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5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D15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D15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

(3)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4)理解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

遵纪守法,崇尚法治;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3.运用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什么是依法治国

法治与人治是两种不同的治理国家方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哪些基本要求?只有了解和学习了这些基本知识,才能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才能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性。

2)怎样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奠定基础,可以为国我公民同特权现象作斗争提供法律武器,可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但包括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而且包括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充分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更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2.教学难点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怎

样依法治国?教材给出了六条基本要求。从立法、执法、监督等方面指出了依法治国的途径。对于中职生来说这些要求抽象性、理论性强,难于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依法治国”的感性认识存在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举一些具体事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总结,从而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3.结构线索

教材从宪法修正案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国家根本治国方略入手,指出了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哪些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在理解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引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和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增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是本节内容的最后落脚点,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离不开国家和个人的努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处于中职的起步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但激发兴趣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教学中穿插一些案例,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中职学生社会经验与知识水平方面的欠缺,会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另外,中职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教学中一旦出现疏密之处,他们就会分散精力,而对于感兴趣的内容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并能积极参与。就本节内容而言,依法治国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讲授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列举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1:

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境内外势力的精心准备、策划下,暴徒们在有着两百多万人口的自

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大肆打砸抢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在果断处置“7·5”事件的同时,当地政府还组织警力依法留置、审查打砸抢烧犯罪嫌疑人一千余名。尽管“7·5”事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公安、司法机关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同样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没有受非理性因素影响而违反法律规定。

案例2:

39岁的湖北京山县雁门口镇人佘祥林在背负“杀妻”之名服刑11年后,2005年4月初终于被中断刑期重获自由,(因为“被杀”的妻子张在玉又回到了家乡)并累计将获得70余万元国家赔偿。湖北法律专家指出,这个“离奇”的错案凸显出现行司法体制的一些漏洞,也势必促进司法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从而进一步促进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护。

【引思明理】

思考问题①:两个案例给你什么启示?

分析提示:案例一中公安、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处理乌鲁木齐七五暴力事件;案例二中主人公的11年冤狱反映出司法机关在执法过

程中存在漏洞,说明司法公正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确司法公正的重要性,公正是司法行为的灵魂,是司法的生命。

思考问题②:两个案例判罚的依据是什么?

分析提示:依据相关法律。不管是处理暴力犯罪事件,还是佘祥林的冤狱、国家赔偿都要根据相关法律进行。

思考问题③:冤案的发生是否意味着法律失去了它的效力?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提示:没有失去效力,正是因为相关法律的存在,才能严惩暴力犯罪分子,佘祥林才能获得70余万元的国家赔偿。而冤案的发生恰恰是执法机关没有严格执法的结果。

教师在引导分析时要明确指出法律存在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政府治理国家的方式是依法治国,引出本节内容。(使用案例时,授课教师可以丰富案例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什么是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讲解)

①治国的两种基本方式:法治与人治;

②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法律与制度,个人意志;

③什么是依法治国?

定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思考问题:怎样做到依法治国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过渡到下一内容)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中的“法”指的是法律与制度。依法治国离不开法律,依法治国是依照法律与制度治理国家。请学生回答问题,加深理解,引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回答问题①:列举你所知道的法律名称?

分析提示:教师可在学生列举后进行补充,此问题是让学生知道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律与制度的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回答问题②:如果违反了法律将会怎样?

分析提示:受到法律的制裁,承担责任。如违反《民法》要承担民事责任,违法《刑法》要承担刑事责任。有法必依

回答问题③:谈谈你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理解。

分析提示:违法犯罪的人都逃不脱法律的制裁。

学生看书本73页的依法治国必须做到的六条内容,并要求学生把74页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用下划线划下来。

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2、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依法治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治国方略,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之一。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树立和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本知识点

可略讲)

树立和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2)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3)增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案例:

从2003年至2007年,全国纪检司法机关共计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67万多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3929人,其中省部级高官35人,尤其是陈良宇、杜世成、郑筱萸等高官严重腐败案件在全国引起极大震动。这组数字清楚地表明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力度在加大,任何腐败分子,无论职位多高,一旦违法,就严惩不怠,这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思考问题①:结合材料,怎样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思考问题②:结合材料,说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包括:

①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②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奠定基础,可以为我国公民同特权现象作斗争提供法律武器,可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3、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案例分析:

2005年10月10日,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中华路上的白领大厦门前,一位农民工举着一块牌子,上面一行大字“急卖判决书”,下面一行稍小的字“653万元急卖550万元”。据媒体报道,这笔款子是开发商拖欠承建公司的工程款,法院判决后一直未能得到执行,

承建公司因此无法向建筑农民工们兑现工资,无奈之下农民工们打算自己亏出100万元换个现金救急。可是,与多数走此下策的债权人一样,他们至今尚未寻到买主。其实,公开叫卖(贱卖)判决书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近几年来,由于“执行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百姓手持生效的法院判决书当街叫卖的现象屡见于报端。

思考问题①:案例中的法院判决久久不执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分析提示:损害法律公信力,损害法律尊严,法院判决成“白条”。思考问题②:你如何理解法律权威和尊严?

分析提示: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任何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威严。

思考问题③:国家和公民个人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分析提示:此问题的回答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国家角度和个人角度,而个人角度又可以具体为中职生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国家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措施①: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思考问题:怎样落实?

分析提示:加强立法工作,严格执法,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执政水平等;

措施②: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因素

包括:避免执法、司法腐败;避免冤假错案及不公正案件(佘祥林案)等

(可以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的方式学习本知识点)

(2)中职生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①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③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体验导行】

1、学以致用

(1)列出与自己的专业、学习、生活发生密切关系的法律,认识

自己的法律素质现状,对提高自己法律素质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

(2)收集身边的法律案例,理解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2、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朗读《普法歌》进行课堂小结:

人人要学法,法律用处大。社会各行业,处处需要它。做人要守法,约束你我他。办事懂规则,生活秩序化。用法护自己,理直胆气大。法前人平等,靠法走天下。胸中有良法,歪斜全不怕。正气大发扬,利民利国家。

3、作业布置

撰写“学法、守法、用法大家谈”演讲稿,参与演讲活动。六、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必须以了解学生的学情为前提,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预习空间,在个人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课堂学习的目标才会明确,课堂才会实现更多的有效注意。

2、教学环节的过渡需要一定的技巧。在本节内容中“崇尚社会

主义民主与法制精神”知识点与上下环节的衔接不够好。

3、因为施教环境和施教对象的不同,所使用的教学不可能适用所有的学生。课堂讨论应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应该更好地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4、在作业布置和学以致用环节,可以设置更多的问题或设计更多的活动让学生完成,巩固强化本节内容。

“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主题班会

“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发挥个人所长编排与法制有关的节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器,从而做到“懂法制,懂道德,无违法,无犯罪”。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准备 、学生排演节目 、电子琴、录相片、课件、 )、活动内容 一、主持人宣布开会;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每天早晨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使你安静地来到学校;当你在课堂上汲取丰富的知识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带给你良好的学习条件;当你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购买心爱的玩具时,又是什么使你买到了货真价实的商品? 对,是法律!法律是生活的保障,法律是幸福的源泉!试想,在一个没有法律或者法律不健全的国家里,犯罪分子日益猖獗,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至U处坑蒙拐骗,到处杀人放火,那将是一 片多么可怕的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懂法制、懂道德、无违法、无犯罪是我们每一名小学生应具备的条件。 啊!所冃景

题班会》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演讲:《争做知法守法小公民》 同学们: 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2000年2月1 日,《光明日报》报道:河南省一名小学生,因为自己的考 试成绩没有科科达到 90分以上,回到家后,竟被父母活活 市一名小学生,因为自己没有被评为“三好学生”, 竟把老师打了一顿。这些事例以前我也看过一些,真是令人 触 目惊心。所以,青少年知法,守法,运用法律的武器捍卫 自身权益已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那么,法律是什么?法律就是一些比较严格的规定,这 些规定常 常表现为一部部法律。 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等等,这些法律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安宁,带来了和平…… 经我这么一说,同学们肯定对法律有了新的认识:法律是公 平的使者;法律是正义的化身;法律是我们的保护神!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是否知法、懂法、守法、 用法,对祖国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关系重大。所以,让我们为 争做21世纪知法守法小公民而努力奋斗吧! 三、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1 、标志介绍(包括禁止饮用标志、禁止通行标志、禁 止触摸标志、自然保护区标志、步行街标志、自行车停放标 志等) 、歌曲《抓贼》 、小品《再也不敢了》 F 面我宣布《携手迈向光明大道 法制在我身边主 打夕匕;长春 比如,专管国家大事的有《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打击犯罪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邢法》、

