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马哲试卷1--A-B

重庆大学--马哲试卷1--A-B
重庆大学--马哲试卷1--A-B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试题(A卷)

1.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D.科学之科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C.无限和有限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B.17世纪英国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D.德国古典哲学

6.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观点是( )

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D.可知论观点

7.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C.“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复合”

D.“理在事先”,“物是理念的影子”

8.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逻辑推理的方法

9.把物质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10.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 )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

1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12.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

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13.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脑的形成B.语言的发展

C.火的应用D.生产劳动

14.错误的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

A.人的错误判断B.人们的主观想像

C.客观物质世界D.剥削阶级的偏见

15.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

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

16.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1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辩证否定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C.事物场所的变更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D.斗争性和同一性

20.“金要足赤,人要完人”。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2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22.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区别的B.肯定和否定是相互排斥的C.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D.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23.“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意味着( ) A.事物发展没有规律可循

B.事物发展没有条件、地点和时间的限制

C.对事物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D.事物的变化发展没有任何稳定性

24.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香蕉等的关系是( )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主要和次要的关系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5.“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26.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27.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 )

A.发现真理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D.揭示客观规律

28.认识的起点是( )

A.客观世界B.理性认识

C.感觉D.社会存在

29.“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

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B.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C.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

30.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31.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D.真理具有具体性32.“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种观点属于( ) A.实用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

C.实证主义观点D.科学主义观点

33.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劳动发展史

C.实教信仰变迁史D.政治制度演变史

3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的优劣

C.人口增长的快慢D.社会风气的好坏

35.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36.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 A.运输设备B.仓储设备C.维修设备D.生产工具37.在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38.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

A.血缘关系B.生产关系C.阶级关系D.伦理关系39.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40.群众路线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B.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C.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

D.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二、多项选择题(2×10=20分。将代表所选项的字母填入以下表格

1.辩证法的基本历史形态有( )

A.古代朴素辩证法B.近代唯心辩证法C.历史辩证法D.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

2.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人本主义D.科学主义E.非理性主义

3.下列说法中,表示了时间唯一性的有( )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B.“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复回”

D.“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E.“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下列活动中,属于人的意识活动的有( )

A.工程师设计图纸B.学生学习知识C.遇到强光眨眼D.作曲家创作乐曲E.听到巨响把头转向刺激声源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的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

D.量变和质变没有明显的区别E.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关系的有( ) A.系统论不能取代唯物辩证法

B.系统论优于并高于唯物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包括现代系统论

D.系统论证实并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E.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相互补充和促进

7.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的客体的有( )

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B.人尚未观察到的星球

C.社会现实中的事件D.人的主观精神

E.作家创造的文学作品

8.如果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否定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就会导致( )

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教条主义D.思想僵化E.不可知论

9.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是( )

A.政治思想和制度B.法律思想和制度

C.军事思想和制度D.政治上层建筑

E.思想上层建筑

10.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矛盾D.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矛盾E.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3×5=15分)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3.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四、简述题(3×5=15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简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3.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具体表现。

五、论述题(1×10=10分)

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和辩证关系,说明这一原理对我们的指导意义。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试题(B卷)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B.人类全部社会历史

C.自然界及其发展史

D.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3.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哲学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理论和经验论

4.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5.首先提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世界的本原的哲学派别是( )

A.机械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

C.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学D.唯意志主义和生命哲学6.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是( )

A.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B.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C.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学D.唯意志主义和生命哲学7.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观点是( )

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D.可知论观点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在理论体系上不存在(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9.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

A.形而上学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1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

A.时间的连续性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D.时间的重复性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运动变化性D.广延性1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3.科学证明,人脑是( )

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

14.错误的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

A.人的错误判断B.人们的主观想像

C.客观物质世界D.剥削阶级的偏见

15.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

A.学习书本知识B.参加社会实践

C.进行社会调查D.研究实际情况

16.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物质性B.存在性C.运动性D.可知性17.唯物辩论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规律

18.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看它们(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1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绝对性和相对性B.变动性和稳定性

C.斗争性和同一性D.共性和个性

2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21.“金要足赤,人要完人”。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22.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 )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23.“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24.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区别的B.肯定和否定是相互排斥的C.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D.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25.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A.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B.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

26.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和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

27.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日益增长B.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C.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D.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2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29.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D.真理具有具体性

30.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

A.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B.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C.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D.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

31.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 )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3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实践是一种( ) A.客观物质活动B.自觉能动性活动

C.直接现实性活动D.社会历史性活动

33.联系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

C.社会关系D.社会意识

34.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35.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劳动发展史

C.政治制度演变史D.宗教信仰变迁史

3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37.在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3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与自然的矛盾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C.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3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水平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40.历史进步最根本的标准是( )

A.社会秩序的稳定B.民主程度的提高

C.生产力的发展D.自然环境的改善

二、多项选择题(2×10=20分。将代表所选项的字母填入以下表格

1.下列各项主张思维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有( )

A.所有唯物主义哲学B.有些唯心主义哲学C.所有唯心主义哲学D.全部哲学

E.休谟和康德哲学

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 )

A.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

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

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结合

3.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世界就是经验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E.物是感觉的复合

4.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 )

A.反映客观世界B.创造自然规律C.改变历史规律D.改造客观世界E.创造宇宙万物

5.下列表述,能够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E.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

A.客观性B.对象性C.能动性

D.社会性E.历史性

8.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有( )

A.真理具有主观性,因而称之为“主观真理”

B.真理具有客观性,因而称之为“客观真理”

C.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称之为“绝对真理”

D.真理具有相对性,因而称之为“相对真理”

