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及计算小软件收集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及计算小软件收集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及计算小软件收集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及计算小软件收集

1. 补钠计算器

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

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

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

mEq/L×1/化合价=mmol/L

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

2.补液计算器

(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

脱水性质血 Na+mmol/L

低渗性脱水 >130

等渗性脱水 130~150

高渗性脱水 >150 .

(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

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

休克早期800~1200ml/(m2·d);

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

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4)一般补液公式: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3.补铁计算器

总缺铁量[mg]=体重[kg]x(Hb目标值-Hb实际值)[g/l]x0.238+贮存铁量[ mg]

贮存铁量=10mg/kg体重(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低于55mmHg即有呼吸衰竭,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

(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aO2及Pa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pH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失衡.但血气和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10.糖尿病饮食计算器

每日饮食总热量,据病人体重及活动强度来决定.按营养学常以1千卡(1kcal即4.2焦耳)作为热量单位,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体内产生4kcal,每克脂肪产生9kcal热量.

(1)体重指理想体重而言,简易计算公式: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按此公式计算,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为肥胖,低于标准20%为消瘦,肥胖或消瘦均不利于健康.

(2)活动强度:人体对热量需求受劳动强度影响最大,不同体型糖尿病人每公斤体重所需热能表:

劳动强度消瘦(千卡/公斤) 正常(千卡/公斤) 肥胖(千卡/公斤)

卧床休息 20~25 15~20 15

轻体力劳动 35 30 20~25

中体力劳动 40 35 30

重体力劳动 45~50 40 35

11.血透充分性评估

Gotoh和Sargent根据美国透析研究协作组(NCDS)的研究结果提出以Kt/V作为透析是否充分的指标,是目前国内外各透析单位应用最广泛的评价透析充分与否的尿数动力学模型参数.Kt/V实际上是尿素清除指数.故Kt/V可以看作是一次透析治疗量的一个指标.

Daugirdas第二代对数公式:

Kt/V=-In(R-0.008×t)+(4-3.5×R)×UF/W

其中In是自然对数;R是(透析后BUN)÷(透析前BUN);t是一次透析的时间,用小时表示;UF是超滤量,用升表示;W是患者透析后的体重用公斤表示.

12.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

腹膜透析疗法是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措施.虽然腹膜透析在治疗方面取得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但对于透析"充分"性客观标准和认识模式没有得到明确的统一.既往透析处方的设定主要是靠经验决定,"充分"透析的治疗量就是保持病人存活和相对无症状,但是由于主观的不可靠性和临床表现与病情严重的不一致性,因此,给予一个定量的评价及其其与临床后果的关系非常重要.它不仅能确定临床表现,预后和生化学参数之间的关系.还能指导透析处方的设定,评价透析治疗治疗效果. 尿素清除率(KT/V):反映透析时的参数,它描述了假定透析间期体重无增加情况下,透析时血尿素氮下降情况.k代表透析的尿素清除率(升/周),T为透析时间(每周透析天数),V为尿素分布容积.它用来反映透析治疗总水平或指导透析"剂量"的一个指数.

其中尿素分布容积(V)的计算最为常用方法为:

男性(体重(kg)*0.6)\女性(体重(kg)*0.55.

但另有其它的方法如

watson&watson method:

男性(2.447-0.09516*年龄+0.1074*身高(cm)+0.3362*体重(kg));

女性(-2.097+0.1069*身高(cm)+0.2466*体重(kg)).

modified hume and weyers method:

男性(0.19678*身高(cm)+0.29571*体重(kg)-14.249); 女性(0.17003*身高(cm)+0.21371*体重(kg)-9.926); 儿童:(0.135*身高(cm)^0.535*体重(kg)^0.666).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十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十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医学资料 1. 补钠计算 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 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 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 mEq/L×1/化合价=mmol/L 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 2.补液计算 (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 脱水性质血Na+mmol/L 低渗性脱水>130 等渗性脱水130~150 高渗性脱水>150 (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 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 休克早期800~1200ml/(m2·d); 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 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4)一般补液公式: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给药剂量、浓度、配比……计算方法汇总,医学生值得一看!