民族精神手抄报内容

民族精神手抄报内容 精选民族精神手抄报内容大全 民族精神的意义(一) 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民族精神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改变一个民族的人来实现的。观念、精神和文化虽然不能改变 世界,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能够改变世界的。在中外历史上, 民族精神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生动的展开。西方国家,如英、法、德、美、日等国之所以在近代率先进行资产 阶级革命、完成了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又勇敢迎接以信息技术为 主的新技术革命,并率先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其重要的一个原因 就是起于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源头,中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的重塑,又经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淬火,他们建 构起了一种民族新精神。这种民族新精神主要包括:审判一切的理 性精神、凸现个人的主体精神、天赋人权的平等精神、崇尚法律的 法治精神、创造价值的实业精神、平等交换的市场精神、标新立异 的创造精神、追求效益的风险精神、逻辑推理的科学精神、知识就 是力量的技艺精神,等等。这种民族新精神既是西方近现代物质文 明发展的产物,又是创造现代物质文明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曲折磨难,有时甚至已进灭亡的边缘,但化险为荑,衰而复兴,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像 血液一样流淌在炎黄儿女身上的中华民族精神。伟大领袖曾说过: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同样需要有一种精神。 尤其对于正在创业、正在崛起的民族,更需要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 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那将是非常可悲和危险的。 民族精神名言(二) 2、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一)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运用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他们往往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以致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既要让学生认识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又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而遵纪守法教育的最终成果将落实在学生的实践行为方面,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把树立和弘扬“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本课重点。 2.教学难点 (见教学重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从属于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本课时主题“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授课主要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和情景体验,通过讲述、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学情分析 中职生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

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诱惑迷惑,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中职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成长。加强法制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海因兹偷药救妻 欧洲有个妇女身患一种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有一种药也许救得了她。这种药是本城一名药剂师最近发现的一种镭剂。该药造价昂贵,药剂师还以10 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他花 200 美元买镭,而一小剂药却索价 2000美元。这位身患绝症的妇女的丈夫叫海因兹,他向每个相识的人借钱,但它只能筹到大约 1000美元,只是药价的一半。海因兹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并且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把要卖给他,或者允许他以后再付钱。可是,这位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我要靠它来赚钱。”海因兹绝望了,想闯进那人的药店,为妻子偷药。 海因兹该偷药吗?为什么? 从道德层面讲,海因茨的偷盗行为并不能被认为是不道德 从法律层面上讲,海因兹行为触犯了法律; 但是,海因兹偷盗还是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神圣而不可侵犯 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有哪些? 道德 纪律、规章、制度 法律 【创境激趣】 展示学生乘坐公交车、考试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据此导入新课。(图片内容见课件) 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引思明理】 <设置问题> 1.在公交车上、考试的时候需要我们遵守什么纪律?除此以外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学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主题班会

“学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主题班会—— 法在身边——走好青春每一步 【活动背景】 做好法制宣传活动,举行“学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主题班会,积极响应号召。 【活动目的】 1.通过班会,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引起学生的现实关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将校内法制教育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提高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认识能力。 【活动方式】 班干部主持,师生共同参与,以讲解、朗诵、讨论、竞赛等形式展开。 【活动要求】 注重人人参与,讲究活动秩序,联系实际。 【主持人】 【活动地点】七年一班教室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开场导语,说明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意义。 甲:学习法律是社会进步对个人的外在要求。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逐渐完善,人们的生活与法息息相关。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不懂法、不学法的人在现今社会将寸步难行,无法立足,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社会对人的要求。 乙:法制精神是现代人的一种内在修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内在素质的内涵正在逐渐丰富。以前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代人除了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之外,还应该具有人文和法律精神。 甲:尊法守纪是每个社会公民的义务, 乙:尊法守纪是保护每个人个人利益的保障。 合:为此我们开展主题为“学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的主题班会。 二、《宪法》法律知识简介(学生10人) 主持人:《宪法》共四章: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10名学生带领同学们学习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三、案例结合,讨论法律案例 主持人:同学们,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鲜活的事例已然清楚地告诉我们,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学法,懂法,用法,是青少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都有十七、八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案例一:据《闽西日报》报道:20XX年6月26日中午,某中学生林某因与同年级同学钟某发生矛盾后斗殴,当晚8时许钟某纠集同学挟持林某到校外一小巷内,将林某打倒在地。后来林某起身掏出水果刀,对其中的王某等人乱刺后逃离现场,王某被刺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1月17日,县法院以林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弘扬民族精神黑板报缅怀先烈文字稿

