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及观察青蛙的生长发育

饲养及观察青蛙的生长发育
饲养及观察青蛙的生长发育

饲养及观察青蛙的生长发育

第一课时: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测在饲养蝌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的所有前期准备。

2. 各小组将全部讨论内容在全班进行交流,由全班同学思考发现不足并及时讨论解决问题,各小组将自己的讨论结果在全班讨论过程中不断进行适当的修改及补足。

3.遗留问题,各小组自己记录后,等待课后查询资料解决。

课后:

1. 查询资料解决课上遗留问题,并做好饲养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包括饲养用的器材、蝌蚪的饲料等)。

2. 各小组根据完善后的蝌蚪饲养计划,找到有蝌蚪的水域,带回适量的蝌蚪进行饲养。

3. 饲养过程中,做饲养和观察记录。

第二课时:

1. 饲养成功小组在全班交流饲养和观察记录、成功经验、饲养过程中遇到的没有预测到的问题及怎样解决的。

2、饲养失败的小组通过所做记录反思失败的原因,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3、集体将饲养成功的青蛙放归大自然。

4、各小组成员在全班交流饲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设计原因及优势:

现在的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家里经济条件也逐渐变好,电脑基本已经

进入各家各户,在我们周围学生除了上学时间,做作业时间以外,几乎全部在电脑跟前,与大自然完全脱节,有些学生甚至连经常吃到的玉米颗粒都不认识,没有见过真实的青蛙的都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生物课的重要性就一下凸显出来,设计一个这样的探究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好的了解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更好的掌握什么才是两栖动物。另外可以让学生体会大自然,通过将青蛙放归大自然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决心。

青蛙解剖实验报告

2012级应心班《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内容 一、人体基本组织得观察 (一)实验目得 观察并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得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实验材料 四大基本组织得永久装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 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组织得基本特征。 注:实验前请复习四大基本组织得结构特点与功能。 二、人神经系统得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得 1.观察脊髓得形态结,了解脊神经得组成。 2.观察脑干得得形态结构与脑神经进出脑干得部位,了解脑干中得主要神经核团与纤 维束得位置。 3.观察间脑、小脑与大脑得形态结构,辨认大脑半球得主要沟、回与分叶。 (二)实验材料 脊髓模型;脑干模型;人脑模型;脊髓横切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 观察各模型加深对神经系统得认识;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脊髓横切片。 注:实验前请复习神经系统得结构组成与功能。 三、反射弧得分析与脊髓反射得观察 (一)实验目得 1.通过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得蛙,成为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得反射弧得组成部 分,探讨反射弧得完整性与反射活动得关系。 2.观察脊髓得反射活动并研究脊髓反射中枢活动得若干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青蛙 1、2 器材蛙类手术器械1套,铁支架,电刺激器,刺激电极,秒表,棉球,纱布,培养皿2个,烧杯 1、3 药品 0、5%硫酸,1%硫酸 2 试验方法与步骤 2.1.制备脊髓动物:取青蛙一只,用剪刀横向插入口腔,从鼓膜后缘处剪去颅脑部, 保留下颌部分。以棉球压迫创口止血,然后用止血钳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 上。 2.2.正常脊髓反射得观察 2.3.搔扒反射:将浸以0、5%硫酸得小滤纸片一块,贴在青蛙腹部下段得皮肤上,可 见四肢向此处搔扒,直到去掉滤纸片为止,之后用清水冲洗皮肤。 2.4.反射时得测定:用培养皿分别盛0、5%与1%硫酸溶液,将青蛙左后肢得脚趾尖浸 于硫酸溶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从浸入时起到发生屈腿发射所需得时间,即反射 时。观察后立即将该足趾浸入清水中浸洗几次,然后用纱布拭干。按上法重复三 次,求其平均值,此值即为反射时。 2、5 将两对电极连接到刺激器 2、6 反 射弧得分析 2、6、1 剥去左肢皮肤:在左侧后肢趾关节上方,将皮肤作一环状切口,将足部皮肤剥掉。 2、6、2 1%硫酸刺激左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3 1%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4 1%硫酸滤纸片贴在左小腿切口上面得皮肤上,观察活动情况。

青蛙形态结构的观察

青蛙形态结构的观察 目的了解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理解青蛙跟水陆两栖生活的适应;学会解剖青蛙的技能。 实验前的思考青蛙在陆上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它的形态结构是跟水陆两栖环境相适应的(见图)。 材料器具青蛙;解剖剪,解剖针,镊子,解剖盘,大头针,细玻璃管,硬塑丝或细钢丝,筷子或细棒,加盖玻璃缸;水。 步骤 1.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 (1)把青蛙捉放到加盖的玻璃缸里,手有粘滑感。观察青蛙蹲和跳跃的动作。向玻璃缸里注水,观察青蛙游泳情景。 (2)观察青蛙的皮肤看它有没有附属物。观察它背部的体色、斑纹及两侧的皱褶。观察它腹部的皮肤颜色等特点。 (3)观察青蛙身体的各部分试稍转动它的头部,看有没有颈。从前往后依次观察口、口裂、鼻孔、眼睛和鼓膜。掰开青蛙的口,用硬塑丝或细铜丝插入鼻孔,看看它的鼻腔跟口腔是否相通。试压迫蛙的眼球,能否下陷。 寻找蛙口角旁有没有鸣囊来辨别它是雌的还是雄的。如果在生殖期间,则可观察到雄蛙的第一指基部内侧有婚瘤(见图)。 观察青蛙的前后肢特点,如长短,趾数,有无蹼。 2.解剖并观察青蛙的内部结构 (1)用乙醚麻醉或捣毁脑和脊髓的方法处死青蛙(见图)

