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教材高中数学习题汇编全册习题(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一)

2021新教材高中数学习题汇编全册习题(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一)
2021新教材高中数学习题汇编全册习题(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一)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刘根祥 摘要:本课题从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研究的背景、界定、理论意义、原则等入手。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为主线,结合课题组成员多年的实践。探索出六个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策略即:有效的行为常规养成、强化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实施差异教学、重视数学再创造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和观念的渗透、精心设计和谐的师生对话,期间也简单谈谈采取这些策略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1、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优质轻负、充满活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尚有差距。目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在深入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也逐步发生着一些显著的改变,如: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很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看到:一方面,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数学教学多了些新

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即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低的问题有待于解决。 另一方面,从课改以来大量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看,高中数学老师放不开手脚。课堂上,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大搞题海战术。使老师和学生身心都很疲惫。许多教师循规蹈矩、安于平常,只为机械完成每天、每学期的教学任务,甘做在浅层次上无限重复简单劳动的教书匠,对教学理念很少追问,对教学行为缺乏反思,对教学风格不甚关心,对如何在同等时间内取得高效的教学质量很少思考、很少追求,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学生没有达到有效学习、得到真正的发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就失去了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数学课堂就缺乏活力。如学生对数学没兴趣,感觉数学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烦琐的公式,与生活联系不大;又比如学生学习数学缺乏动力,许多同学只是为了高考能考好一点的成绩,此外毫无动力,所以经常出现靠老师采取威逼利诱成绩才会有所进步;最后即使学数学,又有很多同学方法认识不当,成天把自己潜伏于“题海”中,以为学数学就是做题目。实施新课程以来,教育教学面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需求,教师也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应答,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一句豪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普通

【有关高中数学教学的】高中数学经典大题150道

【有关高中数学教学的】高中数学经典大题150道 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和教学时间紧迫等客观因素决定了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一篇:民族地区的高中数学教学 1.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和分析 ①不注重知识的循序渐进:从初中到高中的知识跨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做到让学生吸收。 而现在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的更多,没节制的拓宽知识面,不断地补充一些公式或者特殊的解题方法,这些在高中生的高三复习阶段屡见不鲜,导致学生的负担过重不能更好的发挥。 ②因材施教没有落到实处:一些高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把握不到位,教法单一。 只讲”范式”,不讲”变式”,只要求记结论、套题型,多数学生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学生学习毫无兴致,导致两级分化严重。 2. 教学新思路探索 2.1注重生源状况研究,实施因材施教依据少数民族地区生源质量较差的实际情况,

教师需要对其因材施教。 结合班级里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传统的一些僵化教法根本无法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无法推进后进生的转化。 教师需要根据生源状况,将其分为差、中、好三个档次,对后进生在知识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梯度小一点,采取”小步子、慢速度”的原则。 2.2掌握新课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旨在构建学生发展和学习的良好基础,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把信息技术和课程化作一体,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体系。 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实现从知识的传授到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跨越。 2.3注重知识传授的循序渐进以及改进方法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就是循序渐进,只有完成这个环节,才能顺利的开展教学。 有的老师眼中只有成绩,一味赶进度,形成”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但事实上这样会适得其反,数学学科肩负着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它的特点就是很抽象,对能力的要求很高。 所以如果不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那么必然会形成很多学生的掉队,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其成绩。 所以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一定要活,因材施教,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导和合作者。 考虑学生的自身状况以及学习需要,辅以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做到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现有概念和技能,还能独立思考学习,要充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完整)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 一意义与价值 现代课程理论的观点——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作出科学合理安排的一种构想。教学设计直接反映出教师的业务水平,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对新课标的把握尺寸,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尤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所以我们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把“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子课题研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是教师在教学方法有新的突破,在教学艺术出具特色,在教学风格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为培养特色教师奠定基础,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及非智力因素。 二研究目的 1、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环节齐全,教学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紧扣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科学严谨,不能有形式无内容,也不能有内容不注重形式,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所设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测试而实现的。 2、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新课标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是对教学内容的定位,是确定教学内容三维目标的主要依据,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贯穿分层教学思想,在备、讲、改、辅、作业等诸多环节中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3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教学设计要在科学合理可行的基础上,又要体现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三研究内容 1、学生情况分层分析: 对学生学习改内容时,要分析各层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学习该内容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对各层学生进行测试和访谈,学习该内容可能存在的困难对各层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分层方法。 2 、教学内容分层分析:

