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十二章 巴西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十二章 巴西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十二章 巴西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 巴西新闻传播史

1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葡萄牙统治时期的新闻传播

1.发展缓慢的新闻业

(1)1500年,葡萄牙探险家卡拉布尔到达现在的巴西东端的塞古鲁港一带,发现了巴西大陆。随船“史官”卡米尼亚发出的第一封关于这次发现的信,可以看作是现代巴西最早的新闻传播。他详尽地描述了船队与印第安人的接触,报道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并且及时地传播了这条新闻。

(2)在1580—1640年葡萄牙一度被西班牙统治着,更无人关心巴西的文化发展。只有少量传教士留下了关于那个时代巴西的多少带有新闻性的文字。

(3)1788—1792年,在米纳斯吉拉斯省,有一批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影响的牙医,密谋建立共和国,他们提出了解放黑奴、兴建工厂和采用印刷机的要求。起义遭到残酷镇压,但留下了巴西最早的对印刷传播需求的呼声。

2.有所发展的新闻业 葡萄牙统治时期的新闻传播

1822—1922年 巴西帝国时期的党报 巴西的党报时期 巴西共和国初期的党报 在政治混乱和经济建设中顽强 巴西新闻界与政治的关系 发展的巴西新闻传播业 巴西新闻传播业的进一步发展

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网)

目前巴西新闻传播业的基本格局 通讯社

报刊

巴西

新闻传

播史

(1)1808年9月10日,葡王室用随船带到巴西的第一部印刷机,出版了巴西第一家报纸《里约热内卢报》(官报)。巴西的新闻业没有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从零开始,一下子拥有了相当现代化的报纸。

(2)1808年,居住在伦敦的巴西商人、共和主义者何塞·马丁在那里创办了政治性的《巴西邮报》和文学性的《文学艺术报》,秘密运回国内散发。《巴西邮报》1822年转到国内出版,此前在巴西的影响不大。

(3)作为对英国的答谢,葡萄牙开放了巴西的口岸。这对于巴西迅速纳入世界交往体系,以及后来巴西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1822—1922年:巴西的党报时期

1.巴西帝国时期的党报

(1)“党报时期”的特征

巴西帝国的皇帝作为“家长”,平衡着国内政治方面的保守与自由两派。这两派都有自己的报纸,在维护君主制的前提下经常发生着琐碎的争论,这便是巴西“党报时期”的特征。

(2)新闻检查制度的废除

①1827年,佩德罗一世下令废除新闻检查制度。1828年,巴西已有报纸期刊共25种,其中多数是党派报刊,15种集中在里约热内卢;北部原巴西殖民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带有四五种;圣保罗等其他几个城市各有一二种。

②在佩德罗二世前期,党派报刊之间的论战一度颇为热闹,代表性报刊有:

a.自由派安德拉达兄弟创办的《塔莫约报》,这原是16世纪聚集在圣保罗一带的印第安人部落的名称,因反抗葡萄牙而闻名,取这个刊名意在排除葡的残余势力。

b.中间性质的如埃瓦里斯托·达维加创办的《曙光》(Aurora),主张有限王权。

③圣保罗的自由派报刊主要有《圣保罗邮报》《公理报》《圣保罗州报》,后者是由圣保

罗的17位市民领袖人物创办的,报训是“叙述与公正”。

(3)巴西帝国后期的报刊

①1870年,巴西出现共和派。同年,第一张共和派机关报《祖国报》在圣保罗创刊。

②共和派报刊中较有名气的是里约热内卢的《共和国》、《新闻日报》;圣保罗的《原野报》(1878年创刊)和南部阿雷格里港的《联邦报》(1884年创刊)。1875年1月4日,17位主张共和的人士共同创办了《圣保罗州报》。

③到1889年,保守派有一部分变成保皇派,其代表性报纸是《论坛报》。以中立自居的里约热内卢的《商业日报》,经常发表有报酬的文章,开展当代重大问题讨论。

④巴西帝国后期的报刊得以发展较快,除了政治思想传播的刺激外,当时已经相对发展了的交通和通讯也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另外,巴西的教育从零开始,迅速发展,这也为形成起码的报刊读者群奠定了基础。

2.巴西共和国初期的党报

(1)由于对建国方略的意见分歧,巴西政党报刊间的论战依然相当激烈,以致发生过君主派报纸编辑部遭到暴力袭击的事件;报刊与当权者之间形成传统的监督态势。

(2)19世纪90年代,政府曾出版过《官方日报》,似乎这只是一张发布政府公告、文件的报纸,没有留下更多的历史记录。

(3)在地方上,这一时期则开始兴起代表利益集团的报纸。这一类的报纸有:代表南部牲畜加工业利益的《人民邮报》;代表渔业利益的《巴伊亚新闻》和代表北部农业区利益的《伯南布哥日报》。

三、在政治混乱和经济建设中顽强发展的巴西新闻传播业

由于巴西的政治长期不稳定,民主和独裁统治交替出现,对于巴西新闻业的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0世纪初出现了较多的新报纸,多以商业性为主。1922年,由政府出面建立第一家试验性广播电台,第二年该台命名为“索谢达广播电台”。随着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巴西于1931年首次出现通讯社。这是由29家报纸和18家广播电台联合建立的南方通讯社。后来在这个通讯社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闻业的联合社团一一联合日报集团。

1.巴西新闻界与政治的关系

(1)新闻传播业虽然逐渐商业化,但是巴西历史上形成的媒介监督政府的传统,不论政治如何动荡,却难以被完全压抑住,而且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吸引受众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类批评常常只以站在政府对立面而自居,水平并不高,有时存在商业背景。

