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 双侧STN-DBS电极植入术+刺激器植入术护理
标准化护理在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医疗医务标准化标准化护理在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吴 洁〔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院 (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摘 要:目的:观察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后帕金森护理中标准化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帕金森患者50例回顾研究,均行DBS术后护理,A组(标准化护理)、B组(常规护理)各25例,比较功能状态、睡眠、负性情绪、术后谵妄情况。
结果:功能状态比较,A组干预后功能较好,Barthel、Tinetti较高(P<0.05);睡眠比较,A组较好,干预后PDSS较高(P<0.05);负性情绪比较,A组较轻,干预后DASS-21较低(P<0.05);术后谵妄比较,A组谵妄率较低,A组16.00%、B组28.00%(P<0.05)。
结论: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实施标准化护理可促进功能恢复、睡眠和情绪改善,减少术后谵妄,效果显著。
关键词:帕金森,标准化护理,脑深部电刺激,预后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10.063Observ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fter Deep Brain StimulationWU Jie(Bengbu Hospital of 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The Second Affi 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University)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in Parkinson’s disease care after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50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dmitted to Bengbu Hospital of 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3. All patients received DBS postoperative nursing, with 25 cases in group A (standardized nursing) and 25 cases in group B (routine nursing). Functional status, sleep, negative emotion and postoperative delirium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erms of functional status, the function of group A was better after intervention, and Barthel and Tinetti of group A were higher (P<0.05). Sleep in group A was better, and PDSS in group A was higher after intervention (P<0.05). In terms of negative emotion, the DASS-21 in group A was lower after intervention (P<0.05). In terms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 the delirium rate in group A (16.00%)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28.00%)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after deep brain stimulation for Parkinson’s disease can promote functional recovery, sleep and mood improvement, and reduce postoperative delirium with signifi cant effect.Keywords: Parkinson’s disease, standardized nursing, deep brain stimulation, prognosis0 引 言帕金森主要特点是神经退行性病变,导致认知损伤、神经行为异常、运动迟缓,病理机制复杂[1]。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森金病的术后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9年2月~2022年3月实施的18例脑深部电刺激术患者的术前护理、病情观察及术后护理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3例病人发生肺部感染,经过治疗后肺部感染得到控制,8例患者运动迟缓震颤,2例患者双侧肢体无力,给以积极治疗及护理后,症状有所缓解,5例患者症状均有好转,所有病人均好转出院。
结论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病情观察及术后护理,对提高帕金森病患者自理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病; 围手术期护理0 引言帕金森病是一种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患病例大约是百分之1.7%,大部分帕金森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
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多巴能神经元的变性坏死由此引起纹状体DN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并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引起,帕金森多巴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与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为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中老年期患者较为多见,现如今脑深部电刺激术取代了毁损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方法,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最佳点位是丘脑底核。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2月~2022年3月18例脑深部电刺激术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65~81岁,平均73岁,其中,术后肺部感染3例,经过治疗后肺部感染得到控制,运动迟缓震颤8例,双侧肢体无力2例,5例患者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给予积极治疗及护理后症状有所缓解,所有病人均好转出院。
1.2手术方法局麻下安装立体定向头架,通过CT或磁共振检查精确定位,在电生理监测下,根据定位找准刺激部位后,在病人头骨上切14mm小孔把电极植入大脑深部的目标和团,全程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医生进行初步测试根据帕金森病人的感受和症状改善程度进一步调整电极的位置和刺激强度,病人锁骨下方切一小口并制作一小袋将神经刺激器置于囊袋内,电极延伸导线顺着头皮下经颈部皮下将电极神经刺激器连接起来形成闭合环路‘。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相关问题【72页】

