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深部电刺激术

合集下载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2020)要点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2020)要点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2020)要点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早期PD的药物治疗显效明显,但经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后,逐渐出现疗效减退及运动并发症。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是在脑内核团或特定脑区植入刺激电极,通过脉冲电刺激调控相关核团或脑区的功能,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1987年,法国Benabid将DBS应用于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至今已逾30年。

该疗法于1998年在我国首次使用,目前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开展。

DBS疗法可显著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长,需要接受DBS疗法的患者将进一步增加。

一、患者的选择(一)PD的诊断原发性PD的诊断符合我国2016年发布的《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或符合2015年国际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会(MDS)原发性PD的诊断标准。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1. 原发性PD,或者遗传性PD、各种基因型PD,对复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

2. 药物疗效已显著减退,或出现明显的运动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3. 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到药物疗效。

4. 存在药物无法控制的震颤。

5. 除外严重的共存疾病:(1)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

(2)有严重(难治性)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

(3)有医学共存疾病影响手术或生存期。

(三)术前评估DBS术前需进行系统评估,评估PD患者的运动症状、运动并发症、非运动症状、生活能力等要素。

(四)手术时机1. 病程:原则上,病程≥5年的PD患者建议行DBS手术治疗。

病程<5年,但符合原发性PD临床确诊标准的患者,手术适应证明确,建议病程放宽至4年。

以震颤为主的PD患者,经规范的药物治疗震颤改善不理想且震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经过评估后建议放宽至3年。

2. 病情严重程度:有“开关”现象的症状波动患者,关期的HoehnYahr 分期为2.5~4.0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脑深部电刺激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俗称为“脑起搏器”,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及神经电生理记录技术准确标定脑内相关核团,将一根非常柔软的电极放置在靶点,外接电刺激程控器和电源,通过体外遥控调整高频刺激参数,抑制相应脑内异常活动的神经元,从而达到全面控制症状的目的。

DBS适用于诊断为帕金森病,曾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良好或曾经反应良好,术前需要严格的评估是否适合DBS。

