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深部电刺激置入术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的麻醉管理

氧化碳 中毒等 , 年龄是最 相关 的独立危 险因素。P D患者黑 质
中的色素 细胞 减少 , 巴胺 神经元 丢失 , 经胶质增 多 , 多 神 出现路 易小体( eybd ) 导致纹状体 内抑制 性递质多 巴胺和兴 奋性 Lw oy ,
递质乙酰胆碱 相对失衡 。临床表 现为静 止性震 颤、 肉强直 和 肌 运动迟缓 , 部分 患者可表 现为 自主神经功能 障碍、 抑郁 和焦 虑 ,
的作用是频 率依赖 的 , 最佳 治疗频率 >10 H , 5 z 0 z < 0 H 没有 治
疗作用 。 D S系统包括 3部分 : 内电极 、 B 颅 延长线和植 入的脉 冲发生 器 。手术主要包括将 电极植入 颅 内 目标神 经组 织 , 中定 位测 术 试, 将脉冲发生器埋 置锁 骨下或腹 部皮下 , 后连接 电极 与发生 最 器, 调节至最佳 频率改善症状 , 控制副作 用。 目标 核团一般 深在 且较小 , 需要一些措 施提高定 位的准确性 , 如使用基 于头架 的 例 成像技 术 显示 大 脑 结构 ; 用微 电极记 录 ( i ol t d eod m c ee r ercr. r co ig , R ) nsME s 进行 电生理引导 ; 对清醒患者做刺激测试等。 三、 围手术期管理 P D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的难点在 于患者有神 经功能 障碍 , 且 常合并 心血管及 呼吸 系统 疾病 ; 醉药 物对 术 中 ME s 一定 麻 R 有 影响 ; 手术操作有 时要求 患者清 醒合作 。因而在 围手术期 准备 时, 应充分 了解患者病情 , 控制血压 , 仔细评估气 道条件 , 提前做
张凯颖 韩如 泉
( A A) G B 能轴 索活化 , 抑制 G i P 神经元 , 可用 于重度运 动障 碍的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护理配合

肌张力障碍是指由于肌肉过度收缩导致身体局部或全身出现持续性扭转或姿势异常的一组病症.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目前为肌张力障碍外科的首选治疗方法,2010 年1月12月北京天坛医院开展DBS治疗肌张力障碍33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术前护理心理护理与术前访视:肌张力障碍病人病史较长,心理负担重,手术护士对待病人要和蔼、细心、耐心,取得病人信任,消除其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巡回。
护士在术前:应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手术必要性、手术过程及相关知识。
说明病人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平时注意保持正确姿势。
树立病人通过术后循序渐进的锻炼恢复健康的信心。
手术物品准备手术间室温为24°c,湿度40%-60%合理摆放显微镜、麻醉机,准备常规开颅器械,显微器械包,头架,电极植入片,脉冲发生器等。
术中护理指导病人:术中需观察病人对刺激产生的反应,当病人因疼痛或恐惧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时,要安慰病人,可通过与病人交流,握住病人的手,放轻音乐等方式缓解其紧张情绪。
使手术医生有充分时间准确放置电极。
指导病人术中配合手术医生,术中有无感觉肢体活动不灵活,身体或头面部麻木,眼球及口、舌的异常活动、复视等,直至定位效果满意从而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
手术配合:立体定向头架的固定应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可适当约束其肢体,如扭动严重,不可强行约束,以免造成肌肉拉伤、关节脱位等。
发现上述情况及时通知麻醉医师,给予适当镇静。
电生理定位时应保持安静,禁止携带通讯工具进入手术室,关闭吸引器及双极电凝等,以防干扰此外,术中应随时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等变化对病人态度要和蔼,缓解病人因精神紧张引起的肌张力增高的假象,以便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术后护理:术后24 h 重点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穿刺点是否发生血肿。
术后3 d重点观察电极是否移位。
本组病人均正常。
DBS术后短期内因微毁损效应,症状可有改善但并不持久,病人可有病情缓解后又加重的感觉,应给予必要解释。
脑深部电刺激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俗称为“脑起搏器”,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及神经电生理记录技术准确标定脑内相关核团,将一根非常柔软的电极放置在靶点,外接电刺激程控器和电源,通过体外遥控调整高频刺激参数,抑制相应脑内异常活动的神经元,从而达到全面控制症状的目的。
DBS适用于诊断为帕金森病,曾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良好或曾经反应良好,术前需要严格的评估是否适合DBS。
DBS的优点是可逆的和可调节的,同时在术中可以通过临时刺激的方法,让患者切身体验效果。
另外DBS保留正常脑组织的神经功能,日后可能出现新的治疗方法时不影响治疗。
DBS术后注意事项:
(一)拆线:术后1周拆线。
(二)术后预防感染:头部切口拆线后15日内不建议洗头。
保持切口清洁。
严禁抓挠手术切口。
如果手术切口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请立即就医。
(三)开机:一般手术后2-4周开启脑起搏器。
