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最新考纲]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5年4考

)

1.生态系统的结构

包括两方面,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物群落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

生物类型

a.光合自养生物:绿色植物

和蓝藻等

b.化能合成生物:硝化细菌

大多动物,寄生植

物(如菟丝子)

腐生细菌和真菌,

腐食动物

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

生态系统最活跃部

分,但非必要成分

生态系统的关键成

分,必要成分作用

(1)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2)为消费者提供

食物和栖息场所

(1)加快物质循环

(2)帮助植物传粉

和传播种子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

机物,供生产者重

新利用

3.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①表现形式: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

②营养级:一般不越过5个营养级

a.植物(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b.动物所处营养级级别=消费者级别+1。

③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通常不会逆转。

④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物种。

(2)食物网

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③功能: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④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请思考。

①图示食物网中包括几条食物链?

②图中猫头鹰占有哪些营养级?

③青蛙与蜘蛛之间是什么关系?

④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减少,其他的生物都减少,这种生物是什么?若蛇的数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变化如何?

⑤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什么?

提示①8②第三、四、五、六③捕食和竞争④草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草减少,其他生物都减少。由于猫头鹰的食物来源较广泛,蛇的数量减少不会明显影响到猫头鹰数量的变化。⑤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1.生态系统成分及判断

(1)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快速判断

(2)上图中哪些成分共同构成生物群落?________。它们是否都参与食物链、食物网的构成?________。

(3)图中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________和________。

提示(2)A、B、C,其中C不参与食物网构成。

(3)生产者(A)分解者(C)

2.下图为生态系统组成。请思考:

(1)图中X及a、b、c分别指什么?

(2)图中被誉为“生态系统基石”的是哪一环节?它是否一定是真核生物?是否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提示(1)X-生物群落a-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2)b不一定为真核生物,可能为原核生物,但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1.(2015·全国卷Ⅱ,31)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解析』(1)该生态系统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50头/250 km2=2.2头/km2;当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此时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00头/250 km2=2头/km2。(2)捕食者数量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反之亦然。丙捕食乙,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的数量减少;乙捕食甲,乙的数量减少,导致甲的数量增加。(3)乙种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丙种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答案』(1)2.2头/km22头/km2(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大于本题主要源自人教版必修3P89~P93,考查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以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

2.(教材P88“旁栏思考题”改编)一个动物园中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呢?为什么?

提示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生态系统的成分及作用

(2015·海南卷,23)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解析』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题述现象中的食物链为泥巴中的藻类→小虾→小鱼→大鱼(与小鱼不同种),故泥巴中的藻类是第一营

养级,小虾是第二营养级,小鱼是第三营养级,大鱼是第四营养级,泥巴中的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

『答案』 C

关注生态系统成分必须明确的几个“未必”和“一定”

(1)几个“未必”

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藻等)。

(2)两个“一定”

生产者一定为“自养型”,“自养型”一定为生产者,分解者一定为“腐生”型,“腐生”型一定为分解者。

『即学即练』

(2017·河南郑州一检)在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基岩质海岸的潮间带栖息着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这些动物被海星所捕食。科学家将海星从实验小区中移除一段时间后,调查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区中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海星可以位于第三营养级

C.海星移除后,小区物种数量下降的原因是被捕食者之间竞争加剧

D.实验结果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解析』小区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贻贝等动物可以属于初级消费者,海星以这些动物为食,海星可以位于第三营养级,B正确;海星移除后,由于被捕食者数量增加,种间竞争加剧,导致部分物种被淘汰,物种数量下降,C正确;通过海星的捕食可以调节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D正确。

『答案』 A

食物链与食物网构建与分析

(2017·经典高考,26)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______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_______。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 1 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 2 类不同纲的生物:________。

