国的侵略扩张所利用。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区”学说,强调地理环境的永恒性,以及地理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对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制度起的一定的作用。从二战以后至今的50多年间,为美国全球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5 行为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主义)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答:1 行为主义认为政治学最终可能成为对政治现象加以解释预测的科学,应对政治行为为研究对象,探究政治行为规律。现实主义认为政治学不可能成为一种科学,政治行为只是人类行为的一个方面,应注重研究政治现象。2 行为主义强调国际关系的可定量性。现实主义注重国际关系的质的变化,把其看成是一种历史进程。3 行为主义主张在研究中应超越价值评估,剔除价值观。现实主义认为政治问题必然涉及道德,政治学就是评价是非。4 行为主义主张对国际关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现实主义认为必须保持政治学的特点和其完整性。

6 新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答;联系: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在新条件下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修补与发展,是扬弃而不是剔除,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深化与开拓。两者是半个世纪里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流派。

区别:1新现实主义提出了体系结构新概念,把国际政治看做是定义精确的结构体系。2 在国际关系的因果关系中,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由互动国家组成,而现实主义强调研究互助国家。3关于对权力的解释不同,现实主义认为对权力的追求根据人性,是国家和追求的目标。新现实主义认为权力本身不是目的,国家的最终目的是安全。4 现实主义强调互动单位的作用,新现实主义强调结构对互动单位的影响。5 研究方法不同。现实主义强调归纳综合的方法,新现实主义强调伦理推断演绎方法。

7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答:主要观点的区别:1 关于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后果。新现实主义认为无政府状态对国家行为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新自由主义认为这种状态的结果并不是很重。2关于国际合作。新现实主义认为实现维护国际合作更加艰巨,国际合作依赖国家权力。新自由主义并无人为实现合作很艰难。3关于国际合作中相对得益和绝对得益。新现实主义认为从国际合作中得到的是相对得益,新自由主义强调绝对得益。4 关于国家的优先目标不同。新现实主义注重安全目标,新自由主义注重经济目标。5 关于意图和实力问题上,新现实主义强调实力而不是意图,新自由主义强调基于国家利益考虑的意图。6 关于制度和国际机制问题上。新现实主义认为制度机制有作用,但不是绝对的,新自由主义认为制度和国家机制有重要作用。方法上的区别;1 在国际关系的角色问题上,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为中心,国家是最重要的国际关系角色。新自由主义承认国家角色的重要性,强调其他角色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2 在军事安全问题上,新现实主义强调军事实力是一国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新自由主义强调由于国际关系趋于缓和,军事实力作用相对削弱,国际合作明显扩大。3 经济因素,新现实主义强调依靠自身势力维护地位,为维护地区利益可付出较高的经济代价,新自由主义认为国家安全、经济都处于相同地位,不应随意用高经济代价换取国家地位。4 具体方法。新现实主义是体系结构层次上的分析方法,重点在体系角色的权力分配上,新自由主义是体系过程层次上的分析方法,强调体系角色相互作用的权力模式。

两者的联系:新自由主义是对国际关系分析更全而精确的理论,不是单纯的替代新现实主义,而是希望从内容形式上来完善,二者的产生相辅相成,具有互补性。

8 建构主义知识体系的主要观点,理论缺陷和贡献

答:主要观点:1、国际体系的结构包括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两方面。物质结构只有在观念结构的框架中才有具有意义。2、认同是利益的基础,认同构成利益和行为。3、国际政治行为体和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构成的关系,同时社会结构又是行为体实践的结果。

理论贡献:1 推动了国际政治社会学研究的深入和系统发展,传统理论注重物质力量,而文化、规范、意识形态被忽略。建构主义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上进行研究,提升了其研究水平。2 重新建立了实践理性随国际管理理论研究的应有地位。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成为国际关系理论主流时,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奉行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而建构主义摆脱实证主义的影响增加了实践理性。3 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多元发展和未来可能综合准备基础。建构主义从社会学、社会哲学中借鉴了大量词汇,丰富了国际关系学的视野。

理论缺陷:1 实证研究不足,定量研究历史个案考察不够,2 对方法论个体主义重视不够,3 对国内政治事件的认同研究和利益研究关注不够。

9 国际政治博弈论的模式

答:1 两方零和博弈。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得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2 非零和博弈:自己的所得并不与他人的所失的大小相等,所以博弈双方存在“双赢”的可能,进而合作。

3 多方零和博弈若干竞争者在游戏中得到与损失相互抵消,

4 多方非零和博弈若干竞争者在游戏中得失不相同,在多数情况下得失总和并非为零。

博弈的模式:胆小鬼模式“斗鸡模式”;囚徒模式;猎鹿模式;

