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2020年10月整理).pdf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2020年10月整理).pdf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2020年10月整理).pdf

第一篇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经济思想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色诺芬在《经济论》中最早(使用economy)提出了“经济”这一概念,其含义是家政管理

·《经济论》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经济著作。

1、重视农业,鄙视手工业: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最好的职业。

2、认为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用。

3、考察了社会分工

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一)分工思想

1、如何进行社会分工取决于天性。

2、把分工看做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

(二)主张“共产主义”

三、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1、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和货币的学者

2、区分小商业与大商业

(1)小商业:从物物交换开始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目的是为获得使用价值,属于“家庭管理”之内大商业:而后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目的是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

(2)亚里士多德对货殖和高利贷持否定的态度

(3)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4、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是商品成为同类的或相等的,使商品具有等一性。

第二节古罗马经济思想

一、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克优斯·贾图

二、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奥古斯丁

1、提倡生产劳动,认为劳动就是祈祷。

2、奥古斯丁首先提出“公平价格”的思想:指某时期内部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

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的经济思想(经院学派)

1、主要著作:《神学大全》

2、思想特点:调停神学教条和经济生活现实之间的矛盾。

3、“公平价格”理论:

把“公平价格”看作是一种主观范畴,取决于人们对物品效用的评价——效用价值论的先河

本章阐述了西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其思想特点:

(1)经济思想从属于哲学、神学和政治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代表了奴隶主和封建主的经济思想

(3)以研究奴隶封建制的农业经济为主,商品货币经济不占主要地位,商业被排斥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西欧重商主义的发展

增加财富生产货币

早期重商主义限制货币外流,少买或不买对外可以输出制成品或原料,忽视生产储藏手段,积累财富

资本,在流通中增值晚期重商主义允许货币输出,多卖鼓励出口工厂手工业;限制原料出口;

少买制成品多买原料

第二节托马斯·孟和柯尔培尔的经济思想(晚期重商主义)

一、托马斯·孟(英国)

《贸易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

(1)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输出货币的政策,主张货币输出

(2)主张发展对外贸易,贸易顺差,货币流入本国

(3)提出了保证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

发展本国工厂手工业和转口贸易业

二、柯尔培尔(法国)

(1)货币金银是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

(2)对外贸易是法国富裕的唯一途径(坚持贸易顺差原则)

(3)工业发展才能保证商品的不断出口

(4)重视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推行殖民主义的扩张政策

第二篇17—19世纪初的西方经济学说

·古典政治经济学(必考):

1、定义:指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

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20年代。

2、特点:

(1)西欧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又叫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2)在这个阶段中,包含有科学的因素

如: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并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如利润、利息和地租等问题(3)这一术语最早是由马克思提出来的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1)第一次把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2)它较多地研究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对立,不回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对立

(3)它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4)它建立了政治经济学的具有科学意义的理论体系

第三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威廉·配第的经济理论

(一)威廉配第的研究方法

利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的经验归纳法、抽象法

局限性:没有区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认为后者和前者一样都是永恒的

(二)威廉配第的一般经济理论——价值、分配和货币

1、价值理论

(1)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2)指出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看到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意识到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不同

(3)认识到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缺陷和错误

(1)不理解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

(2)认为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2、分配理论

(1)工资论

·工资,是由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

·已意识到:工资是工人在其全部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中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则是为社会提供的剩余价值,工人的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最低限度工资理论,成为整个古典派分配论的基础之一

(2)地租理论

第一、地租是在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价值中,扣除工资和生产资料价值而剩余的部分,是全部剩余价值

第二、提出了有关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

级差地租的第一形态:由于土地的离市场远近、土地的肥沃度不同而产生的地租

级差地租的第二形态:在同一块土地上由于连续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力不同而引起的地租

3、货币理论

配第最早提出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三)威廉配第的经济思想具有经济增长理论的萌芽

·主要体现在对国家财富的看法和影响财富增长的因素的分析上

1、财富及其源泉

(1)货币只是国家财富的一部分

(2)货币投资于商品生产能带来更多财富

(3)劳动是财富的重要源泉——意识到财富的源泉在生产领域

2、影响增加一国财富的因素

(1)劳动生产率——主要因素

(2)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最重要的因素

(3)赋税——有所影响

极力反对向资本家征税;提出向土地所有者和贵族征税;征收需要进口的商品作为赋税会促使人们生产之,会促进财富的增长

(4)限制消费

第二节17世纪末—18世纪中叶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

洛克

(1)提出“自然利息率”观念:利息率作为货币租金的价格,同其他商品价格一样是市场供求作用的结果(2)明确把地租和利息的产生归结为生产资料与直接生产者相分离的结果

(3)地租与利息一样,是占有别人劳动的结果

达德利·诺思——利息、资本

(1)认为决定利息率的不是货币,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马克思认为他是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2)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不断增值。(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资本概念)

约瑟夫·马西——利润第一次提出利润是一个独立的经济范畴,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休谟利息是国家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利息低,经济好)

斯图亚特

(1)被马克思称为是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整个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其著作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2)提出“自由人手”观点:自由人手是从农业分离出来的自由劳动者,农业为工业准备自由人手的过程,正是生产条件与劳动者分离的过程,是真正的制造业出现和资本产生的过程。

(3)提出“实际价值”的概念——实际价值由三种因素决定:

a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花费的平均劳动量

b工资和固定资本的损耗

c 原材料价值

第四章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第一节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理论

·布阿吉尔贝尔把经济研究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标志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一、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思想及其经济改革计划

(一)对财富减少原因的认识:

法国财富减少的根本原因:土地收益的减少

土地收益减少的原因:

1、消费不足

2、禁止谷物输出和维持谷物贱价的政策

(二)对财富的看法:

1、农产品是真正的财富,农业是财富的源泉

2、财富是一切用于消费的东西,具有使用价值

(三)增加财富的途径

1、最重要的是保持各部门之间的平衡

2、保持各部门之间平衡,要尊重社会经济的“自然秩序”

一切产品都按比例价格交换(指不仅能使生产者不亏本,还能继续经营而且盈利的价格)

3、就各种行业来说,农业是最基本的行业

4、自由竞争造成行业平衡,布阿吉尔贝尔是自由竞争的早期的热烈拥护者

(四)经济改革计划:

