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信息共享空间理念融入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doc
图书馆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 张红丽 , 1 吴新 年 . 识 服 务 及 其 特 征 分 析 [] 图 书 知 J.
情 报 工 作 ,0 0 2 :3 2 2 1 ( )2 — 7
[ ] 徐 球 . iig ir y 高 校 图 书 馆 学 科 化 知 识 服 务 的 7 Lv ba : nl r 创 新 点— — 以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图 书馆 为 例 [] 图书 情 报 工 作 , J.
4 50 ) 7 0 1
摘 要 : 图书馆 阅 览 室信 息 共 享 空 间建 设 的 影 响 因素 , 思 想认 识 明确 、 间和 资 源整 合 、 务 团 队 建设 、 理机 制创 新 等 对 即 空 服 管
中 图分 类 号 : 2 2 G 5.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i1. 6/.s. 0 — 0 5 0 2 3 4 o:03 9jsn1 5 89 . 1. . 1 9 i 0 2 00
参 考 文 献
[] 张红丽 , 新年. 4 吴 知识 服 务 及 其 特 征 分 析 [] 图 书 J.
情 报 工 作 ,0 0 2 :3 2 2 1 ( )2 — 7
[ ] 肖媛 媛 , 文 忠 , 慧 . 于 图书 馆 知 识 服 务 的思 考 5 邓 孙 关 [] 图 书 情 报 工作 ,0 9 增 刊 2 :0 9 ,7 J. 20 ( )9 — 2 4 [ ] 冯 洁音 . 考 咨 询 案 例 集 锦 [ . 海 : 海 科 学 技 6 参 M] 上 上
式 主要 有新 建 和改 建两 种 。新建 是在 新 图书馆 建设 过 程 中直接 在 I C理念 指导 下建 设 阅览 室 : 改建 是 在 原 有 阅览室 的基 础上改 造而成 。 23 服务 团队的 建设 -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研究

第23卷第3期2009年6月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 i cheng Nor m al College Vo l .23,No .3June,2009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研究朱鹏威(白城师范学院图书馆,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本文在分析信息共享空间概念、特点和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共享空间理论模型,并详细论述了模型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用。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模型中图分类号:G 25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118(2008)0120096204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朱鹏威(———),男,白城师范学院图书馆,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参考咨询。
1 引言20世纪90年代后期,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和学习交流模式的信息共享空间(I nf or m ati on Comm ons,简称I C )诞生了,它为图书馆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势必对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对信息共享空间的关注始于本世纪初,相对国外对I C 的研究,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践成功的例子不多,但是发展迅速,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将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介绍给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引起了国内图书馆界的普遍重视。
基于以上的背景,本文结合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特点和建设原则,尝试提出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的理论模型。
2 信息共享空间概念和特点2.1 信息共享空间概念。
尽管信息共享空间已经诞生十多年了,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但是国内外图书情报界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概念。
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I C 进行解释,虽然表述方法不同,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
综合各种理论观点,笔者认为:狭义的I C 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动态服务模式,在图书馆提供信息查找的“统一界面”中,I C 提供学科知识的导航、文献之间的关联、多数据库的整合检索和获取目标信息的一站式服务。
论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下的服务创新8篇

论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下的服务创新8篇第1篇示例: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造。
图书馆作为高校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学术资源的核心场所,其空间改造对于提升学校的学术氛围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下的服务创新展开讨论,并分析改造对于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和意义。
一、空间改造的背景高校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学术资源和学习场所,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读者需求和提升服务水平,图书馆的空间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新时代学术要求的提升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图书馆需要更加注重空间布局、功能设置和服务创新,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二、服务创新的内容1. 空间设计:通过对图书馆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可以使得图书馆的功能区域更加清晰和便利。
