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老旦表演艺术分析
京剧艺术赏析

目录1京剧服装起源---------------------------------------------------------------------------------------------------- 3 2京剧服装分类---------------------------------------------------------------------------------------------------- 32.1大衣-------------------------------------------------------------------------------------------------------- 32。
1。
1大衣简介 ------------------------------------------------------------------------------------ 32.1.2范围作用----------------------------------------------------------------------------------------- 32.1.3大衣特点----------------------------------------------------------------------------------------- 42。
2二衣 ----------------------------------------------------------------------------------------------------- 4 2。
2。
1二衣简介 ------------------------------------------------------------------------------------ 42.2.2范围作用----------------------------------------------------------------------------------------- 42。
从演戏到演人——浅谈旦角的技巧表演和运用

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从演戏到演人———浅谈旦角的技巧表演和运用陈芋伶(四川省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四川自贡643000)摘要院“旦角”指专门演女性的戏曲角色。
按照角色的不同特征,旦角细致可以划分为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在这几种角色中,以唱为主的角色是青衣,在戏曲当中主要扮演着贤妻良母型的角色;花旦也称作花衫,顾名思义,是其在戏曲表演当中穿着花哨艳丽的服装为角色特色,角色多为皇后、公主、贵夫人等女性角色;武旦又被称之为刀马旦,在表演过程中多采用武戏的表演形式;老旦则是指年龄比较大的中老年妇女形象,演员可以用自己自身的嗓音来进行演唱表演。
相对来说,旦角在表演上存在着较大的表演特色。
推动戏剧情境的开展,对于其他角色的性格特征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烘托作用。
因此旦角的技巧表演和运用,在现如今当当引发高度的重视。
本文就在戏剧之中旦角的地位以及如何施展演技及演戏与演人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旦角;技巧表演;运用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20-0147-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20.071一、前言旦角展现的大多为旧时代的女性,由旦角我们大抵能看出旧社会时期女性在历史长河中所各自扮演的角色,有荣华富贵型的,有悲剧凄凉的,有活泼可爱的,也有严肃庄重的,这其实和旦角的表演技巧风格是有关系的,梅派的《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尚派的《双阳公主》、《乾坤福寿镜》等,程派的《锁麟囊》、《白蛇传》等,以及荀派的《红娘》、《桃花村》等,不同的旦角门派运用的技巧不同,都有着其各自的特色,甚至同一出戏的曲,改一下其中的唱腔、步调、念白等地方就有可能变成另外一个不一样的试听感受。
在戏曲舞台之中,华丽的布置与背景、耀眼夺目的灯光、栩栩如生的舞台道具等,这些都只是为了烘托出,戏曲故事的氛围为姓曲当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出相应的故事环境。
【转载】费玉平说腔老旦唱腔特点与伴奏

【转载】费⽟平说腔⽼旦唱腔特点与伴奏⽼旦唱腔值得让⼈回味,从发声部位⽽⾔⽼旦与⽼⽣相近。
就其唱腔波动来看⽼旦不仅具有⽼⽣那种清越、刚劲之风,还具有青⾐那种迂回婉转之韵。
旦⾓是⽤“⼩嗓”发⾳,也就是所谓的假嗓⼦,⽽⽼旦唱念全都是⽤“⼤嗓”即真嗓⼦。
同样是⼥性⾓⾊,⽼旦却⽤⼤嗓唱得苍劲、⾼亢、柔润,充分体现出⽼年⼥性特征,⽽绝不混同于⽼⽣、青⾐之惯⽤路数。
费⽟平京胡伴奏《雪杯圆》(博主:原⽂缺。
以下⾳频系李多奎演唱)京剧《雪杯圆》剧本出于《⼀捧雪 · 审头刺汤》之后。
这是⼀出⽼⽣与⽼旦合作的传统剧⽬。
主要⾓⾊莫怀古(⽼⽣),傅⽒(⽼旦)。
傅⽒唱腔:“⾃从⽼爷离帝京”,是⼀段【⼆黄原板】唱腔,正统的⽼旦腔,通过⽼旦润腔给⼈以美的享受。
现在这段腔谱是由李多奎弟⼦著名⽼旦刘桂欣演唱,费⽟平操琴完成的。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
⽼旦的润腔⽅法京剧演唱中,历来有⼤嗓⽆落⾳、⼩嗓⽆嗽⾳的说法。
龚(云甫)派⽼旦,⾸先把⼤⼩嗓之优长巧妙地糅进⽼旦的唱腔格局,运⽤剪裁、、糅合创腔⼿段,成功地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旦唱腔。
李(多奎)派的演唱艺术是全⾯性的,唱念⽆⼀不精巧脱俗。
⾸先他在龚派⽼旦⽤嗓、善于⽤⽓的特长,在亮⾳中加以柔⾳,脆⾳中掺以润⾳,巧妙地把“衰⾳”、⽤⽓、发声、共鸣的基础上,根据⾃⼰嗓⾳⾼亮、“雌⾳”进⾏结合,再以 “娇、润、脆、柔” 不同⾳⾊来表达⼈物的内涵。
⽼旦的润腔,是呈现⽼旦特征不可或缺的要素。
它起到了形成特有风格的重要作⽤,其中“衰⾳、雌⾳、苍⾳”、技巧尤为重要。
如⽼旦戏《钓⾦龟》之“叫张义我的⼉听娘教训”唱句,其旋律与⽼⽣相似,为了呈现⽼年妇⼥苍劲衰⾳的特点,在“⼉”字拖腔结束处使⽤了:“1-165”的复倚⾳下趋波浪润腔⼿段,从⽽显⽰出⽼旦独特的演唱风格。
“嗽⾳”,就是通过弹动喉管得出的灵活声⾳。
“嗽⾳”不仅能使⽼旦腔的旋律富有波动状,⽽且韵味也更加浓厚。
它的作⽤好⽐关节上的软⾻,有了它才使得唱腔的衔接不⾄于⽣硬。
浅谈戏曲老旦的人物塑造