E.真理具有终极性,因而称之为“终极真理”

9.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10.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的有( )

A.“你若要实现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B.“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

C.“苦了我一人,富了千万家”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E.“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3×5=15分)

1.凡是承认世界统一性的哲学都是唯物主义哲学。

2.“有用就是真理”。

3.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四、简述题(3×5=15分)

1.简述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派别。

2.简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3.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五、论述题(1×10=10分)

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说明应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

重庆大学有限元考试题目

一、简答题 1、弹性力学和材料力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 答: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杆状构件,即长度远大于宽度和厚度的构件。弹性力学除了研究杆状构件外,还研究板、壳、块,甚至是三维物体等。因此,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要广泛得多。 2、理想弹性体的五点假设? 答:连续性假定、完全弹性假定、均匀性假定、各向同性假定、小位移和小变形的假定。 3、什么叫轴对称问题,采用什么坐标系分析?为什么? 答:如果弹性体的几何形状、约束状态以及外载荷都对称于某一根轴,那么弹性体所有的位移、应变和应力也都对称于这根轴,这类问题称为轴对称问题。对于轴对称问题,采用圆柱坐标比采用直角坐标方便得多。当以弹性体的对称轴为Z 轴时,则所有的应力分量,应变分量和位移分量都只与坐标r、z有关,而与θ无关。 4、梁单元和杆单元的区别? 答:梁单元和杆单元在形状上没有多大区别,其截面可以是任何形状,有一方向的长度远远大于另外两个方向。主要区别是受力不同,梁单元主要承受弯矩,杆单元主要承受轴向力。杆单元通常用于网架、桁架的分析;而梁单元则基本上可以适用于各种情况。 5、薄板弯曲问题与平面应力问题的区别? 答:平面应力问题与薄板弯曲问题的弹性体几何形状都是薄板,但前者受力特点是平行于板面且沿厚度均布载荷,变形发生在板面内;后者受力特点是当承受垂直于板面的载荷时,板在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作用下将变成曲面板。 6、有限单元法结构刚度矩阵的特点? 答:主对称元素总是正的;对称性;稀疏性;奇异性;非零元素呈带状分布。7、有限单元法的收敛性准则? 答:完备性要求,协调性要求。 完备性要求。如果出现在泛函中场函数的最高阶导数是m阶,则有限元解收敛的条件之一是单元内场函数的试探函数至少是m次完全多项式。或者说试探函数中必须包括本身和直至m阶导数为常数的项。单元的插值函数满足上述要求时,我们称单元是完备的。 协调性要求。如果出现在泛函中的最高阶导数是m阶,则试探函数在单元交界面上必须具有Cm-1连续性,即在相邻单元的交界面上应有函数直至m-1阶的连续导数。 当单元的插值函数满足上述要求时,我们称单元是协调的。 8、简述圣维南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答:在工程实际中物体所受的外载荷往往比较复杂,一般很难完全满足边界条件。当所关心的并不是载荷作用区域内的局部应力分布时,可以利用圣维南原理加以简化。圣维南原理在钢管混凝土拱桥分析中的应用,能够得到合理的结果,优化了结构性能。圣维南原理在材料力学中也有应用,在工程实际中经常要计算连接件,如铆钉,螺栓,键等,由于构件本身尺寸较小,变形比较复杂,采用计算其名义应力,然后根据直接的试验结果,确定其相应的许用应力,来进行强度计算。 二、论述题 1、任何一个有限元分析问题都是空间问题,什么情况下可以简化为平面问题?轴对称问题?空间梁问题?为什么 答:当物体具有特殊形状,受特殊的外力,特殊的位移约束时,空间问题就可以简化近似的典型问题进行求解,所得到的结果能满足工程上的精度要求,而分析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平面问题分为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当研究对象一个方向的尺寸远小于另两个方向,外力和约束仅平行于板面作用而沿Z向不变,且仅有的三个应力分量是x、y的函数时,这样的空间问题就可以转换成平面应力问题;当研究对象一个方向的尺寸远大于另外两个方向的尺寸且沿长度方向几何形状和尺寸不变,外力平行于横截面作用而沿长度z方向不变,任意一横截面均可视为对称面,这样的空间问题就可以转换成平面应变问题,如挡土墙、重力坝。如果弹性体的几何形状、约束状态以及外载荷都对称于某一根轴(过该轴的任意平面都是对称平面),那么弹性体的所有应力、应变和位移也就对称与这根轴,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转换为轴对称问题。当构件的长度远大于其横截面尺寸,如传动轴、梁杆等,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转换为空间梁问题。 2、阐述有限元的基本思想。试从有限元程序开发和采用成熟软件两方面进行有限元分析 答:有限元的基本思想是将结构离散化,用有限个容易分析的单元来表示复杂的对象,单元之间通过有限个结点相互连接,然后根据变形协调条件综合求解。由于单元的数目是有限的,接点的数目也是有限的,所以称为有限单元法。 有限元程序开发:力学模型的确定;结构的离散化;计算载荷的等效节点力;计算各单元的刚度矩阵;组集整体刚度矩阵;施加便捷约束条件;求解降阶的有限元基本方程;求解单元应力;计算结果的输出。 成熟软件①前处理器:定义单元类型;定义材料属性;建模;约束,载荷施加等②求解器。单元刚度矩阵生成;约束处理;线性方程组,单元位移及应力等求解③后处理器:结果查询与显示;验算等。 3、有了本门课程的有限元分析技术基础,如果以后涉足机械方面的有限元分析,你觉得应从哪些方面深化学习和开展工作,具体采用哪些方式? 答:一、学习数学基础知识 (1)矩阵论,由于涉及到多维广义坐标下的运算,有限元多以矩阵的形式表达,力求简化形式,突出重点。(2)泛函和变分。泛函是寻找场函数在积分域上的最优值问题,变分是泛函研究的重要手段。(3)数值方法,有限元本身就是数值方法,在实现有限元分析的过程中,要用到大量的数值方法和算法。(4)数学分析,其中的多元函数积分,向量函数的积分应用较多。 二、学习程序实现和使用 (1)程序实现,有限元最终是通过程序实现的,有限元的理论研究与编程密不可分,应学习C或C++等语言。(2)程序使用,熟练掌握大型有限元程序,如ANSYS、SAP等,使用程序使用有限元,要注意观察程序的计算结果,有意识的根据单元的特性分析结果特点。 三、要有一定的力学基础 熟练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特别是弹性力学,很多工程中的有限元问题未能很好的解答,并非由于软件的功能所致,而是我们的知识不够。