不同类型的读者可以在不同的区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和阅读的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2. 设施配备:改造图书馆需要注重设施的配备和更新。
例如增加自习室的数量和种类,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提供多媒体设备和无线网络,满足数字化学习的需求;配置休息区域,为读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
3. 服务创新:图书馆可以开展新的服务项目,如学术讲座、学术展览、专题阅读活动等,为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平台,丰富图书馆的文化氛围。
三、改造对于图书馆服务的影响1. 提升学习体验:通过空间改造和服务创新,可以提升读者在图书馆学习的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2. 满足多样化需求:不同类型的读者有不同的需求,改造后的图书馆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包括学习、交流、休息等多种需求。
3. 促进学术交流:通过丰富多样的服务项目和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图书馆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四、空间改造下的服务创新的意义1. 适应时代需求:新时代学习和研究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图书馆需要与时俱进,通过改造和创新来适应新的学术和学习需求。
2. 提升服务水平:空间改造和服务创新可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品牌形象,在学术界和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浅论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

馆 、 字 图书馆 的发 展历 程 , 数 目前 , I 式 的 建立 已 c模 经成 为一种 必然 。 然而 , 高校 图书馆 由于受 传统 服务
第3 3卷 第4 期
浅论 高校 图书馆 信 息共 享 空 间建 设
宋 生艳
( 西大 学商务 学院 ,山西 太原 山 003 ) 30 1
( 摘要 ] 信 息共 享空间作 为一种新型的服务 方式和学 习空 间, 已成为 当前 图书馆界信息服务模 式研 究的一 个新热点。当前 , 国高校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初步 实现 了空间、 我 服务 、 资源的整合 , 但仍然存在 着信 息资源
I , 了配 置普通 P C时 除 C机外 , 要根据 实 际需要 安 还
员 、多媒体人员以及学科专家之间共同协作才能完 成。 是, 但 一些 高校图 书馆 往往忽视 了综合人 才 的培 养, 面对 网络技 术 、 字 图书馆 技 术 等 冲击 , 得无 数 显
所适从 , 严重影 响 了 I C的发展 。 ( ) 三 大量 资金投入 的制约
新 思考 如何 根据 用户 的特 征 与行 为变 化 ,构 建一 站 式 信息共 享 空 间模 式 ,以满足 信息 时 代用 户 的多元 化 信息需求 。 于此 , 20 年 开 始 , 国高校 图书 鉴 从 06 我 馆 纷纷 引进 I c理念 , 极致 力 于信 息共 享 空 间 的建 积 设, 为我 国 I 设 提供 了一 些很 好 的实 践 经验 。但 C建 目前我 国高 校 图书馆 I c建设 仍 然处 于起 步 阶段 ,C I 物 理层 、 虚拟 层 、 支持 层服 务体 系 尚不完 善 , 因此 , 进
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省图书馆为例

收稿日期:2021-03-15作者简介:李欣悦(1992 ㊀),河南省图书馆助理馆员㊂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省图书馆为例李欣悦(河南省图书馆,河南郑州㊀450052)关键词: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创新摘㊀要:文旅融合的不断发展对公共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㊂转变服务方式㊁助推文旅深度融合㊁落实全民阅读是图书馆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㊂文章分析了河南省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实践与创新,对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接轨新时代㊁提高服务品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图书馆助力文旅融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㊂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4-0018-03㊀㊀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开启了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新篇章,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发展格局,给我国文化发展融入了新鲜血液㊂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中的一部分,保存了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珍贵文化遗产,是坚定㊁弘扬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必将成为文化传播与推广的中坚力量㊂㊀㊀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不仅要服务大众,还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文献和知识 活 起来㊂在顺应文化与旅游融合潮流的同时,图书馆只有重新审视自身定位,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有效的融合发展路径,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才能在文化传播㊁促进国民素质提升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㊂1㊀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初步实践㊀㊀目前,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方面已经进行了许多成功的探索㊂有的图书馆从选址㊁建筑风格㊁内部装修等方面深挖历史价值,融入地方特色,展现其特有的人文风貌,进而发展成地标性建筑,作为景点或网红打卡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㊂有的图书馆通过举办会展㊁研讨会,将来自四面八方的专家㊁资源汇聚在一起,借助文献信息优势引发连锁反应,具有宣传文化㊁促进旅游的作用㊂有的图书馆通过研学旅游的形式