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器具内校规范.doc

计量器具内校规范.doc
计量器具内校规范.doc

计量器具内校规范

1、目的:

规范公司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内部校准,确保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食品公司内所有正常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

3、职责

3.1品控员负责对生产现场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季度内校,将校准结果记录于《计量器具校验记录表》中。

3.3 各使用部门协助品控员进行计量器具的内校。

4、工作程序

4.1由品控内校人员通知使用部门内校安排,使用部门按要求收集好本月度需内校的计量器具,要求相关人员同时在场,方可开始内校工作,使用部门协助内校人员进行内校。

4.2 各计量器具内校操作规程

4.2.1电子称内校的操作流程

4.2.1.1标准砝码的确定

将公司内每个型号的标准砝码送往技术监督局计量鉴定科进行校正,内校时以此作为参照标准。公司内校使用标准砝码规格:10g、50g、100g、200g、1kg、2kg及20kg。

4.2.1.2标准砝码的选取:

注1:常用范围在3kg以下的,按最接近现有标准砝码来选取。

4.2.1.3允许误差的判定.

依电子称的用途及最小检测值来定,如果是用来配料的电子称,则选用较小的允许误差。

4.2.1.4校正内容

4.2.1.4.1针对新投入使用的电子秤进行外观检查:

A.法制计量管理标志:检查制造许可证的标志和编号。

B.计量特征:制造厂的名称与商标;准确度级;最大称量(Max);最小称量(Min);校正分度值(e)。

C.铭牌以及校正标志和管理标志。

4.2.1.4.2检查电子秤的使用条件和地点是否合适,存放环境是否妥当。

4.2.1.5校准

4.2.1.

5.1校准前的准备

将进行内校的电子秤放在洁净的平板或平台上,准备好相应的标准砝码.

4.2.1.

5.2称量测试:

A.选定五个测试点:电子称的四角及中央。

B.将标准砝码依次放到电子称的四个角及中央处,记下在每个测试点时电子称的读数;移开砝码后应等电子称回归零点后再进行下一个测试点的检测。

4.2.3温度计内校的操作流程

4.2.3.1标准温度计的选取:选取送往技术监督局计量鉴定科进行校正数显温度计1支,内校时以此作为参照标准

4.2.3.2 校准用基准设备的准备

1)标准温度计(精度0.1℃)

2) 盛冰、水的透明容器

3) 冰、水

4) 30℃和80℃的水。

4.2.3.3 校准步骤

4.2.3.3.1检查被测温度计是否完好无损。

4.2.3.3.2用一透明容器盛装适量自然溶解的冰水混合物及相应温度的水溶液。

4.2.3.3.3先用标准温度计的探头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再把把被测温度计的探头放进冰水混合物中,记录读数。允许误差数±1.0℃。

4.2.3.3.4把基准数显温度放在50℃以下的温水中(30℃为宜),再用被测温度计来检测,并记录相应温度。允许误差数±1.0℃。

4.2.3.3.5把基准数显温度放在50℃以上的热水中(80℃为宜),再用被测温度计来检测,并记录检测数据. 允许误差数±1.0℃。

4.3 判定依据及内校结果的处理

4.3.1 判定依据:三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该计量器具判为合格。

如有疑似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则视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应选最接近以上三个检测值来进行校准。

4.3.2若被校准的各个测试点的误差平均值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即为合格;若大于规定的误差,则须对其进行调整,若调整后仍不合格,则判为不合格。

4.3.3 内校合格的计量器具,方可在现场使用,对可能改变计量性能的器件或直接影响到测量值的部位加印封或铅封。对内校不合格的计量器具由品控发出《不合格计量器具处理通知书》,禁止使用。对经维修后可以使用的计量器具,需经品控人员校准后方可正常使用。

4.4计量器具、检测设备校准内校频率

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校准周期为:每季度校准1次,一个季度内将所有计量器具轮替校准完毕。由负责内校的人员将校准的相关信息填写在《计量器具校验记录表》中。

5、相关文件

《计量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6、记录表格。

《计量器具校验记录表》

《不合格计量器具处理通知书》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计测器内校管理程序 1、硬度计的内校程序 (1)、结构说明:常用硬度计分为①章氐其计算符号为HV。②布氐其计算符号为HB,③洛氐其计算机符号为HR三者之结构大致相同。是由以下结构组成如图(一)所示: (2)、校验基准:使用外校合格的硬度计进行对比校准。 (3)、校准环境及周期: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12个月。 (4)、校准步骤: (6)、记录保存: ①、校准合格后,贴校准标签。 ②、校准不合格时:依实际情况,判定为:暂停使用,降级使用,维修,报 废处理。 ③、将校准结果登录在DF4221-02《检测仪器清单》表格内。 2、深度尺内校程序: (1)、结构概述:深度尺是用来测量肓孔,梯形孔及凹槽等深度尺寸的量具,结构组成如图(二)所示: (2)、校准基准:标准量块(外校合格的标准块)。 (3)、校准环境及周期: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12个月。 (4)、校准步骤:

(6)、记录保存: ①、校准合格后,贴校准标签。 ②、校准不合格时,依实际情况,判定为暂停使用,降级使用,报废处理。 ③、将校准结果登录在DF4221-02《检测仪器清单》表格内。 3、高度尺内校程序: (1)、结构概述:高度尺是用来测量工件的中央相互位置和精密划线的量具,其主要由以下结构组成,如图(三)所示: (2)、校准基准:选用外校合格的量块和平台进行比对校准。 (3)、校准环境及周期: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为12个月。(4)、校准步骤:

计量器具自校规范

计量器具自校规范 1、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范 1目的 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普通游标卡尺及数显、带表游标卡尺的内部核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5.1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数显卡尺的显示屏是否完好,带表卡尺表 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5.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5.3取2~3块任意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面要干净、平整。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 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 5.4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 使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量值与标准值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中。 5.5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组合进行校准; 5.6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2、千分尺内部校验规程 1目的 对千分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千分尺的内部校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5.1检查千分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刻度是否清晰。 5.2扭动千分尺螺栓调校零位,使刻度对准零点。 5.3根据不同量程的千分尺选择适宜的标准量块3~4块,(可对标准量块进行组合测量)。每块量块连 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为±0.01mm。 5.4外径千分尺的校验:任意取5-6块标准量块,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 型,扭动螺栓使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为±0.01mm。 5.5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3、高度卡尺、深度卡尺内校规程 1目的 对高度卡尺及深度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精密度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厂生产使用的数显、游标高度卡尺及深度卡尺。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标准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检验步骤 5.1检查高度卡尺、深度卡尺的测量接触面干净、无污渍、锈迹,刻度是否清晰。 5.2将参照平台表面擦拭干净,高度卡尺、深度卡尺垂直放置使刻度归零。取出3~4块标准量块,放 在平台进行测量,每块测量3次每次测量值均在允许误差±0.02mm范围内,将平均值记录在《检测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1 目的 对公司内的计量器具进行内部校验,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长度类度量尺(如游标卡尺、高度尺)、检具、塞规等的内部校准。 3 职责 内校由质检部门标准校检量具校检。 4 校验仪器及设备 送检合格的万能角度尺,送检合格的直角尺,送检合格的钢直尺,送检合格的钢卷尺,送检合格的数显卡尺等。 5 环境条件 1. 温度:23±2℃ 2. 湿度:50±20%RH 6 校验 卡尺、高度尺、深度尺 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卡尺、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38块2级)。 校验标准 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检查尺子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头的指针/游标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各功能能稳定、工作可靠。 2. 示值误差检测: (1)将尺子调至零点位置,使读数归零、指针对准零点。 (2)选取一块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读取其数值。(注意:取放标准量块时,必需戴细纱手套;测量过程卡尺要与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 (3)

用同样的方法,取3~5组不同量块进行测量。测量点如下图 ( 5) 将 检定结果填写在《计量器具校检表》内。 校准周期:12个月。 钢直尺 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标准直尺,校准参考依据JJG1-1999钢直尺检定规程。 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1)尺的端边、侧边及背面应光滑,不应有毛刺、锋口和锉痕等现象。 (2)尺的刻线面不应有碰伤、锈迹及影响使用的明显斑点、划痕。 (3)线纹必须清晰,垂直到侧边,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断线现象存在,半毫米、毫米、半厘米、厘米线纹应用户不同长度的线纹表示。所有同名长度的线纹应等长。直尺 分度应自端边算起,标注相应的以厘米为计数单位的数字。标称全长处应标注cm单 位。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1 目的 对公司内的计量器具进行内部校验,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长度类度量尺(如游标卡尺、高度尺)、检具、塞规等的内部校准。 3 职责 内校由质检部门标准校检量具校检。 4 校验仪器及设备 送检合格的万能角度尺,送检合格的直角尺,送检合格的钢直尺,送检合格的钢卷尺,送检合格的数显卡尺等。 5 环境条件 1. 温度: 23 ±2 ℃ 2. 湿度: 50 ±20 %RH 6 校验 6.1 卡尺、高度尺、深度尺 6.1.1 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6.1.2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卡尺、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 38块 2级)。 6.1.3 校验标准 6.1.4 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检查尺子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头的指针/游标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各功能能稳定、工作可靠。 2. 示值误差检测: (1)将尺子调至零点位置,使读数归零、指针对准零点。 (2)选取一块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读取其数值。(注意:取放标准量块时,必需戴细纱手套;测量过程卡尺要与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 (3)

用同样的方法,取3~5组不同量块进行测量。测量点如下图 (4)不同量程的尺子可选用不同的基准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对标准块量测值误差,不能大于6.1.3项表格内的允许误差。 (5)将检定结果填写在《计量器具校检表》内。 校准周期:12个月。 6.2 钢直尺 6.2.1 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6.2.2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标准直尺, 校准参考依据JJG1-1999钢直尺检定规程。 6.2.3 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1)尺的端边、侧边及背面应光滑,不应有毛刺、锋口和锉痕等现象。 (2)尺的刻线面不应有碰伤、锈迹及影响使用的明显斑点、划痕。 (3)线纹必须清晰,垂直到侧边,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断线现象存在,半毫米、毫米、半厘米、厘米线纹应用户不同长度的线纹表示。所有同名长度的线纹应等长。直尺分度应自端边算起,

计量器具自校规范标准[详]

