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体基本常识整理

最新文体基本常识整理
最新文体基本常识整理

文体基本常识整理

识记基本文体常识

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四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叙文文体知识

识记、理解记叙文体常识

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理解概念

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1、要素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

时间、地点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经过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结果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

2、角度站在作者或文章内容中出现的人物的方位上予以辨析。

直接(正面)直入正题,以当事人的身份描述人物或事件。

间接(侧面)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

3、顺序按照叙事的先后过程,予以确定。

顺叙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一一直叙,先始后终的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倒叙以回忆的形式,先叙述发生过的时间或事件的结果,然后承接上文,再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或事件的起因。

插叙在顺叙事件的过程中,中间插入与正文事件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正文内容作出必要的补充。

4、线索行文中,串联起各个事件或贯穿全文始终的事物或作者的情感。

物线在文中多次提及或重复出现的事物。

情线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及其变化。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把握记叙文的中心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开头、结尾的文字往往能够点明文章的中心或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意义,从表达方式上看多是抒情和议论的句段。另外,记叙文中过渡段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过渡段绝大多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过渡段往往既是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

归纳中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注意题目的提示。一般说题目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有密切的联系,甚至就是中心意思的高度浓缩。(2)抓住重点语段。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其中的重点段往往比较明确地揭示了中心。这样的段落多在开头或结尾,也有的放在文章中间。

(3)注意议论、抒情等揭示中心的语句。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在写人叙事中,作者往往要流露出喜怒哀乐的情感,要表明自己爱憎好恶的态度及情感,这种态度大多可从议论、抒情的语句中显示出来。(4)有些文章要注意弄清时代背景。对于那些内容较深,有时代距离的文章,归纳中心时,要适当联系时代背景,弄清时代与人物或事件的关系后,才能正确归纳中心。

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按时间先后和情节发展变化划分。这种情况常有提示性词语出现。2、按叙述的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划分。3、按材料的性质划分。4、按作者的认识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5、按人物活动划分。写一个人的几个活动片断及写几个人物的文章,可用这种方法。当然,有的记叙文的段落常常是以一种方式为主,同时还兼有另一种方式。

段意(层意)归纳的几种方法:1、摘句法:即摘录这一段(层)中最能表现中心的语句。(首

括句、结尾句、中心句)2、缩句法:可将能表现段意(层意)的长句压缩成短句。3、结合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意思结合起来归纳。4、择要法:在若干层意思中,可选择主要层意为段意。概括内容要抓住内容要点,用简明、准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概括性要强,语句要完整。

阅读记叙文需要注意的几点: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主题。记事的文章要弄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以写景为主的文章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要注意:(1)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2)想像、联想、各类修辞手法的运用。借物抒情的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衬托来歌颂(也有少数批判)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往往采用象征手法,多有议论、抒情,且常为篇末点题。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1)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2)这种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是以文中的哪类物的形象的描写作为载体的,这类物的形象的描写的何种特点;(3)想象、联想、象征写法的运用

小说文体知识识记

一、识记、理解小说常识及方法运用

1、概念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叙述具体的故事情节为线索,描叙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为依托,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2、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描写中对于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神态的描写)的作用分析要侧重其表现出来的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而环境描写则要注意分析其对烘托人物和中心的作用。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常用来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渲染某种氛围,暗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文章的中心等。社会环境描写常用来反映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状况,为表达中心服务。

散文知识识记

一、识记、理解散文常识及方法运用

(一)明确概念

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鲜明。

如何把握散文的写作对象?

散文的写作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自然景观。

人物主要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作者真挚的感情。

事件通过叙写具体生动的生活事件,深刻揭示生活意义、人生哲理,表现作者深挚的情感。

自然通过细致描写自然景观,突出景物特点,揭示其内在规律和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人生理想或情感意志

如何理解表现手法的作用?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寓理于事叙述事件,揭示其中的内在哲理。

运用典故借用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中的相关事实或词句,简练叙述内容,集中表现作者情感。

融情于事把丰富的思想感情融会到具体事件的叙述中,使情感得以更充分的表露。如何体会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社会、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①把握对象即紧扣作者所采用的材料,包括人物、事件、自然景象等。

②把握特点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事件的内在意义、自然的特征规律等。

③把握线索

叙事线索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

抒情线索作者的思想感情;某一具体事物等。

④把握意义即深入理解蕴涵材料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规律等主题意义。

如何辨析散文语言的表达作用?