10 关于世界体系论(沃尔斯坦)主要内容、核心观点、影响作用

答:世界体系论是由沃尔斯坦提出的,他的世界体系主要指的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出现经济统一体,这一体系具有特定区域,组织结构、成员、法律体系,是一种社会体系,他的理论提出了世界政治体制与各地区经济体制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借助国际体系的发展,中心地区得以跨越世界,扩张领土主权加强了对外国的控制,使得国际体系与各地经济体制的关系更加密切,该理论还指出了世界体系与南北关系的影响,左右甚至决定着世界体系的建立、稳定、发展,影响阻碍了南北关系的是国际经济旧秩序,要改善南北关系关键在于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国际体系成为一种温和的国际体系,该理论最后还具体提出了改革世界体系的几种方法,中心外围分工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构成特点,中心外围不平等交换是世界不平衡发展的根源,对资本主义进程进行总体考察,提出世界体系理论,打破了以国家或社会为基本研究单位的传统,强调任何对世界结构的解释必须以研究资本主义为前提。

11 新现实主义的主要基石、支柱理论

答:主要基石:1 相互依存理论,是事物的一种状态,在特定的世界系统中,任何部分所发生的事件都影响该系统的其他部分在这一系统内各自国家的国际地位升降是同步的。相互依存将导向一个更为和平、协调的世界,相互依存日益将各国联系在一起,使其纳入国际体系,各国的财富关系由零和转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2 国际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为琼斯佩罗。整个学科反映出国际政治关系中出现生态、伦理、经济中的问题、这一学科主要研究世界经济政治化和世界政治经济化的交叉化过程。

支柱理论:1 长周期理论和霸权理论。长周期理论代表人物为莫德尔斯基,他将1949年以来的世界政治经济体制划分为5个长周期,每个周期大约100年,每个周期都有一个占据领导地位的大国。其中每一个周期又可分为四个阶段:全球战争阶段;世界大国兴起;权力的非正统化阶段;权力的分散化阶段。霸权理论。代表人物为吉尔平。指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控制别国、垄断一切是新霸权主义的根本目的。2 和平与发展理论。代表人物是加尔东。和平是没有暴力冲突的一种状态,是人们愿望联系在一起的被动的共处。在核时代的和平是没有大规模战争或不发生核战争。

论述

1、70 、80年代相互依存理论主要内容及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分歧点。

答:相互依存的含义;1是事物的一种状态,一个国家的所作所为可直接冲击另一个国家。

2 指各国利益的直接、间接地联系,认为相互依存是一个系统,在系统中,各国地位的升降是同步的。

3 在特定的世界系统中,任何部分所发生的事件都影响该系统的其他部分及影响程度,这些含义都倾向于把它解释为国家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

新的发展——提出了复合相互依存论:1 抽象概念,是一国与一国之间或不同国家行为体之间相互影响的格局。2 具体特征:相互依存不同于依赖,依赖意味着一国受外国控制;相互依存不是以互利为特征的;复合相互依存不意味着都是平等的,它是不对称、不平衡的。

积极影响:世界在缩小,归根到底是由相互依存引起的,世界缩小的趋势有利于促成世界共同体和文化的出现,有利于形成共同的世界体系;从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作用看,经济的相互依存有利于政治的发展与依存,有利于国际的稳定;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为加强国际联系,维持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平起了重要作用;从国际体系的结构变化上看,可能形成新的国际体系。总而言之,相互依存日益将各国联系在一起,把各国纳入到国际体系中,使他们的安全取决于其他国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改变了以往你得我失,你失我得的局面。

消极影响:相互依存虽然是客观事实,但不是国际关系的全部现实,认为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他干涉了国家政策和国家控制本国经济的能力,特别是增加了国家对付麻烦和动荡的机会,从而使国家实现对外政策的目标更加复杂;他比管理相互依存的手段发展更快,没有一个现成的理由表明相互依存会促成国际共同体的出现,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在国际社会中的价值是有限的,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能防止国际战争。他们往往会成为一国控制另一国的工具,相互依存并不能限制国家主权,也不能改变各国追逐权力利益的基本现实。

2 国际关系理论发展100年,从理想主义到建构主义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说明什么观点:

(1)发展阶段

(2)说明问题:1 理论研究是建立在资本化关系之上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越高,理论水平越高。2 理论研究是个人的学者对前人思想、学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3 理论的建设在与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4 理论目标在于维护各国国家利益,如霸权、均势理论等。5 理论的发展是随着国际形势和环境不断变化、发展、完善的。6 理论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7 研究方法上,从描述性到定量研究,从宏观界定到微观分析,不断完善。8 研究视角,从纯学科研究不断发展为解答现实问题等。

3 我国对外关系理论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我国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本质区别(理论基础不同、理论目标、指导、理论评价标准、根本出发点不同)

(1)6点

(2)理论基础西方是唯心主义,中国是唯物主义

理论目标西方是为了本国的利益,中国是不仅为了本国国家利益,还考虑世界整体利益

理论指导依据西方是前人的思想观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依据人性论善恶标准。中国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起来的。