一、给药剂量的计算 药品规格与剂量单位换算重量单位五级:千克(kg)、克(g)、毫克(mg)、微克(μg)和纳克(ng)。 容量单位三级:升(L)、毫升(ml)、微升(μl) 二、滴速计算 滴系数:每毫升溶液所需要的滴数。

滴系数一般记录在输液器外包装上。常用的输液器滴系数有10、15、20三种型号。即1毫升有10、15、20滴! 输入时间(min)=要输入的液体总量(ml)*滴系数/每分钟的滴数

三、抗生素及维生素换算 1、抗生素换算: 理论效价:系指抗生素纯品的质量与效价单位的折算比率,多以其有效部分的1μg作为1IU(国际单位)。如链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以纯游离碱1μg作为1IU。少数抗生素则以其某一特定1μg的盐或一定重量作为1IU,如青霉素G 钠盐以0.6μg为1IU;青霉素G钾盐以0.6329μg为1IU;盐酸四环素和硫酸依替米星以1μg为1IU。 原料含量的标示是指抗生素原料在实际生产中混有极少的但质量标准许可的杂质,不可能为纯品。如乳糖酸红霉素的理论效价是1mg为 672 IU,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1mg效价不得少于610IU,所以产品的效价在 610-672IU之间,具体效价需在标签上注明,并在调配中进行换算。

2、维生素类药物换算: 维生素A的计量常以视黄醇当量(RE)表示,每1U维生素A相当于RE0.344μg。即:1U维生素A=0.3RE。 维生素D:每40000U=1mg。 维生素E:以生育酚当量来表示。 维生素E 1U相当于:1mg dl-α生育酚酰醋酸,相当于0.7mg dl-α生育酚,相当于0.8mg d-α生育酚酰醋酸。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心外)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 1. 补钠计算器 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 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 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 mEq/L×1/化合价=mmol/L 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 2.补液计算器 (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 脱水性质血 Na+mmol/L 低渗性脱水 >130 等渗性脱水 130~150 高渗性脱水 >150 。 (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 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 休克早期800~1200ml/(m2?d); 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 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4)一般补液公式: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2. 补铁计算器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式计算同年龄每日需水量不每日需水量计算式年龄 体重(kg)×40(ml) 成人 80(ml)] 体重(kg)×[50~10~14岁体重(kg)×[70~100(ml)] 8~9岁 体重(kg)×[90~110(ml)] 4~7岁 (ml)] ~3岁体重(kg)×[100~1102体重(kg)×[120~160(ml)] 1~2岁 肌酐清除率计算Cockcroft公式:(1) Scr(mg/dl) ] 或=(140-年龄)×体重(k g)/[72×Ccr Scr(umol/L)] (k g)]/[× Ccr=[(140-年龄)×体重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计算结果×岁以后逐渐减低。正常值:108±min·40有些医院考虑到环孢肾毒性,,病人内生肌酐清除率如大于50则正常,最佳值是大于70肾移植后且稳定,也属正常。如大于45 公式:(2)简化MDRD) ×女性×(年龄)GFR(ml/=186×(Scr));年龄以岁为单位;体为肾小球滤过率;Scr为血清肌酐(mg/dl注:Ccr为肌酐清除率;GFR 重以kg为单位。 3)标准24小时留尿计算法:(mol/L) 血浆肌酐浓度(μ尿肌酐浓度(μmol/L)×每分钟尿量(ml/min)/ 肥胖与瘦弱(cm)-100 ①身高>165cm:身高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男)身高<165cm -100(女))身高(cm+50 cm-150)×②北方人=(身高+48 cm-150)×南方人=(身高×正常体重:=SW±SW ×(~)超重:=SW+SW ×~轻度:=SW+SW 中度: =SW+SW×(~)肥胖重度:=SW+SW×(~)×~弱:=SW-SW瘦 = SW-SW严重瘦弱:×(及其以上)体重指数(kg)/BSA(m2) =体重体重指数:男20~25,女19~24(超过此指数为肥胖)正常值体表面积计算 中国成年男性 BSA=+ 中国成年女性BSA=+ BSA=+ 小儿体表面积 (W-30)*+ 新 30公斤以上:W*+ 30公斤以下:静息能量消耗计算计算公式:Harris-Benedict=655++ 女性:REE(Kcal/d)=66++ 男性:REE(Kcal/d)] 年龄(岁)H=身高(cm);A=[W=体重(Kg);糖尿病饮食计算即焦耳)作为热1kcal每日饮食总热量,据病人体重及活动强度来决定。按营养学常以1千卡(热量。量单位,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体内产生4kcal,每克脂肪产生9kcal按此公式计-105)体重指理想体重而言,简易计算公式: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为消瘦,肥胖或消瘦均不利于健康。算,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为肥胖,低于标准20%人体对热量需求受劳动强度影响最大,不同体型糖尿病人每公斤体重所需热)活动强度:(2公斤)能表:单位(千卡/正常肥胖劳动强度消瘦 20~25 15~20 15 卧床休息 35 30 20~25 轻体力劳动 40 35 30 中体力劳动 45~50 40 35 重体力劳动电解质补充计算 (kg)×mmol/L-测得mmol/L)×体重某种电解质缺少的总量:mmol/L=(正常低渗性脱水(缺钠)的补钠计算式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kg)×病人血Na+(mmol/L)]×体重应补钠总量(mmol)=[142- (kg) ×)]×体重)=[142-病人血Na+(mmol/Lg应补氯化钠总量(×]×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ml应补生理盐水()×]×体重(kg)病人血Na+(mmol/L)=[142-应补3%氯化钠××体重(kg)Na+病人血(mmol/L)]应补5%氯化钠(ml)=[142-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体重(kg)(mmol/L)]Na+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 (kg)×mmol/L)]×体重Na+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 (kg)×mmol/L)]×体重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体重