通常在手术后的3-6个月内,患者须复诊,调整神经刺激器参数。
同时,调整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以达到最满意的治疗效果和最低的副作用。
此后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
(四)术后注意防磁,DBS术后日常生活一般都不会受很大影响。
电视、冰箱、电磁炉、手机、收音机等日常家用电器设备可正常使用,超市、地铁等安检设备一般可正常通过。
另外术后避免靠近产生强电
磁场的设备,如高压变电站附近。
(五)术后医疗项目,一般不受影响,如:X片,B超,CT等,脑起搏器在开机状态下可以正常进行检查。
心电图检查时需要关机、钻牙治疗时需要关机。
未明确说明是否可做核磁的脑起搏器,需要事前咨询手术医生。
深部电刺激电极材料

深部电刺激电极材料
深部电刺激(DBS)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帕
金森病、震颤、抽动障碍和其他运动障碍疾病,以及抑郁症等精神
疾病。
在深部电刺激手术中,电极被植入患者的大脑特定区域,通
过电刺激来调节异常神经信号,从而缓解症状。
电极材料对于深部电刺激的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深部电刺激电极的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电学性
能和机械性能。
常用的材料包括不锈钢、铂、铱、金、铂铱合金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能够在人体内长期稳定地
工作。
此外,电极的设计也非常重要。
一些电极会在表面涂覆特殊的
材料,如聚亚醯胺或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增强生物相容性。
另外,
电极的尺寸、形状和植入深度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精确
设计,以确保电刺激能够准确地作用于目标区域。
在选择深部电刺激电极材料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成本、可加
工性、耐久性等因素。
此外,对于患者来说,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
植入后的长期安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深部电刺激电极材料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电学性能、机械性能、设计特性以及成本和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充分考虑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深部电刺激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几个常见误区

帕金森病在几十年前还被划归为临床少见病,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随之延长,帕金森病作为老年疾病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常见。
它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类疾病,因为脑干黑质内铁蛋白沉积而导致细胞进行性凋亡,多巴胺分泌逐渐减少,从而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网络功能失调。
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还伴有药物相关副作用,生活质量低下。
对患者实施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干预,能显著改善病患的相关临床症状,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安全性强,有效性高,治疗方式可逆,是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必要手段。
了解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它的病理基础是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失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
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神经元从黑质向纹状体传递信号,控制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然而,帕金森病患者的多巴胺神经元受到损害,导致多巴胺水平降低,从而影响了身体的运动控制。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特征脑深部电刺激(DBS)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在人体大脑特定核团或区域植入刺激电极,利用局部脉冲刺激调节大脑网络信息传递而影响部分核团或传导束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症状的治疗方式。
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已然存在数十年,一般被用作处理运动障碍性疾病,比如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
DBS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定位。
手术前,医生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确定患者大脑的特定区域。
