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研究报告2020
互联网情境下网络文学IP运营分析

互联网情境下网络文学IP运营分析1. 引言1.1 互联网情境下网络文学IP运营分析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IP的运营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策略,因为通过IP运营,网络文学作品能够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跨界拓展,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和变现。
网络文学IP的运营不仅仅是将原作进行改编或衍生,更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对IP进行深度挖掘和延伸,让作品在不同的形式和领域中展现出不同的魅力。
在互联网情境下,网络文学IP 的运营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内容创新,以及对市场需求的不断调研和分析。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网络文学IP运营者也需要不断更新思维,找准定位,制定有效的运营策略,以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互联网情境下网络文学IP运营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理解网络文学IP的运营规律和市场特点,把握发展趋势和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2. 正文2.1 网络文学IP的定义和意义网络文学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是指基于网络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在互联网上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学IP。
它包括对文学作品的各种权益,如版权、商标、专利等。
网络文学IP的意义在于保护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特性,使作者能够享有作品所带来的经济和荣誉回报。
网络文学IP的定义和意义在于为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提供了一种保护,使其可以获得合法的物质回报和精神激励。
通过正规的IP运营模式,网络文学IP可以转化为具体的商业利益,推动网络文学产业的健康发展。
网络文学IP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对于网络文学市场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拥有优质的网络文学IP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和粉丝,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从而推动整个网络文学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网络文学IP的定义和意义还在于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多元化。
通过IP运营,相关方可以更好地推广和传播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网络文学,推动整个互联网文学产业的蓬勃发展。
2.2 网络文学IP的运营模式:网络文学IP的运营模式是指如何将网络文学作品中的IP价值最大化地运营与管理。
网络文学对中学生影响的结题报告

网络文学对中学生影响的结题报告篇一:网络文学对中学生影响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课题名称: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课题成员:陈梦佳杜世嘉裘俊杰丁立立赵家俊指导老师:夏英音相关课程:语文总编号:111研究时间:XX年—XX年4月目录序言摘要。
3 背景。
3 正文一、网络文学的认识。
41、网络文学的定义2、网络文学的分类二、网络文学产生的背景。
6三、网络文学及其主要内容。
7四、网络文学在中学生中流行及其原因。
11五、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比较。
15六、网络文学的缺陷及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21七、网络文学的优点及对中学生的正面影响。
24八、对策与建议。
26附件。
32[序言]网络作为文学的“工具”,是人类迄今为止发表作品最容易、传播作品最便捷的技术载体。
在这个虚拟空间里,人们可以笼天地于尺幅之间,挫万物于光标之处,能够“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达成“咫尺天涯”、“瞬间永恒”,让幻想成为现实而不失其真。
但大家都发现用它来抠耳朵简直是世界上最合适的工具。
“文学”的某一部分功能在二十世纪末一不留神,充满热情地跨上了网络的时代列车,成了文学爱好者业余创作时最舒畅理想的交通工具,新兴的网络文学一路狂奔高歌、直奔梦想中的精神乐园。
[摘要]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网络文学在信息网络上成为了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伴随着中学生上网人数比例的不断增加,网络已经成为许多中学生课余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关注网络文学,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中学生对其看法,看清网络文学对中学生产生了哪些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它带来的网络文学深深地吸引着中学生,影响着中学生。