初中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阶段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阶段报告 研究容:初三阶段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 关键词:数学概念变式教学 一、问题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十年来,我一直担任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也做了很多全国各地中考题和辅导书上的练习题,慢慢发现很多题实际上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同一个容,只是题目的立意,创设的情景不同而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认为学生已经很熟知的知识,但只要对问题的背景或情景做一些改变,学生就做不出来了。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创新人才,需要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为了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我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了“关于初中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 针对以上背景,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我们组全体成员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这一研究课题展开工作。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的目的: (1)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以及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熟悉概念在解题中的运用。 (2)提高我校初三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研究的意义: 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点,变式教学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而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以及利用概念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合现代的教学节奏,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对于数学变式教学进行过研究。如:形式变式、容变式和方法变式等。结合我校实际,我的研究课题,力求在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中,找到符合知识体系,符合学生发展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概念界定: 1、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

2020年高中数学新教材变式题5 不等式

五、不等式(命题人:仲元中学 邹传庆) 1(人教A 版82页例1) 已知0,0<>>c b a ,求证:b c a c >. 变式1:(1)如果0,0a b <>,那么,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11a b < B C.22a b < D.||||a b > 解:选A 设计意图: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熟练应用 变式2:设a ,b ,c ,d ∈R ,且a >b ,c >d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 +c >b +d B .a -c >b -d C .ac >bd D.c b d a > 解:选A 设计意图: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熟练应用 2(人教A 版89页习题3.2A 组第3题)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2 =-+-m x m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m 的取值范围. 变式1:解关于x 的不等式()[]()(0113R m x x m ∈>+-+ 解:下面对参数m 进行分类讨论: ①当m=3-时,原不等式为 –(x+1)>0,∴不等式的解为1-m 时,原不等式可化为()131>+?? ? ?? +-x m x 1031->>+m Θ,∴不等式的解为1-m x ③当3-+m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3 11+<<-m x ; 当4-=m 时,131-=+m 原不等式无解

综上述,原不等式的解集情况为: ①当4-m 时,解为1-m x 设计意图: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法. 变式2:设不等式x 2-2ax +a +2≤0的解集为M ,如果M ?[1,4],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1)M ?[1,4]有两种情况:其一是M =?,此时Δ<0;其二是M ≠?,此时Δ=0或Δ>0,分三种情况计算a 的取值范围。 设f (x )=x 2 -2ax +a +2,有Δ=(-2a )2-4(a +2)=4(a 2-a -2) 当Δ<0时,-1<a <2,M =??[1,4]; 当Δ=0时,a =-1或2; 当a =-1时M ={-1}?[1,4];当a =2时,m ={2}?[1,4]。 当Δ>0时,a <-1或a >2。 设方程f (x )=0的两根x 1,x 2,且x 1<x 2, 那么M =[x 1,x 2],M ?[1,4]?1≤x 1<x 2≤4? ??>?≤≤>>?0,410)4(,0)1(且且a f f , 即???????>-<>>->+-2 10071803a a a a a 或,解得2<a <718, ∴M ?[1,4]时,a 的取值范围是(-1, 7 18). 设计意图: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及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3(人教A 版103页练习1(1)) 求y x z +=2的最大值,使y x ,满足约束条件?? ???-≥≤+≤11y y x x y . 变式1:设动点坐标(x ,y )满足(x -y +1)(x +y -4)≥0,x ≥3,则x 2+y 2的最小值为( ) C 2 17 D 10 解:数形结合可知当x =3,y =1时,x 2+y 2的最小值为10 选D 设计意图:用线性规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非线性规划问题.

