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读书乐-翁森

合集下载

读书真好诗歌

读书真好诗歌

读书真好诗歌1.《四时读书乐•春》【元】翁森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

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雯读到朝辉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

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2.《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世苍凉,都不失人生之快事。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

3.《移居二首·其一》【晋】陶渊明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一个人在自我精神世界里,能够始终恬淡愉悦,一定是一本本的书,为他的心灵,打开了明灯,保持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人生。

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万千气象,云集其中。

4.《读书》【宋】陆九渊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细商量。

书足以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完美人的灵魂。

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

5.《励学篇》宋·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其实就是指书的灵透、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透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

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翩然风度,一种迷离气质,超凡脱俗,卓尔不群。

中国古代最美的十首读书诗

中国古代最美的十首读书诗

中国古代十首读书诗一、《观书》【明代】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白话译文: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

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二、《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白话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三、《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白话译文: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四、《读书》【宋代】陆九渊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细商量。

白话译文:读书要特别注意静下心来读,不能着急,不能抱有功利色彩。

慢慢地用心去读,深入体会才会觉得韵味无穷。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不要死抠字眼,回头读到后面就会豁然贯通。

对于与自己切身处境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一定要仔细思考其中的深意。

五、《读书有所见作》【清代】萧抡谓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白话译文:人的心如同一颗优良苗,只有得到精心的养护才能生长。

苗的生长需要泉水的灌溉,心灵则需要道德的教育。

人一天不读书,心中就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一个月不读书,就感觉到耳朵和眼睛都不清晰了。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翁森作品专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翁森作品专练

四时读书乐·夏【元】翁森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是一首歌咏迹书情趣的劝学诗,它将夏季也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命以书,宣扬的是读书的高雅情趣。

B.第一、二句借竹、桑、阳光等意象写出了小书斋清幽、安静、敞亮的特点。

“明”字也带有主观色彩,可指在此读书的人内心一样敞亮。

C.夏天白天变长了,这是非常适合读书的;读完书后,可以听听蝉儿的鸣叫;夜晚人睡时,萤火虫飞入帷帐作伴,亦使诗人感受到乐趣D.“稔”是熟知的意思。

诗人倒置了五、六句,突出和强调了夏日读书时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的感受。

2.这首诗是如何以夏季的景色衬读书之乐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6分)【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

理解内容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解答】(1)C.“夜晚入睡时,萤火虫飞入帷帐作伴,亦使诗人感受到乐趣”有误。

第四句写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点点萤火虫飞入帷帐,这是诗人夜晚读书时所见,不是入睡时的景象。

(2)“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写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展现的是读书的环境清幽雅静;“昼长吟罢蝉鸣树”,写夏天昼长夜短,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读书取乐;“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诗人在书斋中读书因为有蝉鸣和萤火虫为他的读书生活增添了乐趣,所以读书生活并不枯燥。

新发现的邓石如《四时读书乐》楷书六条屏赏析

新发现的邓石如《四时读书乐》楷书六条屏赏析

2024/01 No.2632023年10月,中国嘉德在北京举行的拍卖会上,拍出一件邓石如楷书六条屏。

遍查国内外各公私博物馆馆藏,以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的《邓石如书法篆刻全集》,该件邓石如法书均无著录,可知其应为长期在私人手中秘藏而第一次公开露面的“生货”。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因避嘉庆皇帝讳,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等,安徽怀宁县人。

作为清中期一位开宗立派的书法篆刻大家,邓石如打破了笼罩书坛千余年的“二王”帖学风气,尤其是康雍乾三朝皇帝推崇的赵孟 、董其昌秀媚之风气,以碑学的厚重雄放之新风别开生面,取得以古开新的卓越成就。

清朝重臣曹文埴称其“四体书皆国朝第一”。

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完白山人传》中云:“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而纵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瓦当文为尤近。

其分书,则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结体极严整而浑融无迹,盖约《峄山》《国山》之法而为之。

”[1]112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说:“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大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山人。

”[2]这次发现的邓石如作品(图1、图2),书写内容为宋末元初杰出教育家兼诗人翁森的名篇《四时读书乐》,4首七律共224字,吟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读书的感受和乐趣。

该件作品每屏约4平尺(126cm×34cm),六屏共约24平尺,不仅在邓石如传世楷书里属于尺幅最大、书写字数最多的作品,就是在邓石如整个书法作品中也属大件重器。

关于邓石如书法,学界向来认为其篆隶为上,真书次之,草书和行书复又次之。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国朝书品》中曾以神、妙、能、逸、佳五个层次来品评清朝书家成就,其中邓氏篆书及隶书,被列入“平和简静,遒丽天成”的唯一神品;真书被列入“酝酿无迹,横直相安”妙品之第一人;草书和行书均是与数十人一起,分别被列入“逐迹穷源,思力交至”的能品,以及“楚调自歌,不谬风雅”的逸品。