①掌握散文语言的特点。

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具体、详尽等。

精品文档

②联系内容,深入发掘。

说明文体知识识记

识记、理解说明文体常识及方法运用

1、对象特征

事物说明内容中的形容词性修饰语句。

事理解释说明事物内部原理的文句。

2、说明方法

解题模式:指出说明方法+自身作用+说明了(中心句)

下定义简明扼要科学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概念性内容。

举例子举了。。。事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列数据具体准确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作比较把。。。和。。。进行比较,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

分类别对事物的各个方面逐一说明,使事物特征揭示得更分明具体,全面有条理。

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更详尽充分的说明事物特征。

画图表用图表形式说明事物,更浅显、明了的突出事物特征,使人一目了然。

摹状貌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描摹,具体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3、说明语言

平实型多使用表示估计、程度、范围等限制副词准确严密的说明事物特征。

解题模式:解释词义+分析句意+表达效果+语言特征

生动型多使用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解题模式:指出所使用的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4、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从古到今,按时间的发展变化说明事物各个阶段的特征。程序也属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确定立足点,以地理位置的转移说明事物在不同空间方位的特征。

逻辑顺序揭示事物内在原理,从概括到具体、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从主要到次要等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特征。

议论文体知识识记

识记、理解议论文体常识。

1、概念作者针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某些现象、问题,所表达观点、看法、评价、见解或所提出的意见、号召等,并运用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进行事实分析或道理分析,加以证明的一种文体。

2、论点作者的观点,回答“证明什么”的问题。

中心论点统领全文论述内容的观点。

分论点中心论点的延伸、深化,证明中心论点某一方面问题的观点。

3、论据证明论点的依据或材料,回答“用什么证明”的问题。

事实论据一般事实、史实、数据等。

道理论据名言警句、科学公理、民间熟语、定理、定论等。

4、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或方法,回答“怎样证明”的问题。

摆事实运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

讲道理运用道理论据证明论点或直接分析事理。

5、论证角度

正面论证运用具有积极意义的正面事实或理论证明论点。

反面论证运用具有消极意义的反面事实或理论证明论点

6、论证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针对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某一问题或现象,旗帜鲜明的提出所要论述的观点。

分析问题(本论)紧扣中心论点,挖掘现象本质,深入问题核心,摆事实、讲道理,进行严谨充分的论证。

解决问题(结论)归结全文内容,深化中心论点,提出呼吁、号召。

7、论证方式

立论作者针对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现象,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驳论通过驳斥错误、荒谬、消极的观点、依据或论证过程,树立自己正确、积极的观点。

如何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文章答案文章找

从段落位置找按开头、结尾、文中次序,在相应段落找出明确表达作者观点,且带有“可见、这样、综上所述”等标志性词语的归结性语句。

从结构角度找按总分式结构提示,“总分总”、“总分”结构,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开头;“分总分”结构,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中的过渡性文句;“分总”结构,中心论点则一般是文章结尾的归结性文句。

从论述内容找中心论点就是概述全文论述内容的文句。

归纳概括

压缩、组合分论点。

如何概括事实论据?

紧扣论点,从具体论述内容中,按“某人做某事”的形式,挑拣关键语句予以归纳。

如何把握论证方法?

单纯的摆事实或讲道理,论证方法则为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例证);道理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论证方法则为正反对比论证(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讲道理,论证方法只为对比论证。

运用比喻修辞论述内容,论证方法则为比喻论证(喻证)。

引用名言警句论述内容,论证方法则为引用论证(引证)。

怎样解决关于论证顺序的问题?

