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及其形态学检测技术的新认识

合集下载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研究进展作者:彭道泉(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尽管目前药物、导管介入、外科手术等冠心病治疗手段发展迅猛,但冠心病仍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作为冠心病患者中最主要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其发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

如何减少ACS的发生已成为近年来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从目前临床观察中发现,许多ACS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仅提示轻到中度狭窄,甚至有不少冠心病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冠脉管腔仍呈进行性狭窄。

由此而引发了对其发病机制更深入的探讨研究,尤其是作为ACS病理基础的不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又称易损斑块。

对心血管专科医师而言,深层次了解易损斑块,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并给予积极的干预措施对ACS的转归相当重要。

本文主要从三方面来介绍易损斑块,主要包括病理特点、早期识别手段及其形成发展的可能机制。

一、易损斑块病理特点所谓易损斑块,简单而言即为促发血栓形成的斑块,是ACS 治疗最重要的环节。

2003年发表的一份国际共识性文件将其定义为:所有具有破裂倾向、易于发生血栓形成和(或)进展迅速的危险斑块[1]。

其病理学主要分为三大类,包括斑块破裂、斑块糜烂及钙化结节。

1. 斑块破裂根据相关文献回顾,包括22项尸检研究在内,均显示斑块破裂是引起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约占73%),尤其在男性患者及亚洲人群中。

斑块破裂主要是指薄纤维帽纤维斑块(图1)破裂。

其病理组织特点可形象概括为“薄皮大馅的烂饺子”。

“薄皮”指其薄纤维帽(<65 μm),“大馅”指其大面积坏死的脂质核心(占斑块面积30%以上),其中还含有大量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及少量的平滑肌细胞。

此种易于破裂的斑块还具有通过扩张性重构保证血管腔正常,来自滋养血管的新生血管形成导致斑块内出血以及浆膜层/血管周围炎性和斑点状钙化的特点[2]。

这些特点均增加了易损斑块的隐匿性及不稳定性。

2. 斑块糜烂斑块糜烂是另一种易于形成血栓的易损斑块,其在形成血栓时斑块并不发生破裂,血栓与脂质湖并无直接接触,多见于女性(图2)。

易损斑块的识别和治疗

易损斑块的识别和治疗

易损斑块的药物治疗
已证实可以稳定斑块的药物 他汀类 抗血小板药物 Β受体阻滞剂 ACE I
可能对稳定斑块有益的药物 抗生素 PPAR激动剂 抗氧化剂 雌激素
hs-CRP的变化(mg/dl)
Nasu k,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Intv 2009;2:689 –96
炎症与斑块稳定
“寂静”AS斑块向破裂斑块转变
激活的巨噬细胞、T细胞和肥大细胞在 斑块破裂部位的炎症反应。
1995年PK Shah等人提出巨噬细胞浸润 到斑块中可能通过释放基质金属蛋白 酶(MMPs)引起斑块的破裂。
可鉴别富含脂质的斑块与富含纤维的斑块。 局限:临床上受心跳和呼吸的影响,检查成功率<80%。
磁共振显像技术:
优点:能区分斑块成份,可标记VCAM-1、ICAM-1、 MMP、血小板等,进行分子水平的标记,识别易损斑块。
局限:受心率,呼吸影响大,管径小的血管成像差。
目前对易损斑块的检测技术
有创性
25

后 20


心 肌
15

血 发
10


5
术后30天内心肌缺血发生率
安慰剂47/247(18.9%)
47 %
氟伐他汀27/250(10.9%)
p=0.016
0
0 5 10 15 20 25 30 手术后天数
心血管死亡与非致死性心梗联合发生率
15


性 12



非9


性 心
6


生 率
3
%
安慰剂25/247(10.1%)