DBS疗效肯定、不肯定、无效的征候群 2 DBS疗效不肯定的症状
肌张力障碍性峰剂量异动 多巴无反应性吞咽障碍 多巴无反应性构音障碍 性问题 尿失禁、便秘 认知障碍 抑郁和精神失常 睡眠障碍
DBS疗效肯定、不肯定、无效的征候群 3 DBS无效的症状
多巴无反应性跌倒 体位性低血压 体温调节障碍 脂溢性皮炎 REM-相关的行为障碍 开期躯干症状(瑞典)
性欲亢进
左旋多巴或者多巴受体激动剂可导致部 分患者性欲亢进。DBS可降低上述药物的 剂量从而被认为是可以改善症状。 但有报道性欲亢进也可能是DBS的并发症 之一。
痴呆
痴呆通常被认为是DBS的禁忌症。DBS后 痴呆过程尚无研究报道,由于排除痴呆 的方法非常粗糙因此没有术前认知状态 的详细评估。由于多个针道要通过大脑 皮层加重认知障碍的恶化。 对照研究显示双侧的STN-DBS也不会产 生全面的认知水平下降,但可能对词语 流畅性有选择性影响
机制
研究表明STNs和GPi的过度兴奋与PD的运动迟缓、僵直 和震颤密切相关. 由于DBS产生的效果与在同一靶点造成损毁灶的效果类 似,因此推测DBS对电刺激区产生抑制作用——高频率 DBS(100Hz以上)抑制或者破坏病理性输出机制。HF 的DBS能激发受刺激区域神经元输出,但高度的兴奋状 态破坏了病理状态下神经元和神经通路的“正常”功 能。
年龄
几乎所有的DBS临床研究都设定了入组患 者的年龄上限. 对于年龄75岁以上、对左旋多巴敏感、 有严重的运动并发症、精神状态正常的 患者能否行DBS尚需要深入研究。
抗PD药物治疗无效是DBS禁忌症
上述原则被广泛认可,但抗PD药物治疗 失败可能有多种原因需要具体分析。 对于少动,左旋多巴的剂量必须足量, 其治疗反应可能持续时间很短(数分钟 到几个小时)。确定对左旋多巴无反应 的少动不支持PD的诊断
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患者准备: 术前访视消除陌生感,是保证手术
顺利完成的第一步。术前1天,护士去病 房探望患者。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自己及 手术室环境、讲解手术的目的及主要的 手术步骤,注重消除患者对局麻下脑部 手术的顾虑及恐惧,充分调动患者主动 配合的积极性。
手术配合
安置手术体位 遵循手术体位摆放原则 在局麻
手术时,安置低沙滩椅位,床头抬高约 15度,膝关节下垫大枕头并用约束带妥 善固定,双上肢自然屈曲放于患者腹部 并用约束带固定。全身静脉麻醉时,患 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术中视频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温春杰金锡英浙二医院手术室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外科控制疗法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临床新疗法一种微创可逆可调的神经外科手术
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外 科控制疗法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临床新疗 法,一种微创、可逆、可调的神经外科手 术。主要采用立体定向手术将微电极植入 患者的脑内靶点,通过微电极的电刺激靶 点细胞的异常功能,从而改善帕金森、原 发性震颤等锥体外系疾病的临床症状。
术中视频
注意事项 1、体位的安置 2、压疮的防护 3、有效的心理干预 4、合理的布局及无菌技术的执行
谢 谢 !
术前准备
物品准备: 除基本器械前颅包外,还需立体定
向器械,黄金刚,手摇钻,导航仪,脑 科专用固定头架,植入材料,微电极及 微推进器,信号放大器及记录仪(公司 自备)
环境准备: 选择宽敞明亮的大手术间,手术间
室温调至22~25℃,相对湿度50%~60%。 无菌台和信号放轻柔,与病人交流言语清晰自 然。
DBS是如何治疗帕金森病的?这种手术成熟吗

DBS是如何治疗帕金森病的?这种手术成熟吗帕金森病属于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是由年龄增长和基因变异所导致的颅内神经功能退行性病变。
大多数患者具有震颤僵直、运动迟缓、行动困难等症状。
长期以来,帕金森病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而只能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深部脑刺激术(DBS)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给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深部脑刺激术(DBS)的概述1.什么是深部脑刺激术(DBS)深部脑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简称DBS)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技术,通过在患者大脑特定区域植入电极,延长线以及脑起搏器三部分组成,通过脑起搏器为颅内电极供电,刺激周围结构,以改善丘脑底核的运行方式,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
2.DBS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神经回路调节:帕金森病是由于大脑中运动控制回路的异常活动引起的。
DBS通过电刺激患者大脑特定区域,可以调节异常的神经回路活动,从而改善运动功能。
突触传递调节:DBS的电刺激信号可以改变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调节神经信号的传递。
在帕金森病中,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失导致多巴胺水平下降,而DBS可以通过调节突触传递,间接增加多巴胺的效应,改善帕金森病症状。
神经可塑性促进:DBS的电刺激可以促进神经可塑性,即大脑神经回路的结构和功能的可调整性。
通过长期的电刺激,DBS可以促使大脑神经回路发生可塑性改变,从而产生长期的治疗效果。
抑制异常放电: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中存在异常放电活动,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DBS的电刺激可以通过抑制这些异常放电活动,恢复正常的神经信号传递,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症状。
深部脑刺激术(DBS)通过调节神经回路、突触传递、促进神经可塑性以及抑制异常放电等机制,对帕金森病症状产生治疗效果。
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大脑神经活动,从而恢复运动功能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DBS手术的步骤1.患者的评估与选择病史和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帕金森病的发病时间、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等。
帕金森病人手术健康宣教内容

