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件”的偏误分析
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

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Background:English native speakers often encounter difficulties in acquiring Chinese classifiers due to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In English, nouns are generally not accompanied by classifiers or measure words, whereas in Chinese, classifiers are required to specify the quantity or measure of nouns. This structural variation poses a challenge for English learners to correctly select and use appropriate classifiers in Chinese sentences.1.2 研究目的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mmon errors made by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in acquiring Chinese classifiers, known as量词(liàngcí). By understanding the specific challenges and misunderstandings that English speakers face in learning these linguistic structures, we can develop mor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materials to facilitate their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2. 正文2.1 英语母语者对汉语量词的认知偏误英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量词时会出现认知偏误的现象。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印尼学生的量词偏误分析调查与建议

研究贡献
通过调查和分析,揭示了印尼学生在使用量词时存在的偏误现象和原因,为汉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 参考。
针对不同类型的偏误,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和对策,有助于提高印尼学生使用量词的准确性和水平 。
促进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发展和研究,为汉语国际推广提供了有益的支撑。
研究展望
1
未来可以对印尼学生使用量词的偏误进行更加 深入的研究,包括与其他国家学生使用量词的 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印尼 学生的量词偏误分析调查与 建议
2023-10-27
目录
• 引言 •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印尼学生量词使用现状 • 影响印尼学生量词使用的因素 • 对策和建议 • 结论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
量词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词类,在语言表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印尼学生在 学习汉语时,对量词的正确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VS
这些偏误包括使用错误的量词、使 用量词时没有考虑到语境、以及在 某些情况下省略量词等。
印尼学生量词使用偏误分析
总结: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 印尼学生的作文样本进行分析,可以 发现印尼学生在使用量词方面存在一 些偏误。这些偏误主要表现在使用错 误的量词、没有考虑到语境以及在某 些情况下省略量词等方面。
文化适应能力
印尼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需要适应中 国文化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而量词作 为文化负载较重的词汇,容易产生偏误。
教学因素
教师因素
教师对量词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当,或者对印尼学生 的母语背景了解不足,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偏误。
教材因素
教材中对量词的讲解和练习不够充分,或者与实际生 活脱节,难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量词使用方法。
汉语名量词使用的偏误分析和教学策略-精品文档

汉语名量词使用的偏误分析和教学策略i=r名量词又叫“物量词”,是用来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
根据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名量词大致分为:个体量词,如:个、条、件等;集体量词,如:对、双、批等;度量词,如:丈、寸、平方米等;借用量词,如:一桶水、一碗饭、两本书等(借用名词);一捆柴,一堆土,一挑水等(借用动词)。
[1] 鉴于名量词有不同的种类,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加强对学生的练习。
而在现在的教学中,名量词的教学和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偏差和不足,因此需要对名量词的偏误进行分析。
二. 名量词使用的偏误类型1.名量词的遗漏遗漏是较为普遍的偏误类型,在学习初级阶段较为常见。
此外,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造成名量词遗漏的主要原因是英语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因为英语中大部分名次不和量词搭配使用。