儿科计算公式

执业医师考试:儿科计算公式大全 1. 小儿体重的计算 1~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X0.7 7~12个月:体重=6+月龄X0.25 2~12岁:年龄X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小儿身高的计算 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 2~12岁身高=年龄×7+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 出生时约为33~34cm,一岁以内增长最快。 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 出生时平均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 5.牙齿 乳牙计算公式:月龄- 4(或6)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 出生时为1.5~2cm,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 7.全脂奶粉配比 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

1岁内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10ml 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5×110=550 8.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1)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2)按体表面积:体重小于等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X0.035+0.1 体重>30,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0.02+1.05 (3)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50 9.血压 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kpa) 舒张压=收缩压×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10.小儿烧伤面积计算 (1)小儿头部烧伤面积为:9+(12-年龄): (2)双上肢: 9×2(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 (3)躯干:9×3(前13%、后13%、会阴1%); (4)双下肢:小儿双下肢面积为46-(12-年龄) 11.补液生理需求量 第一个24小时补液计算=体重(KG)×烧伤面积(%)×1.8(ml)加2000ml生理需要量。

建筑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及附图

建筑施工常用计算公式大全及附图 工程量计算公式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 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 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 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 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点击>>工程资料免费下载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 式中:V—基槽土方量; A—槽底宽度; C—工作面宽度; H—基槽深度; 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 V=1/6H[A×B+a×b+(A+a)×(B+b)+a×b]。 式中:V—基坑体积; A—基坑上口长度; B—基坑上口宽度; a—基坑底面长度; 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 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 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 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 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

医药学常用计算公式

心脏学公式 体循环阻力 体循环阻力(dyne×sec)/cm5=80×(MAP-RAP)/C.O. MAP=平均动脉压 RAP=右心房压 C.O.=心输出量 正常值=900-1300(dyne×sec)/ cm5 平均动脉压(MAP) MAP(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L/min)= BSA=体表面积(M2) Hb=血红蛋白(g/100ml) SaO2&SvO2=动脉血氧饱和度—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指数是心输出量以个体为单位计算的 心脏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L/min/M2) 总外周血管阻力(SVR) SV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排出量×80 正常值为100-130kpa.s/L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未出现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 持续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1 测试因心绞痛中止: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2 风险级别: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5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10 校正的QT间期 校正的QT间期=测量的QT间期(sec)÷sqrt(R-R间期) 正常值:校正的QT间期不应该超过: 0.45(婴儿<6个月) 0.44(儿童) 0.425(青少年和成人) 氧供应(DO2)