我们对网络文学是赞同还是否定?是拒绝还是接受?目前还有许多种看法。
就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文学给中学生带来的各种影响,难能可贵。
这种清醒的认识将会帮助中学生们更好地运用网络文学,享受网络文学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信息网络文学作品中学生原创个性化语言一、网络文学的认识 (1)网络文学的定义网络文学,指新近产生的,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
网络文学的价值与意义研究

网络文学的价值与意义研究第一章:引言网络文学是指以网络为平台的文学作品,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文化产品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逐渐得到了普及和发展,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文学的涌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同时也引发了对网络文学价值与意义的思考与研究。
第二章: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网络文学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网络文学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
最初的网络文学作品多以文学论坛、聊天室和个人网站为发布平台,低门槛的发表和互动让网络文学蓬勃发展。
2000年以后,网络文学逐渐走向商业化,一大批网络文学作家开始将网络文学作品出版成书籍,逐渐形成了网络文学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文学的影响范围和受众数量更加广泛。
第三章:网络文学的文化价值网络文学的涌现改变了人们的文学消费方式,无论是阅读、发表还是交流,网络文学都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自由、便捷和多元化的选择。
网络文学平台上的作品包罗万象,内容与传统文学相比更贴近生活、更具时代感和现代味。
网络文学也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新兴文学体裁的诞生,比如网络小说就是由网络文学发展而来。
网络文学更注重快节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略带感性的文风,更加迎合了年轻读者的口味,推动了传统文学的更新与发展。
此外,网络文学在普及优秀文学素材的同时,也能加深人们对文化传承和文学经典的认知和了解。
第四章:网络文学的社会意义网络文学不仅在文化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生活中也承担着诸多重要角色。
一方面,网络文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权力、情感和思想的平台,大大促进了社会开放和自由思辨的氛围,为对话交流、思考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另一方面,网络文学也为社会的文化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形式与途径,网络文学作品的普及不仅可以增加文化素养,还有益于推广正能量价值观和社会主旋律。
第五章: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网络文学在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版权维护困难等。
基于“5W”模式的网络文学传播研究

基于“5W”模式的网络文学传播研究基于“5W”模式的网络文学传播研究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的传播也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
本文基于“5W”模式对网络文学传播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传播渠道、传播时机、传播对象以及传播效果。
针对网络文学传播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提纲:1. 介绍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传播现状2. 分析网络文学传播的影响因素3. 探究网络文学传播的传播渠道4. 研究网络文学传播的传播时机5. 研究网络文学传播的传播对象6. 分析网络文学传播的传播效果7. 阐述网络文学传播中存在的问题8. 提出网络文学传播的解决方案9. 总结网络文学传播的研究价值与前景关键词:网络文学;传播;5W模式;影响因素;传播渠道;传播时机;传播对象;传播效果;解决方案1. 介绍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传播现状这部分内容需要对网络文学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传播状况进行概述,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进行说明。
2. 分析网络文学传播的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需要对网络文学传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社会、文化、技术等层面的因素,并且需要给出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持分析结论。