古人描写知识浅薄的诗句

古人描写知识浅薄的诗句

古人描写知识浅薄的诗句
1、四时读书乐作者:翁森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2、金缕衣作者: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3、读书作者: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4、劝学诗作者: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明日歌作者: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6、观书有感作者: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黄自元《四时读书乐》碑帖字帖(楷书,方格,高清)

黄自元《四时读书乐》碑帖字帖(楷书,方格,高清)

读书之乐何处寻?这四首诗告诉你
黄自元《四时读书乐》碑帖字帖(楷书,方格,高清)
黄自元,清末著名书法家,博采颜、柳、欧各家之长,自成“黄”体,一生书法创作颇丰,尤以楷书名世,被称为晚清真书第一大家。

后世多有摹刻,以便传拓、装裱和研习。

《四时读书乐》是四首歌咏读书情趣的旧诗,是很好的劝学诗,作者是宋代的翁森。

此诗被清代《四库全书》收录,民国初期曾被教育部部长叶楚伧编进国文教科书,为中学生所必读。

《春》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夏》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秋》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冬》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林则徐《四时读书乐》高清释文版

林则徐《四时读书乐》高清释文版

林则徐《四时读书乐》高清释文版清代林则徐《真书四时读书乐》楷书,原为久保寺正笃藏,现藏于日本公文书馆内阁文库。

宋末元初仙居人翁森写了一组《四时读书乐歌》,四首七律,分春夏秋冬,咏读书之乐。

这四首诗传播广泛,很多人都抄写过,碑帖流传是不少的,过去在坊间,时常能见到赵孟頫、文徵明、梁同书、成亲王永瑆、钱泳、林则徐、李鸿章、黄自元、孔祥珂等人的印本,尤其是徐郙、陆润庠、曹鸿勋、张謇四位状元,更写得温雅圆和、骨韵兼善,堪称台阁体的典范。

【原文】{春季}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夏季}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秋季} 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冬季}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舞雩(wǔyú)古代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

《周礼·春官·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

” 舞雩台,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南。

古代求雨祭天,设坛命女巫为舞,故称舞雩;蹉跎(cuōtuó)指虚度光阴,任由时光流逝却毫无作为,可以用于形容人做事毫无斗志,白白地浪费时间;韶光(sháo guāng)指美好的时光,多指美丽的春光。

见南朝·梁简文帝《与慧琰法师书》;烬落(jìn luò)烛花燃尽;素稔(sùrěn qírén)素稔其人;指就是一直都比较了解这个人。

出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萧然(xiāo rán)空寂;短檠(duǎn qíng)是一种油灯的代称;迥然(jiǒng rán)形容差别很大;韦编(wéi biān)用皮条或腾条将简逐条联接起来的称“韦编”;用丝(或麻)绳联接的称“丝编”;活火(huóhuǒ)指明火,有火苗的火,指肉眼可见之火;释文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四时读书乐

四时读书乐

在北窗下閒躺著,就像 羲皇時代的人 只因平素熟知讀書的樂 趣
2.常,平常。 3.熟悉了解、領略。
讀書之樂樂無窮 瑤琴1一曲來薰風 2 『南風之薰兮,可以 解吾民之慍兮』,南 風可以解慍,琴音可 以使人情緒和諧(可 以寄意),作者藉此 來比喻讀書可以消憂 解悶,調劑身心,使 浮躁的心情清涼,正 是夏日讀書無窮的樂 趣。
蹉跎1莫遣2韶光3老
(莫遣韶光蹉跎老)
人生惟有讀書好 1.失去時機。 2.使得、讓。 3.韶,美好;韶光, 大好時光。
別虛度大好時光,把 青春年華給錯過了 人生只有讀書最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 讀書的樂趣怎麼樣? 綠滿窗前草不除 就像窗前滿是綠草而 不剪除,欣欣向榮, 1.以自問自答的方式,說 充滿一片生機。 出讀書的樂趣。 2.作者並未正面作答,反 而用寫景(比喻)的 方式來暗示。 3.『綠滿窗前草不除』: ※渾然忘我到對於雜 作者用春天窗前的草 草都已視而不見了。 欣欣向榮,不家芟除, 讓它充滿生機,說明 讀書可以讓人生充滿 無限可能。
地上的爐子,冒著熊 熊的火焰,鍋鼎裡正 煮著茶 我就坐在四壁滿是圖 說明:屋外冰天雪地, 書的房中 屋內地爐溫馨,熱茶 暖和,身處書堆其樂 無比。(紅燭溫 爐,手注佳茗,異書 在案,朱墨爛然。)
地爐茶鼎烹活火 四壁圖書中有我
讀書之樂何處尋 數點梅花天地心
說明:

木落水盡千崖枯 迥然1吾亦見真吾 2
1.遠的樣子。 2.佛家語,真實的自 己。
樹葉飄落,水源乾盡; 群山一片枯萎凋零的 景象 這時候我也遠遠地看 見了自己的真性
面對書本坐著,牆壁 坐對韋編1燈動壁 上晃動著燈火的影子 高歌夜半雪壓廬 2 1.韋是熟皮,在造紙術 在大雪覆蓋屋舍的半 夜,情不自禁地引吭 發明以前,書都寫在 高歌 竹簡上然後用皮帶把 他們連在一起,這叫 2.在大雪漫天覆蓋的 屋舍的半夜,一切都 做韋編。韋編書 本。 為雪所征服,一切都 是死寂無聲,只有 『他』愈讀書精神愈 發振奮,不禁引吭高 歌,歌滿天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段时间丫丫显得出奇地忙,以往每天放学回家后总要先要练上一阵的篮球最近也省了,每天小脸就快粘在iPad上了,我在她的谷歌搜索引擎上做过限制,所以并不担心她在看什么,我只是好奇是什么能让这十岁好动的小丫头如此地专心致志。

谜底很快地揭开了,原来是她在为写社教课(social science)的大作业而收集资料呢。

可我一看这道作业的题目,立马傻眼了——“通过收集历史证据来归纳美国南方非裔在解放奴隶制后的各种不同反应,同时说明你为什么支持或反对以下的观点,(1)美国南北战争是南北之间经济利益纷争的结果,(2)南北战争是地域差异的必然结果”。

在作业布置的最后,老师告诉每个孩子可以查阅图书馆、因特网、书籍、录像、电影和杂志等,也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但不可以越俎代庖,允许用语言、绘画或两者结合的方式等。

说实在的,我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反应是,这哪是在考四年级的小学生啊,这简直可以是大学历史系的论文题目了,就是让丫爸丫妈我们这两位一直喜欢研究南北战争的家长去回答这样的问题,也需要做很多的资料收集和阅读,更不说还要归纳、升华到思辨的程度了。

美国南北战争是全美尤其是南方学者们一直在广泛深入研究的话题,在学术界本身就有很多争议,其中就包括南方战争的起因,这没有一定答案的题目,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去回答不是难为孩子吗?我把这个担心告诉给了丫丫,谁知道她淡定地说,“这世界上的很多问题都没有一定的答案,不同的孩子面对同样的证据有时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况且有关证据多如牛毛我们这些小孩子根本无法收集全了,所以做这样的大作业,重要的是我搜集到的论据是什么,而这些证据又怎样支持了我的结论,而不是结论本身是否正确。

”我不禁刮目相看,对我这个从中国教育中走出来的人,尤其又是学理工科的,潜意识里好像已经习惯了每个问题都有“正确答案”,却原本这追求“正确”的本身才是限制发散思维和思辨能力的根本。

而相反,美国的小学生从一开始面对的就是开放性的作业和试题,鼓励学生们去搜集资料、阅读分析、然后得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这让十岁、四年级的丫丫在这样复杂的问题面前已知道如何下手了。

于是我随她一起去读南北战争的简史,看李将军、林肯等人传记的儿童读本,一起上图书馆借阅纪录片和电影,一起去里士满参观南北战争博物馆,我还特意为她约了弗吉尼亚大学一个著名的南北战争作家,让她能有半小时交谈提问的机会,然后我们一起归纳找到的所有证据,并逐条罗列对比。

我突然领悟,其实得到什么样的答案此时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是这个过程的本身,它让孩子了解了很多过去不知道的东西,而且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许多不同的看法,而在认识到这些不同的同时,我也不再担心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而是自己的结论是否算言之有据。

到了最后,丫丫完成了近两千字的论述,在文章中她是这样总结的,“在做这个题目之前,我想当然地以为南北战争结束后所有的非裔奴隶一定会欢呼自己的自由,但大量的证据表明,南方奴隶在走出主人家变成自由身的时刻感到得更多是茫然,他们中的很多没有自己的姓氏,不知道怎么去求生,不少非裔奴隶甚至参加南方军为邦联独立而战,此刻突然变得无家可归,也不知该去投奔谁,在这种环境下茫然无助好像才应该是比较正常的反应,当求生变成迫切的需要时,自由的含义便需要时间来慢慢体会了”。

《四时读书乐》读书之乐乐无穷,春夏秋冬乐其中。

风雨霜雪频相戏,合窗展卷自从容。

春春光照槛水绕廓,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苹不除。

夏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曦皇侣,只因素捻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秋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冬木落水尽千崖枯,炯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商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诗的解释:--元·翁森春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译文:阳光照在堂外的栏杆,流水淙淙绕着长廊流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