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往往就会遗漏了量词的使用。
” [2]如:①* 我弄丢了一书。
我弄丢了一本书。
汉语中的名词表示的是一类事物的类名,实际上是不可数的,而量词起着把事物形状具体化、个体化的作用。
只有在名词前加上量词,把名词个体化以后,才可以计数。
”因为英语中数词是直接和名词放在一起连用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受到英语母语的影响。
2.名量词的误加误加现象在使用度量词和准量词的时候最为常见,如:天”、“年”、“分钟”、“尺”等等。
这些词本身可以和数词直接连用,无需再加名量词。
如:②* 他们俩个人想去公园。
他们俩人想去公园。
误加偏误出现的范围比较固定,一般在特定的量词中才会出现。
例②中,“俩人”表示的就是“两个人”的意思,它既包含了数又包含了量,所以不必再加量词“个”了。
3.名量词的误用误用是错误最多的偏误类型。
汉语中的量词数量庞大,学生要选出合适的量词并要考虑其语体和感情色彩,所以出现量词误用的现象在所难免。
误用类型主要有:1)量词“个”的泛化个”是学生最先接触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
所以在学习中,学生把它当作万能量词,造成了“个”的泛化。
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

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特别是对于那些英语母语者而言,学习汉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其中之一就是汉语的量词。
量词在汉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用于表达物品的数量,但是对于英语母语者来说,习得汉语的量词可能存在一定的偏误。
本文将针对英语母语者学习汉语时可能出现的量词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偏误。
一、量词的概念和作用量词是汉语中用来表示物品数量的一种语法成分。
在汉语中,名词后面一般需要跟上一个量词才能表示出物品的具体数量。
“一本书”中的“本”就是表示书的数量的量词。
量词在汉语中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了名词的表示方式和句子的逻辑结构。
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好量词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
二、英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量词中的偏误1. 缺少或错误使用量词对于英语母语者来说,由于英语中的名词一般不需要搭配特定的量词,因此在习得汉语时,他们可能会忽略或者错误使用量词。
他们可能会说“一书”或者“书很多”而不加上“本”或者“册”等量词进行修饰。
这种情况下,他们表达的意思虽然可以被理解,但是会显得不够准确和规范。
三、如何克服量词偏误1. 多加练习要克服量词偏误,最重要的就是多加练习。
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应用量词。
可以通过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特别是注重量词的应用。
2. 注意观察和记忆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英语母语者需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忆量词的使用方式和搭配规则。
可以通过制作表格或者记忆卡片的方式来帮助自己记忆和掌握各种量词及其对应的名词。
还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听力材料来积累一些常用的量词短语,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量词。
3. 寻求帮助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寻求一些汉语母语者或者专业教师的帮助。
通过和他们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量词的使用,并及时纠正自己的偏误。
还可以借助一些在线或者线下的汉语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和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

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本文旨在探讨英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中所遇到的量词偏误问题。
我们首先介绍了什么是量词,然后分析了英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最常见的量词偏误。
随后,本文介绍了英语母语者学习汉语量词的策略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学习汉语的英语母语者有所帮助。
什么是量词在中文语境中,量词用于表示物品的种类或数量。
因此,汉语中的数量词有助于描述物品的数量和形状,而且金额,计时和其他测量单位也涉及数量词。
相比之下,在英语中,数量词通常可以单独使用,例如,“五个苹果”在英语中可以缩写为“five apples”。
然而,在中文中,数量词必须与量词结合使用,例如“五个苹果”中,“个”是量词。
汉语中有许多量词,例如“个”、“本”、“头”、“支”、“条”、“份”、“只”、“件”等。
1. 使用错误的量词英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时,容易使用错误的量词。
这种错误通常是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区别造成的。
例如,在英语中,我们通常用“a”或“an”来表示一个物品,但在汉语中,我们应该使用“个”。
此外,在汉语中,数量词可以适用于许多不同的物品,而在英语中,数量词通常只适用于可数名词。
2.不使用量词有时,英语母语者在说汉语时会忘记使用量词。
这是因为在英语中,我们不需要使用量词来描述物品的数量。
由于这种习惯,在学习汉语时,英语母语者可能会忽略使用必要的量词,例如“个”,“条”或“份”。
3.混淆量词英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中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混淆量词,即将量词误解为类别或类型。
例如,在英语中,我们可能会用“bottle”或“cup”来描述容器的类型,而在汉语中,“瓶”或“杯”是用来表示数量的。
这种混淆可能会导致通信障碍。
