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胡庆康课后题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课后题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课后题

第三部分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思考题

1.分析货币的本质特征。

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首先,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如果货币没有商品的共性,那么它就失去了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中被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然而,货币又是和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殊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普通商品直接表现出其使用价值,但其价值必须在交换中由另一商品来体现。货币是以价值的体现物出现的,在商品交换中直接体现商品的价值。一种商品只要能交换到货币,就使生产它的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因而,货币就成为商品世界唯一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普通商品只能以其特定的使用价值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不可能同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品,是财富的代表,拥有它就意味着能够去换取各种使用价值。因此,货币成为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追求的对象,货币也就具有了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其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无论是表现在金银上,还是表现在某种价值符号上,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手段,这就是货币的本质。同时,货币还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商品交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形式。社会分工要求生产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必要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只有通过商品交换,通过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来进行。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即社会生产关系。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货币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大量的货币掌握在剥削阶级手中,体现着阶级剥削关系。在这里,货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这是由社会制度所决定的,而不是货币本身固有的属性。从货币的社会属性来看,货币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货币是没有阶级性的,也不是阶级和剥削产生的根源。

2.货币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职能?并举例加以说明。

答: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在执行这个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它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2)流通手段。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改变了商品交换的运动形式,使物物交换分解为买与卖两个环节,突破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执行贮藏手段

职能。在足值的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而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不能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 Page 3-----------------------

(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转移,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一切信用关系的基础,一方面克服了现货交易的局限,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另一方面又造成买卖进一步脱节,使商品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复杂化。

(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世界货币职能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货币的一个单独的职能,它只是商品生产和交换超出国界,使货币的以上四种职能在世界范围内延伸的结果。

货币的五种职能,各自具有相应的内涵与作用,但相互之间又紧密相连。其中,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是两个基本职能,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世界货币职能则是其他各个职能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发展的结果。

3.货币制度主要由哪些要素构成?

答: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货币制度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等。

(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确定货币币材是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选择什么样的本位币币材是建立货币制度的基础,选择什么样的金属作为本位币的币材,就会构成什么样的货币本位制度。这是由国家法律确立的,并受到客观经济发展需要的制约。规定货币单位,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量。规定货币单位及等分,货币就有了统一的价格标准。

(2)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通货的铸造是指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本位币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亦称主币。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即国家规定本位币具有无限支付的能力,不论支付额多大,出售者和债权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同时,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自行熔化,并且流通中磨损超过重量公差的本位币可向政府指定的单位超差兑换。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辅币具有有限法偿性,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在一定限额内,辅币可与主币自由兑换,辅币不能自由铸造,只准国家铸造,而且铸币收人归国家所有,作为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

(3)金准备制度。金准备制度就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黄金储备可以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也就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

4.简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答:在金银双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所谓“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

价值的货币(即所谓“劣币”)则充斥市场,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5.金本位制的特点及其崩溃的原因是什么?

答:(1)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它包括三种主要形式,即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度。它是以黄金作为货币制度的基础,并实行金币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它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这样,金币数量可以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货币需求,并保证金币的名义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相符。第二,金币与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同时流通并可自由兑换,既节约了大量黄金,又保证了价值符号

的稳定,从而稳定了货币流通。第三,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国境。黄金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并起着世界货币作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外汇汇率的稳定。

金块本位制下,没有金币流通,但国家为纸币或银行券规定含金量,对黄金的兑换也作出了限制,规定居民持有的货币量达到一定限度后才可向银行兑换黄金。这样既节省了货币性的黄金用量,又减少了黄金外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

----------------------- Page 4----------------------

但也使黄金的货币职能逐步缩小了范围。

金汇兑本位制下,没有金币流通,但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本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金币或金块。本国将黄金与外汇存于另一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允许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金汇兑本位制进一步节省了黄金的使用,扩大了各国的信用创造能力,使黄金的货币职能进一步减弱。

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都取消了金币的流通,而代之以价值符号,这样就失去了货币自动调节流通需要量的作用,货币流通不如金币本位制时稳定。

(2)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

金本位制的崩溃从其自身的缺陷来讲,有其必然性:

①黄金的藏量和产量的有限性与商品生产和交换扩大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金本位制崩溃的根本原因。货币流通规律要求在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要与社会商品价值总额相适应。然而黄金的产量与存量有限,远远跟不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尽管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个矛盾,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它。

②金本位制下的货币价值稳定只是相对的。黄金本身的价值受黄金的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而且黄金的相对价值还要受黄金供求状况的影响。这使金本位制下的币值稳定与物价稳定都是相对的。

③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使各国经济紧密相连,因而不利于各国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

6.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答: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不断离开起点,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的运动。货币流通规律是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商品的数量(T)、

商品价格(P)和货币流通速度(V)的规律。若以M代表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数量,则货币流

PT

通规律可以表述为:M= 。这一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存在于一切发生商品交

V

换的地方。

7.为什么说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货币是引起经济变动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与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货币供求的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各方面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调控货币供应量,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可见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它便于经济分析,通过对货币供应量指标的观察,可以分析国民经济的波动。

第二,通过考察不同层次的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中选定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有利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并及时观察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 Page 5-----------------------

第2章信用

本章思考题

1.为什么说银行信用在现代信用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答: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经济中的重要形式,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并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银行信用的特点