1、改革税收制度:(1)实行普遍征税,取消特权(2)实行累进税制,收入越多缴税越多

2、要求建立谷物的自由市场,取消对谷物出口的限制。

第二节坎蒂隆的经济理论

一、一般经济理论

(一)价值理论

(1)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

(2)商品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并不总是相等的,受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动——初步认识到价值规律的作用。(二)工资理论

工资应等于最低生活资料的价值——注意到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的区别和联系

(三)货币理论

货币具有内在价值,由生产金银时所耗费的土地和劳动的数量决定——对金银充当货币的必然性作了出色的发挥

二、重农主义思想的萌芽

(一)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土地耕种是一国所有阶级和居民生存和致富的源泉

(二)坎蒂隆在农业领域中第一次系统考察了农业年产品如何经过流通而在社会各阶级之间进行分配的过程

第五章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魁奈

一、“纯产品”学说

1、“纯产品”学说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重农学派政策主张的基石(1)农业是财富的真正源泉,财富来源于土地产品

(2)“纯产品”:每年从农业生产出来的总产品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者(农场主和劳动者)的生活资料后所剩余的农产品

2、评价:

(1)魁奈确认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过程而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确定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由此为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

(2)但他没有把剩余价值归结为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而错误地认为“纯产品”是由自然,即土地提供的,农业才是唯一生产部门

3、魁奈的纯产品学说的必然性:

(1)农业劳动的剩余价值明显

(2)农业是一切劳动部门发展的基础

(3)为同重商主义斗争,力求在生产中寻找剩余价值的起源

二、社会阶级结构划分

1、把社会分为三个阶级:

生产阶级:(从事农业的阶级)租地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

土地所有者阶级:地主及其从属人员,国王、官吏和教会

不生产阶级: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

2、魁奈是西方经济学家中最早划分社会阶级,并按阶级分析社会现象的

三、魁奈的《经济表》 1、魁奈的《经济表》试图说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是第一个系统描述国民经济的生产、结构和运行的经济学著作

2、假定前提: (1)整个社会普遍实行的是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 (2)社会上划分为三个主要阶级; (3)社会资本所进行的是简单再生产;

(4)各阶级之间的流通采取固定不变的价格;

(5)商品和货币流通只在三个主要阶级之间进行,各阶级内部的流通略而不谈; (6)不考虑对外贸易 3、经济表

·流通过程出发点:过去一年农业生产的总产品

·过程: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可归纳为以下五项行为:

(1)土地所有者阶级以手里已有的地租收入20亿里弗尔货币的半数,即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阶级购买粮食

(2)土地所有者阶级再以手里还有的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品

(3)不生产阶级以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阶级购买农产品(粮食)

(4)生产阶级以10亿里弗尔货币,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品(如农具等)

(5)不生产阶级又以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阶级购买农产品(原料)

·结果:

(1)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了10亿里弗尔的粮食和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满足了他们的生活需要

(2)不生产阶级用他们的工业品换得了原料和粮食,保证再生产的继续

(3)生产阶级得到了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农具等),同时,还有20亿里弗尔的粮食留在他们手中,没有进入流通,用作恢复再生产过程。此外,他们又收回了20亿里弗尔的货币,将作为下一年度的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阶级。

10亿 10亿 10亿 共计50亿里弗尔

10亿里弗尔

10亿里弗尔

共计20亿里弗尔

生产阶级 每年投资 20亿里弗尔 土地所有

级 每年收入 不生产阶级 每年投资

20亿里弗尔

用作支付 地租及原 预付的利息年预付20亿里弗尔 经济表

再生产总额50亿里弗尔

4、《经济表》的创见

(1)运用抽象法,从前面所述的正确、合理的假定前提出发,对本质的问题进行科学和集中的分析研究

(2)《经济表》的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

(3)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

(4)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要素,是为再生产过程服务的,受生产制约

(5)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要素

5、经济表的错误

(1)生产阶级的预付分为”年预付“和“原预付”,不生产阶级的预付则没有这种区分

(2)年总产品是70亿,即生产者阶级50亿,不生产阶级20亿

(3)不生产阶级把工业品卖给土地所有者和生产阶级,未给自己留一部分消费

四、魁奈的经济政策和主张

1、发展大农业经济。即大规模的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企业经营,土地的直接耕作者是雇佣工人

2、整顿税收。根据纯产品理论,主张只向土地所有者阶级征收一种单一的地租税,反对向农业资本家、工商业资本家征税

3、改革贸易政策。提出发展农业和自由贸易的措施及主张,提倡农产品自由出口和工业品自由进口

4、国家政权的职能是保护私有制,而不是干预经济

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第一节概述

1、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

2、“经济学之父”

3、《国富论》:标志政治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国富论》一书的基本思想是提倡基于“经济人”本性的经济自由主义

4、亚当斯密的二重方法与二重任务:

(1)任务的二重性:

一方面试图研究资产阶级社会的内部生理学;

另一方面试图描写这个社会外部现象又要为其寻找理性概念

(2)方法的二重性:归纳法与演绎法并存

第二节分工、货币理论和价值理论

一、分工理论

1、把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看作分工的结果,并论述分工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技巧提高,免除转化工作时间,)

2、斯密将“分工的原由”归为“交换倾向”

3、人的天赋才能其实是后天形成的,是分工的结果

4、分工会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越小越不易形成分工

二、货币理论

斯密开创性地探讨了纸币流通规律

三、价值理论

1、明确区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是斯密的一个贡献:

交换价值:是对别的货物的购买力

使用价值: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

缺陷:

(1)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看作价值的两个“不同意义”,而不是商品的二因素

(2)不明白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和交换价值

2、在价值规定上,两种对立的或自相矛盾的观点:

第一规定: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

提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确认劳动是一切商品价值的源泉,将价值量归结为商品内部所凝结的劳动量。这是斯密在政治经济学上的重大贡献。

提出了衡量劳动的“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的重要性,提出困难工作(复杂劳动)比容易工作(简单劳动)耗费更多的劳动量。

第二规定:商品所能支配、所能购买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

实际上,斯密把劳动的价值或工资当作价值尺度

斯密已经感受到劳动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上的差别

3.三种收入价值构成

(1)斯密认为劳动决定价值的规律,只适用于简单商品生产,不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