浅谈戏曲老旦的人物塑造作者:李继梅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5期【摘要】戏曲艺术博大精深,表演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是以演员为主题的舞台表演艺术,其中各行当均有自身特征,生、旦、净、丑缺一不可。
老旦行业并不能占据太主要地位,但在戏曲发展过程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表演者若想把握老旦行业精髓,将其演活,不仅需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丰富舞台经验,而且需不断自我学习,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方可准确定位老旦角色精髓,引起观众共鸣。
本文就戏曲老旦人物塑造展开分析。
【关键词】戏曲;老旦;人物塑造戏曲四大行当中旦是女角色总称,老旦作为戏曲核心分支内容之一,主要指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
老旦行当表演过程中,重要特征便是念、唱均使用本嗓,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如老生平直性,相似于青衣迂回婉转。
我国戏曲剧种中,老旦行当表现形式不一,对豫剧老旦而言,其核心力量较为薄弱,表现更注重自由状态,演员对人物解读等深度及高度不足,影响最终人物塑造有效性。
因此,需准确掌握老旦行当特征,不断提升表演者综合素养,以此塑造良好的人物形象。
一、老旦行当特征及重要性老旦行当主要指扮演老年妇女角色为主,舞台演出中老旦占据重要角色,仅在折子戏或中型戏中,对该行当良好发展造成阻碍。
同时,由于传统历史因素,老旦行业多由老生进行兼演,实际表演过程中更注重唱功,逐渐形成延长硬朗、苍劲的表演风格。
老旦在戏曲表演中不再局限于配角,主要归功于龚云甫先生,其立足老年妇女实际特征设计表演身段,借助青衣唱腔,促使老旦唱腔逐渐趋于迂回。
豫剧旦角行业可谓是丰富多彩,不同旦角城县的艺术特征魅力不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正旦、花旦等,与此类旦角形象相较,老旦行业缺乏秀美,观众对老旦行业有所忽视,豫剧中专项扮演老旦行当人员较少,多与青衣一同兼演。
豫剧中老旦行当,其与青衣、小旦等差异性较小,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演唱气质层面,用声方式具有一定的丰富性,且具备相应发生技巧。
从新中国成立之后,豫剧中老旦多由青衣饰演,如《五世请缨》、《朝阳沟》、《红灯记》等作品中老旦角色均由青衣扮演,豫剧界专攻老旦名家匮乏。
京剧艺术赏析

目录1京剧服装起源---------------------------------------------------------------------------------------------------- 3 2京剧服装分类---------------------------------------------------------------------------------------------------- 32.1大衣-------------------------------------------------------------------------------------------------------- 32。
1。
1大衣简介 ------------------------------------------------------------------------------------ 32.1.2范围作用----------------------------------------------------------------------------------------- 32.1.3大衣特点----------------------------------------------------------------------------------------- 42。
2二衣 ----------------------------------------------------------------------------------------------------- 4 2。
2。
1二衣简介 ------------------------------------------------------------------------------------ 42.2.2范围作用----------------------------------------------------------------------------------------- 42。
京剧旦角五官分析

京剧旦角五官分析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有“生、旦、净、末、丑”的五大行当。
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京剧包含了其它的戏剧,妆容和行头都是很夸张的,这就使得男人可以扮成女人,女人扮成男人。
京剧和其它戏剧的脸谱都是用写实的、夸张的、繁复的服饰,更易于隐藏或改变性别。
男孩子扮演花旦,脸大、五官清晰,化妆、衣着、打扮,都能很美;女子容貌清丽,梳着发髻,可以让少年,尤其是学长,看起来十分俊朗。
京剧花旦表演艺术