银行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资本类型上看,银行信用中贷出的资本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不从属于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商品资本阶段,而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资本。正是有了这一特点,银行信用才能够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因为银行信用能聚集社会上的游资,如各种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和社会货币储蓄,从而超越了商业资本只限于产业内部的界限。此外,由于银行信用是以货币资本提供的,可以不受商品流转单方向性的限制,从而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

第二,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它是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中介,以货币形式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通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聚集社会各工商企业以及国家和个人的闲置资金,并贷给工商企业,因而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第三,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不一致的。由于银行信用贷出的资本是独立于产业资本循环的货币资本,其来源除了工商企业外还有社会其他方面,因此银行信用的动态同产业资本的动态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范围、数量。近几十年以来,银行信用不断发展,借贷资本逐渐集中在大银行手中,后者又为大垄断组织服务,促进了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

2.马克思如何揭示利息的本质?

答:马克思指出,利息并非产生于货币的自行增值,而是产生于货币作为资本的使用。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使借贷资本成为资本商品是利息产生的经济基础。职能资本家从货币资本家手中借人货币,占有了它的使用权,将其投入生产,并使其价值得到了增值,即得到了利润。利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主收人,是资本使用权的报酬;另一部分是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报酬。以上马克思关于利息本质的看法可以概括为:

(1)利息以货币转化为货币资本为前提。

(2)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3)利息是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体现的是资本家全体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3.现代经济中利率的杠杆作用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在现代经济中,利率的杠杆作用体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

(1)从宏观角度来看,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积累资金。利息是使用资金的报酬,通过调整利率,可以吸引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投入生产,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②调整信贷规模。当银行体系的贷款利率、贴现利率上升时,有利于缩小信贷规模;反

之,当贷款利率、贴现利率下降时,有利于扩大信贷规模。

③调节国民经济结构。通过利率的高低差别与升降,可以直接影响资金的流向,从而有目的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国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④合理分配资源。利息作为使用资金的成本,可以通过成本效应使资源在经济各部门间得到合理配置。一定的利率水平,总是促使资源向使用效率高的部门流动,从而改善了资源配置。

----------------------- Page 6-----------------------

⑤抑制通货膨胀。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可以收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使社会需求趋于稳定,从而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⑥平衡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发生严重逆差时,可以调高本国的利率水平,从而减少资金外流,吸引资金内流,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2)从微观的角度看,利率的杠杆功能主要表现在:

①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利息是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是利润的抵减因素,为了自身利益,企业必须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减少利息的支出。

②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各种金融资产的收益与利率密切相关,通过调整利率,可以影响人们选择不同的金融资产。

③作为租金的计算基础。现实生活中,租金的度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通常是参照利率来确定的。

4.各种利率决定理论的优缺点及比较。

答:(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古典学派认为,一个自由竞争的经济在它自身内部包含着达到和维持充分就业的强大力量,这些力量会防止经济背离充分就业。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储蓄与投资的真实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共同决定了一个均衡的利率。

古典学派认为,投资代表的是对资本的需求,而储蓄代表的是对资本的供给,而利率就是资本的价格;因此当资本的供求达到均衡时,也就决定了资本的均衡价格,也就是均衡的利率水平。由于储蓄和投资都是由实物层面上的因素决定的,因此利息所得完全是由技术水平、劳动供给、资本和自然资源等真实因素决定的,而不受货币因素的影响,货币就像覆盖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与利率的决定全然无关。因此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也被称为“真实的利率理论”。

(2)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和他的追随者们在利率决定问题上的观点与古典学派的正好相反。凯恩斯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一种货币理论,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决定的,而是由货币量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凯恩斯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纠正了古典学派忽视货币因素的偏颇.然而它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将储蓄与投资等实际因素完全不予考虑,这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3)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的主要代表是剑桥学派的罗伯逊和瑞典学派的俄林。该理论作为新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一方面肯定了古典学派考虑储蓄和投资对于利率的决定作用,但指出了完全忽视货币因素是不当的;另一方面指出凯恩斯学派完全否定实质性因素(如资本生产率等)是不对的,但肯定了其关于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作用的论述。所以说,可贷资金理论在利率决定问题上同时考虑了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在利率决定的过程中,虽然它考虑到了商品市场和货

币市场,但是忽略了两个市场各自的均衡.当可贷资金市场实现均衡时,并不能保证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由此可见,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尽管克服了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缺点,但是还是不能兼顾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该理论仍是不完善的。

(4)利率决定的宏观模型——IS—LM模型

IS—LM模型克服了古典学派利率理论只考虑商品市场均衡的缺陷,又克服了凯恩斯学派利率理论只考虑货币市场均衡的缺陷,同时还克服了新古典学派利率理论不能同时兼顾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各自均衡的缺陷;它尝试从一般均衡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多种利率决定理论,在兼顾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考虑了它们的各自均衡。虽然IS—LM曲线本身在解释利率形成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弱点,模型的说服力也有待加强,但不可否认,它确

----------------------- Page 7-----------------------

实是目前对利率决定机制相对最为完善的解释。

5.央行向社会公众出售债券以期减少货币供应,请运用可贷资金结构分析该行动对利率的影响。(画出正确的供求图形)

答:根据可贷资金理论,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从资金的需求方面看,可贷资金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构成要素:一是要购买实物资产的投资者的实际资金需求;二是政府必须通过借款来集资弥补的实际赤字数额;三是有些家庭和企业为了增加它们的实际货币持有量而借款或减少贷款。从资金的供给方面看,可贷资金的供给也有三个构成要素:一是家庭、政府和企业的实际储蓄;二是实际资本流入,即外国人购买本国的债券或提供贷款;三是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可贷资金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决定了均衡点E及利率水平r。当中央银行向社会公众出售债券,以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左移,新的均衡点变为E′点,此时均衡利率r′>r,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使利率上升。

e e

6.预期理论是如何解释利率的期限结构?