(2)他认为商品价值由三种基本收入构成——工资、利润和地租

4.价值规律

内容:自然价格可以说是中心价格,一切商品价格都不断受其吸引。

评价:斯密已经意识到:供求关系和竞争的作用使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自然价格(即价值)上下波动,但市场价格受自然价格的调节而趋向于同自然价格一致。

第三节工资与剩余价值理论

一、根据人们占有的生产条件和取得收入的形式,把国民划分为三个阶级:

工人阶级:只有劳动自身,出卖劳动以换取工资

资本家阶级:占有资本,购买劳动以取得利润

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出租以收取地租

二、斯密对工资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见解

第一种见解:工资是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

第二种见解: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分为:

劳动的自然价格: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存和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决定——劳动力价值

劳动的市场价格:取决于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斗争,最终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评价:

(1)实际上掌握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成为生产费用论的先驱

(2)主张给劳动者高工资,还提出了工人及其家属的必要生活资料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见解,这是斯密对工资理论的又一贡献

三、剩余价值和利润理论

·利润是资产阶级社会的一个特殊范畴,并认为资产阶级获得利润,地主和工人两个阶级分别获得地租和工资·斯密利润理论的双重见解:

一方面,利润是工人劳动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扣除工资后的余额

另一方面,断言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也是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

·贡献:

(1)明确提出劳动和劳动条件的分离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2)揭示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第四节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一、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与资本相交换的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非生产劳动:是不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由于斯密教条的限制,斯密只是分析了简单再生产。

1、斯密教条:

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即商品的价值(个别商品和全部社会商品)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由于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态,它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而支付的可变资本v;利润和地租则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m的两种特殊形式,所以斯密把商品的价值分解为v+m。这样就把生产资料价值即不变资本c排除掉了。

2、斯密教条的实质:

把商品价格全部地归结为各种收入,从而否定或忽略掉了不变资本部分(c)的客观存在。这也是他后来不能提出一个再生产理论的重要原因。

3、坚持积累的剩余价值全部转为工资;不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4、斯密是第一个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经济学家。

第五节经济自由主义及国际贸易理论

“经济人”:资产者的理论化身;绝对利己的本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理性人

“看不见的手”:市场的自由竞争机制——自由竞争下的市场机制作用可以使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更好地促进社会利益,使两者协调一致,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

主张自由竞争,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

主张国际分工,反对闭关自守和保护关税政策

国家职能:卫国防外;私人产权;公共事业

赋税原则: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第七章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一、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是李嘉图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础和出发点

1、科学地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价值与交换价值

(1)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前提

(2)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在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上。这是名副其实的交换价值

2、坚持认为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与投入它们的劳动量成正比

3、分析了劳动决定商品价值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1)商品价值的大小要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把不同质的劳动还原为同一的社会劳动,把复杂劳动看作倍加的简单劳动;

(3)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分为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

(直接劳动:指生产中新加入的劳动,形成新价值;间接劳动:指生产资料转移到商品中的价值)(4)提出最坏条件下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但基本具备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

二、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

1、斯密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看到了二者的区别,但没有看到二者的联系,李嘉图纠正了斯密的这个不足;

2、李嘉图批评斯密同时用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两种规定说明商品价值;

3、批评斯密抛弃劳动价值论用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

三、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缺陷和矛盾

1、缺陷

把生产商品的劳动看作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没有研究劳动的性质,完全忽略了劳动、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2、矛盾——李嘉图体系的两大困难

(1)价值规律与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

资本与劳动的交换是例外

(2)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

西斯蒙第经济危机理论

(1)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消费不足

(2)生产超过消费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3)西斯蒙第把经济危机的总根源归结资本主义大生产和它不合理的分配制度造成的生产无限扩大和消费不足的矛盾。接近马克思的观点: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

凯恩斯——资本主义救星

(1)提出扩大需求以刺激供给,这一创新的思想被后人总结为“凯恩斯定律”,即“需求创造供给”

(2)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认为,仅靠自由机制是无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达到充分就业的,必须加强国家干预;据此他提出,在需求出现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时,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而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将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以至达到充分就业,使生产(供给)增加。

经济思想史笔记

经济思想史笔记 一、重商主义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初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商业支配产业,流通支配生产,商业资本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产业资本,这些客观决定了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必然是一种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的理论体系。 二、代表人物:早期重商主义: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福德孟克列钦 晚期重商主义:托马斯?孟柯尔贝尔 三、特征: 重商主义学说都是以流通过程为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以维护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增加金银货币为目的。其认为金银货币是社会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的直接来源除开采金银矿外是流通领域和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保护本国商业和工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封建伦理的束缚,开始用新的方式来考察现实社会经济生活,把经济现象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推动了经济学说的发展。其次,最直率地吐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在于追求利润,最先看到货币作为资本的职能及货币是在运动中增殖货币的手段。以上这些,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威廉?配第的经济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到17世纪中叶,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和政策,尤其是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垄断对外贸易的主张和做法,已经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生产和流通关系的变化,产业支配商业,生产支配流通。重商主义已经过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正是在重商主义理论体系逐渐瓦解的基础上产生并取而代之的。 二、代表人物:威廉?配第 三、特征: 他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代表了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论述了如何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他不停留与观察经济的表面现象,而是力图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并首先应用抽象法。劳动价值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地租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核心。他最先克服了重商主义的影响。 四、影响: 他对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从而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他的分配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特点,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第一次论述了地租(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对后来李嘉图的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的见解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配第虽然没有创立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但他的理论几乎触及了政治经济学所有的重要问题,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了一些科学的结论,从而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由于路易十四时期柯尔贝尔推行极端的重商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整个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处于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这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使法国整个国民经济

