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深部电刺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_张建国
2020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解读

2020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解读2012年第一版《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发布,对于规范我国DBS的手术开展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国内外相关指南的更新,人们对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有了新的认识,《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于2020年发布。
此版共识是在国家“十三五”课题支持下,由27所医院、5大领域、39位专家共同完成,与旧版相比,新版内容更丰富、更全面、更前沿。
共识正文分为四部分:患者选择:更精准、更科学、更人性化;手术治疗:步骤描述更详细具体,增加靶点选择指导;术后管理:涉及药物、程控、康复、护理及患者教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增加对DBS相关并发症预防、处理的建议,包括手术、硬件、刺激相关并发症。
此外,第二版专家共识包含3个附录:附录1术前评估:详细介绍评估内容及应用量表,涉及左旋多巴反应性评测、头颅结构的影像学检查、神经功能障碍的整体评估、Hoehn-Yahr分期、运动并发症评估、认知功能评测、神经心理评估、自主神经功能评测、其他非运动症状评估、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服药情况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换算等;附录2手术步骤和靶点精准定位:对术前准备阶段、电极植入阶段、植入延伸导线和脉冲发生器及靶点坐标的影像学定位、入颅点及植入电极的角度轨迹、MER辅助靶点功能定位进行详细规范,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外科进行手术;附录3术后药物管理:包括DBS术后不同阶段的药物治疗建议、DBS术后药物治疗与程控关系、DBS术后药物调整次序和原则。
手术治疗1. 手术团队新版专家共识阐述了建立团队的必要性,在神经内外科、心理科和精神科的基础上,增加了康复科、影像科和麻醉科(必要时)。
(1)为了判断是否适合手术、手术的风险与近远期疗效以及确定最佳手术靶点,有必要建立一支DBS团队。
(2)团队至少由神经内、外科医生组成,必要时还应包括内科、心理科、精神科、康复科、影像科及麻醉科医生或相关技术人员等。
211131768_张建国:在_“手术禁区”_创造奇迹

张建国:度要求最高的手术。
放置电极前,需要结合脑电图检查、症状学、核磁共振检查等,由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制定专属的电极计划。
大脑表面和深部有无数根血管,而设计的电极需要尽量回避——不能刺破血管,也不能因为躲避血管而远离病灶。
一些常用的神经核团,比如杏仁核只有花生仁大小,每个人都有不同,这就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来根据影像特点模拟定位,再根据电生理检测结果做出微调,以确保电极植入位置的准确性。
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丰富的临床经验,让张建国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完成这个“命中靶心”的过程,全球最著名的蒙特利尔神经研究所的专家在观摩了张建国的手术后都不禁发出惊叹:“天哪,怎么可以这么快?!”国产脑起搏器的研发经历,让张建国深刻体会到了医学科技的重要性,“人再快,总会有失误的时候,而在神经上动刀,容不得半点儿闪失!”2018年7月17日,张建国的又一心血之作——国产手术机器人,辅助完成了我国首例双侧立体电极植入手术。
接受治疗的是一位39岁的患者,癫痫发作时双侧震颤显著。
手术开始后,先是通过光学跟踪定位仪识别标志物,将医学影像、机器人和患者纳入同一坐标系;随后,医生将监测电极安装在微推装置上,每进入0.5毫米检测一次患者电生理信号。
突然,屏幕上信号发生图形变化,电极监测到患者震颤节律,继续沿通道前进,直至震颤节律消失,有效长度显示为6.5毫米。
短短几秒,定位成功!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参加脑起搏器和立体脑电技术手术的操作。
“国产手术机器人能够贴近中国实际的临床需求,不断做出技术改进,这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得益于手术机器人定位技术,张建国所在的科室,每年完成癫痫手术400多例,一年随访无发作率高达80%以上,手术数量和质量均居国内领先地位。
针对发病率较高的颞叶癫痫,手术根治率更是可以达到80%以上。
如今,科技的进步,让张建国有了更多的选择,他还将一种用一个电极缠在神经上,刺激器放电刺激神经,再传导到大脑,就能控制大脑神经元的兴奋性,使其兴奋性降低。
脑起搏器.