答: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利率与金融资产期限之间的关系,是在一个时点上因期限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利率组合。

预期理论认为,任何证券的利率都同短期证券的预期利率有关,对未来利率的预期是决定现有利率结构的主要因素。如果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那么长期利率将高于短期利率。因为一方面证券需求者因预期以后可获得更高的利率,从而不愿购买长期证券,而只愿购买短期证券,这样,对证券的需求就从长期市场转向短期市场;另一方面,证券供给者预期以后将支付更高的利率,从而急于将长期证券售出,这样,证券的供给则从短期市场转向长期市场。结果,短期证券市场上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于是价格上升,利率下降;而长期证券市场上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其价格下跌,利率上升。这样,短期利率便低于长期利率。反之,若人们预期未来利率下降,则短期利率会高于长期利率。

基于以上的分析,预期理论认为长期利率是预期未来短期利率的函数,它等于当前短期利率与预期的未来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数。

7.试用IS—LM模型解释下列情况是如何使收入和利率水平发生变动的:①政府税收减少;②公众的流动性偏好提高;③政府支出减少,同时货币供应量增加。

答:(1)IS-LM模型是新古典学派的利率和收人决定模型。该理论认为,利率是一种特殊的价格,必须从整个经济体系来研究它的决定,因此需要将非货币因素和货币因素结合起来,运用一般均衡的方法来探索利率的决定。有关利率决定的数学方程式为

①投资函数,;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6版)章节题库(商业银行)【圣才出品】

第3章商业银行 一、选择题 1.我国金融机构间同业拆借是由()统一负责管理、组织、监督、稽核。 A.证监会 B.银保监会 C.中国银行业协会 D.中国人民银行 【答案】D 【解析】我国金融机构间同业拆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负责管理、组织、监督、稽核。金融机构用于拆出的资金只限于交足准备金、留足5%备付金、归还人民银行到期贷款之后的闲置资金,拆入的资金只能用于弥补票据清算、先支后收等临时性资金周转的需要。严禁非金融机构和个人参与同业拆借活动。 2.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主要有()几类。 A.单一银行制 B.复合银行制 C.总分行制 D.横向分布制 【答案】AC

【解析】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主要有两大类:①单一银行制。单一银行制只有一个单独的银行机构,不设分支机构。②总分行制。总分行制是在总行之下设有多层次的分支机构。 3.下列属于商业银行借款业务的有()。 A.向中央银行再贴现 B.同业拆借 C.发行金融债券 D.未分配利润 E.吸收存款 【答案】ABC 【解析】借款业务通常被称为“主动性负债”,是商行的负债业务,构成了商行的部分资金来源,商行的借款业务主要有: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等。未分配利润属于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不属于借款业务。 4.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点是()。 A.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 B.作用猛烈 C.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 D.对松紧信用较公平 E.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答案】ACD 【解析】存款准备金的优点是:①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一个工具;②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必须立即执行;③对松紧信用较公平,一旦变动,能同时影响所有的金融机构。而作用猛烈和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是其缺点。 二、判断题 1.抵押贷款的条件,是必须以借款人本人具有法定所有权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答案】× 【解析】抵押贷款的条件,是必须以借款人本人或第三人具有法定所有权的财产作为抵押物。 2.票据贴现,是银行以购买借款人到期商业票据的方式发放贷款。() 【答案】× 【解析】票据贴现,是银行以购买借款人未到期商业票据的方式发放贷款。 3.无论客户在银行是否有存款余额,都可以使用转账支票办理结算业务() 【答案】× 【解析】银行办理转账结算业务,客户必须在银行有存款余额。 4.我国目前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次级债务不可计入附属资本。()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