3. 探究网络文学传播的传播渠道这部分内容需要对网络文学传播的各种传播渠道进行概述和分析,包括各种平台、网站、社交媒体等,并且需要着重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优劣势。
4. 研究网络文学传播的传播时机这部分内容需要对网络文学传播的传播时机进行分析,包括时代背景、文化氛围、主题热点等因素,并且需要给出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支持。
5. 研究网络文学传播的传播对象这部分内容需要对网络文学传播的传播对象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地域等因素,并且需要根据传播对象的不同特点来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
6. 分析网络文学传播的传播效果这部分内容需要对网络文学传播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包括文学作品的受众数量、回响力、社会影响印象等,并且需要着重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优劣势。
《此间的少年》侵权案及其对网文版权保护的启示

专题研究: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2023年第5期‘此间的少年“侵权案及其对网文版权保护的启示郑㊀薇摘㊀要在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的今天,版权保护一再遭遇各种新问题㊂江南的‘此间的少年“作为中国网络文学首次十年盘点的 十大最佳作品 之首,因涉嫌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版权保卫战㊂ 金庸诉江南案 的意义不只是一位传统作家公开表示对网络侵权者的态度,实际上也为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的深入和细化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鲜活案例㊂作为 同人作品第一案 ,其判决和相关争议,以及著作权保护范围等问题,都有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空间㊂关于作品相似元素属于 表达 还是 思想 的判断,对类似同人小说的侵权界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㊂关键词‘此间的少年“㊀江南侵权案㊀同人作品㊀版权保护作者简介:郑薇,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㊂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网络文学的文化传承与海外传播研究 (21&ZD265)有两部早期网络文学作品十分引人注目,一部是被誉为 网络第一神作 的‘悟空传“,另一部是在网络文学10年盘点 十大名著 排名第一的‘此间的少年“㊂坊间流传过这样一种说法: 如果只读两本青春文学,一本是今何在的‘悟空传“,另一本就是江南的‘此间的少年“㊂ 有人甚至说: 平生若不读江南,遍读金庸也枉然㊂ 但谁能料到,江南和金庸竟然因为‘此间的少年“打了八年官司㊂㊀㊀一㊁金庸诉江南: 同人作品第一案2016年10月11日,年近93岁高龄的金庸将39岁的网络文学作家江南告上法庭,要求 立即停止侵犯原告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停止复制㊁发行小说‘此间的少年“,封存并销毁库存图书 ,公开向原告道歉,同时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500万元㊂这桩文学名流间的官司一经媒体发布便在文坛内外引起轩然大波㊂这场历时八年的 同人作品第一案 直到2023年5月才落下帷幕,但针对同人作品创作的讨论并未停息㊂尤其是同人作品中所使用的人物名字是否可以认定为著作权法所保061专题研究: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护的 表达 等问题仍有巨大的探讨空间㊂①当然,每桩案件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单就此案而言,当事人江南曾在个人微博上发布过辩解性的声明,最初借用金庸作品人物的名字是出于游戏心态,并强调自己并没有以此获利的意图㊂江南表示自己一直尊敬金庸先生,一直喜爱他的作品,写‘此间的少年“的初衷只是记录和表现校园青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㊂就当时的网络文学创作语境而言,基本上没有人会考虑借用名作中的人名是否涉嫌侵权,作为金庸的粉丝,江南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与金庸的首次交流竟然是对簿公堂㊂尽管江南向金庸表达了真诚的歉意和自责,并坦言无论法庭如何判决,他都会为自己对金庸的 冒犯 深感遗憾和内疚㊂两年以后,即2018年8月16日,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对作家查良镛(LouisCHA,笔名 金庸 )起诉作家杨治(笔名 江南 )‘此间的少年“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案进行一审宣判,杨治不构成侵犯著作权,但构成不正当竞争,被判赔偿查良镛经济损失168万元以及为制止侵权行为的合理开支20万元㊂②2023年5月,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对这桩 同人作品案 做出终审判决,认定被诉侵权行为分别构成 著作权侵权 和 不正当竞争 ,判令被诉侵权作品‘此间的少年“作者 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并在报纸上公开承认侵权错误,借以遏制网络文学行业中的不正当竞争势头㊂法院最终判定被告方赔偿经济损失168万元以及诉讼开支20万元,北京联合出版公司㊁北京精典博维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分担部分赔偿费用㊂③至此,曾经在媒体上一再引发争议的金庸诉江南案,才真正画上了句号㊂为什么20多年前的一部作品会遭遇一场迟到的诉讼?