把已经麻醉或处死的青蛙平放在解剖盘里,腹部向上。四肢用大头针固定好。左手拿镊子,右手持解剖剪,沿青蛙腹中线偏左,由后向前剪开腹部皮肤,直至口缘后方。再在肩带和腰带处,从中间分别向两侧横切。再用镊子和解剖剪分离皮肤,并翻向两侧。观察皮肤内壁上的细血管。以同样方法剪开腹部肌肉层,并剪断胸骨。把剪开的体壁翻向两侧,用大头针固定好(见图)。 (2)观察心脏心脏位于体腔上部中间,鲜红色。小心地剪开围心囊,仔细辨认左、右心房和心室并观察它们的搏动情况。 肺位于心脏两旁,粉红色,囊状。用玻璃管插入青蛙的喉部,向里面吹气,肺会膨胀起来。可以观察到它内部的蜂窝状的肺泡和分布在肺泡壁上的细血管。 (3)掰开青蛙的上下颌,用手指触摸上、下颌和口腔顶壁,寻找它的细齿。用镊子拉出青蛙的舌,观察它的生长方式和舌尖的分叉。在咽的腹侧中间寻找纵裂的喉门。

中班科学活动——青蛙的成长过程

中班科学活动——青蛙的成长过程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养成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能把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的猜想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喜爱青蛙,初步具有保护青蛙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知道青蛙的外形特征,了解它是人类的朋友。 2、小蝌蚪变青蛙的课件,《小鱼与水草》录音带一盒。 3、记录卡片每人一张,彩色笔每人一支。 三、活动过程: 1、导入主题,介绍记录卡片 引入:课件:青蛙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青蛙的成长过程吗?小蝌蚪长大会变成什么?你可能看过电视,听爸爸妈妈说过,自己心里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都有了想法,下面请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猜想的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画下来。 出示卡片:老师已经给小蝌蚪画好了“家”,我们数一下,小蝌蚪有几个家手从左到右指着框框:对,共有5个“家”。有的小朋友认为小蝌蚪变成青蛙很快,觉得3步或4步就够了,没关系的,小蝌蚪的家可以空出来,你认为要几步就画在几个框框里。还有有的小朋友可能不会画完整的青蛙,那画个青蛙的头表示,只要你自己知道图画代表的意思就可以了,画地不好没关系。 要求:小朋友在画的过程中不要看别人怎么画,也不要讨论,自己动脑筋,每个人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样。 2幼儿在记录卡片上完成猜想过程 3讲评卡片,组织讨论。 看了小朋友们的作品各不相同,现在讨论一下:有的小朋友认为小蝌蚪是先长出前腿再长出后腿,有的小朋友认为青蛙一下子就长出了四条腿。有这么多不同的意见,现在请小朋友想个办法来说明你自己的看法是对的。 4、课件小蝌蚪长腿的过程。你看到了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 5、课件蝌蚪变青蛙的过程,给予幼儿感性和完整的经验:总结(我们看了课件后,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是不是更清楚了。小朋友可以轻轻跟老师一块讲一下,“青蛙妈妈先在池塘里产下卵,接着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长出了后腿,又长出了前腿,尾巴慢慢变短,变成了一只青蛙。) 提升经验(青蛙喜欢吃什么?青蛙是益虫吗?我们经常在市场上看到有人在卖青蛙,这样做对不对的?请小朋友帮助青蛙和农民伯伯想个办法,怎样保护青蛙?) 6、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 放背景音乐,教师说:“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池塘里产下了一个又一个蛙卵。”(教师轻轻碰一下幼儿的头,示意碰到头的幼儿蹲下变成蛙卵)。 师说:“天气缓和了,蛙卵动起来了,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游地好开心啊!”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后腿。(教师和幼儿两腿向后踢)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地更开心了。”

青蛙解剖实验设计

青蛙解剖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对青蛙的系统解剖了解最先开始陆地生活的蛙类为适应陆地生活所具有的一系列进化现象,体会生命进化演变的过程。 实验方法:观察、触压、解剖,与鲤鱼解剖进行对比解剖实验。 实验材料:活青蛙 实验用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镊、解剖剪、骨嵌、镊子。(解剖针、胶皮手套、毁髓针、棉花) 实验猜想假设: 1.青蛙的骨骼系统出现了关节的分化、有骨髓,关节之间没有韧带联系。 2.肌肉与骨连接不依靠韧带,只是简单的附着关系。 3.有肋骨,但是骨骼系统骨化程度低,保留许多软骨。 4.肌肉出现肌束的分化,但分化程度不高。 5.青蛙皮肤与结缔组织存在联系,依靠内分泌腺支配其作用,并有腺体不断分泌粘液保持皮肤湿润。 6.口腔没有牙齿、有舌头,有唾液腺、口通过食管直接与胃相连,有初步的吞咽消化。7.胰脏、肝脏与胃相连,与肠道共同构成消化系统,肠道没有明显分化。 8.肝脏起到血液仓库作用,是全身血液第二枢纽。 9.心脏与肺共同构成肺循环,表皮分布有大量毛细血管。 10.肌肉组织中血管分布稀疏。 11.鼻腔一定分化,有气味感受器,与口腔相连帮助呼吸。 12.有两个肾,与静脉相连 13.有淋巴循环系统,没有胸腺。 14.神经系统对肌肉控制作用强。 15.尿道、肛门、生殖道没有分化,位于同一个口道。 16.没有泪腺、有眼睑、眼球可以转动,但是视神经不发达。 17.脑与脊髓直接连接,没有垂体,没有下丘脑。 18.心脏两房一室没有房室瓣,其中一个心房与肺相连是静脉血输入端。 19.两腿的肌肉较前肢发达许多,有关节、肌肉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连接方式使得青蛙腿部爆发力强。 20.脚趾之间有薄膜连接。 21.有听力系统。 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记录不熟悉的结构、组织、器官) 1.用镊子一只脚插入青蛙顶骨,毁坏其脑与脊柱的连接处死。 2.观察青蛙表皮,脱去胶皮手套,触摸,研究其性质。 3.使青蛙置于解剖盘内,腹面朝上,左侧向上,用解剖刀轻轻划开腹部皮肤,用镊子拨开,露出肌肉,观察腹主动脉的位置,确定切开部位,避开神经,小心打开腹腔。 4.从口腔开始,寻找消化系统脉络(可用牙签或口腔直钩做辅助),观察消化系统连接工作方式及其脉络途径。 5.由鼻腔、食管、肺、皮肤、心脏血管为一个整体观察蛙类呼吸循环机制。 6.以心脏为起点观察循环系统的整体途径,尤其是主动静脉、重要的毛细血管。 7.将呼吸系统同循环系统联系在一起,观察两系统间的协调。 8.观察肝、胆、脾、胃、肾之间的联系方式。 9.观察泌尿系统与循环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水螅形态结构的观察