易损斑块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进展

易损斑块的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进展
中可能有重要 的价 值, 且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 3 1 。 2 . 1 血 清学检 测
与 粥样 硬 化 易 损 斑 块 相 关 的 生 物 学 标 志 物 有
性心血管事件 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 A S ) 斑
块 破 裂和 血栓 形 成 ,后者 取 决 于 A S斑块 的不稳 定 性, 即易损性 ( v u l n e r a b i l i t y ) 。因此 , 易损 斑块 的基 础
1 5 0
心 血 管病 防治 知识
2 0 1 3年 第 1 2期
蒜 综述 及其他 始
易损斑块 的生物 学标 志物及治疗 进展
李娇 娇 马 小川 陈 统 赵 丹 ( 陕西省延 安 大 学 附属 医院 东关 分 院 , 陕西 延安 7 1 6 0 0 0 )
随 着他 汀类 药 物 以及 药 物 洗 脱 支 架 的 临床 应
以及斑块表面 内皮功能不全 、 炎症或斑块 内组织因 子暴露等因素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 。这种发
生上 述病 理生 理学 改变 的斑块 称之 为易损 斑块 。因
常用 的 A C S的炎性标记物 ,是一个独立 的危险因 素, 其升高与较差的心血管预后明显相关嗍 。 有研究
者检测 了 1 0 4例 冠 心 病 患 者 的 血 浆 h s — C R P水 平
映斑 块 发 展 变 化 的方 向 , 在斑块失稳定性 、 破 裂 以
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明显下降。然而, 每年死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大部
分 人 没有 前 驱症 状 , 且 现有 的诊 断技 术 难 以在心 血 管 事 件前 发 1 现 受 害者 。近 年 的研 究 发现 , 导致 急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进展

目录 1. 内容概要................................................2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的背景.......................2 1.2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简介...........................3 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的重要性.....................5 2.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进展..............................6 2.1 CTA成像原理..........................................7 2.2 CTA成像技术发展历程..................................8 2.3 CTA成像技术的新进展..................................9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TA成像特征........................10 3.1 斑块的大小与形态....................................12 3.2 斑块的成分分析......................................13 3.3 斑块的稳定性评估....................................14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TA成像的临床应用..................15 4.1 诊断价值............................................17 4.1.1 斑块性质的判断..................................18 4.1.2 病变程度的评估..................................19 4.2 预测价值............................................20 4.2.1 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21 4.2.2 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22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TA成像的局限性....................23 5.1 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25 5.2 个体差异与对比剂使用................................26 5.3 技术操作的挑战......................................27 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TA成像的未来展望..................28 6.1 技术创新............................................29 6.2 临床应用拓展........................................31 6.3 与其他检查手段的联合应用............................32 1. 内容概要 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全面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最新进展。首先,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进行简要介绍,阐述斑块形成及其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随后,详细阐述冠状动脉CTA的成像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接着,分析冠状动脉CTA在斑块稳定性、易损性评估、斑块形态学特征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还将探讨冠状动脉CTA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案例,如指导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总结冠状动脉CT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中的优势与挑战,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急性冠脉综合征易损斑块的发病机理与早期检测