将文化学习㊁旅游观光㊁拓展训练融合到一起,既开阔了参与者的视野,拉近了他们与文化的距离,又能提升其自理能力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㊂这种方式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㊂综上可知,在文旅融合初期,公共图书馆更多是从馆舍建设㊁服务形式等方面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在读者活动的策划㊁开展及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㊂2㊀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省图书馆的创新举措㊀㊀在文旅融合起步阶段,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㊂河南省图书馆立足自身实际,在服务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探索新模式㊁新方法㊁新路径,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在推动全民阅读㊁提高服务效能㊁促进文旅融合㊁实现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㊂2.1㊀引入情景体验,开辟阅读新空间㊀㊀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打破思想壁垒,将服务向外延伸,建设体验式共享文化空间㊂河南省图书馆整合社会资源,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在馆外开辟阅读新空间㊂对于外出旅行而言,住宿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河南省图书馆从游客的利益诉求出发,先后在郑州索菲特国际酒店㊁郑州航空港悦航品轩酒店㊁河南饭店建立流动服务站,共投放3,000余册图书以及电子设备㊁书架㊁桌椅等硬件设施,使游客能在放松休息时与书香为伴㊂同时,酒店可通过81第41卷第4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年4月举办会展㊁召开会议㊁培训等大幅增加流动服务站的人流量,从而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㊂㊀㊀书店是城市生活的绿洲,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给养和心灵安慰㊂河南省图书馆在新密香柏书社和一鸣书居两家集阅读㊁休闲㊁教育㊁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书店设立馆外流动服务站,共配送7,000余册图书,打造了书香河南多终端阅读平台㊂此项合作不仅是公共图书馆扩大服务范围㊁创新服务方式的一次积极尝试,也是支持乡村文化振兴㊁推动全民阅读的有益探索,为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㊂此外,河南省图书馆在东门㊁南门分别设立了 豫图书咖 和 24小时自助图书馆 ,为读者借阅提供便利㊂2.2㊀走进景区,增加人文内涵㊀㊀为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速文旅融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及河南省图书馆相关领导先后走访了省内部分景区,对当地的文旅融合㊁全民阅读进景区㊁ 图书馆+ 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务等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㊂目前,河南省图书馆已在黄河游览区设立馆外流动服务站,在南太行国学院设立分馆㊂图书馆还组织文旅志愿服务团队将图书和数字资源送入嵩山少林寺景区,为游客带来了 一座移动的图书馆 ,让游客不仅能深入了解河南丰富的文旅资源,还能感受到暖心的志愿服务㊂此外,图书馆还举办了中华传统晒书活动,结合古籍保护和河南地方文化 晒国宝 晒珍藏 晒技艺 ,向广大游客展示和讲解少林寺的历史,让游客近距离接触㊁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㊂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增加了景区的人文内涵,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倡导文明旅游新风尚㊁建立书香社会的有力举措㊂2.3㊀开发地方文献资源,深挖文化底蕴㊀㊀地方文献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详实地记录了特定地域自然风貌㊁社会环境的变迁,反映了该地区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重要人物㊁事件及风土民情等,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特征㊂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料,地方文献是开发景区的文献依据,也是游客寻根问祖㊁溯源家谱的线索支持㊂为更好地延续地域历史文脉,传承地方文化,河南省图书馆积极对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梳理和挖掘,面向社会征集地方志㊁家谱㊁手稿等,并对文献资料进行二次开发,为文旅融合注入了独特魅力㊂2.4㊀加强文旅宣讲,推动文旅融合㊀㊀河南省图书馆以 豫图讲坛 为平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㊁学者向大众普及旅游知识㊂同时,图书馆定期展映历史文化㊁古迹保护㊁风景名胜等方面的优秀数字资源,从视觉上给受众带去更直观的体验㊂此外,图书馆还依托新媒体平台推介旅游景点及与旅游文化相关的文章㊁书籍,全方位助力文旅融合㊂3㊀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创新策略的探索㊀㊀文化和旅游事业的融合发展为公共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注入了新鲜血液,公共图书馆要理清自身发展现状,明确现阶段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源从多渠道推进文化旅游的宣传工作,从而促进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创新和发展㊂3.1㊀深挖地方文化,突出地域特色㊀㊀作为 城市之窗 ,公共图书馆反映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同时也代表了城市的整体形象㊂结合馆藏文献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体验,可以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地方文化㊂河南省地处中原,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地理优势㊂河南省图书馆可以借助豫剧㊁汴绣㊁木版年画㊁剪纸㊁狮子舞等举办展览以及现场学习体验等活动,提高读者的参与积极性㊂河南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重大的考古发现以及珍贵的文献典籍㊂作为城市发展的知识引擎,河南省图书馆有责任㊁有义务将历史文化重现在读者面前㊂黄河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也是河南重要的地域文化,河南省图书馆可以整合文献资源,与景区㊁旅行社合作,开发系列文化旅游项目;也可以针对河南的饮食文化举办展览,带领读者品味 