2.植入电极。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患者的头部开一个小洞,然后将电极插入大脑深处的目标区域。
3.外部调节器。
电极通过一根导线与外部植入的调节器相连,医生可以通过调节器来调整电极的电刺激强度、频率等参数。
4.调试。
在手术后的几周或几个月内,医生会对调节器进行调试,找到最适合患者的电刺激参数。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的误区误区一:等我实在受不了了,才需要做这种手术。
脑深部电刺激的工作原理

脑深部电刺激的工作原理
脑深部电刺激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高频电刺激到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如苍白球内侧部(GPi)、丘脑底核(STN)等),干扰异常神经电活动,将运动控制环路或紊乱的神经递质恢复到相对正常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减轻患者运动障碍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具体来说,脑深部电刺激通过向特定的神经核团发送电脉冲信号,抑制异常的神经活动,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的症状。
这些电脉冲信号可以通过程序化调控,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脑深部电刺激疗法对于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降低口服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梅杰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DOI:10.19793/j.cnki.1006-6411.2020.33.033工作单位:214000㊀无锡㊀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王洪干:女,本科,主管护师廖招娣: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19-01-16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梅杰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王洪干㊀廖招娣㊀朱甜甜㊀乔㊀妍摘要㊀本院神经外科5例梅杰综合征患者,均在立体定向下行双侧脑深部电刺激器植入术㊂本文总结了梅杰综合征患者术后的护理经验,主要是掌握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为患者实施专业的术前管理和护理宣教,做好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㊂结果,5例患者均完成了分期手术,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有一例患者因术后第4天发生房颤,卧床时间延长,导致肺部感染,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后,于术后3周顺利康复出院㊂其余患者术后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均于术后1周出院㊂认为掌握梅杰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㊂关键词:梅杰综合征;脑深部电刺激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㊀㊀梅杰综合征(meigesyndrome,MS)是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的一种形式,主要表现为眼睑痉挛㊁下面部㊁下颌和颈部的非随意运动,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出现发音困难,颈部㊁躯干及四肢肌张力障碍,进食㊁吞咽困难等症状[1]㊂脑深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是一种能有效抑制MS症状的微创性㊁可逆㊁可调节的神经外科技术,通过立体定向框架辅助,精确定位,在脑深部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释放电刺激,抑制神经元异常电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㊂目前其已成为药物治疗无效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2]㊂为MS患者实行DBS治疗时,掌握围手术期护理重点,为患者实施专业的术前管理和护理宣教,做好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㊂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㊂1㊀临床资料本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 2018年10月收治梅杰综合征患者5例,男1例,女4例,年龄48 