『解析』(1)建立于已有部分物种的“矿区”基础上的演替应属“次生演替”。

(2)图示信息表明,昆虫一方面被杂食性鱼类捕食,另一方面又与杂食性鱼类共同争夺“水草”,故昆虫与杂食性鱼类存在着捕食与竞争关系。(3)“叫声”依赖“声音”传递信息,应属物理信息,沿岸边调查“卵块”密度,宜采用样方法中的等距取样法。(4)水草腐烂将为浮游生物类腾出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故可引发后者快速增殖。(5)图中杂食性鱼类若以水草为食应为初级消费者,若以昆虫为食,则属次级消费者,而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若所食浮游生物为植物,则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为初级消费者,若所食浮游生物为动

物,则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为次级消费者;自然界中以蛙为食且又可被猛禽捕食的生物有多种,如蛇、肉食鱼、鼠等(注意所列举生物应为“不同纲”)。

『答案』(1)次生(2)捕食和竞争(3)物理(样方法中的)等距取样(4)浮游生物类(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

构建食物链的一般方法

1.依据曲线图构建食物链(网)

解读:分析曲线走势,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或以各营养级数量为依据,一般地,营养级越低时,数量越多(看起点),即C→B→A。

2.依据柱形图或饼状图构建食物链(网)

解读: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的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

3.依据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模型图构建食物链(网)

解读:上图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其中D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无机环境,包含的食物链是D→A。

4.依据表格数据(能量值)直接构建食物链(网)

营养级 A B C D

Pg 15.9 870.7 1.9 141.0

解读: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10%~20%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D→A→C。

5.依据表格数据(重金属、DDT等浓度)间接构建食物链(网)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mg·L-1) 0.05 7 0.51 68 0.39

解读:注意本表直接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并非能量值。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

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其食物链(网)如右图。

『方法体验』

(2017·湖南十校联考)某河流中有如下食物链:绿藻→植食性小鱼→肉食性鱼。如图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河流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存在地理隔离

B.丙表示肉食性鱼,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

C.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会增加

D.甲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食物的原因

『解析』甲、乙、丙是三个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由于它们存在于同一条河流中,因此不存在地理隔离,A正确;物种丙是肉食性鱼,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肉食性鱼所处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B正确;植食性小鱼的数量突增,使肉食性鱼的食物增加,则短时间内物种丙(肉食性鱼)的数量会增加,C正确;物种甲为绿藻,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光照的影响,D错误。

『答案』 D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数量变化

(2016·全国卷Ⅲ,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故A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错误。『答案』 C

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

(1)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相关生物都减少。

(2)“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

若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减少,鹰过多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方法体验』

(2017·陕西咸阳模拟)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

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

『解析』图中应有4条食物链。鹰在这4条食物链中可处于第三管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五营养级,即鹰共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蛇和鹰因都捕食相思鸟而存在竞争关系,又因鹰捕食蛇而存在捕食关系。若兔大量减少,鹰可以更多地以相思鸟和蛇为食物,所以鹰不会大量减少。

『答案』 C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功能(5年8考)

1.能量流动

(1)概念理解

(2)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

(3)消费者的能量流动

注意:最高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这条途径。

①从上述图解可以得到: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②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几个去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

(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2.物质循环

(1)概念

(2)碳循环

解读:(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

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4)实现碳循环的关键因素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5)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

①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②影响:使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信息传递

(1)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

(2)信息传递的作用

下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请思考:

(1)依生态学原理看同样的玉米,上述哪种营养结构可养活更多的人口?为什么?

(2)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对吗?为什么?

(3)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与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哪个更高?

(4)就这一食物网而言,若人的素食∶肉食比例由1∶1调整为2∶1,

则同样的玉米,人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多少倍?写出推导思路(设传递效率为20%)。

提示 (1)A 种营养结构,因为B 中人处于第三营养级,能量损耗加大,养活的人口更少。

(2)不对。A 、B 营养结构中“牛”“人”代表的是相应营养级环节,并非“一个人”。

(3)B 中更高。

(4)1.29。推导思路如下:

设玉米能量均为A ,调整前人获得能量为x 1,调整后人获得能量为x 2 则:x 1·1215+x 1·1

2(15

)2=A

x 2·23

15+x 2·13

(15)2=A 则x 1=A 15,x 2=3A 35

x 2x 1=3A

35A 15

=9

7≈1.29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2016·全国卷Ⅲ,5B)(×)