从论述内容所关涉的论据范围(古今中外、人物称誉)或论证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文章体裁分类文体常识及写作手法(整理)

文章体裁及文体常识 第一章文章体裁及文体常识综述 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 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演讲稿。 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一)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 一、诗歌:诗、词、曲、民谣等。 二、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 三、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四、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 (二)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 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有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 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三)写作手法 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四)表达方式 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五)修辞手法: 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以上8种为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修辞格),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对比、衬托(映衬)、顶针(顶真、连珠)、移用、通感、婉曲、回文、呼告、互文等。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四编 现代文阅读篇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三)小说1

(三)小说 1.小说定义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它想象丰富,情节跌宕起伏,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或人物的某种品质。 2.小说三要素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其中人物在这三要素中占有重要地位,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任务。 小说的鉴赏,可以从小说三要素入手: (1)人物形象鉴赏 ①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形象刻画——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a.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b.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其作用为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c.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画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描写交叉在一起。 d.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突显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刻画出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环境描写则有衬托、烘托的作用。要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做全面观察,从神魔鬼怪形象中悟出人情。 (2)故事情节鉴赏。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①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②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具代表性。小说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 (3)环境描写鉴赏。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渲染;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小说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有: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例: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鲁迅《社戏》)作用:交代了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 ②渲染环境气氛。例: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作用:渲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人称: ①第一人称(我、我们):便于直接表情达意,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②第二人称(你、你们):便于直接抒发情感。 ③第三人称(他、他们):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生活较为自由、灵活。 (3)线索: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文章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事物,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某种思想感情,也可以是某句话、某种行动。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时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方法显示,有时文章的题目就包含着线索的因素。 (4)详略:突出中心的主要材料详写,次要材料略写。详略得当,可以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5)顺序: ①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顺叙容易把事情叙述得有头有尾,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鲜明。 ②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6)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兼有说明、议论和抒情。 (7)人物五种描写方式: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8)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形象生动;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此外还有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 (9)语言风格:亲切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朴素自然、生动形象、新颖精美等。(10)常见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等。 (11)过渡:为了保持层次或段落之间的连贯性,使上下文能自然地衔接转换的结构方法。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下文既可自然过渡,也可利用词语、句子、段落过渡。 (12)照应:文章后面对前面的内容作必要的回应。照应可以使文章前后连贯,浑然一体。 (13)描写:对人、事、景、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 ①人物描写:正面描写: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的直接刻画,以便具体、形象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周围事物间接地表现人物,比如用写景烘托人物性格;借助他人的反映来表现所刻画的人物;用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出主要的描写对象。 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一般用来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烘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的描写,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表达主题而进行地描写。说明文知识总结 1、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l)按时间顺序作说明,即按事物变化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作说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说明文往往采用这种顺序。 (2)按空间顺序作说明,即按照具体事物的空间位置或由前到后,或自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从远到近等进行说明。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大都采用这种顺序。 (3)按逻辑顺序作说明,即对事物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特点到用途,或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概括到具体,或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整体到部分等进行说明。说明事理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 2、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引资料等。 (l)分类别。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一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2)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3)举例子。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列数字。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这样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7)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解说得更直接、更具体。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人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引资料说明,会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阅读理解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初、高中阅读理解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1.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3. 记叙顺序