理论根本出发点不同西方的出发点在于为统治阶层和利益集团服务,为资本主义服务,中国为了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理论研究主体西方是一些学者,个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中国是党和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4 如何理解和谐社会理论

答:即在政治上平等民主,经济上互利合作,文化上交流共进,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淡化意识形态,不以意识形态划线,致力于不同制度国家各国人民的和谐共同,强调多边主义,主张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对国际体系的表述更趋于实际灵活,中国作为建设者,当然该理论并非说和谐是一团和气,毫无原则,他也有他的原则。要切实维护联合国作为国际体系最高组织机构的地位和权威,切实维护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一切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摈弃冷战思维。不以意识形态划线,承认世界文明多元性和发展模式多样性,努力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家一律平等,国格上平等,反对以强凌弱,加强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该理论的提出和实践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它符合中国国情发展需要,有助于妥善应对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符合世界形势发展潮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沟通和正面认同。

首先,从我们中国自身的走向而言,报告强调我们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其次,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而言,报告强调我们要始终不渝奉行互利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推动建立和谐世界可以从周边地区做起。(1)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与和平;(2)坚持互利合作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3)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4)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了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中国认为应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二是支持和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努力减少和消除贫困,三是树立新安全观,建立集体安全机制,四是以一种包容精神尊重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推动各种文明和平共处。

公共关系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公关室一个组织为了塑造良好形象,以传播沟通为手段,对公关关系的一种持久的策略活动。 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集团。 公众:指与特定的公关关系主体相互联系、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关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传播: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信息传递、收受、交流、分享与沟通的过程。 人际传播:指的是个人与个人间一对一直接的信息交流沟通方式。 大众传播:传播者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物、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将大量复制的同一信息,传播者分散的社会大众。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以及组织社会影响的广度,它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 美誉度:是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 名誉度:社会组织所获得的特定荣誉,这种荣誉代表着一种既定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组织形象: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媒介在公众心目中的一种综合反映,亦即公众对组织的全部看法和综合评价。 公关策划:社会组织公关人员为了实现某一公关目标或解决某种公关问题,对即将开展的公关工作进行主题构思,方案设计,策略谋划的思维运作过程。 礼仪: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它是以一定的程度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行为。

二、简述题 (一) 1、人类早期的准公关的表现及特点? 政治生活中:告知、劝服、宣传意识及其实践活动;民心、民众、舆论意识及其实践活动;联盟和危机意识及其实践活动 经济生活中:交流意识;招牌意识 人们日常交往中:形成了以人和修睦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处理观念体系 表现:自觉程度上:明显自发性,盲目性 其发挥作用的社会领域和规范:带有强烈政治色彩,伦理色彩 2、现代公关兴起的主要原因?社会历史条件? 主要原因:现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公关提供了现实的土壤、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是公关发展的政治前提、现代传播的长足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关提供了技术手段。 社会历史条件: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现实土壤)、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政治前提)、现代传播的长足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关提供了基数手段 2、试论公关在我国兴起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公共关系事业的兴起奠定了客观基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公关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3、你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对不对,为什么? 这种观念是片面的,a.一个产品本身质量好,有很多消费者会主动的选择它,但是并不能使效益达到最大化,如果想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对该产品进行必要的公关宣传活动是必不可少的,b.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公司企业之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国际结算复习重点说课讲解