为什么诉讼案延续8年才有最终判决?这个判决公正与否且意义何在?此案对于当代网络文学的生存和发展有何教益或启示?凡此种种,都值得我们深长思之㊂当然,有关‘此间的少年“侵权案的讨论,最好以作品本身及其相关问题为中心㊂‘此间的少年“是江南的第一部作品,作者借用金庸武侠人物演绎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故事㊂该书在网络上发布以后反响良好,书中主要讲述了乔峰㊁郭靖㊁令狐冲等在汴京大学的校园趣事㊂2002年,该书风靡网上,此后线下出版,并改编成电影,在广大网络文学爱好者特别是青年学生中间产生了巨大影响㊂‘此间的少年“的 爆款 现象,也引起了金庸先生的关注㊂2005年1月26日,金庸在谈到网络文学时说: 文学一定要原创,有些网民拿我小说的人物去发展自己的小说,是完全不可以的㊂在香港用我小说人物的名字是要付钱的㊂ ④2018年金庸诉江南案引发众多江南粉丝为他叫屈,因为江南的确无意侵权㊂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江南毕竟是依靠‘此间的少年“一举成名的,如果相关法律认定用他人作品的人物名字命名新作人名属于侵权,那么江南因侵权而受惩罚就是理所应当的㊂事实上,江南在文学创作之路上一路高歌猛进离不开‘此间的少年“的鼓励和引领㊂161①②③④王金虎:‘同人创作还能 站在前人肩膀上 吗? 透视 同人作品第一案 “,‘光明日报“,2023年7月8日㊂蔡敏婕㊁阚倩:‘ 同人作品内地第一案 一审宣判金庸获赔188万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8947066981937616&wfr=spider&for=pc㊂‘金庸诉江南 此间的少年⓪终审宣判:构成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新京报“,2023年5月13日㊂‘金庸先生叮嘱网络文学创作要坚持原创性“,http://www.jyjh.cn/jyztc/jinyongfangtan/940.html㊂阅江学刊2023年第5期2008年在中国作协指导下,由17K小说网与‘长篇小说选刊“联合承办的网络文学十年点评活动,即第一次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 ㊂这次 盘点 被说成是 中国网络文学的第一次盛大的嘉年华 ,参与或被提名评选的网络小说多达1700多本㊂经过半年多的海选㊁推举和网络投票,评委会最终隆重而慎重地推出10部最佳作品,江南‘此间的少年“名列榜首㊂江南,原名杨治,安徽人,生于1977年,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其成名作‘此间的少年“被视为 校园青春小说 的代表性作品㊂应当说,这类作品在描写对象上的确具有一定的类型化特色,故事主要内容包括校园爱情㊁寝室生活㊁毕业场景㊁校园与社会之间的冲突等㊂实际上,以描述校园生活为主的文学作品一直存在,之所以其影响力于2000年前后得以大规模增强,大概可以从写作主体和阅读市场两方面寻找原因㊂从写作主体来说,江南作为 70后 的一员,其自我经验主要表现在‘此间的少年“对金庸等人的武侠作品以及思想的征引上㊂作品将来自阅读的文本经验和作为经验环境的社会 校园生活 进行了颇为取巧的融合,处于不同世界当中的人物㊁行为和故事在文本中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㊂小说既指向作为阅读经验的金庸小说这个 文本空间 ,同时又与大学校园生活这一 文本 发生了相互介入 人物及其性格几乎原样取自既有文本,但表达出的情节和情绪又全然属于 当下 ㊂今天回头再看‘此间的少年“,读者会发现这篇小说其实出彩之处并不多㊂来自金庸小说的同名人物,其原本的性格与故事背景与其说是限制,倒不如说是一种引导,它们给作者提供了构架文本的便利,并且也能够颇为取巧地影响读者的阅读期待㊂作者的个人阅读经验( 江湖 )在叙述中融入校园当中的个体关系及阵营对抗,故事发展的主线也主要依托校园当中新老生之间的关系㊁先后毕业㊁各专业之间在球场上的竞技等 现代校园情节 构成,而人物的性格㊁姓名则多少暗示了故事情节的走向㊂小说本身并不以完整情节见长, 郭靖与黄蓉 班长令狐冲 杨康与穆念慈 乔峰与康敏 等相对彼此独立的故事情节,约略在宋代风格的语境当中复现了金庸小说中的原始人物关系㊂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将这一层意义空间剥离开去,小说本身便乏善可陈㊂原始人物形象仅仅被赋予现代版的情节,用力最多的 令狐冲 部分也仅仅是有限现实经验的直接转化,并且这一部分在出版时也进行了大幅度的删改㊂作品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层面,尽管将现代语词置入文本所设置的宋朝环境的举动并非独创,即便不考虑国外同人小说,也有前述‘悟空传“等作为标杆,但类似 罗刹诗人普希金 西域吟游诗人马勒的第四交响曲 大宋当前三十年经济建设的三个中心环节 之类的层出不穷的俏皮话,依旧使读者可以会心一笑㊂这种通过名词转换在文本这一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产生间接指代的 游戏 ,是当时及之后网络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㊂在这种写作方式当中,文本实际上将金庸小说㊁校园生活两个更大的意义空间进行了黏合,这样的作品既是在讲述一个 故事 ,同时也是在唤起读者自身的经验㊂阅读产生的审美效果,乃是在这不同意义空间的相互介入当中,作者的叙述起到了暗示和唤起读者 记忆 的作用㊂除去小说本身作为文学作品的价值之外,我们同时更应当看到的是,作者的这种通过对 集体记忆 进行复现的写作方式所具有的市场号召力㊂与2000年前后大多数 网络小说 类似,最终实体出版的作品的确与网络连载的版本存在结构上的不同㊂其中涉及颇多作者个人经验,相对具有较强现实价值的 令狐冲 部分被大幅删改,而被保留并加以润色的章节则主要是作品中最具 卖点 的校园爱情 尤其是 