顺叙 举例 屠格涅夫《树林和草原》,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有层次地写出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晚的变化。 倒叙定义 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这样写更能吸引读者,增强 文章的生动性。 作用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可读 性。 举例 郑振铎《海燕》,作者用倒叙的方法描写故乡的小燕子在“烂漫无比的春天”里活动的场景。然后再回到现实,带着对 故乡小燕子的深厚情感,对海上的小燕子进行了细致描写。 4. 记叙文语言的品析 (1)修辞角度 修辞项目内容 比喻 (3年4考) 作用①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②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辨析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举例 杨朔《铁骑兵》中“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的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形容骑兵行动迅速, 神出鬼没;“原来山下模模糊糊地显示出一座城,到处亮着电灯, 好像星星。”写出灯光的特点。 答题格式 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 (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拟人 (3年3考) 作用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表意丰富,生动有趣。 辨析“物”具有“人”的行为和思想。 举例 老舍《济南的冬天》中“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突出小山的可爱。 答题格式 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的情 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排比 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更有 气魄。 举例 朱自清《春》最后三段以排比的形式分别将春天说成“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内容集中,使抒情更有 气势。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修辞,句式整齐,有力地写出了……的特点。 夸张 作用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辨析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 举例 贝利《第一千个球》中“观众的吼声几乎能把滂沱大雨压下去”用夸张手法表现观众吼声之激烈。 答题格式运用夸张的修辞,突出表现了……的情感/强调了……的特点。 反问作用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辨析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 举例 黄蓓佳《心声》中的“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运用反问,表达了京京强烈的感情, 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各种文体常识

各种文体常识 一、记叙文 1、记叙就是记载、 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 听到、 经历过、 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 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2、记叙文主要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具体地说, 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 思想、 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的文章。 中学阶段, 为了教学的方便, 报告文学、游记、日 记、人物传记、回忆录、书信、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 教学中。 3、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 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 入微的描绘, 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 就是抒发、 表达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 也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 事件的评论, 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见 的表达方式, 记叙和描写的结合, 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 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 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 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 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 节不感人。 当然, 描写要恰当, 为中心服务。 所谓恰当, 即突出特征, 符合身份, 写出变化。 4、记叙文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 综合其它表达方式, 以记人、 叙事、 写景、 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及写景、状物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5、记叙文的分类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 .写人的记叙文: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 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2 .叙事的记叙文: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 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 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6、记叙文的范畴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 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新闻属于记叙文范畴,这种文体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专指消 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新闻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典型消息、评论消息、综合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 国际新闻等。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概括为六个字是:真、实、强、短、快、活。 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发展、结果)。 它是借助叙述、 用以 表现作者的 常常把消 息、 通讯、 特写、 3 .写景的记叙文 (即散文 ):侧 4.状物的记叙文:侧重状物的 新闻特写、传记、回忆录、

(完整版)说明文文体知识系统归纳

说明文文体知识系统归纳 设计教师:林广岩 一、概念 说明 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 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 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 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 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 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二、分类 1 2、况的不同 三、1、抓住文体,弄清说明对象 (1) 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 鼠》。《北京的立交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 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2) ,往往是说明事物的发展过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程、操作过程或事理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向沙漠进军》等。 (3) 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故宫博物院》)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大自然的

中考语文常考知识点专题复习.doc

2019-2020 年中考语文常考知识点专题复习 1、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语言特点 , 生动 , 形象 . (2)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 就是记叙文的中心 , 也叫中心思想 . 中心 思想是依靠人 , 事 , 景 , 物这些材料来表的 . 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 , 做到中心明确 , 集中 . (3)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 : 顺叙 , 倒叙 , 插叙 . 顺叙 : 按事件的发生, 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 :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 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 的经过. 插叙 : 在记叙过程中, 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 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 与中心有关系, 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 应该略写; 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 这样 , 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 鲜明 , 突出. (5)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 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 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 记叙山川景物, 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 传记 , 访问记等. 它们共同特点是: 所写内容必须真实, 不容许随意夸大 或缩小事实, 更不能编造虚构, 即要有真实性; 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 必要的加工. 力求文章中心突出, 形象鲜明, 构思精巧 (6)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 , 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 , 细致地加以描述 . (7)传记一般分两类 : 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传记的主要特点是 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 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 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 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

2019年初中语文知识点整理记叙文文体知识素材新人教版

记叙文文体知识 1.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2. 记叙文的分类 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 记叙的顺序 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5. 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6. 记叙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而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7.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

