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对英汉翻译的作用

合集下载

文化语境下英语翻译的增译与减译研究

文化语境下英语翻译的增译与减译研究

文化语境下英语翻译的增译与减译研究作者:翁珲珲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22期【摘要】翻译是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忠实于两种或多种语言本质的重现过程。

本文从文化语境与翻译方法的增译和减译入手,研究文化语境下增译和减译对不同文化融合翻译的影响与作用。

【关键词】文化语境翻译增译减译一、引言翻译,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纽带与重要手段。

由于文化背景及社会形态的差异性,使得从本族语(native language)到外国语(foreign language)的翻译过程实现重新表达。

这种在翻译过程中重新表达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忠实于两种或多种语言的本质,使文化语境涵盖在源语与目标语的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凸显无疑。

翻译过程中通用的方法有八种,分别为:增译法(Amplification)、减译法(Omission)、重复法(Repetition)、词类转译法(Conversion)、倒装或次序调整法(Inversion)、分译法(Division)、正说反译或反说正译法(Negation)、语态变化法(The change of the voice)。

而增译和减译在文化语境下的英语翻译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语境下英语翻译的增译与减译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先生就翻译提出的著名理论“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多年来一直成为翻译工作者和研究者在进行翻译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一个航向标。

在趋近“信、达、雅”的翻译目标时,增译法和减译法使翻译文本更准确、清晰、顺畅,更接近于所翻译语言的功能。

周煦良先生曾就翻译与理解指出:“理解是我们进行翻译的先决条件”(周煦良,1984),这个理解指的就是对文化语境的理解。

随文化语境的变化及译者对文化的理解,在更深层面表达上增译和减译成为翻译的首选方法之一。

(一)增译:增译可以增加意义上需要的动词、名词如:We don’t regret, 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我们不后悔,我们从来没有后悔过,我们将来也不会后悔。

常用英汉翻译技巧

常用英汉翻译技巧

常用英汉翻译技巧来源: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

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

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因为口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译员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 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

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

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

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

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

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如:(1)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2)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3) 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实际情况恰好相反。

文化语境与翻译分析解析

文化语境与翻译分析解析

二、思维差异与翻译启示
汉语“流水型”句子结构取决于句中动词的安排,动词高 频率使用是汉语组词造句的特色;而动词的使用又取决于 动作发生的时间顺序,由此决定了句子的语序结构。 e.g.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地看见一条 丁字桥,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 的铺檐子,蹩进去,靠门立住了。 译:Absorbed in his walking, Old Shuan was startled when he saw the cross road lying distantly ahead of him. He walked back a few steps to stand under the eaves of a shop in front of its closed door.
一、中英思维方式与语言逻辑比较
3.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 中国文化以人本为主体,西方文化以物本 为主体。 反映在语言上:描述事物和阐述事理过程 中,尤其是涉及行为主体时,汉语习惯用 表示人或生物的词(animate)作主语,而 英语则常用非生物名词(inanimate)作主 语
一、中英思维方式与语言逻辑比较
一、中英思维方式与语言逻辑比较
e.g. The verbs in hypothetical conditional clauses are back-shifted, the past tense form being used for present and future time reference and the past perfective form for past time reference. 译1:假设条件分句中的动词是后移的,过去时形式用来 指现在和将来时间,过去完成体形式用来指过去时间。 译2:假设条件分句中的动词是前移的,过去时形式用来 指现在和将来时间,过去完成体形式用来指过去时间。 e.g. 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 译:可是我们已经说到故事的后面去了。