国际经济法重点笔记总结

特征1、调整对象的广泛性是国际经济关系。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税收和国际纠纷解决等。2、主体的复杂性:既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也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3渊源的多样性国际条约、国际经济惯例、各国涉外经济法、司法惯例与学者学说。 子公司:由母公司持有全部或多数股份的,受其控制的企业,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是独立的法律实体。 基本原则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公平互利原则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有约必守原则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1980年通过,1988年生效 适用范围(1)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这些国家是公约的成员国或者根据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法律。(2)公约明确排除以下几种买卖:a.购买以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的销售b.经由拍卖的销售c.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d.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e.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f.电力的销售g.不适用于补偿贸易合同、来料加工合同、来件装配合同和咨询服务合同h.不适用于供应货物一方的绝大部分义务在于供应劳力或其他服务的合同i.双方当事人可以不适用公约,即使他们的营业地所在国是缔约国;他们也可减损公约的任何规定或改变其效力(3)公约不涉及合同及其条款和惯例的有效性问题。不调整买卖合同引起的货物所有权问题。不调整产品责任问题,产品缺陷侵权是卖方是否承担责任的问题未加规定。 对我国所作的保留与合同法的关系实践中的应用 要约:又称发价或发盘。指国际贸易中的一方当事人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十分确定并且表明要约人在得到接受时承受拘束的意旨,即为要约。 要约的撤回只要撤回要约的通知消息,先于要约送达被要约人之前或同时送达被要约人 要约的撤销:要约生效以后,要约人还可以将其撤销,只要撤销通知于被要约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被要约人。不可撤销的要约:1要约载明作出承诺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明不可撤销2被要约人有理由相信要约不可撤销,并且已经本着对要约的信赖而行动 要约的失效1要约承诺期届满2要约的撤销3受要约人的明示或默示拒绝 承诺:指如果受要约人无条件的对要约人提出的条件表示同意,并作出愿意按此与要约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构成要件:1须由受要约人作出2无条件表示同意,承诺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3承诺须在要约规定的有效期间或合理的期间内作出。对逾期的承诺(迟延的承诺),原则上无效,但虽因受要约人自己的迟延造成的逾期,但要约人毫不迟延地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将其认为该逾期的承诺仍属有效的意思通知受要约

经济学说史 课程大纲

【课程功能】 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为经济学学科基础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同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 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学科基础课 主要内容:以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学的历史,探寻经济学说 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课程特色】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按时间顺序考察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本课程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在国内首先设置,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鲁友章、李宗正教授为主编,编撰了国内第一本《经济学说史》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该教材1979年经修订再版,为国内最早的权威经济学说史教材。为适应经济学说史教学需要,1992年出版陈孟熙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教程》,将经济学说史考察范围的下限从19世纪末的马歇尔经济学说后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说。该教材2003年又出版了修订后的第二版。2003年由姚开建主编出版了新的《经济学说史》,在原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基础上,将20世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全部列入经济学说史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 本课程作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把握讲授内容的详略程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注意介绍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之间的联系,突出说明主要经济学范畴或概念的演变,以帮助学生在了解经济学说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记住一些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探索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课程在教师课堂讲授之外,还辅以课堂讨论、学生主题发言等教学形式。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不拘形式、随时提问,进行灵活的师生对话,并根据学生的问题,相应增加讲授内容,特别是增加与现时经济学理论特点讨论有关的内容。 本课程也向学生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与阅读书目,并介绍阅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教学大纲】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概述 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公元前11-前8世纪,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主所有制时代过渡,史称“荷马时代”。古代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就见于此时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 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奴隶主思想家努力寻找维护和巩固奴隶主所有制和奴隶主国家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他们阐述了古代希腊奴隶主阶级较为系统的经济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 《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经济思想:经济是关于家庭财产管理的学问,经济=家庭+法律; 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主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财富,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十分重视农业问题,鄙视手工业和商业; 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最先论述了社会分工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到分工规模取决于市场规模; 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著作:《理想国》(提出了一个力图实现奴隶主贵族政治的理想方案)、《法律论》 “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 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 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经济思想:分工思想:分析了分工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工的原则——正义原则。按照天赋本性分工; 财富思想:把财富分成三等:第一等精神财富,知识、克制能力以及其他德性;第二等肉体财富,如健康状况;第三等一般的物质财富; 公有财产思想:主张在奴隶主阶级上层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家庭,实现共产共妻共子,过集体生活,是一种奴隶主的“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货币和利息思想:从分工出发,认为交换、商业、货币的产生与分工有因果关系,也是自然的。意识到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著作:《政治论》、《伦理学》“古代的黑格尔”,自成“逍遥学派” 经济思想:“自然”的经济伦理思想:按照事物的本性或其本来功用使用物品就是自然的,是合乎伦理的,否则就是对自然的违背;财富是达到幸福目的的物质手段的集合;经济是自然的手段,其目的是满足消费,经济手段包括生产和交换;认为,交换是由物物交换开始,再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零售业,最后又过渡到以赚取货币为目的交换,即大商业;为财产私有的辩护;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国家是从家庭联合发展起来的,从家庭管理开始阐述其经济思想; 生财之道家务管理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 “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国际经济法概论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最全】【共10章】

第一章绪论 学习本章的目的和要求:理解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含义;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简略过程;国际经济法的范围及其与相邻诸法律部门之间的交错关系;源远流长的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历史概况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基本法理原则;学习国际经济法对于贯彻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大意义。 考核目标与具体要求 识记(1)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含义;(2)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简略过程;(3)区分平等、不平等两大类双边国际商务条约的主要标准及其现实意义;(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法破旧立新的大体进程;(5)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与国际经济法面临的新挑战;(6)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历史概况及其中所蕴含的基本法理原则;(7)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基本过程是中国对外经济交往优良历史传统的自觉继承和重大发展;(8)国际经济法与相邻诸法律部门之间的交错关系。 领会(1)学习国际经济法学对于贯彻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大意义;(2)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南北矛盾”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主要体现。 应用结合上述知识点,并结合当前重大实际问题,分析国际经济法在当代国际经济秩序新旧更替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发展的趋向。 历年考点: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简略过程 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际经济法的产生 1、定义:国际经济法泛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识记) 2、国际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3、国际经济法是巩固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变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二、国际经济法的发展 1、在国际经济和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强权国家保持和扩大既得经济利益、维护国际经济旧秩序与贫弱国家争取和确保经济平权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2、国际经济法的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早在公元前,地中海沿岸各国之间就已经出现出了比较频繁的国际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活动。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经过各国商人的约定俗成,逐步形成了处理国际商务纠纷的各种习惯和制度。这些商事法规或商事习惯法,实质上是国际经济法的最初萌芽。(2)发展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17世纪以后,国际经济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3)转折、更新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发生重大转折,出现新的格局,国