水螅形态结构的观察 作者:实验吧文章来源:inter点击数:1280 更新时间:2006-4-6 7:27:57 目的了解水螅形态结构的特点。 实验前的思考水螅是生活在淡水中的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它的形态结构比原生动物复杂。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可以理解腔肠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材料器具水螅,水螅带有芽体的纵切装片;放大镜,显微镜,解剖针,培养皿或试管,吸管。 步聚 1.用吸管吸出玻璃缸中培养的水螅,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或试管里。待水螅触手完全伸展后,用放大镜观察。 2.观察水螅的体型,触手的数目和排列状况,以及口,基盘的位置。 3.夏季或初秋温度适宜时,在饵料丰富的培养缸中,可以找到带有芽体的水螅。观察芽体的形态和着生的位置。在秋末冬初温度下降时,在饵料较少的情况下,寻找体壁带有突起的水螅。这突起就是水螅的精巢和卵巢。注意观察精巢和卵巢的外形和不同的着生位置。 4.用解剖针轻轻触动水螅的一条触手,再稍用力触动它的触手,观察水螅的两种不同的反应。 5.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装片,先观察水螅的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和消化腔的形态结构。

注意内、外胚层细胞形态和结构的不同。然后观察触手,注意它跟消化腔的关系。 6.用低倍镜观察带有芽体的水螅纵切装片,注意芽体消化腔跟母体消化腔的联系。 分析和讨论水螅的体型呈辐射对称,适于水中漂浮或固着。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而且这两层细胞都已发生了分化。在内、外胚层之间还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这些都比原生动物来得复杂和高级。水螅神经网对刺激的传导是向四周扩散的,在受到较强刺激时,水螅全身会产生收缩反应。环境条件良好时,水螅营出芽生殖,芽体的消化腔是跟母体消化腔相通的。在严寒等不良条件下,水螅营有性生殖:靠近触手的外胚房产生圆锥形的突起,这是精巢;靠近基盘的外胚层产生卵圆形的突起,即是卵巢。当精巢里的精子和卵巢里的卵子相遇,卵受精后形成胚胎,从母体上脱落。待环境好转时,胚胎再发育成新的个体。这些都表现出水螅对环境的适应。

初中生物实验课——观察青蛙

初中生物实验课——观察青蛙 活动目的 1.了解青蛙的适应水陆生活形态结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1. 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具有关统计,一只青蛙一天捕食的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二百只。一只青蛙一年至少要吃掉15000只。那么青蛙捕虫与它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2.观察小动物时,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在观察时,我们应采用先__________后局部,由远到近,从__________到下的方法。 3..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 过程与方法 1.作出计划 (1)材料用具:健康的青蛙一只,玻璃缸,玻璃片,清水。 (2)观察步骤: ①观察青蛙的体形、体色、前肢和后肢的特点,趾间有什么结构等外部形态。轻轻转动青蛙的头部,并做好记录。 ②首先将青蛙放到玻璃缸中并盖好______________,认真观察并记录青蛙蹲和___________的动作。向玻璃缸中注水,观察青蛙的游泳情景。然后用手轻轻抓住青蛙并记录手感。观察记录如下表

2.实施计划 按确定的计划完成实验,在观察的过程中并做好记录,填写如上表格。 3.结果和结论 (1)青蛙的身体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眼睛后面有_________,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________________的通道,_________短小,_________发达,有利于跳跃,趾间有_________,善于游泳。 (2)青蛙能适应陆地生活,是因为它用______________呼吸,_______________辅助呼吸。其皮肤裸露且能分泌_________,湿润的皮肤里密布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进气体交换,所皮肤能_________呼吸。 4. 讨论 (1)青蛙的身体表面的颜色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时,你有什么感觉?

青蛙解剖实验报告

2012 级应心班《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内容 一、人体基本组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观察并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实验材料四大基本组织的永久装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组织的基本特征。注:实验前请复习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人神经系统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脊髓的形态结,了解脊神经的组成。 2. 观察脑干的的形态结构和脑神经进出脑干的部位,了解脑干中的主要神经核团和纤维束的位置。 3. 观察间脑、小脑和大脑的形态结构,辨认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和分叶。 (二)实验材料脊髓模型;脑干模型;人脑模型;脊髓横切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观察各模型加深对神经系统的认识;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脊髓横切片。注:实验前请复习神经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三、反射弧的分析和脊髓反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成为脊蛙)分析屈肌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 观察脊髓的反射活动并研究脊髓反射中枢活动的若干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青蛙 1.2 器材蛙类手术器械 1 套,铁支架,电刺激器,刺激电极,秒表,棉球,纱布,培 养皿 2 个,烧杯 1.3 药品 0.5% 硫酸, 1%硫酸 2 试验方法与步骤 2.1 制备脊髓动物:取青蛙一只,用剪刀横向插入口腔,从鼓膜后缘处剪去颅脑部,保留下颌部分。以棉球压迫创口止血,然后用止血钳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2.2 正常脊髓反射的观察 2.3 搔扒反射:将浸以 0.5%硫酸的小滤纸片一块,贴在青蛙腹部下段的皮肤上,可见四肢向此处搔扒,直到去掉滤纸片为止,之后用清水冲洗皮肤。 2.4 反射时的测定:用培养皿分别盛 0.5%和 1%硫酸溶液,将青蛙左后肢的脚趾尖浸于硫酸溶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从浸入时起到发生屈腿发射所需的时间,即反射时。观察后立即将该足趾浸入清水中浸洗几次,然后用纱布拭干。按上法重复三次,求其平均值,此值即为反射时。 2.5 将两对电极连接到刺激器 2.6 反射弧的分析 2.6.1 剥去左肢皮肤:在左侧后肢趾关节上方,将皮肤作一环状切口,将足部皮肤剥掉。 2.6.2 1% 硫酸刺激左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3 1% 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4 1% 硫酸滤纸片贴在左小腿切口上面的皮肤上,观察活动情况。 2.6.5 分离右侧大腿背侧坐骨神经干,两侧结扎,中间剪断,1%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 2.6.6 刺激神经两端:以连续方式分别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腿部反应。 2.6.7 破坏脊髓:以探针捣毁青蛙脊髓后,以连续方式分别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和 外周端,观察腿部反应。 2.6.8 刺激腓肠肌:直接刺激右侧腓肠肌,观察有何反应。