词义_语境_翻译_关于_英汉翻译例句词典_

词义_语境_翻译_关于_英汉翻译例句词典_
词义之难于确定 首先因为它是活的 随语 境的变化而变化 英国语言学家弗思(J. R. Firth)甚 至认为 每个词用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就是一个新 词 4语境既然是千变万化的 词义也就跟着变化 莫测 难以捉摸
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的是 语境不只是语言 层面的问题 不仅指话语中与一个词发生关系的其 他词语 说话和写文章往往提供了一种社会场合或 情境 这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语境 换言之 词 义不但因上下文中与之相关联的词语的不同而变 化 也因上下文提供的社会情境的不同而变化
1. 词典性质 这是一部中型词典 收录词目 1 万余 例句 5
万余单元 394 万字 主编刘重德教授在题为 词 无 定 义 译无 定 法 的序言中指出 翻译 之难 难在 词无 定 义 译无 定 法
鉴于学习英语 从事英汉翻译的人士中尚 有不少人昧于上述词无 定 义和译无 定 法这 两条译学真理 因而死抱辞书注解来逐词翻译拼凑 成句的通病 为了启发他们在翻译实践中解放思 想 拓宽视野 巧用辞书 灵活翻译 我们特打破 常规编纂了这部词目不列注释只举例句的 英汉翻 译例句词典 以期让他们通过例句逐步去体会翻 译的规律 技巧和艺术
17 世纪英国诗人马韦尔(Andrew Marvell)的诗 To His Coy Mistress 标题中的 mistress 是一个 常见的多义词 英汉大词典 中 mistress 条列举 了 11 个义项 其中有 1.主妇 女主人 5.女教 师 6.女校长 女主管 7.情妇 8.女情人 心爱的女 子 等 这就是词的 概念意义 或 词典意义 这里的 mistress 究何所指 就要看大大小小的语境 就其语境而言 标题中与 mistress 相关联的其他词 是小语境 整首诗提供的社会场合或情境是大语 境 推而广之 写诗的时代和历史背景是更大的语 境 此处 mistress 和 coy 相关联 又是用在诗题中 我们估计多半是第 7 义或第 8 义 等到读了全诗 从 说话人 (speaker)那篇推理严密 想象丰富的 劝说 敦促 引诱之词 知道 mistress 应是第 8 义

汉翻英之语篇翻译

汉翻英之语篇翻译

在此情形下,翻译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就 是如何将“信息的丢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换个角度讲,也就是如何做到译文语篇对 原文语篇意义、信息最大程度地传递。既 然构成语篇总体信息的各信息单元并非等 量齐观,而是存在着主、次与重心和非重 心之层次差别,英汉语篇存在如上所述的 差异,那么在语篇翻译时,译者的最重要 任务就是要保证对原文语篇中承载的主要 信息、中心信息在译文语篇中得到顺畅传 递。
受西方传统哲学“神凡二分”、“科学主 义”、“形式主义”的影响,英吉利等西方 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具有一种“重理性、重分 析、重形式完备”的鲜明特征。(司显柱, 1999b)这一特征反映在英语语篇构建上, 就是谋篇布局一般总是以一个核心结构为核 心,其他结构或成份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依附、 服务于这个核心结构,从而形成以核心结构 控 制 各 种 关 系 的 层 次 结 构 ( hierarchical structure)如:
东边闪电出日头,西边闪电必有雨,南边闪电 天气热,北边闪电有雷雨。(如果东边闪电则 出日头,如果西边闪电则必有雨,如果南边闪 电则天气热,如果北边闪电则有雷雨)。
If it lightens in the east, it will be sunny; if it lightens in west, it will be rainy; if it lightens in south, it will be sultry, if it lightens in the north, it will be stormy.
因此,语篇翻译的实质是着眼于整个语篇宏 观题旨的传译(tendering)。为此,译者在翻译 中往往要对原文语篇的构建模式、衔接方式 按译文语篇的构建特征作相应地调整;不仅 如此,在此过程中,遇到由于文化差异较大 而对译文读者构成“阻滞点”的语句还需做 出调整。当然,由于语言、文化间普遍共性 的存在,有些情况下,译者无须对原文语篇 的构建及其表现形式作出更动,这在同语族 内的跨语翻译如英德语之间的翻译较为常见。 在这种情形下,自上而下看,译文语篇实现 了对原文语篇信息的传译;自下而上看,两 者还常常做到了句句对应。