DO2=1.34×[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Hb(血红蛋白)]×CO×10 氧消耗(VO2) VO2=1.34×[(CaO2(动脉血氧含量)×CvO2(静脉血氧含量))×CO×10 CaO2=1.34×SaO2×Hb CvO2=1.34×SvO2×Hb 氧耗量(给定心输出量) 氧耗量(ml/min)=心输出量(C.O.)×(13×Hgb)×(SaO2-SvO2)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vO2=静脉血氧饱和度 正常值=110-160ml/min/M2 若平均体表面积为1.73M2,则正常值=190-275ml/min 肺脏学公式 动脉血CO2分压(PaCO2) PaCO2=0.863×VCO2/VA VCO2为CO2排出量(ml/min) Va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L/min) 0.863为使气体容量(ml)变为Kpa(mmHg)的转换因子 动脉血氧分压(P a O2) 坐位: P a O2=104.2-0.27×年龄

临床常用公式

临床常用公式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 1. 平均动脉压(MAP)计算公式 MAP=舒张压(DBP)+ 1/3(收缩压SBP + 舒张压DBP) 正常值:10.67~13.3Kpa (80 ~ 100 mmHg) 2.血压指数 血压指数=踝部血压/上臂血压 正常值:1~1.3 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0.7,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3以下,坏疽者为0。 3.周围总阻力公式 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L/min) 正常值约:600~2000 4.氧消耗量计算公式 氧消耗量(ml/min)= 209*基础热量*体表面积(m2)/60 注: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数,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础热量或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查有关表得出。 5.心排血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心排血量(l/min)=氧消耗量(ml/min)/[ 动脉血氧含量(VOL%)-混合静脉氧含量(VOL%)]*0.1 正常参考值:>3.5 L/min 6.体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体循环血流量(L / min)= 氧消耗量(ml/min)/[ 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 0 .1 7.肺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循环血流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肺静脉血氧含量(VOL%)-肺动脉血氧含量(VOL%)]*0.1 8.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 (1)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 指数为0.5:血容量正常 指数为1:约丢失20~30%血容量 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 (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 正常参考值为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一、补液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 1.补钾: 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糖=消耗2.8g 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 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女性为0.03> 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 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 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 60(min) 每min滴数×60(min) 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 每min相当滴数(15gtt) 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首日头2——4小时补给计算量的1/2。CO2CP正常值为22——29%。 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5%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计算 (此用量可提高10容积%)。必要时可于2~4 小时后重复应用。 二、20%甘露醇8克静点正常情况下能带出液体为100毫升。 三、热量(能量)的计算 正常成人一般每日约需热量(能量):25——30kcal/kg/日 成人每天基础热量(能量):1kcal×24×体重(kg) 三大产热营养素:蛋白质 4.1kcal/g 脂类(脂肪)9.3kcal/g 碳水化合物(糖类) 4.1kcal/g 注:卡路里(cal)的定义:将1克水在1大气压下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热量单位换算公式: 1kcal=1000cal

医学工作常用计算公式定律

'' 1.体循环阻力: 体循环阻力(dyne×sec)/cm5=80×(MAP-RAP)/C.O. MAP=平均动脉压 RAP=右心房压 C.O.=心输出量 正常值=900-1300(dyne×sec)/ cm5 2.平均动脉压(MAP): MAP(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 3.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L/min)= BSA=体表面积(M2) Hb=血红蛋白(g/100ml) SaO2&SvO2=动脉血氧饱和度—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指数是心输出量以个体为单位计算的 心脏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L/min/M2) 4.总外周血管阻力: SV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排出量×80 正常值为100-130kpa.s/L 5.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未出现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 持续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1 测试因心绞痛中止: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2 风险级别: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5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10 6.校正的QT间期: 校正的QT间期=测量的QT间期(sec)÷sqrt(R-R间期) 正常值:校正的QT间期不应该超过: 0.45(婴儿<6个月) 0.44(儿童) 0.425(青少年和成人 7.氧供应(DO2): DO2=1.34×[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Hb(血红蛋白)]×CO×10 8.氧消耗(VO2): VO2=1.34×[(CaO2(动脉血氧含量)×CvO2(静脉血氧含量))×CO×10 CaO2=1.34×SaO2×Hb CvO2=1.34×SvO2×Hb 9.氧耗量(给定心输出量): 氧耗量(ml/min)=心输出量(C.O.)×(13×Hgb)×(SaO2-SvO2)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vO2=静脉血氧饱和度 正常值=110-160ml/min/M2 若平均体表面积为1.73M2,则正常值=190-275ml/min 10.动脉血CO2分压: PaCO2=0.863×VCO2/VA VCO2为CO2排出量(ml/min) Va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L/min) 0.863为使气体容量(ml)变为Kpa(mmHg)的转换因子 11.动脉血氧分压(PaO2): 坐位: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

