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沟通方法:名人成功案例解析

如何通过语言赢得人心

第1章前言

有些人说话,令你如沐春风;而有些人一开口,却让你接受无能。事实上,有效利用本能脑、情感脑、逻辑脑对语言的不同反应,在表达时像亚里士多德所说能做到“有德、有情、有理”,很大程度上可通过语言赢得人心。

第2章中国名人的出色表达案例分析

为使受众的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催产素产生作用,从而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以下三位中国名人贡献了出色的语言表达示例。

2.1杨绛

在中国想必没有人不知道杨绛,众人皆知她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而她也是颇受好评的作家、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2.1.1 巧用隐喻

“人能够凝练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天才的沟通高手都善于使用隐喻,会令人产生相应的联想,形成画面感,从而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杨绛将人比喻成石子,把时光比喻成水,使人的本能脑做出反应,催产素发挥作用,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1.2 使用有感染力的语言

“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

当听到不符合自身思维习惯的话语,人们常常会在第一时间产生排斥的心理。此时,合理的运用表达方式,便能使对方降低防御心理。这段话运用排比句的表达方式,能够渲染气氛、强化情绪,使情感脑发挥作用,充分表明讲者的价值观,

并能做到影响他人。

2.1.3 善用对称性语言

“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表达是人的本能,但并非所有人阐述观点时均能影响他人,受到文化水平、语言丰富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表达方式令人信服的可能性大不一样。文中所举出的这句话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若想使逻辑脑做出反应,使用对称性的语言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句话具有韵律性节奏,易于理解及记忆。

2.2罗永浩

自从罗永浩成为话题人物,常有经典语录出现,极具煽动性的话语,为他赢得不少粉丝。

2.2.1 讲一个好故事

“我们年轻时坚持一些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的时候,总有些长辈,完全是出于善意好心,告诉你这个社会不像你想的那样,如果你要想怎么样,就必须怎么怎么样。这种话你是不是听过很多次啊?”

罗永浩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讲述自己的经历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会刺激大脑产生催产素,讲故事的人与听故事的人建立了情感联系,并接受影响,可有效打动听众的情感脑。有时候,我们可能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他人,但却有可能通过情感的输出做到这一点,甚至在听者和讲者之间建立信任感。

2.2.2 注重形象塑造

“如果我们成功,很大程度上,这是正派、体面、原则性和理想主义的成功。”

这句话塑造了讲者意志坚定、为人真诚的形象,运用共性强的表达方式,使听众的本能脑发挥作用,促使血清素的释放,让人觉得他更有影响力。或许,他真实的为人并非如此,但是成功塑造出来的人设,已经被不少人接受,这要归功于语言本身的魅力。

2.2.3 引发听众共鸣

“想起当年买一大堆正版任天堂游戏到处送人,来弥补小时候用盗版任天堂

的罪过。我们都是贼窝里出生长大的,这个没法选择,但有了机会,还是可以学着做一个体面人。”

罗永浩充分利用心理学上的“同伙效应”,能够换位思考,使用与对方关联性高的词语,比如“我们”之类的词语,制造双方的共鸣,进而产生催产素,满足对方本能脑的需要,学会用语言给对方最大的安全感与获得感。能够影响听者的心理活动,是表达者的成功证明。

2.3 高晓松

拥有音乐人、制作人、脱口秀主持人等多重头衔的高晓松是个名副其实的才子,他深谙语言的艺术性,在公开场合发言时频出佳句。

2.3.1 适度夸张

“我们这个行业,卖身卖艺卖青春,用欢笑泪水,献爱与自由。终归零落成泥,随风散去。观众总会有新宠,不复念旧人。”

“套路得人心”并非空谈,无论是说服别人,还是真正影响别人,自然有一套合适的规则及合理的步骤。高晓松表达时思路明了清晰、语言明确简练,利用个人职业与大众的差异,将讲话内容进行适度夸张,听众的情感脑有所感应,刺激多巴胺的回报系统,为听众创造深刻的记忆。

2.3.2 运用三段式语言结构

“第一个层面叫做表达,通常会在水面蹭起一点儿反光,大概也就是这样子。第二个阶段,我觉得非常重要,那就是忘我,而忘我是一个超越了表达的东西,通常都是在自己心里很深的地方。而心里面最冷的地方,被什么东西激起来呢?那叫做看见自己。”

三段式的结构更符合大脑的理解习惯,可调动人们的逻辑脑,高晓松这段讲话节奏把控合理,所说内容既有内涵,又有韵律,堪称典范。而且,高晓松在表达时往往能增强语气的代入感,加之他所用的比喻简洁易懂,对人的影响会更加强烈,成功收获一众粉丝倒也不算什么新鲜事。

2.3.3 语言结构对称平衡

“很多人分不清理想和欲望,理想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快乐的;欲望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痛苦的!”