(2)巴西历史上两次较大的对新闻自由的限制

①1930—1954年的“瓦加斯独裁”时期

a.由于路易斯总统没有处理好社会各集团的利益,于是瓦加斯在民众和多数报刊的支持下,得以推翻路易斯而上台。瓦加斯统治时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下层民众的一些利益要求,但是,这是在对社会实行强力控制、牺牲新闻出版自由的条件下取得的。

b.1950年通过民选,瓦加斯再次担任总统,他在30年代建立了巴西新闻宣传部,除了实行新闻检查外,这个特殊的部门还承担政府通讯社的职能。1936年政府规定,由交通部管辖的广播电台制作的节目,每周各个民营电台联播一次。

②1964—1984年的军人政权时期

a.1964年巴西再次发生军事政变,此后开始了一个长达20年的军人政治专制统治时期。这个时期,执行新闻专制政策的代表性人物是军人总统梅迪契。

b.尽管国家经济一度发展速度相当快,但是当权的军人在政治上对于批评政府给予了相当严格地限制,法律规定了较为宽泛的事前书报检查,认定侵犯总统、副总统、参议院议长、最高法院院长荣誉和尊严的,构成犯罪。在一些媒体,官方还派驻检查官。

(3)从70年代末起,巴西开始民主化进程,逐步开放新闻自由。1978年取消对一些媒介的事前检查,1979年废除书报检查。1984年1月,全国民选文职总统,结束了军人统治。70年代末,大多数报纸摆脱政治集团得以独立存在。

(4)90年代后的新闻业

①1992年底,巴西的传媒在揭露当权文职总统德梅洛腐败案中,发挥了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最终迫使他在面临被弹劾的时候辞职。

②根据查尔斯·刘易斯创办的“公共诚信中心”测定,巴西的传媒在公众信任度和协调社会的能力上属于中等水平;传媒的社会监督能量接近上等水平;巴西关于传媒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保障新闻自由的力度属于及格水平。

2.巴西新闻传播业的进一步发展

(1)报刊方面

①巴西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版面编排大有改进,更加适应市民的口味,又一批新报刊诞生。其中有代表性是1951、1952年在里约热内卢先后创刊的《日报》和新闻周刊《标题》。

②20世纪70年代后,各大报纸开始新闻业务改革,出版次数增加、出版页数成倍地增长,恢复了报纸批评的传统,批评水平也有所提高。

(2)电视方面

1950年9月,巴西首家电视台——图皮电视台(Tupi)在圣保罗开播。该台是由报人阿希思·沙托布里安创办的。巴西的电视台多数为民营,国营的巴西电视台建于1960年。

(3)国营系统的新闻传播业

①巴西国营系统的新闻传播业,是在瓦加斯新闻宣传部(DIP)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一种独特的媒介体系。1945年,DIP转变为总统府向外界散发政府消息和材料的“国家通

讯社”,1979年9月年改称“巴西新闻公司”。

②1976年,巴西政府将联邦和州的教育广播台和电视台组建为公共广播网,即“布拉斯广播网”。1988年这两个公司合并为国营“巴西通讯公司”。

(4)媒介集团

在诸多传播媒介的竞争中,环球集团公司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成为巴西最大的媒介集团。它最早起家于伊里内乌·马里尼奥1925年创办的《环球报》以及他的儿子罗伯托·皮萨尼·马里尼奥1945年创办的环球广播电台。

(5)有线电视网

1989年,巴西第一座有线电视网“四月电视网”开播。紧接着,环球集团也开发了有线电视和卫星数字电视,并占有了巴西的市场。

四、目前巴西新闻传播业的基本格局

1.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网)

(1)广播电视业总述

①巴西有广播电台约3000家,大部分是商业台,可覆盖全国90%的家庭;巴西最大的几个媒介集团在其中1200家中占有大量股份。对社会影响最大的广播电台是环球电台,该台作为一个广播系统,较有名的是里约热内卢的“世界台”和圣保罗的“至上台”。

②巴西与墨西哥、阿根廷为拉美三大电视强国。电视媒体是巴西主要的传播工具,带给人们充分的新闻和娱乐资讯。

(2)五大私人全国性电视网

巴西现有的五大私人全国性电视网,按美国模式运作,可分为:

①环球电视网(Rede Globo),隶属于环球电视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成为世界第四大电视网;②巴西电视公司(SBT);③记录电视网(Rede Record);④班德兰特斯

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历程分析

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历程分析 2011-5-29 14:55 提问者: 奔二的胖子 写作要求: 1、以传媒技术发展进程为主线,适当结合政治、经济、社会历史背景,展开论述与分析; 2、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内容充实; 3、内容构思、语言表达、结构格式符合论文写作规范; 我来帮他解答 2011-6-7 11:06 满意回答 信息的传播,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不断延伸着人类的感觉。简单回顾现代新闻传播之前的传播史,对于现代新闻传播业史来说,在历史与观念的衔接上都是必要的。 一,远古时代的信息传播 从猿到人,经历了数百万年。语言仅出现于约10万年前。此前人类的祖先能够用于传播信息的符号,不过以下几种: 1,触觉和嗅觉。2,视觉符号。3,听觉符号。 二,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 要了解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就要了解语言的发生和发展,语言中所蕴含的声形实体以外的丰富信息。这里有个线索,便是世界语言的谱系。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可以被编排到十大语系中,“语系”之下是“语族”,语族之下是“语支”,语支下才是具体的语言。从具体的语言往上推,语言→语支→语族→语系,可以看到现在各种具体语言之间在远古时代关系的远近,当然这也相当程度涉及到讲各种语言的民族(种族)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交往的疏密程度。 当今世界上分布的十大语系,实际上表达着人类社会流动和语言传播的轨迹。其中分布较广大的六大语系,反映了公元以来人们传播的信息流动和分布。特别是印欧语系从欧洲向世界的传播,则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 1,分布最广的印欧语系 2,拥有最多讲话人口的汉藏语系。3,阿尔泰语系。4,闪含语系。5,班图语系。6,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三,传播的文字媒介 文字与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上,即使时过境迁,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历史上的文字种类很多,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交融、创新和衰退,现在世界上跨国使用的文字体系,只有七种,除汉文外,均是字母文字。 1,遍及全球的拉丁文字体系。2,使用人口最多的汉文字体系。3,阿拉伯文字体系。4,斯拉夫文字体系。5,梵文字体系。6,希腊文字体系。7,回鹘文字体系。