货币银行学 第一篇死记篇 第一章货币 §1.3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货币的层次划分及其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 (M0、M1、M2、M3、M4), §1.4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演化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种类、法偿能力的规定、铸造或发行的流通程序、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格雷欣法则)、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章利息与利率 §2.1利息与收益资本化收益资本化(计算题考点) §2.2利率的种类单利与复利(计算题考点),官方利率、公定利率(新增点)与市场利率,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2.3利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实际利率论(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货币供求论(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陷阱”)、可贷资金论(新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影响我国利率水平的因素(利润的平均水平、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变动的幅度、国际经济的环境、政策性因素) §2.4利率的功能与作用及其发挥利率的一般功能(中介功能、分配功能、调节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利率的作用(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利率发挥作用的限制(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的开放程度、利率弹性),利率发挥作用的四个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利率市场化 §2.5利率的结构(考纲上没有)利率的期限结构{预期理论(计算题考点)、市场分割理论、偏好理论},利率的一般结构 第三章金融市场 §3.1金融市场的构成金融市场(广义和狭义),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交易对象—货币,交易者之间的关系—借贷关系,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金融市场的现代特征(市场全球化、筹资证券化、业务多元化、创新多样化),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体(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客体(金融产品或金融工具)、管理组织和法规制度},金融市场的基本分类(按交易对象划分、按期限划分、按交割时间划分、按交易的地域范围划分、按是否存在中介机构划分、按性质与层次不同划分) §3.2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功能 §3.3货币市场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小),货币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银行存款、短期证券、商业票据),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货币市场的构成(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贴现市场),短期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银行对企业提供短期信贷资金),短期票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政府短期证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贴现市场(计算题考点) §3.4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特征(期限长、流动性弱、风险大但收益大),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资本市场的构成(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证券市场),证券发行市场或一级市场{发行方式、发行对象(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发行主体(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债券发行价格(新增点、计算题必考!)、股票的发行价格(议价法和竞价法)、证券的发行程序},证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二级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店头市场、OTC市场,第三市场)、计算机网络交易市场(第四市场)}{证券交易市场的功能、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会员制、公司制)、证券上市(上市标准、上市程序、停牌和摘牌)、证券的交易程序[开户、委托、竞价成交(价格优先原则、时间优先原则)、清算交割、过户]、证券的交易方式[现货交易、信用交易(保证金交易或垫头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计算题考点)]} §3.5考纲上没有的一些概念联邦基金,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扬基”债券,“武士”债券 第四章商业银行 §4.1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商业银行,单一银行制,分支行制,银行持股公司制 §4.2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自有资本、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银行借款(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回购协议、银行持股公司发售的商业票据)},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主编)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三版)(2006年)胡庆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 博晓古今,可立一家之说; 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产生: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流通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销的支付总)/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金块、金汇兑)、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货币层次的划分: 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 广义的货币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增加了贮藏手段 扩大的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第二章信用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为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商品或货币的单方面的价值转让。 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经营性、融资性、服务租赁)、国际信用等 信用工具:商业票据、支票、银行票据、股票、债券、 利息的本质: 1、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利息理论 威廉·配第(1633-1687)与约翰·洛克(1632-1704)“利息报酬说” 达德利·诺思(1644-1691)“资本租金说” 约瑟夫·马西(?-1784)“利息源于利润说” 亚当·斯密(1723-1790)“利息剩余价值说” 2、近现代西方学者的利息理论 纳骚·西尼尔“节欲论” 约翰·克拉克“边际生产力说” 欧文·费雪“人性不耐说”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说” 3、马克思利息理论“剥削论” 利率的结构: 1、利率的期限结构分析的三个主要理论:(收益率曲线) 预期理论Expectation Theory也叫无偏预期理论Unbiased-expectation Theory,它认为任何证券的利率都同短期证券的预期利率有关。无法解释收益率曲线一般都是向上倾斜的。 市场分割理论Segmented Market Theory,将不同期限的证券完全分割开,认为它们是完全独立的市场。无法解释不同期限的利率有着相同的波动这一现象。 流动性偏好理论Liquidity Perference Theory,是对预期理论进行修正而提出的。认为短期债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 课后题

第三部分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思考题 1.分析货币的本质特征。 答:货币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就是货 币的本质的规定。 首先,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瞧出,货币首先就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如果货币没有商品的共性, 那么它就失去了与其她商品相交换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中被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然而,货币又就是与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殊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货币就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普通商品直接表现出其使用价值,但其价值必须在交换中由另一商品来体现。货币就是以价值的体现物出现的,在商品交换中直接体现商品的价 值。一种商品只要能交换到货币,就使生产它的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因而,货币就成为商品世界唯一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普通商品只能以其特定的使用价值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不可能同其她一切商品直接交换。货币就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品,就是财富的代表,拥有它就意 味着能够去换取各种使用价值。因此,货币成为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追求的对象,货币也就具有了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其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无论就是表现在金银上,还就是表现在某种价值符号上,都只就是一种表面现象。货币就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与手段,这就就是货 币的本质。同时,货币还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商品交换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形式。社会分工要求生产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必要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只有通过商品交换,通过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来进行。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她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即社会生产关系。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货币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大量的货币掌握在剥削阶级手中,体现着阶级剥削关系。在这里,货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这就是由社会制度所决定的,而不就是货币本身固有的属性。从货币的社会属性来 瞧,货币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货币就是没有阶级性的,也不就是阶级与剥削产生的根 源。 2.货币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职能?并举例加以说明。 答: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就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就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就是人们 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6版)章节题库(货币理论(上))【圣才出品】

第6章货币理论(上)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是1994年以前中国主要的银行信贷需求的有()。 A.企业的商业性信贷需求 B.个人的消费信贷需求 C.地方政府对政策性贷款的需求 D.中央政府对政策性贷款的需求 【答案】B 【解析】个人消费信贷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采取信用、抵押、质押担保或保证方式,以商品型货币形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贷款。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以扩大内需为目标的消费信贷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增加了我国有效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中国的银行个人消费信贷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中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机制、个人经济行为尚不规范,因此我国的消费信贷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下列因素中,是增加准备金的因素的有()。 A.财政部持有现金 B.财政部在央行的存款 C.政府债券