69岁,均有睁眼困难伴眼角㊁口角抽搐,就诊前均予针灸㊁口服卡马西平㊁营养神经等治疗,效果不佳㊂患者神志均清,四肢肌力Ⅴ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㊂2例患者高血压史,1例患者有房颤史,均无糖尿病和其它病史,入院诊断为梅杰综合症㊂患者入院后,均予神经营养对症治疗,完善相关检查及评估,全麻下行立体定向下双侧脑深部电刺激器植入术,术中植入脑深部电极2根,术后第1天,予外接电刺激器,调整参数开机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术后第3天在全麻下行胸壁电刺激器植入术,术中右侧胸壁植入电刺激器1个,术后给予心电监护㊁吸氧及止血㊁预防癫痫㊁预防感染等药物应用,1例患者因为术后房颤频繁发作,经积极治疗,于术后3周出院,其余3位患者均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于术后1周出院㊂2㊀护理2.1㊀术前护理㊀(1)心理护理㊂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性格特点㊁文化程度及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患者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理解患者,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安慰,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并在手术前详细介绍术前准备的过程㊁手术过程㊁术后注意事项等;通过录像播放手术治疗成功的病例,有效缓解患者的压力,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㊂(2)保持病室环境安静㊂Meige综合征的特点是运动㊁兴奋时症状加重,患者可由于疲劳㊁情绪激动㊁亮光刺激等因素而诱发或症状加重,在睡眠和精神放松时可减轻或消失[3]㊂因此,安排患者入住2人房间,远离靠窗的床位,另一名患者为术后康复期患者,情绪稳定,病房安静整洁㊂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操作时应轻㊁稳㊁准,各项护理操作尽量一次性完成,避免多次刺激患者,特别是夜里巡视病房室,勿开大灯,使用光线弱的手电筒,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刺激患者㊂同时,减少探视人员数量及探视次数,减少谈话时间,让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减轻患者症状的发生㊂(3)安全护理㊂Meige综合征患者多数以阵发性眼睑痉挛为首发症状,严重时可因眼睑持续痉挛造成功能性 盲 ㊂因此予加强安全防护,保持地面清洁干燥,予床栏保护,将常用物放在患者易取处,热水瓶放入床头柜内,防止烫伤,勤巡视病房,及时满足患者需要,必要时留家属24小时陪护㊂(4)眼部护理㊂眼睑痉挛常使患者眼干㊁畏光,白天光线强的时候,将房间窗帘拉上,避免光线直射,指导患者戴墨镜,白天予眼药水点眼,睡眠时涂眼药膏保护眼结膜,防止感染,中医科每日下午14:00予针刺治疗一次,局部取穴为眼部周围穴位[4],以缓解患者眼部症状㊂(5)饮食㊁睡眠㊁排泄护理㊂合理安排膳食,补充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高蛋白㊁高维生素饮食,如肉类㊁鱼虾㊁各种新鲜蔬菜㊁水果等,可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㊂指导患者每日保证足够的睡眠,足够的水分摄入,并保持大小便通畅,如便秘可给予药物对症处理㊂(6)术前指导㊂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及评估,行心电图㊁胸片㊁B超等检杳,完善各项化验项目㊂术前3d训练床上大小便,并教会患者有效咳嗽㊁咳痰㊂术前1d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㊁有效咳嗽,以预防患者术后肺不张,保持呼吸道通畅,练习双下肢踝泵运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㊂术前晚,予皮肤准备,再由医生陪同行MRI及CT检查精确定位,确定靶点㊂术前晚保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以减轻紧张情绪㊂术前禁食8h,禁水4h㊂术日晨,指导患者取下眼镜㊁首饰等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更换手术衣裤㊂与手术室护士共同㊃48㊃TODAY㊀NURSE,November,2020,Vol.27,No.33核对患者信息,姓名㊁腕带㊁病历㊁术中带药和影像资料,填写手术病人交接单㊂为患者更换清洁的床单位,准备麻醉床,并准备好氧气㊁心电监护仪等用物㊂2.2㊀术后护理2.2.1㊀一般护理㊀患者回室后,麻醉未清醒前,安置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反流引起窒息㊂麻醉清醒后,予床头抬高15 30ʎ,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预防脑水肿㊂全麻清醒后6h可试饮水,无呛咳㊁呕吐,再予少量流质饮食,术后第1天予清淡饮食,根据患者食欲及饮食习惯,提供适当食物㊂评估术后患者意识状态,麻醉清醒后,予定时夹放留置导尿管,以锻炼膀胱功能,尽早拔除留置导尿管㊂2.2.2㊀病情观察及护理㊀遵医嘱予氧气吸入㊁床边心电监护应用,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㊁瞳孔㊁生命体征㊁SpO2变化㊁局部伤口有无渗血㊁渗液及四肢肌力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头痛主诉,头痛的部位㊁性质㊁程度及持续时间㊂若患者有头痛主诉,无意识进行性障碍㊁喷射性呕吐㊁瞳孔改变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可指导患者采用听轻音乐㊁冥想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以缓解头痛,必要时,遵医嘱予止痛药物应用㊂2.2.3㊀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㊀(1)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DBS手术后主要并发症,是DBS手术面临的最大风险,占3% 