弘扬民族精神黑板报缅怀先烈 同学们,还记得叶飞、阮英平、范义生、叶挺等老一辈 革命家们吗?1936年9月,闽东红军独立师三纵队一分队在宁德虎贝乡百丈岩下与敌人遭遇,我军九名壮士与敌人激战后,退到百 丈岩顶,这时他们已弹尽粮决,威武不能屈,他们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同学们!是他们以大无谓的英雄气概,一往无前的精神 浴血奋战粉碎敌人的多次进攻创建闽东苏区和取得苏维埃运动的 胜利。缅怀先烈。 是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自己宝贵的生命 为共和国奠基。先烈们的功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 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我们少年儿童更不会 忘记他们。我们今天能过上这么优越、幸福的生活,靠的是我们 的前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骨气、重名节的仁人志士自尊自爱 的座右铭。“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他们都活在我 们的心中。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 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做一名知荣辱, 懂文明的新时代少年? 第一,热爱祖国,并自觉地为她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热爱祖国就要了解她的历史,特别是要了解中国近代100多年的 屈辱史,明白一个真理:落后是要挨打的。

第二,要爱惜自己的名誉,尊重自己的人格。不管做什 么事,都要讲究荣誉与耻辱,是正确的要敢于坚持,是错误的就 要勇于改正。不必固执己见,用不着扭着脖子瞪眼睛。学会忍让,多点宽容;学会诚信,以诚相待;学会交际,乐于合作。我真诚希 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去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第三,文明规范,学做真人。在学校见到老师恭恭敬敬 地道一句:老师好。这是对老师的尊重。见到同学说一声:你好。这是对同学的友好。在家里向父母长辈问好,主动给他们倒上一 杯热茶、添上一碗饭,这是孝敬长辈的表现。在公共汽车上举止 文明,不争不抢,见到老弱病残及怀抱婴儿的母亲主动让个位, 这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同学们,讲文明,懂礼貌,规范自己 的言行,学做真人就应该从这些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只有做好了 这些小事,长大后才能有出息,成大器。 同学们,我坚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一 个真正民主、独立、强大、统一的中国必将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迎接这一天的早日到来而勤奋学习,努 力拼搏吧!