保合镇中学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三阶段计划

保合镇中学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三阶段 计划 文章 来源第三阶段(2010年3月一2010年6月)工 作计划 丰都县保合镇中学数学课题组 我校课题组经过第一、二阶段的研究,已基本将分层教 学理论和方案进行了学习,并进行了备课和上课进行了初步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第三阶段的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本阶段研究工作内容:课题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探讨,分层备课的探讨和实施,课堂分层教学的探讨和实施,分层作业的探讨和实施等。 二、本阶段的研究目标:(1)课题组成员通过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加深对课题的认识,并能在教学中自觉实施.(2)力争通过研究达到对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 分层各方面有一个基本系统的认识和做法。 三、本阶段研究工作周期定为:为2010年3月始,到2010年6月止。 四、本阶段计划使用的研究方法:①调查法:课题组对 我校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促进其学习行为的转变。②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本阶段研究工作的总结,不断深化教师、学生对分层教学的认识,使老师和学生逐步与之相适应。

五、本阶段研究工作计划使用的研究措施: 实施分层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能简单地将学生分班认作是分层教学,应该对此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和安排。特别是要将分层教学中能力的培养始终作为研究的重点,因为只有学生能力的提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能力的提高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因此,我们将在第一、二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认真进行课题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探讨,分层备课的探讨和实施,课堂分层教学的探讨和实施,分层作业的探讨和实施等。 1、认真进行课题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探讨我们将认真组织 参研人员学习分层教学理论和研究方 案,使全体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理论和方案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识。 2、认真进行分层备课的探讨和研究 经过第一、二阶段课题组成员的认真学习和探讨,我们已形成了分层备课(即分层备课教案设计)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法学法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练习与作业的设计等几方面设计出分层教学的教案。本阶段我们将更认真按此进行备课。七年级由陈晓东、舒卫东、孙斌、张有金负责,八年级由彭红忠、周友明、李建国负责,九年级由刘伟、孙克林、杨思荣负责。 3、用第一、二阶段形成的分层教学过程模式(四环节教学)进行教学探讨和研究。 教学过程主要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设计: (1).情境导向,分层定标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多角度、多层次的变式教学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黄坪 数学变式教学已经成为中国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在每一节数学课里,老师从课题引入到数学概念的表述,再到概念的应用,老师设计了与课题相关的变式教学链,虽然课堂变式教学的环节不一定做到丝丝入扣,但围绕一个新的知识或重要的知识所展开的变式训练,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看变式教学,就是变化不同问题的类型,不断变更问题的情境或改变思维的角度,在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之下,不断地迁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数学变式教学,就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进行不同角度(情形、背景、设问方式等)不同层次(横向联系、纵向引深等)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断提升数学思维品质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一题多用,多题归类,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保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从两大方面来看变式教学的必要性 1.从学习的认知心理方面 (1)概念性的理解需要进行知识的变式——多角度的变式 数学学习离不开对概念的掌握,数学中的概念很多,学生初次接触一个新的概念,总是寻找和原先知识经验里相一致的东西,这在学习建构主义的理论上叫做知识的“同化”;如果当所学的新知识(概念)和原先的知识不一致的时候,学生就打开一个新的知识窗口接受它,这叫知识的“顺应”。概念的顺应过程是学生学习中最为艰苦的过程,变式教学要为学生的知识顺应做好铺垫性的准备,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概念,使学生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知识正迁移。 如,均值不等式教学的概念性变式: ①均值不等式的引入: 右图,由正方形的面积不小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得到:222a b ab +≥; 又由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得到:2 ()0a b -≥。 将上式中0,0a b >>推广到,a R b R ∈∈,不等式仍成立。 ②均值不等式的得出: 将基本不等式222a b ab +≥特殊化,得到: 当0,0a b >> 时,a b +≥,即2 a 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③均值不等式的几何解释: 图中半圆中所有半径就是算术平均数,CD 就是几何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的构作。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17770308.html,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作者:易星星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4期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进行,教育部对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要求也在随之不断提升,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而为了达成这一要求,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探索,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通过合适的教学调整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和教学反思的能力。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其在教学中过于重视知识型教学的开展,这使得教师过多的是用来讲授法来作为教学的手段。在如今,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研究者的重视。所以为了能在教学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就需要能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结合生活实际,构建生活化数学场景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过多的采用讲授法教学造成学生所学知识只是单纯的理论,学生并不能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将这些知识加以转化应用,实现实际问题的解决。这就预示着学生知识掌握了知识的表象,而不能对知识达到深入的理解。为了改变这一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能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本质,其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知识的总结延伸,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来开展数学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入一些生活化的知识,让学生在数学中找到生活,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讲《函数的应用》这一课时,若教师只单纯的强调函数知识的解题与推理的过程,学生可能很快会厌倦纯知识性的讲解过程,且函数是一门应用工具,为了让学生切实意识到函数的数学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来开展函数知识的教学,构建生活化的数学场景,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进而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增强其运用能力。 二、开展有效提问,加强课堂上提问环节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问题进行教学的引導,就可以实现对学生注意力的有效调动。同时通过问题的设置也可以促进学生进行高效思考,帮助学生从问题的思考中认识到学习的内容达成思维的引导。除此之外,通过有效的教学