计量器具自校规 1、游标卡尺部校准规 1目的 对游标卡尺进行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围 适用于普通游标卡尺及数显、带表游标卡尺的部核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5.1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数显卡尺的显示屏是否完好,带表卡尺表 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5.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5.3取2~3块任意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面要干净、平整。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 应在允许误差围,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允许误差围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 5.4测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 使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量值与标准值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中。 5.5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组合进行校准; 5.6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围,判校准合格;

2、千分尺部校验规程 1目的 对千分尺进行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围 适用于千分尺的部校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5.1检查千分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刻度是否清晰。 5.2扭动千分尺螺栓调校零位,使刻度对准零点。 5.3根据不同量程的千分尺选择适宜的标准量块3~4块,(可对标准量块进行组合测量)。每块量块连 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围,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允许误差围为±0.01mm。 5.4外径千分尺的校验:任意取5-6块标准量块,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 型,扭动螺栓使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端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围。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允许误差围为±0.01mm。 5.5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围,判校准合格。

计量器具自校自检指导书精品

1.目的 保证计量器具检测精确度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使用未送检的计量器具。 3.术语 无。 4.职责: 4.1工程部安装组负责安装使用计量器具的自校、自检。 4.2维修组负责维保,质管组负责使用计量器具的自校、自检。 5内容 5.1《设备管理程序》中,5.1款中B类的设备需自校。 5.1. 1未送检的数字万用表自校步骤 A .确定一只标准的数字万用表,该数字万用表一定是送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检测合格的。 B .电阻档在1Q-100K Q范围内自校,交直流电压档在1V—500V范围内自校,误差在士8灿内,即可判定该数字万用表合格,否则定为不合格,其余档不作自校要求。只需在使用时,自检判定是否能用。 C.自校的数字万用表档位主要是电阻档,交直流电压档(我司实际工作主要使用该3档位)。每个档位至少测三个不同的数据,其余档位作为参考自校档位。 D.主要的三档在误差范围以内,即可判定该数字万用表合格,否则定为不合格。其余档位也需自校,但只需注明某档位是否超差。 5.1. 2转速表和声级计自校步骤 A.以国家监督部门电梯检测时使用的转速表和声级计作为自校的标

准,(国家监督部门电梯检测时的计量器具有严格的要求,可以作为 我司的自校标准)。 B.转速表测定校对范围在250-1800转/分,(我司使用测定范围在此)。用对比的方法测至少5次,均在士5狀差范围内即定合格,否则定为不合格。 C.声级计自校范围在30—100dB(我司使用测定范围在此)。用对此的方法测至少5次,均在士5误差范围内即定为合格,否则定为不合格。 5. 1. 3数字万用表、转速表、声级计自校的原始数据记录到《计量器具自校表》中,以便分析。 5. 1. 4自校的计量器具周期为一年。 5. 2自检的计量器具 5. 2. 1自检的计量器具主要包括《设备管理程序》中C类的定期报废 计量器具。购买该类设备要有MC 标识。 5. 2. 2在使用定期报废的的计量器具时,发现未到报废期限而有影响工 作质量的,应立即报废。 5.2. 3自检主要根据自检人员的工作经验,判断自检计量器具是否合 格,自检人员至少1年电梯工程经验。 5.2.4计量器自检的情况记录到《计量器具自检表》,每季度自检一次。 外地区维保人员的器具,只能由使用者自检有问题时汇报公司, 使用前的自检不需作记录,但发现有不合格,应立即汇报公司, 申请报废和更换。 6.记录表单 6. 1《计量器具自校表》(XHL-D-ZG-30-1.0 ) 6. 2《计量器具自检表》(XHL-D-ZG-31-1.0)

量具内部校准规程

1、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程 1目的 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普通游标卡尺及带表游标卡尺的内部核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带表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取2~3块任意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面要干净、平整。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 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使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量值与标准值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中。 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组合进行校准;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校准周期 每年一次 7相关记录 《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

2、千分尺内部校验规程 1目的 对千分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千分尺的内部校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检查千分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刻度是否清晰。 扭动千分尺螺栓调校零位,使刻度对准零点。 根据不同量程的千分尺选择适宜的标准量块3~4块,(可对标准量块进行组合测量)。每块量块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为±。 外径千分尺的校验:任意取5-6块标准量块,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扭动螺栓使外径千分尺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为±。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校准周期 每年1次。 7相关记录 《量具内部校验记录表》 3、本厂其他量具内部校验规程 1、目的

计量器具自校规程文件

Q/xx7.6-2009 xx 检测设备内校规程汇编 编制:李大旗 审批:李根中 2009-05-01 发布2009-05-01实施xx发布

目录 1 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程第2页 2 千分尺内部校验规程第3页 3 钢尺、卷尺内部校准规程第4页 4 磅秤、盘秤、电子秤内部校准规程第5页 5 划线尺、深度卡尺内校规程第6页 6 角尺内校检验规程第7页 7 百分表、百分表仔内部校准规程第9页 8 游标万能角度尺内部校准规程第10页

1、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程 1目的 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普通游标卡尺及带表游标卡尺的内部核准。 3校验基准 外校合格的量块。 4环境条件 室温 5校验步骤 5.1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带表卡尺表头的指 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5.2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 5.3取2~3块任意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面要干净、平整。每块连续 测量三次,每次测量值均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内。允许误差范围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 5.4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 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使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测量值与标准值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将其平均值记录在《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中。 5.5可根据不同量程的卡尺选用不同的基准量块或组合进行校准; 5.6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校准周期 每年一次 7相关记录《检测设备校验记录表》