(2)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2016·全国卷Ⅰ,5B)(×)

(3)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2013·全国卷Ⅰ,5D)(√)

(4)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 2的形式进行[2014·全国卷Ⅱ,31(3)](√)

(5)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2010·全国卷Ⅱ,3D)(√)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版必修3教材P93~P101,考查重点侧重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把握碳循环的来路和去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2.(教材P104“二拓展题”改编)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能否循环利用?你如何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

提示能。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给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015·福建卷,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解析』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 780+4 200=7 980(J·m-2·a-1),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 980/31 920×100%=25%,B正确;因不知太阳鱼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所以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无法计算,C错误;人工鱼塘中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

『答案』 B

易错的能量流动“4”去向和“3”关系式(能量指流经除最高营养级外的其他营养级的能量)

(1)去向

①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④暂时未被利用。

(2)关系式

①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②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量。

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未利用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碳循环过程及特点

(2014·全国卷Ⅱ)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甲乙丙丁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_。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为10%~20%,据表中能量值可以确定戊是第一营养级,乙和丙为第二营养级,甲为第三营养级,丁

为第四营养级,进而确定食物网应该是:

(2)由(1)中可知,甲和乙为捕食关系。在此食物网中戊是生产者,其他种群乙、丙、甲、丁均为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主要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就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如C、H、O、N、P、S在生物群落

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流动,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答案』(1)

(2)捕食消费者

(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在不同图解中快速确认碳循环各环节

据图示方法可快速推断各图各环节:

(1)大气CO2库——甲中b、乙中c、丙中a、丁中4;

(2)生产者——甲中a、乙中a、丙中e、丁中1;

(3)分解者——甲中d、乙中e、丙中c、丁中3;

(4)判定上述三环节后,消费者无论具有几个营养级都将迎刃而解。

信息传递及其应用

(海南高考)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2)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本题解答障碍在于不能理顺甲、乙昆虫、蜘蛛及某种植物与植物释放的物质X 的关系,解题时可快速绘制如下简图以作辅助。

『方法体验』

(2017·贵州贵阳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特殊行为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C.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B错误。

『答案』 B

1.巧判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

(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

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行为信息。如孔雀开屏。

(4)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

(5)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信息进行交流。

2.对信息传递有关知识点的辨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如孔雀开屏,如果通过行为传递信息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信息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2)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飞起),则属于行为信息。

(3)信息传递的范围包括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性外激素、舞蹈等)、异种生物个体之间(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中的警示作用)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有物理信息中的光、磁等)。

综合考查生态系统三大功能及其内在关系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解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循环往返、全球性的特点,在生物群落内是单向的,图甲可表示碳的循环;在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图乙可表示能量

的流动;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论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是双向的,图丙可表示信息传递。

『答案』 C

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doc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3)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渗透普遍联系辩证观点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 (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难点知识,因为 (l)食物链是生物间单方向的食物联结,食物网是生物间多方向的食物联结,而营养级是食物链上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所以有的生物会占有不同的营养级。三个概念之间有相互包容的成分,也有本质的不同,要加以区分。 (2)三个概念在被运用解答新的问题情景时,容易出现混淆,应在对食物网中某一生物的营养级分析时加以区分。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思路 1.首先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物群落的概念加以区分,突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指出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心就是它的结构和功能,由此引出生态系统结构的学习课题。并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首先要研究清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然后还要研究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即营养结构)。 2.学习生态系统的成分时,首先结合教材中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机环境要素和生物组成,列举出这些成分;再引导学生从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的角度对这些成分进行分类,给出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的名称。最

【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3)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渗透普遍联系辩证观点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 (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3.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难点知识,因为 (l)食物链是生物间单方向的食物联结,食物网是生物间多方向的食物联结,而营养级是食物链上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所以有的生物会占有不同的营养级。三个概念之间有相互包容的成分,也有本质的不同,要加以区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能力: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情感: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重点】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习难点】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概念:由_____________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及其的总和。 3、类型:一般可分为和。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无机盐、、热能。 作用:为生物群落提供是生物群落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者其同化类型是型。主要是_____ ___, 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是生态系统的。(3)消费者其同化类型是型。主要是动物,包括性动物、 性动物、性动物、动物等。 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帮助和传播种子。(4)分解者其同化类型是型。主要是。 作用:通过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出物中的分解为。 2.营养结构 (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连接成的复杂。(3)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是生态系统的和的渠道;是生态系统保持的重要条件。 课堂学习