国际结算复习 第一章国际结算概述 两个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不论是个人间的、单位间的、企业间的或政府间的,因为商品买卖、服务供应、资金调拨、国际借贷而需要通过银行办理的两国间外汇收付业务。 一、国际结算概述 1、国际结算的发展趋势: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作用日益边缘化,混合结算方式日益增多;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日益紧密结合;国际结算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程度日益加深;跨境人民币结算日趋普遍。 2、国籍结算的研究内容:国际结算中使用的货币必须是自由兑换货币;票据在结算中起着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作用;以一定的条件实现国际货币收付的方式称为国际结算方式;单据的传递和使用是实现国际结算的必备条件之一;跨国支付系统是国际间资金得以安全有效结算的基础设施。 3、国际结算使用的国际规则:《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托收统一规则》;《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二、国际结算业务的分类:现金/货币结算;票据结算;凭单结算;电讯结算。 三、国际结算方式的具体内容 1、内容:买卖合同约定;银行;资金融通;结算方式。 2、类别:汇款;托收;信用证。 3、付款时间:Payment in Advance;Payment at Time of Shipment;Payment after Shipment。 四、国际金融业务中的银行机构 1.银行处理国际业务机构设置的主要类型:Representative Office (代表处);Agency Office (代理处);Overseas Sister Bank/Branch(海外分、支行);Correspondent Banks (代理银行);Subsidiary Banks(附属银行);Affiliated Banks (联营银行);Consortium Bank (银团银行)。 2.代理关系的建立:代理关系是指两家不同国籍的银行,相互委托,互为办理国际银行业务所发生的往来关系。 (1):建立代理关系的三个步骤:考察了解对方银行的资信;签订代理协议并互换控制文件;双方银行确认控制文件。 3.账户行关系:代理行关系并不一定是账户行关系,账户行却一定是代理行。两家银行,只要其中一方在另一方开设账户,那么,不管另一方是否也对等地在第一方开设账户,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既是代理行的关系,又是账户行的关系 (1):原理:两家分处不同国家的商业银行,因发生货币收付业务的需要,或者一方在对方设账,或者相互设账,就建立了账户行关系。 4.SWIFT:环球银行电信协会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是国际上最重要的金融通信网络之一。通过该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把原本互不往来的金融机构全部串联起来,进行信息交换。该系统主要提供通信服务,专为其成员金融机构传送同汇兑有关的各种信息。成员行接收到这种信息后,将其转送到相应的资金调拨系统或清算系统内,再由后者进行各种必要的资金转账处理。 第二章票据 一、票据概述 1.票据: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具有一定格式,约定债务人按期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并经过背书可转让的 书面支付凭证。 2.票据的特性:(1)设权性:票据一经设立并交付出去,票据的权利和义务便随之而确立。 (2)无因性:票据一旦做成,票据上权利即与其原因关系相分离,成为独立的票据债权债务关系,不再受先前的原因关系存在与否的影响。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名词解释 1.夜现周期性:丝虫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产生微丝蚴,微丝蚴在人外周血中周期性出现,白天滞留于肺微血管内,夜晚出现在外周血中,微丝蚴在外周血中的昼少夜多现象称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两种丝虫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班氏为晚10点到2点,马来为8点到4点。 2.钩蚴性皮炎:钩虫的幼虫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时引起患者皮肤针刺、烧灼和奇痒感,然后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流出。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疱,最后经结痂、脱皮而愈。 3.棘球蚴砂:从囊壁的胚层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子囊,悬浮于囊液中,统称为棘球蚴砂。 4.幼虫移行症某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在体内可长期移行,破坏组织,产生疾病,根据寄生虫幼虫侵犯的部位和症状,将其分为两型,即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如斯氏狸殖吸虫可引起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5.机会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出现异常增殖而致病,呈现临床表现,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等。 6.世代交替: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既有有性生殖,又有无性生殖,两者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7.土源性蠕虫:生活史简单,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食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接触土壤而感染宿主。绝大多数线虫,特别是肠道寄生线虫都属于此类,如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等。 8.生物原性蠕虫:生活史复杂,在发育过程中幼虫必须经过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感染阶段经口、皮肤或昆虫叮咬感染人体。所有的吸虫和棘头虫,大部分绦虫和少数线虫属于此类。 9.生物源性线虫:此类线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如寄生于人体组织内的丝虫和旋毛形线虫。 10.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人,亦称直接发育型。如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钩虫等。 11.互利共生Mutu 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获利如白蚁和它肠道中的鞭毛虫。 12.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如人与寄生虫 13.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14.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豆螺、召螺和淡水鱼体内,所以豆螺、召螺,淡水鱼为中间宿主。 15.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 16.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保虫宿主。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17.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系膜静脉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18.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19.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在整个生活阶段有多个时期,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时期。 20.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疟原虫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拮抗同种疟原虫在感染,而同时宿主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21.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有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抗再攻击的抗体,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抗体的作用,可继续存活,随寄生虫的消灭,此抗体就消失,这种现象叫伴随免疫。 22.旅行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寄生于十二指肠,引起患者脂肪吸收障碍,导致脂肪泻。因在旅行者中发病率高,故称为旅行者腹泻。 23.疟疾再燃Recrudescence:急性疟疾患者停止发作后,如无重复感染而体内残余的少量红细胞内期原虫经抗原变异或宿主的抵抗力对疟疾原虫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残存的红细胞内期原虫大量增殖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疟疾再燃。 24.疟疾复发Relapse:疟疾初发停止后,红细胞内期原虫已被消灭,而宿主未再被蚊媒传播感染,有原先侵入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经过数月或年余的休眠后复苏,发育施放的裂殖子再进入红细胞繁殖,这时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复发。 25.疟原虫红细胞外期exo-erythrocytic cycle: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发育叫红细胞外期。人四种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均进行裂体增殖,其发育时间因种而异。