D.流通中的存货 【答案】C 【解析】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因素包括联储信用(由政府债券、贷款、在途票据、联储其他资产构成)、黄金存量、特别提款权账户和财政部发行通货;减少准备金的因素有财政部持有现金、财政部在联储的存款、其他在联储银行的存款(除存款机构外)、联储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以及流通中通货。 3.下列选项中,不是影响超额准备金的主要因素的有()。 A.公众的流动性偏好 B.利率 C.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 D.借入资金的成本 【答案】A 【解析】超额准备金等于总准备金减去法定准备金。影响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①利率。市场利率是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市场利率上升,表明银行运用闲置资金能够获取更高收益,这倾向于降低超额准备金比率。②贷款的投资机会。当经济处于周期中的上升阶段时,企业资金需求量上升,投资机会增多,从而促使银行减少超额储备,增加贷款发放。③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以及成本大小。如果银行能随时向中央银行或其他机构方便地借入资金,并且成本不会出现意外的大幅度波动。银行可以依赖外部获得流动性融通,保留超额准备金的收益不显著,那么超额准备金比率会降低。 4.下列选项中,是卡甘分析中决定货币乘数的变量的有()。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6版)章节题库(货币理论(中))【圣才出品】

第7章货币理论(中)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市场中,组合管理者会选择消极保守型的态度,只求获得市场平均的收益率水平?[浙江工商大学2012研] A.无效市场 B.弱式有效市场 C.半强式有效市场 D.强式有效市场 【答案】D 【解析】A项,无效市场是人们依靠自己的认识对市场进行预期,并与影响价格的内在规律和价值规律相互作用,甚至市场的走势操纵着需求和供给的发展。B项,弱式的有效市场,信息集合只包含股价的历史信息,这实际上等同于宣判技术分析无法击败市场。C项,半强式的有效市场,信息集合包含所有可以公开得到的市场信息,包括股票价格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包括技术分析和基础分析都无法击败市场,但是内幕消息能带来超额收益。D项,强式有效市场,信息集合包含所有有关信息,不仅包含可公开得到的信息,还包含私人信息,技术分析和市场分析都无效。组合管理者会选择消极保守型的态度以获得市场平均的收益率水平。 2.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浙江

财经学院2011研] A.马克思的利率论 B.流动偏好论 C.可贷资金论 D.实际利率论 【答案】D 【解析】实际利率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它所注意的实际因素是生产率和节约。生产率用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A项,马克思的利率论强调平均利润和借贷资本供求;B项,流动偏好论强调货币因素;C项,可贷资金论综合考虑了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 3.下列不是凯恩斯提出的货币需求动机的是()。 A.谨慎动机 B.所得动机 C.业务动机 D.偏好动机 【答案】D 【解析】凯恩斯将货币需求的动机分成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而投机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产生: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流通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销的支付总)/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金块、金汇兑)、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货币层次的划分: 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广义的货币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增加了贮藏手段扩大的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第二章信用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为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商品或货币的单方面的价值转让。 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经营性、融资性、服务租赁)、国际信用等 信用工具:商业票据、支票、银行票据、股票、债券、利息的本质: 1、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利息理论 威廉·配第(1633-1687)与约翰·洛克(1632-1704)“利息报酬说”达德利·诺思(1644-1691)“资本租金说”约瑟夫·马西(?-1784)“利息源于利润说”亚当·斯密(1723-1790)“利息剩余价值说”2、近现代西方学者的利息理论纳骚·西尼尔“节欲论” 约翰·克拉克“边际生产力说”欧文·费雪“人性不耐说”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说”3、马克思利息理论“剥削论”利率的结构:1、利率的期限结构分析的三个主要理论:(收益率曲线) 预期理论Expectation Theory也叫无偏预期理论Unbiased-expectation Theory,它认为任何证券的利率都同短期证券的预期利率有关。无法解释收益率曲线一般都是向上倾斜的。市场分割理论Segmented Market Theory,将不同期限的证券完全分割开,认为它们是完全独立的市场。无法解释不同期限的利率有着相同的波动这一现象。 流动性偏好理论Liquidity Perference Theory,是对预期理论进行修正而提出的。认为短期债券的流动性比长期债券高。2、利率的风险结构利率与风险呈正比例关系,它受以下因素影响:税收及费用、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 利率决定的理论分析: 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由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决定的,认为利息所得完全是由技术水平、劳动供给、资本和自然资源等真实因素决定的,而不受货币因素影响,也被称为真实的利率理论2、凯恩思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是一种货币理论,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决定的,而是由货币量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货币的需求是一个内生变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利息是对放弃流动性的补偿。人们流动性偏好的动机有三个: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和谨慎动机带来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收入的函数,有与收入成正比;而投机带来的货币需求则与利率成反比,因为利率越高人们持有货币进行投机的机会成本也就越高。流动性偏好理论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极端情况,就是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产生的原因就是人们会认为利率只有可能上升而不会继续下降,因此他们将只持有货币,对货币的需求就会无限大。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货币供给增加,也不会导致利率的下降。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国际金融学(姜波克),笔记10页,word版[1]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国际金融学(姜波克),笔记10页,word版[1]