急性冠脉综合征易损斑块的发病机理与早期检测
2A S相 关 发 生 机 制 C
酶超家族成员 , 可引起 斑块 的破 裂 , 斑块 破溃部 位 多发 生于
肩部 ” 。同时 P P — A PA 易损斑块具有 大量炎 症细胞 浸润 、 维帽较 薄 、 纤 脂核 较 正 常组织与斑块 交界 处及 斑块 的“ 还促使 巨噬细胞活化 、 化 , 趋 泡沫细胞增 加 , 释放促炎 性 因 并 大、 内皮功能不 良和凝血机制增强 的突 出特 点。许多研究 将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的形成 和发展 , 斑块 的不 稳定性 增 使 测定循环血液 中能 反映斑 块易损 性 的炎症细胞 因子 作为 预 子 , A PA 测斑块易损性 的替代点 , 而且细胞 因子在 A S整个急性 病变 加 。这 些均 表 明 P P — 可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预 测 斑 块 的 不 C 过程 中也起重要 的促进 作用 。下 面就将 与易损 斑块 密切 相 稳定性 。 2 5脂 蛋 白 相 关 磷 脂 酶 A Lppoe - sc t h sh — . 2( i r i a oie p op o o tn s a d 关 的 几 种 细 胞 因子 进 行 简 要 介 绍 :
杨然 , 王显 [ 中图分类号] 5 14 R 4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6 4 0 5(02)30 8 -3 17 - 5 2 1 0 -2 40 4
急性冠状动脉 综合 征 ( ct crnr snrm , C ) A ue ooay ydo e A S 是 临床 常见 的急性 心 血管 病之 一 , 具有 很 高 的致 死率 和致 残 率, 采取有效措施及早发现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病变 和识别易
且易损斑 次要标 准 : ①表 面 钙化 结节 ; 斑 块 呈亮 黄 色 ; ② ③斑 块 内出 高 的水平能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的不稳定性 , 块质地软 , 脆性 大 , 发生 破溃 。P P — 易 A PA属 于基 质金 属 血 ; 内皮功能异常 ; 血管 正性重构 。 ④ ⑤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检测方法进展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检测方法进展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检测方法进展
林霖;刘映峰;缪绯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冠心病住列全球死因首位。

冠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炙预后取决于斑块
类型而非其大小.其中易损斑块(VP)导改了大多数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鉴于冠心病通常起扁急骤且大部分无法预知.在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栓塞之前炙早检测识别VP并进行干预,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池。

现今高速发展的冠脉成像技术使其成为可能。

【总页数】3页(P1353-1355)
【作者】林霖;刘映峰;缪绯
【作者单位】510282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510282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510282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
管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检测方法与干预治疗进展 [J], 罗俊;彭瑛;燕纯伯
2.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检测方法学进展 [J], 郭远林;陈在嘉;陈纪林
3.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及斑块易损性研究进展 [J], 王赛华;赵志宏;李新明
4.影像学评估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J], 朱鹏汀;尹达
5.冠状动脉CTA易损斑块成像研究进展 [J], 仵腾辉;杨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状动脉CTA在评价易损斑块对心脏功能影响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CTA在评价易损斑块对心脏功能影响中的应用
疼 痛 医学 杂 志 , 2 0 1 3, 1 9: 4 2 5 - 4 2 7 .
肉, 防止其出现痉挛 , 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以及其 乏 氧状 态 , 从 而 防止 致痛 物质 如 乳酸 等 的局部 堆积 , 使 损 伤 的肌 肉组 织能 很快 修 复 。 对 于腰 肌 劳损 的作 用 具 有很 大 的促 进 意义 。此 外 , 用 药期 间必 须 注意 : 防止 受
潮, 着凉 ; 纠正 不正 确 的 工作 姿 势 和 生 活 坐 姿 ; 防止 过 度劳累; 使 用过 硬 的床板 ; 注 意适 当的减肥 。此 方法 操
作简便 , 疗效可观 , 值得临床推广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7 3 8 6 . 2 0 1 5 . 1 1 . 0 3 1
1 O 王粤湘 , 彭锦绣 , 农秀明 , 等. 壮医经筋三联疗法 治疗腰肌 劳损 的临 床观察及护理. 云南 中医 中药杂志 , 2 0 1 3 , 3 4: 7 7 - 7 8 . ( 收稿 日期 : 2 0 1 4—1 0—1 7 )

论 著 ・
冠状 动脉 C T A在 评 价 易 损 斑 块 对 心 脏 功 能 影 响 中 的应 用
E 医药 2 0 1 5年 6月 第 3 7卷 第 1 1 期
He b e i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 2 0 1 5 , V o l 3 7 J u n N o . 1 1
1 6 8 7
后, 患 者 的疼 痛 度 缓 解 更 佳 。而 通 过 O D I量 表 评 分
中 医杂 志 , 2 0 1 3 , 2 9: 1 6 — 1 8 .