被错过261专题研究: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的 或者 失败的 校园爱情故事,作者颇费心思地避开了其中激烈㊁颓丧的部分,从而为之营造出一种浪漫的忧伤气氛㊂如前所述,这是一部以金庸小说人物为基础的同人小说,用江南自己的话说,‘此间的少年“使用的人名无一例外地出自金庸先生的十五部武侠小说 但是,这个故事中的人物,他们已经不再是人们所熟悉的武侠人物,他们是更贴近于曾经出现在我身边的少年朋友们,因此,‘此间的少年“也是一个全新的故事㊂作者想在这些青春记忆尚未遗忘之前,用当时的心情为少年的过往立此存照,为多年以后的朋友和自己留一个念想㊂作者自己对作品的现身说法固然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但作品的美丑妍媸最终还得由读者和评家来评判㊂综合部分专家评论和读者网络评议可知,‘此间的少年“可以说是一部有趣㊁有益且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㊂㊀㊀二㊁‘此间的少年“:无意侵权的侵权之作㊀㊀(一) 一本引人入梦的书无论面屏追读还是持卷细品,阅读‘此间的少年“的读者都会反反复复地遇到这样一段告白: 这是一本引人入梦的书,一本让我们在不知停歇的劳顿中稍息的书,一本掩卷后轻叹一声却又心满意足的书㊂ 读完小说前,或尝疑乎是,读完小说后,必定犹信然㊂对于那些出生在1975年之后的写作者来说,他们所面对的话语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的是,旧有宏大叙事语境退缩之后系统化世界观念的依旧缺位㊂作为他们的共同话语方式,他们的作品当中具有颇多彼此可以相互印证的特征㊂如往往诉诸既有的文本资源,写作方式常常是对这种资源进行二次加工,但其文本同时也具有进一步衍生的空间㊂文本及其读者既是在形成自己的文化共同体,也是围绕自身单一文本的小共同体来形成更大的共同体㊂此时更加具有历史意涵或者历时性意味的 传统 一词已经不适合描述这种共时性存在,唯有不断地发掘信息与信息㊁文本与文本之间相互介入的程度与层次,才能理解或发掘它们各自所指向的意义空间,及其在共同体当中的地位(相对于所谓 历史地位 )㊂显然,这样的创作方式产生的作品大多数类似于‘悟空传“,我们尽管也可以看到作者投射到文本当中的反抗精神,但作品的表现形式是通过具有局限性的文本指向相对形而上的 秩序 规则 善恶 命运 ,而不能直接落到现实生活当中的罪恶㊁低俗㊁权力㊁人情 因为此时的 现实 生活在作品中常常是缺位的㊂从整体写作思潮上表现出对这种缺位的认知,以及用对现实生活的热情来充实文本,则要等到2010年前后㊂对于2000年左右刚刚踏出或者踏入大学校园的这群作者,有限的校园生活其实是他们最好的书写对象和写作资源,而江南‘此间的少年“则可视作这一时段的典型作品㊂㊀㊀(二)一部弥漫着校园青春气息的成长小说‘此间的少年“作为 少年时代的轻狂舞蹈 ,带有明显的校园青春小说印记㊂此前此后,在‘我的美女老板“‘大四了,我可以牵你的手吗“‘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等作品中,读者也能够清晰地读到一种青春乐观心态㊂有论者指出,在 十年盘点 所盘点出的不少作品中,读者都能明显感觉到一股清新的青春文化气息扑面而来㊂在这类小说中,主人公往往是年轻人,他们不断经受生活的磨炼与打击,在一系列事件中渐渐走向成熟,慢慢由柔弱361阅江学刊2023年第5期变刚强,由浮躁变沉着,由不谙世事变得见多识广㊂这种成长的烦恼叙事,不止出现在校园小说中,在玄幻小说如‘诛仙“‘小兵传奇“‘间客“以及唐家三少的诸多作品中,我们都能够看到青春文学的密码㊂ 人物一步步地成长,个体内心越来越强大,它满足了青年人 慢慢长大 的阅读心态,这些小说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是可以作为励志小说来阅读的㊂ 他们是为自己的青春而写作的,不论是轻狂,还是愤怒,是迷茫还是孤独,他们的写作中留下的是这个时代的青年心灵成长印记,这也是他们的作品在同龄人中更容易引起共鸣的原因㊂ ①网络文学评论家周志雄认为: 网络文学和现代文学一样是一种青春文学㊂有研究者统计 五四 前后对中国现代新文学做出开拓贡献的81位作者的平均年龄为26.32岁,其中30岁(含30岁)以下的有69位,占开拓者总数的85.2%㊂30岁以上的仅有12人,其中40岁以上的更少,只有刘大白和沈玄庐㊂新文学的干将们多是在校学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时正留学美国,创造社的四名主将郭沫若㊁张资平㊁郁达夫㊁成仿吾组建该社时,都是留学日本的青年学生,新潮社的组织者几乎都是大学高年级学生,湖畔诗社的成员,主体是中学生㊂ ②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和艺术大多都是 青春之歌 或 青春之梦 的审美化结晶,也可以说是对 必将逝去的青春 诗情画意的记录㊂从诗经的 关关雎鸠 与 蒹葭苍苍 到曹雪芹的 金玉良缘 与 木石前盟 ,一部中国文学史,始终贯穿着一条 青春万岁 的旋律㊂从‘荷马史诗“的 金苹果 到圣经故事的 伊甸园 ,从‘少年维特的烦恼“到‘麦田的守望者“,如果缺少青春与爱情的故事,整个西方文学史就会变得毫无光彩㊂齐白石一生都逃不出早年放牛时对话花鸟鱼虫的少年情怀,拉斐尔即便是描绘圣母也要赋予她青春的身体,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史上,青春膜拜与审美神韵总是如影随形㊂从这个意义上说,‘此间的少年“成功的秘密,主要在于其真实地再现了 少年时代的轻狂舞蹈 ㊂㊀㊀(三)青春审美取向与大众阅读市场相得益彰的类型化作品我们应当看到,面对读者市场,‘此间的少年“实际上完成的是对记忆中或者想象中的 大学生活 进行选择性复现并加以美化的过程㊂这一过程所唤起的情绪㊁故事和结局因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性而几乎涵盖了读者生活的大部分场景㊂‘此间的少年“所讲述的单纯故事之所以具有迷人的魅力,或许在于它始终回响着这样一种 音乐背景 ,那就是 青春啊青春,美丽的时光 ㊂ 青春 相关的话题契合了读者在阅读当中所抱有的期待㊂作者将多种个体化的经验及其可能性在文本中并置,其中反映的 生活 虽然与现实经验极其相似,但在经过作者加工之后显得更具有审美愉悦性㊂从商业的角度看,小说成功地契合了市场的需要 这一特征也同样贯穿于江南参与构架的 