驻马店钢卷尺C类计量器具自校方法记录

驻马店项目部钢卷尺自校方法 本方法依据JJG4—1999制定,适用于新购的和使用中的普通钢卷尺的检定。本项目部主要用于自校5m及以下钢卷尺,作为工器具管理。 1 概述 钢卷尺是测量长度的量具,常用的钢卷尺有三种: (a)摇卷盒式卷尺,其结构分为:尺环、尺带、尺盒、摇柄 (b)自卷式卷尺,其结构分为:尺钩、尺带、尺盒 (c)制动式卷尺,其结构分为:尺钩、尺带、制动按钮、尺盒。 钢卷尺的标称长度:对于10m以下的钢卷尺取0.5的整数倍,对于10m以上的钢卷尺取5的整数倍。 2 检定条件和检定项目 2.1 检定条件 2.1.1 检定温度 检定钢卷尺时应为(20±8)℃。 2.1.2 钢卷尺检定时的张紧力 检定普通钢卷尺时的张紧力为49N,标称长度5m以内的钢卷尺在检定时的张紧力不作规定。 2.1.3 检定前被检尺在规定温度下恒温时间不得少于4h。 2.2 钢卷尺的检定项目和检定工具 1)检定工具标准钢卷尺(是指经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的且在有效期内的钢卷尺,本项目部为经驻马店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校准的50mDL9050型钢卷尺,有效期至2010年12月22日)2)检定项目外观及各部分相互作用;示值误差 3 技术要求和检定方法 3.1 外观及各部分相互作用 3.1.1检定方法:试验和目力观察 3.1.2要求 钢卷尺的尺带或尺盒上,应标明全长、型号、制造厂名(或商标、标志)。 尺带表面应有防腐层,且要牢固、平整光洁,色泽应均匀,无明显气泡、脱皮和皱纹,无锈迹、斑点、划痕等缺陷。尺带全部分度纹线必须均匀、清晰并垂直到尺边,不能有重线或漏线。 尺带全部分度线纹必须均匀、清晰并垂直到尺边,不能有重线或漏线。个别线纹允许有不大于线纹宽度的断线。 钢卷尺尺带的拉出和收卷应轻便灵活、无卡阻现象,各功能装置应能有效控制尺带收卷。各连接部分应牢固可靠,且不易产生拉伸变形。 钢卷尺的尺带在任意部位围成直径为30mm的圆时,钢卷尺的尺带不应出现曲折现象,放开后应自然恢复,不允许出现裂纹。 新购的钢卷尺的外观及各部分相互作用应符合以上要求,使用中的钢卷尺不应有影响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计量器具内校规范

1目的 对公司内的计量器具进行内部校验,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长度类量具(如卡尺、千分尺、高度尺)、检具、塞规、环规及电子秤的内部校准。 3.职责: 内校由计量室有证书资质人员实施 4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千分尺,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外校合格的投影仪,外校合格的法码等。 5环境条件 1、温度:23 ± 2C 2、湿度:50 ± 20%RH 6校验 6.1卡尺、高度尺、深度尺 6.1.1、校检项目: 1、外观检查 2、示值误差检测 6.1.2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卡尺、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38块2级)。 6.1.3校验标准 6.1.4校验步骤:

1、外观检查:检查尺子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头的指针 /游 标是否完好, 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各功能能稳定、工 作可靠。 2、示值误差检测: (1)将尺子调至零点位置,使读数归零、指针对准零点。 (2)选取一块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读取其数值。(注意:取放标准量块时,必需戴 细纱手套;测量过程卡尺要与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 (3)用同样的方法,取3?5组不同量块进行测量。测量点如下图 (4)不同量程的尺子可选用不同的基准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对标准块量测值误差, 不能大于6.1.3项表格内的允许误差。 (5)将检定结果填写在《监测设备履历卡》内。校准周期:6个月。 6.2千分尺 6.2.1、校验项目: 1、外观检查 2、示值误差检测 6.2.2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38块2级) 6.2.3校验步骤 1、外观检查:千分尺刻度应清晰,测量面无损伤,测量面应无漏光,微调装置,锁定 机构应良好, 2、示值误差检测:量程范围内选取低、中、高三个检定点,分别选取三个相应的标准 量块,用待检千分尺对每一量块检定三次。 要求对标准块量测值误差不能大于 0.005mm 3将检定结果填写在《监测设备履历卡》内校准周期:6个月

ISO9001-2015计量器具校准规定

计量器具校准规定 (ISO9001:2015) 一、目的: 为使公司新购与使用的计量器具(设备),保持正确度与精确度,避免因磨损或其他误差而影响品质判断。 二、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和计量标准设备的校准。 三、职责: 3.1工艺工程部负责检测设备、计量设备的送检、封存、启用、降级、报废、限用等管理和控制,制定校准/验证计划表,建立台帐,状态标识等质量记录。 3.2试验室检验员负责试验室检测设备的维护保护,并编制有关检测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校验规程。 3.3工艺工程部负责编写计量器具内部校验规程,内校员负责对公司所有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校准并建立计量器具履历表。 3.4使用部门:日常维护与异常送检,并协助工艺工程部做好台账工作。 四、定义: 4.1免检验 4.1.1不用于产品品质上的量测,仅限于参考等使用,以及对计算数据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计量设备。 4.2外校 4.2.1凡需校验,而本公司无法自行校验的计量设备都要外校。