公共关系学复习要点(整理版)复习课程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公共关系的涵义。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运用信息交流的手段与其相关公众之间取得相互联系、相互适应的一种管理活动; 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这种管理职能的本质属性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管理对象是“信息”、“关系”、“舆论”、“形象”这些无形的资产;管理手段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传播沟通手段;管理目标是调整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提升组织无形资产的价值,从而使组织整体资产增值; 公共关系重在“关系”,这种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不同于其他具体的社会关系,与其他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相伴随 2、公共关系学中“形象”的内涵 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一个组织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公共关系是一种以塑造组织形象为己任的传播管理艺术。 形象的意义: 首先,“形象”其本质是重视组织信誉。 其次,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形象的外观。 再次,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 最后,公关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 拓展:并说明组织形象有哪些层面构成。 组织形象即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亦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这种认知和评价体现为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由以下八个层面构成: (1)组织的产品形象(2)组织的管理形象(3)组织的人员形象,即公众对组织的人员所形成的认知和评价(4)组织的环境形象(5)组织的文化形象(6)组织的社区形象(7)组织的标识形象(8)组织的媒介形象。 2.公共关系观念应该包含哪些观念?这些观念的内涵是什么?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包括: (1)形象观念,表现为主体在决策和行动中高度重视自身的声誉和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将信誉和形象视作组织的无形资产、无形财富,把树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2)公众观念,表现为领导者和管理者高度重视公众的利益,将公众的意愿作为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将符合与满足公众的要求作为组织的价值追求,并以此作为制定组织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政策原重要原则。(3)传播观念,表现为经营者和管理者强烈的传播意识和沟通欲望,自觉地利用一切传播的机会和传播媒介去影响公众、引导公众和争取公众,并善于运用双向沟通的方法去赢得公众的理解、信任与好感。(4)协调观念,表现为善于调节、平衡和统一各种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要素,努力在矛盾中求和谐,在动态中求平衡。 (5)多赢观念,表现为将平等互利、追求多赢赢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将自身的发展与对方和他人的发展联系起来,通过协助对方、满足他人来争取多方的共同利益。 (6)服务观念,则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奉献精神,用服务去赢得好感和信誉。 (7)危机观念,防患于未燃的意识.指在组织发生形象受损或预测到即将发生危机时,组织所采取的一系列与社会公众积极沟通、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的管理活动。 除此之外,公共关系观念还包括现代的信息意识、整体意识、社会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等等。3.何为媒介公众? 媒介公众指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如报刊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编辑、记者。

国际结算重点教学提纲

国际结算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票据 2.汇票 3.付对价持票人 4.正当持票人 5.承兑人 6.背书人 7.承兑 8.背书 9.记名式背书 10.空白背书 11.限制背书 12.贴现 13.提示 14.追索权 15.跟单汇票 16.光票 17.本票 18.支票 五.计算题 1.一商人手持一张金额为US$3,600的汇票,提前120天向A银行贴现,当时市场贴现率为10%p.a.(按360天计算),该商人应得票款净值是多少? 2.假设目前的三个月贴现率为10% p.a.,请用两种方法计算其等值的利 率是多少 (按360天计算)? 3. 2月20日,Smith开立了一张金额为US$100,000.00,以Brown为付款人,出票后90天付款的汇票,因为他出售了价值为US $100,000.00的货 物给Brown。3月2日,Smith又从Jack那里买进价值相等的货物,所以,他就把这张汇票交给了Jack。Jack持该票于同年3月6日向Brown提示,Brown次日见票承兑。3月10日,Jack持该票向A银行贴现,当时的贴现利率为10%p.a. (按360天计算),请计算到期日、贴现天数及实得票款净值。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票据:票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票据是指商业上的权利凭证。狭义的票据则是指以支付金钱为目的的特种证券,是由出票人签名于票据上,无条件地约定由自己或由他人支付一定金额的、可以流通转让的证券。