京剧花旦表演艺术京剧艺术于2010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是中华民族最引以为傲的传统艺术文化瑰宝,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京剧起源于清代乾隆时期,是在徽剧、汉调、昆曲和秦腔的融合下,在不断交流和发展中形成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由于最早是在北京形成的,因此得名“京剧”。
在京剧表演艺术中,人们通过角色的性别、性格特点、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将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种行当。
其中,旦角是专门用来表现女性角色的行当,花旦是旦角中的一种,和青衣、老旦、刀马旦和武旦不同,花旦表现的多是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少女形象,或者是泼辣且带有喜剧色彩的中、青年女性。
具有其独特的表演艺术魅力,深受观众的喜爱。
一、京剧花旦的概述京剧花旦在我国京剧旦角这一行当中发展至今,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它经历了历史的重重考验,具有其独特的表演艺术魅力。
花旦根据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不同又被分为“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以及“小旦”等五种类型[1]。
“闺门旦”主要表现的是性格内向、腼腆的妙龄少女,一般都是没有出嫁的大家闺秀,在很多京剧剧目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荀派”戏《勘玉钏》中的俞素秋以及《红楼二尤》中的尤二姐。
“玩笑旦”在京剧中主要是用来表现一些喜好热闹,性格活泼开朗的女性,“玩笑旦”在表演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唢呐伴奏,唱的是“南锣”、“柳枝腔”等民间小调。
例如《小放牛》、《打面缸》中的女性角色,她们一般都是一些性格爽快、格外开朗的妇女,在待人接物的时候爱说爱笑。
和“闺门旦”不同,“玩笑旦”在京剧表演的时候念白较多,甚至在有的剧目中只念不唱。
“泼辣旦”在京剧中扮演的是言辞犀利、举止豪放而且能打的女性,它们比较接近于武旦,但又不是纯粹的武旦。
如京剧《东昌府》中的郝素玉,这就是一个非常泼辣的女性,比较与众不同。
“刺杀旦”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它是指刺杀或者被刺杀的女性。
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扮演者需要去刺杀别人,一般表现的是比较阴毒凶狠的妇女,如《双钉记》中的白金莲、《双铃记》中的赵玉以及《杀子报》中的徐氏等形象。
京剧旦角流派