词语英译与文化语境

词语英译与文化语境

老少边穷地区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frontier areas, poverty-stricken areas and areas inhabited by national minorities
总结:
汉语与英语各属两个不同的语系,产生并使 用于完全不同的历史、文化及价值标准的土 壤上,其价值观、习俗、宗教信仰、传统、 文学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翻译时, 要慎重考虑到文化语境,既不能完全按译语 的思维及语言特征死译,又不能完全不考虑 源语言的文化语境而望文生义。
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语境是指源 语和译入语所依附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著名翻译理 论家尤金〃奈达曾说过:“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 悉的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 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在翻译中,能否准确地认知语言语境,取决于我们的 文化语境认知能力,取决于我们对不同文化知识和行 为习惯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适应性。
在《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一书中,包惠南认为译文一未能体现原文中的文化内涵,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胖”代表有福气,而直白地告诉对方,他长胖了,在西 方文化中是不礼貌的。因此包惠南在修改的译文二中,使“胖”一词的指称意义和 蕴含意义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西方读者既读懂了原意,又对中国文化多了一分认 识和了解。
译文一:Master kung said of the head of the Chi family when he had eight teams of dancers performing in his courtyard. If this man can be endured, who cannot be endured. Arthur Waley

语境与词语翻译

语境与词语翻译

是 不能脱 离开语境 的 , 只有从广义和猿= 两十方 面对比原语和译语语 境 , ; L 词语翻译 才能 实现。
关 键 词 :语 境 ; 义 ; 义 : 语 翻 译 广 谴 词
中图分类 号 : 0 6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66 5 (0 2 0 一0 70 H —0 A 10 —1 22 0 ) l 9 —5 0
个方 面展 开论 述 :

但在 下 面的句 子 当中 , tr 有完 全 不同 的译 法 : wae却
1 .Th n s s t g .h se e e a — e wi d wa 0 s mn i y s b g n wa
trg.( ei n 风太 强 了 , 的眼 睛开始流 泪 。 他 )
论 述 了语 境 的 概 台 ; 字典 释 义 的 本质 与 它 在 词 语翻 译 中 的 作 用 ; 义 的 概 念 厦 它 与 词 语 翻译 的 关 系 ; 语 言 环 境 的 词 非
差异所造成 的译语词语与 原语词语之 间的 差异 以厦特 殊语境 对词语翻译 的限 制和挑 战 重 点是论 连词语 的翻译
义 而很 多人 在提 到词语 意义 的时候 就 会立刻 想到 词典 , 并认 为词 语 的意 义都 记 录在 词典 里 。但是 大 家翻开词 典 的时候 就会 发现绝 大 多数 的词都 不止一
个意 义 , 且有 的词 语 的意 义多 达 上百 个 。在 翻译 而
这些 一词 多 义的词语 的 时候 , 我们 又该如 何取 舍呢? 这就 得靠语 境 了。奈 达 先生 认 为 , 典 里 的词 语 意 词 义是词语在 各 种语 境 中的 意 义 的列 举 , 语 的 意 义 词 是由语境决 定 的 , 多数 的词 语 离 开语 境 是 没有 意 大 义的 。词 语 翻译 当然也 要参 照 原语 语境 。现 在我们 就以 w tr 词 的汉 语 翻译 为例 来 阐述 原语 语 境对 ae 一 词语 翻译 所起 的 决定性 作用 。如果 你 问一位英 语初 学 者 wae 这 个英 语 词 的汉 语 意义 的时 候 , 会 毫 lr 他 不犹豫 地 回答 说是 “ ” 当然 , Heddnt r k 水 。 在” i o i dn a rpo trntedy” 那 天 他 一滴 水 都 没 有 o f e h a ( d wa i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实践与技巧是学习和掌握任何一门知识或技能的重要方法。

在英汉互译中,实践与技巧同样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英汉互译的实践与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

实践是学习英汉互译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英文文本,如新闻报道、科技文章、文学作品等,进行翻译练习。

通过不断地实践,我们可以逐渐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译文质量。

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对于英汉互译也至关重要。

下面列举几个实用的翻译技巧供参考。

1. 理解上下文: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解原文的上下文,尤其是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语境。

只有全面理解了原文,才能准确地将其翻译成中文。

2. 注意词汇选择:词汇是翻译过程中最基本的单位。

在选择词汇时,我们应该考虑到词义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地道性。

有时候,直译并不能表达原文的含义,因此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意译、借译等。

3. 保持语言风格一致: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译文的语言风格与原文一致。

如果原文是正式的,那么译文也应该是正式的;如果原文是口语化的,那么译文也可以选择相应的口语化表达方式。

4. 注意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避免文化误解。

有时候,我们需要对原文进行文化适应,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除了实践和技巧,还有一些其他的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英汉互译的水平。