重庆大学有限元第二次作业(刘静老师)

【有限元分析技术】第二次作业 科 目: 有限元分析技术 教 师: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类 别: 学术型 上课时间: 2016 年 11 月至 2017 年 1 月 考 生 成 绩: 卷面成绩 平时成绩 课程综合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 (签名) 大学研究生院

第一章 题目概况 1.1 原始数据 矩形板尺寸如下图,板厚为5mm ,弹性模量为522.010/E N mm =? ,泊松比为0.27μ= 图1.1 原始计算简图 1.2工况选择 (1)试按下表的载荷约束组合,任选2种进行计算,并分析其位移、应力分布的异同。 表1 两种不同工况的载荷及约束 序号 载荷 约束 备注 1 向下均布载荷P=5N/mm,作用于ab 边 c ,d 点固定 2 向下均布载荷P=5N/mm,作用于ab 边 a ,b 点固定 3 向下均布载荷P=5N/mm,作用于ab 边 a ,c 边固定 还可讨论a ,c 点固定 4 向下均布载荷P=5N/mm,作用于cd 边 c ,d 点简支 5 向下均布载荷P=5N/mm,作用于cd 边 a ,b 点简支 6 向下均布载荷P=5N/mm,作用于cd 边 a ,c 边固定 还可讨论a ,c 点固定 7 向下集中载荷F=1000N,作用于ab 边中点 c ,d 点简支 8 向下集中载荷F=1000N,作用于ab 边中点 a ,b 点简支 9 向下集中载荷F=1000N,作用于ab 边中点 a ,c 边固定 还可讨论a ,c 点固定 10 向下集中载荷F=1000N,作用于cd 边中点 c ,d 点简支 11 向下集中载荷F=1000N,作用于cd 边中点 a ,b 点简支 12 向下集中载荷F=1000N,作用于cd 边中点 a ,c 边固定 还可讨论a ,c 点固定 1.3 工况选择结果及分析任务 (1)工况选择结果 根据表1的工况,选取工况1,2,8进行对比分析,选取结果如表2所示,为了方便下文中分别将序号1、2、8的工况称为工况一、工况二、工况三。 表2 分析工况的载荷及约束 序号 载荷 约束 备注 1 向下均布载荷P=5N/mm,作用于ab 边 c ,d 点固定 工况一 2 向下均布载荷P=5N/mm,作用于ab 边 a ,b 点固定 工况二 8 向下集中载荷F=1000N,作用于ab 边中点 a , b 点简支 工况三

重庆大学流体力学课程试卷

重庆大学 流体力学 课程试卷 2005~2006学年 第 2 学期 开课学院: 城环学院 课程号: 考试日期: 2006.7.3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1.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按作用方式分有: 和 力。 2.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p z c g ρ+=的几何意义为液体中任意两点的 相等;则物理意义为 。 3. 尼古拉兹实验将流动分为五个区域,在各个区域内影响沿程阻尼系 数λ的因素不同,其中紊流光滑区影响λ的因素为 ,紊流粗糙区影响λ的因素为 。 4.圆管均匀流中,切应力与点到管轴的距离r 成 ,管轴 处切应力的值为 。 5.管嘴出流的工作条件是:(1) 、(2) 。 二、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5分) 1. 理想流体模型 2. 临界水深 三、计算题(共70分) 1. 如图所示,两水池间的隔板处有一个圆柱体闸门,已知:圆柱体直径D=1m ,垂直于图面长L=1m ;左池敞口,水深H=6m ;右池密闭,h=1m , 。求:作用在圆柱体闸门 题1图 2. 图示水泵给水系统,输水流量Q =100l /s ,水塔距与水池液面高差H =20m ,吸水管长度l 1=200m ,管径d 1=250mm ,压力管长度l 2=600m ,管径d 2=200mm 。水泵真空度为7.5m,吸水管与压力管沿程阻力系数分别为λ1=0.025,λ 2 =0.02,各局部阻力系数分别为:1 2.5ξ=, 20.5ξ= 3 1.1ξ=,4=ξ管水头线。 命 题人:龙天渝 组题人: 审题人: 命题 时间: 学院 专业、班 年级 学号 姓名 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严肃考纪、拒绝作弊 封 线 密