4.3新设备 4.3.1凡需校验,而购入时间不到一年新设备。 五、作业流程: 5.1校验系统需求鉴别: 5.1.1品质部和工艺工程部应查清进料、过程、成品等各阶段检验作业所需的计量器具(设备),并依料品的特征要求审查其适用性(测量项目、范围),并确定准确度和精确度。 5.1.2 清查与审查后,由工艺工程部建立《计量器具清单》和《量规器具履历表》。 5.1.2.1 计量器具(设备)编号原则:ZY-EM-XXX ZY:公司名称 EM:计量器具(设备)XXX:序号(如:001) 5.1.2.2如属于免校验者,工艺工程部确认后贴上黄色“免校”。 5.1.3校准周期: 5.13.1外校和内校周期:1年。 5.2新购计量器具(设备)验收作业: 5.2.1需求单位:申请购计量器具(设备),填写《申购单》,总经理审批。 5.2.2采购人员:依据《采购管理程序》订购,并于交货时通知相关部门验收。 5.2.3验收: 5.2.3.1规格与精度的验收:如计量设备购入时,已有国家计量单位发“鉴定合格证”者,或提供数据符合“合格”接收,则可以“合格”验收。否则,应送外计量校准或本公司自行计量校准。

计量器具校准规范

江苏豪辰光学材料有限公司计量器具校准规范 文件号: 版本号: 受控状态: 分发号:

编制:审核:批准: 2014年02月28日发布 2014年02月28日实施 1.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过程工艺控制和能源计量控制及产品质量检测的仪器、仪表、衡器、量器。对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的主要是:千分尺、钢卷尺、电子衡器。 2.目的 确保计量器具能够满足检测任务要求。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本厂用于生产过程控制、能源计量及产品质量检测的仪器、仪表、量器、衡器等的工作状态完好可靠;以及由上述仪器、仪表、量器、衡器等所提供的测量数据、控制参数准确无误。 3.定义 计量器具是指用于生产工艺、质量检测以及与生产质量密切相关的测量设备。如衡器、压力表、卷尺、钢板尺、千分尺等。 4.职责与权限 4.1设备动力部负责计量器具的送检、内部检验、检验夹具的检定等工作。建立计量器具台帐。业务上接受省、市、县技术监督局的监督和指导。计量管理员具体负责计量仪器具年检送检校验、维修、台帐建立、校验记录等工作。建立受检计量器具台帐,编制计量器具检定周期(校验)计划表,并严格执行。 4.2全厂在用计量器具,由计量管理员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建立总台帐。 4.3供应部负责计量器具的采购、收发、保管。 5.申购 5.1质量检验部或其他使用部门负责编制计量器具或仪器仪表的采购资料,报主管领导批准

后,由供应部采购。 5.2采购资料应清楚说明对计量器具的要求,主要内容为:计量器具名称、型号、等级、 测量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分度值、生产厂家。 5.3计量器具生产厂必须有生产许可证,且在计量器上有明确标记。应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质量保证能力、售后服务水平等。 6.入库验收 6.1凡新购置的计量仪器具,必须经计量管理员检定或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检定内容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及检定(校准)。本厂无法检定者,送法定计量部门检定,由计量部门验收合格并提供验收检测记录。 6.2计量器到货后,供应部应通知计量管理员和使用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入库。 6.3验收/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准使用,要办理有关退货、保修等手续。 7.领用 7.1领用单位对没有入库验收合格证的计量器具,须向计量管理员报告。经过计量管理员检定或验证并记帐后,可以使用。对超过校准周期的计量器具必须重新检定/校准,合格后发放使用。 7.2使用部门领取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管理员编号、登记、造册后,方可发放使用。 7.3除非新增领用,否则领用时必须以旧换新或凭报废单换新。 8.使用、维护和保养 8.1使用的计量器必须有合格证,标名有关的名称、编号和有效期等。 8.2凡有操作规程的计量器必须按操作规程使用。规定专人使用的计量器、必须由专人使用。 8.3无合格标记以及超过检定(校准)有效期的计量器具不得使用,使用人有权拒绝使用上