航天高科技“植”入脑起搏器航天高科技“植”入脑起搏器16位帕金森患者告别颤抖来源:北京日报2010-07-15因为大脑中“植入”了一个直径1.2毫米的铂铱合金电极,昨天下午,来自辽宁的帕金森病患者牛先生被推出天坛医院手术室时,不再四肢乱颤。
他已是植入清华大学自主研发脑起搏器的第16例临床试验患者。
“开机,加压!”昨天,经过4个小时的手术,随着天坛医院主刀医生张建国一声令下,植入牛先生大脑中的脑起搏器开始工作。
仿佛接收到了什么神奇的信号,转瞬间,手术中一直处于抖动状态的牛先生当即就停止了震颤。
在牛先生大脑中“发号施令”的这款脑起搏器,出自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人机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是一个40余人的科研团队历经7年多的自主研发成果。
早在2000年前后,外国公司高价垄断的脑起搏器进入我国市场,但20万元的昂贵费用让许多帕金森患者望而却步。
“中国人应该有适合自己的脑起搏器。
”2002年,多年从事小卫星、载人航天领域研究的李路明教授开始植入式神经刺激疗法和刺激器的研究。
从一个微小的器件到整个起搏器的制造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我国载人航天的技术积累,其中一项神经肌肉电刺激方法,还可以帮助航天员上天后对抗肌肉萎缩。
其间,这个备受瞩目的国产脑起搏器项目先后得到科技部、卫生部的支持。
去年,在市科委的支持和推动下,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参与合作,成功让这一各省市争相竞逐的高科技项目“花落”北京,并入选“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之一。
截至目前,已有16位患者成功接受了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效果都很明显。
“临床试验结束后,国产脑起搏器将正式注册上市,其价格将比进口产品大大降低。
”李路明对此很自信,脑起搏器一旦实现国产化,那些进口产品都将身价大跌,这对帕金森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比进口产品更胜一筹的是,国产脑起搏器还能实现刺激器软件的无线更新。
李路明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小卫星技术的积累。
一旦有最新科研进展,这款脑起搏器在患者体内就能完成“升级换代”。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相关问题解答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相关问题解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癫痫药物的不断更新,多数癫痫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患者对抗癫痫药物不敏感而选择外科开颅手术。
而有一些患者不适合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如致痫灶位于大脑重要功能区、多灶性癫痫、患者无法耐受手术等,在这些情况下神经电调控技术如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迷走神经刺激术等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1973年Cooper等最早将DBS用于癫痫治疗的探索,在随后的几十年,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DBS在动物模型及临床实验中均有控制难治性癫痫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他的一些初步研究表明通过刺激脑深部结构中的一些靶点能够有效减少癫痫发作频率;最近的研究关注于直接刺激致痫区,结果表明,直接刺激致痫区后发作间期的癫痫样电活动以及癫痫发作频率也减少。
DBS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电极植入脑深部组织,通过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流刺激,调节脑组织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相对安全、可调控、对神经的损伤可逆等特点,但至今DBS控制癫痫发作的机制仍不明确,另外最佳刺激靶点和刺激参数尚有争议。
由于DBS治疗癫痫的病例较少,各癫痫中心有关DBS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率的报道也不同,但是总体上来说,DBS可以减少部分患者的癫痫发作。
1.DBS控制癫痫发作的脑网络机制癫痫发作的起始和扩散与脑网络中的一些环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Papez环路包括海马一乳头体一丘脑前核—扣带回一海马,与颞叶癫痫的起始和扩散相关。
皮质—丘脑网络涉及颞叶癫痫的发作,并且与失神性癫痫发作也有着密切关系。
虽然DBS控制癫痫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也与Papez环路、皮质一丘脑网络密切相关。
已知的大多数靶点位于这些环路中,如海马、丘脑前核等,而DBS可通过电刺激调控某一局限区域的脑组织,从而调节环路中的其他结构甚至更广泛区域神经元的功能,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或者提高癫痫发作的阈值,达到减少癫痫发作的目的。
脑深部电刺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脑深部电刺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张建国;马羽;刘焕光【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09(035)007【摘要】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开始出现于20世纪50~70年代,最先是应用丘脑-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慢性疼痛,之后也尝试用于痉挛、小脑麻痹、癫痫等疾病的治疗,但因当时定位手段落后、缺乏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伦理道德方面存在争论等原因使得DBS的进一步应用受到限制。