掌握汉语量词应用的基本规则是学习汉语时的关键。
对汉语语法的准确理解可以使英语母语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语量词。
建议英语母语者多读和练习使用汉语语法书和练习册,以养成正确的量词习惯。
多接受汉语环境,例如观看汉语电影或听听汉语流行歌曲,可以加深英语母语者对汉语量词使用的理解。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偏误分析

o
1 汉语 量词的基本 内容
1 . 1 现代 汉 语量 词 的基本 分类
可分 为物量词 和动量词两 现代汉语量词数量繁 多 , 体 系庞大 , “
大类 ”。 1物量词 物 量词是 表示人 或事物 的计量单 位 , 也 叫名量词 。如 “ 一张桌 子” 、 “ 一个人”等 。 2 . 动量词 动 量词是 表示 动作 的次数 和发 生时间 的总量 。如 “ 看一 遍” 、
量词遗漏的情况在以英语 为母语 的学生 中最为常见。他们在学 习 汉语时会产生一定程度 的负迁移 , 母语 的差异会不可避免的影响量词 的习得并 产生偏误 。量词遗漏的情况 ,主要是受学 习负迁移的影 响, 如英语 中 “ 一只鸟”直接说成 “ a b i r d ”, 英语 中a 直接修饰b i r d 这一 名 词。而汉语 中则不可 ,必须在数词和名词 之间加入量词 ,与数词组 成 数量短语修饰名词。
复杂 的搭配关 系 ,因此 成为汉语 二语 习得 中发生偏 误最多 的词类之
一
②我 回去的时候带份礼物给你。 以上两个 句子中的 “ 个 ”、 “ 份”都是 “ 一个 ” 、 “ 一份” 的省 略。仅限于数词 “ 一”,别的数词不能省略。 2 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主要偏误分析 在与外国留学生交 流的过程 中,我们常常因为他们说 的话笑 的前 仰后合 , 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量词的使用不当造成的。 以下是我从H S K 动态作文预料库中查找到的关 于留学生使用汉语
“
一
般被认 为是成分 多余 ,一般认 为是 因为教学环节不够 科学所导 致 的 ,教学时一些教师过分强调量词的重要性 , 使学生误认为每一个名
一
词前面都得有 量词修饰 ,从而 出现类似上述例旬 的偏误 。对于不该重 叠而重叠了的情 况,多半是 因为学生没有弄清楚重叠的语法意义 ,不 清楚重叠所具备 的 “ 每一”、 “ 都”的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精选)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精选)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精选)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教学一直被认为是重点、难点。
量词“个”以其高度的出现率、广泛的使用范围,在量词中占据要地位。
在学习过程中,留学生最先接触的是量词“个”,并在交际中大面积使用。
本文将针对这种现象,以量词“个”为例,对其进行偏误分析,以偏误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让学生能正确理解量词“个”,在交际中能自如地应用,同时促进量词的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量词“个”;偏误分析;应对措施“量词和什么名词搭配”、“在什么语境下使用什么量词”一直以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点和难点,首先,量词数量多,名词更多,两者组成的数量短语更是多之又多;其次并有没有一套具体的、完整的、准确无误的规则总结量词的使用规则;最后,个体差异的原因。
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量词“个”十分万能,在汉语的交际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出现频率高,使用范围广。
尤其是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他们找到“捷径”后,无论什么名词都使用量词“个”。
所以本文以量词“个”为例,对其偏误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个”的本位描写对量词“个”进行偏误分析前,应了解“个”的本义。
许慎的《说文解字》记道:“个,竹枚也。
从竹固声。
”清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行了详尽的解释,“?w或作个。
半竹也。
各本?o。
”,我们可以看出“个”与“竹”有关,“竹曰个。
木曰枚。
”竹易分开,“竹”字分开便是两个“个”,单个竹就是“个”字,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与“竹”的关系逐渐疏远,后表示事物的数量。
“个”是个体量词,多用在没有专用量词修饰的名词前,但有的有专用量词修饰的名词也可以使用,主要依据语体色彩、语言坏境,多用于口、通俗色彩浓的语境中。
量词“个”与数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即“数词+个”,一般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补语,也可以和指示代词组合,构成“这、那、哪+个”,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
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语法、词汇、语音等多个方面。
在习得汉语量词时,英语母语者往往容易出现偏误,这不仅仅是因为汉语的量词系统和英语不同,更因为在两种语言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差异造成的。
本文将从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量词的角度出发,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误,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在汉语中,量词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语法现象。
它在句子中的位置是特殊的,起着一个标志性的作用。
量词的概念在英语中也存在,但在使用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由于英语中缺乏类似的概念,因此在学习汉语量词时,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会面临一些困难。
英语母语者经常会在使用汉语量词时出现语法的偏误。