新闻传播史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一、阅读书籍介绍 1、名称:《打开历史的尘封——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研究》 2、作者:郭武群 二、读书目的 民国报纸文艺副刊,在新闻史上是一条绵延不断靓丽多彩的风景线。本书选取民国时期的报纸文艺副刊作为研究对象,对此时期的文艺副刊做了深入剖析。阅读此书能够对民国时期的文艺副刊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分析此时期文艺副刊办报思想的精华。结合现代报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足和困惑。挖掘那个时代文艺副刊和当代文艺的关联点。借鉴民国时期文艺副刊中的优秀思想,指导现代报业文艺副刊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大众。 三、读书内容 第一章文学与报纸联姻 1、主要内容 这一章向我们介绍了中国近代报纸业发展的历史和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起源。 2、读书心得 英国传教士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开启了中国近代报业的端绪。中国报业的兴起是与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和文化渗透同步的。从1874年2月4日第一章国人创办的报纸《循环日报》诞生开始,中国报业跟随着历史的车轮逐渐发展。19世纪末迎来了国人办报的高潮期,中国近代报纸也开始注重本土化。民国报纸文艺副刊就是在国人办报的大环境中孕育产生并蓬勃发展的。 关于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缘起,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由于当时新闻来源的不通畅和事实稿件的匮乏,办报人不得不以“诗词杂搞”等填充报纸版面中所留出的空白,以保证报纸如期出版。另一种说法认为,民国时期报职业激烈竞争是导致文艺副刊生成的原因。 总的来说,初期民国报纸文艺副刊上的文字与报纸中其他形式的文字的相通性;中国文学的文化积淀和群众基础以及文学自身的发展都促成了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发展。可以说,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出现是报纸成型后寻求发展的一种必然。 第二章精彩纷呈的民国报纸文艺副刊 1、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概况以及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名报文

第九讲:第九章-新闻传播与司法+知情权和表达权

新闻法规与伦理 第九章:新闻传播与司法+知情权与表达权 一. 新闻传播与司法 新闻官司,即所谓的新闻纠纷。新闻纠纷是新闻记者或媒体与新闻报道对象之间 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与义务为指向的矛盾。在本章节中,我们会涉及到新闻工作者的 权利、表达权、知情权等概念,希望通过法例案件来解析它们的内涵。 :“媒体抉择:在新闻价值和伦理道德之间”(视频+图片) 【事件回顾】2007年4月16日当地时间7点15分(北京时间19点15分),美 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饮弹自尽,枪击案疑犯为23岁的韩籍青年赵承熙。有关当局至今还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使得赵承熙爆发并制造了16日的校园枪击惨剧。 【媒体反映】韩裔学生赵承熙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制造的枪击悲剧命案成为全球关注的最大焦点。在人们谴责凶手、慰问死难,并集中火力诘问美国的枪支管理政策的时候,人们忽略了将新闻自由奉为圭臬的美国媒体的作为。就在赵承熙4月16日上午 持枪大开杀戒之后,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收到并播放了赵承熙精心谋划制作的 杀人音像资料。 【社会影响】这些独家猛料在该公司的晚间节目播出之后,立刻成为美国各媒体的新闻来源而克隆复制,连绵不断地冲击着美国民众的耳目。可以想象,在布什总统“整 个美国为之悲痛”的民意氛围中,美国媒体看客式的“凶手纪录片”给予美国人心灵 的再度伤害多么严重。难怪很多死难者家庭杜绝了NBC的访谈作为抗议。 【专家评析】向来笃信新闻自由的美国民众对媒体行为产生反感,足见在公共伦理道德和人类普世情感面前,新闻价值的选撷也要慎重。何况,在美国民众看来,美国媒 体对赵承熙炮制的新闻素材的过分追捧,不仅出于提高收视率的功利目的,还被凶手 利用,完成了帮其实现嗜血“英雄”的作用。事实上,美国媒体长期形成的“第四权”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十四章 印度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 印度新闻传播史 1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1780年至19世纪50年代,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时期 1.英国殖民统治的建立 (1)1757年,英国人与印度人在印度西部的普拉西展开了一次决战——普拉西战役,此后,胜利了的英国人开始在印度站住了脚,占领了印度东部恒河口一带的富饶土地(孟加拉地区),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名义,进行殖民统治(首府加尔各答的威廉斯堡)。 (2)此前英国人已经控制了印度半岛西海岸的商业城市孟买和东南海岸的商业城市马德拉斯。因此,印度最早的现代报刊,便是在这三个城市首先出现的。 (3)随着英国在印度进一步扩大殖民范围,1857—1859年全国性的印度土著士兵起义失败后,英军占领了名存实亡的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此后英国不再以东印度公司的名义,而实行直接统治。现在南亚次大陆主要国家的现代新闻业,都是英国人直接引入的。 1780年至19世纪50年代,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时期 印度民族运动报刊在各地的出现 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40 民族运动的报刊向全国的发展 年代,印度新闻传播业的民 悄然发展的商业报刊 族斗争和党派斗争时期 通讯社和广播的出现 英国殖民当局对本地文报刊的箝制性新闻政策 英属印度各部分独立后的新闻传播业 独立后印度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特征和变化 印度目前新闻传播业的基本格局 印度 新闻传 播史