语言往往和思维互相影响,当语言达到对称平衡时,沟通对象更容易接受,尤其是利用对比的方式讲述,令观点显得更加鲜明。正如当音乐节奏有特色、韵律明显时,能够让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合适的语言节奏同样能带给人舒适的体验。

第3章外国名人的出色表达案例分析

同样的想法或者事件,用不同的话表述出来,得到的效果就是不同的,以下三位外国名人为我们提供了示范。

3.1 萧伯纳

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具有非凡的口才,不过,他也是通过不断的练习才成为演讲大师。

3.1.1 制造特定情境

“唯一办事聪明的是裁缝。他每次总要把我的尺寸重新量一番,而其他的人,老抱着旧尺码不放。”

萧伯纳善于制造特定的情境,用较为常见的例子和通俗的语言表达看法,刺激听众的逻辑脑进行工作,在他选定的场景中将其所述观点与实际相结合,听众感到仿佛自身面对过同样的问题,因此认为可以感同身受,进而接受他的观点。

3.1.2 树立明确目标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努力去寻找他们想要的环境,如果找不到环境,他们便会自己创造这种环境。”

向听众提供一个榜样,可以激发人们的镜像神经元,使其想要模仿,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同时释放多巴胺并催生催产素,人们的本能脑自然运转起来,认同作者的观点则显得水到渠成。

3.1.3 语言明确简练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

西。”

使用对称性的语言是萧伯纳的拿手好戏,而且,他的语言极其明确简练,仔细琢磨却又感到另有深意,听众的本能脑及逻辑脑均进入舒适区,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听众怎么可能不被影响?

3.2 奥普拉·温弗瑞

如果要评选出世界上最有名的脱口秀主持人,相信很多人都会把选票投给奥普拉。

3.2.1 讲述陷入两难困境

“我看着她的表情,感受到她的屈辱和羞耻。然后我对自己说,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

好故事会对人的情感脑产生重要影响,利于讲故事的人与听故事的人建立情感联系,尤其是故事中的两难困境,让大脑的皮质醇受到刺激,引发了个人的思考与决策选择。换个角度来说,好故事能够做到直击人心,令听众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代入感,从而有机会赢得他人的信任。

3.2.2 刻意渲染气氛

“当新的一天降临时,大家都要感谢一批伟大的女性,而且,其中的很多人就在现场。我们也要感谢一些杰出的男人,通过他们的努力奋斗,确保自己成为意见领袖,带领我们来到没有人再说‘我也是’的时代。”

奥普拉进行演讲时通常很擅长调动听众的情感脑,在这段讲话中,她所用的词语多为体现友爱、表达感谢与赞美的词汇,具有超强的情绪感染力。同时,让别人产生优越感,促进血清素的释放。此外,在这场公开演讲中,奥普拉很好地把握语调和表情,身体姿态也与表达的内容高度协调,这些都属于一次成功演讲的加分项。

3.2.3 注重语言韵律

“这一刻全力以赴,下一刻成就最佳。”

追求语言的韵律以及对称性,能够令听众的逻辑脑感到舒适,对协调的语言

结构作出反馈,易被影响或者带入语言情境中。可以说,语言对于人的情绪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愤怒或者喜悦、惆怅或者欢欣的感情都可能源于别人的话语。

3.3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曼德拉之所以能够对世界人民产生重要影响,不仅因为他是第一位黑人总统,与他具有超强的演讲能力密不可分。

3.3.1 利用情景影响认知

“我想用乐观的色彩来画下那个岛,这也是我想与全世界人民分享的。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

情景不仅影响人们的认知,还会影响人们的态度,曼德拉用语言创造出一个五彩斑斓的画面,使人与所有美好的情境联系起来,达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3.3.2 灵活运用三句式结构

“别担心,放轻松,要快乐!”

这句话一共才有9个字,却分成三个部分进行表达,节奏把握符合人们的交谈习惯。由于语言通俗易懂,使用的词语较为简单,让人们在倾听中毫无负担,理解时更是没有半点压力。

3.3.3 巧用古罗马修辞法

“人们不能对正义无所作为、无所表示、无所反应,不能不抗议压迫,不能不为建设一个好的社会、好的生活而作出努力。”

首词重复的古罗马修辞法,在反复表达同一个词语时,能够强化听者的情绪,自动被带入讲者所渲染的气氛中,引发情感脑产生共鸣。

第4章结论

古人云,“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通过本文所举出的各个示例,笔者认为,这些擅长运用语言艺术的大师切实掌握了表达的技巧,有效影响人们的本能脑、情感脑或者逻辑脑,使人感到亲切,对其产生好感,甚至生出敬佩之情,真正做到凭借语言的魅力赢得人心,为所有人贡献出生动的表达范例。同时,我们

也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别人的言语进行合理分析,尽量降低某些话语对于情绪和思维的影响力,从而做一个颇具影响力的表达者和更理智的倾听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