青蛙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第 1 页共1 页 青蛙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青蛙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里。它主要以一些农业害虫为食,每只青蛙每天要吃掉60多只害虫。生活在水草丛生池塘里的青蛙,体色是草绿色的,在无绿草的水沟里,体色是带灰棕色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色彩比较一致,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以便更好地在水里和陆地上生活。 青蛙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青蛙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过它可以听到声音。青蛙的背上是绿色的,很光滑、很软,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可以使它隐藏在草丛中,捉害虫就容易些,也可以保护自己。它的皮肤还可以帮助它呼吸。它的气囊,只有雄蛙有。青蛙用舌头捕食,舌头上有黏液。青蛙是卵生的,卵孵化成蝌蚪,最后才变成青蛙。 青蛙的身体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皮肤光滑。 运动捕食方面就是:游、跳、用舌捕食。 繁殖发育方面是:卵生、发育变态。 它的生活环境是: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 蛙类除了对农业生产有很大贡献之外,还有其他的用处。蟾蜍的外貌虽然丑陋而且有臭味,但是由于它的皮肤上有根多瘤突,能分泌出一种毒液。这种毒液可以制造蟾酥,是多种药物的原料,据说有止血、消炎、排毒、消肿的功效。中药六神丸、蟾酥丸等成药,都含有蟾酥。泽蛙能够治疗疥疮,有解湿毒的功效,虎纹蛙则能治疗小儿疳积症。哈士蟆是产于东北的一种蛙类,从它的输卵管提取的哈士蟆油,是一种滋补品,可以治气虚体弱、精力亏损、记忆力减退、产后缺乳等症,肉可食。现在我国已经开始饲养哈士蟆。牛蛙体大肉肥,味道鲜美,可以饲养作为副食品。国外已有牛蛙罐头出售。 20 ×20 = 400

青蛙成长过程操作图

青蛙成长过程操作图 一、设计意图: 我选择的是一个科学活动《青蛙》,现在正是春天,结合春季的特征,我们开展了春季的主题教育,由于青蛙是在春天里繁殖的一种动物,青蛙妈妈生下了许多的宝宝——小蝌蚪。所以,幼儿们就会经常走到自然角去观察小蝌蚪,对小蝌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 我问幼儿:“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幼儿说:“小青蛙”。 我又说:“那小蝌蚪怎么长得和青蛙不一样呢?”幼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疑惑的样子。 故我又根据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中央教育研究所的刘占兰教授也指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秘,有益于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使他们从小善于观察和发现。为此,我就结合新《纲要》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次科学教育活动。 二、主要的教学描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2、使幼儿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硬件方面:青蛙玩具或图片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小蝌蚪 软件方面:事先饲养小蝌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蝌蚪引出课题,激发幼儿观察青蛙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是谁呢?(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二、出示青蛙玩具或图片,让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玩具厂的叔叔根据青蛙的样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问: 1、青蛙长得怎么样的? 2、眼睛、嘴巴怎么样的? 3、肚皮、背是什么颜色的? 4、青蛙有几条腿? 5、青蛙有颈吗?头能转动吗? 6、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初步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现在,小朋友们都认识我了,但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 1、幼儿先借助已有的经验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教师出示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妈妈身下宝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慢慢长大后又变成怎么样了?最后又变成怎么样了? 3、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的生长过程。

观察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观察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背景】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发育类型 大部分两栖动物是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每年四月中下 旬进入青蛙的繁殖 季节。雌雄蛙经抱 对将卵细胞和精子 产在水中,青蛙从 受精卵发育成幼体 的过程是在水中进 行的。由受精卵刚孵化出的蝌蚪,用头部两侧的外鳃进行呼吸。随着外鳃的消失,长出内鳃,这时的蝌蚪不仅外形像鱼,而且内部结构也与鱼相似。经过40多天,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随着尾和内鳃的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能够登陆的成蛙。青蛙的发育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时期,而且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有着显著的变化,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动手做】观察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一)蛙卵的采集 青蛙在春季繁殖。要采集新鲜的青蛙受精卵,最好在雨后(特别是大雨后)的第二三天,早晨6点之前,在稻田、水沟和池塘的水中

采集。青蛙的受精卵呈球形,直径为 1.7~2mm,卵外包有胶质膜,卵彼此 相连组成卵块。发现卵块后,先取一 些水和水草,盛在预先准备好的桶中, 然后用长柄勺轻轻地从水中捞出蛙卵 块,移入桶中。捞取蛙卵块时需注意: 不能用力过猛,更不能把卵块随意倾倒入桶中。 (二)受精卵的孵化 要使受精卵孵化成蝌蚪,最好采 用青蛙自然产卵水域中的水。如果 用自来水,应该先用沙进行过滤, 放置1天后才可以使用。青蛙胚胎 的发育需要足够的氧气,每100mL 水中最多放50个受精卵,容器盛水深度以3~10cm为宜,最深不要超过15cm,最好在水中放些水草。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温度保持在22~25℃之间。满足了以上条件,受精卵经过三四昼夜,就能孵化成蝌蚪出膜。 (三)蝌蚪的饲养 蝌蚪的饲料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最简便的饵料是馒头碎屑或碎饭粒,也 可以给少量煮熟的蛋黄或敲碎螺蛳作