易损斑块的血管内超声与血清学检测

易损斑块的血管内超声与血清学检测

为标准 , 可对 斑块 特征进行定性分析 , 可分为 : 1 软斑块 : () 斑块 回声 低于 血管外膜 。( ) 2 纤维斑 块 : 斑块 回声强度与外膜 一
致 。( ) 3 钙化斑块 : 斑块 回声高于血管外膜并且后方有声影 。根 据钙 化在 I S图像 上分布 的范 围可将钙 化程度 分成五度 : VU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综 述 ・
易损 斑块 的血 管 内超声 与血 清学 检 测
王磊 李 东野
急性 冠状 动 脉综 合征 ( ct crnr ydo , C ) au ooaysnrme A S 的发病 机 制 为冠 状动 脉易 损斑 块破 裂 、 发血 小板 聚集 、 e 继 血栓 形
成 。A S患者出现急性冠脉事件 主要 取决 于冠 状动脉内粥样 斑块 的易损 性 , J C 而不是 冠状 动脉病变 的狭 窄程度 J 。易损 斑
小、 组成成分 、 分布以及观察斑块处血 管的重构 情况 , 在斑块易损性 的诊断上具 有重要 的作用 , 认为是 目前评估 斑块易损性 被
的“ 金标准 ” 。近年来 , 临床研究 发现一些血清学标记物可较好地预测 斑块的稳定性 , 因其具有无创 、 测方便 、 检 快捷 、 全 、 安 敏 感、 价格相对低廉 、 重复性好 的优 点 , 以广泛开展 , 可 因此检测这些 血清学 标记 物及 其动态 演变 , 有助 于早 期判 断 A S高危人 C
面血小板 聚集 ;4 斑块裂隙 ; 5 狭窄程度 > o () () 9 %。次要标准 : 1 表浅钙化小结 节; 2 斑块呈 浅黄色 ; 3 斑块 内出血 ;4 () () () ()
内皮 功能 障碍 ;5 血管正性重 塑。 () 二、V S在易损斑块诊 断中的应用 IU I U 作 为一 种侵 入性影像学检查 , V S 通过导管顶端的微型超声换 能器获取血管断 面实时二维 图像 , 以了解冠状动 脉粥样 可 斑块情况 。粥样硬化斑块在 I U 显像 时表现为 内膜有异 常 的回声 , 壁厚度 增加 。根据 斑块 回声 的强弱 , V S 管 以血 管外膜 回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84・ Chinese Journal ofNew Clinical Medicine,February 2012。Volume 5。Number2 