DBS的优点是可逆的和可调节的,同时在术中可以通过临时刺激的方法,让患者切身体验效果。

另外DBS保留正常脑组织的神经功能,日后可能出现新的治疗方法时不影响治疗。

DBS术后注意事项:
(一)拆线:术后1周拆线。

(二)术后预防感染:头部切口拆线后15日内不建议洗头。

保持切口清洁。

严禁抓挠手术切口。

如果手术切口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请立即就医。

(三)开机:一般手术后2-4周开启脑起搏器。

通常在手术后的3-6个月内,患者须复诊,调整神经刺激器参数。

同时,调整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以达到最满意的治疗效果和最低的副作用。

此后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

(四)术后注意防磁,DBS术后日常生活一般都不会受很大影响。

电视、冰箱、电磁炉、手机、收音机等日常家用电器设备可正常使用,超市、地铁等安检设备一般可正常通过。

另外术后避免靠近产生强电
磁场的设备,如高压变电站附近。

(五)术后医疗项目,一般不受影响,如:X片,B超,CT等,脑起搏器在开机状态下可以正常进行检查。

心电图检查时需要关机、钻牙治疗时需要关机。

未明确说明是否可做核磁的脑起搏器,需要事前咨询手术医生。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肌张力障碍的围术期护理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肌张力障碍的围术期护理
髋 , 天 3次 ~5次 , 次 1 n 0 ri 。② 主 动训 练 : 后 1 每 每 5mi ~2 n a 术
碍病 人 2 例 , 巾 男 1 3 其 3例 , l 女 O例 ; 龄 l 年 l岁 ~ 4 7岁 , 均 平 2 9岁 ; 后 病 人 症 状 均有 明品 改 善 , 术 缓解 率达 6 ~8 。 5 9 1 2 手术 方 法 在 局 部 麻 醉 或 局 部 麻 醉 加 静 脉 麻 醉 下 安 装 定 . 位头 架 , 头部 磁 共 振 扫 描 , 行 利用 定 位 系统 , 据 影 像 学 结 果 , 根 计
主 动 进 行 沟 通 , 轻 病 人 心 理 力 。 减
d i i . 9 9 jis . 0 9 4 3 2010.33 030 o : o 3 6 /.sn 1 0 —6 9 .
文 童 编 号 :0 9 4 3 2 1 ) 1 10 —6 9 (0 0 1C一3 5 —0 08 1
郁 , 战 胜 疾 病 缺 乏 信 心 , 又抱 有 很 大 希 望 , 是 因为 这 种 矛 对 似 正
盾 心 理 的 存 在 , 士 对 待 病 人 应 和 蔼 、 心 、 心 , 得 病 人 信 护 细 耐 取
na J . u oo y 2 0 ( 8 : 5 i[  ̄ Ne r lg , 0 7 6 ) 4 7—4 9 5. [] 刘 丽 璇 . 侧 脑 深部 电 刺 激 术 治 疗 帕 金森 病 人 的 心 理 护 理 [ ] 家 3 双 J.
痛 或 恐 惧 会 产 生 紧 张 焦 虑 情 绪 , 注 意 安 慰 病 人 , 解 病 人 精 神 要 缓
E ] 马 羽 , 凯 , 明 , 脑 深 部 电刺 激 术 治疗 原 发 性 全 身 性 肌 张 力 障 4 张 葛 等. 碍 L] 中国 神 经 病 杂 志 ,0 9 3 ( ) 2 2 l. J. 2 0 ,5 4 :l —2 5 [] 张凯 , 5 张建 国 , 胜 田. 深 部 电 刺 激 对 帕 金 森 病 二 次 手 术 的 临 床 吴 脑 应 用 价 值 I] 中华 神 经 外 科 杂 志 ,0 4 2 ( )2 1 - . j 2 0 ,0 4 :7 . E ] 曹伟 新 . 科 护 理 学 [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9 7 3 7 7 . 6 外 M] 北 人 1 8 :7 —38

脑深部电刺激术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分析

脑深部电刺激术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分析

3
阐述脑深部电刺激术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重 要作用。
脑深部电刺激术简介
定义
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一种通过 植入电极对大脑深部特定核团进 行电刺激的治疗方法。
原理
通过植入颅内的电极,传递微弱 的高频电脉冲,刺激大脑深部特 定核团,进而调节异常的大脑神 经环路,达到治疗目的。
术后密切关注患者意识、瞳孔、肌力等神 经系统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如颅内出血、脑梗死等。
确保患者呼吸、循环稳定,维持水、电解 质平衡,预防感染等。
伤口护理
早期康复训练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降低 感染风险。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早期康复训 练计划,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长期随访计划制定
手术风险
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 ,神经外科手术具有较高风险,需 要精细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经验。
手术入路及解剖结构
手术入路
根据病变部位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术 入路,如经额入路、经颞入路、枕下入路等 。
解剖结构
熟悉颅内外动脉、静脉、神经等重要结构的解剖位 置和毗邻关系,避免术中误伤。
术前评估
确保手术适用于符合特定标准的患者,以降 低手术风险。
加强术中监测
运用先进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确保电极 放置的准确性和手术安全性。
完善术前评估
通过详细的术前检查和多学科会诊,确保手 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术后随访与调整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反 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顾,共同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06
总结与展望
脑深部电刺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应用前景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几个常见误区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几个常见误区

帕金森病在几十年前还被划归为临床少见病,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随之延长,帕金森病作为老年疾病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常见。

它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类疾病,因为脑干黑质内铁蛋白沉积而导致细胞进行性凋亡,多巴胺分泌逐渐减少,从而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网络功能失调。

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还伴有药物相关副作用,生活质量低下。

对患者实施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干预,能显著改善病患的相关临床症状,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安全性强,有效性高,治疗方式可逆,是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必要手段。

了解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它的病理基础是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失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

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神经元从黑质向纹状体传递信号,控制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然而,帕金森病患者的多巴胺神经元受到损害,导致多巴胺水平降低,从而影响了身体的运动控制。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特征脑深部电刺激(DBS)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在人体大脑特定核团或区域植入刺激电极,利用局部脉冲刺激调节大脑网络信息传递而影响部分核团或传导束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症状的治疗方式。

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已然存在数十年,一般被用作处理运动障碍性疾病,比如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

DBS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定位。

手术前,医生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确定患者大脑的特定区域。

2.植入电极。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患者的头部开一个小洞,然后将电极插入大脑深处的目标区域。