西方经济学说史

西斯蒙第(Sismondi,1773—1842),著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也是经济浪漫主义的创始人。代表性经济著作为181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西斯蒙第是经济学说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他毕生著述甚多,除历史著作和本书外,其余经济学著作主要有:《托斯卡那的农业》(1801年)、《商业财富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在商业立法上的应用》(1803年,以下简称《论商业财富》、还有《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1819年,以下简称《新原理》)。 西斯蒙第的《新原理》已为我国经济学界所熟悉。其《政治经济学研究》(1838年,以下简称《研究》则鲜为人知,因为:一方面,《研究》在经济思想方面和《新原理》基本相同。非专门研究西斯蒙第的人,一般没有必要涉及它;另一方面,该书以前没有中译本,从而限制了读者的范围。不过,《研究》毕竟是西斯蒙第后期主要的经济著作之一,其内容又是《新原理》一书的补充和发展。 西斯蒙蒂处于欧洲国家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期,他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观点出发,在肯定亚当?斯密提出的税收原则的基础上,补充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增加了四条原则: 第一、一切税收应该以税收作为课税对象,不应以资本作为课税对象,对资本课税就是毁灭用于维持个人和国家生存的财富。 第二、不应该以每年的总产品作为课税标准,因为总产品中除了年收之外,还包括全部流动资本。 第三、不能对纳税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那部分收入课税。 第四、决不可以因为征税而使应纳税的财富逃到国外。 西斯蒙蒂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税收的,认为如果对资本课税,国家就会很快地陷于贫困、破产,甚至灭亡。此外,为了适应资本积累的要求,他着力倡导轻税的原则。他的第三、第四条原则,补充了亚当?斯密在经济方面的空白,是一种新的贡献。

经济学说史重点资料(DOC)

经济学说史重点资料(DOC)

第一章 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1、著述:《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经济论》、《雅典的收入》. 经济思想:重视农业、鄙视手工业、商业存在有必要 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1、著述:《理想国》和《法律论》 2、柏拉图以分工学说为基础论述了理想国家。认为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产业思想: 柏拉图提出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基础。商业是必要的。商品交换中必须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 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经济思想 1、著述:《政治论》和《伦理学》 2、思想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他还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

矛盾。 评价:阿奎那也被称为中世纪“神学的泰 斗”。 2、.阿奎那主要依据“自然法”观念来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 阿奎那接受了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阿奎那的价值论包括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供求价值论。 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其学说的折衷主义特点。 六、恩格斯根据异教的阶级内容,把异教分为城市市民异教(温和派)和农民平民异教(激进派)。 1、城市市民异教:主要代表在意大利和德国是阿尔诺德,在英国是约翰·威克利夫,在捷克是胡斯。 2、农民平民异教:代表人物在英国有博尔、在捷克有杰士卡、在德国有闵采尔。 3、.尼科尔·奥雷斯姆:著作:《论货币的最初发明》,这本书被认为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

经济学说史笔记[1]

1亚里士多德对商品价值和交换关系的认识有哪些贡献 答: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中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一点是关于“货殖”问题的分析,认为社会财富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有用物总和的财富,另一种是作为货币积累的财富。为获取有用物即使用价值这种财富的经济活动属于“家庭管理”(即经济),这种经济活动是自然的。而无限制的追求货币财富的活动,称为“货殖”,是反自然的。他还从分析商品用不同用途来证明“货殖”的反自然性质。按他的说法,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东西都具有两种用途,即使用和交换。前一个用途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后一个用途不是物品所固有的,因为物品不是为了交换才制造的。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反自然的。 亚里士多德另一个重要的经济思想是,揭示了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交换是由于各种商品之间存在着等一性或者说等同性,至于这种等同的东西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只说到各种商品都可以还原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货币使各种商品成为相等并可互相交换。 2简述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两个发展阶段。 基本思想:第一,认为只有金银货币才是真正的财富,金银多寡才是一国是否富强的标准,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实行,都是为了或得金银货币。 第二,认为顺差的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来源。发展顺差贸易,就要使出口大于进口。 第三,要发展顺差贸易,国家就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利用立法和行政手段,奖励出口,限制进口。 发展阶段:两个阶段,大约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16世纪下半时到17世纪下半叶为晚期。 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都主张通过贸易来增加金银财富,但对如何通过贸易来增加金银财富,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早期重商主义主张尽量少进口,最好不进口。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应当允许货币输出,以扩大对外贸易,但对外贸易中应保持顺差,保证有更多货币流回本国。 3“古典经济学”术语有哪些不同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特征,古典经济学的划分时期,经济学家有种种不同看法。从生产成本角度说明商品价值并基本上主张经济自由的经济学家都划入古典学派队伍。古典经济学在英国大致从亚当斯密开始,到约翰穆勒结束。 4怎样理解“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为财富之父”? 对于价值由什么决定的问题,古典经济学基本上从生产或供给角度加以认识,认为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从成本消耗看,任何一件产品生产都要消耗劳动,资本和自然要素。 在古典经济学形成时初期,由于机器还未出现,因此,经济学只重视劳动和自然因素,正如配第所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由于当时土地比较充裕,因此经济学家讨论价值决定时,其本上都从劳动耗费来认识价值决定。 5如何看待重农学派学说的历史地位及其特点? 重农学派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理解,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主张经济自由,重视农业。重农主义的基本理念是所谓“自然秩序”。 在符合自然秩序要求的健康社会中,真正的财富并非如重商主义所言的货币,而是为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魁奈认为,只有用于农业的资本才是生产资本,其他各行各业中资本都是不生产的。他还根据生产资本在纯产品生产过程中循环和周转的不同方式,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原预付”和“年预付”。 主张实行单一地租税。魁奈认为,“纯产品”是以地租形式为土地所有者获得的。 6什么是斯密理论的二重性? 在价值、利润、地租和工资等分析上出现双重的或多重的观点,被称为斯密理论的二重性。 斯密在讨论商品交换价值时,首先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物品的效用,是使用价值。物品购买另一物品的能力,是交换价值。 利润论也是二重的。一方面,他由劳动价值论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另一方面,他又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出发,认为利润和工资一样是资本家生活资料的正当来源,是生产费用的构成部分,是资本的自然报酬。

国际经济法笔记(武大)