一、阅读与讨论:教科书88页问题探讨,用关键词填写在模型的方框内或横线上,建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示模型。亦可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自主完成此图示模型,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建构的模型。 (1)自然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 对点练习1: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系统吗? 2、一个腐木的空洞中,温度较外界低,底部有积水,洞内有原生动物、细菌、苔藓、蜘蛛和蚯蚓,这一腐木的空洞可称为一个() A、生态系统 B、群落 C、部落 D、种群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3、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出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是。 4、这个生态系统中,除上述列出的生物外,还有哪些成分?它们对这个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吗?为什么? 归纳小结:

人教版.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材分析:虽然学生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这些都不足以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含义;后3节课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又都是通过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动来实现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既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营养而发生联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区别营养结构与空间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营养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通过学习相邻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三.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功能地位,营养结构及营养级的知识。 四.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食物链中后一营养级生物对前一营养级生物的积极作用。 五.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六.学法指导:学生应尽量联系自已最熟知的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如一个水库或温州市景山森林生态系统,甚至在课外到学校附近的某一个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来分析、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作用,以及营养结构及其功能。 七.教师的教法: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结构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和归纳出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进而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让学生参与完成课堂练习,实现教学反馈与调整。 八.教学课时:1学时 九.教学过程: 板书教学过程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营养成分 (依次打开第1至4张PPT,播放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图片,最后播放课本中的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讲述:我们前面学习了根据空间上生活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不同生物的生物学特征的差异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结构。那么,如果根据生物群落中不同生物类群在物质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所起的不同营养功能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又会是怎样的呢?(板书:见左侧。并打开第5张PPT)而构成这一结构的营养成分又有哪些呢?(板书:见左侧。并打开第6张PPT)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或你们最熟知的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回想一下什么叫生态系统。 师问:什么叫生态系统? 生答:(略) 讲述:(根据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描述,板书:见左侧)这就是生态系统的两大营养成分。(引导学生继续讨论,并分析在非生物成分中有哪些具体成分与生物群落有着最密切的关系) 师问:在非生物成分中有哪些具体成分与生物群落有着最密切的关系?(让学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

课题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二生物备课人吴文靓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学习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习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 学法指导小组相互讨论总结出生态系统结构。 一、课前自学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1.由______与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_______ 叫做生态系统2.地球上最大的生体系统是_____,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及其 _______ 的总和。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成分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 (2)生态系统基石是_____________。 (3)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是指_______________。 (2)食物网是指----------------。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 就是顺着这种渠道流动的。 (4)尝试构建生态系统模型。 (三)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及地位填图: (四)营养级和消费级别的区分 书中图5─5中共有 ______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共有______ 个营养级,其中蛇属于第 ______ 营养级, ______ 级消费者。 二、课中探索 1、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全部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系统吗? 2、生态系统的结构有哪些? 三、练习尝试

人教版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盖玥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的内容,是生态学的基本内容,在知识构建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联系密切。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讨论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教学难点 1.阐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2.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 1课时 图片和MV视频资料的搜索以及下载处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完善。 四、教学方法

在学生已掌握了种群、群落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简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得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然后借助直观的图片、视频资源给学生创造轻松快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丰富想象,细致观察,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学习创造思维空间,提供表达时机,从而呈现最佳学习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讲述法,阅读指导法以及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讨,敢于创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做得比较成功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中采用的文字、图片、音频等均恰到好处的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并活化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习效率不言而喻。二是教师及时的引导和有效问题设计为师生之间的谈话创造了空间,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知。三是教学内容的过度衔接流畅,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利于思维空间的转化,便于知识的联系和理解。 不足之处在于课堂教学节奏把握的不好,出现“前松后紧”的状况。由此导致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有些紧,学生的讨论以及合作学习活动时间有些仓促,使得课堂知识的反馈评价没有实现。 七、板书设计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 个体种群 无机环境群落 (整体性)