新时期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教学方法 JIAOXUE FANGFA 40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3 新时期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韩 蕾 (南京市金陵中学,江苏 南京210005) 【摘要】随着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大 多数学校已经在推行的分层教育模式,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受到学校与教师的广泛重视.分层教学的应用,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提升教学品质与时效,实现学生的自我能力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探讨了新时期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问题;策略当进入到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高中数学作为高中学习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法的教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个人存在感与接受能力,能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 一、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一)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把握不到位在传统的分层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很难对学生数学的学习能力有一个全面的把握,由于初升高数学知识理论跨越性较大,且高中教学模式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再加上尖子生、一般生、学困生的思维性模式与学习方法的迥然不同,很容易造成教师对分层教学的准确实施及分配.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很多教师还没有掌握其重要理论以及实践经验,这很容易影响到分层教学的针对性,且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对分层教学过于形式化 很多刚开始接触分层教学的教师很容易对其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理论缺乏透彻了解.这方面的理论主要是让教师在尊重学生差异性学习能力的前提下,使得学生更容易适应教学方式.每一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兴趣点的差异性都是分层教学需要关注到的重点.然而,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却受到过于形式化,无法让教学方案真正融入实践教学当中,导致课堂效果不显著. (三)对分层教学过于单一化 对刚接触分层教学方法没有多久,很多教师对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存在单一化,过于死板无法与传统教学模式或是其他教学模式融会贯通.一听说这种教学方法纷纷跃跃欲试,然而竹篮打水一场空,无法发挥分层教学的实质性作用.这违背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初衷,忽略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解决策略(一)全面认识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作为新时期高中数学的新型教学手段,教师要根据自身经验以及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优秀分层教学方式,对分层教学法要有全面的认识.在学习研究分层教学法时,发挥自身创造力以及虚心好学的优良品质,积极学习分层教学的核心教学内涵与理论,根据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深入研究,切实把两者完美结合起来,让整个分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完美的连接起来,根据每个章节不同的教学目 标设计不同的分层教学方案,不断提高与加强自我的教学 经验与实践. (二)创新设计教学内容 分层教学的提出不仅是对学生的分层教育,也是对教师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层.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在分层教学的内容上多下苦功,要对备课、课后作业、课后辅导等也进行分层安排,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刻需要保持一颗激情创新的心,只要教师对课堂教学有积极创新设计的能力,其付出的精力和心血都会收到回报,让学生更喜爱教师的分层教学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他们对数学知识更感兴趣,发挥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 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体验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堂反馈以及自我课堂认识来调整数学教学的课堂进度,让学生对整个课堂数学知识的吸收循序渐进.从课堂的整体过程做考虑,由预习-课堂讲解-课后练习-复习,由易到难的过程能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扎实,同时也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不断地创新设计教学内容能够让分层次的每个阶段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质的飞跃. (三)合理应用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史上的巨大变革,该教学方式不仅能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也能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应用分层教学,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在公平分层的情况下,设定尖子生、一般生、学困生这三种不同层次学生的测评标准,并且要根据每名学生之前的基础情况、错题情况、学习状态、反映逻辑能力等、制订好每名学生的评定标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竞争,让他们享受到学习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自信心与乐趣. 三、结语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作为新时期高中数学的新型教学办法能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带来优异的教学成果,教师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挖掘课程中适合分层教学的合理策略,总结经验、不断实践,全面分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程文,陈敏.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 用探讨[J ].教育,2017(2):145.[2]王红莉, 王兵剑.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下), 2017(1):20.[3]刘昊鑫.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J ] .读写算:教师版,2016(33):280.[4]王天慧.试论当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2016(12):202.[5]邬文兵.针对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对策探究[ J ].文理导航, 2017(32):14.