帕金森病人手术健康宣教内容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震颤、肌肉僵硬和姿势不稳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限制他们的日常活动能力。
虽然目前尚无法治愈帕金森病,但手术治疗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刺激大脑特定区域的神经元,来控制症状并减轻运动障碍。
深脑刺激术(DBS)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它通过在患者的大脑内植入电极来调节神经元的活动,从而改善运动功能和减轻症状。
这种手术通常是在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情况下考虑的,对于某些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手术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然而,帕金森病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患者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和筛选才能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手术。
在决定是否接受手术之前,患者和家属需要充分了解手术的可能风险和效果,以及术后的康复和护理措施。
因此,健康宣教在帕金森病手术中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做出明智的决定,同时增强他们对手术过程和术后管理的信心。
首先,健康宣教应该包括对帕金森病的基本认识,包括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信息。
帕金森病是一种逐渐进展的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来控制症状。
在了解病情的基础上,患者和家属还需要了解手术治疗的原理和可能的效果,以便做出正确的决定。
其次,健康宣教还应该介绍帕金森病手术的常见风险和并发症。
虽然大多数手术都是安全的,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感染、出血、脑穿孔等。
患者和家属应该充分了解这些风险,并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以减少手术风险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此外,术后的康复和护理同样重要,健康宣教也应包括术后的康复计划和注意事项。
除了手术本身的风险,患者和家属还需要了解手术后的可能效果和改善程度。
帕金森病手术并非百分之百有效,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手术可能只能部分控制症状或延缓病情的进展。
因此,在决定接受手术之前,患者和家属应该明确他们的期望和目标,并与医疗团队进行充分沟通,以便做出正确的决定。
中晚期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持续护理研究

中晚期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持续护理研究目的研究持续护理对中晚期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并探索最有效的护理方式。
方法选择以2011年5月~2013年5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行DBS术治疗的62例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观察组患者行护理干预,并持续至患者出院后6个月;对对照组患者,仅在住院期间行护理干预。
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统计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随访并统计两组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ADL评分为(42.5±7.1)分,出院3个月后上升至(67.4±9.5)分,出院6个月后上升至(77.4±5.6)分,而随访期间仅出现2例并发症患者;对照组对应数据为(43.0±8.1)、(57.9±7.1)、(67.0±8.8)分,9例,两组对应指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DBS术,靶点均选择STN。
行术前常规检测后,行局部麻醉,植入电极及脉冲发射器,给予促使刺激条件,在安全范围内缓慢增加频率和脉宽,直至患者症状无法再改善后,固定电极并连接导线。
术后1个月开始调整相关参数。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期间行常规护理,出院后仅进行一段时间的随访。
观察组患者,行持续性的护理干预,一直持续到术后6个月。
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心理干预:建立并维护护患关系,深入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实际想法,积极关怀患者,给予心理支持,指导患者维持良好的心境,开展互动性讨论,随访期间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等。
②督促患者开展药物治疗:DBS术虽然对此类患者有极高的疗效,但并不能替代药物,因此需要督促患者及时服药。
③并发症处理: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如颅内出血、感染等,可以通过有效的术后观察及时发现;植入装置相关的并发症,如电极移位、断裂等,会导致装置故障,而使得DBS无法有效开机,一般需要在第一时间取出旧装置并植入新装置;刺激相关的并发症较为常见,包括异动症、复视等,一般是由于装置参数变化导致,通过再次调整靶点位置、改变装置参数,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5]。
治疗帕金森病——DBS疗法(脑起搏器)

治疗帕金森病——DBS疗法(脑起搏器)DBS疗法,是美国斯科特斯德梅奥临床医学中心的神经病学专家们现在施行的一种深度脑刺激(DBS)疗法,用于治疗一种遗传性的肌张力障碍,可明显改善病情。
DBS疗法主要是将电极植入到患者脑内,运用脉冲发生器刺激其大脑深部的某些神经核,纠正异常的大脑电环路,从而减轻这些神经方面的症状。
与永久性的不可调节和不可逆的损伤大脑的一些治疗方法(烧灼或放疗)不同,DBS并不破坏大脑结构,可以允许今后的进一步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性退行性疾病,因为大脑黑质细胞数量衰减,神经递质紊乱,神经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帕金森各种症状的发生。
脑起搏器是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BS)的俗称,它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消除帕金森病的症状,使病人恢复原有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DBS疗法改善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是一种神经性运动障碍,表现特征为不随意肌收缩,迫使机体的一些表现异常,有时出现疼痛性运动或者体位。
肌张力障碍可以影响机体的任何部位,包括四肢、躯干、颈部、眼睑、面部甚至声带。
在实施DBS期间,医生可利用脑电图扫描,通过记录大脑不同深度和轨线的特征来发现靶向的神经核,并观察患者对刺激产生的反应。
这种脑电图扫描可以使外科医生准确查明放置电极的正确区域,从而将副作用减至最小。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技术大大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并且增加治疗的精确度。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在接受小剂量的镇静剂作用下,他们可以描述刺激引起的副作用。
该中心还采用独特的针刺疗法来缓解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焦虑情绪与疼痛,以减少患者接受镇静药与麻醉剂的剂量。
DBS治疗通常需时3~4小时,患者通常住院1~2天。
脉冲发生器可置于患者的锁骨下,其中编制好的程序可使脉冲持续至手术后一周。
DBS包括脑内刺激电极、皮下导线、脉冲发生器及磁铁开关等。
脑内刺激电极直径1.27毫米,有4个刺激触点,每个触点间隔0.5mm 或1.5mm,供刺激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