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学设计

教学阶段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依据 第一阶段 播放视频,导 入新课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 展示课题名称,进入 本堂教学欣赏音乐,观看 优美画面。 创设情境,激 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动 机、兴趣、情感、 意志、性格等非 智力因素也是影 响学生学习的重 要因素。教学中 渗透科学、技术 与社会(STS)教 育。 第二阶段 图片展示,回顾概念1.展示6种类型生态 系统。 2.展示枯木、池塘森 林、生物圈 3.通过问题:这些生 态系统有哪些相似的 地方。引导、总结生 态系统的概念 观看幻灯片。 观看幻灯片 观察分析总结 了解生态系 统。 认识生态系 统的范围 理解生态系 统概念 符合由具体到抽 象的认知规律。 第三阶段 主动探索、师生交流、探究生态系统的成分1、通过生态系统概 念导入生态系统的组 成成分。 生物群落即为各种生 物;无机环境即为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之间不是孤立 的,而是有食物联系; 思考、分析、总 结。 踊跃发言。 说出组成生 态系统的组 成成分。培养 学生观察、实 践能力。 为生态系统 的成分分类 作铺垫。 观察、思维与口 头表达能力、实 践能力是生物科 学素养的组成部 分。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的过程必须 经过知识的“同

引导质疑,合作学习,建构生态系统模型即营养结构。 2、展示池塘生态系统 图解。 (1)生态系统中有哪 些生物 (2)它们各有什么重 要的作用 (3)能不能将这些生 物分分类。 (4)分析这些生物之 间的食物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 通过问题展示生产 者、消费者、分解者 个案分析。①所有生 产者都是绿色植物吗 ②消费者之间有差别 吗③细菌都是分解者 吗 3、资料分析一: 资料分析二: 资料分析三: 疑问:①生产者与消 费者联系的纽带是什 么②生态系统的生产 观察 讨论 阅读教材、对教 材信息处理。 学生讨论总结概 念 学生分组讨论思 考、汇报。 阅读、思考、讨 论 思考、分析 阅读、思考、分 析、总结 分组讨论、绘制、 学生自学、思 考对生态系 统成分归类。 应用概念,全 面分析。 对教材内容 适当补充、归 类,有利于理 解掌握。 通过自主探 究,总结,利 于教材的理 解和掌握 通过解惑,找 到生物成分 之间的联系 通过分析掌 化”阶段。 阅读是终身学习 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阅读,培养 深入本质,抓关 键、抓条理的自 学能力,促进学 生的学习能力提 高,有利于学生 的终身发展。 进一步利用图 文,创造情境, 开展教学。 合作学习是探究 学习的重要形 式。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要经历 “顺应”过程。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第一学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间的关系; 能力: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情感: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重点】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浏览课文,划记重点和难点,然后完成下列填充。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试一试] 1、尝试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生态系统: 我们所知的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合作探究] 任务一: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有哪些生物?(尽可能地列出来)。并将你所列生物中有捕食关系的连成一个食物网。 解决问题:除食物链外还有哪些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可以缺少吗,为什么? 任务二:写出调查项目: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书上图5-1所示),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 1、非生物因素:

2、生物成分: (1) (2) (3) [归纳小结]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1、非生物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能量(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自养型生物,主要是_______ ______),它是 生态系统的; 3、___________(各种动物,根据食性又分为初级、次级、三级等) ; 4、____________(腐生异养型生物,包括_______ _________等) 。 【课堂检测】 1、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所有的菌类都是分解者。() 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②① D、③①④ 3、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是() A. 生产者和消费者 B. 消费者和分解者 C. 生产者和分解者 D. 所有生物成分 4.绿眼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 作用;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水中摄食有机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它() A.是生产者 B.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 C.是分解者 D.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5.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 发布者:黄英迈发布日期:2011-06-08 11:14:20.0 一、教材分析: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关生物圈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学习的,已经知道了在生物界中影响生物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水分、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也具备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等。有了以上知识的储备,再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就容易的多了。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为后面学习生态系统调节、类型,以及最大的生态系统等内容做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生态系统的资料(包括图片、网上的文字资料等),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即在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资料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分析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及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生产者的学习和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小型的水族箱,里面生活着小鱼和水草 学生: 收集各种图片或拍摄各种风景照片,记录一周来所食用的食物名称 五、教学过程:

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案(含答案)

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含答案) 第一节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情景导入课标导航课程标准 1.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举例。 2.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以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食物链的种类和写法。 4.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关键术语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基础梳理1概念由生物成分与非生物环境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3组成成分1非生物环境阳光.热能.土壤.温度.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产者生物类群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 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可被生物利用的化学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3消费者生物类群主要是动物,包括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作用a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 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4分解者生物类群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其次是营腐生生活的少数动物等。 作用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思维激活11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2所有的细菌都是分解者吗3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吗举例说明。 提示1不是,如蚯蚓等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2不是,如硝化细菌等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3不是,如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属于生产者。 合作探究1生态系统的组成1两大部分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 2四种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3四种成分的比较比较项目组成内容作用同化类型地位非生物环境无机物.有机物.空气.能源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备成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光合细菌等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自养型主要成分基石消费者包括营捕食生活和寄生生活的各种生物如菟丝子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异养型最活跃的成分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分解生物遗体.

初中生物说课稿:《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3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第1课时(本节共需3课时),第二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八年级下册的重点,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基础上,要继续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只有深入了解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的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本节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本节实际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在学完本节知识以后,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可以信心十足的参与社会上有关生态学问题的讨论,例如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有关生物入侵的问题等。 2、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3、教学重点: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教学难点:本节安排的各项活动。 二、说学法 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孩子们,虽然在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就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的知识,但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有许多盲点,孩子们都很活泼,感性认识能力强,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根据孩子们的这些特点,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每一步都安排了分析讨论活动,加强他们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如分组讨论法、边学边练法、观察法、提炼总结法等,让孩子们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小老师”作用,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三、说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化和发展而获得的,因此在课堂上,我着力于构建具有知识性、创造性、体验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启发法。 四、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七个环节: (一)、温故知新知识迁移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课程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讨论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思维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图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整体的系统。 (2)初步形成生态学的观点,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2.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过程 导入:向学生展示生态瓶和有关资料、图片,引出什么是生态系统,并讲解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范围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 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提问: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多种植物。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全部的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生态系统吗?教师强调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统一整体,引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⑴提问为什么生态瓶内的小鱼能长时间存活?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①生态瓶有哪些成分?②生态瓶内各成分的关系怎样?(板书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以上我们探究了小型生态系统,如果我们把生态瓶放大到池塘生态系统(图片展示),试 1、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错。举例:寄生植物菟丝子属于消费者。可以捕捉虫子猪笼草属于消费者。 2、生产者一定是植物。 错。举例: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它们也属于生产者。 3、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 错。举例:腐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 4、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错。举例:自养型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寄生型微生物(如人皮肤上的真菌)一些共生型微(如根瘤菌)属于消费者。 腐生型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板书展示,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补充概念图。 总结:正是由于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紧密联系,才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过渡:展示生活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不同的生物,提问学生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课件展示草原生态系统,让学生找出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请学生以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出食物链的概念。(板书)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比较分析不同的食物链,提问: ①、食物链中箭头表示什么含义? ②、每条食物链包含生态系统中那些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的说课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的说课 瑞昌二中李军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叫李军,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小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的一个重点章节,同时也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还是后面学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本节重点是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在学习中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联想分析”等方法。例如教材中“池塘生态系统图解”和“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就是一种具体的学生能够看到或完全能接受的实际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对其进行很透彻的分析,学生完全能很好地掌握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联想分析法”主要表现在对一些熟悉现象的分析,例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等谚语的联想分析中。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为我们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掌握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3、掌握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池塘生态系统图解”和“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分析理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2、通过对“池塘生态系统图解”中各种成分的分析归纳,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特别是对“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分析综合,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辨证观点的教育;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常州市安家中学张秀红2008.3 指导思想: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做生态瓶实验并由此探究相关的问题;结合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中得出生态系统的成分及生物之间的关系,教学采用讨论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试验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展开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方式下来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恰到好处地画龙点睛并有目的、有计划、有次序地进行课堂教学。 理论依据: 依据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能够存在的表现形式,也是生态系统功能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因此只有理解并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结构,才能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才能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把本章的前后知识串成线、联成网,为进一步的学习和解题打下基础。生态系统的结构方面的知识能把微观和宏观的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新陈代谢方面的内容),起到纽带的作用。 背景分析: 1、学习主题的位置分析: 本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生物》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教材第八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因素,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八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初中九年级科学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初中九年级科学下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分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能量流动的特点。 3、以碳循环为例,说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4、概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归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培养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正确认识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运输和传递的,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食物链与食物网。 2、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基础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及其特点。 ◆难点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及其特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 五、教学资源 PPT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课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课提问:(1)生态系 统的概念是什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系统是什么?(2) 生态系统的组成分 为哪两部分?它们 各自包括了哪些成 分? 认真思考,回 答提问: (1)在一定自 然区域内,所 有生物及其生 活的环境共同 构成生态系 统。地球上最 大的生态系统 是生物圈。(2) 生态系统由生 物和非生物环 境两部分组 成。生物包括 植物、动物、 承上启下, 既巩固已 学知识,又 为学习新 知识做铺 垫。