高中语文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高中语文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对偶、反语 三、表现手法、写作方法:象征、联想、想像、烘托、反衬、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借物喻理、状物抒情、、情景交融、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虚实结合、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四、记叙文 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议论文 1、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2、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3、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4、论据类型: 道理论据(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5、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6、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7、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记叙文阅读的复习 1、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2)、记叙文的分类 按写作的容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四大类。①写人的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②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③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春》、《的冬天》④状物的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安塞腰鼓》。 (3)、记叙文的要素 记叙文是写人叙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之为记叙文的六要素。只有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容才显得完整,条理才清楚。如:《背影》一文,时间——那年冬天;地点——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去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父亲到车站为“我”送别,给我买桔子;结果——“我”怀念父亲。作者在交待清楚六要素的基础上,集中刻画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父子之爱这一永恒的主题。 (4)、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确定好了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一般有三种:①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课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如:《最后一课》,按照时间顺序记叙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②倒叙,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它分为两类,一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倒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二是,把后面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暂时中断中心事情的叙述而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事情的叙述。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它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插入的容跟时间也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这种插叙一般都要交代起讫点,阅读时应注意;二是对人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插入的前后不一定有过度衔接的话。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5)、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指贯穿全文、连接全部材料的一种因素(依据)。这种因素(依据)的存在,使文章成为一个部有联系的整体。记叙文的线索比较复杂,有多种形式:有的以时空转换为线索,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变化等,都是随着时间、地点的推进而展开。如《藤野先生》就是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东京、仙台、层层展开。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的。再加《羚羊木雕》就是以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的,《芦花荡》就是以老头子大意失败到快意复仇这一线索来安排材料的。还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智取生辰纲》中明线为“智失陷生辰纲”,暗线为“吴用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在黄泥岗合为一条。我们读记叙文时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沿着它逐步弄清各个段落、层次,直至全篇的思想容。 (6)记叙的人称

文体基本常识整理

文体基本常识整理 识记基本文体常识 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四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叙文文体知识 识记、理解记叙文体常识 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理解概念 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最新说明文文体知识系统归纳.doc

说明文文体知识系统归纳 一、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 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二、分类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三、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1、抓住文体,弄清说明对象 (1) 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鼠》。《巍巍中山陵》,《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2) 标题是动词性的,往往是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操作过程或事理的,如《从甲骨文到 缩微图书》,《向沙漠进军》等。 (3) 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 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 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故宫博物院》)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大自然的语言》)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原因到结果; c.从特点到用途; d.从主要到次要; e.从概括到具体; f.从现象到本质。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 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使说明具体、容易理解,有说服力(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 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 平时说明文《地球是圆的吗》 生动说明文《看云识天气》

六年级总复习(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记叙文文体阅读知识点拨 第一讲多件事的概括 方法点拨: 1.多件事的记叙文,指运用一个线索贯穿几件能够体现主题的事件来表现人物某种或几种品质的记叙文。 2.概括主要内容的方式: ①抓住每个事件的核心细节(谁干了什么),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 ②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共同点进行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第二讲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点拨: 1.标题的含义: ①表层和深层。表层:联系文章内容;关键词语的本义、字面义。 深层:联系文章主旨;关键词语的象征义、比喻义。 ②含修辞手法。从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表达情感,结合文章主旨。 2.标题的作用。 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是文章的线索。 ③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情感基调。 ④语带双关。 ⑤揭示文章中心。 ⑥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发人深省。 第三讲记叙文的线索 方法点拨: 1.线索:是指串起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物品、事件或情感,通过它我们就可以把一些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细节等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2.形式:(1)以人物为线(2)以时间为线(3)以人物为线(4)以事件为线(5) 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