1991年,法国的Benabid等和Blond等分别报道了丘脑-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震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随后的一些相关研究也证实相对于传统毁损术而言,DBS具有手术安全,可调节、并发症少且可逆等特点,【总页数】3页(P385-387)【作者】张建国;马羽;刘焕光【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功能神经外科研究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功能神经外科研究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5【相关文献】1."中国篮球城市"篮球文化发展现状探析——对阜新篮球文化发展现状研究 [J], 王振民;李春月;刘大明2.《2014中国公益行业人才发展现状调查报告》发布解读2014中国公益行业人才发展现状 [J], 高一村3.建设“美丽中国”中国林浆纸企业担当生力军——中国纸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童来明就中国林浆纸发展现状与未来期望答本刊记者问 [J], 李近;贺岩峰;董梅4.《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1》详解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城乡食物消费结构进一步趋同,膳食不平衡、浪费问题日益突出 [J], 周怀宗5.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提出中国服务质量发展现状报告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迟发性肌张力障碍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肌张力障碍 ( !"#$%&’( )是指因持续性肌肉收缩 而引起的肢体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综合症。 迟发性肌张力障碍 ( $()!’*+ !"#$%&’(,-.$ )是抗精神 病药物所致一组慢性持久的锥体外系症状, 表现为 单个或多个随意肌自主运动困难, 或因自主运动困 难所致姿势异常。本病临床上并非罕见, 但内、 外科 均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于 /001 年 2 月利用脑 深部电刺激术 ( !++3 4)(’& #$’567($’%& , .89)治疗 : 例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 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 果。我们结合国外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 行讨论, 报道如下。 临 床 资 料 患者 女, 阿尔巴尼亚人。 :<<< 年 / 月 /; 岁,
12’/, , 5MR)的一个亚型。 %HI! 年 N(9R2 等对 D! 例
有多种不同表现的 5M* 进行了分析, 认为这是一种
万方数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 *+,-./,-01 )2(,2-3 !""#1 4.5 !"1 *.6$
・ 78 ・
【 6$)*%&4*】 7$8"4*’2"
<3’=’)+
-% %4#+)*+ $I+ +JJ’A(A" %J !++3 4)(’& #$’567($’%& ’& $I+ $)+($5+&$ %J %&+ A(#+
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配合

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配合郭小兰;羌虹;丁瑞芳;王利丽【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urgical coopera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for Parkinson's disease(P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in 174 DBS patients to summarize the surgical cooperation and nursing-care method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Results All the operations were successful. All cases were postoperative followed up for 3-104 months(mean 29.45±10. 6 months) and 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 motor scores were improved by 46.2%. The surgical nurses should follow a series procedures including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for the patients, operating settings and operative instruments, perioperative intensive and specialized surgical co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proper and strict maintenance of DBS instruments. Conclusion DBS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and effective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PD with optimal recovery of movement function. 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aseptic operation, familiar with surgical procedures,accurate and skillful cooperation with the surgeons and proper using of special instruments are the keys to a successful DBS operation.