2.汇票:汇票是由出票人向另一人签发的,要求即期、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的时间,向某人或其指定人或来人无条件地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命令。 3.付对价持票人:是指持票者本人或前手持票人因付出对价而取得票据。 4.正当持票人:是指在汇票流通的合理时间内,在付给对价的情况下,成为一张表面合格、完整,无任何所有权缺陷的汇票的持票人。 5.承兑人:指在票据的正面签署承诺到期支付票款的付款人。 6.背书人:指在票据的背面签署,意即将票据上的权利转让给后手的持票人。 7.承兑:指付款人在票据的正面签署,承诺到期履行支付票款之者的票据行为。 8.背书:是指转让意志的表示。由背书人在汇票背面签署。意即将票据上的权利转让给后手的票据行为。 9.记名式背书:即将票据背书给某一特定人或特定人的指示人的背书。10.空白背书:是指背书人只在票据背后签名,而不注明付给某一特定人或特定人的指示人的背书。 11.限制背书:是指禁止票据继续转让或仅表明票据授权的背书。12.贴现:指银行或贴现公司买进未到期票据,从票面金额中扣取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的一种业务。 13.提示:持票人将票据提交付款人要求承兑或付款的行为。 14.追索权:是指票据遭到拒付,持票人对前手(出票人、承兑人、背书人以及其它债务人)有请求偿还票据金额(原额,利息)及费用(作成退票证书,拒绝证书和其它必要的费用)的权力。 15.跟单汇票:凡汇票后附随货运单据的称为跟单汇票。 16.光票:凡汇票不附带装运单据的,称为光票。 17.本票:本票是一人开给另一人的无条件书面承诺,保证见票在特定的,或肯定的某一日期,将一定金额的货币,付给某一特定人,或其指示人,或来人。 18.支票:支票是银行存款户,对银行签发的,授权银行对某人或其指示人,或来人,即期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书面支付命令。 五.计算题 1.US¥3,480= 3,600×(1-120/360×10%) 2.方法1:利率=贴现率/(1-贴现率×时间) = 10% / (1-10% * 0.25)= 10.26% p.a. 方法2:贴现息 = 100 * 10% * 90/360 = 2.5 净值 = 100-2.5 = 97.5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总论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1、先天性免疫 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 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 1、异位寄生; 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 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 (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 第一章线虫 第一节似蚓蛔线虫 一、形态 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 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doc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管理职能。社会组织主要通过自身形象设计、双向信息传播和广泛的社会 交往,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达成和谐的交往状态,为自身事业的发展创造最佳的社会环境,实现组织既定目 标。 是公众对于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1. 特征与风格(内在、外在) 2?知名度与美誉度 3? 组织形象定位 1. 组织形象的主客观两重性 2. 组织形象的多维性 3. 组织形象的相对性 4. 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活动现象及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 学科包括:1?公共关系理论 2?公共关系实务 3?公共关系发展史 学科性质:以公共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边缘、新兴的应用学科。 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传播(公共关系的手段)、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 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结构或团体。 1. 互利性 2?营利性(经济组织) 3?服务性 4? 公益性组织 是指个人、组织、社会之间信息的传递、接收、交流分享与双向沟通的过程。公共关系传播是指传播双方通过 一定媒介,使信息达到交换、融解。 1. 确定对象 2.拟定内容 3.安排具体形象 4.选择媒介 5.反馈效果 1. 有利于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 2.有利于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公共关系的工作既包括与它有关系的组织内外的个人,也包括与它有关系的其他社会组织。 2. 传播的效能性 4.社会组织、传播、公众的统一协调 1.社会组织的主导性 3.公众的权威性

< 一 >、中国古代: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公共关系萌芽。 中国古代的公共关系思想以“礼之用,和为贵”为特征 (1) 在观念认识上,重视民众舆论,强调 “仁者” 爱人。 (2) 在行为规范上,讲究 “礼”、“信”。“礼” 就是行为的方式和沟通的手段,其核心是互敬、平等和谦和。 “信”强调知行,言行合一。 (3) 在交往方式上注重 “人和、平等、谦让”。 (4) 讲究语言传播的经验和技巧。 <二 >、古代西方: 古代西方注重现实的处理。 古希腊人对于沟通技术非常推崇。 1. 东西方人类历史上统治者都重视宣传舆论。 2.东西方社会发展中,都重 视沟通与交往。 3.早期公共关系活动零碎而不成体系。 4.20世纪初,公共关系随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和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1 .萌芽阶段(巴纳姆时期): 代表事件: 便士报”、 报刊宣传运动” 代表人物:菲尼斯 泰勒巴纳姆 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以《纽约太阳报》为首引领了一场 便士报”风暴。 从此美国报纸由贵族化走向了大众化。 报刊大众化引起政府部门及各类巨头的高度重视。 在巴纳姆时期,践踏公众利益的卑劣行为,损害了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完全违背公共关系的诚信宗旨,是美国 公共关系史上不光采的一页。故历史上称为“反公共关系时期” 、“公共关系的黑暗时期”。 2 .产生阶段(艾维李时期)|: 代表事件: 揭丑运动”(又称 扒粪运动”清垃圾运动”)。 代表人物:被尊为 公共关系之父”的艾维李。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1%的人,占据财富的 54%。 资方非人性化”的行为导致社会环境的严重恶化。 1. 以事实为依据 3. 立足于有效沟通 1. 认清沟通的公众对象 3. 立足于有效沟通 1?行为主体:组织机构。 4. 本质:双向的信息交流。 2?以沟通为手段 4?坚持对社会负责的原则 2?明确沟通的主要目标 4?真诚是公共关系人员的信条 2.沟通对象:相关公众。 3?工作手段:传播沟通。 5.目标: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可变性 3.复杂性和多样性