2.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 (1)1766年,英国人博尔茨(William Bolts)在孟买出版了一份没有报名的报纸,其中包含一些抨击殖民当局的内容。该报存在时间不长,可算是印度新闻业的一个序曲。 (2)1780年1月29日,另一个英国人(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的印刷工人)希基在加尔各答创办了印度第一家较正规的报纸《希基氏孟加拉公报或加尔各答大众广知者报》。该报为英文周报,每期两页,主要报道政治和商业新闻。 (3)英文报纸出现,较早的如1784年作为英国孟加拉管区的官方机关报《加尔各答公报》、1785年创办的《孟加拉新闻》、1785年创办的《马德拉斯信使报》、1786年创办的《加尔各答纪事报》、1789年创办的《孟买先驱报》、1790年作为英国孟买管区机关报的《孟买信使报》、1791年创办的《孟买公报》等。 (4)1785年加尔各答出版的《东方杂志》,是印度第一家杂志。 (5)1802年作为英国锡兰管区的官方机关报《政府公报》(Goverment Gazette),是为现在斯里兰卡最早的现代报纸。 (6)1836年,英国人在缅甸毛淡棉创办《晨星报》和《毛淡棉纪事报》,是缅甸最早的现代报纸。1845年,在英属印度西部沿海城市卡拉奇,英国人纳皮尔爵士创办官方报纸《卡拉奇广知报》,是现在巴基斯坦最早的现代报纸。1850年英国在达卡创办的《达卡新闻》,是现在孟加拉国最早的现代报纸。 这些报刊全部为英文,以在印度的英国人为主要读者对象。 3.新闻政策 (1)第一家报纸《孟加拉公报》出版后不久,就由于触犯了东印度公司的官员,出版者希基一度被关进监狱。印度远离英国本土,英国中央政权对其鞭长莫及,殖民当局的新闻政策常常因总督个人观点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课后习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 第一章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出现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原始人群在群居互助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信息的交流,他们逐渐形成氏族社会,于是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便由手势语言进步到不完善的语言语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新闻传播是语言产生后较高层次的大众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了哪些新闻传播形式?口头传播;烽烟;旗鼓 唐代官报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情况如何? 1)唐朝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百官要了解朝政,对外也需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2)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宋代邸报的改革情况如何? 1)加强了中央集权。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 2)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3)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最大的特点。 小报产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如何? 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第二章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如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向国外扩 张的道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当时的中国大门紧闭,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话政策。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怎样创办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 1813 年应马礼逊请求英国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工作,经考察他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于1815 年1 月15 日创办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该刊为免费赠送宗教月刊,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 1842-1860 年是香港报纸大发展的阶段,其中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有四家:《中国之友》(1842 对港英政府持反对态度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香港纪录报》(1827 将<三国演义>译为英文连载);《德臣报》(1845 历史129 年);《孑子剌报》(1857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1861 年发展逐步落后于上海,退居全国第二位。 出现最早的报纸是《香港钞报》(1841);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遐迩贯珍》(1853 最早使用铅字印刷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首次出现收费广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刊《香港船头货价纸》(1858)。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上海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 19 世纪50 年代上海就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报业迅速崛起,外国人办的外文报刊、宗教报刊、商业报刊称霸上海报坛。60-70 年代教会报刊有近10 种,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1868 美-林乐知)。90 年代上海英文报纸形成《字林西报》(1864

中外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教学目的: 通过对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的回顾,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新闻起源也慢慢出现,同时人类信息传播媒介的不断变化也给社会带来了重大变革;了解信息社会时代,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教学重点: 新闻起源时期的信息传播方式;早期的信息传播体现的社会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口语传播与文字传播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方法:精读、略讲与自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导入】:上节课跟同学们探讨了一下什么是历史以及新闻的概念,简单介绍了新闻史的几个分期。我想请两位同学来回顾一下新闻的三个概念,以及新闻史的几个分期。【提问】 总结,从新闻史的四个分期我们知道,其实新闻的出现是与人类社会发展一同进行了,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新闻才将出现。因此,在了解新闻起源之前要对人类发展进行掌握,并同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将对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发展进行一个探讨。 【新授】: 第一节: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在新闻起源时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加以简单概括。 从猿到人的演变 人类进化的谱系大致如下:埃及古猿(大约在3000万年以前,是人类所发现的最早猿类化石),此后分化为两支,猿科和人科。人科的演变序列是腊马古猿(1400~800万年前)——南方古猿(500~100万年前)——直立人(300~30万年前)——智人(30~1万年前) 恩格斯认为直立“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在直立人的晚期和早期