人间烟火 ㊂3.2㊀服务深入景区,举办系列活动㊀㊀图书馆进景区不仅要带去图书资源,也要将活动和服务同步嵌入㊂图书馆可以结合景区的具体情况开展以下活动:一是举办朗诵㊁猜谜等适合景区环境的快节奏比赛,并以图书作为奖品送给游客㊂二是开展传统民俗文化的表演及体验活动,如剪纸㊁画扇㊁香囊制作等,参与者可在活动结束后将成果作为纪念品带走㊂三是在景区设立朗读亭,将优秀作品进行线上分享,让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聆听彼此的声音㊂四是在景区排队等候区及餐饮住宿区设置扫码听书㊁展览长廊等,让文化与旅游无缝对接㊂3.3㊀强化数字服务,引导数字阅读㊀㊀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㊀(下转第25页)91李欣悦: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实践与探索4㊀ 阅读㊃从娃娃开始 绘本阅读活动的启示㊀㊀ 阅读㊃从娃娃开始 筠州幼儿绘本阅读活动由筠连县图书馆馆长应元厅主持开展,其对活动的开展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为该活动的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㊂同时,筠连县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不断向 阅读㊃从娃娃开始 系列活动倾斜,在财政支出㊁场地㊁人员配备㊁绘本资源建设等方面全力支持活动的开展㊂筠连县图书馆的社交账号围绕 阅读㊃从娃娃开始 系列活动大力开展宣传推广工作,使儿童绘本阅读推广深入人心㊂㊀㊀筠连县图书馆在 阅读㊃从娃娃开始 绘本阅读活动创办之初就强调父母在儿童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向儿童家长普及绘本阅读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㊂为了改变儿童家长对阅读活动的错误认知,筠连县图书馆每月都会针对儿童家长开展一次讲座活动,从阅读的重要性㊁如何为孩子选择绘本㊁如何在家中指导孩子阅读等方面进行宣传讲解,加强与儿童家长的沟通和联系㊂目前,很多儿童家长对于儿童阅读方面的错误认知已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带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㊂5㊀结语㊀㊀公共图书馆应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为儿童提供充足㊁适合的读物及良好的阅读环境,转变被动的服务方式,主动开展儿童阅读推广服务,多措并举,为儿童的早期阅读提供资源㊁教育保障,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助力全民阅读㊂参考文献:[1]㊀常艳春,楚城.早期阅读,应立足 分享 淡漠 功利 :伍新春教授访谈录[J ].家长,2005(4):1-4.[2]㊀沈苏阳.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分级阅读服务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3]㊀王方园.公共图书馆利用绘本推广早期阅读策略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105-108.[4]㊀潘兵,张丽,李燕博.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研究[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5]㊀筠连县图书馆关于2019年公开招募全民阅读(幼儿绘本阅读)指导活动教师的通知[EB /OL ].[2021-01-02].http :// /engine2/general /2122315/detail ?engineInstanceId =78823&pageType =1&typeId =2037751&pageId =21925&websiteId =19047.(编校:冯㊀耕)(上接第19页)㊀统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利用移动媒体阅读逐渐成为趋势,数字化资源建设势不可挡㊂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加速数字图书馆建设,及时更新数字图书资源,同时搭建完善的数字信息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活动,如微视频㊁云讲座等㊂引导读者进行数字化阅读不仅有利于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也有利于扩大阅读服务的覆盖面㊂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利用AR㊁VR 等技术展现文化和旅游资源,给读者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㊂3.4㊀加强文创研发,提升资源价值㊀㊀文创产品是图书馆馆藏内涵与精神的延伸,图书馆开发的文创产品不应只停留在书签㊁明信片㊁手提袋㊁钥匙链等传统物品,而要与互联网㊁高科技融合,开发集视听㊁体验为一体的文创产品㊂文创产品不仅可以提升文献资源的价值,拉近读者与文献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产生一定的品牌效应㊂4㊀结语㊀㊀当前,文旅融合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共图书馆要多管齐下㊁不断探索,从提供多元化的阅读空间㊁阅读方式和阅读活动入手有效推进全民阅读㊂河南省图书馆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借助文旅融合的新契机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拓展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能,推动文化和旅游事业在更广范围㊁更深层次㊁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㊂参考文献:[1]㊀张佳.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以无锡市图书馆为例[J ].河北科技图苑,2020(2):35-37.[2]㊀王金秀.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以泰宁县图书馆为例[J ].福建图书馆学刊,2019(4):18-21.[3]㊀杨娜.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使命与创新[J ].人文天下,2019(11):65-68.[4]㊀尹蓉.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使命与创新[J ].管理观察,2019(25):74-75.[5]㊀王莺.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创新发展研究:以江西吉水县图书馆为例[J ].兰台内外,2019(29):52-53.[6]㊀房春兰.简述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使命与创新[J ].卷宗,2019(12):1.(编校:周雪芹)52孙新莹,应元厅:公共图书馆基于绘本开展的早期阅读服务研究。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策略分析