量具 自校 规程

编号:MH/ QP001 序号:MH/JS037浙江明贺钢管有限公司 量具自校规程 (A/0) 编制: 审核: 批准: 2007年09月15日发布 2007年09月20日实施 为有效执行《测量和监控装置控制程序》、《计量器具(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计量器具符合标准要求的精度,特制定本规程。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的卷尺、通径规、游标卡尺、壁厚千分尺、外径千分尺等可以自校的计量器具。 3 引用标准:计量检定规程《JJG21-95》,《JJG34-96》,《JJG30-2002》 4 自校准则: 技术质量部(计量室)负责巡查各部门计量器具的使用情况。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内计量器具的自校及日常使用维护工作。 4.1卷尺的自校 4.1.1以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的卷尺作为计量标准器具。4.1.2新购卷尺在使用前以计量标准器具进行对比检验后,贴上合格标签方可使用。 4.2通径棒的自校 4.2.1通径棒在使用前需进行自校测量 4.2.2通径的长度以校准后的卡尺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符合API标准,可正不可负。 4.2.3通径棒的直径用检定合格的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 应符合API标准。 4.3游标卡尺、壁厚尺、外径千分尺的自校。 4.3.1游标卡尺、壁厚尺、外径千分尺在每次使用前需进行零位,校准 5.校准的实施 5.1量具校准: 5.1.1卡尺的校准 5.1.1.1尺框活动平稳,无阻滞或松动现象。 5.1.1.2观察游标卡尺前后两端的零刻线是否与主尺相应刻线对齐。 5.1.2测厚千分尺的校准 5.1.2.1转动应平稳无卡住现象,是否对零。 5.1.2.2检定方法:用目力观察和试验。 5.1.3百分表校准 5.1.3.1测杆移动灵活,指针转动平稳。 5.1.3.2检定方法:用目力观察和试验。 5.1.4.1不应有碰伤、用目力观察。尺寸的检校,根据技术文件要求、按钢管名义内径尺寸,d-3.18mm为通径棒最小外径+0.4mm可正不

计量器具内校规程

计测器内校管理程序 1、硬度计的内校程序 (1)、结构说明:常用硬度计分为①章氐其计算符号为HV。②布氐其计算符号为HB,③洛氐其计算机符号为HR三者之结构大致相同。是由以下结构组成如图(一)所示: (2)、校验基准:使用外校合格的硬度计进行对比校准。 (3)、校准环境及周期: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12个月。 (4)、校准步骤: (5)、判定标准:表示值误差不超过±0.02,即为合格。 (6)、记录保存: ①、校准合格后,贴校准标签。 ②、校准不合格时:依实际情况,判定为:暂停使用,降级使用,维修,报废 处理。 ③、将校准结果登录在《计测器校准履历表》内。 2、深度尺内校程序: (1)、结构概述:深度尺是用来测量肓孔,梯形孔及凹槽等深度尺寸的量具,结构组成如图(二)所示: (2)、校准基准:标准量块(外校合格的标准块)。 (3)、校准环境及周期: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12个月。 (4)、校准步骤:

(5)、判定标准:表示值误差不超过±0.04MM即判为合格。 (6)、记录保存: ①、校准合格后,贴校准标签。 ②、校准不合格时,依实际情况,判定为暂停使用,降级使用,报废处理。 ③、将校准结果登录在《计测器校准履历表》内。 3、高度尺内校程序: (1)、结构概述:高度尺是用来测量工件的中央相互位置和精密划线的量具,其主要由以下结构组成,如图(三)所示: (2)、校准基准:选用外校合格的量块和平台进行比对校准。 (3)、校准环境及周期: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为12个月。 (4)、校准步骤:

(6)、记录保存: ①、校准合格后,贴上校准标签。 ②、校准不合格时,依实际情况定为暂停使用,降级使用报废处理。 ③、将校准结果登录在《计测器校准履历表》内。 4、外径千分尺内校程序: (1)、外径千分尺又叫螺旋测微器,外径千分尺是由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微调装置,锁紧装置,固定套筒,微分筒等组成,如图(三)所示。 (2)、使用基准: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3)、校准环境及周期。常温,常压,静置2小时以上,校准周期为12个月。 (4)、校准步骤:

计量器具内校要求规范

1 目的 对公司的计量器具进行部校验,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围 适用于公司长度类量具(如卡尺、千分尺、高度尺)、检具、塞规、环规及电子秤的部校准。 3.职责: 校由计量室有证书资质人员实施 4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千分尺,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外校合格的投影仪,外校合格的法码等。 5 环境条件 1、温度: 23 ±2 ℃ 2、湿度: 50 ±20 %RH 6 校验 6.1卡尺、高度尺、深度尺 6.1.1、校检项目: 1、外观检查 2、示值误差检测

6.1.2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卡尺、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 38块2级)。 6.1.3校验标准 6.1.4 校验步骤: 1、外观检查: 检查尺子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头的指针/游标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各功能能稳定、工作可靠。 2、示值误差检测: (1)将尺子调至零点位置,使读数归零、指针对准零点。 (2)选取一块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读取其数值。(注意:取放标准量块时,必需戴细纱手套;测量过程卡尺要与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 (3)用同样的方法,取3~5组不同量块进行测量。测量点如下图 卡尺量程校准点

(4)不同量程的尺子可选用不同的基准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对标准块量测值误差, 不能大于6.1.3项表格的允许误差。 (5)将检定结果填写在《监测设备履历卡》。 校准周期:6个月。 6.2千分尺 6.2.1、校验项目: 1、外观检查 2、示值误差检测 6.2.2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 38块2级) 6.2.3校验步骤 1、外观检查:千分尺刻度应清晰,测量面无损伤,测量面应无漏光,微调装置,锁定 机构应良好,