智人阶段,人类学会了人工取火。恩格斯又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分开。”因为不仅因光明驱散了黑暗和愚昧,熟食加快了大脑进化,开始产生了语言,人类告别野居进人了洞穴,可以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而且这件事还标志着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制造工具。动物只会利用自然而人却会改变和支配自然。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遍布全球,从最初时候的十几万发展到了上百万,人种开始分化,人类创造了石器(打制石器)进行狩猎,创造了壁画文化,有了原始的社会组织血缘家庭和氏族,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出现了。 农业革命与四大文明发祥地 大约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农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全方位革命。农业革命的标志是农业、畜牧业的出现。原始人无论是采集还是渔猎,都没有摆脱依赖天然食物链而生活的历史,这一切在农业革命中结束了,它表明人类可以在自然界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了。耕种补充或取代了狩猎,饲养家畜、栽培植物成为生存活动的主要内容,人类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并开始进入了定居和新石器(磨制石器)时代,社会组织结构也开始发展。地球上的人类在缓慢地发展到了上千万人的时候,拉开了自然史过渡到文明史的序幕。 文明史的最早发展产生在几个居住在大河流域的人类群体中。水和火一样,在人类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火,而另一个大智者泰勒斯则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因,可见自然因素在人类早期文明中的重要性。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称:“在历史的黎明期,文明首先在中国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尼罗河几条大河的流域中,从蒙昧中衍生出来了。” 1.古埃及文明:大约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就出现了铜器,率先进入了金石并用时期,农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了犁耕,并且发明了图形文字。自前3500年左右统一的埃及王国建立,到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征服,埃及王国经历了11个王朝,那时这个地区有几百万人。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为了观察天象并在河水泛滥后重新测量土地,埃及的天文学和数学发达,他们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在公元前4000年就把一年定为365天,他们很早就知道了10进制计数法,金字塔、木乃伊至今仍是人们无法解释的惊人成就。

新闻传播史论真题整理

清华大学618新闻与传播史论真题(07-13)+(01-06真题) 2013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8) 1、李普曼 2、公共领域 3、群众办报 4、张季鸾 5、Tim Berners-Lee 6、LBS 7、流动空间 8、Kevin Kelly 二、简答(10*5) 1、历史视角谈“喉舌论” 2、“网络社会” 3、微博与中国社会舆论 4、技术决定论 5、批判理论模式的波特方格的主要构成元素 三、论述(20*3) 1、举例论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会受到哪些行业外的社会因素影响。 2、论当前人们使用社交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对射虎产生的影响。 3、结合网络侵权事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分析中国网络著作权发展现状。

一、名词解释(5*6) 1、新闻框架(news frame) 2、媒介素养(media lieracy) 3、“第三人效果”(the third-person effect) 4、North China Daily News(《字林西报》) 5、密尔顿(John Milton) 6、中国报刊的“喉舌”功能说(历史变迁) 二、简答(15*4) 1、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2、“走转改”的含义是什么?简述这项活动的意义 3、简述美国新闻史上“客观性”的演变 4、述评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两类新闻模式:故事模式与信息模式 三、论述(30*2) 1、试分析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 2、试论中国当代文化体制改革对传媒业的影响

一、名词解释(8*5) 1、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 2、黄色新闻 3、《论出版自由》 4、布鲁诺的“自我互动理论” 5、“报刊的有机运动” 二、简答(15*4) 1、英尼斯对传播学的学术贡献 2、清末明初的新闻法制和自由 3、碎片化的受众 4、典型报道的历史变化 三、论述(25*2) 1、中国当代新闻媒体体制变迁 2、如何理解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和传播功能的区别 3