加快法治进程建设法治国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13739241.html, 加快法治进程建设法治国家 作者:胡雪峰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1期 摘要: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正步入新的发展时期,为加快其进程,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目标,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是积極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三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的关系;四是大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保障法律有效实施;五是畅通监督渠道,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六是认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法治文化环境。 关键词:立法;行政;司法;监督;宣传教育。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经过四十年的努力,我国法治建设在逐渐走向成熟的同时,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快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目标,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只是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当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需要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因此,制定高质量的良法就成了迫切要求,而良法的产生离不开立法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立法的科学化,首先要求所制定的法律必须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能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平衡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这就要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之前,要深入社会实践,广泛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新情况、新问题,以增强法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立法的科学化还要求所制定的法律应当具有可操作性。要保证立法的科学化,就必须坚持立法的民主化。从内容上讲,立法的民主化是指法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的意志,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我们的立法者要有大局意识,要摒弃部门和阶层利益,真正做到为民立良法。从程序上讲,立法的民主化是指在立法过程中要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以提高立法质量,让法律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 二、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严重的违法莫过于政府违法。因此,依法治国首先是依法行政。 基于上述原因,当前,我们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工作,抓紧制定并不断完善各项行政法律法规,着力通过法律来规范政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教案[精品文档]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 授课章节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 治国家 授课日期年月日授课题目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能力目标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 纪守法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 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教学难点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板书设计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一)纪律的定义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二)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三)纪律的作用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 1.法律的特征 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3.法律的作用 4.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1.思想上高度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教学过程时间 分配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 引入「」 分钟 展示学生乘坐公交车、考试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 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据此导入新课。(图 片内容见课件) 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新课「」 分钟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 (板书) (一)纪律的定义(板书)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 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 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设置问题> 我们应遵守怎样的上课和开会纪 律?你遵守纪律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挖掘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唤起内心对 知识的感知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从而 理解自觉遵守纪律要持之以恒,时时刻刻 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 <设置问题> 反问:遵守纪律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 自己,是不是就没有自由?(引入下一部 分学习) (二)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板书) <设置问题> 请同学们分析漫画《他敢剪吗?》, 大家说他敢剪吗?他为什么不敢剪? 他不敢剪。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 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 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互 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 在的前提。因此是“不敢剪”。剪断绳子 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 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 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 的关系。 由问题引入纪律和自由好比甲乙两 方,它们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 自由离不开严明的纪律。自由是在纪律约 束下的自由。另一方面,纪律是对自由的 保障。真正的自由是在纪律许可范围内行 使权利的自由。 (三)纪律的作用(板书) 观看多媒体:交通事故。学生观察体 味、思考。 <设置问题> 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果是什么? 看多 媒体课 件。观察 体味、思 考 学生 思考回 答,并观 看多媒 体。 让学 生开展讨 论,充分 理解纪律 与自由的

“弘扬法制精神,建设平安校园”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法制建设,共创平安校园》主题班会教案 靖西中学2016级10班苏倩娇 一、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校园安全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二、活动过程: 1、班主任讲述了前不久发生在市区一所学校的交通事故,这起交通事故造成很多学生严重受伤,甚至有个别学生还落下了身体残疾的悲惨后果。最后让学生谈谈对这起交通事故的看法。 2、学生积极发言,纷纷谈了自己对这起交通事故的看法。 3、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如:走路靠右手边,过马路要走人行道。骑车靠右手边,遇到红灯要停下来,等绿灯亮了才能开始骑车。 三、学习其他安全知识 1、日常行为安全:不准携带管制刀具或其它危险品进入校园;严禁唆使社会人员来校滋事、打架;不进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不在楼梯、走廊上追逐打闹、挤搡;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不抢行。 2、体育课安全:上体育课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随意去体育老师严禁去的地方。同时要有防范意识,不随意投掷器材。 3、食品卫生安全:住校人员一律在学校食堂就餐,外出购物时一定要去正规的商场超市,同时一定要注意购买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及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4、集体活动安全:班级、年级组织的户外活动、社会活动等,要事先制定好活动安全方案报经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5、心理健康安全:教师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对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疏导化解,如找其谈话,谈心等,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6、用电安全: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四、总结 班主任总结本次班会课内容,同时给学生提出了一些安全方面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校自觉遵守安全规则。珍爱生命,把安全牢记心中。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14第六课第二框建设法治国家教学设计.docx

课时编号 课题名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材处理 教法设计教学 方法 学法设计 教学资料教学 信息资源资源 仪器设备准备 耗材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14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室 课时数1第六课第二框建设法治国家 认知: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懂得法治与德治要结合起来, 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情感态度观念: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增强民主 法治、公平正义、平等观念,拥护国家的依法治国方略。 运用:崇尚法律的权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主 义法制的尊严。努力做爱国爱党、遵纪守法、关心他人、刚正磊落的公民。 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无 案例教学法 小组合作法 课件教案素材多媒体演示软件 课件教案 多媒体电脑 无