停在枝头的鸟儿,那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的文章。

不要蹉跎岁月,人生只有读书是最好的事。

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夏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译文: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屋子四周种满桑树。

我的小书斋安静敞亮,射入灿烂的阳光。

白天变长了,读完书以后,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夜晚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萤火虫飞入帷帐。

只因为向来深知读书的乐趣,我在北面的窗户下闲适地躺着,就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

读书的乐趣是无穷的,好比沐浴着煦暖的南风,用瑶琴来弹奏一曲。

秋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译文:昨天夜里,我听到了庭前树叶落下的声音,篱笆上的紫豆花开了,蟋蟀在鸣叫。

不知不觉,原野里已到处是秋天的气息,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都含着冷清的意味,一片萧瑟的景象。

床旁多亏有一盏矮灯,就着它读书的效果加倍地好。

读书的乐趣很令人愉悦,好比在高远的秋夜里,起身来赏玩明月。

冬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译文:树木凋零,江河干涸,群山枯槁;在这辽阔的天地间,我正可以看清“真我”的本质。

我坐在那儿,展开书卷而读,灯光摇曳,映射在墙上,墙壁好像也跟着在晃动;我高声朗读着图书,外面雪得很大,半夜里,我的房顶全被积雪覆盖了。

地上的火炉里,炭在燃烧,锅里正在煮着茶,我就在四壁放满了图书的空间里读书。

读书之乐到哪里去寻找?就在这寒天雪地,且看那几朵盛开的梅花,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天地孕育万物之心。

翁森的这一组四首七律诗思想性好,艺术性强,把读书的乐趣发挥得淋漓尽致。

读起来琅琅上口,感人至深。

他提倡的快乐读书法,不但在仙居,就是在台州、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都很大。

我小时候就读过这组诗,60多年过去了,至今记忆犹新。

听父母说,他们小时候就读过这组诗。

亲戚家的中堂板壁上,写有这四首诗。

邻居家的眠床上也写有这首诗。

真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据说现在台湾的语文课本中仍有这组诗。

翁森,字秀卿,号一瓢。

宋末元初,仙居双庙乡下支村人。

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学者、教育家。

他从小就喜欢读书,长大后,经史子集,无书不读,融会贯通,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他读书不死记硬背,也不钻牛角尖,重在理解。

他经常读得津津有味,若与书中说的具同感,起共鸣,就手舞足蹈,仿佛先得我心,身临其境,感到非常快乐。

他读书不为求取功名富贵,对名利也看得很淡,但他从不吝惜自己的知识和学问。

有人向他请教经义,他就旁征博引,滔滔不绝,经文和注释一字不漏。

有人向他请教历史典故,他就上下数千年,洒洒如贯珠,恨不得把自己胸中的珠玑倾囊相赠。

人们尊敬地称他为“翁书橱”或北庐先生。

元代以前以科举取士,特别是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书中自有千盅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发表之后,读书求仕之风席卷全国,台州人的读书积极性空前高涨。

有宋一代,台州中进士者多达587人,堪称极盛。

可是,入元之后,统治者自以为“马上得天下”,读书无用。

废除科举,以吏为师;九丐十儒,以儒为耻。

殷实豪富之家的弟子都不读书。

翁森认为,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不可能繁荣昌盛,也不可能长治久安。

经邦济世,没有文化不行。

他在元世祖至元(1271-1294)年间,于仙居东南崇教里创办安洲书院,以儒家学说教化乡里,并采用朱子在庐山白鹿洞书院制订的学规来管理学生,把书院办得红红火火。

他既当山(校)长,又当老师,呕心沥血,滋兰树蕙。

跟他读书求学的人,先后累计800多人,使穷乡僻壤的仙居,耕读之风“彬彬称盛”。

翁森除了喜欢读书、教书之外,还喜欢写作,著有《一瓢稿》,内有《四时读书乐》一文,脍炙人口,被选编入民国时期的初中国文课本。

翁森创作的这组诗在后代读书人中影响深远。

明代画家文徵明曾以这首诗为题材,作《四时读书乐》。

除蜚声全国的《四时读书乐》外,至今尚流传他的诗作有《春暮即事》、《夏日书怀》等多首。

另外,朱熹在泰宁县读书处题壁的四时读书乐诗为五言绝句四首,现录下:晓起坐书斋,落花堆满径。

只此是文章。

挥毫有余兴。

(春)古木被高阴,昼坐不知暑。

会得古人心,开襟静无语。

(夏)蟋蟀鸣床头,夜眠不成寐。

起阅案前书,西风拂庭桂。

(秋)瑞雪飞琼瑶,梅花静相倚。

独占三春魁,深涵太极理。

(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