实验22 水螅生物学研究

实验22 水螅生物学研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培养水螅。 2.观察水螅的行为与习性,探讨水螅生存的最适条件。 3.研究水螅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4.学习动物个体一般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5.初步学习查阅文献及设计实验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 活水螅、活饵(水蚤、水丝蚓等)。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1.器具 由同学根据实验设计自行准备,如: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镊子、吸管、培养缸、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刀片等。 2.药品 洗衣粉、食盐、谷胱甘肽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实验前同学查阅文献、资料,就解决以下某些问题或其他生物学问题提出实验设计方案,然后实施,并报告实验结果。 (一)水螅的培养 了解水螅的生活环境以及食物、温度、水质等因素对水螅生长、繁殖的影响。 (二)观察水螅的行为与习性 1.运动 水螅营附着生活,但能通过身体和触手作各种运动,最为常见的是收缩、伸展运动。注意观察,在什么情况下水螅进行尺蠖样运动、翻跟斗运动、或在附着物上滑行、或倒悬于水中。

2.摄食 (1)观察在不同饥饿状态下,水螅遇到食物时的反应,并注意观察其摄食行为。 (2)观察水螅对不同食物的反应。 3.生殖与再生 (1)无性繁殖行为观察。 (2)有性繁殖行为观察。 (3)再生行为观察。 4.对刺激的反应 (1)观察水螅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2)观察水螅离体触手对刺激的反应。 (三)实验设计提示 1.选择实验组合 (1)不同饵料、投喂量喂养水螅的对比试验。 (2)不同水质、换水方法和次数对水螅生长的影响。 (3)pH值、温度变化对水螅生殖的影响。 (4)水螅对外界刺激(如洗衣粉、食盐、谷胱甘肽等)的反应。 2.实验计划书及其他 (1)实验计划书中应包括:目的、材料、器具、步骤及预期结果等内容。 (2)在设计实验时应注意设置重复实验及实验对照组,以减少实验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五、作业与思考题 (1)培养获得一定数量的水螅。 (2)以小论文形式报告实验结果。 附录:水螅的采集、培养和装片 1.采集 采集水螅以夏秋两季最为适宜,尤其是3-4月间,水螅的增殖较盛。水螅喜欢生活在富有水生植物着生、较洁净、缓流的小河沟或池塘里,附着在植物体或其它外物上,喜阳光,

青蛙的解剖

青蛙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青蛙的内部解剖和观察,了解两栖动物消化、呼吸、泄殖、 和神经系统的形态构造和特点。 2、学习脊椎动物解剖技术。 二、实验内容 1、青蛙的外形、皮肤、骨骼和肌肉系统的观察。 2、青蛙的解剖及其消化、呼吸和泄殖系统形态结构的观察。 三、实验材料和用品 青蛙、解剖器、蜡盘、大头针、棉花、乙醚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观察蟾蜍的外形,进行解剖,观察蟾蜍的各内部结构特征。 (一)外形观察 青蛙皮肤湿润光滑。身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躯干后端近背方有泄殖孔。具可活动的上下眼睑,下眼睑有瞬膜。眼后鼓膜一对。外鼻孔一对,有瓣膜。 雄蛙头两侧口角处有一对声囊。前肢细短,四指,生殖季节第一基部有瘤状突起,称婚垫。后肢发达,五趾,具蹼。

蛙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及其附属的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肠和泄殖腔等,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脏。 1.口腔:剪开蛙的口角,使口张大,令口腔全部露出。 内鼻孔:为口腔顶壁前方外侧的一对椭圆形的孔,通过鼻腔与外鼻孔相通。 耳咽管孔位于咽腔的后端,颌角附近有1对大孔,与中耳相通。 喉门位于下颌的后部,为口腔后方的1条纵裂缝。 食道开口咽的最后部位是食管的开口,与咽腔之间无明显界限。 2.食道很短,开口于喉的背面,下端与胃相连。 3.胃位于体的左侧,形状稍有弯曲,前端略粗,后端较细,并有一明显的紧缩分,此即幽门,为胃与小肠的交界处。 4.肠:分小肠与大肠。小肠又由十二指肠和回肠组成,起于胃后,弯向前方的一小段为十二指肠,自十二指肠向后折,经过几次回旋而达大肠的部分为回肠。大肠膨大而陡直,开口于泄殖腔。 5.泄殖腔:较大肠短小,为汇集肛门,输尿管和输卵管(雌

动物学实验 实验三 腔肠动物——水螅的形态和内部结构讲义

实验三腔肠动物——水螅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腔肠动物,又称刺胞动物,是第一类真正的后生动物。它是处在细胞水平上的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在进化中占重要的地位,为最原始的真后生动物。所有其他后生动物都是经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掌握腔肠动物门的基本特征。 2.认识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实验器材】 水螅的整体装片、水螅纵切片及横切片、水螅过精巢及卵巢横切片、水螅的神经网装片。 【实验用具】 显微镜、擦镜纸 【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水螅的整体装片——观察水螅的外形 取水螅的整体装片于低倍镜下进行观察。水螅呈筒形,下端为基盘,有许多粘细胞,能分泌粘液附于它物,另一端为圆锥形突起的垂唇,垂唇的中央为口,呈星形,在垂唇的周围有细长的触手(图3 – 1)。对某些水螅装片,还可见在水螅身体上部有由体壁外胚层长出的指状突起——精巢和身体的下部的球状突起——卵巢(图3 - 2)。