9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九章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抗日战争的表述 中国及多数华人称其为八年抗战、中日战争等等,简称抗战。 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支那事变(支那事変)。 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起止年月 八年抗战:“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于7月31日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宣告全面抗战开始算起)。 十四年抗战: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算起)。 十七年抗战: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的中国部分是以皇姑屯事件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起始点(1928年6月4日算起,为17年) 一、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新华广播电台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首次开播。播出内容主要是中共中央重要文件,根据地各报纸的重要社论及各类文章,国内外时事新闻,文艺节目等。 是新华社的一个组成部分,广播稿件由新华社广播科提供,同新华社的文字部分相配合,向国内外传播根据地军民斗争的情况,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策和主张。该台创办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1943年春停播,直到1945年9月5日才恢复播音。 《解放日报》 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内出版的最重要的报纸。 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博古为第一任社长,它是由延安的《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而成。 1942年的改版 改版前的《解放日报》过量刊登国外通讯社的消息,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党的中心工作,脱离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斗争的实际。 它登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 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二、国统区的抗日新闻事业 《新华日报》 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潘梓年任社长。 在创刊词中庄严宣告将“为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致力”。 它在宣传抗日,开展群众运动、传播马列主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范长江对抗日时期的新闻贡献 范长江 《新华日报》在国民党统治中心英勇奋斗了9年1个月又18天。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编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逻辑元点与研究范式 一、逻辑元点 1、“新闻”:中国新闻史 新闻的定义: (1)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1961年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中则称,“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这里的“新闻”,不仅指一种文体,而是包容新闻体制、新闻思想、新闻媒体、新闻人员、传播内容、新闻事业、传媒产业等在内的泛称。 1、“传播”:中国传播史 传播: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2、“新闻事业”:中国新闻事业史 新闻事业: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的出现是新闻事业产生的最主要的标志。 3、“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传播史 新闻传播:指的是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事实的信息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简言之,新闻传播就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二、研究范式 1、本体范式 (1)特点从新闻事业自身特点出发,描述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规律。 (2)历程 A、源起——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7年商务印书馆)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这本著作在学术上的崇高地位,不仅在于该书汇集、考证了大量的史料,为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还在于它全面、系统地梳理与描述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据此作出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始创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报纸经营时期。这种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在解放以后中断,被后来的研究者有意无意地摒弃。惜乎! B、回归——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200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作者试图探索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使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能够建立在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自己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历史分期:近代报业开创时期(1815—1845年)——外报垄断时期(1845—1895年)——民族报业勃兴时期(1895—1911年)——新闻事业职业化与多元化时期(1911—1927年)——新闻事业两极对峙时期(1927—1949年)。 2、革命范式 (1)特点以评述中国新闻事业在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中的历史作用作为主脉络,对有关史实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换言之,这中历史分期法缺乏被研究对象自身的特点。 (2)历程 A、源起——《中国报刊史教学大纲》(1955年中共中央马列学院新闻班编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号召知识分子和文化学术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学术研究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批初步树立了马克思主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 3?古代中国手书新闻传播 汉代:邸报一一唐代:进奏院状一一宋代:定本制度/民间小报 6.日报的诞生 ①德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家日报:《新到新闻》(1656年,德国人蒂莫苔斯?里兹赫在莱比 锡创办) 《莱比锡新闻》,1660年,莱比锡印刷局长创办,这份周报3年后改为日报出版,德国以及 世界上第二家日报。 ②英国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1702年3月11日,爱德华?马莱特创刊) ③法国第一家日报:《法国新闻》(1777年元旦,雅克?布里索在巴黎创办)第二节集权主义理论及其来源 1. 历史渊源:柏拉图,韩非子,马基雅维利都认为政府控制报业是必然的。 第三节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各种手段 ①特许出版制度 1538年,亨利八世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需事先经过特许。1694年才被最终废除 ②新闻检查制度 定义:在新闻报道发布之前,必须经过有关当局审阅,以预防危险的或反政府的内容。 ③知识税 定义:是在18世纪初发明的一种控制手段。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向报纸,纸张,广告等知 识产品征税,以提高新闻出版物的售价,限制报刊的发行,从而达到寓禁于征的目的。 ④津贴制度 定义:政府用大量金钱收买非官方著名报人或重要报刊发行人,以加强宣传效果,从而更有 力的控制舆论。 ⑤严刑峻法 第四节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 ?约翰?弥尔顿(英国伦敦人)的《论出版自由》 ①1644年初次印行,是弥尔顿对国会质询的答辩词。 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 1. 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思考题) 本杰明?富兰克林 ①1730年,创办《宾夕法尼亚报》 ②在此报上登载政治漫画“蛇的漫画”(用简洁凝练、触目惊心的形象激起读者的情绪达到 良好的传播效果。) 托马斯?潘恩一一《常识》,《危机》的背景,意义,内容 3.爱德华?开夫——《绅士杂志》

中国新闻传播史之习题模拟9_史_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填空题 1、——、——和——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在抗战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1937年1月29日,《红色中华》报改名为——,该报1939年宣布改组为中共中央 机关报,同时兼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 3、——年——月——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该报第一任社长为——,第一任 总编辑是——。它是在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影响最大的报纸。 4、晋察冀根据地的——于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省阜平县创刊,是敌后抗日根据地 出版最早的一份报纸。 5、1940年底,——电台建成并首次开播,电台呼号是——,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 的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电台开播的日子(1940年12月30日)被定为中国人民广播创建纪念日。 6、外国新闻记者与作家采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始于——,其后的——、——、 ——等成就也最为显著。 7、中共领导的——和——创刊,是中共的新闻事业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首次在国 统区公开亮相。 8、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范长江、夏衍等人于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组成 ——,1938年3月30日,这个协会改名为——在汉口正式成立,简称“青记” 9、《救亡日报》创刊于——,是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社长——,总编辑 ——,实际是中共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 10、1939年5月6日至8月13日出版的——是我国新闻史上有报纸联合版之始。 11、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国统区一些进步报纸纷纷转移到香港,其中最有影响的 是——、——和——。 12、——是海外抗日办报宣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其中以——、——等抗日爱国人 士主办的报刊影响最大。著名的报刊有——和——。 13、著名的“洋旗报”有——、——、——、——。 二、名词解释 1、“洋旗报”(了解) 三、简答题 1、新华通讯社在抗战时期有哪些重大发展?KB253 2、评述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进行改革的经过、成效和意义。KB255 3、整风改革中《解放日报》提出并解决了哪些新闻理论问题?KB258-259 4、重庆时期《新华日报》的创办有何意义,它有哪些重要经验?KB267-268 填空题参考答案 1、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新华社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2、《新中华报》 3、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博古、杨松 4、《抗敌报》 5、延安新华广播“XNCR” 6、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斯特 朗、汉斯·西伯7、《群众》周刊《新华日报》8、中国青年记者协会、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9、1937年8月24日、郭沫若、夏衍、樊仲云 10、重庆各报联合版11、《华商报》晚刊《大众生活》周刊《光明报》 12、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中心的东南亚胡愈之、郁达夫《南洋商报》《星洲日报》 13、《每日译报》《文汇报》《申报》《新闻报》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中文月刊,由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办。米怜任主编,另一位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主要撰稿人,中国刻工梁发是米怜的只要助手。作为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1812年12月,报纸因米怜病重无力主持编务而停刊。 2、《蜜蜂华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葡萄牙文,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出版。该报是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一年后因为执政党被推翻而被查封。 3、《广州纪录报》:中国第一份英文报纸,1827年11月8日在广州创刊。该报由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出资创办,美国商人伍德为第一任编辑,撰稿人有马礼逊、施赖德。是一张商业性报纸,但也广泛刊登时事新闻和平论,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关心中国新闻,曾竭力为鸦片贸易辩护,主张英国政府对中国持强硬政策。 4、《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8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是一份宗教性质报刊,但刊载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宗教居次。该报大量介绍西方、东南亚情况,旨在打破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观念,美化英国殖民统治。在宣传策略上,注意附会儒学,尽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吻合。 5、《香港公报》:即《香港钞报》,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刊,1841年5月1日创刊。 6、《德臣报》:香港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德报纸,1845-1974,历史129年。创办人兼主笔是英国出版商肖德锐,英商德臣也参与创办事宜,后独家拥有该报产权。该报持亲政府态度,曾获得刊印香港政府公报德合同,成为官方出版机构。 7、《孖剌报》:香港最早德英文日报,1857年创刊,创办人和首任主编是美国人赖登。该报在政治上对港英政府基本上持批评态度,1941年因日本侵占香港后停刊。 8、《遐尔贯珍》: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1853年创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创办人和首任主编。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政治上代表英国殖民主义立场。 9、《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在香港创刊,由孖剌报馆创办,实为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该报早期的主要编辑是广东人黄胜。 10、《字林西报》: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1864年由北华捷报馆(字林洋行)的《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改组而立。内容上大量刊载航务、商业登方面文字,但开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章节题库(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圣才出品