北师大版数学高一(北师大)必修4素材 一道教材上的例题的变式和应用

高中数学 一道教材上的例题的变式和应用 教材第107页例5为:,OA OB 不共线,,AP t AB t R =∈,用,OA OB 表示OP ,它的结论是(1)OP t OA tOB =-+.此题等价于“,OA OB 不共线,若,,P A B 三点共线,则OP OA OB αβ=+且1αβ+=”. 解 () (1)AP t AB OP OA AP OA t AB OA t OB OA t OA tOB =∴=+=+=+-=-+ 说明:该例题是个重要题型,它的相关结论和变式很多:如当t=12时,1()2 OP OA OB =+,此时点P 为AB 的中点,此式称为△ABC 的中线公式(向量式) 下面给出它的几种变式和应用: 变式1:,OA OB 不共线,点P 在O 、A 、B 所在平面内,且(1)() OP t OA tOB t R =-+∈求证:A 、B 、P 三点共线。 证明: (1)()A B P OP t OA tOB OA t OB OA OA t AB AP OP OA t AB AP AB =-+=+-=+∴=-=∴与共线 、、三点共线 变式2:,OA OB 不共线,点P 在直线AB 上,求证:存在实数λ、μ,使得OP OA OB λμ=+,且λ+μ=1。 证明:∵点P 在直线AB 上,AP AB ∴与共线 ∴存在实数t,使得AP t AB =,则() (1)OP OA AP OA t AB OA t OB OA t OA tOB +=+=+-=-+= 令λ=1-t,μ=t,则使得OP OA OB λμ=+,且λ+μ=1。 变式3:求证:平面内不共线的三向量OA ,OB ,OC 的终点A 、B 、C 共线的充要 P B

高考最新-高考数学复习复数变式题 精品

高考数学复习复数变式题(命题人:广大附中 王映) 1.选修1-2第62页例、选修2-2第116页例1: 1(1)m m m i ++-实数取什么值时复数z=是(1)实数?(2)虚数?(3)纯虚数? 变式1:若复数sin 2(1cos 2)z a i a =--是纯虚数,则a = . sin 2021,1cos 20222k k k z k ααπαππααπ =??∴+∈??-≠≠??=解:依题意得即= 变式2:使复数为实数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 ( ) A .z z -= B .z z = C .2z 为实数 D .z z -+为实数 ∴解:要明确题目要求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要找出若“复数为实数”则不能推出的选项选B 变式3:若有,,R R X +-分别表示正实数集,负实数集,纯虚数集,则集合}{2m m X ∈=( ). A .R + B .R - C .R R +- D .{}0R + 222(0),)0m m bi b m bi b B =≠=-<∴解:若为纯虚数,设则=(选 2.选修1-2第65页习题A 组第5题、选修2-2第119页A 组习题第5题: 实数m 取什么值时,复平面内表示复数22 (815)(514)z m m m m i =-++--的点 (1)位于第四象限? (2)位于第一、二象限? (3)位于直线上 变式1:复数z=(a2-2a)+(a2-a-2)i对应的点在虚轴上,则(C ) A.a≠2或a≠1 B.a≠2且a≠1 C.a=2或a=0 D.a=0 200 2. a a a -=∴==2解:新课标教材上定义虚轴上的点表示纯虚数和原点,所以要求虚部为0即可. 即a 或 变式2:已知复数12z i =+,21z i =-,则在12z z z =?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23z z z i z ==-∴ 解:复数表示的点在第四象限.选D. 变式3:如果35a <<,复数22 (815)(514)z a a a a i =-++--在复平面上的 对应点z 在 象限.