7 Grimes DA,Nanda K.Magnesium sulfate tocolysis:time to quit[J]. Obstet Gynecol,2006,108(4):986—989. 8 Di Renzo GC,Roura LC,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erinataI Medicine— Study Group on Preterm Binh.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preterm labor[J].J Perinat Med,20o6,34(5):359— 366. 9 Whitworth M,Quenby S.Proph ̄rlactic oral betamimetics for preven— ting preterm labour in singleton pregnancie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8,23(1):CD006395. 1O廖晓琼,陈晓菲,徐惠芳.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l临床效果 探讨[J].海峡药学,2009,21(10):153—154. 11冯淑娜.两种药物治疗先兆早产结果分析[J].医学新知杂志, 2o10,20(6):611—612. 12石洁花.盐酸利托君在治疗先兆早产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 咨讯,2011,3(15):376—377. 13张新颖,毕婉青,吕曼,等.硫酸镁联合安宝治疗早产的疗效观 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O):264JD一2642. 14 Laohapojanart N,Soorapan S,Wacharaprechanont T,ct a1.Safety and efficacy of oral nifedipine vei ̄us terbutaline injection in preterm labor[J].J Med Assoc Thai,2007,90(11):2461—2469. 15黄琳,任晓蕾,李玉珍.硝苯地平治疗孕妇早产的Meta分析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4):300—305. 16 Van De Water M,Kessel ET,De Kleine MJ,et a1.Tocolytic effec— tiveness of nifedipine versus titodrine and follow—up of newborns:a randomised contre ̄ed trial[J].Acta Ohstet Gynecol Scand,2008, 87(3):340—345. 17 de Heus R,Mol BW,Erwich JJ,et a1.Adverse drug reactions to tocolytic treatment for preterm labour:prospective coho ̄study[J]. BMJ,2009,338:b744. 18 Kashanian M,Akbarian AR,Soltanzadeh M.Atosiban and nifedip— in for the treatment of preterm labor[J].Int J Gynaecol Obstet, 20o5,91(1):10—14. [收稿日期201l一10—08][本文编辑刘京虹蓝斯琪]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及其形态学检测技术的新认识 曾宪友(综述), 朱济文, 刘志宏(审校) 作者单位:415900湖南,汉寿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作者简介:曾宪友(1976一),男,大学本科,医学学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内科临床诊治和管理。E—mail:zc1040338@126.com 通讯作者:刘志宏(1962一),男,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临床和医院管理。E—mail:Lzh19631199@163.com 