(二) 水螅的横切片 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横切片(图3 - 3),辨认出组成水螅体壁的外胚层、中胶层、内胚层以及消化循环腔。 图3 – 3 水螅体壁横切面 (三) 水螅的纵切片 低倍镜下观察水螅的纵切片,区别出水螅的口端和基盘、触手和消化循环腔。结合横切片的观察,辨认出组成体壁的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然后仔细观察纵切的触手,注意其结构与体壁是否相同?触手是否有腔?它与消化循环腔的关系怎样? 将体壁较清晰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换高倍镜再仔细观察下列各部分(图4 – 5和4 - 6)。 1. 外胚层 位于体壁的最外层,由各种细胞组成。 (1)外皮肌细胞:这种细胞是表皮细胞,为外胚层的主要组成细胞,呈短柱形。 (2)间细胞:圆形,大小近似皮肌细胞的核,它们常成堆或零散的分布在外皮肌细胞的基部。 (3)感觉细胞:体较狭长,分散于皮肌细胞之间。 (4)神经细胞:位于外胚层的基部,这种细胞都有2 - 3个或更多的细长的突起,彼此相互联络成网状,但没有经过特殊染色的玻片标本,则不易见。 (5)刺细胞:分布于皮肌细胞之间,以触手和垂唇处为最多,刺细胞向外一端有一刺针,内具一细胞核和刺丝囊。 (6)粘细胞:在外胚层主要分布于基盘,能分泌粘液附着在叶片或其它物体上。 2. 中胶层 位于内外胚层之间,为薄而透明的胶状物质。

青蛙的解剖

青蛙得解剖 一、实验目得 1、通过青蛙得内部解剖与观察,了解两栖动物消化、呼吸、泄殖、 与神经系统得形态构造与特点。 2、学习脊椎动物解剖技术。 二、实验内容 1、青蛙得外形、皮肤、骨骼与肌肉系统得观察。 2、青蛙得解剖及其消化、呼吸与泄殖系统形态结构得观察。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 青蛙、解剖器、蜡盘、大头针、棉花、乙醚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 观察蟾蜍得外形,进行解剖,观察蟾蜍得各内部结构特征。 (一)外形观察 青蛙皮肤湿润光滑。身体分头、躯干与四肢三部分。躯干后端近背方有泄殖孔。具可活动得上下眼睑,下眼睑有瞬膜。眼后鼓膜一对。外鼻孔一对,有瓣膜。 雄蛙头两侧口角处有一对声囊。前肢细短,四指,生殖季节第一基部有瘤状突起,称婚垫。后肢发达,五趾,具蹼。

(二)消化系统 蛙得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及其附属得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肠与泄殖腔等,消化腺包括肝脏与胰脏。 1. 口腔:剪开蛙得口角,使口张大,令口腔全部露出。 内鼻孔: 为口腔顶壁前方外侧得一对椭圆形得孔,通过鼻腔与外鼻孔相通。 耳咽管孔位于咽腔得后端,颌角附近有1对大孔,与中耳相通。 喉门位于下颌得后部,为口腔后方得1条纵裂缝。 食道开口咽得最后部位就是食管得开口,与咽腔之间无明显界限。 2. 食道很短,开口于喉得背面,下端与胃相连。 3. 胃位于体得左侧,形状稍有弯曲,前端略粗,后端较细,并有一明显得紧缩分,此即幽门,为胃与小肠得交界处。 4. 肠 : 分小肠与大肠。小肠又由十二指肠与回肠组成,起于胃后,弯向前方得一小段为十二指肠,自十二指肠向后折,经过几次回旋而达大肠得部分为回肠。大肠膨大而陡直,开口于泄殖腔。 5. 泄殖腔 : 较大肠短小,为汇集肛门,输尿管与输卵管(雌蛙)

水螅刺丝囊的分离与观察pdf

刺细胞(cnidoblast)系腔肠动物所特有的微细结构,遍布于体表,触手上特别多。水螅(Hydra)的每个刺细胞有一核位于细胞一侧,胞内有囊状的刺丝囊(nematocyst),淡水水螅的刺丝囊依据其形态和功能分为4种,刺丝囊内贮有毒液和盘旋的待发射的刺丝。每种刺丝囊的大小、内部刺丝的盘旋状态是淡水水螅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观察刺丝囊结构一般采用压片法,即在显微镜下进行整体活体压片观察。该方法观察效果较差,也不易拍摄出清晰的显微照片。为此,作者利用不同浓度的MgSO4、NaCl等常规试剂,反复实验探索分离刺丝囊的方法。经实验比较,MgSO4和NaCl可取得满意效果。1方法 1.1MgSO4分离法在精度为0.1mg分析天平上称取10g分析纯MgSO4·7H2O(分子量:246.47),用高纯水配制体积浓度为10%的MgSO4溶液。用吸管吸取数只水螅于培养皿,吸干水液,滴入10%的MgSO4溶液至完全淹没水螅,浸泡6 min后置于载玻片上,用手术刀片将头部(见图1)切下,身体部分弃之。用高纯水清洗离体的水螅头部2~3遍,加2~3滴高纯水浸泡2min,移至解剖镜下,可观察到外胚层组织逐渐裂解,细胞与刺丝囊游离出来。此时盖上盖玻片,置于数码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刺丝囊结构很清晰。本实验另对水螅胃区、芽区、茎区和基盘(见图1)的刺丝囊分别进行了观察,发现单独取水螅1~2条触手的实验效果更好些。但是,有的物种的钩刺丝囊在触手上非常少见,而在垂唇端部很密集,故对有些物种取水螅头部进行观察和拍摄数码显微图片比较合适。1.2NaCl分离法称取3g分析纯NaCl(分子量:58.44),高纯水配制体积浓度为3%的NaCl溶液。用吸管吸取数只水螅放于培养皿中,加3%的NaCl溶液至完全淹没水螅,浸泡5min取出放于载玻片中,用消毒过的手术刀片将头部切下,身体部分弃之,盖上盖玻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获得同样效果。 1.3显微数码照片拍摄刺丝囊大小一般在5~ 20μm,需在油镜下观察和拍摄数码图片,拍摄前把数码像素调到最高。用吸水纸将盖玻片周围多余水分吸干,为防止装片内的刺丝囊游动,影响观察和拍摄成像效果,取Olympus专用显微镜油,在 图1水螅不同体区名称及实验切割位置(虚线);图2穿刺丝囊(stenotele);图3~5钩刺丝囊(holotrichous isorhiza);图6粘刺丝囊(atrichous isorhiza);图7卷刺丝囊(desmoneme);比例尺(scale bars):2~7=10μm 水螅刺丝囊的分离与观察 黄晓莉文晓芬汪安泰* (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摘要水螅的刺丝囊依据其形态和功能,有穿刺丝囊、钩刺丝囊、粘刺丝囊和卷刺丝囊4种,是淡水水螅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使用多种化学试剂探索分离刺丝囊的方法,实验发现利用10%的MgSO4或3%的NaCl处理离体触手5~6min,用高纯水清洗后制作装片观察,可以获得最佳的显微图片和观察效果。最后初步探讨了不同体区刺丝囊的结构特点。 关键词水螅刺丝囊分离形态 中国图书分类号:Q915.813+1文献标识码:B *通讯作者 54生物学通报2008年第43卷第7期