高中数学教材变式题汇总:平面向量

高中数学教材变式题汇总:平面向量 一、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与基本概念 1.(人教版P85例2) 如图1,设O 是正六边形的中心,分别写出 图中与OA u u u r 、OB uuu r 、OC u u u r 相等的向量。 变式1: 如图1,设O 是正六边形的中心,分别写出 图中与OD u u u r 、DC u u u r 共线的向量。 变式2: 如图2,设O 是正六边形的中心,分别写出 图中与DA u u u r 的模相等的向量以及方向相同的向量。 二、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人教版第96页例4)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u u u r a ,AD =u u u r b , 你能用a ,b 表示向量 AC u u u r ,DB u u u r 吗? 变式1: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 AB =u u u r a ,BC =u u u r b ,CD =u u u r c ,EA =u u u r d , 试用a ,b , c , d 表示向量CE u u u r 和DE u u u r . 解:CE BE CB BA AE C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a + b + d ) ()DE EA AB BC C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d + a + b +c ) 变式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若,OA =u u u r a ,OB =u u u r b 则下列各表述是正确的为( ) A .OA O B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B .O C O D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C .CD =-u u u r a + b D .BC =-u u u r (a + b ) 正确答案:选D 变式3:已知OA =a ,OB =b, OC =c ,OD =d , 且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则( ) A. a +b +c +d =0 B. a -b +c -d =0 D C A B D E C A B D C O A B B A C O F D E 图1 B A C O F D E 图2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应用的分析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应用的分析 一、问题提出的缘由 我们正处在高考命题改革时期,“新高考”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重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突出能力立意,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高考”改革的启动势必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的发展,高中数学课程的功能、内容、结构、评价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数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创新,既要训练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而自主创新的能力培养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着重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就数学而言,解决问题不仅是要知道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途径。而“变式教学”的思想与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所谓“变式”,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但应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 而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合理恰当地运用“变式教学”,把互相关联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识别问题的本质。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并力求在遏制“题海战术”、轻负高效方面达到良好效果。 二、研究目标 1.以“变式教学”为研究平台,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和潜力,激发学生潜能多元化发展。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变式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从而得到提高数学课堂教育效益的目的,增加数学实践的本领的同时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3.在严格控制学生活动总量,减轻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数学素质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数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有所提高。 三、研究原则

【实施方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所谓“班内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 二、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即认为优中差学生各占班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认为优等生只能是少数,多数是中等生和差等生。他认为这种固定化的预想,是最浪费、最有破坏性的观念。它不仅遏制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努力与创造精神,而且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导致老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尖子学生身上而不去注意后进生的现象。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注意后进生的现象。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别是能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

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布鲁姆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没有学得会与学不会的区别,只有学得比较快和比较慢的区别。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加上科学的指导,90%以上的学生都能对应学会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2、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进行分层推进提供了传统经验。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通钢一中学习成绩方面优等生约20%,差等生约48%;学习习惯方面,优等生约15%,差等生约39%,学生普遍心理素质较差,平行班差生数偏多等。为了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结合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准备探索一条“班内分层教学”的新路,将会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 2、有利于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特色是一个学校的办学优势所在,是一个学校教师队伍的优势所在。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时,首先要分析我校的情况,使分层教学既依托学校现有的优势,又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进一步发展。 四、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比较分析法 五、课题的实施计划

高中数学教材变式题汇总:数列

高中数学教材变式题汇总:数列 一、有关通项问题 1、利用1 1(1)(2)n n n S n a S S n -=?=?-≥?求通项. (北师大版第23页习题5)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 1n S n =+.(1)试写出数列的前5项; (2)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吗?(3)你能写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吗? 变式题1、(湖北卷)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2n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1):当;2,111===S a n 时 ,24)1(22,2221-=--=-=≥-n n n S S a n n n n 时当 故{a n }的通项公式为4,2}{,241==-=d a a n a n n 公差是即的等差数列. 变式题2、(北京卷)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1,11 3 n n a S +=,n =1,2,3,……,求a 2,a 3,a 4的值及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解:(I )由a 1=1,11 3 n n a S += ,n=1,2,3,……,得 211111333a S a ===,3212114()339a S a a ==+=,431231116 ()3327 a S a a a ==++= , 由1111()33n n n n n a a S S a +--=-=(n ≥2),得14 3 n n a a +=(n ≥2), 又a 2=31 ,所以a n =214()33 n -(n ≥2), ∴ 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2 1 114()2 33 n n n a n -=?? =???≥ 变式题3、(山东卷)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5,a =前n 项和为n S ,且 *15()n n S S n n N +=++∈, 证明数列{}1n a +是等比数列. 解:由已知* 15()n n S S n n N +=++∈可得12,24n n n S S n -≥=++两式相减得 ()1121n n n n S S S S +--=-+即121n n a a +=+从而()1121n n a a ++=+当1n =时