在英语中,名词本身并不会受到数量的限制,因此英语母语者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会直接使用名词来表示数量,而不是使用量词。
“一个朋友”在汉语中应该是“一位朋友”,“两个书”应该是“两本书”。
这种偏误可能源自于英语中名词前通常不加量词的习惯,但在汉语中是必须的。
英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量词时可能会出现语义的偏误。
汉语中的量词不仅仅是用来表示数量,还包含了一定的语义色彩。
“一杯水”和“一把米”中的量词“杯”和“把”不仅仅表示数量,还隐含了水和米这两种物品的特性和性质。
英语母语者往往会直接用数量词+名词的方式来表示数量,而忽略了汉语量词的语义特点。
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英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量词时可能会出现习惯上的偏误。
在英语中,数量词和名词之间的搭配是比较灵活的,而在汉语中,不同的名词通常要使用不同的量词,这对英语母语者来说可能会造成一些困惑。
“一本书”和“一条鱼”中的量词“本”和“条”是根据不同的名词来选择的,而不是随意搭配的。
英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量词时,很容易将这些搭配的规律忽略掉,导致偏误的出现。
解决这些偏误,需要英语母语者不断地进行语言输入和输出。
在进行语言输入时,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听力练习来熟悉汉语中量词的用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本文针对外国学生泛化使用量词“个”的现象,以“个”这个特殊量词为例,对外国学生使用“个”的偏误进行了分析,提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应把重点放在量词的语义色彩上。
对形象色彩和情态色彩这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量词,促进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量词个一、引言量词是以汉语为代表的汉藏语系所特有的词类,也是汉语表达体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词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什么量词和什么名词搭配”“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量词比较合适”等问题总使得外国留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这些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习惯。
也就是说,很难说出一个完整严密的规则。
正因为这样,量词的学习才需要日积月累地去记。
但是,有的学生企图找“捷径”。
他们发现了万能的“个”,于是,不管什么名词,当需要使用量词时,特别是个体量词,常常简单草率地用“个”来表示,致使“个”的泛化使用成为常见的现象。
而本文试图以“个”这个特殊量词为例,对外国学生使用“个”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二、量词”个”的偏误分析在《汉语水平词汇与等级大纲》中,共有136个量词,分散在甲、乙、丙、丁四个级别的词汇项目中。
“个”则是甲级词汇中的一员。
“个”是最早为外国人所熟悉的量词。
在汉语教学初期,教师在引入量词时,就会介绍量词“个”。
因为对于外国学生,特别是印欧语系的学生来说,他们从未接触过量词,更别说不同的名词用不同的量词搭配了,所以为了教学方便,老师会建议学生,如果不知道该用哪个量词,就用“个”。
这一建议对于初学者非常有帮助。
因为这可以使他们更快地掌握“数+量+名”的概念并运用于汉语组词和交流中。
但是,他们有时太依赖于这个“捷径”,以致于造成“个”的滥用和误用。
笔者借鉴了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的例句,再加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病句,加以整理和提炼,一共整理出47个比较具代表性的例句,这些例句主要来自于欧美学生的作文及口语交谈,其中误用“个”的有24句,占所有例句的51%。
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偏误分析
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偏误分析量词在现代汉语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量词的掌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使用者对汉语有关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对母语中缺乏量词范畴的学习者来说,汉语量词是较为陌生的语言现象;即使有些学生母语中存在量词范畴,但量词系统与汉语的量词系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而量词教学一直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目前为止,关于量词的研究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纯本体研究较多,应用研究较少;描写性研究较多,解释性研究较少,关于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论述更是少之又少。
笔者在阅读本校越南留学生的习作时发现他们在运用汉语量词上出现了较多的偏误,且偏误主要集中在名量词,于是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
本文所用的语料都来自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大学三年级越南留学生的习作,共计148篇,78144字。
在这些习作中,我们共找到量词运用错误的句子297个。
为了阅读和写作方便,本文所引用的例句,除量词方面的错误外,其它方面的错误都经过了修改。
一、错误类型分析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量词上出现了较多的错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误用所谓误用,这里指在该用甲量词的地方却用了乙量词。
误用是越南留学生汉语量词运用上错误最多的一类,共找出142句,占错误总数的47.8%。
如:1.你奶奶变成一个黄莺了。
2.我很快地抱了他一个。
3.晚上儿子点火时就把那条纸拿出来烧了。