货币银行学 第一篇死记篇 第一章货币 §1.3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货币的层次划分及其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 (M0、M1、M2、M3、M4), §1.4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演化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种类、法偿能力的规定、铸造或发行的流通程序、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格雷欣法则)、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章利息与利率 §2.1利息与收益资本化收益资本化(计算题考点) §2.2利率的种类单利与复利(计算题考点),官方利率、公定利率(新增点)与市场利率,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2.3利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实际利率论(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货币供求论(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陷阱”)、可贷资金论(新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影响我国利率水平的因素(利润的平均水平、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变动的幅度、国际经济的环境、政策性因素) §2.4利率的功能与作用及其发挥利率的一般功能(中介功能、分配功能、调节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利率的作用(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利率发挥作用的限制(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的开放程度、利率弹性),利率发挥作用的四个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利率市场化 §2.5利率的结构(考纲上没有)利率的期限结构{预期理论(计算题考点)、市场分割理论、偏好理论},利率的一般结构 第三章金融市场 §3.1金融市场的构成金融市场(广义和狭义),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交易对象—货币,交易者之间的关系—借贷关系,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金融市场的现代特征(市场全球化、筹资证券化、业务多元化、创新多样化),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体(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客体(金融产品或金融工具)、管理组织和法规制度},金融市场的基本分类(按交易对象划分、按期限划分、按交割时间划分、按交易的地域范围划分、按是否存在中介机构划分、按性质与层次不同划分) §3.2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功能 §3.3货币市场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小),货币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银行存款、短期证券、商业票据),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货币市场的构成(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贴现市场),短期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银行对企业提供短期信贷资金),短期票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政府短期证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贴现市场(计算题考点) §3.4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特征(期限长、流动性弱、风险大但收益大),资本市场的主

2020年(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胡庆康)国际金融学(姜波克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胡庆康)国际金融学(姜波 克

货币银行学 第壹篇死记篇 第壹章货币 §1.3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货币的层次划分及其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 (M0、M1、M2、M3、M4), §1.4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演化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种类、法偿能力的规定、铸造或发行的流通程序、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格雷欣法则)、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章利息和利率 §2.1利息和收益资本化收益资本化(计算题考点) §2.2利率的种类单利和复利(计算题考点),官方利率、公定利率(新增点)和市场利率,基准利率和差别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2.3利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实际利率论(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货币供求论(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陷阱”)、可贷资金论(新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影响我国利率水平的因素(利润的平均水平、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变动的幅度、国际经济的环境、政策性因素) §2.4利率的功能和作用及其发挥利率的壹般功能(中介功能、分配功能、调节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利率的作用(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利率发挥作用的限制(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的开放程度、利率弹性),利率发挥作用的四个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利率市场化 §2.5利率的结构(考纲上没有)利率的期限结构{预期理论(计算题考点)、市场分割理论、偏好理论},利率的壹般结构 第三章金融市场 §3.1金融市场的构成金融市场(广义和狭义),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交易对象—货币,交易者之间的关系—借贷关系,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金融市场的现代特征(市场全球化、筹资证券化、业务多元化、创新多样化),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体(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客体(金融产品或金融工具)、管理组织和法规制度},金融市场的基本分类(按交易对象划分、按期限划分、按交割时间划分、按交易的地域范围划分、按是否存在中介机构划分、按性质和层次不同划分) §3.2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功能 §3.3货币市场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小),货币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银行存款、短期证券、商业票据),货币市场的主要参和者(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货币市场的构成(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贴现市场),短期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银行对企业提供短期信贷资金),短期票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政府短期证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贴现市场(计算题考点) §3.4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特征(期限长、流动性弱、风险大但收益大),资本市场的主要参和者(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资本市场的构成(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证券市场),证券发行市场或壹级市场{发行方式、发行对象(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发行主体(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债券发行价格(新增点、计算题必考!)、股票的发行价格(议价法和竞价法)、证券的发行程序},证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二级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店头市场、OTC市场,第三市场)、计算机网络交易市场(第四市场)}{证券交易市场的功能、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会员制、X公司制)、证券上市(上市标准、上市程序、停牌和摘牌)、证券的交易程序[开户、委托、竞

《货币银行学》课程标准

《货币银行学》课程标准 1、课程的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货币银行学》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而且是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货币银行学是金融专业中的其他所有课程的基础课程,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等所有专业课程都是在金融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货币银行学以经济学为基础,研究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货币金融问题。货币银行学是从货币、信用和银行角度研究货币及货币创造机制,研究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及原理问题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经济、金融理论研究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详细阐述货币、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货币政策、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结合国内、国际上发生的有关货币供求失衡引起的经济失衡现象、经济失衡导致货币失衡的问题、金融市场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改革、商业银行的重组与兼并、货币政策出台与政策效应等重大金融问题的现状,应用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剖析国内、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金融问题的原因,引导学习者掌握观察和分析国际、国内发生重大金融问题的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课后题修订稿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课后 题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三部分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思考题 1.分析货币的本质特征。 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 币的本质的规定。 首先,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 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如果货币没有商品的共性, 那么它就失去了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中被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 价物。 然而,货币又是和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殊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普通商品直接表现出其使用价值,但其价值必须在 交换中由另一商品来体现。货币是以价值的体现物出现的,在商品交换中直接体现商品的价 值。一种商品只要能交换到货币,就使生产它的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得到 了体现。因而,货币就成为商品世界唯一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 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普通商品只能以其特定的使用价值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不可 能同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品,是财富的代表,拥有它就意 味着能够去换取各种使用价值。因此,货币成为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追求的对象,货币也就具 有了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其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无论是表现在金银上,还 是表现在某种价值符号上,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手段,这就是货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6版)章节题库(货币制度和利率)【圣才出品】