公共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基础知识重点整理

公民道德建设基础 Ch1.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1-1公民道德的含义 2001.9.20,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9.20,公民道德建设日 2006.3.8,胡,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道德——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主要是人们判别善与恶、是与非的一种基本尺度,也是人们在行为中选择应当怎样做和不应当怎样做的基本标准。 公民道德——指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到的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明团勤敬,20字,十个道德规范)——我国公民应当遵守,全社会大力倡导。第一次系统的、集中地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被提出来。 守法: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道德层面的要求。[对法律的自觉认同,积极自觉地学法、懂法和守法] 明礼:狭义上指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广义上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止的文明。 诚信:诚信道德规范既是市场经济领域中基础性的行为规范,也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公民这十个基本道德规范,在调整公民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他人的关系中,各有不尽相同的功能。 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 文明礼貌,是公民在公共场合应当遵守的最基础的道德准则。 团结,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貌似省事考过?] §1-2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存在的问题 ①一些人唯利是图的思想恶性膨胀,以追逐个人的私利为唯一目的。 ②由于一些人受到腐朽思想的腐蚀,把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渗透到政治生活中来,导致在一些党政干部中发生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腐败现象严重存在。 ③愚昧路后、封建迷信、歪理邪说危害严重,“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 ④在一些领域中,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界限混淆。 §1-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要通过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化作用,加强道德教育,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加强道德教育,实施“以德治国”,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的治国方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道德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 道德的实施,不是依靠某种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使人们自觉的遵守这些行为规范。道德诉诸人们的“良心”,也就是诉诸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 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求党政干部以身作则实践履行公民道德,树立到的示范的作用。 ②社会阶层发生新变化,要使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社义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就必须…… ③加强青少年和儿童的公民道德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④违法犯罪分子和受到刑事处分的人,在对他们进行必要地惩罚以外,更应该对他们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进行思想上的公民教育和改造,要使他们从灵魂的深处认识到犯罪的“可耻”,培育他们的“羞耻之心”,使他们有正确的“荣辱观念”。 Ch2.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2-1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纲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毛邓为指导,全面贯彻江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

国际结算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票据 2.汇票 3.付对价持票人 4.正当持票人 5.承兑人 6.背书人 7.承兑 8.背书 9.记名式背书 10.空白背书 11.限制背书 12.贴现 13.提示 14.追索权 15.跟单汇票 16.光票 17.本票 18.支票 五.计算题 1.一商人手持一张金额为US$3,600的汇票,提前120天向A银行贴现,当时市场贴现率为10%p.a.(按360天计算),该商人应得票款净值是多少? 2.假设目前的三个月贴现率为10% p.a.,请用两种方法计算其等值的利率是多少 (按360天计算)? 3. 2月20日,Smith开立了一张金额为US$100,000.00,以Brown为付款人,出票后90天付款的汇票,因为他出售了价值为US $100,000.00的货物给Brown。3月2日,Smith又从Jack那里买进价值相等的货物,所以,他就把这张汇票交给了Jack。Jack持该票于同年3月6日向Brown提示,Brown次日见票承兑。3月10日,Jack持该票向A银行贴现,当时的贴现利率为10%p.a. (按360天计算),请计算到期日、贴现天数及实得票款净值。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票据:票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票据是指商业上的权利凭证。狭义的票据则是指以支付金钱为目的的特种证券,是由出票人签名于票据上,无条件地约定由自己或由他人支付一定金额的、可以流通转让的证券。

2.汇票:汇票是由出票人向另一人签发的,要求即期、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的时间,向某人或其指定人或来人无条件地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命令。 3.付对价持票人:是指持票者本人或前手持票人因付出对价而取得票据。4.正当持票人:是指在汇票流通的合理时间内,在付给对价的情况下,成为一张表面合格、完整,无任何所有权缺陷的汇票的持票人。 5.承兑人:指在票据的正面签署承诺到期支付票款的付款人。 6.背书人:指在票据的背面签署,意即将票据上的权利转让给后手的持票人。 7.承兑:指付款人在票据的正面签署,承诺到期履行支付票款之者的票据行为。 8.背书:是指转让意志的表示。由背书人在汇票背面签署。意即将票据上的权利转让给后手的票据行为。 9.记名式背书:即将票据背书给某一特定人或特定人的指示人的背书。10.空白背书:是指背书人只在票据背后签名,而不注明付给某一特定人或特定人的指示人的背书。 11.限制背书:是指禁止票据继续转让或仅表明票据授权的背书。 12.贴现:指银行或贴现公司买进未到期票据,从票面金额中扣取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的一种业务。 13.提示:持票人将票据提交付款人要求承兑或付款的行为。 14.追索权:是指票据遭到拒付,持票人对前手(出票人、承兑人、背书人以及其它债务人)有请求偿还票据金额(原额,利息)及费用(作成退 票证书,拒绝证书和其它必要的费用)的权力。 15.跟单汇票:凡汇票后附随货运单据的称为跟单汇票。 16.光票:凡汇票不附带装运单据的,称为光票。 17.本票:本票是一人开给另一人的无条件书面承诺,保证见票在特定的,或肯定的某一日期,将一定金额的货币,付给某一特定人,或其指示 人,或来人。 18.支票:支票是银行存款户,对银行签发的,授权银行对某人或其指示人,或来人,即期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书面支付命令。 五.计算题 1.US¥3,480= 3,600×(1-120/360×10%) 2.方法1:利率=贴现率/(1-贴现率×时间) = 10% / (1-10% * 0.25)= 10.26% p.a. 方法2:贴现息 = 100 * 10% * 90/360 = 2.5 净值 = 100-2.5 = 97.5 利率= 2.5 / 97.5 ×360 / 90 = 10.26 % p.a.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 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 15.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 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 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10.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 11.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 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 13.疫水: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14.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 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15.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16.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17.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 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8.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 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 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 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 20.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21.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 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00182)