电子称内校规范

计量器具内校规范 1、目的: 规范公司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内部校准,确保计量器具、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食品公司内所有正常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 3、职责 3.1品控员负责对生产现场使用的计量器具进行季度内校,将校准结果记录于《计量器具校验记录表》中。 3.3 各使用部门协助品控员进行计量器具的内校。 4、工作程序 4.1由品控内校人员通知使用部门内校安排,使用部门按要求收集好本月度需内校的计量器具,要求相关人员同时在场,方可开始内校工作,使用部门协助内校人员进行内校。 4.2 各计量器具内校操作规程 4.2.1电子称内校的操作流程 4.2.1.1标准砝码的确定 将公司内每个型号的标准砝码送往技术监督局计量鉴定科进行校正,内校时以此作为参照标准。公司内校使用标准砝码规格:10g、50g、100g、200g、1kg、2kg及20kg。 4.2.1.2标准砝码的选取:

注1:常用范围在3kg以下的,按最接近现有标准砝码来选取。 4.2.1.3允许误差的判定. 依电子称的用途及最小检测值来定,如果是用来配料的电子称,则选用较小的允许误差。 4.2.1.4校正内容 4.2.1.4.1针对新投入使用的电子秤进行外观检查: A.法制计量管理标志:检查制造许可证的标志和编号。 B.计量特征:制造厂的名称与商标;准确度级;最大称量(Max);最小称量(Min);校正分度值(e)。 C.铭牌以及校正标志和管理标志。 4.2.1.4.2检查电子秤的使用条件和地点是否合适,存放环境是否妥当。 4.2.1.5校准 4.2.1. 5.1校准前的准备 将进行内校的电子秤放在洁净的平板或平台上,准备好相应的标准砝码. 4.2.1. 5.2称量测试: A.选定五个测试点:电子称的四角及中央。 B.将标准砝码依次放到电子称的四个角及中央处,记下在每个测试点时电子称的读数;移开砝码后应等电子称回归零点后再进行下一个测试点的检测。 4.2.3温度计内校的操作流程 4.2.3.1标准温度计的选取:选取送往技术监督局计量鉴定科进行校正数显温度计1支,内校时以此作为参照标准 4.2.3.2 校准用基准设备的准备 1)标准温度计(精度0.1℃) 2) 盛冰、水的透明容器 3) 冰、水 4) 30℃和80℃的水。 4.2.3.3 校准步骤 4.2.3.3.1检查被测温度计是否完好无损。

计 量 器 具 周 期 检 定 (校准)制度

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制度 1 目的 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校准)是保证计量器具准确可靠的重要措施,计量人员和计量器具的使用者都应相互配合,及时地完成到期计量器具的周检工作。以保证测量设备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不出现超差。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类测量设备(强检设备除外)计量确认间隔的规定和调整。 3.内容 3.1检定用计量标准器具必须定期送上级计量部门检定,绝不许超周期使用。 3.2工作计量器具使用部门联系技术部及时送外单位检定(校准)。 3.3经检定(校准)合格者须出具检定(校准)证书,并在计量器具上做好合格标记, 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可降级使用的以降级使用处理,不能再用给予以报废手续,原始记录和检定(校准)证书统一由技术部按月保存。 3.5对各单位所用计量器具还应经常定期抽检,并作好抽检记录。计算每次抽检合格率,具体按“在用计量器具现场抽检制度”执行。 3.6计量管理员必须按月作出检定(校准)情况统计表,统计和计算计量器具周检计 划的应检数、实检数、送检合格数,周检合格率和抽检数、抽检

率、合格数和抽 检合格率等。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得呈报总经理核定修订。 计量器具配备、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 1 目的 企业标准化对建立企业最佳秩序、稳定和提高质量、实现科学管理、促进技术进步、保护安全健康和环境、消除贸易壁垒、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标准根据《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计量检测体系中各部门测量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3 内容 3.1计量器具配备 3.1.1配置策划的依据: a)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b)产品销售合同; c)产品工艺规程或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d)产品服务工作质量要求。 3.1.2设计、生产和检验工作中所必须的测量设备的购置由相关人员提出,填写测量 设备采购申请书,经部门负责人同意,报生产部负责人审核、批

计量器具内校规范

1 目的 对公司内的计量器具进行内部校验,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长度类量具(如卡尺、千分尺、高度尺)、检具、塞规、环规及电子秤的内部校准。 3.职责: 内校由计量室有证书资质人员实施 4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千分尺,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外校合格的投影仪,外校合格的法码等。 5 环境条件 1、温度: 23 ±2 ℃ 2、湿度: 50 ±20 %RH 6 校验 6.1卡尺、高度尺、深度尺 6.1.1、校检项目: 1、外观检查 2、示值误差检测 6.1.2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卡尺、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 38块 2级)。 6.1.3校验标准

6.1.4 校验步骤: 1、外观检查: 检查尺子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头的指针/游标是否完好, 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各功能能稳定、工作可靠。 2、示值误差检测: (1)将尺子调至零点位置,使读数归零、指针对准零点。 (2)选取一块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读取其数值。(注意:取放标准量块时,必需戴细纱手套;测量过程卡尺要与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 (3)用同样的方法,取3~5组不同量块进行测量。测量点如下图 卡尺量程校准点 0-150mm 50 100 140 0-200mm 20 50 120 190 0-300mm 40 100 200 290 (4)不同量程的尺子可选用不同的基准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对标准块量测值误差, 不能大于6.1.3项表格内的允许误差。 (5)将检定结果填写在《监测设备履历卡》内。 校准周期:6个月。 6.2千分尺 6.2.1、校验项目: 1、外观检查 2、示值误差检测