第1章货币制度和利率 一、选择题 1.如果美国年储蓄存款利率7%,日本5%,预期美国和日本通货膨胀率分别为5%和3%。则美国投资者投资日元和美元的实际收益率分别为()。[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 A.2%和2% B.2%和3% C.3%和5% D.5%和8% 【答案】A 【解析】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为:i=(1+r)/(1+p)-1,其中,r为名义利率;i 为实际利率;p为借贷期内物价水平的变动率。根据公式,可得:i美国=(1+7%)/(1+5%)-1=1.9%=2%;i日本=(1+5%)/(1+3%)-1=1.9%=2%。 2.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被广泛接受,是因为()。 A.纸币代表金融货币 B.纸币依靠国家法律强制流通 C.纸币代表商品 D.纸币由国家财政发行 【答案】B

【解析】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银行,其发行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由国家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强制流通。 3.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是()。 A.金块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金币本位制 E.信用货币制度 【答案】AC 【解析】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不再流通金币而流通银行券,黄金统一由国家储备;金汇兑本位制作为货币发行的黄金准备必须存放到被挂钩国,要兑换黄金必须先将本币兑换成外币才能换成黄金。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因而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4.金本位制的类型包括()。 A.金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金条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E.金银复本位制 【答案】ABD

【解析】由于货币材料的确定在货币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所以货币制度的类型一般根据币材来划分。从历史发展来看,世界各国先后采用过以下几种货币制度: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材料,分为三种类型:①金币本位制;②金块本位制;③金汇兑本位制。 5.假设一张票据面额为80000元,90天到期,月贴现率为5‰,则该张票据的实付贴现额为()元。A.68000 B.78000 C.78800 D.80000 【答案】C 【解析】一笔未来到期日一次支付的货币金额乘一次支付现值系数:1/(1+r)n,就可以得出现值,即P=S/(1+r)3=80000/(1+5‰)3=78800(元)。 6.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主要研究的关系是()。 A.期限与风险 B.期限与收益 C.期限与流动性 D.期限与安全性 【答案】B 【解析】利率的期限结构指利率与期限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的是风险因素相同而期限不同的利率差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主要包括三大理论:①流动性偏好

胡庆康货币银行学教程第四版期末复习

第一章 1.货币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职能?并举例加以说明。 答: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在执行这个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它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2)流通手段。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改变了商品交换的运动形式,使物物交换分解为买与卖两个环节,突破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在足值的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而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不能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转移,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一切信用关系的基础,一方面克服了现货交易的局限,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另一方面又造成买卖进一步脱节,使商品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复杂化。 (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世界货币职能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货币的一个单独的职能,它只是商品生产和交换超出国界,使货币的以上四种职能在世界范围内延伸的结果。 货币的五种职能,各自具有相应的内涵与作用,但相互之间又紧密相连。其中,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是两个基本职能,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世界货币职能则是其他各个职能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发展的结果。 2.货币的层次 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即“货币性”来划分。 ●狭义货币M1=流通中先进+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 ●广义货币M2=M1+商业银行体系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准货币(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算,虽不能直接进入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为通货的资产,是一 种潜在货币。准货币=M2-M1,即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的差值。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MO=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第二章 1.信用的定义: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的价值转移 2.信用的基本形式 ●商业信用(直接信用):是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的特点:①商业信用所提供的资本是商品资本②体现的是工商企业之间的关系③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①其规模受工商企业所拥有的资本量的限制②商业信用具有严格的方向性③商业信用具有对象上的局限性(授信规模、暂时性、信用范围狭窄、管理局限性) ●银行信用(间接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它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 大了信用的范围、数量,打破了商业信用在时间,空间,对象上的限制),但它不能完全取代商业信用。 ●国家信用: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信用活动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6版)(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国际收支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中央财经大学2019研] A.若要改善本国的经常账户状况,一般应提高产出,或者减少支出 B.若要改善本国的经常账户状况,一般应降低产出,或者增加支出 C.当一国出现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时,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应在外汇市场中购入外汇,这也会导致基础货币投放 D.当一国出现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时,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应在外汇市场中卖出外汇,这也会导致基础货币回收 【答案】B 【解析】AB两项,改善一国的经常账户状况,要促进出口,减少进口,改善人们的预期;一般应该提高产出以促进出口,或者减少支出以减少进口。CD两项,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供大于求,央行购入外汇以维持汇率稳定,从而会造成外汇储备上升,外汇占款增大,货币投放增加。当一国出现贸易逆差时,外汇供小于求,央行卖出外汇以维持汇率稳定,从而外汇储备下降,货币投放减少。 2.关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复旦大学2019研] A.官方储备差额为正值,表示该国为债权国 B.官方储备差额为负值,表示该国为债权国