重庆大学流体力学考研辅导班09笔记

2009年重庆大学流体力学 辅导班笔记 适用专业 .081403☆市政上程 .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上程 .081421★城市环境与生态上程(建筑环境与设备上程专业) .081421★城镇建设安全上程 .083001.☆环境科学 .083002☆环境工程 注意事项: 1、考试试卷与答题纸是分开的,答题一律答到试卷上; 2、考试的时一候会给步骤分,所以答题不要怕麻烦,该写的不能省略; 3、题型:参照历年真题; 4、不要押题,猜题,笔记上讲过的题目并不是说要考的题目,主要掌握的还是方法,要想考高分一定要全全面复习,多做题目; 5、笔记中的章节结合教材《水力学》(修订版)严新华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流体力学学习辅导与习题精编》蔡增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历年真题中的概念题反复出现,望重视,从历年考题的大题可以初步了解考试的重点;

2009年重庆大学流体力学辅导班笔记 第一部分不考的内容 《流体力学》龙天渝、蔡增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此书中打*的章节不考 以下章节以《水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修订版)严新华主编为准,具体考试内容后面笔记会详细涉及。 第一章绪论 ●表面张力不考 第二章水静力学 ●浮体、潜体不考,本章的一些证明不考(如压强公式的证明) 第三章一元恒定流动动力学 ●考试重点章节,动量方程为重点; ●恒定气体伯努利方程建环考,给排环境不考; ●恒定平面势流问题:关于应力和应变率的关系不考,关于微团的流动只需了解,需知道液体微团运动的意义,恒定平面势流中势流的叠加不考,流函数,势函数的关系重点(必考)。 ●不可压缩流体运动微分方程:方程的意义要会写,紊流的基本方程,

重庆大学研究生有限元复习题及答案(2013)

1.结点的位置依赖于形态,而并不依赖于载荷的位置(×) 2.对于高压电线的铁塔那样的框架结构的模型化处理使用梁单元。√ 3.平面应变单元也好,平面应力单元也好,如果以单位厚来作模型化处理的话会得到一样的答案(×) 4.用有限元法不可以对运动的物体的结构进行静力分析(×) 5.一般应力变化大的地方单元尺寸要划的小才好(√) 6.四结点四边形等参单元的位移插值函数是坐标x、y的一次函数√ 7.在三角形单元中其面积坐标的值与三结点三角形单元的结点形函数值相等。√ 8.等参单元中Jacobi行列式的值不能等于零。√ 9.四边形单元的Jacobi行列式是常数。× 10.等参元是指单元坐标变换和函数插值采用相同的结点和相同的插值函数。√ 11.有限元位移模式中,广义坐标的个数应与单元结点自由度数相等√ 12.为了保证有限单元法解答的收敛性,位移函数应具备的条件是位移函数必须能反映单元的刚体位移和常量应变以及尽可能反映单元间的位移连续性。√ 13.在平面三结点三角形单元中,位移、应变和应力具有位移呈线形变化,应力和应变为常量特征。√ 1.梁单元和杆单元的区别?(自己分析:自由度不同)杆单元只能承受拉压荷载,梁单元则可以承受拉压弯扭荷载。具体的说,杆单元其实就是理论力学常说的二力杆,它只能在结点受载荷,且只有结点上的荷载合力通过其轴线时,杆件才有可能平衡,像均布荷载、中部集中荷载等是无法承担的,通常用于网架、桁架的分析;而梁单元则基本上适用于各种情况(除了楼板之类),且经过适当的处理(如释放自由度、耦合等),梁单元也可以当作杆单元使用。 2.有限单元法结构刚度矩阵的特点?对称性,奇异性,主对角元恒正,稀疏性,非零元素呈带状分布。 3.有限单元法的收敛性准则?完备性要求,协调性要求。位移模式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包含单元的刚体位移。当结点位移由体位移引起时,弹性体内不会产生应变。包含单元的常应变。与位置坐标无关的应变。位移模式在单元内要连续,在相邻单元之间的位移必须协调。当选择多项式来构成位移模式时,单元的连续性总得到满足,单元的协调性就是要求单元之间既不会出现开裂也不会出现重叠的现象。。 4.任何一个有限元分析问题都是空间问题,什么情况下可以简化为平面问题?轴对称问题?空

重庆大学操作系统全英文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XX大学2011 ——2012 学年第一学期 《操作系统》期末考试试题(A) 考 试 注 意 事 项 考试时间年月日考试 课程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满分 得分 阅卷 教师 一. 二.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 Generally speaking, which one is not the major concern for a operating system in the following four options?( D ) A.Manage the computer B.Manage the system resources C.Design and apply the interface between user's program and computer hardware system D.High-level programming language complier 2.The main disadvantage of batch system is ( C ) A.CPU utilization is low B.Can not concurrent https://www.360docs.net/doc/fc14201154.html,ck of interaction

D.Low degree of automation

3.A process transforms from waiting state to ready state is caused by the ( B ) A.Interrupt event B.Process scheduling C.Create a process for a program D.Waiting for some events 4.The concurrent process is refers to ( C ) A.The process can be run in parallel B.The process can be run in order C.The process can be run in the same time D.The process can not be interrupted 5.In multi-process system, in order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public variables, the processes should be mutually exclusive access to critical areas. The so-called critical area is ( D ) A.A buffer B.A date area C.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D.A program 6.The orderly use of resources allocation strategy can destroy the conditio n ( D ) to avoid deadlock. A.Mutual exclusive B.Hold and wait C.No preemption D.Circular wait https://www.360docs.net/doc/fc14201154.html,er's applications use the system resources to complete its operation by the support and services of ( C ) A.clicking the mouse B.Keyboard command C.System call D.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8.There are four jobs arrived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execution time of each job is 2h. Now they run on one processor at single channel,then the average turnaround time is ( B ) A.1h B.5h C.2.5h D.8h 9.Among the job scheduling algorithms, ( B ) is related to the job's estimated running time. A.FCFS scheduling algorithm