国际经济法 1 跨国公司 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的规定,跨国公司是指由分设在两国或两国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企业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因而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的联系,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尤其是可以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 特点:1 跨国性 2 战略的全球性与管理的集中性 3 公司内部的相互联系 2 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国家主权原则在国家经济领域表现为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也即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的经济主权是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基础。 国家经济主权,依照《各国经济权利义务宪章》第一条、第二条的规定,是国家在经济上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利,“每个国家都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权,包括拥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在内,并得自由行使此项主权。” 具体表现为:1 国家对其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 2 国家有权对其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 3 国家有权将外国财产收归国有或征收。 3 特许协议(国际投资法) 特许协议Concession Agreement 一个国家(政府)同外国投资者个人或法人约定在一定期间,在指定地区内,允许其在一定条件下享有专属于国家的某种权利,投资从事于公用事业建设或自然资源开发等特殊经济活动,基于一定程序,予以特别许可的法律协议。特征:1协议的一方为政府,他方为外国国民(投资者)2协议投资项目,限于在特定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与公用事业建设3协议须由行政机关或立法机关审批,甚至协议的主要内容还订入法律、法令或行政命令中。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

经济学说史教程重点-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第一篇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经济思想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色诺芬在《经济论》中最早(使用economy)提出了“经济”这一概念,其含义是家政管理 ·《经济论》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经济着作。 1、重视农业,鄙视手工业: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最好的职业。 2、认为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用。 3、考察了社会分工 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一)分工思想 1、如何进行社会分工取决于天性。 2、把分工看做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基础 (二)主张“共产主义” 三、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1、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和货币的学者 2、区分小商业与大商业 (1)小商业:从物物交换开始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目的是为获得使用价值,属于“家庭管理”之内大商业:而后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目的是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 (2)亚里士多德对货殖和高利贷持否定的态度 (3)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4、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是商品成为同类的或相等的,使商品具有等一性。 第二节古罗马经济思想 一、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克优斯·贾图 二、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奥古斯丁 1、提倡生产劳动,认为劳动就是祈祷。 2、奥古斯丁首先提出“公平价格”的思想:指某时期内部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 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的经济思想(经院学派) 1、主要着作:《神学大全》 2、思想特点:调停神学教条和经济生活现实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说史论文---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一、托马斯?孟的生平及著作 托马斯?孟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贸易差额论(贸易平衡论)的创始人。托马斯?孟于1621年发表了《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一书,这本书经过改写,在他死后即1664年由其儿子以《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的书名出版,这是一部重商主义最著名的著作。托马斯孟出生于伦敦一个手工业兼商人家庭,自幼丧父,继父为一名富商,是东印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托马斯孟年轻是即入东印度公司的董事。托马斯孟写作该书是为了驳斥英国国内对东印度公司的反对意见。东印度公司是英国从事与印度等地的掠夺性贸易,于1600年成立,也是英国对外贸易中最早争得国家商业特许的公司之一。国家允许该公司每艘船出航一次可以带出一定数量的金银。这种特许与早期重商主义原则想抵触,遭到许多人的责难和攻击。托马斯孟的这本书是针对早期重商主义者谴责东印度公司在对外贸易中输出的大量货币而写的,为了替他的公司辩护,他在书中阐述了他的贸易差额论的原理。马克思称这本书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认为它代表了重商主义体系对于自己原有体系的自我脱离,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 二、托马斯?孟的主要观点 第一,他认为对外贸易才是国家致富的手段,只有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超,才能达到致富的目的。他把国内贸易看成是财富的相互转让,并不能使国家致富,而对外贸易才有助于财富的增加。他说:“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为多。”也就是说,在对外贸易中要保证贸易顺差,使货币不断流入本国;如果相反,进口超过出口,出现了贸易逆差,货币财富就会外流。 第二,他反对早期早期重商主义的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要求取消货币输出的法令。他说:“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输出货币恰恰是增加货币财富的一种手段。他还举例了意大利和法国的例子,说明在这些国家,金币和银币都可以自由出口,但是由于遵守了贸易差额的原则,货币仍然流回了本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必须把货币投入到有利可图的流通中去,使输出货币成为流入更多货币的手段,而不是把货币保存起来,这不仅会使货币增多,而且在国内保存大量的货币会引起物价的高涨。 第三,他论证了为保证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其中包括:增加本国商品的出口,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口;限制商品价格,提高商品质量,以增强商品出口的竞争力;发展航运业和转口贸易业,扩大对殖民地和经济落后国家的贸易;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实时保护关税的政策等等。托马斯孟认为增加本国商品的输出和减少外国商品的消费是保证国家增加财富的特殊手段。为了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口,而要多使用本国商品。她提出,出口的商品要用自己的船只运输,以减少支出,增加收入。他主张要把英国变成准备向外国输出商品的货栈,然后再将这些货物运到需要的地方去,这样可以增加航运、贸易、现金和关税的收入。他还热衷于发展同遥远的殖民地国家,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的贸易。因为在同在这些国家的贸易中,英国获得了特别大的好处,他公开承认,英国人是靠亚洲人

国际经济法笔记整理

一、术语 重点看FOB、CFR、CIF、DAT、DAP 二、公约 1、预期违约:又称先期违约,是指在合同订立后,履约期到来前,已有根据显示一方当事人显然将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义务。 2、根本违约:指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 3、公约的适用: (1)主体范围(营业地标准): ①国籍不需要考虑 ②营业地时明确的,即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事实应被知晓 ③当事人,合同的民事或商事性质不予考虑(针对民商分立国家) (2)客体范围(不适用于): ①仅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的销售 ②经由拍卖的销售 ③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执行令状的销售 ④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 ⑤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 ⑥电力的销售 ⑦供应货物一方的绝大部分义务在于供应劳力或其他服务的合同 (3)公约适用法律关系的范围: 第一,不涉及合同的效力,或其他任何条款的效力或惯例的效力 第二,不涉及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所引起的有关货物所有权的问题 第三,不涉及货物对人生造成伤亡或损害的产品责任问题 第四,不涉及第三方的权利 (4)公约的适用根据: ①缔约国当事人之间的适用(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合意排除公约的适用,也可以减损其效力)②非缔约国当事人的适用(一方或双方不是缔约国;可以通过意思自治,选择适用公约,但选择必须是明示的;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法律) (5)中国的保留 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公约的保留 关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书面形式的保留 4、公约关于交货地点的规定: (1)有约定的从约定; (2)无约定的 A 涉及运输时,货交第一承运人 B 特定地点交货 第一,合同不涉及运输 第二,合同标的物为: 特定物:具有单独特征不能用其他东西替代的,只能在特定所在地完成交货 特定化货物:该货物存放地或所在地 尚待生产或制造的货物:货物加工地或制造地 第三,双方当事人在订立货物买卖合同时已经知道货物的存放地,加工地或制造地 C 其他情况下,在订立合同时的卖方营业地交货