线(7)以题目为线(8) 明暗两线 3.找寻方法: ①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还是抒情散文),表现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再仔细阅读全文内容。 ②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线索,有的包含着线索的因素。 ③有时候,文章采用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办法来显示线索。 ④有时,则用议论抒情来显示线索,这样的线索往往是某种感情。 另外,有的文章同时具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复杂记叙文多采用此法。 第四讲开头段的作用 1.开头点题:总括全文,点明主旨。 2.开头没点题: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 3.修辞开头: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4.悬念或问题开头:设置悬念或问题,吸引读者。 5.感叹开头:强烈的抒情。 第五讲中间段、结尾段作用 方法点拨: 1.中间段作用:承上启下。 答题要点:文章上承/照应...... (内容),下启/呼应...... (内容) +作用(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推动情节发展) 2.结尾段作用: (1)从结构上看: 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总结全文/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2)从内容上看: 内容直白:结尾段写了... (内容),表达了(有修辞手法结合修辞手法的作用),突出了..... (主旨)。 内容含蓄:①含蓄委婉、发人深思。②意在言外、意犹未尽。③突出情感、暗示主题。

书法知识传统节日国学常识文体常识

书法知识传统节日国学常 识文体常识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2017年书法知识、传统节日、国学常识、文体常识整理 2017年中考书法知识整理 一、书写工具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1. 笔:指毛笔,由兽毛制成。分硬毫、软毫、兼毫三种。 挑选毛笔时诀巧则为毛笔的所谓“四德”,即“尖、齐、圆、健”。 我国最有名的笔是出自浙江和河南的太仓毛笔以及河北的侯店毛笔。 毛笔有大小之分:最大的是楂笔,其次是提笔、斗笔;大、中、小楷笔。 2. 墨: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松烟墨。第二种是油烟墨。第三种是混合墨。 3. 纸:最适合书画用的是宣纸(原产地为中国安徽省,古时属于宣州府,因此称为"宣纸")。宣纸按其性能分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生宣最适宜创作书法作品。熟宣适宜工笔画。 4. 砚:按做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砖砚、石砚、陶砚、瓷砚、玉砚等。 按产地分有:中国四大名砚:广东肇庆的、安徽的歙(shè)砚、甘肃洮(táo )州的、山西的澄(dèng)泥砚。 二、写字姿势 写字的姿势分坐势、立势两种。 坐势:要求:头下、身直、臂开、足平。 立势:做到:头俯、身躬、臂悬、足站稳。 三、执笔方法

五指执笔法:即:压、勾、格、抵五法。同时还应记住八个字,“指实掌虚,腕平掌直”。 四、关于用笔 用笔的过程,可分为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阶段。 起笔、收笔有“藏、露、方、圆、转、折”等的分别;行笔有中锋、侧锋两种方法;整个运动过程提按交替、抑扬顿挫,富于节奏。 五、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 六、汉字的基本笔画 横、竖、撇、捺、点、钩、挑 七、书法临习 临习方法:(1)读帖(2)摹帖(3)临帖 临帖要求:字帖应放置于左上方。砚台放在右上方,练习用纸正对自己。书法格式为从上到下竖写,先右后左。 八、书法作品 1.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通常都有正文、落款、印章三个方面构成。 印章分类:1、朱文:白底红字。笔划少的用朱文。2.白文:红底白字。笔划多的用白文。 2.章法是指书法作品中线结构的组织,它包括单字中对点画的组织和作品中对单字的组织。

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 中小学学习的文章体裁(简称文体)是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其中小学、初中要掌握的是记叙文、高中要掌握的是议论文。 记叙文常识 1、记叙文的分类 记叙文又分为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等类别。 2、记叙文的要素(6个) 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写人的各种表现、或为人处世所做的事情去反映他(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好人或坏人等),体现出他(她)的人物性格、刻画出他(她)的形象。 记事的记叙文是通过叙述人物(不仅仅是人,不可以是其他动物、植物等)所做的事情,反映这件事情的意义。这往往要通过写清楚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来体现。起因就是写清“为什么”,经过和结果就是写清“怎么样”。 事情还有它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还必须有人物去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简称“时、地、人、事”)称为记叙文的四大要素。因为事情又为三个要素(起因、经过和结果),所以,记叙文总共有六个要素。写记叙文就要写清“六要素”,其中写事的记叙文重点是写清“经过”。 人要做事,事要有“人”去做,人和事是分不开的。小学要求掌握写人和记事的记叙文。 2、记叙文的“中心” 记叙文的“中心”有两个:中心事件、中心思想。中心事件是体现中心思想的“主要事情”中心思想是告诉读者:文章的意义(作用)是什么,即是“体现什么”。比如写一个人,就是说你写这样一个人有什么用,通过写他(她)告诉读者什么意思;写一件事情,你又告诉读者它是什么意思。一句话:中心思想是体现什么问题。 3、记叙文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就是作者的身份的角度是自己(我)还是他人(你或他)。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写的,称为“第一人称“;站在“你”的角度写的,称为“第二人称”;站在“他”的角度写的,称为“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的好处(作用)是有真情实感,第二人称的好处是增强抒情,第三人称的好处是便于进行叙述、抒情、议论间的变换 4、记叙文的顺序