基础工业工程试卷A卷

基础工业工程学 课程试卷 2009 ~2010 学年 第 1 学期 开课学院: 机械学院 课程号:11008820 考试日期:2009-11-22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1.大标题用四号宋体、小标题及正文推荐用小四号宋体;2.按A4纸缩小打印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 目视管理是( )的生产活动: A. 以清晰的、标准化的视觉显示信息,落实定置设计 B. 采用与现场工作状况相适应的信息传导信号,以便能及时地控制生产作业 C. 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 D. 将与现场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时间标准公布于众,展示清楚 2. 在进行作业测定时,选择一个( )是很重要的。 A.标准速度 B.标准动作 C. 合格工人 D. 熟练工人 3. 制定标准时间最科学、客观、令人信服的方法是( ) A.经验判断法 B.统计分析法 C.作业测定法 D.工作衡量法 4. 利用手指充分控制物体的动素名称为( )。 A 伸手 B. 移物 C. 握取 D. 持住 5. 利用器具或装置所做的动作,称为( )。 A.握取 B.装配 C.拆卸 D.使用 6. 动素握取的形象符号为( ) A B. C. D . 7. 动素装配的形象符号为( ) A. B. C. D. 8. 动素移动工件的形象符号为( ) A. B. C. D. 9. 消耗性动素为( ) A. 伸手、移物、持住 B. 计划、休息、延迟、故延 C. 装配、检查、使用 D. 检查、寻找、预定位 10. 双手的动作应该( ) A.同时开始并同时完成其动作 B.不同时空闲 C.反向并同时进行 D.同时而对称 11. 工具、物料应( ) A. 放在固定的位置 B.布置在工作者前面近 C. 依最佳之顺序排列 D. 置于固定处所及工作者前面近处,并依最佳的工作顺序排列 12. 在机器加工的过程中,( )的工作是为了保证机器加工得以实现的辅助操作,对 工件本身的变化不直接起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这部分工作所占的时间。 A. 开机 B.停机 C. 手动 D. 装卸工件 13. 经济学家用( )来衡量生产系统这种转换功能。 A.经济效益 B.效率 C. 生产率 D. 效率 14. 生产就是( ) A.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 B.一种转换功能 C. 创造物质和经济财富 D. 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活动 命题人: 组 题人: 审题人: 命 题时间: 教务处制 学院 专业、班 年级 学号 姓名 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严肃考纪、拒绝作弊 封 线 密

(完整版)重庆大学流体力学课程试卷

A卷 B卷 开卷闭卷 其他 ,

222 7.7kN()4 z H O H O D P V L πγγ=?=? ?=↑ 7.7kN()z P P ==↑过圆柱中心 2. 图示水泵给水系统,输水流量Q =100l/s ,水塔距与水池液面高差H=20m 水管长度l1=200m ,管径d1=250mm ,压力管长度l2=600m ,管径d2=200mm 空度为7.5m,吸水管与压力管沿程阻力系数分别为λ1=0.025,λ2=0.02,分别为: EMBED Equation.DSMT4 1 2.5ξ=, 20.5ξ= 2

f h g p z g p z ++ + =+ + 222 2 2 22 1 1 1υγ υγ 18 .908.96 .1902++=+ p p 2=9.8kN/m 2 (1分) 控制体,受力分析如图: (2分)615.06.194 2.04 2 12 1=??= = ππp d P kN 308.08.94 2.04 2 22 2=??= = ππp d P kN (5分) 列x 动量方程: ) 185.3185.3(1.01308.0615.0) (1221--??=-+--=-+=∑R Q R P P F x υυρ R=1.56kN 4. 已知:u x =-kx , u y =ky ,求:1)加速度;2)流函数;3)问该流动是有 涡流还是无涡流,若为无涡流求其势函数。(15分) 解: 加速度 (4分) 22x y a k x a k y == 流函数ψ (4分) c kxy kydx dy kx dx u dy u y x +-=--=-=??ψ (4分) 000)( 5.0=-=??- ??=y u x u x y z ω 是无旋流 (3分) C ky kx kydy xdx k dy u dx u y x ++-=+-=+=??2 2 5.05.0? 5.一梯形断面明渠均匀流动,已知:粗糙系数n=0.025,边坡系数m=1,渠底宽为b=10m ,水深h=2m ,渠底过流能力76.12=Q m 3/s 。求渠道的底坡i 。(10分)

重庆大学导师介绍

一、结构工程 1、钢筋混凝土基本性能与动力反应: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再者是付剑平教授 2、结构非线性分析:首先张川教授,其次是王志军教授,有精力在学校可以请教周基岳、刘南科以及肖允徽教授 3、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以及可靠度研究:陈朝晖教授 4、钢筋混凝土抗震分析: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赖明、黄宗明、张川、李英明教授 5、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首选王志军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 6、预应力混凝土:首选王正霖教授、其次是李唐宁、简斌、秦士洪教授 7、砌体结构:骆万康教授 8、框支结构:全学友教授 9、高强混凝土结构:李立仁教授 10、钢结构稳定理论:李开禧教授 11、钢结构可靠度:戴国欣教授 12、钢结构其他:催佳教授 13、木结构:黄绍胤教授 二、防灾减灾 1、地震工程学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首选赖明教授,其次是黄宗明、李英民教授 因此学科设置时间与结构工程相比时间不长,因此此方面还是以结构抗震分析等为主,对与地震工程学复杂的知识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所以及工力所学习最为合适。 三、岩土工程: 1、岩土力学与动力学:首选吴德伦教授,其次可以选张永兴教授、刘东燕、阴可教授 2、地基与基础:首选邓安福教授,其次是胡岱文、樊泽宝教授 3、边坡工程:首选胡岱文、张四平教授 4、地下洞室首选张永兴教授,其次是阴可等 四、工程力学 1、岩土、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首先:吴德伦教授、其次是孙仁博、武建华、李正良、游渊教授 五、桥梁工程 学科增加的时间不长,建议现在还是专门考开设时间长的学校为宜。 以上只是我在学校时一点认识,时间过了很久,人员会有些变化,研究专长也可能在转变,所以只能仅供你参考。 1、张永兴学术团队 (1)负责人:张永兴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目前承担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