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策略分析魏瑶瑶(江苏省连云港市图书馆,江苏连云港222000)摘要: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以往的读者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因此需要加强读者服务工作创新,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想提升读者服务工作效率与质量,就需要创新读者服务理念、内容与形式。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数字信息技术;读者服务;创新策略;挑战与机遇在信息与科技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从以往的书籍阅读逐渐转变为电子阅读以及数字化阅读,这样转变也促使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做出创新。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与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读者服务是其服务宗旨,所以公共图书馆需要结合读者阅读需求,不断创新读者服务工作模式,以提升读者服务认可度与满意度。
一、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特点(-)多元化服务理念在大众的认知中,公共图书馆是为广大读者获取文化知识的场所,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服务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现代化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不仅仅只关注公益性服务,更多是在读者服务工作上进行创新,融入市场化服务理念叫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理念越来越多元化,给广大读者提供有偿读者服务,并在公共图书馆举办各种各样的相关公益性活动,以此创新读者服务工作,给广大读者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叫(二)多样化服务形式以往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以租赁书籍、文献资料查阅以及相关咨询宣传等为主,读者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则需要到公共图书馆内进行搜集,这种低效率的服务形式已经逐渐被淘汰。
新时期,电子化、信息化及数字化等的多种读者服务形式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与认可,将海量书籍以电子化形式储存于公共图书馆数据库内,有利于提升读者服务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大众化服务对象数字信息时代,服务对象大众化、社会化成为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一大特点,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越来越丰富,并且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吸引了更多读者参与其中。
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创新——以杭州数字图书馆“文澜在线”为例

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创新——以杭州数字图书馆“文澜在线”为例作者:杨向明寿晓辉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2年第1期杨向明1,寿晓辉2(1.河南省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52;2.杭州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16)关键词:全媒体;公共文化服务;三网融合;资源建设摘要:“三网融合”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这有助于图书馆进一步拓宽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各级公共图书馆如何面对新局面,利用好互联网、移动通信和数字电视新媒体,传播图书馆数字资源,为更多的社会人群提供服务,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对此,杭州图书馆做出了一个较为圆满的答案。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1-0077-03作者简介:杨向明(1967-),河南省图书馆研究馆员;寿晓辉(1982-),杭州图书馆馆员。
所谓全媒体是指服务(及运营)机构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通过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以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为用户提供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体内容。
“十一五”期间,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已初步建立了层次分明、互联互通、多种方式并用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其中在三网融合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面,杭州图书馆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样板。
1文澜在线的亮点杭州图书馆自新馆建成开放以来,依托先进的技术、舒适的阅读环境、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及人性化的服务手段,为广大读者带来了非凡的品质生活经验,并贯彻“平等、免费、全民共享”的服务理念,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免证阅览、免押金、免服务费的大型公共图书馆。
杭州图书馆以“平民图书馆、市民大书房”作为发展理念,让居住在杭州的老百姓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AIGC在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探索