试验十三水螅的形态与生命特征

实验十三水螅的形态与生命特征 腔肠动物是辐射对称或两侧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开始出现了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能适应固着或漂浮生活,被看做是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 水螅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展示了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它既有细胞水平的功能活动,又有最原始的组织器官分化。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理解进化过程中,生物如何由简单原始的形式逐渐趋于复杂,并形成现代高等动物的较为完善的结构体制。 一、目的与内容 目的: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的观察,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认识腔肠动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内容: 1.水螅的活体观察与实验 2.水螅网状神经的显示 3.水螅玻片标本的观察 二、材料和用品 材料: 活水螅、活跳蚤、水螅带芽整体装片、水螅横切面和纵切面玻片标本、水螅过精巢和卵巢横切面玻片标本。 用品: 体视显微镜、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镊子、吸管、培养缸、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滤纸片稻草、1%醋酸、0.03%谷光甘肽、琼脂、蛋白胨、蛋黄、蛋白、硫酸镁或乌来糖、0.01%亚甲基蓝 三、操作与观察 (一)活体观察与实验 1. 外部形态及对刺激的反应: 用吸管将水螅从附着物上边吸边刮下来,放入盛有少量生活水的培养皿中,置于体视显微镜下,待其身体伸展后观察。水螅体呈圆柱状,附着在培养皿一端的称基盘,另一端有略呈锥状的突起即垂唇,口位于其中央,周围有触手环绕。将水搅动或用解剖针刺激水螅的触手和身体,#水螅如何反应,为什么?刺激强度不同时反应是否不同?把水螅的触手切下一段,再用解剖针刺激,#水螅手脱离身体后受刺激产生的反应与未脱离身体时的反应相同吗?为什么? 2. 刺细胞及刺丝囊: 吸取水螅到载玻片上,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其体表有许多瘤状的小突起,特别是在触手上更多。小突起称为刺胞架(由表层的皮肌细胞和几个刺细胞融合而成,当遇到食物或刺激时,其内的刺丝囊会发射出刺丝)。用刀切下一段触手,盖上盖玻片,均匀用力把触手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养成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能把自己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的猜想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喜爱青蛙,初步具有保护青蛙的意识。 二、资源 1.知道青蛙的外形特征,了解它是人类的朋友。 2.小蝌蚪变青蛙的VCD一张,《小鱼与水草》录音带一盒。 3.记录卡片每人一张,彩色笔每人一支。 三、过程 1.导入主题,介绍记录卡片 (1)引入:(小朋友们,我们的生物角里有很多的小蝌蚪,大家是不是经常去看它们、照顾它们啊?小蝌蚪长大会变成什么?) (2)介绍记录卡片(小朋友们有的通过观察生物角的小蝌蚪,有的听爸爸妈妈说,自己心里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都有了想法,下面请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猜想的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画下来。) 2.表达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1)出示卡片问:小蝌蚪变成青蛙需要几步?(教师给小蝌蚪画好5个框,请幼儿数一下。幼儿认为需要几步就画在几个框里。不会完整地画青蛙的幼儿,只要画个青蛙的头就可以。)(幼儿在记录卡片上完成猜想过程时,教师基本上不进行指导。) 3.讲评与讨论 (1)选两张错误的卡片,请完成的幼儿讲一下。 (2)选一张正确的卡片,请完成的幼儿讲一下。(在幼儿讲自己的猜想时不进行“对与错”的评判。 (3)组织讨论(针对有的幼儿认为小蝌蚪是先长出前腿再长出后腿的,有的小朋友认为小蝌蚪一下子就长出四条腿变成青蛙的。教师请小朋友想个办法来说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 (4)教师引导小朋友回忆过去的观察经验,解决本次活动认知上的难点——小青蛙是先长前腿还是后腿,还是四条腿一下子就长出来了。在顺利解决这个难题的基础上让幼儿认识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表扬观察仔细的幼儿,提出观察别的东西时一定要仔细的要求)。 4.给予感性和完整的经验 播放VCD,给予幼儿感性和完整的经验(我们来看看从青蛙妈妈产下卵开始,小青蛙

小蝌蚪变青蛙过程

小蝌蚪变青蛙过程 这是我在上海动物园的家---青蛙小站。青蛙小站不大,但小庭院里有一个小水池,清澈流动的水带给我一个美好健康的生长环境。 爸爸妈妈把我们这群卵宝宝包在圆圆的卵膜里,然后顺利的在水池里产下大约两三米长的卵带。我们呆在这里静静的等待孵化... 有的一些兄弟已经开始长好尾巴了,我也长大了变成小不点——蝌蚪﹔我可以自由自在的在水池里游动耶! 我的兄弟姐妹很多,我们在水池里过得很快乐...我们开始猎杀孑孓(蚊子的幼虫),我们还吃一些沉在水底腐烂的植物根叶。如果你们要把我养在水缸裡,要喂我吃小颗粒的鱼饲料。