(完整版)重庆大学流体力学课程试卷.doc

第1页共4页 A卷 流体力学期末试卷B卷 第1学期开课学院:课程号:考试日期: 考试方式:开卷闭卷其他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填空题(共20 分,每空 2 分) 1.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按作用方式分有:质量力和表面力。 (4 分) p 2.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z c 的几何意义为液体中任意两点的测压 g 管水头相等;则物理意义为单位重量流体具有的位能不变。(4分) 3.尼古拉兹实验将流动分为五个区域,在各个区域内影响沿程阻尼系 数的因素不同,其中紊流光滑区影响的因素为 Re ,紊流粗糙区影响 的因素为 5 6 /d。(4分) H 4.圆管均匀流 3 l 2d 2 4 中,切应力与点到管 2 H z l 1d 1 轴的距离 r 成 1 正比,管轴处 切应力的值为0。(4分) 5.管嘴出流的工作条件是:(1)作用水头 H0<9m 、(2)管嘴长度 l<3~4d。(4 分) 二、名词解释(共10 分,每小题 5 分) 1.理想流体模型 答:当流体粘性较小,忽略它对计算精度不产生影响,因而假定流体不 具粘性,按理想流体计算,这个假定称理想流体模型。(5 分) 2.临界水深 答:明渠流动中,流量一定,断面形式一定,相应于比能最小时的水深。(5 分) 三、计算题(共70 分) 1.如图所示,两水池间的隔板处有一个圆柱体闸门,已知:圆柱体直径D=1m,垂直于图面长 L=1m;左池敞口,水深 H=6m;右池密闭, h=1m,且装有 U 形水银测压管,测压管读数 h 368mm 。求:作用在圆柱体闸门上的静水总压力。(15 分) 解: 1)右液面压强水头:( 5 分) h0水p0右 /水Hg h / 水 5.0mH 2O 故有:h h0水 6 H mH 2O 2)作用在圆柱体闸门上的静水总压力水平分力:(5分) P x0

重庆大学 数据库考试题---低调使用

1.Consider the following three database schemas: Employee (person_name, street, city) Work (person_name, company_name, salary) Company (company_name, city) 1)please write the queries in relational algebra(关系代数) 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on: a.find out the name of all employees in city cq; b.Find out the name and salary of all employees in corporation A; c.Find out the name and city of all employees in corporation B; 2)Optimize the relational algebra expression C in 1), draw the optimized relational algebra expression tree. 2.Consider the following three database schemas: Customers (cust_id, cust_name, cust_address,cust_phone ) Products (prod_id, prod_name, prod_type, prod_price, prod_number) Orders(order_id, cust_id, prod_id, number) 1)Please write the following queries in SQL: a.Find out the name of products whose price is higher than ¥100. b.Find out the order number of customer Tom. 2)Create a view to complete the following function: statistics the quantity of each type (prod type) inventory(库存) Products. 3)Create a product table which defines the primary key, and make sure that Prod_type must be one of “television”, ”refrigerator” and ”washing machine”. 3.Design an E/R diagram for Bar. Both red wine and beer are supplied in Bar. Customers drink in the Bar. And the translate the E/R mode into relational model. Bar has name and address ,customers has name and birthday and all wines have manufacturer and brand. 4.The functional dependency set F from relation R(A,B,C,D,E,F) is shown as follows: F = {A->E, B->D, CE->F, F->BC} Calculate the closure(闭包) for attribute set AF.

(完整版)重庆大学流体力学课堂习题

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 1.直径为150mm 的给水管道,输水量为h kg /7.980,试求断面平均流速。 解:由流量公式vA Q ρ= 注意:()vA Q s kg h kg ρ=?→// A Q v ρ= 得:s m v /0154.0= 2.断面为300mm ×400mm 的矩形风道,风量为2700m 3/h,求平均流速.如风道出口处断面收缩为150mm ×400mm,求该断面的平均流速 解:由流量公式vA Q = 得:A Q v = 由连续性方程知2211A v A v = 得:s m v /5.122= 3.水从水箱流经直径d 1=10cm,d 2=5cm,d 3=2.5cm 的管道流入大气中. 当出口流速10m/ 时,求 (1)容积流量及质量流量;(2)1d 及2d 管段的流速 解:(1)由s m A v Q /0049.0333== 质量流量s kg Q /9.4=ρ (2)由连续性方程: 33223311,A v A v A v A v == 得:s m v s m v /5.2,/625.021== 4.设计输水量为h kg /1.2942的给水管道,流速限制在9.0∽s m /4.1之间。试确定管道直径,根据所选直径求流速。直径应是mm 50的倍数。 解:vA Q ρ= 将9.0=v ∽s m /4.1代入得343.0=d ∽m 275.0 ∵直径是mm 50的倍数,所以取m d 3.0= 代入vA Q ρ= 得m v 18.1= 5.圆形风道,流量是10000m 3/h,,流速不超过20 m/s 。试设计直径,根据所定直径求流速。直径规定为50 mm 的倍数。 解:vA Q = 将s m v /20≤代入得:mm d 5.420≥ 取mm d 450= 代入vA Q = 得:s m v /5.17= 6.在直径为d 圆形风道断面上,用下法选定五个点,以测局部风速。设想用和管轴同心但不同半径的圆周,将全部断面分为中间是圆,其他是圆环的五个面积相等的部分。测点即位于等分此部分面积的圆周上,这样测得的流速代表相应断面的平均流速。(1)试计算各测点到管心的距离,表为直径的倍数。(2)若各点流速为54321u u u u u ,,,,,空气密度为ρ,求