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 美,在纽约、芝加哥、旧 金山、洛杉矶等市献演京 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 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 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 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 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 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 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 予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 一八”事变后,梅 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 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他 排演《抗金兵》、《生死恨》 等剧,宣扬爱国主义。1935年 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 考察国外戏剧。在京剧艺术家 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 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 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 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 给了各国人民,因此人们称他 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 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创始人:张君秋 张君秋,京剧表演艺 术家,四小名旦之一, 旦角张派创始人,1920 年生于北京,卒于1997 年,原名滕家鸣,字玉 隐,祖籍江苏丹徒。 他自幼家贫,父滕联芳, 随母张秀琴在各地客串 演出,后经李多奎介绍, 14岁拜李凌枫为师,专 攻青衣。
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 公开投票选举,推选“四大童 伶”,张君秋与李世芳、毛世 来、宋德珠被选中(后世称 “四小名旦”)。报界评价其 “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 唱功,有一 条好喉咙,似尚; 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 稳重大方,似荀”。他的嗓音 “娇、媚、脆、水”,甜润清 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 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 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被他很 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风 格之中。
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 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49 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 协第一届会议,1950年当选全 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协理事会 主席团委员,1953年任中国戏 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由周 恩来总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程砚秋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 京剧艺术事业,他所取得的卓 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 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 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 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重 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老旦表演艺术分析
作者:周思宇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10期
摘要:京剧老旦唱腔是京剧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旦表演艺术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在
于其独特的唱腔,这也就是老旦行当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重要的艺术手段和艺术呈现。老旦行当
的唱念既不同于青衣的优雅美,也不同于花旦的俏丽美,更不同于同为本嗓发音演唱的男生行
当老生唱念的繁丰之美。
关键词:京剧;老旦;表演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0-0140-01 DOI:
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095
老旦的唱腔是一种夯实有力、苍劲古朴、韵味深沉、细腻精纯之美,通过优美、苍劲的唱
腔和念白来抒发和外化人物丰富深邃的思想内涵,使观众在艺术欣赏上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
但不同的人物形象又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既有老旦行当的共性,又有为塑造不同人物形象而运
用的唱念表演手段上的个性。
一、唱念
老旦人物形象塑造是以本嗓(真声)为基础,具备“雌音”和“哀音”“,衰音”主要表现在苍
老、苦涩、赢弱等方面,显示所饰演人物的行当、年龄特征和身体状态。“雌音”是指女性声音
的明亮、柔细、甜美、圆润。具备“苍、嚼、鳄、擞、虎音、炸音”的老年妇女特色音。唱腔
“刚劲婀娜、韵味醇厚、旋律精微”,既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又具有老年人的“苍劲古
朴、醇厚深邃”,如《杨门女将·巡营》中佘太君【二黄原板】唱腔是一板一眼、四分之二拍节
奏,充分的体现了老旦唱腔苍劲古朴、委婉迂回、韵味纯正、深沉抒情的风格,节奏平稳,板
起板落的艺术特点。
京剧念白是各个行当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之一。京剧老旦行当的念白分为韵白和京白两
种。韵白是强调韵律和节奏的一种音乐化极强的艺术语言,是京剧老旦行当独特的念白形式。
老旦念白强调嘴皮功夫,吐字有力、字字入扣、节节相连,强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跌宕起
伏、节奏鲜明、铿锵琉璃。每个字“字头、字腹、字尾”交代清楚,充分发挥共鸣腔的作用,强
调气息的控制运用和情绪把握,体现出老旦行当念白的风格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戏曲舞台表演考虑因素很多,鉴于很多表演的剧目有其相同之处,所以在“唱念”技术把握
上要把握共性与个性上的区别。由于人物的身份、年龄和性格等特征上的差异,每个人物形象
都有其“唯一性”。每个人物形象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存在,因此在唱腔和念白的运用上,
就要根据不同剧目、不同人物,进行认真分析、比较和区别对待,精准捕捉和把握住每一个人
物的最显著的个性特征,在发声技巧、唱腔技巧、念白技术,以及情感运用上精心思考、精心
设计,并与剧情和人物实现无缝对接,力求实现外在技术与内在人物思想情感的融合。尽管每
出剧目的“唱”和“念”有共性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唱、念”的人物个性特征;使一字一腔
要抒发人物内心复杂的思想情感,以美妙动听的声腔打动和感染观众,把观众情绪带入到剧情
和人物刻画的意境当中,给观众带来视听上的艺术享受。
二、眼神
京剧老旦表演艺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强调眼神的运用和外化表现,俗话说:“一身之戏
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眼神是一个人物心灵的窗口,京剧表演中是塑造鲜活人物形象的
关键。演员塑造人物是通过唱、念、身段表演动作等外在技术手段作为“形”,通过眼睛之神传
递人物心灵真情实感来感染观众,是演员表演的重要手段。眼神反映每个人物性格和内心的情
感,是内心情感的重要的外化表现体现。在艺术创作中,“眼神”的精准运用是决定了人物形象
是否生动鲜活的关键和决定因素。
三、脚步
京剧老旦舞台中的台步与日常生活中老年女性的步法是大不一样的,其既来源于生活,又
高于生活。舞台具有表演性质首先要满足人们关于美和艺术的追求。舞台上台步不是孤零零存
在的它要配合伴奏音乐、剧情发展、人物情感,所以在不同剧目中人物的台步是千姿百态的。
台步运用的巧妙应景会让人眼前一亮锦上添花,也会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四、手法
在不同的行当中,手型运用是不同的,旦角主要是以兰花指为主,指形美观,引人入胜,
有其独特的魅力。而老旦的基本手法则可以从掌、拳、指三方面来看待老旦的基本手法。老旦
手法虽然不像旦角那么挺翘、清秀、雅丽但是却也端正、别致。年老体衰的女性要体现一种符
合年龄身份的手型,有的含蓄,有的颤抖,有的平稳。在平铺直叙”的演出中要体现“荡气回
肠”的情节。使其表现出简约不简单的平和之美。同时手势也是为了更好凸显不同人物的特
征。老旦的掌有翻掌(手心向上)、压掌(手心向下)等,通常是双手自然弯曲,与佛手掌有
些相似。
关于拐杖的使用方法,拐杖是老人的显著符号和外化特征。三出剧目、三位老人相同点是
都手持拐杖,但是在各自所持有拐杖的外形和使用方法等方面有着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
《杨门女将·巡营》佘太君的柱棍是皇上钦赐的龙头拐杖,主要象征着身份和地位,其在剧目
中对人物所起到的三条腿协助功能并不显著,所以,在该剧中佘太君的龙头拐杖重在显示其国
家重臣的身份。
五、结语
总之,不管是眼神、脚步、柱棍,还是手法等程式技术,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让人
物在舞台上更加饱满。因此,一切好的艺术呈现都是要通过台下扎实的外在基本功和准确细腻
的内心体验来把人物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使人物的情感表达更加的准确,更加生动,更加传
神,从而实现表演由形似上升为神似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