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 1.平均动脉压(MAP)计算公式 MAP=舒张压(DBP)+1/3(收缩压SBP + 舒张压DBP) 正常值:10.67~13.3Kpa(80 ~ 100 mmHg). 2.血压指数 血压指数=踝部血压/上臂血压 正常值:1~1.3 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0.7,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3以下,坏疽者为0。 3.周围总阻力公式 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L/min)*79.92 正常值约:600~2000 dyn*s*cm-5 4.氧消耗量计算公式 氧消耗量(ml/min)= 209*基础热量*体表面积(m2)/60 注: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数,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础热量或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查有关表得出。 5.心排血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心排血量(l/min)=氧消耗量(ml/min)/[ 动脉血氧含量(VOL%)-混合静脉氧含量(V OL%)]*0.1 正常参考值:>3.5L/min 6.体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体循环血流量(L / min)= 氧消耗量(ml/min)/[ 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 0 .1 7.肺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循环血流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肺静脉血氧含量(VOL%)-肺动脉血氧含量(VOL%)]*0.1 8.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 (1)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 指数为0.5:血容量正常 指数为1:约丢失20~30%血容量 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 (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 正常参考值为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9.心胸比计算公式 心胸比例=两侧心缘到正中线的两条最长垂线之和(T1+T2)/胸廓最小横位 正常值小于0.5 10.心输出量公式

医学计算公式

医学计算公式资料 1.体循环阻力: 体循环阻力(dyne×sec)/cm5=80×(MAP-RAP)/C、O、 MAP=平均动脉压 RAP=右心房压 C、O、=心输出量 正常值=900-1300(dyne×sec)/ cm5 2、平均动脉压(MAP): MAP(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 3、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L/min)= BSA=体表面积(M2) Hb=血红蛋白(g/100ml) SaO2&SvO2=动脉血氧饱与度—静脉血氧饱与度。 心脏指数就是心输出量以个体为单位计算的 心脏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L/min/M2) 4、总外周血管阻力: SV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排出量×80 正常值为100-130kpa、s/L 5、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未出现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 持续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1 测试因心绞痛中止:测试持续时间(min)-5、0×最大ST段下降(mm)-4、0×2 风险级别: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5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10 6、校正的QT间期: 校正的QT间期=测量的QT间期(sec)÷sqrt(R-R间期) 正常值:校正的QT间期不应该超过: 0、45(婴儿<6个月) 0、44(儿童)

7、氧供应(DO2): DO2=1、34×[SaO2(动脉血氧饱与度)×Hb(血红蛋白)]×CO×10 8、氧消耗(VO2): VO2=1、34×[(CaO2(动脉血氧含量)×CvO2(静脉血氧含量))×CO×10 CaO2=1、34×SaO2×Hb CvO2=1、34×SvO2×Hb 9、氧耗量(给定心输出量): 氧耗量(ml/min)=心输出量(C、O、)×(13×Hgb)×(SaO2-SvO2) SaO2=动脉血氧饱与度 SvO2=静脉血氧饱与度 正常值=110-160ml/min/M2 若平均体表面积为1、73M2,则正常值=190-275ml/min 10.动脉血CO2分压: PaCO2=0、863×VCO2/V A VCO2为CO2排出量(ml/min) Va为每分钟肺泡通气量(L/min) 0、863为使气体容量(ml)变为Kpa(mmHg)的转换因子 11、动脉血氧分压(PaO2): 坐位: PaO2=104、2-0、27×年龄 仰卧位: PaO2=103、5-0、42×年龄 12、动脉血氧含量: CaO2=0、003×PaO2+1、34×SaO2×Hb 13、动脉血氧饱与度(SaO2): SaO2=HbO2÷(HbO2+Hb)×100% HbO2就是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 14、急性肺损伤比率: 急性肺损伤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分数 氧合指数<300,诊断为急性肺损伤(ALI) 氧合指数<200,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15、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P(A-aa)O2): (1)吸入气氧分压PIO2=(大气压—PH2O)×吸入氧浓度% (2)肺泡气PO2(PAO2)=PIO2—PCO2×1、25 (3)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PAO2—PaO2 将(2)的结果代入(3)中即可得P(A-a)O2 16、肺泡气公式: 肺泡氧分压(PaO2)(mmHg)=[FIO2(%)×(大气压-PH2O)]-(PaCO2×1、25)] FIO2=吸入气浓度(%) PH2O=气道水蒸气压力,通常为6、3Kpa,即47mmHg 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17、肺顺应性: 肺顺应性(Cdyn)=潮气量÷(最大气道压-呼气末正压) 18、尿HCO3 ̄排泄率:

卫生职称考试:临床医学常用的8大类计算公式汇总

临床医学常用的8大类计算公式 一、补液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 1.补钾: 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 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糖=消耗2.8g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补钠: 血清钠<130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5<女性为3.3>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035<女性为0.03> 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常用的计算公式大全

齐全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计算,为此特向大家提供各种换算公式,以供参考。 1平方公里(km2)=100公顷(ha)=247.1英亩(acre)=0.386平方英里(mile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英寸(in2)=6.452平方厘米(cm2) 1公顷(ha)=10000平方米(m2)=2.471英亩(acre)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 1平方英尺(ft2)=0.093平方米(m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码(yd2)=0.8361平方米(m2) 1平方英里(mile2)=2.590平方公里(km2) 体积换算 1美吉耳(gi)=0.118升(1)1美品脱(pt)=0.473升(1) 1美夸脱(qt)=0.946升(1)1美加仑(gal)=3.785升(1) 1桶(bbl)=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1英亩·英尺=1234(注本文介绍的生活常用资料,销售小技巧,一些小方法的消防安全法律知识所

立方米(m3 ) 1立方英寸(in3)=16.3871立方厘米(cm3)1英加仑(gal)=4.546升(1) 10亿立方英尺(bcf)=2831.7万立方米(m3) 1万亿立方英尺(tcf)=283.17亿立方米(m3) 1百万立方英尺(MMcf)=2.8317万立方米(m3) 1千立方英尺(mcf)=28.317立方米(m3) 1立方英尺(ft3)=0.0283立方米(m3)=28.317升(liter)1立方米(m3)=1000升(liter)=35.315立方英尺(ft3)=6.29桶(bbl)长度换算 1千米(km)=0.621英里(mile)1米(m)=3.281英尺(ft)=1.094码(yd) 1厘米(cm)=0.394英寸(in)1英寸(in)=2.54厘米(cm) 1海里(n mile)=1.852千米(km)1英寻(fm)=1.829(m) 1码(yd)=3英尺(ft)1杆(rad)=16.5英尺(ft) 1英里(mile)=1.609千米(km)1英尺(ft)=12英寸(in) 1英里(mile)=5280英尺(ft)1海里(n mile)=1.1516英里(mile)质量换算 1长吨(long ton)=1.016吨(t)1千克(kg)=2.205磅(lb) 1磅(lb)=0.454千克(kg)[常衡] 1盎司(oz)=28.350克(g) 1短吨(sh.ton)=0.907吨(t)=2000磅(lb) (注本文介绍的生活常用资料,销售小技巧,一些小方法的消防安全法律知识所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心外)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 1.补钠计算器 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 D =[142-病人血Na+(mmol/L)] X 体重(kg) X 0.6 应补氯化钠总量(g) =[142-病人血Na+( mmol/L) ] X体重(kg) X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 ( mmol/L) ] X体重(kg) X 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 mmol/L) ] X 体重(kg) X 1.1666 应补5%氯化钠(ml) =[142- 病人血Na+ ( mmol/L) ] X体重(kg) X 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 =[142- 病人血Na+(mmol/L) ] X体重(kg) X 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 =[142-病人血Na+( mmol/L) ] X体重(kg) X 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 病人血Na+( mmol/L) ] X体重(kg) X 3.311 应补3徐化钠(ml) =[142-病人血Na+ ( mmol/L) ] X体重(kg) X 3.311 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 ( mmol/L) ] X体重(kg) X 0.596 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 钠:mEq/L X 2.299=mg/dlmg/dl X 0.435=mEq/L mEq/L X 1/化合价=mmol/L 氯化钠:g X 17=mmol 或mEq,( mmo)l X 0.0585=g/L 2.补液计算器 ( 1 )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 脱水性质血Na+mmol/L 低渗性脱水>130 等渗性脱水130 ?150 高渗性脱水>150 。 ( 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 输液量=正常血容量X(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 (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 休克早期800?1200ml/(m2?d); 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 4)一般补液公式: 补液量=1/2 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2. 补铁计算器 总缺铁量[mg]=体重[kg]x(Hb目标值-Hb实际值)[g/l]x0.238+ 贮存铁量[mg]