重庆大学有限元第一次作业

有限元分析技术课程大作业 科 目:有限元分析技术 教 师: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机械设计及理论 类 别: 学 术 上课时间: 2016 年 11 月至 2017 年 1 月 考 生 成 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 (签名)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

第一章 问题提出 1.1工程介绍 某露天大型玻璃平面舞台的钢结构如图1所示,每个分格(图2中每个最小的矩形即为一个分格)x 方向尺寸为1m ,y 方向尺寸为1m ;分格的列数(x 向分格)=学生序号的百位数值×10+十位数值+5,分格的行数(y 向分格)=学生序号的个位数值+4,如序号为041的同学分格的列数为9,行数为5,111号同学分格的列数为16,行数为5。 钢结构的主梁(图1中黄色标记单元)为高160宽100厚14的方钢管,其空间摆放形式如图3所示;次梁(图1中紫色标记单元)为直径60厚10的圆钢管(单位为毫米),材料均为碳素结构钢Q235;该结构固定支撑点位于左右两端主梁和最中间(如不是正处于X 方向正中间,偏X 坐标小处布置)的次梁的两端,如图2中标记为UxyzRxyz 处。 玻璃采用四点支撑与钢结构连接(采用四点支撑表明垂直作用于玻璃平面的面载荷将传递作用于玻璃所在钢结构分格四周的节点处,表现为点载荷,如图4所示);试对在垂直于玻璃平面方向的22 /KN m 的面载荷(包括玻璃自重、钢结构自重、活载荷(人员与演出器械载荷)、风载荷等)作用下的舞台进行有限元分析.(每分格面载荷对于每一支撑点的载荷可等效于0.5KN 的点载荷)。 1.2 作业内容 (1)屏幕截图显示该结构的平面布置结构,图形中应反映所使用软件的部分界面,如图1-2; (2)该结构每个支座的支座反力; (3)该结构节点的最大位移及其所在位置; (4)对该结构中最危险单元(杆件)进行强度校核。 图1-1

重庆大学理论力学教案考点

重庆大学 《理论力学》课程 教案 2006版 机械、土木等多学时各专业用 2006年8月 使用教材:《理论力学》,张祥东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Engineering Mechanics理论力学》,杨昌棋等缩编,重庆 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 [2]乔宏洲,理论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 [3]华东水利学院工程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年[4]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力教研室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5]理论力学(第3版)郝桐生编.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6]理论力学(第1版)武清玺冯奇主编. 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第1篇静力学 第1章静力学基本知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目的要求 1.深入地理解力、刚体、平衡和约束等基本概念。 2.深入地理解静力学公理(或力的基本性质)。 3.明确和掌握约束的基本特征及约束反力的画法。

4.熟练而正确地对单个物体与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二、基本内容 1.重要概念 1)平衡: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在静力学中,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平动,则称物体处于平衡。 2)刚体:在力作用下或运动过程中不变形的物体。刚体是理论力学中的理想化力学模型。 3)约束:对非自由体的运动预加的限制条件。在刚体静力学中指限制研究对象运动的物体。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反力。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碍的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力:物体之间的一种相互机械作用。其作用效果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使物体产生变形。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或内效应,理论力学只研究力的外效应。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要素,且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故力是定位矢量。 5)力的分类: 集中力、分布力(体分布力、面分布力、线分布力) 主动力、约束反力 6)力系:同时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称为力系。按其作用线所在的位置,力系可以分为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按其作用线的相互关系,力系分为共线力系、平行力系、汇交力系和任意力系等等。 7)等效力系:分别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组力系,如果它们对该刚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则此两组力系互为等效力系。 8)平衡力系:若物体在某力系作用下保持平衡,则称此力系为平衡力系。 9)力的合成与分解:若力系与一个力F R等效,则力F R称为力系的合力,而力系中的各力称为合力F R的分力。用一个比原力系简单但作用效果相同的力系代替原力系称为力系的合成(简化);反之,一个力F R用其分力代替,称为力的分解。 2.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 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给出了最简单的力系的简化规律,也是较复杂力系简化的基础。另外,它也给出了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依据。

(精选)重庆大学数电试卷合集

重庆大学《数字电子技术(Ⅱ)》课程 试卷 A卷 B卷 2012 ~2013 学年第 2 学期 开课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课程号:考试日期: 2013-6 考试方式: 开卷闭卷 其他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设计题(20分): 采用同步置数的方式,利用74LS160设计365进制的计数器,各位之间为十进制关系。 解: 二、分析题(20分): 下图为16×4位ROM和同步十六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1组成的脉冲分频电路。在CLK信号作用下,输出波形如 图所示。计算ROM中的数据表。 解: 三、设计题(10分): 用D触发器设计一个同步串行数据检测电路,当连续输入3个或3个以上1时,电路的输出为1,其它情况下输 出为0。例如: 输入A 101100111011110 输出Y 000000001000110 解:1)画出原始状态图 2)状态化简 3)状态编码 原始状态图化简以后的状态图 1/0 A/Y 0/0 1/0 0/0