第三章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 一、概念题 1.曾格案件[南京师大2008、2006年研;北大2007、2002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 答:曾格案件是指关于美国新闻出版自由的一起著名案件,是后来美国宪法里“新闻自由”的伟大开端。约翰·彼得·曾格是纽约一个普通印刷商,1733~1734年间,他的《纽约周刊》由于披露政府腐败而遭到起诉。1734年法庭审理此案时,当时的著名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主动出庭为他辩护。曾格案件在人类法律史上首次奠定了两个法律原则——“新闻自由”和“陪审团否决权”。这两个原则后来在英美的宪法中都得到确认,尤其是“新闻自由”原则,二百多年来,陆续写入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这一案件也被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它在美国新闻诉讼的司法实践上确立了三条基本原则:①诽谤必须是捏造事实,陈述事实的不是诽谤;②对诽谤罪要有事实真伪的证据,不能凭空指控;③判定出版物是否犯有诽谤中伤或煽惑人心的罪名,必须由陪审团做出裁决,不得由法官个人决定。这三条原则实际上标志着“批评政府无罪的原则”在美国初步确立。随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制定并于1791年批准生效,美国新闻自由第一次写入宪法,其法制化进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2.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清华大学2009年研;人大2006年研] 答: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是对现代世界新闻政策理念产生重大影响的宪法性文件。1787

年在费城召开的美国联邦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宪法,没有将新闻出版自由等公民权利明确列入其中,遭到反联邦派的反对。1789年,经过一番激烈斗争,各州虽然均已接受宪法,但1791年又通过了对宪法的10条修正案,后来称为《权利法案》,并成为宪法的一部分。《权利法案》第一条明确规定,国会不得指定任何法律剥夺言论或新闻自由。法案还规定了个人自由权利,包括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出版自由以及和平集会自由等。至此,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宪法的重要补充得以在书面上确立下来。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在美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3.潘恩[四川大学2005年研] 答: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政论家,激进派作家,革命宣传鼓动家。1776年1月发表政论小册子《常识》,呼吁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统治,参加北美独立战争。后与保皇分子神学院院长展开论战写就《林中居民的信札》,猛烈抨击英国政府的暴政,坚决主张独立,号召人民拿起武器投入战斗。在革命危急关头,他发表13篇《危机》鼓舞士气,由此成为美国报刊史上有名的政论文章。托马斯·潘恩用自己的头脑、笔杆和勇气,为美国独立战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也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4.塞缪尔·亚当斯 答:塞缪尔·亚当斯是波士顿和整个殖民地民主激进派的领袖人物。他于1772年出生于波士顿的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家庭,哈佛毕业生,是殖民地当时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亚当斯对美国革命的贡献首先来自于他奠定了这场伟大的独立运动的理论基础,亚当斯依据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4.1 结构脉络图

4.2 本章要点详解 一、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 1.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 (1)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自1815年由传教士开始之后,发展十分缓慢。 最早的华文报刊出现于东南亚,19世纪50年代开始华文报刊开始在美洲出现。这一批报刊主要有三种: ①已知最早的《金山日新录》于1854年4月22日在华工比较集中的旧金山创刊,周刊由美国基督教会主办,发行人为威廉·霍华德。该报内容有新闻、中西商业广告、国内外船期和货物行情等,具有浓重的新闻性和商业色彩。仅出了几个月即告停刊。 ②《东涯新录》于1855年1月4日在旧金山创刊,由基督教长老会牧师威廉·斯卑尔创办,中国留美学生李根担任华文编辑。李氏被称为“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东涯新录》初为双日刊,每星期出版三次,前两次用中文,后一次中英文合刊,几个月后改为中英文