医药学常用计算公式

体循环阻力(dyne×sec)/cm5=80×(MAP-RAP)/. MAP=平均动脉压 RAP=右心房压 .=心输出量 正常值=900-1300(dyne×sec)/ cm5 平均动脉压(MAP) MAP(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L/min)= BSA=体表面积(M2) Hb=血红蛋白(g/100ml) SaO2&SvO2=动脉血氧饱和度—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指数是心输出量以个体为单位计算的 心脏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L/min/M2) 总外周血管阻力(SVR) SVR=(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排出量×80 正常值为L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杜克平板测验分数=

未出现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最大ST段下降(mm) 持续心绞痛:测试持续时间(min)-×最大ST段下降(mm)-×1 测试因心绞痛中止:测试持续时间(min)-×最大ST段下降(mm)-×2风险级别: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5 高风险:杜克平板实验分数>10 校正的QT间期 校正的QT间期=测量的QT间期(sec)÷sqrt(R-R间期) 正常值:校正的QT间期不应该超过: (婴儿<6个月) (儿童) (青少年和成人) 氧供应(DO2) DO2=×[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Hb(血红蛋白)]×CO×10 氧消耗(VO2) VO2=×[(CaO2(动脉血氧含量)×CvO2(静脉血氧含量))×CO×10 CaO2=×SaO2×Hb CvO2=×SvO2×Hb 氧耗量(给定心输出量) 氧耗量(ml/min)=心输出量(.)×(13×Hgb)×(SaO2-SvO2)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SvO2=静脉血氧饱和度 正常值=110-160ml/min/M2

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一、补液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 1.补钾: 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糖=消耗2.8g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 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 <女性为3.3>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女性为0.03> 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 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 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 60(min) 每min滴数×60(min) 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 每min相当滴数(15gtt) 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首日头2——4小时补给计算量的1/2。CO2CP正常值为22——29%。 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 5%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计算 (此用量可提高10容积%)。必要时可于2~4 小时后重复应用。 二、20%甘露醇8克静点正常情况下能带出液体为100毫升。 三、热量(能量)的计算 正常成人一般每日约需热量(能量):25——30kcal/kg/日 成人每天基础热量(能量):1kcal×24×体重(kg) 三大产热营养素:蛋白质 4.1kcal/g ;脂类(脂肪) 9.3kcal/g ;碳水化合物(糖类) 4.1kcal/g 注:卡路里(cal)的定义:将1克水在1大气压下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热量单位换算公式: 1kcal=1000cal ;1000kcal=4.184MJ ;1MJ=239kcal 粗略计算热量: 50g大米或50g白面(相当于小米50g、挂面50g、苏打饼干50g、高粱米50g、干粉条25g、凉粉750g、土豆250g、咸面包60g)=180kcal 50g瘦肉(相当于鸡蛋50)=80kcal 250g牛乳(相当于豆浆300g、牛乳粉18g、酸奶1瓶)=160kcal 1汤勺花生油(相当于花生米30粒、核桃2个、葵花籽18g、南瓜籽18g、

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一、卫生资源 1.卫生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和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单位。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机所(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等其他卫生机构。 2.医疗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 4.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弥补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5.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6.中医医院:包括中医(综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7.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的基层卫生机构。 9.卫生人员:指在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和在职教育等卫生机构工作的职工,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一般按支付年底工资的在岗职工统计,包括各类聘任人员及返聘本单位半年以上人员,不包括临时工、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和返聘本单位不足半年人员。 10.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技师、影像技师(士)、卫生监督员和见习医(药、护、技)师(士)等卫生专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如院长、副院长、党委书记等)。 11.医生: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医士。12.医师: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