教学环节导入 新课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内容与活动 第六课第二框建设法治国家 (一)导入新课(7分钟) 1.教学内容 分析山杠爷案例,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2. 教师活动 ( 1)探究活动一:山杠爷案例。用PPT 出示电影《被 告山杠爷》海报,请一位同学朗读案例内容,了解电影剧情梗 概。在此基础上观看视频片段,思考PPT 出示的问题:山杠爷 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好,事情就一定办得好 吗?治理村庄应该依据什么?山杠爷违法侵权表现在哪些方 面?山杠爷的教训给我们什么启发? 在讨论的基础上,每组学生代表回答一个问题,竞答最 后一个问题。教师进行赏析性点评并进行纠偏,对观点新颖、 见解独到的学生予以特别表扬。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指出:德治要与法治结 合,必须依法治村、依法治国,法治是治理国家最合理的模式。 (用 PPT 出示) 设问过渡: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哪些基本要 求?(用 PPT 出示第一目目题) ( 4)板书: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治国。 3.学生活动 (1)听、看教材第 68~ 69 页案例内容,了解情景;观 看电影《被告山杠爷》视频片段,讨论、思考问题,由每组学生 代表回答一个问题,全班竞答最后一个问题。 (2)其他学生倾听,积极思考,及时进行补充,做好笔 记。 (二)研习新课( 31 分钟) 第一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3 分钟) 1. 教学内容 ( 1)依法治国的内涵。 (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 3)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2. 教师活动 ( 1)探究活动二:看图片,谈观后感。用PPT 逐一出示 “建国 60 周年大阅兵时‘依法治国’方阵”图片,请反应较 教学方法与 手段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4年10月23日)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2015年2月2日)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2015年3月24日)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016年12月9日)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4年10月23日)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

恩格斯说过:“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推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我们党旗帜鲜明了,全党都行动起来了,全社会就会跟着走。一个政党执政,最怕的是在重大问题上态度不坚定,结果社会上对有关问题沸沸扬扬、莫衷一是,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煽风点火、蛊惑搅和,最终没有不出事的!所以,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 这次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是在别人压力下做的。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重大课题,有许多东西需要深入探索,但基本的东西必须长期坚持。 第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来的,把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提出来的,而且党一直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题中应有之义。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民族精神手抄报

弘扬民族精神资料 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有过光辉灿烂的业绩,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中华民族也历经过坎坷曲折的道路,遭受过外国侵略者的欺凌。在16、17世纪以前,勤劳聪敏的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曾长期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写道:“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水平,就是到15世纪,也还远远超过欧洲”。据他统计,从打通丝绸之路到18世纪,中国传播到欧洲和世界各地的重大发明创造就有30多项。我国的四大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特别是对欧洲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此,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说:“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但明末清初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故步自封,实行闭关锁国,当西方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时,封建帝王们却在大造皇宫、园陵,大修长城、御道,使中国失去了与世界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机会,社会生产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落后就要挨打。1840年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长枪大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一个泱泱大国沦落为西方列强“蚕食鲸吞、瓜分豆割”的对象。据统计,从1840年到1949年的109年中,各帝国主义国家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共签订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先后被割去了3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赔款1000亿两白银。满清王朝和国民党反动派丧失了民族精神,导致中华民族一度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丧权辱国的危亡之中。但富有爱国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战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七十多年里,开展了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无数革命先躯,为了救国救民,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爱国情怀,以“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英雄气概,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展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靠的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数千年来,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民族历史的土壤之中,具有深厚的根基,具有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历史传承性。从5千年前的中华祖先到21世纪的中国国民,在绵延亘古的文明创造中培育出的民族精神光彩夺目、普照人间。诸如“以公灭私”、“天下为公”的尚公精神,“发奋忘食、乐以忘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和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记、匹夫有责”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崇尚仁义、厚德载物”的雍容大度、包容万物的宽容精神,“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博大胸襟,“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精神;刻苦自励、“头悬梁、锥刺股”的勤学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先人倡导的民族精神,化育了一代代仁人志士,凝聚着中华民族历经了数十

建设法治国家

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 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民主的立法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公平的市场资源配置制度、严格的执法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有效的法律监督制度,同时要培养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和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依法治国目标中国共产党法制建设科学发展观 标注: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增添了新的内容 一、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着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期。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在这关键的转轨期间,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竞争秩序的建立,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政府职能的转变、司法的公正等等,都必须依靠公平、有效的法律进行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为此,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并把这一宏伟目标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有着深层次的历史背景;是在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在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999年中国对《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明确在《宪法》第五条增加了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公开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99年宪法修正案”宣告了人治主义的破产,它标志着人治和专制将随着20世纪的结束和新世纪的到来逐渐退出政治舞台,进入历史的坟墓。应该清醒地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体现了党的意志,而且体现了国家和全民的意志,这是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将永远载入中国法治建设的史册