AIGC在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探索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2.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5)2.1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 (6)2.2 传统服务与智慧服务的对比 (7)2.3 指导思想和未来发展趋势 (9)3. AIGC技术概述 (10)3.1 AIGC的概念与特点 (12)3.2 AIGC的核心技术 (13)3.3 AIGC的应用场景 (14)4. AIGC在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 (15)4.1 AIGC辅助文献检索 (16)4.1.1 基于语义理解的智能检索系统 (17)4.1.2 个性化推荐服务 (19)4.2 AIGC辅助知识管理 (20)4.2.1 智能知识图谱构建 (21)4.2.2 智能文献分类标引 (23)4.3 AIGC辅助日常服务 (24)4.3.1 智能问答服务 (25)4.3.2 智能预约服务 (26)4.4 AIGC辅助馆藏建设 (28)4.4.1 智能文献资源评估 (29)4.4.2 智能文献采购建议 (30)5. AIGC应用于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优势与挑战 (31)5.1 优势分析 (32)5.2 挑战探讨 (33)5.3 对策建议 (35)6. 结论与展望 (36)6.1 结论概括 (38)6.2 未来展望 (39)1. 内容概括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GC(AIGenerated Content,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已逐渐成为各领域创新与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特别是在高校图书馆这一知识与信息汇聚的场所,AIGC的应用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探讨AIGC在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分析其优势、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升级提供有益参考。
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信息共享空间理念融入到图书馆的服务
模式-
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
一切图书馆的目的都是服务,服务才能体现其价值,也是其发展的源动力。
之所以说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
图书馆服务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传统的封闭式时期,图书馆服务是指借还图书、提供阅览。
现代数字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概念含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是指图书馆根据读者的文献需求,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直接向读者提供文献和信息的一系列活动。
而在IC模式下,图书馆的服务主题有了更多、更新的含义。
IC作为传统图书馆的演进和变革,其服务模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图书馆最基本的借阅职能经历了闭架服务、开架服务、借阅一体化等阶段。
闭架模式是完全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图书馆一读者二维服务模式。
而在开架模式下,图书馆按照读者需求和文献特点,划分为社科图书阅览室、科技图书阅览室、社科期刊阅览室、科技期刊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外文书阅览室等多个阅览室,并实行全开架式服务。
这种图书馆~阅览室一读者的模式大大提高了馆藏利用率,也使读者有了许多不经意的发现。
借阅一体化则以学科为单位组织所有的图书、期刊、学位等在大开间的环境下集藏、借、阅为一体,从而避免读者为查找本领域文献在不同阅览室之间的奔波。
传统环境下的用户从图书馆将纸本资料取回办公室,并且
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服务将资源整合到自己的研究项目中,这种条件下,不同的服务模块割裂丌并不会产生很大的不便。
但在数字环境下,读者可以在图书馆提供的工作台上直接完成信息的检索、处理,这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技术和服务上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图书馆能提供更综合一体化的服务。
因此,图书馆在组织结构上,包括组织范围方面要重新思考与规划,这种再规划导致了IC模式的出现。
2.初级阶段IC的服务模式
IC是在借阅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网络中心的硬软件资源、数据库和网络等电子资源,融合参考咨询、媒体服务、研究数据服务和信息素养教育等服务后形成的一种信息服务模式。
从IC的定义出发,可以看出IC实质是用户在同一平台上获取信息资源、获得信息帮助、提高信息素养并顺利进行学术研究交流的信息服务模式。
初级阶段的IC是一种持续服务模式,它将三个核心服务内容实现有效的结合,可以实现信息的识别、回溯、检索(参考咨询核心服务)、存储和加工(媒体服务核心服务)。
在这种模式下,参考咨询中心向用户提供帮助信息,用户在研究数据服务中心进一步识别信息需求,通过检索电子资源,获取信息资源,并在媒体服务中心重新包装,将所需信息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表现出来。
经过技术与服务合作后组成的IC创造了一种新环境,旧的各个部门的分割界线变得模糊,可以开展许多新服务。
例如,随着对教学多媒体和网络课件的利用不断增长,传统服务必然向多媒体服务扩展。
通过网页检索本地大量的CD.ROM数据文档的需求不断增长,这要求参考咨询和研究数据服务之间开展更多的协作。
这样一种工作模式促使图书馆各个部门领导不仅要关心本部
门的核心服务,而且要更多地关注部门的协作。
具体来讲,初级阶段的IC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相比,主要的改进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这种模式的最显着特征就是咨询台的重要作用。
在这种模式下,信息服务台是独立存在的,它从传统参考咨询服务中分离出来并显示了其特殊重要性。
它是读者接触IC 的窗口,完成将读者引向咨询服务、专家支持或图书馆相应的部门。
它成为读者最先接触并得到一般帮助的中心。
传统大学图书馆中,这种信息咨询台和流通部的工作台一样,经常被认为无足轻重。
而在新的IC运作模式下,信息服务台是新的重要部分,通过在IC中设置一个帮助前台,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为读者提供技术支持、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咨询导引。
该帮助台可以通过电话、E-mail、WWW提供服务。
该服务台里面配有图书馆员、研究助理和技术专家,在这里,用户可以接触到新的信息技术,如果愿意学习,可以利用所提供的一系列帮助软件,也可以在图书馆员工的指导下学习使用。
通过这些新技术,用户能够更有效地使用检索工具,控制获取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