%目的探讨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4例DBS手术,总结DBS 的手术配合和围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104个月,平均(29.4±10.6)个月,帕金森统一评分改善率为46.2%.手术护士术前应做好患者、环境和物品准备,术中应根据手术不同阶段的特点熟练配合,术后对仪器进行正确和严格的保养.结论 DBS治疗PD是一种创伤小、临床效果好、运动功能恢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悉手术步骤、准确熟练地进行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年(卷),期】2011(028)001【总页数】3页(P37-39)【关键词】脑深部刺激;帕金森病;特殊仪器;手术配合【作者】郭小兰;羌虹;丁瑞芳;王利丽【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手术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手术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手术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手术室,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1+6;R472.3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为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主要手术方式,其疗效满意,但脑出血、肢体瘫痪、智力障碍等并发症风险较大。
[专访]北京天坛张建国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技术突破将出现在哪里
![[专访]北京天坛张建国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技术突破将出现在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a694dc9e02d276a200292ec3.png)
[专访]北京天坛张建国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技术突破将出现在哪里神外前沿讯,在上一期的专访《天坛医院张建国: 神经调控可以“替代”部分手术》(点击标题打开)中,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主委、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功能神经外科研究室主任张建国教授系统的向我们介绍了VNS(迷走神经刺激术)在癫痫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和适应症范围。
其实,在功能神经外科领域应用的更为广泛和成熟的则是DBS(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的治疗。
张建国教授带领的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最早在国内开展DBS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目前每年完成DBS手术500多侧,成功率达99%以上。
而且在国际上创造性地应用丘脑底核电刺激成功治疗了迟发型肌张力障碍等,使得该领域中国科研与临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张建国教授还与清华大学李路明教授联合研发国产脑深部电刺激器,目前已经在国内120家单位完成了5000例次以上的DBS手术,极大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广大患者负担。
DBS技术在中国功能神经外科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目前中国有近200万帕金森病患者,到2030年将达到494万,占世界的一半,而目前完成DBS手术的患者只占1%。
DBS未来有哪些技术值得期待和关注,张建国教授指出,主要包括3T核磁兼容、可感知的刺激器、术后的远程调控和变频刺激等。
以下是《神外前沿》与张建国教授的对话实录:神外前沿:DBS的适应症是什么?张建国:DBS技术经过十几年的探索,适应症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作为一种疗法,对多种疾病都有效果,这个也不是很常见的。
DBS适应症中最大的一类就是运动障碍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等等。
再有一类就是精神疾病,像强迫症,美国FDA已经批准了,还有尝试治疗抑郁症、抽动秽语综合征等心理疾病。
精神疾病中强迫症包括很多种,比如厌食症、网瘾、药物依赖等。
还有发作性的疾病,像癫痫,除了VNS,现在DBS 也在做,丘脑前核电刺激欧盟和加拿大已经批准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 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50)通讯作者(E-m ai:l jgzhang @pub lic3.bta .n et .c n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功能神经外科研究室脑深部电刺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张建国*马羽**刘焕光*专家简介:张建国,男,1965年1月出生。
1996年获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专业博士学位,同年师从王忠诚院士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功能神经外科研究室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中日韩癫痫外科协会理事、中国抗癫痫协会理事。
担任5功能性与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6、5中华神经医学杂志6和5临床神经外科杂志6编委,5中华神经外科杂志6、5中华实验外科杂志6和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6特约编委。
1998年获中国博士后奖励基金二等奖。