C.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为负值,则官方储备增加 D.假定错误与遗漏账户差额为零,若经常项目顺差,则资本与金融账户(含官方储备)差额一定为负值 【答案】D 【解析】综合账户差额是指经常账户与资本与金融账户中的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账户所构成的余额,亦即国际收支账户中官方储备账户剔除之后的余额。官方储备账户差额与综合账户差额符号相反。AB两项,国际收支一般是对一年的交易进行总结,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官方储备差额的正负只能说明该国当年的国际收支状况,并不能从整体上判断该国是债权国还是债务国;C项,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为负值时,综合账户差额不一定为负值,因此官方储备账户的状况也无法判断;D项,根据借贷记账法,所有账户之和一定为零,在错误与遗漏账户差额为零的情况下,若经常项目顺差,那么资本与金融账户(含官方储备)一定为逆差,即差额为负值。 3.公司债券比相同期限政府债券的利率高,这是对()的补偿。[中山大学2018研] A.信用风险 B.利率风险 C.政策风险 D.通货膨胀风险 【答案】A 【解析】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由于借款人或者交易对手违约无法偿还利息或者本金从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政府债券一般不存在或者只存在很小的信用风险,公司债券相对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课后题

第三部分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思考题 1.分析货币的本质特征。 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首先,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如果货币没有商品的共性,那么它就失去了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中被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然而,货币又是和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殊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普通商品直接表现出其使用价值,但其价值必须在交换中由另一商品来体现。货币是以价值的体现物出现的,在商品交换中直接体现商品的价值。一种商品只要能交换到货币,就使生产它的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因而,货币就成为商品世界唯一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普通商品只能以其特定的使用价值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不可能同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品,是财富的代表,拥有它就意味着能够去换取各种使用价值。因此,货币成为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追求的对象,货币也就具有了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其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无论是表现在金银上,还是表现在某种价值符号上,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手段,这就是货币的本质。同时,货币还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商品交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形式。社会分工要求生产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必要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只有通过商品交换,通过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来进行。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即社会生产关系。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货币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大量的货币掌握在剥削阶级手中,体现着阶级剥削关系。在这里,货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这是由社会制度所决定的,而不是货币本身固有的属性。从货币的社会属性来看,货币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货币是没有阶级性的,也不是阶级和剥削产生的根源。 2.货币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职能?并举例加以说明。 答: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在执行这个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它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2)流通手段。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改变了商品交换的运动形式,使物物交换分解为买与卖两个环节,突破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执行贮藏手段

最新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货币理论(中精品资料

第8章货币理论(中) 本章思考题 1.试比较现金交易数量说与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异同。 答: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巅峰,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学说就是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 (1)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是货币交易数量说的代表,他曾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MV=PT,M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平均量,V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T为各种商品的交易量。 所以费雪认为其中V和在长期内都不受M的影响,V由制度因素决定,而T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和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所以费雪的结论是“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 (2)现金余额说是马歇尔、庇古等剑桥经济学家创立的,他们考察货币的作用时强调了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求因素。剑桥方程式中最常用的是:M=k×P×R,其中k是R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R为“真实资源”。由于R与k的外生性,现金余额说的结论与交易方程式的结论一致。 (3)两个方程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如果设剑桥方程式中的R代表费雪交易方程式中的交易量T,那么不管人们保留货币是为了方便交易或是作为一种财富持有方式,货币持有量总可以表示成交易量PT的某个份额,这时M=kPT,同时MV=PT,于是k=1/V,所以剑桥方程式中的k不过是交易方程式中V的倒数。但两个方程式又有很大区别,交易说着重分析支出流,而余额说是存量分析,着重在货币的持有而不是支出。 2.如何理解古典学派的两分法? 答:由于古典学派将统一的经济整体机械地分为实物方面和货币方面,并将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截然分开,因而形成了传统的“两分法”。古典学派认为货币只是便利商品交换的工具,是实际经济的外生变量,具有中性特质,即货币量并不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据此而论,个别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于该商品的供求关系,绝对物价则决定于货币的数量,所以货币只不过是覆盖于实物经济之上的一层“面纱” 。古典学派认为,货币对实际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货币供给只影响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不影响实际产出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因此,货币政策对经济也是不起作用的。由此看来,经济的长期发展完全是由实物部门决定,因而政府任何积极的货币政策都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货币政策的任务只是在于控制货币数量,稳定物价水平,维持货币的购买力。 3.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独创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它与传统的货币数量说有何异同? 答:货币需求的投机动机是凯恩斯的独创,正是以投机动机为出发点,凯恩斯的货币理论走上了和传统货币数量说截然不同的途径。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一个关键是基于投机动机的流动性偏好L2,它和利率呈反向关系,在传播货币量改变所产生的种种影响的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货币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二是作为贮藏财富的手段。就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而言,它只是一种便利,没有什么重要性和实际影响,但就货币作为贮藏财富的手段而言,它将通过利率而影响投资,从而影响产出、就业和收人。古典学派只看到货币的第一个作用,而未看到它的第二个作用,因而得出货币中性的结论;而凯恩斯正是因为看到并强调了货币的第二个作用,所以才得出货币影响就业的结论,甚至将货币的存在看作是持久性失业的根本原因。 4.根据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货币供应量是如何影响就业和收入水平的? 答:按照凯恩斯的说法,他的就业理论可以归纳为下列命题:①在技术、资源与资本状况不变时,总收人(货币收人和实际收人)决定于就业量N;②总收人与消费量D1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