“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主题班会

“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主题班会 四(2)班 (一)、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发挥个人所长编排与法制有关的节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器,从而做到“懂法制,懂道德,无违法,无犯罪”。 (三)活动地点教室 (四)、活动准备 1、学生排演节目 2、电子琴、录相片、CAI课件、电视机 (五)、活动内容 一、主持人宣布开会;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每天早晨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使你安静地来到学校;当你在课堂上汲取丰富的知识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带给你良好的学习条件;当你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购买心爱的玩具时,又是什么使你买到了货真价实的商品? 对,是法律!法律是生活的保障,法律是幸福的源泉! 试想,在一个没有法律或者法律不健全的国家里,犯罪分子日益猖獗,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到处坑蒙拐骗,到处杀人放火,那将是一片多么可怕的情景啊!所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懂法制、懂道德、无违法、无犯罪是

我们每一名小学生应具备的条件。 下面我宣布《携手迈向光明大道------法制在我身边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演讲:《争做知法守法小公民》 同学们: 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2000年2月1日,《光明日报》报道:河南省一名小学生,因为自己的考试成绩没有科科达到90分以上,回到家后,竟被父母活活打死;长春市一名小学生,因为自己没有被评为“三好学生”,竟把老师打了一顿。这些事例以前我也看过一些,真是令人触目惊心。所以,青少年知法,守法,运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权益已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那么,法律是什么?法律就是一些比较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常常表现为一部部法律。比如,专管国家大事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打击犯罪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邢法》、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等等,这些法律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安宁,带来了和平……经我这么一说,同学们肯定对法律有了新的认识:法律是公平的使者;法律是正义的化身;法律是我们的保护神!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是否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对祖国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关系重大。所以,让我们为争做21世纪知法守法小公民而努力奋斗吧! 三、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运用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他们往往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以致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既要让学生认识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又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而遵纪守法教育的最终成果将落实在学生的实践行为方面,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把树立和弘扬“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本课重点。 2.教学难点 (见教学重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从属于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本课时主题“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授课主要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和情景体验,通过讲述、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学情分析 中职生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诱惑迷惑,出

“深入学习宣传宪法_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主题班会6.4中队

“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主题 班会 六(4)班 一、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发挥个人所长编排与法制有关的节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器,从而做到“懂法制,懂道德,无违法,无犯罪”。 二、活动地点教室 三、活动准备 1、学生排演节目 四、活动内容 (一)、主持人宣布开会;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每天早晨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使你安静地来到学校;当你在课堂上汲取丰富的知识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带给你良好的学习条件;当你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购买心爱的玩具时,又是什么使你买到了货真价实的商品? 对,是法律!法律是生活的保障,法律是幸福的源泉! 试想,在一个没有法律或者法律不健全的国家里,犯罪分子日益

猖獗,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到处坑蒙拐骗,到处杀人放火,那将是一片多么可怕的情景啊!所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懂法制、懂道德、无违法、无犯罪是我们每一名小学生应具备的条件。 下面我宣布《携手迈向光明大道------法制在我身边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演讲:《争做知法守法小公民》 同学们: 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2000年2月1日,《光明日报》报道:阿勒泰一名小学生,因为自己的考试成绩没有科科达到90分以上,回到家后,竟被母亲活活打死;石河子市一名女生唆使同学杀死母亲,这些事例以前我也看过一些,真是令人触目惊心。所以,青少年知法,守法,运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权益已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那么,法律是什么?法律就是一些比较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常常表现为一部部法律。比如,专管国家大事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打击犯罪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邢法》、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等等,这些法律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安宁,带来了和平……经我这么一说,同学们肯定对法律有了新的认识:法律是公平的使者;法律是正义的化