公共关系学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公共关系状态:是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活动是指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公共关系观念(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管理和行为准则。 公共关系具有的五个基本要素: 1、) 2、 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4、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 5、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6、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7、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公共关系相关概念: 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 * 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 传播——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舆论——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态度; 形象——组织在公众中的认知和评价;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人群关系——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 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时间——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亚力士多德《修辞学》 巴纳姆时期——神话与欺骗制造假新闻“清垃圾运动” 艾维李(公共关系之父)时期——公共关系职业化 爱德华·伯尼斯时期——公共关系科学化《公众舆论的形成》,爱德华·伯尼斯公共关系思想重要特点是“投公众所好”主张 公共关系操作中的若干范畴:交际、宣传与新闻、广告、营销推广、公共事务、游说、开发、论题处理、危机管理 公共关系的五大功能: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协调沟通、提供服务; .

国际结算复习重点

?票据权利义务: 票据权利——依票据而行使的、以取得票据金额为直接目的的权利。 特点:证券性、单一性、双重性 种类:主票据权利、副票据权利、辅助票据权利 票据义务——票据债务人依票据所载文义支付票据金额及其他金额的义务。特点:单向性、法定连带性、双重性 种类:主票据义务、副票据义务、辅助票据义务 汇票p23 本票支票三者比较p30 ?汇票与支票的区别 1.支票是支付工具,只有即期付款,没有承兑,也没有到期日的记载。2.支票的主债务人是出票人,远期汇票承兑后的主债务人是承兑人。 3.支票只能开出一张,汇票可以开出一套。 4.支票的付款人一定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汇票的付款人没有这种规定。5.支票可以保证付款。汇票没有保付的做法。 6.支票可以止付,汇票承兑后即不可撤销。 7.支票有划线的做法,而汇票没有这种做法。 ?汇付(电汇(T/T)、信汇(M/T)、票汇(D/D)、赊销(O/A))P37 顺汇特点是资金流向和结算工具的流向一致。 逆汇特点是资金流向和结算支付工具的流向不相同。 预付货款有利于出口商,不利于进口商 货到付款有利于进口商而不利于出口商 ?托收(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P54

托收各当事人的责任: 1.委托方责任: (1)填写委托申请书,指示明确; (2)对意外情况及时指示; (3)承担收不到货款的损失。 2.托收行责任: (1)审查委托申请书,核对单据; (2)缮制托收委托书; (3)按常规处理业务,并承担过失责任。 3.代收行责任: (1)审查委托书,核对单据; (2)代收行有保管好单据的责任; (3)及时反馈托收情况; (4)谨慎处理货物。 4.付款人的责任:履行付款义务 光票托收(Clean collection) 光票托收是指出口商仅开具汇票而不附商业单据(主要指货运单据)的托收。 光票托收的汇票,在期限上也应有即期和远期两种。但在实际业务中,由于一般金额都不太大,即期付款的汇票较多。 跟单托收(Documentary Collection ) 跟单托收是指附有商业单据的托收。卖方开具托收汇票,连同商业单据(主要指货物装运单据)一起委托给托收行。 跟单托收也包括不使用汇票的情况。 实质要件:代表货权的运输单据。 托收的特点: 1、比汇款结算方式安全

公共关系学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一)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二)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 (三)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四)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五)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简述) 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论述) 1.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行为主体仅是个人。 2.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含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 3.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 4.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作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 ??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联系。(论述) 人群关系主要是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内部关系是公共关系的基础,与内部公众沟通,协调内部关系也是公共关系实务的重要内容。 ??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区别(论述) 1.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组织和群体内部的传播沟通,还包括大量的外部关系,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公众环境。 2.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管理现场直接面对面的群体关系和个人关系,还需要特别关注不直接见面的、远距离的公众沟通,并十分重视公众环境的长远变化和发展趋势。 虽然公共关系和人群关系同属于组织关系范畴但它比人群关系的内容更复杂,范围更广阔。 3.“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均侧重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来探讨人和人的关系,而公共关系则从信息传播沟通的角度研究人和人的关系。 人群关系论是人际关系学在组织应管理中的用;公共关系学又是人群关系论的进一步发展。 ??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 (一)公共关系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二)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 (三)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 ??辅助决策(辅助决策职责-简答:练习) 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作用还表现在为决策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提供各种社会信息,完善各种公众咨询渠道,开辟各种信息来源,包括广泛的外源信息和及时的内源信息,并根据决策目标将各种信息整理、归类、分析、概括、提供给最高管理层或各个专业部门作为决策的客观依据。 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4.从公众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 ??传播推广(公共关系的宣传职责?问答:练习) 公共关系在组织经营管理中发挥宣传推广的作用,即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组织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争取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理解,提高组织及其产品、人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公众舆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主要表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