九州 世界特别是其历史部分当中,当然也包括同样在市场化方面大获成功的‘龙族“等一系列青春题材作品㊂ 九州 尽管是一个相对开放的 架空世界 ,但在江南的‘九州缥缈录“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在这部作品之外,更多的文本创造都呈现为大量的 设定 ,尤其是历史叙述部分㊂ 缥缈录 系列的独特性在于,它在很大程度上抛开了世界构架对于情节合理性的限制 即便并不存在一个庞大的 九州 世界,我们可以看到 缥缈录 系列在阅读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奥秘也正是如此㊂461①②周志雄:‘网络小说与当代文化转型“,‘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㊂周志雄:‘网络小说与当代文化转型“,‘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㊂专题研究: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如果认为 缥缈录 系列最初尚且怀有某种青年时期的创作冲动,但大约在2007年之后,江南的作品就越来越呈现出市场化的特征,他借以登上作家富豪榜榜首的作品‘龙族“,更是极为精准地把握住了中学生阅读市场的心理趋向 这也有其依据,创作之初,编辑拿着小说的提纲 跑了3个学校采访200多个学生,亲自去书摊发调查表 ㊂这一系列作品远比同类首发实体的书籍来得厚实,篇幅其实更加接近网络小说,但依仗远高于网络阅读的售价和国内数一数二的铺货能力,江南的收入超过郭敬明,倒也并非无法理解㊂再回到金庸诉江南一案,根据江南本人在‘此间的少年“后记中的表述,他在创作过程中使用金庸作品中的人物名称并没有特别的构思,而只是出于自己的喜好㊂这表明他并不是有意侵犯金庸先生的著作权,而是出于一种致敬或喜爱的态度㊂金庸在此案中表现得宽容和仁慈,对江南的侵权行为并没有采取激烈的法律手段㊂如果在江南写‘龙族“之前,金庸选择与他打官司并要求赔偿五百万元的损失,对他来说将是巨大的打击㊂一名才华横溢的青年作家,也许就此告别写作之路㊂有人说金庸是因为江南大红之后才想到起诉,其目的无非是想从江南的市场效益中分一杯羹㊂但江南是靠‘龙族“爆款发家的,多年前发表的‘此间的少年“对其财富增长的贡献很小㊂而相对于金庸的版税收入来说,索赔金额也只是九牛一毛,因此,关于金庸想分一杯羹的说法,于情于理都是站不住脚的㊂有读者在讨论金庸诉江南一案赔偿的公正性时认为,‘此间的少年“在使用金庸作品中的人物名称后,确实引起了更多读者的兴趣和关注㊂金庸在当时的大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他的读者群体也非常庞大㊂‘此间的少年“之所以获得了成功,部分归功于金庸作品人物的名字㊂在这种情况下,赔偿款的支付可以被认为是合理的㊂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理性上,这个官司的判决应该被尊重,赔偿款也应该被支付㊂㊀㊀三㊁ 金庸诉江南案 对网文版权保护的启示金庸诉江南案是中国文学界一起重要的版权案件,它所带来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强调版权保护的重要性㊁建立合理的版权法律和制度㊁保护原创与传播之间的关系以及关于著作权保护范围的讨论等,都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㊂模仿和借鉴一直是文艺创作中常见的现象,金庸自称在创作过程中也进行了大量的借鉴和模仿,借用了其他作家的情节和人物㊂他说自己每部小说都是先确定几个主要人物,然后再配上情节,而这些情节很多都借鉴自大仲马㊁顾明道等作家的作品㊂金庸作品中的许多人物身上其实也可以看到一些名著人物的影子,读者从段誉身上可以看到贾宝玉的影子,从不戒和尚的特立独行能够联想到鲁智深的与众不同,读香香公主的故事会联想到引发特洛伊战争的海伦 至于‘雪山飞狐“里的胡苗决斗,正似又一出‘罗生门“;‘连城诀“中的狱中传功㊁杀人和梦游砌墙,像极了‘基督山伯爵“和‘麦克白“;还有‘射雕英雄传“与‘荒江女侠“的种种对应,后者中有九华山论剑㊁邓氏七怪㊁丽霞岛,前者中有与之对应的华山论剑㊁江南七怪㊁明霞岛,且运功逼酒㊁铁头撞肚皮等桥段如出一辙 仅从文学的角度看,金庸武侠小说对前人的借鉴,不比‘此间的少年“更轻更浅㊂①①李斯特:‘评金庸诉江南案“,‘读书“,2019年第1期㊂561阅江学刊2023年第5期这里的借鉴与模仿,涉及著作权的保护范围问题,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认定‘此间的少年“侵犯了金庸的著作权,因为它明确了文学作品中人物角色的名称㊁性格和关系等要素属于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㊂那么,如何区分文学作品的 思想 和 表达 ,以及对于作品相似元素属于 表达 还是 思想 的判断,可谓见仁见智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的主观意图和构思之类通常属于 思想 ,但思想通过一定的符号形式外化为客观可重现的作品,则是 表达 的结果㊂因此,判断涉案作品中相似的元素或内容属于 思想 还是 表达 ,也是 金庸诉江南案 争论的焦点㊂法院对该案的判决,在保护文学作品中人物角色的名称㊁性格和关系方面留下了可供参照的案例㊂该判决认为,‘此间的少年“虽然在故事情节上与金庸小说不构成实质性相似,但在整体上,作品中的60多个人物角色,包括郭靖㊁黄蓉等,体现了金庸的选择和安排㊂这些人物角色在名称㊁性格特征㊁人物关系和背景方面与金庸的作品存在明显的逻辑联系,形成了一个内部各元素相互关联的结构㊂因此认定这些要素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 表达 ㊂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终审判决在维护著作权保护范围方面的合理性并非无可挑剔㊂质疑终审结果的意见认为,在文学作品中人物角色的名称㊁性格和关系等要素,应该属于 思想 ,而不是与语言文字密切相关的 表达 ㊂有观点认为,著作权法不保护思想本身,但保护思想的表达方式㊂古人讲究文法, 师其意而不师其辞 ,今人注重版权, 究表达而不究思想 ㊂这或许是因为古人注重理解思想,认为文字只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更加重视思想的深度和内涵㊂而今人则更关注文字的表达方式,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忽视了思想的重要性㊂这种现象体现在版权保护方面,就必然会把文字表达方式看得比思想创新更为重要㊂就法理而言,判断作品是否侵权只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㊂但事实如何认定㊁法条如何解释并不简单㊂刘勰说, 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㊂ 由于 征实 的言辞定型于白纸黑字,明辨是非的法官或许能对是否侵权问题做出有理有据的判断㊂相较而言, 翻空而易奇 的思想往往变幻莫测,且见仁见智,既难被认定,也不容垄断,法律对难以 把握 的思想大约也只能保持沉默㊂文学作品中人物角色的名称㊁性格和关系等要素应该属于 思想 还是 表达 ,的确不易做出非此即彼的判断,此案相关问题的争议也许还会持续下去㊂但无论如何,判决引发对作品人物角色保护范围的讨论,有益于版权保护的不断细化和完善㊂尤其是在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的今天,版权保护一再遭遇诸如此类的新问题,盗版形式层出不穷,侵权事件花样百出,作家和平台都在千方百计地寻求更好的版权保护机制,但谁也无法担保自己的权益不会受到侵害㊂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庸诉江南案的意义就不只是一位传统作家公开表示对网络侵权者的态度,实际上也为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的深入和细化提供了参照,对于类似同人小说侵权问题的界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㊂保护版权不仅是保护作家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动力,更是在维护整个产业的分配公平和分配效率㊂近年来网络文学全版权运营已成为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石,网文出海遭遇各种挑战,面对新形势,版权保护已然上升为关乎中国文化国际竞争软实力的重大课题㊂我们期待更加完善的适合网络时代的版权法律和制度,尽快形成既尊重作家意愿和劳动成果又允许合理借鉴的版权治理中国方案,更好地护航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㊂责任编辑:来向红 661。
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现状分析

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现状分析一、综述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影视产业的重要来源。
随着网络小说的流行、网络文学作品的陆续改编以及影视市场的扩大,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文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更是成为了影视产业的新热点。
通过将网络文学作品拍摄成电视剧、电影等不同形式的影视作品,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网络文学所带来的精彩故事。
这种改编既丰富了影视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也为网络文学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在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快速发展的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质量参差不齐的网络文学作品为影视改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也因此导致了改编作品的质量波动较大。
部分改编作品因为缺乏原创性、跟风严重、缺乏深度等问题,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质疑和批评。
网络文学与影视产业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
网络文学作品往往追求商业价值,而影视改编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成本;另一方面,部分制片方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忽视原著的精髓,导致改编作品失去原有的魅力和价值。
由于网络文学改编涉及多个领域和行业,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也加剧了改编作品的乱象。
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作品的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
许多改编作品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争夺观众眼球,容易陷入固定模式和情节套路,导致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不足。
《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现状分析》需要关注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利益冲突以及同质化现象等方面。