微生物。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水分、空气、温度、土壤等。 导入新课讲述:我们已经知道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具有各自的生态功 能,那么,生态系统 中各种成分的关系 如何?它们之间的 关系对生态系统会 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是本节课需要进 一步探讨的问题。 思考,讨论, 进入新课学 习。 问题导入, 明确学习 任务,激发 学习兴趣。 食物链和食物网1、活动:分析草原 生态系统中部分生 物的关系 ppt展示:图23-4 草原生态系统中的 各种生物(不完全)。 提出下列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 (1)草原上的植物 在生态系统中有什 么作用? (2)草原上的各种 动物与草原上的植 被有什么关系? (3)草原上的各种 动物之间存在着什 观察、思考、 讨论、回答: (1)草原上的 植物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 物,供给该生 态系统中的各 种动物利用。 (2)吃与被吃 的关系。 (3)草原上的 各种动物之间 的关系是捕食 关系,如青蛙 捕食蝗虫,而 培养学生 观察、分 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在“做中 学”增强学 生学习的 兴趣。

人教版必修3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 结构 丿学案设计f' ' ' ........ ..... .. . .. ..... . ...... ... .. 学习目标 1. 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 说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 解释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请大家查看第五章的题图:这是一副在湖边草地上的图片,碧草连天,牛羊步态悠闲,生物与环 境融为一体,让我想起北朝民歌中的一句风吹草低见牛羊”!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幅图有哪些生 物和非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什么?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新知 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自主学习1] 阅读课本P89~90的文本材料与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⑴________ :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⑵________ : ___ 型生物,包括________ 植物和化能合成生物(例:硝化细菌)。 (3) ______ : ___ 型生物,主要是________ 和寄生的生物。 (4) ______ :腐生异养型生物,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 ____ 分解成_____ ,主要是________ 合作探究1]

(1 )某动物园里饲养着多种动物,同时也栽培了许多植物,该动物园是否属于一个生态系统 (2) 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 (3) 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吗? (4) 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 (5) 尝试用关键词和箭头,构建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示模型。 探究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自主学习2] 阅读课本P91~92 的文本与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 ①根据下列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兔子吃草,狐狸吃兔子,老虎吃狐狸,用箭头写出它们的关系(强调:箭头方向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②写出这条食物链中的每种生物的成分。 ③这条食物链总共有几种生物? (2) 有句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试写出其中隐含的食物链。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 必修3