[摘要]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约70%是由易损斑块(VP)所致。不稳定斑块的破裂 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核心机制,其较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范围更能反映冠心病患者发生 急性心血管事件。现代影像学技术的进展,特别是血管内超声(IVUS)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识别和 判断VP的形态学特征,包括斑块的形态、成分,甚至功能状态提供了快速、可靠的信息支持,在诊断和评价冠 状动脉斑块方面,高分辨率的OCT检测水平已近似于组织学检测水平。该文就VP形态学检测技术的进展和 认识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易损斑块;形态学;影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 R 54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3806(2012)02-0184-03 doi:10.3969/j.issn.1674—3806.2012.02.36 New recognition of vulnerable plaques in coronary artery and its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morphology ZENG Xian—you,ZHU Ji-well,,LIU Zhi—hong.Department ofHeart Internal Medicine,the People’s Hospital ofHanshou Coun— ty,Hunan 415900,China [Abstract]About 70%of severe acute coronary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re caused by vulnerable plaques(VP).The rupture of unstable plaques is core mechanism of occurrence of acute coronary syn— drome(ACS)and which effect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degrees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and ranges of illness with coronary artery in occurrence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events.The modem progress of imaging technology.espe— cially intravaseular ultrasound(IVUS)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provides supports of fast and relia— ble inform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and judgment of morphologial features of VP,including form,composition,and even function condition of VP.In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plaques,the detection level of OCT with hi gh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年2月第5卷第2期 distingnish rate is nearing the detection level of the histology,and then possessed with important clinical siginifi- cance.In this paper,the progress on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VP morphology and new recognition are reviwed simply. [Key word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Vulnerable plaque;Morphology;Ima ̄ng technology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冠状动脉 狭窄是冠心病(CHD)的主要病理改变。在致残致 死的心血管疾病中,75%以上是AS性疾病…。 CHD患者发生严重危及生命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 约70%是由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VP)所 致 J。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病理基础主要是AS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 粘附聚集、凝血因子激活和血栓形成 J。不稳定斑 块的破裂是ACS发生的核心机制 J,其较冠状动脉 狭窄程度及病变范围更能反映CHD患者发生急性 心血管事件。因此,认识与理解VP及其检测方法 与技术对早期诊断VP及其性质能够提供可靠证 据,并有助于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急性心血管事 件。VP具有炎症和形态学两大主要特征,本文将综 述有关VP形态学的现代影像检测方法与技术。 1 vP的概念 VP是指不稳定、易形成血栓和突然破裂而导致 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的斑块。VP的破裂和血栓形成 是ACS的重要发病机制。2003年Naghavi等_5 建 议将所有具有破裂倾向、易于形成血栓和(或)进展 迅速的危险斑块统一定义为VP。 1.1 VP的病理学特征脂核较大,巨噬细胞吞噬 过氧化脂质,引起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增 高,该酶抑制物减低,促使平滑肌细胞凋亡,影响其 合成细胞外基质和组织修复,纤维帽变薄[6】。 1.2 VP的特点经典的VP特点包括:(1)薄纤维 帽;(2)大量巨噬细胞浸润;(3)平滑肌细胞减少; (4)大脂质核;(5)无明显狭窄;(6)VP区的血管正 性重构CT,S]。 1.3 VP的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1)活动性炎症 (单核巨噬细胞或T淋巴细胞浸润);(2)薄纤维帽, 大脂核;(3)内皮脱失,表面血小板聚集;(4)斑块裂 隙;(5)狭窄i>90%。次要标准:(1)表面钙化结节; (2)斑块呈亮黄色;(3)斑块内出血;(4)内皮功能异 常;(5)血管扩张性(正性)重构 ]。 2 VP的检测方法和技术 VP具有炎症和形态学两大主要特征。有关VP 的血清学和影像学的研究正在深入开展,而后者是 检测VP形态的主要手段。目前正在由检测斑块形 态深入到检测斑块成分、甚至斑块的功能状态。现 代影像检测技术的进展,有助于VP的识别和早期 -185・ 诊断,从而为综合治疗干预提供可靠的证据。 2.1非介入影像学技术 主要包括:(1)多排CT (MDCT)及双层CT(DSCT)。MDCT可清晰显示冠 状动脉管腔及斑块情况,能可靠的鉴别富含脂质和 富含纤维的斑块。由于不同的组织可以应用CT值 来分辨,低CT值提示不稳定的脂质斑块。Motoy— ama等 研究表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罪犯斑块点状 钙化发生率较高,后者与斑块不稳定相关;DSCT系 由两套球管和相对应的两组探测器构成的两套数据 采集系统组成,明显提高了时间分辨率,在不控制心 率的情况下,可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 (2)核磁共振(MRI)。由于斑块的纤维和脂质成分 具有不同的信号密度区域,故MRI可观察斑块的成 分,发现斑块内出血,从而在识别VP上具有诊断价 值。(3)核素显像。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 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显像(PET),后 者利用发射正电子核素示踪剂如埔F、 C,13N等进行 心肌显像。 2.2介入影像学技术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 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Frey等 。。认为,CAG 是根据造影剂的充盈影像来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 但是不能看到斑块本身的情况,无法精确检测出 VP。目前,用于VP检测证据较多的是血管内超声 (IVUS)和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重建(VH.IVUS) 技术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 graphy,OCT)技术。 2.2.1 IVUS和VH—IVUS(1)IVUS能提供管腔、 管壁横切面图像,分辨斑块大小、组成成分及分布情 况,提高对斑块破裂的检出率,在斑块稳定性诊断上 具有CAG无法比拟的优势,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 新的“金标准” ¨。不过,其分辨率相对较低,在显 示脂质池和纤维帽厚度上不够精确。(2)VH—IVUS 是新一代的IVUS。可将后者的黑白图像转换成4 种不同的颜色,以分别表示不同性质的斑块:深绿色 为纤维性斑块,浅绿色为脂肪性斑块,白色为钙化性 斑块,红色为坏死的组织。与IVUS比较,VH—IVUS 更能准确定量评价不稳定斑块的主要成分即脂质核 心¨引。从而更有利于临床准确识别VP。Nair 等¨ 应用VH—IVUS技术检测结果表明,在敏感度 和特异度为72%~99%范围内,纤维斑块、纤维脂 肪斑块、坏死核心、钙化斑块的总的检出准确率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