在未来发展中,应加强监管机制建设、提高原创性要求、推动产业发展和创新,从而促进网络文学与影视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1. 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初期(1990年代):网络文学的萌芽与初步发展。
以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网络文学以其独有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开始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
我国网络文学“出海”问题剀谈

我国网络文学“出海”问题剀谈目录一、内容概要 (2)(一)网络文学的国际化趋势 (2)(二)我国网络文学“出海”的背景与意义 (3)二、我国网络文学“出海”的现状 (4)(一)海外市场布局情况 (6)(二)主要出海平台及作品分析 (7)(三)受众接受度及影响力评估 (8)三、我国网络文学“出海”面临的问题 (9)(一)内容创作层面 (10)1. 文化差异与适应性问题 (11)2. 创作水平与国外市场需求脱节 (12)(二)传播渠道与营销策略 (13)1. 国际传播渠道的拓展难题 (15)2. 营销策略的本土化挑战 (16)(三)版权保护与法律保障 (17)1. 海外版权保护的法律空白与执行困境 (19)2. 侵权行为的认定与维权难度 (20)四、我国网络文学“出海”的应对策略 (21)(一)提升内容质量与文化适应性 (22)1.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增强作品的跨文化传播力 (23)2. 提高创作水平,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25)(二)拓宽传播渠道与优化营销策略 (25)1. 建立多元化的国际传播渠道 (26)2. 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提升品牌影响力 (28)(三)加强版权保护与法律保障 (29)1. 完善国内版权法律法规体系 (31)2. 提高国际版权执法合作水平 (32)五、结论与展望 (33)(一)主要研究发现总结 (34)(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35)(三)对我国网络文学“出海”的建议与展望 (37)一、内容概要介绍我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概述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以及网络文学平台的发展概况。
阐述网络文学“出海”的背景和意义,包括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交流、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以及网络文学作品的丰富性等。
分析网络文学“出海”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如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版权保护等问题。
探讨我国网络文学“出海”的策略与方法,包括作品内容创新、翻译策略、市场推广等方面。
分析国内外成功案例及其启示,为我国网络文学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2024年的网络文学展望

网络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场景等 被开发成衍生品,如手办、服装 等,形成完整的音频产业链。
知识产权保护及盗版打击
01
02
03
04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 网络文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技术手段防范盗版
平台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 数字水印、版权追踪等,防范
和打击盗版行为。
建立行业联盟
网络文学平台建立行业联盟, 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知
02
未来,个性化推荐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能够更好地理
解读者的喜好和需求。
推荐系统也将拓展其应用范围,不仅推荐作品,还可以推荐相
03
关作者、社群等。
社交属性在阅读中体现
社交属性已经成为网络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者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评论作品、与其他读者交 流等。
一些平台已经开始尝试将阅读与社交更紧密地结合,打造阅读社交圈, 提高读者的粘性和活跃度。
随着5G技术的推广,网络文学 在移动阅读市场的占比将进一步 提升,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网络文学IP改编市场逐渐成熟, 将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市场的发
展。
读者群体特征分析
01
02
03
年轻化
网络文学读者以年轻人为 主,他们注重个性化和时 尚化,对新鲜事物接受度 高。
社交化
网络文学读者在阅读过程 中注重社交互动,愿意分 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
粉丝经济在作家培养中应用
粉丝互动与反馈
通过粉丝互动和反馈,作家可 以更加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喜好 ,进而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和
策略。
粉丝打赏与支持
粉丝可以通过打赏、购买周边 产品等方式支持自己喜欢的作 家,提高作家的创作积极性和 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