5%,可能手术时间长㊁手术经验及手术靶点选择等有关[5],所以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意识㊁瞳孔㊁生命体征变化㊁肢体活动情况及头部伤口情况,如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一侧瞳孔逐渐增大,肢体肌力减弱,头部伤口渗血,头痛加重,出现脉搏慢㊁呼吸慢㊁血压高等情况,应警惕颅内出血,及时汇报医生,护送患者行CT检查,遵医嘱及时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如需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紧急予完善术前准备㊂(2)癫痫的观察与护理:护理中应倾听患者的主诉,有无自觉症状,保持病室光线柔和,环境安静,护理人员操作集中,动作轻柔,减少对患者的刺激,病床两侧加床挡保护㊂如有癫痫发作,应立即通知医生,专人守护在患者床旁,将患者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可将毛巾㊁缠裹纱布的压舌板放于患者的齿间,防止舌咬伤,床栏保护,避免坠床,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大氧流量,遵医嘱给予镇静剂㊁抗癫痫药物,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肢体抽搐时,注意保护大关节,避免脱臼,不可强行按压肢体,个别情况下患者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表现为持续的双眼上翻㊁肢体抖动或者意识障碍,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判断和处理,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6]㊂(3)感染:指导患者勿用力揉搓埋人刺激器的胸前皮肤,避免同侧肢体测量血压,保持头部及胸部伤口敷料清洁㊁干燥,有渗血渗液时,及时汇报医生予伤口换药,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每日予空气负离子治疗2次,每次30分钟,保持病室清洁㊂(4)排异反应:电池植入部位皮肤肿胀㊁皮下积液㊂立即汇报医生,医生予积液穿刺抽液,无菌敷料加压包扎;严密观察穿刺处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皮下积液范围有无扩大,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以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㊂(5)导线外漏:在患者皮肤上划出电极所经过路线,观察患者的延伸导线,如有导线外漏,及时汇报医生给予皮下隧道改道处理,皮肤外漏处给予安尔碘消毒,并予无菌敷料覆盖,每日观察伤口敷料情况,直至漏口处皮肤愈合为止㊂(6)植入装置相关的并发症:如电极移位㊁断裂等,会导致装置出现故障,从而使DBS无法有效开机,术后指导患者注意活动动作轻柔,避免颈部及身体大幅度扭转,切勿暴力或碰撞电极埋置部位,通常在第一时间取出旧装置并植入新装置㊂(7)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活动少,需预防肺部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㊂应加强基础护理,指导患者每日饮水大于1500ml,每日练习深呼吸㊁有效咳嗽,以促进肺扩张,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每日指导患者练习双下肢踝泵运动及双下肢伸屈运动3次,每次10min,并穿抗血栓弹力袜,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㊂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上述并发症㊂2.2.4㊀出院指导㊀指导患者远离某些磁场环境如MRI㊁电焊接器㊁电缆厂,如果DBS刺激器与大型磁场性物品接触,可能会被强行开启或关闭;养成适当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体质,切忌暴力或碰撞电极埋置部位,不用力揉搓DBS刺激器的胸前皮肤,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避免身体扭转弯曲,确保电极安全可靠的使用;术后1个月来院复查,由医生指导患者及家属合理开关机,并注意节约电池,电池寿命为5 7年,当电池耗竭后,需要在局麻下进行更换,但电极和延伸导线不需要更换;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告知患者按时复查,外地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指导㊂3 小结近年来,DBS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国内外文献均报道,DBS手术方法简单,对病人创伤小,术后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药物难治性及进展性Meige综合征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方法㊂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后全面收集病人资料,掌握DBS手术围手术期护理重点,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术后有重点地进行病情观察,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手术成功㊁康复出院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BlomstedtP,TischS,HarizMI.Pallidaldeepbrainstimu⁃lationinthetreatmentofMeigesyndrome[J].NeurologiaINeurochirurgiaPolska,2014,48(3):196-199.