多读多练。

通过阅读各种英文文本,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多做翻译练习也能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多与他人交流。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向他人请教,分享自己的翻译经验。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技巧。

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英汉互译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领域,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班或翻译讲座,也可以参考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6・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一、引言翻译是一项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行为。就英汉翻译而言,准确有效的翻译是指正确的理解原文的文本语言及其所处的社会背景,并运用目的语准确的再现原文的过程。正确的理解是有效翻译的前提,而对于原文语言的正确理解则离不开对语境(context)的分析。“语境对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具有语用和语意上的制约和补充作用。[1]纽马克曾说过:“语境在所有的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词义。”[2]因此,在英汉翻译时,把握好原文语言及其所赖以产生的语境,对于准确有效的翻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语境与翻译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B 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了“语境”这一术语,并将语境分为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美国人类学家 Hymes 认为语境含8个变量:情景(situation)、参与者(participants)、目的(ends)、行为顺序(act sequence)、语气(key)、 途径(instrumentalities)、规则(norms)和体裁(genres),这八个变量的英语首字母恰好构成SPEAKING。英国语言学家约翰・弗斯(J.R. Firth) (1975) 则认为语境涵盖场景语境 (situationalcontext) 和语言语境 (linguistic context) 两方面。在我国,语言学家胡壮麟教授将语境分为三层,即语言语境 (linguistic context)、情景语境 (situational context)和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3]本文将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方面简单的阐述语境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语言语境语言语境,也称为上下文语境,包括词、短语、句子、段落和篇章之间的结构联系以及逻辑关系。[收稿日期]2012-03-09[作者简介]黄晓燕(1984-),女,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教师。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3—0106—02我们中文就有“断章取义”一成语,指的是不顾全文内容,孤立的取其中的某一部分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弗斯曾说过:“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context is a new word.”(每一个词当被用于一个新的语境中,就是一个新词。) 英语中普遍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句子、篇章中,就会有不同的含义。这就意味着,我们应把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理解。如果我们将词与句子、篇章隔离开,进行片面的研究,则有可能会断章取义。比如英文单词sound,既可以作为名词,表示声音、音响等;又可以作为动词,表示发出警报等意思;还可以作为形容词和副词使用。要确定它的意思,则必须紧扣上下文语境来理解。例如:He crept into the room trying not to make a sound.他蹑手蹑脚地溜进房间里,尽量不弄出一点声响。It sounds good.听起来不错。My teacher gives me a very sound advice.老师给我提了一些非常合理的建议。我们可以看到以上的四个句子中,第一个句子中的sound是作为名词出现的,可以翻译为“声音”;第二个句子中的sound是作为动词出现的,可以理解为“听起来…”;第三个句子中的sound则是作为形容词出现的,意为“明智的,合理的”。通过上下文语境,我们还可以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说话人的态度和看法等。例如:He is aggressive, so I don’t like him.我不喜欢他,因为他总是咄咄逼人。He is aggressive. And this makes him a successful