中考语文各种文体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梳理

中考文体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 一、古诗词鉴赏 1. 寻找意象题 第一步:找名词,意象以名词形式出现。 第二步:名词应体现作者思想感情。 意象一般为景、物。一般需找出 2. 描绘画面题 例: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 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答题要点: 借助组词、恰当的形容词、合适的修辞手法描绘画面。 格式:抓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修辞(表达) 3. 赏析字句题 ⑴ (2) (3) (4) (2)抓关键词A 题目 B 序、注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C 诗眼 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 愁 (3 )感悟意象 5.表达技巧题 (1)表达方式:常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 (直 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等)两种方式。 (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对比、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运用典故、铺垫、象征、对 比、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 格式:手法+表达效果(内容+主旨+感染力) 例: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这两句用悠扬的钟声体现环境的寂静, 表现古寺中肃穆空灵的气 氛,以及作者对这种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 从语言的生动、准确,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考虑字句的精妙。 结 合全句分析,写出描绘的内容。 赏析字句在全诗的作用。 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是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滋润着大地万物。这个词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格式:手法(表现手法,修辞等) 4. 体会情感题 (1)知人“论诗”示例: +特点(描绘内容) +作者情感 杜甫: 陶渊明: 王维: 忧国忧民、 向往田园, 淡远宁 沉郁顿挫 恬淡闲适 隐逸思想 《春夜喜雨》 ------- 杜 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兼怀子由。)

记叙文文体知识

记叙文文体知识 一、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二、分类 从写作内容和方式看,可分为简单记叙文(《最后一课》)和复杂记叙文(《背影》《藤野先生》)。从写作对象不同,可分为写人记叙文(《我的老师》《阿长与<山海经>》)、叙事记叙文(《社戏》)、写景记叙文(《春》《济南的冬天》)、状物记叙文(《白杨礼赞》)。 三、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文的线索及其作用 1、以时间为线索:《最后一课》是以最后一节课的时间推移为线索。 2、以事件为线索:《变色龙》一文以奥楚蔑洛夫对狗咬人事件的态度为线索。 3、以某物为线索:《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 4、以某人为线索:《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紫藤萝瀑布》以宗璞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按照东京、仙台、北京的顺序层层展开。 7、以感情为线索(这种感情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台阶》一文写台阶的故事及发展,以“我”对父亲的理解和爱为线索。 把握线索的方法:注意标题、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文中议论和抒情部分。 五、记叙人称 1、第一人称 定义: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举例:《孔乙己》以酒店小伙计的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事,能做到客观叙述,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描绘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遭遇,使故事的可信度大为提高,故事的情节亦显得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 定义:一般是以配角来做主角,将真正的主角(隐藏主角)作为配角来叙述,以第二个人的思考模式与态度来评判主角,其实意在讲述隐藏主角的故事。 作用: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增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举例:《我的老师》中对蔡老师全文都用的是第三人称“她”,但在“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中改用第二人称“你”,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抒发了“我”对蔡老师至今仍有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感觉更加亲切。 3、第三人称 定义:以第三人称“他(她)、他(她)们”叙述文章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能直接展示生活,不受时间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 举例:《谁是最可爱的人》采用第三人称写法,选取三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