好快地又过了10天,我们一起都长大了,而且水里还有小鱼和水螺做朋友。 哇!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开始要长出后腿了!有了后腿,我游泳的力度就大多了。 啊!我长出了前脚..... 这个转换的时期,是我必须面对成长中最困难的一关﹔就是我要开始很快的转变我的生命形态﹔在这个短短的几天,当我还是小蝌蚪时,我和鱼一样是用“腮”在水中呼吸。而此刻,我必须将身体的内、外部各器官由适应水栖生活环境,转变适应陆栖生活环境的过程。我的腮会退化并且长出前脚,这时候我必须经常地从水底冲上水面吸一口新鲜空气,然后准备离开水池,到陆地上用新演化成的“肺”呼吸空气。

啊!我终于呼吸到了新鲜空气...刚渡过这一个难关,接着面临到我生命中最脆弱的时期,因为我在蝌蚪变态的后期,我的嘴巴、胃肠都会出现戏剧性的转变,在这时候我是不进食的,营养的来源除了体内储存的能量以外,主要是吸收来自尾巴分解后的能量,所以我的尾巴很快就消失了。 从此我离开水池告别了小蝌蚪的快乐时光﹔我已经是只小青蛙,就要开始我在陆地上的探险童年....我开始努力使劲的往上攀爬,我要看一眼陆地上的新世界.... 这是我要来的新世界...

生物实验下册---青蛙解剖实验

生物下册实验---青蛙解剖实验 实验目的: 藉由身体构造较简单且容易取得材料的两生类---青蛙,进行动物大体解剖实验。学生可因此获得动物解剖的初次体验,并且经由实地观察结合课本文字说明,除了可重新认识日常所见的青蛙之外,也学习对生命构造精致的体验 实验器材: 成熟的雄蛙与雌蛙(虎皮蛙、牛蛙) 解剖盘 生理食盐水 Ringer’s solution(0.65% NaCl) 乙醚 载玻片、盖玻片 光学显微镜 解剖显微镜 解剖器材 凹槽玻片 教学提示机 烧杯 棉花 实验步骤: 第一部份:解剖并观察内脏 务必要观察的器官:心脏、肝脏、肺脏、胆囊、胃、大小肠、卵巢与睪丸、肾脏 剪开蛙皮肤步骤:呈I字形剪开,由下往上进行 1.拉起青蛙腹部皮肤,以剪刀在下腹部剪开一小缺口,先将腿部两端皮肤横向剪开 2.宜靠左或靠右方由下腹部剪至上腹部 3.在上腹部两前肢横向剪开 4.将肌肉剪开,小心切开莫剪到血管造成大量出血 5.将内脏掏出后小心观察纪录 第二部分:在显微镜下观察青蛙精子与卵子 观察蛙的精子: 1.取出睪丸,置于盛有5~10ml水的培养皿中,用剪刀将睪丸剪开剪碎,使精子释出,将此精子 的悬浮液放置约10分钟,待精子渐渐活动

察并绘图 3.另可置备一批精子悬浮液玻片标本,以亚甲蓝液染色后,观察精子的构造 观察蛙的卵子: 1.取出卵巢中的卵子,置于Ringer’s solution 2.以吸管吸取数颗卵子置于装有Ringer’s solution的培养皿中,将此培养皿至于解剖显微镜下观察 并绘图 第三部分:制作血液抹片,观察血球 按照以下图解步骤,详细观察青蛙的血球,并辨识青蛙的红血球是否有细胞核 ☆注意事项: 千万注意解剖用具的使用,切勿在解剖课时玩耍。经查获随意对解剖动物支解或者对着同学舞弄解剖用具而致受伤者,生物平时成绩一律零分计算,并通知家长处理 青蛙脑脊髓穿刺法: 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1.先将青蛙洗净,将其体外黏液冲洗干净,欲 操作同学请戴上手套 2.以单手扣住青蛙的吻部及前肢,使得穿刺部 位露出 3.穿刺时不宜太深,往前往后推动针刺时应动 作轻柔确实。如果穿刺顺利,应该不会有太 大的阻力;且青蛙会产生僵直与排尿等反射 现象 4.成功的穿刺后,将青蛙放置解剖盘上时应不 会有任何反应,可刺激其脚指看看

青蛙解剖实验的综合设计

青蛙解剖实验的综合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理学实验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人体学上讲对于青蛙的解剖实验是非常有意义的。下文简要的针对青蛙设计了一个解剖实验。希望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更好的取得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帮助。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hysiology experiment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and get a good development,which is meaningful in frog’s dissection experi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thropometry.Below is a dissection experiment designed for frog.Hope to improve clas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o get bette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rough this experiment. Key words:Integrated design of frog netvibes experiment;Appliance;Integrated design;Teaching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 1 前言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多的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健康问题,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探索与实验,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各项科学的发展。本文简要的分析了如何解剖青蛙,以及在解剖青蛙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难点和重点,包括做好准备工作对开展解剖的意义,以及在解剖时的主要目的以及要求,以便我们能更深入的了解实验中青蛙的,更好的完成药理学实验。 2 实验的目的以及要求 2.1目的,①通过观察青蛙的内外部形态和结构的主要特点,②通过这一设计教会更多的人解剖青蛙,③通过解剖实验获取更多的有益信息或者结论。④通过对青蛙的系统解剖了解最先开始陆地生活的蛙类为适应陆地生活所具有的一系列进化现象,体会生命进化演变的过程。 2.2实验重点以及难点,在我们观察青蛙的时候,我们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其次是解剖的主要步骤,最后就是具体观察青蛙的那些部位。 2.3解剖盘、解剖刀、解剖镊、解剖剪、骨嵌、镊子。(解剖针、胶皮手套、毁髓针、棉花)。 2.4主要步骤,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记录不熟悉的结构、组织、器官): ①用镊子一只脚插入青蛙顶骨,毁坏其脑与脊柱的连接处死。②观察青蛙表皮,脱去胶皮手套,触摸,研究其性质。③使青蛙置于解剖盘内,腹面朝上,左侧向上,用解剖刀轻轻划开腹部皮肤,用镊子拨开,露出肌肉,观察腹主动脉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