[2]㊀MarkakiE,KefalopoulouZ,GeorgiopoulosM,etal.Meige ssyndrome:Acranialdystoniatreatedwithbilateralpallidaldeepbrainstimulation[J].ClinNeurolNeurosurg,2010,112(4):344-346.[3]㊀魏淑兰,王峥,于冬梅,等.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7):501-502.[4]㊀姜颖,王长海.针刺治疗眼睑痉挛型Meige综合征17例[J].中国针灸,2016,36(6):564.[5]㊀姜秀峰,周晓平,胡小吾,等.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并发症分析和处理[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6,11(3):130-131.[6]㊀兰夏含子,熊茂婧.3例颌面部骨折合并癫痫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7):165-166.(本文编辑:张和群)㊃58㊃当代护士2020年11月第27卷第33期(下旬刊)。
脑深部电刺激术及患者健康教育

(六)DBS缺点
➢ 并发症:
植入部位疼痛、愈合不足或感染 植入部位的皮肤磨损,导致感染或形成疤痕
电极或延长线可能移动
过敏反应、排斥反应 设备部件的损坏可导致组织损伤
三、DBS系统组成
➢ 体内植入部分
➢ 体外控制部分
体内植入部分
➢ 刺激脉冲发生器(impulse generator,IPG) ➢ 导线 ➢ 刺激电极 ➢ 延伸导线
(一)DBS发展及状
➢ 国外开展近60年。国内1998年由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医生首次开始应用。
➢ 清华大学成功研制了脑起搏器,打破美国的技术垄断。 我国是全球第二个能够研制生产脑起搏器的国家。
(二)手术类型
➢ 单侧电极植入:控制对侧肢体的症状 ➢ 双侧电极植入:可控制双侧肢体的症状
单侧电极植入
双侧电极植入
(三)DBS治疗的疾病
➢ 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s disease,PD) ➢ 原发性震颤 ➢ 运动障碍疾病:肌张力障碍等
➢ 慢性顽固性疼痛、癫痫
➢ 精神疾患:抑郁等
(四)DBS对PD的疗效
➢ DBS可改善PD的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对震颤、强直、
迟缓改善较好;对中轴症状(语言、吞咽、步态、姿势 稳定性)改善率相对较低。
2.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改 换药物。
(二)日常生活指导
3.随身带“识别卡”。
该卡有患者佩戴的脉冲发生器的基本情况,以及责任医师的 信息。发生意外时,这张卡会提示医护人员患者体内植有器 械;向安检人员出示该卡,可以避开机场等的安检门或扫描 装置。
患者识别卡
(三)DBS装置相关教育
脉冲发生器
(impulse generator,IP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深部电刺激置入术护理
(一)概念
脑深部电刺激置入术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及神经电生理记录技术准确标定脑内的相关核团,将一根非常柔软的电极放置于靶点,外接一个电刺激程控器和电源,通过体外遥控调整高频刺激参数,抑制相应脑区异常活动的神经元,从而达到全面控制症状的目的。
(二)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病情评估详细了解起病时间和起病形式、首发症状;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评估有无神经功能受损。
2、一般护理鼓励患者采取主动舒适的卧位,维持和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积极进行床旁、房间内运动,鼓励患者生活自理。
指导患者家属挟制进行肢体功能活动。
3、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适量优质蛋白质的清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槟榔等。
4、症状护理仔细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教会患者用手势、字、画等表达自己的需求。
有吞咽困难者应取半卧位进食,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时速度宜慢,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鼓励患者进行鼓腮、撅嘴、吹吸等动作以锻炼和改善面部表情,锻炼面肌。
5、用药护理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均存在长期服药后疗效减退、不良反应明显等特点,应指导患者及家属认真观察及记录用药情况(药名、剂量、时间、症状缓解的时间)、副作用出现的时间、类型、次数及有无精神症状等,以便医师能合理调整用药方案,避免患者及家属盲目用药。
手术前3天遵医嘱将口服药逐渐减量,至手术前1天完全停药,以免药物影响掩盖症状,影响术中对效果的观察。
6、心理安抚与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及家属正确面对帕金森病的病情变化与形象改变,合理解释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及家属共同探讨合理用药及护理措施,以争取达到最佳疗效。
7、做好安全防护,活动时注意防跌倒、坠床、烫伤等意外,静止性震颤、肌强直时应拉好床档,尽量避免使用约束带。
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必要时行24h心电监护,出现意识、瞳孔变化等应立即通知医师。