4.各个都叮嘱我要好好学习,注意身体。
5.他平时穿得很朴实,只是一件衬衫,一条布裤子和一副凉鞋。
例1应将“一个黄莺”改为“一只黄莺”,因为表示动物的个体量词一般不能用“个”,对于比较小的动物来说一般用“只”。
例2中的“一个”应改为“一下”,“下”在这里是一个临时量词,学生不会用,于是就滥用了量词“个”。
例3中的“那条纸”应改为“那张纸”,因为“条”一般用于细长形的东西或长条形的动物,而“纸”属于可以张开、闭起或卷起的东西,应该用“张”。
例4中的“各个”应改为“个个”,这里应该用量词的重叠式表示“全部,所有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量词“件”的偏误分析
作者:余帅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6期
摘要:“件”是汉语量词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个体量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最容易出现偏误
的量词之一。本文以量词“件”的偏误作为研究点,结合HSK留学生动态语料库进行调查研
究,发现量词“件”经常产生近义混淆、语义干扰、误加、遗漏等偏误。偏误主要是由于母语负
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及逃避策略的运用所导致的。
关键词:量词“件”;HSK语料库;偏误分析
一、“件”的名量搭配
“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用来计量“书籍、金宝”等;在唐宋时期,词义逐渐演变,既可计
量具体事物,如:“兵器、器物”,也可计量“情感、事情”等抽象事物;到了明清时期,“件”的词
义在前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计量“服饰、被褥、话语”等;到了近现代,“件”的使用
范围大大缩小,吕叔湘先生提到,量词“件”则有三重意思。一是用于衣服(上衣类)。第二个
则用于个体器物,多为类名。三是用于事情、案子、公文、信函等。
我们选取了CCL语料库中200条关于量词“件”的语料,并对它的名词搭配情况进行了统
计分析,调查发现量词“件”主要与“事情”搭配,搭配次数最多,高达148次,其次为衣服、产
品、案件、艺术珍藏品之类的,这些都是属于具体名词,因而得出结论,量词“件”与具体名词
搭配较多。
二、量词“件”的偏误分析
(一)近义混淆偏误
根据HSK语料库调查显示,量词“件”经常与量词“个”“种”“回”发生混淆。具体语料如下:
(1)*为了解决这种{CC件}现象,我觉得首先父母应该对孩子的爱好、学习、娱乐等等
很关心。
(2)*所以两个人在婚姻的一条路上一起走是很不容易的一件{CC回}事。
例(1)是“件”與“种”发生混淆的情况,“件”后主要接具体名词,“现象”是抽象名词,因
此,应该用“种”修饰。
例(2)中,外国学生将“件”与“回”混为一体。“件”和“回”都可以修饰事情,但在具体语境
中,“一件事”和“一回事”意思完全不同。“件”是用于独立离散的事情,而“回”是用于两依存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事,它们只能和“一、二”组合,不能重叠。“一回事”是指一样的事情,而“一件事”是指具体独
立的事情。
(二)语义干扰偏误
语义干扰偏误主要有两类,一是名词及名词所匹配的量词带来的语义干扰偏误。具体:量
词所匹配的复合名词中有些词素和该量词“同体”,产生了语义关联,以致产生偏误。如例
(3)中,名词“证件”与“件”产生语义关联,从而出现偏误。
(3)*我看了看那{[件]}证件,果然是我的。
二是名词短语中的名词与其他量词匹配所带来的语义干扰偏误。如例(4)中“件”可以修
饰服饰,因此产生了“一件服装设计公司”这种类型的偏误。
(4)*毕业后曾在美国一家{CC件}服装设计公司服务两年,而今欲返回故国发展。
(三)件”泛化为“个”的偏误
(5)*这是很难说明,但做某件{CC个}事情的时候,偶尔想起,那时候的我的行为,就
是以前我的母亲做的。
根据语料显示,“件”与“个”经常发生混淆。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书面语与口语中量词的
不同所造成的。口语中我们常说“那个事情、这个事情”,而在书面语中,修饰事情的量词是
“件”。
(四)误加偏误
(6)*可是,留在家中,操持家务,也未尝不是{CD一件}人生快乐幸福的一个经验吧!
(7)*要能讲得一口漂亮的华语,那该是一件值得骄傲自豪的{CD一件}事啊!
“件”的误加这种现象也频繁出现。如例(6)、(7)都是“件”的误加偏误。出现这种偏误
大多是由于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导致的。
(五)遗漏偏误
(8)*这一{CQ件}大事我最初商量的人就是妈妈。
(9)*这{CQ件}事以后,我的生活方式变了。
例(8)中,我们可以说“一事”也可以说“一件事”,但不能说“一大事”。由于受到古代汉
语的影响,我们可以说“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但没有“一鲜花”“一树木”这样的说法。也就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说,在修饰单音节的词时,量词可以省略,在修饰双音节的词时,量词一般情况下不能省略,
这也是受到汉语音韵学的影响。
三、偏误原因分析
根据语料调查得知,量词“件”经常出现近义混淆偏误、语义干扰偏误、泛化为“个”的偏误
及误加、遗漏等偏误。这些偏误主要由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及逃避策略的运用所导致
的。如:
(10)*我以为回日本之后不会接触中国文化,但我在中国饭店打工的这{CQ件}事情对我
来说真是个好机会。
(11)*几个人一起做某件{CC个}事情,经常发生这些问题,我们的目的一样,可是谁也
不想花自己的劳力、钱等等。
例(10)节选于一位日本学生的作文。在日语里通常情况下没有量词修饰事情,“那件事
情”他们通常表示为“そのこと”,因而,日本学生由于受到母语影响,在使用量词”件”的时
候,通常将其遗漏。
“个”属于万能量词,它的使用频率非常高,适用范围也很广。例(11)中学生将“某件事
情”说成“某个事情”,这是由于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引起的,学生在学完量词“个”后,将它类推
到其它范围内,导致偏误产生。
参考文献:
[1]金桂桃.唐至清的量词“件”[J].长江学术,2006 (1).
[2]唐叔宏.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 (2).
[3]王汉卫.量词的分类与对外汉语教学[J].暨南学报,2004 (2).
[4]宗守云.谈谈几个用于“事”的量词[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 (9).
[5]张稼雨.量词“件”的语法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