最新《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之《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课时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教案 第一课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运用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他们往往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以致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既要让学生认识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又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而遵纪守法教育的最终成果将落实在学生的实践行为方面,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把树立和弘扬“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本课重点。 2.教学难点 (见教学重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从属于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本课时主题“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授课主要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和情景体验,通过讲述、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学情分析 中职生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诱惑迷惑,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中职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成长。加强法制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展示学生乘坐公交车、考试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据此导入新课。(图片内容见课件) 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引思明理】 <设置问题> 1.在公交车上、考试的时候需要我们遵守什么纪律?除此以外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学生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乘坐公交车要遵守相应的交通法规,外出游玩也要遵守相应的纪律。 引导学生明白,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集体活动,而有集体活动就需要有纪律约束。 2.纪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何作用? 纪律保证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引入学习的第一部分)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板书) (一)纪律的定义(板书)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看多媒体课件。观察体味、思考 <设置问题> 我们应遵守怎样的上课和开会纪律?你遵守纪律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挖掘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唤起内心对知识的感知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从而理解自觉遵守纪律要持之以恒,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 <设置问题> 反问:遵守纪律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是不是就没有自由?(引入下一部分学习) 学生思考回答,并观看多媒体。

“弘扬法治精神,成就伟大中国梦”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法治精神,成就伟大中国梦”主题班会教案“弘扬法治精神,成就伟大中国梦”主题班会教案 1.加强法制观念,引导学生学法守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提 高学生自救自护及自我防范能力,提高法制意识。 班会流程: 导入: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当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成长,而当代社会的我们必须要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关于青少年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简要举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简要举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简要举例 了解我国现在青少年对法律意识薄弱的事例及有关案件。全国 5亿青少年,违法占万分之六。举例:绍兴17岁的陈铁江绑票案杀死9岁男孩… 3.小组讨论:现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1)特征: a .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 b .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 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

d .犯罪类型复杂、高频率。 (2)原因:多方面的,社会环境;自身生理、心理以及家庭 教育等方面的原因。 小结: 犯罪它是一颗长满刺的玫瑰,美丽诱人,但是又会让我们流血流泪。总而言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国无法则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我们青少年应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为自己未来的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附送: “弘扬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活动倡议书 “弘扬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活动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 当三月的春风吹遍大地的时候,我们总会想起一个不朽的名字——雷锋!在 我们耳边总会响起一句伟大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五十年过去了,雷 锋的名字仍然铭记在人们的心中。新时代孕育出新榜样。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 生,我们更应该让雷锋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为此,少先队大队部向全体同学发出 以下倡议:

民族团结手抄报资料

民族团结手抄报资料 民族精神就是中华人民最基本的特征,在这个基础上,中华人民才有衣食住行等行为习惯。人民的思想最容易体现出民族精神,做中国人都要有优良的品质,一切要达到更好,最好。就这样,民族精神吸附在你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上。你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中国的名誉,千万不要做出让中国丢脸的事。 “民族精神”这个词语,他包含了许许多多深刻的意义,它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国的憧憬和理想。它象征着中国卓越的精神,代表着中国人民对民族精神的追求,这作为动力推动着中华人民把民族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因为这民族精神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生命的强大支柱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悠久历史的积淀和文明的结晶。在几千年改造世界、适应环境的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表现出独具魅力的性格、气质和品质特征。江泽民同志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里强调“极为重要”,说明不是一般的任务,而是意义特殊、作用特别重要的任务。我理解,这种特殊、特别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民族精神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像一条精神纽带,把全国各族人民不分地域、不分职业、不分年龄维系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宏图伟业,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希望。以民族精神为纽带,引导人们心系国家命运,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将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对这项伟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民族精神世代相传,其中的道德精髓今天仍然适用,如讲个人道德修养和做好工作关系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关于抵御诱惑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及勤劳节俭、诚实守信、廉洁奉公、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对于今天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氛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中华民族以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状态走向世界。经济全球化、交流网络化的大趋势已使文化的闭关自守几无可能;少数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正在同经济扩张、政治霸权和军事威慑结伴而来。因此,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同时,也只有批判地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在广泛的文化交流中吸取世界文化的精华,才能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竞争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使我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赢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和发展条件。 民族团结手抄报诗歌 青海的草原, 一眼看不完。 喜马拉雅山, 峰峰相连到天边。 古圣和先贤, 在这里建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