由状态图可得到复合卡诺图图: n AQ Y 1 = n n n n n n Q Q A Q AQ AQ Q 0 110 1011?=+=++ D 触发器的特性方程为1,01 ==+i D Q i n i 得: n n n n Q Q A D AQ AQ D 010101?=+= 5) 检查自启动: 可以自启动。 6)画逻辑图 四、分析题(10分): 试分析下图时序电路的功能。 解: 1)) () () (2 10120111 0210↓=↓=↓?=+++CP Q Q Q Q Q Q Q CP Q Q Q n n n n n n n n n 2) 画出波形图:(略) 3) 画出状态图 异步五进制加法计数器 1D Q FF 1 C1 & CP A Y 1D Q FF 0 C1 ≥1 11 011 00 1/1 0/0 11+n Q 的卡诺图 n n Q Q 01 00 01 11 10 A 0 0 0 ╳ 0 1 0 1 ╳ 1 n n Q Q 01 00 01 11 10 A 0 0 0 ╳ 0 1 1 ╳ 10+n Q 的卡诺图 二进制状态图 00 01 10 1/0 A/Y 1/0 1/1 0/0 0/0 0/0 复合卡诺图 n n Q Q 01 00 01 11 10 A 0 00 0 00 0 ╳ 00 0 1 01 0 10 0 ╳ 10 1 n n Q Q 0 1 00 01 11 10 A 0 0 0 ╳ 0 1 0 ╳ 1 输出Y 的卡诺图 000 /0 001 010 011 100 111 110 101 /0 /0 /0 /1 /1 /1 /1

重庆大学流体力学考研学习指导-参考模板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导引 1.主要概念 质量力,表面力,粘性,粘滞力,压缩系数,热胀系数。 注:(1)绝大多数流动问题中质量力仅是重力。其单位质量力F在直角坐标系内习惯选取为: F=(0,0,-g) (2)粘性时流动介质自身的物理属性,而粘滞力是流体在产生剪切流动时该属性的表现。 2.主要公式 牛顿剪切公式: 或: 二、难点分析 1.用欧拉观点描述流体流动,在对控制体内流体进行表面力受力分析时,应包括所有各个可能的表面的受力。这些表面可能是自由面或与周围流体或面壁的接触面。 2.牛顿剪切公式反映的应力与变形率的关系仅仅在牛顿流体作所谓的纯剪切运动时才成立,对于一般的流动则是广义牛顿公式。 三、典型例题 例1-1. 一底面积为40cm×45cm,高1cm的木块,质量为5kg,沿着涂有润滑油的斜面等速向下运动。已知速度v=1/s,δ=1mm,求润滑油的动力粘滞系数。

解:设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T。 ∵木块均匀下滑, ∴ T - Gsinα=0 T=Gsinα=5×9.8×5/13=18.8N 又有牛顿剪切公式得: μ=Tδ/(Av)=18.8×0.001/(0.40×0.45×1)=0.105Pa·S 例1-2. 一圆锥体绕其铅直中心轴等速旋转,椎体与固定壁间的距离δ =1mm,全部为润滑油(μ=0.1Pa·S)充满。当旋角速度ω=16s-1, 椎体底部半径R=0.3m,高H=0.5m时,求作用于圆锥的阻力矩。 解:设圆锥体表面微元圆台表面积为ds,所受切应力为dT,阻力矩为dM。 ds=2πr(H2+R2)1/2dh 由牛顿剪切公式: dT=μ×ds×du/dy=μ×ds×ωr/δ dM=dT×r r=Rh/H 圆锥体所受阻力矩M: M=

重庆大学数理统计试题

涉及到的有关分位数: ()()()()()()()()()()()()2 0.950.950.950.9750.9750.9752222220.9750.0250.0250.9750.950.97520.95 1.645,16 1.746,15 1.753,16 2.12,15 2.131,1628.851527.49,16 6.91,15 6.26,1 5.02,1 3.84,27.382 5.99 u t t t t χχχχχχχχ============= 一、设123,,X X X 是来自总体~(0,3)X N 的样本。记()2 332 i 11 11,32i i i X X S X X ====-∑∑, 试确定下列统计量的分布: (1)3113i i X =∑;(2)2 3119i i X =?? ???∑;(3)() 2 3 1 13i i X X =-∑;(4 。 解:(1)由抽样分布定理,3 1 1~(0,1)3i i X X N ==∑ (2)因311~(0,1)3i i X N =∑,故2 2 3321111~(1)39i i i i X X χ==???? = ? ????? ∑∑ (3)由抽样分布定理, ()() () 2 2 23 3 21 1 31211~(2)3 323i i i i S X X X X χ==-=?-=-∑∑ (4)因()222~(0,1), ~23 X N S χ,X 与2S ()~2t 。 二、在某个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调查中,随机调查了1000人,有633人收看了该节目,试根 据调查结果,解答下列问题: (1)用矩估计法给出该节目收视率的估计量; (2)求出该节目收视率的最大似然估计量,并求出估计值; (3)判断该节目收视率的最大似然估计是否是无偏估计; (4)判断该节目收视率的最大似然估计是否是有效估计。 解:总体X 为调查任一人时是否收看,记为~(1,)X B p ,其中p 为收视率 (1)因EX p =,而^ E X X =,故收视率的矩估计量为 ^ X p = (2)总体X 的概率分布为() 1()1,0,1x x f x p p x -=-= 11 11 ()(1)(1) (1)ln ()ln (1)ln(1)ln ()(1) 01n n i i i i i i n x n x x x n X n n X i L p p p p p p p L p nX p n X p d L p nX n X dp p p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