语境对英汉翻译的作用黄晓燕(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韶关 512126)摘要:语境对翻译具有制约作用。语境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翻译者应当充分考虑原文的语境因素,运用目的语准确的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关键词:英汉翻译;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思想内容;语言风格・107・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businessman他很有进取心,这使他成为了成功的商人。以上两个句子的前半部分表达是一样的,但因为上下文语境的影响,其情感色彩则大不相同。第一句话里是含有“贬义”,而第二句话则是“赞赏”、“褒义”。由此可见,上下文语境对于英汉翻译起着类似于指向标的作用。(二)情景语境情景语境指交际所涉及到的人物、时间、地点、心理、背景等因素,强调的是交际发生时所处的时间和空间。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将产生一个新的情景语境。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原文发生时的情景语境,理解其意境和氛围,竭尽所能还原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请看下例:A Saturday afternoon in November was approach-ing the time of twilight, and the vast tract of unenclosedwild known as Egdon Heath embrowned itself momentby moment.译文1:十一月的一个星期六的下午,黄昏时分,那一片没有围栏的原野 — 被称为艾格登的荒原 —也逐渐的暗淡下来。译文2:十一月里的一个星期六的后半天,越来越靠近暮色昏黄的时候了;那一片没有垣篱界断的广大旷野,提起来都管它叫爱敦荒原的,也一阵比一阵地凄迷苍茫。(张谷若译)此片段节选自托马斯・哈代的作品《还乡》(TheReturn of the Native)第一卷第一章。《还乡》语言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哈代笔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甚至是一片云,都是有灵性的,都是生命体,都是哈代作品里的“人物”。这个特点在上面的片段里就充分的体现出来了。节选的这一片段只有一句话,这一句话全是景物描写,点名了时间和地点,并没有出现任何人物。但是,approach和embrowned这两个富有动感的动词的使用,就使得哈代所描绘的这一幅景物画“活”了起来,时间和地点都有自己的意识和行动能力。approach作为及物动词出现,向读者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不是黄昏来临,而是下午在主动的靠近黄昏。因此,将approach翻译为“靠近”能较好的保留了原文的动感特点;将embrowned翻译为“凄迷苍茫”则能保留原文中由时间和地点构成的两个对称的拟人分句。所以,从保留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来看,译文2无疑是要优于译文1的。由此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翻译时,情景语境决定了译文的措辞,而准确恰当的措辞也有助于再现原文的情境。(三)文化语境文化语境指的是原文涉及到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风俗习惯、社会规则、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语言的产生有其必然的社会文化背景。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因而,译者想要准确的再现原文,不仅需要了解原文所处的的社会文化背景,还必须具有扎实的目标语功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翻译的“信、达、雅”的标准。请看下例:I thought of him now in hisroom watching the sunrise; hoping I should soon cometo say I would stay with him, and be his.译文1:我想到他此刻 — 正待在自己的房间里 —望着初升的朝阳,一心盼望我会很快去对他说,我愿意留在他身边,成为他的人。译文2:我想到他现在 — 正待在自己的房间里 —看着太阳升起,内心里希望我会很快回来,并告诉他我会留在他身边,属于他。此片段节选自Charlotte Bronte (夏洛蒂・勃郎特)的作品《简・爱》第27章。简知道了罗切斯特尔已有妻子,于是她忍痛离开心上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此部分生动细致地描述了在前途未卜的路途上,简茫然、痛苦的心情。片段中破折号体现了简剧烈起伏的心理活动,因此都予以保留。“hoping”译为“一心盼望”比译为“希望”更能体现罗切斯特尔对简的不舍情愫;“and be his”译为“成为他的人”就更能体现时代特色。《简・爱》这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在当时的中国,妇女出嫁后都会认为自己成为了丈夫的人,所以把“and be his”译为“成为他的人”就会比“属于他”更能体现原文的时代特征和语体风格。因此,以上两个译文,译文1更能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请再看下例:He would have made a good pilotbut his drinking habit was his Achilles’ heel.译者对于原文内容的透彻理解,是他传递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对于上述例子,如果译者对于原文的社会文化背景没有足够的了解,不清楚“Achilles’heel”的引申含义,则有可能翻译错误。Achilles(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英雄。传说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她的母亲提着他的右脚后跟,把他浸入斯提克斯河中,被河水浸泡过的身体就变得刀枪不入,而被他母亲捏着的右脚后跟则成为了他全身上下唯一的弱点。就是这个唯一的弱点,使得阿基里斯在特洛伊之战中丢了性命。所以,Achilles’ heel指的就是“唯一致命的弱点”。那么,上述例子可以翻译为:他本来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但他的饮酒习惯却成了他的致命弱点。三、结语翻译离不开语境,语境对翻译有着制约的作用。要使译文忠实于原文,翻译者必须充分的了解原文的语境,只有这样才能够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准确恰当的传递给读者。

【参考文献】[1]夏萍.语境在英汉翻译中的坐标作用[J].泰安师专学报,2001(4).[2]张贺玲.略谈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3]余高峰.语境因素对翻译的影响[J].上海翻译,2011(2).(责任编辑:刘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