西方经济学说史复习要点

09级《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要点 一、题型: 单项选择题(40分)、判断题(10分)、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题(4个,20分)、论述题(在两题中任选1题,10分) 二、名词解释的答题要求: 1、基本概念(定义); 2、简要内容陈述(代表人物); 3、基本评价。 三、简答题:答出基本内容的核心要点,不必详细解释,但内容要完整。 四、论述题:既要阐述其基本内容,又要略作评论分析。答题一般不少于300字 各章的复习要点: 第三章重商主义 1、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 2、晚期重商主义在英国和法国的主要代表人物。 3、柯尔培尔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 4、主要名词:重商主义货币平衡论、贸易平衡论 第四章配第的经济学说 1、威廉·配第的主要经济理论: 包括方法论、价值论、分配论、货币论等。 第五章布阿吉尔贝尔与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布阿吉尔布尔与坎蒂隆 2、重农学派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特征。 3、自然秩序学说及其在重农学派理论中的作用。 4、魁奈《经济表》的主要理论贡献。 5、主要名词:重农学派、自然秩序、年预付、原预付、纯产品 第六章斯密的经济学说 1、为什么说斯密经济理论思想的核心是经济自由主义? 2、斯密的价值学说的理论贡献及其庸俗观点。 3、主要名词:《国富论》、三大阶级与三种收入、“看不见的手” 第七章李嘉图的经济学说 1、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贡献及其缺陷。

2、李嘉图的分配论的主要观点,及他的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见解的重要意义。 3、主要名词:比较利益说 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 1、西斯蒙第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2、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论观点。 3、主要名词: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马尔萨斯和萨伊的经济学说 1、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及其错误。 2、马尔萨斯价值论和危机论的基本观点。 3、萨伊有关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4、“萨伊定律”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 5、主要名词:三分法、三位一体公式、萨伊定律 第十章西尼尔、巴斯夏和穆勒 1、西尼尔“忍欲说”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2、巴斯夏“经济和谐论”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3、约翰·穆勒关于商品的分类和各类商品的价值决定。 4、穆勒提出“两分法”的理论依据——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 5、主要名词:服务价值论、经济和谐论、忍欲说、“并连生产” 第十一章李斯特和德国历史学派 1、李斯特的主要经济学观点。 2、简评李斯特的经济理论 3、罗雪尔的历史主义观点。 4、德国旧历史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 5、主要名词:历史学派。 第十二章边际主义的兴起 1、边际效用理论的先驱及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2、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什么? 3、主要名词:戈森定律、边际效用学派、数理经济学派 第十三章奥地利学派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学説史:经济学说史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济学说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二.问题题 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答:(1)经济学说往往包括一些人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生产力问题的认识和论述,也包括着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论述。而经济学说史则是以经济学说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期经济学说产生、发展的历史。 (2)总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具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A: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情况,检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都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观点,其中哪些经济观点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而具有科学价值;哪些观点只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哪些经济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或辩护性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这些经济学说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B:通过学习经济学说史,判断一下经济学说今后发展的趋向。在回顾和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总结过去经济学说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吸收其中的科学成果和失败的教训,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创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学说。C:帮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加深对其基本原理的内容和意义的正确理解;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提高识别各种不同经济学说的本质的能力;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 答: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总体是按照时代分期的。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二.名词解释 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他在《政治论》中将生财之道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2,柏拉图的“理想国” :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这三个等级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 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瓦罗的《论农业》: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他把农具分为:(1)能讲话的农具—奴隶;(2)只能发声的农具—牛马;(3)无声的农具—马车。 4,公平价格: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 相符的价格。 三.问答题 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答:(1)色诺芬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其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之中。 (2)《经济论》中,色诺芬在这本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其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经济学说史》姚开建期末知识点复习

第八章:西斯蒙第 一、地位: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也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经济浪漫主义的奠基人。 二、历史背景:建立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的。代表了处在产业革命和经济危机下,受到灭亡威胁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感情和经济要求。 三、在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 1.资本和收入 ①人们的消费只能通过交换来实现。他从消费是目的、消费先于生产的前提出发,论证了资本和收入。 ②资本和收入之间的区别就是社会繁荣的基础。一旦生产不能和收入交换,生产就会陷于停顿。 ③他虽采取了三种财富源泉(土地、资本、劳动)产生三种收入(地租、利润、工资)的说法,但他特别强调劳动的作用,在他看来,土地和资本都只有通过人的劳动才能发挥作用。工资不代表劳动的绝对量,只代表维持前一年工人生活的生活资料。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他同样把地租同工资对立起来,把它看做是工人劳动产品的扣除。 2.生产与消费 ①生产以消费为前提,生产应该服从消费;不过,在商品经济中,生产服从消费的原则转化为供给服从于需求。在这种生产与消费关系中,收入与支出是重要环节。 ②绝对的消费指资本家和工人消费的绝对量。从量上说,国民收入调节国民开支,支出决定了消费,国民开支在消费基金里吸收全部生产。因为消费是由支出,或最终是由收入决定的,所以,消费决定生产也可以看作是收入决定生产。 3.经济危机理论 ①西斯蒙第的主要伟绩: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由收入不足导致的消费不足,从而使产品不能得到实现,发生经济危机。 ②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小生产者破产,丧失了收入,从而降低了消费。生产无限的扩大,但由于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使劳动生产者收入不足,从而使国内市场日益缩小,产品实现受到阻碍,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③西斯蒙第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 第十一章: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家 强调国民“National” 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一、地位: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创始人,历史学派的先驱,德国保护关税政策的首倡者。 二、经济学说: 1.世界主义经济学和政治学 指责英国古典经济学以世界主义的经济学来代替政治的或国家的经济学。而他的国家经济学则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2.生产力理论 解释经济现象,除了价值理论以外,还必须考虑到一个独立的生产力理论。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是交换价值,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要重要许多倍。他把“国民生产力”分成四种类型:(1)人的生产力,包括精神的生产力和肉体的生产力;(2)自然的生产力;(3)社会的生产力;(4)物的生产力。根据李斯特的