1998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0年承担国家计委课题/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0,2001年获王忠诚医学奖励基金二等奖,2002年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获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培养专项基金资助,2005年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2005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在美国UCL A 作访问学者,同年获得北京地区百家优秀青年医师奖,2007年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
近年来参编和编译论著8部,发表文章三十余篇。
主要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癫痫、帕金森病和疼痛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病 肌张力障碍 靶点脑深部电刺激术(dee p brai n stm i u lation ,DBS)开始出现于20世纪50~70年代,最先是应用丘脑-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慢性疼痛[1-2],之后也尝试用于痉挛、小脑麻痹、癫痫等疾病的治疗[3],但因当时定位手段落后、缺乏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伦理道德方面存在争论等原因使得DBS 的进一步应用受到限制。
1991年,法国的B e nab i d 等[4]和B lond 等[5]分别报道了丘脑-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震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随后的一些相关研究也证实相对于传统毁损术而言,DBS 具有手术安全,可调节、并发症少且可逆等特点,因此1997年脑深部电刺激系统(A cti va ,M edtron i c ,U S A )的临床应用在美国通过了认证[6]。
脑深部电刺激术在中国的发展始于1998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王忠诚院士指导实施了首例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至今DBS 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0年。
10年间随着国内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和生物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进步,DBS 在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的技术水平和应用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结合文献对DBS 在国内的发展现状简要综述如下。
1998~2007年,脑深部电刺激术在中国发展的10年间成长迅速,手术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
目前为止全国开展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医院已有30余家,以北京、上海等地区为主。
2000~2007年可查到的国内各中心撰写有关脑深部电刺激术的中英文论文约有60余篇,文献发表数量位于前三位的地区为上海、北京、西安,发表论文分别占总量的38%、28%、15%。
2007年底全国共有1200余名患者接受了DBS 手术治疗,前4年(1998~2003年)不足300例,近4年(2004~2008年)随着手术开展医院的增多,以及神经内科医师对脑深部电刺激术了解的深入和支持,手术数量增长相对较快,共900多例,其中内科医生推荐的约占10%~20%。
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8年内1200例的病例数有些微不足道。
这并不是因为我国需要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低、患病人数少,而主要是因为DBS 手术费较高。
从各省区接受DBS 治疗患者数量分布情况就可以看出(图1),手术病例数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目前,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与我们中心合作致力于同类产品的国产化,研究将进入到临床前实验阶段,国产脑深部电刺激系统的研制成功将使DBS 的应用在国内更加普及,为广大的运动障碍疾病患者解决痛苦。
脑深部电刺激术是通过立体定向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内特定的靶点植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电刺激,从而改变相应核团兴奋性以达到改善帕金森病症状、控制癫痫发图1 各省接受DBS 治疗患者数量分布情况385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9年 第35卷 第7期作、缓解疼痛的一种神经外科疗法。
最初DBS只是应用于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的治疗,近几年人们开始将其用于治疗肌张力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疾病,并尝试将DBS用于癫痫、中枢性疼痛、强迫症等精神障碍疾病领域。
目前国内开展了DBS治疗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强迫症、疼痛等疾病(图2),其中主要以帕金森病为主,约占疾病总数的8612%,其次为肌张力障碍约占7161%。
分析其原因可能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DBS治疗帕金森病的技术最成熟,疗效最可靠,只要术前诊断明确,术中定位准确,术后程控合理,就能够得到明确的手术治疗效果。
而肌张力障碍的DBS治疗临床应用也较早,术后疗效较理想,尤其是DBS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DYT1+)术后疗效肯定[7],而我们中心这些年应用DBS治疗的一些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是因为帕金森病和肌张力障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率在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性疾病中分别位居第一、第二位,患病人数较多。