高二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 说教材 本节内容学习目标的达成较高,学生在初中《生物学》(人教版)中已经涉及到相关内容。从教学内容上看通俗易懂,学生通过自学也能基本掌握教材的重点。但是,要深入领会生态系统(系统)在结构上具有密切的联系,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并能领会“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学科观点是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能力。 说目标 知识目标 ⑴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⑵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和消费者的关系 ⑶掌握简单的食物网简图及相关的知识 能力目标 ⑴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课前预习及上节课所留的思考题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能力 ⑵通过食物网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 ⑶通过问题的设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并懂得如何提出问题 德育目标 ⑴通过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不可缺少性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⑵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知道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⑶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热爱家乡,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间的提问和解惑,融洽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认真思考、认真观察的思维品质。 学科方法目标 ⑴通过介绍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观察事物从特殊到一般、从单向到多向的思维方法。 ⑵帮助学生竖立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即全面理解知识从而得出结论的解题格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 教学难点:营养级的概念及初、次级消费者的概念。 说教法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是分解者吗? 3、资料分析一: 资料分析二: 资料分析三: 疑问:①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得纽带就是什么?②生态系统得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有联系吗? 展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关系图 资料分析四: 疑问:生态系统得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有联系吗? 适时进行情感教育 4、构建生态系统得结构模型:给学生一些箭头,将各成分制成卡片发给小组,以组为单位构建模型。各成分就是 一个统一整 体 构建生态系 统得结构模 型,生成概念。 认同生态系 统就是统一 得整体。 学习要经历“顺 应”过程。 完成情感目标 意义建构就是整 个学习过程得 最终目标。 第四阶段 创设虚拟情境,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总结生态系统营养结构5、(1)通过问题:兔死狐 悲,展示食物链 组织学生观察与思 考。系统内各组分(生 产者、消费者与分解 者)得物质联系如何? 引导学生逐一了解营 养级得概念,初、次级 消费者得概念及其与 营养级得关系(2)谚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就是否构成食物链。 6、展示陆地生态系统 得食物网。提出问题: ①此图中有几条食物 链?什么叫食物网? ②动物所处营养级就 是不就是固定不变 得?③该系统中生物 之间得关系有哪些? ④假设由于某种原因 讨论 思考 回答 学生阅读、思考、 讨论。 学生观察、分析 食物链思考,回 答生物之间得食 物关系。 1、学生叙述“食 物网”得概念。 2、学生瞧图片并 讨论,分析食物 网上得各种生物 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得关系。 3、学生绘制食物 网,并数出其中 有几条食物链 讨论启发式 教学,使学生 逐步了解食 物链得概念 及相关得知 识。 形成对食物 链、食物网组 成、功能等方 面认识。 1、使学生了 解生态系统 得食物链与 食物网得关 系,理解食物 链与食物网 就是生态系 统得营养结 构,就是物质 与能量流动 得渠道。 面向全体,调动 多种学习形式。 让学生在做中 学,生成认识结 构。 自主学习与合作 学习有机结合完 成探究学习。 刺激形式得多样 性。发展思维得 广度与浓度。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课题:生态系统的组成 棣花中学白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及探究能力、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了解生物、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 2、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 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师:十月国庆长假就快到了,许多人都想乘此机会到大自然中去,拥抱大自然,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从而放飞自己的心灵,舒展一下疲惫的身心。(点击,学生观看大屏幕)同学们,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时,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又会想到什么呢? 生:(略)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溪水淙淙,虫鸣鸟唱。 师:这时候,你会想到过这些环境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吗?有没想过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呢?其实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象一张无形的大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起来畅游这奇妙的“生命之网”(点击,生态系统的组成)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86页。 2.新课讲授: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板书)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探讨生态系统的成分。那么什么叫生态系统呢?我们知道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就象我们校园内的池塘一样。其实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广阔的沙漠,海洋,甚至整个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什么叫生态系统吗?(板书)1.生态系统 生:(预设回答)所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师: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下面让我们来观看大屏幕(点击),并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这是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它有哪些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这些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看哪个小组讨论的最热烈,讨论的结果最准确。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以卡片上的结构来想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板书)2.生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