合刊的周报,出至1856年末停刊。 ③1856年12月创刊的《沙架免度新录》,由旅美华侨、广东四邑人司徒源创办并任主编,是第一份旅美华侨自己创办的华文报纸。初为日报,不久后改为周刊,以刊登与华人社会有关的新闻为主,于1858年停刊。由于它是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报纸,也可能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华文日报,因此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2)19世纪70年代以后,海外华文报刊再度兴起。 这一时期出版的华文报刊,绝大多数诞生在美国和南洋地区。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被迫取消禁止华工出国的法令,除华工外,还有一批商人和知识分子远涉重洋,他们成为日后华人社会的中坚力量。 ①在美国创办的刊物主要有:《旧金山唐人新闻纸》、《唐番公报》、《文兴报》、《华人记录》、《金山新报》、《华英经报》、《华美新报》、《檀山新报》、《华夏报》等。 ②南洋一带的主要报刊有:《日升报》、《叻报》、《星报》、《日新报》、《中兴日报》、《晨报》、《华报》、《岷报》、《槟城新报》、《益友新报》、《飞龙报篇》等。 2.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逃亡海外。保皇派在海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积极创办报纸,进行保皇立宪的宣传。 (1)《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康、梁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机关报,旬刊,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栏目丰富,门类清楚。所刊文字主要是尊皇攘后和君主立宪的宣传。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欧榘甲在《清议报》上发表了一些谈民权、谈自由、谈破坏、谈革命的文章,赢得了不少读者。1901年12月21日,一场大火焚毁了报馆,报纸因此而停刊。 (2)1902年2月8日《新民丛报》在横滨复刊。该报是梁启超按照西方大型综合性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 手机——接近人类最本初的传播。 绪论 WHAT WHY HOW 什么是新闻? 新近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 “人咬狗,狗咬人” 采写(录摄)、编(播)、评 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 ——董桥 什么是传播? Who says what to whom in which channel with what effect. 要素:传者、内容、受众、媒介、效果(反馈)

历史是什么? 过去? 往事? 记忆? 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 历史绝不是锁在书本里的僵死知识,而是融汇在活生生的现实人生里的记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 “历史是一门经验科学,讲述的是人类的经验及后人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认识,其中加进了许多因素,如社会形态,人等——李大钊 我们对一切历史的认识,都掺入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和理解,我们···· 课程重点 媒介——Channel 媒介发展变化的历史及成因 史:报纸、广播电视、数字媒体

论:新闻传播发展变化的关键要素及相互关系、媒介演化的脉络和传播生态形成的原因。 为什么要学新闻传播史? 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学习新闻传播史是为了理解现在新闻业的发展状况,并为以后更好的发展服务 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生活提供坐标 强调两点: 更重要的是方法,而不是知识。要学会的是如何用历史的方法(也就是历史性的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以及找到自己的生存坐标。 重要的是了解人类传播发展的整体脉络和主导倾向,理解传播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基本因素。 绪论

古代新闻传播 近代新闻事业的出现与发展 中国近现代报业 政党报刊西方现代包哦也 世界广播电视新闻事业 教材 中国新闻事业史丁金林高教 外国新闻事业史邓超然等人大 推荐: 《美国新闻史》爱默生新华 《西方媒介史》让纳内广师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三联(重点推荐)《历史研究》汤英比商务 《历史的话语》汤英比等广师 课后思考 学习新闻传播史的意义是什么? 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媒介的基本理想是什么?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章节题库-总论(下)(圣才出品)

第四章电子传播 一、不定项选择题 1.1864年,发现了电磁学基本原理的是()。 A.英国科学家马克斯威尔 B.德国科学家海尼·赫兹 C.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 D.俄国科学家波波夫 【答案】A 【解析】早在1864年,英国科学家马克斯威尔发现了电磁学基本原理,提出放射性电波可以进行无线传送的论断。1884年德国科学家海尼·赫兹依据此理论从事实验,最终发现了无线电波的特性及产生、发射与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 2.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的是()。 A.美国科学家李·德福雷斯特 B.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 C.匹斯堡大学教授雷金纳德.费森登 D.俄国科学家波波夫 【答案】C 【解析】1906年美国科学家李·德福雷斯特研制成功了三级真空管,从而使大功率的发射与高灵敏度的接收、放大成为可能。同年圣诞节之夜,匹斯堡大学教授雷金纳德.费森登,在实验室里成功播放布道演说及音乐,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3.世界上第一次新闻广播是在()年。 A.1912 B.1914 C.1915 D.1916 【答案】D 【解析】1916年,李.德福雷斯特又在纽约的实验电台广播了威尔逊和休斯在总统选举中的得票数。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新闻广播。 4.世界上第一家正式办理了执照的广播电台为()。 A.美国KDKA电台 B.苏联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 C.法国国营电台 D.英国广播公司 【答案】A 【解析】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建立KDKA电台,最初播放了哈定和考克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票数,它是美国第一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办理了执照的广播电台。一般认为,1920年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5.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创办于()年。 A.1923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视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视频讲解] 9.1 结构脉络图

9.2 本章要点详解 一、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1.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 (1)中共中央报刊系统 抗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其直接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国

民党统治区创办起一大批以团结、抗战、民主为宗旨的报刊。1939年前后,中共中央要求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起一个以党的机关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报刊系统,使党的新闻事业走上了成熟发展的道路。围绕着《新中华报》这一中心,《共产党人》、《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中国妇女》、《中国工人》、《中国文化》、《边区群众报》等一批新报刊也纷纷出版,形成了一个中共中央报刊系统。 (2)《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由《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成,1947年3月27日停刊。它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革命报纸。《解放日报》的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秦邦宪),历任总编是杨松、陆定一、余光生。1942年的整风改革后,《解放日报》的工作有了显著改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2.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与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 (1)新华通讯社 新华社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和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走向成熟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1月,为团结抗日计,《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同时,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抗战爆发后,新华社发稿范围逐渐扩大。1939年初,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各自成为独立的编辑机构,结束了报、社一家的历史。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标志着党的新闻通讯事业走向成熟。 (2)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