3.外部调节器。

电极通过一根导线与外部植入的调节器相连,医生可以通过调节器来调整电极的电刺激强度、频率等参数。

4.调试。

在手术后的几周或几个月内,医生会对调节器进行调试,找到最适合患者的电刺激参数。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的误区误区一:等我实在受不了了,才需要做这种手术。

脑深部电刺激的工作原理

脑深部电刺激的工作原理

脑深部电刺激的工作原理
脑深部电刺激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高频电刺激到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如苍白球内侧部(GPi)、丘脑底核(STN)等),干扰异常神经电活动,将运动控制环路或紊乱的神经递质恢复到相对正常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减轻患者运动障碍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具体来说,脑深部电刺激通过向特定的神经核团发送电脉冲信号,抑制异常的神经活动,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的症状。

这些电脉冲信号可以通过程序化调控,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脑深部电刺激疗法对于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降低口服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深部电刺激术及患者健康教育

脑深部电刺激术及患者健康教育

(六)DBS缺点
➢ 并发症:
植入部位疼痛、愈合不足或感染 植入部位的皮肤磨损,导致感染或形成疤痕
电极或延长线可能移动
过敏反应、排斥反应 设备部件的损坏可导致组织损伤
三、DBS系统组成
➢ 体内植入部分
➢ 体外控制部分
体内植入部分
➢ 刺激脉冲发生器(impulse generator,IPG) ➢ 导线 ➢ 刺激电极 ➢ 延伸导线
(一)DBS发展及状
➢ 国外开展近60年。国内1998年由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医生首次开始应用。
➢ 清华大学成功研制了脑起搏器,打破美国的技术垄断。 我国是全球第二个能够研制生产脑起搏器的国家。
(二)手术类型
➢ 单侧电极植入:控制对侧肢体的症状 ➢ 双侧电极植入:可控制双侧肢体的症状
单侧电极植入
双侧电极植入
(三)DBS治疗的疾病
➢ 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s disease,PD) ➢ 原发性震颤 ➢ 运动障碍疾病:肌张力障碍等
➢ 慢性顽固性疼痛、癫痫
➢ 精神疾患:抑郁等
(四)DBS对PD的疗效
➢ DBS可改善PD的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对震颤、强直、
迟缓改善较好;对中轴症状(语言、吞咽、步态、姿势 稳定性)改善率相对较低。
2.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改 换药物。
(二)日常生活指导
3.随身带“识别卡”。
该卡有患者佩戴的脉冲发生器的基本情况,以及责任医师的 信息。发生意外时,这张卡会提示医护人员患者体内植有器 械;向安检人员出示该卡,可以避开机场等的安检门或扫描 装置。
患者识别卡
(三)DBS装置相关教育
脉冲发生器
(impulse generator,IPG)

2024年脑深部电刺激设备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脑深部电刺激设备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脑深部电刺激设备市场前景分析摘要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简称DBS)是一种用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法,通过植入电极并通过电刺激器进行电刺激,以调整异常的神经信号。

随着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不断增加,脑深部电刺激设备市场正在迅速发展。

本文将分析脑深部电刺激设备市场的前景,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引言脑深部电刺激设备是一种新兴的神经疾病治疗技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目前,脑深部电刺激设备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增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脑深部电刺激设备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

根据预测,未来几年内该市场将继续增长,并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

3. 市场驱动因素脑深部电刺激设备市场的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推动了脑深部电刺激设备市场的发展。

•科技进步:神经科学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脑深部电刺激设备的研发和改进,提高了其疗效和安全性。

•患者需求增加: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对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需求增加,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4. 市场挑战尽管脑深部电刺激设备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高昂的价格:脑深部电刺激设备的价格较高,限制了一部分患者的使用。

•技术限制:目前的脑深部电刺激设备仍存在一些技术限制,如电极定位精度和电刺激参数调整的复杂性,需要更多的技术改进和研究。

5. 市场机会脑深部电刺激设备市场还有很多机会可以进一步拓展:•市场扩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下降,脑深部电刺激设备将逐渐进入更多的医疗机构,市场潜力巨大。

•疾病治疗范围扩展:当前脑深部电刺激主要用于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未来有望拓展到更多的疾病治疗领域。