目前可查到的国内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文献31篇[8-10],肌张力障碍疾病11篇,特发性震颤3篇,其他疾病较少报道。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因帕金森病是老年性疾病,发病年龄高,虽然近些年平均发病年龄有减小趋势,但接受DBS 手术治疗年龄偏高,也就决定了DBS手术患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5~75岁之间,1200余名患者中0~20岁和75岁以上各约占5%,45~54岁为20156%,55~64岁为3215%,65~74岁为23157%。
所有接受DBS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占6511%。
脑深部电刺激术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征、正确的制定手术计划、精细的手术操作确保靶点定位精准及术后制定合理的调控模式,其中DBS手术治疗作用靶点的选择是先决条件。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核团有丘脑底核(subthal a m ic nucl eus,S TN)、苍白球内侧核(globus palli dus i nter na,GP i),丘脑腹中间核(ven-t ralis i nter m edius,V m i)。
GPi是目前脑深部电刺激术在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中应用最多的核团之一,能够用来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舞蹈病等。
图2国内DBS治疗疾病构成情况GP-iDBS虽然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关期状态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但不能减少患者术后左旋多巴的用量。
而ST N-DBS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帕金森病症状,且能够减少术后患者50%~60%的药物用量,而明显减少药物副作用,并具有疗效反应迅速,所需刺激强度小,延长电池寿命等优点。
比较GP-i DBS和ST N-DBS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情况,S TN-DBS总体疗效优于GP-i DBS[12],因此STN现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靶点。
国际上对于肌张力障碍的治疗多选择GP,i认为双侧GP-i DBS能够改善多种类型肌张力障碍疾病。
近几年,国内(尤其是北京和上海)也应用STN-DBS治疗肌张力障碍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疗效甚至好于GP-i DBS[13]。
Cha bar des等[14]报道了STN-DBS治疗癫痫也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V m i是最早应用于DBS治疗的核团,也是治疗特发性震颤的首选靶点[15]。
V m i虽也可以改善P D的震颤症状,但对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无治疗作用,因此V m i-DBS仅适合以震颤症状为主且无法采用其他治疗靶点的PD患者。
国内少数中心也选择伏隔核、中央中核、丘脑束旁核、腹嘴侧核等核团作为治疗强迫症、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DBS靶点[16]。
所有患者中采用ST N-DBS的约占95%,GP-i DBS 占213%,V m i-DBS占1192%,其他核团仅有0158%。
我们中心治疗的245例帕金森病患者中9615%为ST N-DBS,选择GP-iDBS为415%;28例肌张力障碍患者中36%选择STN-DBS,其他接受了GP-i DBS,3例特发性震颤患者均选择V m i-DBS,6例抽动-秽语综合患者中选择GP-i DBS5例,STN-DBS1例。
DBS手术虽然是微侵袭性的,但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高、手术操作过程复杂,也会有一些并发症发生。
DBS 手术并发症主要与手术操作、治疗靶点的选择与定位、刺激器装置等方面有关。
国内关于DBS手术并发症的报道较少,仅可查到3篇。
上海瑞金医院报道了113例DBS术后5例发生电极移位[17]的情况。
上海长海医院总结了DBS治疗的63例,共93侧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电极放置不准重新调整2例,刺激电极与皮下导线连接处头皮切口破溃1例,胸部脉冲发生器植入处皮下感染1例,记忆力轻度减退2例,情绪改变7例,肢体异动19例,睁眼困难1例,但未发生明显的致残性永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认为提高手术熟练程度可降低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我们中心也总结了278例接受DBS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结果待发表),与国外多中心研究结果相比[18],我们中心无死亡病例和术后颅内感染病例,电极重置、电极折断、装置故障等装置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癫痫和颅内积气的发生率稍高,分别为516%和119%。
出现了多例皮肤破溃感染病386Ch i n J N e rv M ent D i s V o.l35,N o.7July2009例,这与对皮肤破溃后的早期处理认识不足有关。
刺激作用的相关并发症与国外多中心发生率相似,但随着术后程控经验的不断丰富和更加精细的手术操作,刺激相关并发症可得到明显改善。
总之,严格细致的手术操作、正确的选择手术方式、精细的术后程控将可有效的减少和预防DBS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毁损和高频刺激ST N表现出了相似的临床效果,因此有人提出DBS是通过高频刺激抑制核团神经元兴奋性来调节基底节功能环路的功能,从而改善患者运动症状,但仅用单一的神经元抑制机制无法解释所有的现有DBS治疗作用机制研究的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