[数学教学,教学研究,高中]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研究 摘要:“变式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数学能力。文章从注重变式教学深化概念理解,巧用变式命题激发学习兴趣,善用变式解题提高解题能力等方面,研究“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变式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再局限于考试中拿高分、熟记公式定理,而更注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对数学思想的灵活掌握。文章研究“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培养数学能力。 一、注重变式教学,深化概念理解 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时,数学教师如果仅应用一两个例子对概念进行补充阐述,则学生很容易因为例题的特殊性而对概念的理解有所偏差。这时,通过变式教学,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讲述概念的内涵,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例如,教学必修一中的“函数与方程”一节时,很多学生可能混淆函数与方程的概念,这是因为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不够准确。函数式与方程式通常都由代数式表达,相似的表现形式让部分学生认为函数就是方程。这时,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变式教学,利用方程与函数的区别及联系,进行深入讨论。比如,注重从本质上对概念进行区分。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其未知数的个数并不确定,其未知数也不存在自变与因变的关系,方程主要是说明未知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函数中每个自变量与因变量是一一对应的,函数没有固定的解,而方程是可以求出解的。函数与方程之间也存在联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在求解函数问题时,往往根据特殊值的存在将函数问题转化为解方程问题,从而得到函数的参数或特殊性质。例如y=x+2x2+1,求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坐标,即求当x=0时y的值。这时,可以转化为方程y=0+0+1,解得坐标为(1,0),再次经过变式,将解方程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进行求解。例如x2+x+1=0,可以转化为函数y=x2+x+1,当函数值y=0时,求函数自变量x在定义域中取什么值时得到y=0。经过这样的变式教学之后,学生就对函数与方程的本质有了大致了解,并将题目中的解题思路代入到相关题目,使得本节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与全面。变式教学应用于新知识的讲解,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变式思维,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懂得如何开动脑筋利用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从而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创造思维。 二、巧用变式命题,激发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数学题目的解答,对公式、概念的理解也会最终反映到知识的应用之中。因此,除了教材内容的教学,例题的选择与解析也会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数学教师有效地选择命题,也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变式教学在命题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公式的变式之中。数学教材中的刻板公式,可以通过巧妙变形,让学生看到不同的解题突破口,帮助学生活化思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公式的形式,而注重公式的性质与含义。公式的变式,可以是对公式的形成变式,利用学生熟知的公式推导出正在学习的公式,让学生对公式的形成有所了解,加深对公式的记忆。另外,教师可以利用一系列的例题,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解题过程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并学会公式在题目中的灵活应用。例如,在学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时候,经常会有直线与圆的位置

数学变式教学实践研究

数学变式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日期:

数学变式教学实践研究-中学数学论文 数学变式教学实践研究 靳革新 (邳州市车辐山中学,江苏徐州221300) 摘要: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高的特征,将变式教学应用在初中数学中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与学习,也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从数学概念的变式、数学过程的变式与数学应用的变式的角度来分析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10-0078-01 数学变式教学就是通过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背景从不同方面变更教学素材、数学问题的呈现形式,令事物非本质特征时隐时现而本质特征不变的一种教学形式,也就是将变式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来,因此,变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数学教学的思想。数学变式教学能够很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于抽象概念与思想的掌握,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初中数学变式教学主要分为哪几类呢? 一、数学概念的变式 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概括与反映,数学概念则是反映现实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种思维模式,是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判断、推理以及证明的论据,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因此,数学变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进行数学概念的变式。 考虑到数学概念具有系统性、抽象性与逻辑性的特征,因此,数学概念的学习难

度也较大,很多学生能够掌握数学概念的含义,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受到知识经验与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会把特殊情况当做一般情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改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种清晰、完整的概念,通过变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概念形成的整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通过变式教学来掌握好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解决问题时就能够做到有据可依了。 如,在同类项这堂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同类型的概念,能够应用概念来解题,可以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周末,小强在街上买了3个苹果、5个香蕉、8个桔子,小强的妈妈不知道小强买了水果,在下班的时候又买了6个苹果、7个香蕉、10个桔子,那么请同学们算一下苹果、香蕉与桔子一种有多少个呢?你们是根据什么来求和呢? 这种生活情景是学生会常常遇到的,将这一情景作为铺垫来开展教学,就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同类型的概念,此时,在引入教学内容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了。 二、数学过程的变式 术中数学教学具有抽象性的特征,一些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学生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一些概念包含着隐形的内容,仅仅依靠简单的情景创设与知识讲解,学生一般难以完全的理解到概念中蕴含的内涵,此时,教师就需要采取其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了。 如,在“分式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中,教材中的概念提到,分式的值为零包括两层含义,即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到这一概念时对于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