观察肢体的肌力、肌张力;观察胸部植入脉冲发生器处局部皮肤有无出血、红肿、疼痛,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2、输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卧位全麻清醒后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植入侧卧位及局部受压,可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避免在植入侧肢体测量血压。
胸部植入脉冲发生器侧上肢制动6h,避免大幅度扭动颈部,以免电极移位及防止局部皮下血肿的形成。
由于胸部伤口植入脉冲发生器,故应禁忌热疗,因为脉冲发生器内装电池,热量可通过其传递到头部电极植入部位而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4、饮食麻醉清醒后4~6h无呕吐、吞咽功能良好者可给予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到普食。
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适量优质蛋白的清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
含铁较丰富的食物如黑木耳、海带、蘑菇及猪肝等不宜过多食用(因铁剂会干扰多巴制剂的作用)。
吞咽障碍时予鼻饲流质饮食。
5、安全及生活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每2h翻身一次,口腔护理、会阴抹洗每日2次,注意拉好床档,起床如厕或活动室给予扶助,防止跌倒、坠床等损伤。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禁止使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6、用药护理术后扔需口服美多巴药物促进治疗,发挥美多巴与脑起搏器的协同作用。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终身服用美多巴的必要性,应按时按剂量服药,间断性服药有加速病情进展的可能,应根据病情及医嘱调整剂量,以最小剂量达到最佳效果。
7、功能锻炼术后卧床时即可开始肌肉收缩练习,踝关节和趾关节可以进行主动背伸和跖屈练习。
按摩各关节肌肉,从小关节到大关节逐渐被动活动。
术后24h后鼓励患者在家属陪同下下床活动,方法是先在床上坐起,如无头晕可坐床沿再适应,然后在陪护下锻炼行走,注意防止跌倒。
8、预防并发症
①颅内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a、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若患者出现血压升高、
心率减慢、呼吸不规则、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等颅内出血的先兆应及时通知医师。
b、观察手术局部有无血肿、渗液、渗血等。
②脑起搏器装置的并发症及护理:包括电极折断、电极移位以及装置植入部位的皮肤破溃、感染等。
a、嘱患者注意起居安全,切忌暴力或碰撞电极埋置部位,不宜用力揉搓植入脉
冲发生器的胸前皮肤。
b、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血;伤口敷料是否清洁、干净,如发生异常及时
通知医师。
(三)常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的危险。
2、躯体移动障碍。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4、知识缺乏:对疾病的认知。
5、焦虑。
6、排便异常:便秘、尿潴留。
(四)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适量优质蛋白的清淡饮食(如小米、菠菜、冬瓜、紫菜等),多食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韭菜、芹菜、白菜等),防止便秘。
禁食高蛋白食物(因为高蛋白饮食易与左旋多巴竞争,抑制其进入血液循环,会降低左旋多巴的药物作用);含铁较丰富的食物如黑木耳、海带、蘑菇及猪肝等应与药物分开食用(因铁剂会干扰多巴抑制的作用)。
禁食烟、酒和槟榔,因为槟榔为拟胆碱食物,可降低抗胆碱能药物的疗效。
2、休息与活动鼓励患者尽可能生活自理及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注意劳逸结合。
制定康复计划,鼓励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体能训练。
3、用药指导出院后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停药和减量。
如症状加重或副作用重时及时与医师沟通
4、头部伤口拆线1个月后洗头切忌暴力或碰撞电极埋置部位,不宜用力揉搓植入脉冲发生器的胸前皮肤。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血、渗液,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5、心理指导鼓励患者自我照顾及适当参加社交活动、鼓励患者及家属用坚定勇敢的态度正确面对困难,适应生活上的改变。
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支持患者,
鼓励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6、复诊术后1月来医院开启神经刺激器,通常在术后的3~6个月需经常到医院调整参数,以达到最满意的治疗效果。
半年后可与医师约定复诊的时间,一般每半年一次。
如出现症状为改善和药物副作用加重,应及时就医。
当电池电量不足时需及时回医院更换神经刺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