计量器具自校规程与操作规程

计量器具自校规程与 操作规程

目录 酒精计自校规程 (1) 温度计自校规程 (2) 水表自校规程 (3) 干燥箱恒温箱自校规程 (4) 小容量玻璃器具标定规程 (5) 天平操作规程 (6) 温度计的使用及保养规程 (7) 酒度计使用操作规程 (8) 分光光度计使用规则 (9) 小容量玻璃器具使用规程 (10) 气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11) 计量仪器设备的搬运、防护与维护保养规程 (12) 氧气、乙炔减压器操作规程 (13) 水表使用规程 (14) 砝码的维护保养与使用规程 (15) 衡器使用操作规程 (16) 标准电阻的使用、保养规程 (17) 721W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18、19

MA110型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20) WYT-1手持式折光仪使用操作规程------------------------24 电子天平自校规程 (21) 附录:计量器具标准编号 (22)

酒精计自校规程 一、自校内容: 包括外观检查,分度示值校准两部分。 二、自校用主要设备: 1、一等标准酒度计 2、玻璃量筒(1000ml) 3、精密温度计 4、94%以上乙醇、蒸馏水 三、自校步骤 1、根据所校酒度计的测量范围配置适当的酒度。 2、等检定用液和室温基本平衡后将标准酒度计和被检 酒度计放入同一液体中,当弯月面正常时,分别读 其示值。 3、再加入少许蒸馏水,重复步骤2。 4、重复步骤3。 四、数据处理 对比该组数据,若发现被检酒度计与标准酒度计的误差超过一个分度,做为不合格处理。 五、自校周期为一年。

温度计自校规程 一、外观检查 检查温度计感温泡和玻璃棒有无裂痕,液柱有无断节和气泡,有则视为不合格。 二、示值校定 1、校定点的设定室温及室温以上任意点。 2、将精密温度计和被标温度计按规定浸没方式垂直插入水槽中,经过15分钟或10分钟(水银温度计)方可读数,读数过程要求槽温变化缓慢。 3、读数要迅速,时间间隔要均匀,视线应与刻度面垂直,读取液柱弯月面的最高点全浸式温度计露出液柱不得大于15mm(水银温度计)或最低点(酒精温度计)读数要估计到分度值的十分之一。 4、按精密→被检1→被检2……被检n顺序读数,然后再按相反顺序读回到精密温度计,最后各取算术平均值,分别得到精密表及被标温度计的示值。 三、数据处理 比较精密温度计与各标定温度计的示值,按下表范围,凡超出者视为不合格,合格者开合格证。 四、自校周期为一年。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1 目的 对公司内的计量器具进行内部校验,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长度类度量尺(如游标卡尺、高度尺)、检具、塞规等的内部校准。 3 职责 内校由质检部门标准校检量具校检。 4 校验仪器及设备 送检合格的万能角度尺,送检合格的直角尺,送检合格的钢直尺,送检合格的钢卷尺,送检合格的数显卡尺等。 5 环境条件 1. 温度: 23 ±2 ℃ 2. 湿度: 50 ±20 %RH 6 校验 6.1 卡尺、高度尺、深度尺 6.1.1 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6.1.2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卡尺、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 38块2级)。 6.1.3 校验标准 6.1.4 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检查尺子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头的指针/游标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各功能能稳定、工作可靠。 2. 示值误差检测: (1)将尺子调至零点位置,使读数归零、指针对准零点。 (2)选取一块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读取其数值。(注意:取放标准量块时,必需戴细纱手套;测量过程卡尺要与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 (3)

用同样的方法,取3~5组不同量块进行测量。测量点如下图 (4)不同量程的尺子可选用不同的基准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对标准块量测值误差,不能大于6.1.3项表格内的允许误差。 (5)将检定结果填写在《计量器具校检表》内。 校准周期:12个月。 6.2 钢直尺 6.2.1 校检项目: 1. 外观检查 2. 示值误差检测 6.2.2 校验仪器及设备 外校合格的标准直尺, 校准参考依据JJG1-1999钢直尺检定规程。 6.2.3 校验步骤: 1. 外观检查: (1)尺的端边、侧边及背面应光滑,不应有毛刺、锋口和锉痕等现象。 (2)尺的刻线面不应有碰伤、锈迹及影响使用的明显斑点、划痕。 (3)线纹必须清晰,垂直到侧边,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断线现象存在,半毫米、毫米、半厘米、厘米线纹应用户不同长度的线纹表示。所有同名长度的线纹应等长。直尺分度应自端边算起,标注相应的以厘米为计数单位的数字。标称全长处应标注cm单位。 (4)尺上应标注制造厂名(或商标)、诬互标志、分度值及编号。数字、文字、线纹均应清晰,排列整齐,不得有遗漏。 (5)新制造的尺应符合以上要求,使用中的尺允许有不影响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2. 示值测量 (1)将被检直尺端边与金属线纹尺零线刻度相平,使用显微镜进行测量,进行归零。 (2)检定点的选择,1000mm以下在其全长范围内大致均匀分布不少于3段与标准线纹尺相应长度相比较;被检尺超过1000 mm可分为两段与标准尺比较,其误差为两段误差的代数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