国际经济法笔记整理(大神吐血整理)

国际经济法笔记整理 一、术语 重点看FOB、CFR、CIF、DAT、DAP 二、公约 1、预期违约:又称先期违约,是指在合同订立后,履约期到来前,已有根据显示一方 当事人显然将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义务。 2、根本违约:指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 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 3、公约的适用: (1)主体范围(营业地标准): ①国籍不需要考虑 ②营业地时明确的,即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事实应被知晓 ③当事人,合同的民事或商事性质不予考虑(针对民商分立国家) (2)客体范围(不适用于): ①仅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的销售 ②经由拍卖的销售 ③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执行令状的销售 ④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 ⑤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 ⑥电力的销售 ⑦供应货物一方的绝大部分义务在于供应劳力或其他服务的合同 (3)公约适用法律关系的范围: 第一,不涉及合同的效力,或其他任何条款的效力或惯例的效力 第二,不涉及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所引起的有关货物所有权的问题 第三,不涉及货物对人生造成伤亡或损害的产品责任问题 第四,不涉及第三方的权利 (4)公约的适用根据: ①缔约国当事人之间的适用(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合意排除公约的适用,也可以减损其效力) ②非缔约国当事人的适用(一方或双方不是缔约国;可以通过意思自治,选择适用公约,但选择必须是明示的;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法律) (5)中国的保留 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公约的保留 关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书面形式的保留 4、公约关于交货地点的规定: (1)有约定的从约定; (2)无约定的 A 涉及运输时,货交第一承运人 B 特定地点交货 第一,合同不涉及运输 第二,合同标的物为: 特定物:具有单独特征不能用其他东西替代的,只能在特定所在地完成交货 特定化货物:该货物存放地或所在地 尚待生产或制造的货物:货物加工地或制造地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综合练习题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综合练习题(一) 一、单选题 1、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配第 B、休谟 C、康潜龙 D、孟德维尔 2、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是() A、休谟 B、布阿吉尔贝尔 C、配第 D、斯密 3、奠定了康潜龙作为古典经济学先驱者地位的著作是() A、《商业性质概论》 B、《赋税论》 C、《经济表》 D、《谷物论》 4、法国重农主义先驱者中最著名的是() A、布阿吉尔贝尔 B、斯密 C、魁奈 D、李嘉图 5、马克思称()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A、李嘉图 B、斯密 C、西尼尔 D、穆勒 6、以人口论极负盛名的经济学家是() A、西斯蒙第 B、布雷 C、马尔萨斯 D、斯密 7、较为全面攻击李嘉图的价值学说和利润学说的人是() A、贝利 B、托伦斯 C、穆勒 D、麦克库洛赫 8、19世纪30—40年代公认的经济自由主义大师是() A、贝利 B、托伦斯 C、穆勒 D、麦克库洛赫 9、被称之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的是() A、西尼尔 B、穆勒 C、斯密 D、贝利 10、第一个和经济自由主义传统决裂的经济学家是() A、西斯蒙第 B、穆勒 C、西尼尔 D、李斯特 11、持有消费不足是导致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经济学家是() A、西斯蒙第 B、穆勒 C、西尼尔 D、李斯特 12、克拉克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理论 A、分配 B、消费 C、生产 D、资本 13、克拉克认为,全部经济学分析研究的基础和中心,就是() A、动态经济学 B、静态经济学 C、边际效应论 D、商品消费 14、提出了“时差利息论”的经济学家是() A、庞巴威克 B、克拉克 C、魁奈 D、威克赛尔 15、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方面最大的代表是() A、克拉克 B、维赛尔 C、庞巴威克 D、威克赛尔 16、提出“归算论”的经济学家是() A、克拉克 B、维赛尔 C、庞巴威克 D、威克赛尔 17、奠定了杰文斯在经济思想史上和边际效用学派的历史地位的著作是() A、《政治经济学理论》 B、《纯粹经济学要义》 C、《财富的分配》 D、《社会经济理论》 18、第一位把数学方法运用到经济学分析中的经济学家是() A、古诺 B、戈森 C、杜能 D、孟德维尔 19、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是() A、古诺 B、戈森 C、杜能 D、门格尔 20、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欧洲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欧洲 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 概述 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主要是资本主义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要产生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他们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比较发达,商品经济已经开始出现,有关于经济方面的论点和学说在各个著作中开始出现。 古希腊和古罗马关于商品、货币和市场的思想萌芽的共同点: (一)都是维护奴隶制的自然经济。 (二)重视农业,轻视商业,对社会分工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三)对商品、货币都做了初步分析。 第一节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古希腊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社会 (二)有大量的小生产者,商品和货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三)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已经出现由于商品货币经济已经出现,商品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也已经出现,所以这种条件的产生为早期的经济思想的产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具体说来,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开始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开始形成奴隶制国家。每个城邦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各个

城邦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差异。以雅典和斯巴达城邦最为出名,在公元前431—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战胜了雅典,这使整个古希腊社会发生了一个急剧的变化,但是社会的特点还是奴隶主占主导地位,而奴隶处于被压役、剥削、统治的地位,所以奴隶主的目的是想办法论证奴隶社会的自然性和重要性,所以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名的代表人物,如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一)色诺芬的经济著作有:《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但最主要的贡献是《经济论》这一著作。因为《经济论》中首次提出“经济”这一词,现在英文中的economy一词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色诺芬提出的“经济”一词的意思是“家庭管理”。因为奴隶社会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奴隶主庄园,所以对于奴隶主来讲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更好的管理奴隶和庄园。 除此之外,色诺芬还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论述国家的税收和财政问题,如对分工、价格、财富问题的分析。 (二)色诺芬关于经济的观点 1.财富观和价值观。色诺芬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他以笛子为例,认为笛子对于会吹笛子的人是财富,但是对于不会吹笛子的人来说就不是财富,只有把它卖掉才是财富。由此可以看出,色诺芬已经知道物品具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 2.对农业的重视。他在《经济论》中反复论证了农业的好处和重要性。他认为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农业发展了,其他的商业才能得到发展,他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最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