6. 市场竞争目前,脑深部电刺激设备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医疗器械制造商和科技公司。

这些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等方面竞争,以获取市场份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深部电刺激
脑深部电刺激简介
脑深部高频电刺激(DBS)已经发展成为传统的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中常用的毁损手术的替代方法。

DBS已经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由于它具有可逆性和可调性的特点,大大降低了手术的致残率。

这种手术方法最开始应用于治疗运动障碍病,常选用的几个靶点位置为丘脑、苍白球和丘脑底核。

现在DBS已经拓展到癫痫、肌张力障碍和丛集性疼痛等其他适应症;最近还用于治疗强迫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和抑郁症等精神障碍性疾病。

DBS最近还用于其它疾病的试验治疗中,这些疾病将来可能成为新的适应症。

DBS的作用机制很复杂,可能包括细胞放电的抑制,神经递质的耗竭,阻断或兴奋抑制性环路进而功能性阻滞,在刺激部位产生类似毁损的效应等。

在动物模型中已经证实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可以产生神经保护作用,但在帕金森患者还没有得到验证。

科技的发展将会不断提高和改进高频电刺激的效果,并且在将来拓展到新的靶点和新的适应症。

脑深部电刺激的作用机制
尽管DBS 正在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治疗,但它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最简单的解释是根据最基本的电生理原理,DBS 通过刺激兴奋电极触点周围的神经突触或细胞体,增加刺激部位的突触投射,如最初人们刺激脑室周围灰质中的下行痛觉抑制通路来治疗顽固性疼痛。

随着DBS 在外科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也使人们对其作用机制研究的兴趣不断增加。

目前对DBS 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兴奋和抑制的双向作用。

脑深部电刺激(DBS)的适应症
帕金森
癫痫
扭转痉挛
运动障碍病
丛集性头痛
强迫症
抑郁症
肥胖和厌食
脑深部电刺激DBS的临床应用前景
高频电刺激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手术工具,它可应用于许多不同的脑内结构,也可以用于不同的适应症。

它的低致残率和可逆性允许我们将该技术应用于毁损方法无法尝试的靶点和疾病。

这并不是说未经过仔细评估就把该方法应用病人是公正的,该方法应用前必须彻底地调查其优缺点,遵循很高的伦理学标准,尤其要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应用病人。

特别是在精神疾病领域,必须记住的是精神外科在西方国家因为一些无法控制的错误操作而被禁止。

高频电刺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而且这种精神外科的第二次机会已经被认识到了,千万不要再被不合理的操作方法所破坏。

未来五年展望
在技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步伐突飞猛进的时代,未来的前景是很难预测的。

但很明确的是,随着纳米技术的出现和功能影像揭示的神经生理学知识的增加,高频电刺激必将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

这将包括弥补功能丧失患者的某些缺陷。

与此同时,药物研发的不断进展可能会取代一些当前DBS的适应症,就像左旋多巴曾经取代了治疗帕金森病的立体定向毁损手术;但将来的一段时间内,高频电刺激作为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DBS是目前多学科关注的重要领域
DBS的可逆性和适应性是这种手术方法成功的主要原因。

DBS的另一个优点是致残率低,例如,可以同期进行完全对称的双侧手术,而双侧同期射频毁损手术几乎是不可接受或者至少是危险的。

DBS这些积极的因素允许我们大胆创新去寻找新的和更深的脑内靶点,如STN和PPN以及尝试新的适应症。

取得初步的临床研究结果后,申请DBS疗法合法的用于新的适应症还需要随机、双盲的临床实验。

DBS可以根据设计的研究方案打开或关闭电刺激,这样方式可以更好的对比临床效果,而其他疗法不具备这一特点。

与不可逆的手术(如采用毁损手术,移植手术或转基因细胞植入)相比,以刺激为主要治疗方式的DBS 疗法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双盲评估,而不可逆手术的假性对照手术本身就存在伦理问题的争议。

目前阶段我们可以做出第二个结论:在过去5年(2002-2007)的临床经验已经证明高频电刺激是一把“灵活的手术刀”,它能够应用于各种各样可以作为潜在靶点的部位,并且能够为探针去评估该疗法在基于理性思维的新适应症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