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朝鲜族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

合集下载

朝鲜族文化 朝鲜族的音乐和舞蹈有什么特色

朝鲜族文化 朝鲜族的音乐和舞蹈有什么特色

朝鲜族文化朝鲜族的音乐和舞蹈有什么特色>音乐朝鲜民族传统民俗音乐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盘索里、农乐和散调等。

其中盘索里作为一种朝鲜传统曲艺形式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农乐和散调则被列入韩国重要无形文化遗产。

朝鲜宫廷音乐是朝鲜半岛古代为宫廷王室和贵族演奏的音乐,包括雅乐、鄕乐和唐乐。

其中雅乐是从中国引进;鄕乐为朝鲜半岛本地音乐;唐乐最初是新罗从唐朝宫廷引入,后又融合朝鲜半岛当地音乐。

宗庙祭礼乐作为朝鲜宫廷音乐与宗庙祭礼一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朝鲜民族民谣内容广泛,有农民在长期劳动生活中创造的“农谣”,有从巫俗中发展而成的“神歌”,也有封建社会末期城市庶民创造、后来又传播到农民中而成为民众歌谣的“杂歌”,还有20世纪初由进步学生和知识分子创造、并在口头流传中定型的“新民谣”等。

《阿里郎》是在朝鲜民族中流传最广的、曲调优美的传统民谣之一。

《阿里郎》在流传中,因各地歌者的气质、嗜好、习惯差异,形成不同变体,逐渐汇聚为庞大的歌谣群。

舞蹈朝鲜民族的传统舞蹈源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分为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两种。

一般说来,在起舞的过程中,跳舞者的腿和脚是不露出来的。

朝鲜族舞蹈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包括农乐舞、长鼓舞、扇子舞、象帽舞、顶水舞、刀舞等。

其中,农乐舞是朝鲜族中广为流传的民间舞蹈之一,由农乐游戏演变而来,表演以打击乐器锣鼓为先导,领衔者为一打铜锣者,舞蹈的开始、中间的变换及结尾,均由打锣者指挥。

表演时,必须有一位打旗的人,旗上要写上“农者天下之大本也”八个大字,站在打锣者之前,尽情舞动,满怀豪情。

此外,长鼓舞也是朝鲜族代表性的舞蹈之一,以独特而典雅飘逸的舞姿而驰名中外。

长鼓舞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一体,高度协调和统一,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等多种。

浅谈朝鲜族舞蹈的种类、形式及风格

浅谈朝鲜族舞蹈的种类、形式及风格
深情 的 ,节奏 的处 理是均匀而缓慢 的 ; “ 它令 ”应该 是深沉 有力 的 。其次 ,要 注意呼吸 的运用 是否准确 ,因为人 们常把
呼吸 的运用看 成是动作 的延续 发展 和把握动作分 寸的 内在力 量。最后 ,我 们要 看膝部 和腕 子的控制力 ,是 否和呼吸融 为 体 ,同时要看他在舞蹈表 现中神与形的统一 。

二 、朝鲜族 的舞蹈 形式
( 1 ) 农乐舞 :是最具农耕生活特征 的传统 民间舞蹈形式 , 它源于古代 的祭祀和狩猎 活动 ,它来 自民间 ,后发展成 为农 事劳动 中的 自娱性舞蹈形式 。农 忙季节 , 农 民去大 田劳作 , 在行进 的路上 ,他们 以歌舞 的形式调剂 劳逸 ,边歌舞 、 边 : 演 、边行 进。农乐舞形式 多样 ,其 中以 “ 象帽长缨舞 ”最具 特色 。舞 者头戴特制 的头 盔 ,头盔上有 可以旋绕 的长缨 ,舞 蹈时摆 动头部使长缨在头 顶 、身侧旋绕 飞舞 。农乐舞分情 节 表演 与技 巧表演两种 。其表演队伍 ,均由持小锣的舞者指挥 , 般 队伍 由 2 9人组成 ,先导者持 “ 令旗”或 “ 农旗 ”,后面 是乐 队及扮演 的各种人物 , 农乐舞的伴奏音乐 ,由 1 2 段 曲调 组成 , 音 乐欢 快热烈 ,舞蹈风趣活泼 。 ( 2 ) 长鼓舞 :长鼓舞也 叫 “ 杖鼓 舞”源于农乐舞 中的个 人表演 ,长鼓舞 用的鼓是两面 的 ,两面 的音高是 不同的 。在 舞蹈中两只手 同时击打鼓 的两 面 ,一只手用鞭敲 打着高音鼓 面 ,另只手拍 打低音 鼓面 ,由于音 高不 同,节奏 也不同 ,它 的特点是常 常由慢板起拍而逐 渐加快 ,几经跌宕 最后结束在 快速 的旋转 中 ,戛然停止使人 热血沸腾激动人 心。朝鲜族 的 长鼓舞最早 以男 性独舞为 主 ,后来 ,舞 台上 的即兴对唱表演 对长鼓舞发展起 了一定 的影 响 , 使长鼓舞 有了男 、女长鼓舞 、 双人长鼓舞 及长鼓群舞等 多种形式 。女性 长鼓舞风格优雅 , 男性活泼潇 洒 ,它 的表演 以柔 软的扛手 、伸肩 、鹤步等动作 为 主,边跳 边舞边敲鼓 的形式表演 ,身 、鼓 、神融为一体 , 协调统一 。 ( 3)扁鼓舞 :扁鼓原 为朝鲜族古老 的打击乐器 ,扁鼓舞 是 持扁 形鼓表演 的舞蹈 ,后发展成 为男 女舞者胸前 系鼓 而舞 的舞蹈 。表演时舞者 两手击打胸前 的鼓 面 ,女性扁鼓舞 多为 独舞 ,舞姿优雅 ,男 性多为群舞 ,动作刚劲有力 ,富有 战斗 性 ,多人表演 的扁鼓 舞是男女都 可以参加 的,男子 表演 以群 舞为主 ,舞蹈者 在激烈欢快 的鼓声 中奔跑跳跃 , 充 分显示 了 朝 鲜族男子 的阳刚之气 ,而女子独 舞不但要表现熟 练多样 的 击鼓技巧 ,还要 在鼓声 的顿挫 、急缓 的鸣 响下 ,舞 出朝鲜族 女性刚柔并济 的性格 特征 。 ( 4)扇舞 :持花扇表演 的女性舞蹈 。相传是 源于古代巫 女活动和 民俗活动 中的扇子 表演 ,后发展成单 扇舞和双扇舞

浅谈朝鲜族舞蹈

浅谈朝鲜族舞蹈

浅谈朝鲜族舞蹈《行者》体态中圆体现朝鲜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与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尽管两个民族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但由于古代朝鲜受中国儒道两教的影响很深,两个民族在外貌,姓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信仰,艺术等方面,仍然是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在当代朝鲜族传统舞蹈中能透视这种宗教与哲学思想的遗存。

这种遗存给舞蹈的形态构成了浓郁的传统审美精神。

“长路漫夜,西风萧烈。

踽踽行者,心济苍生。

”是朝鲜族独舞《行者》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该舞蹈深刻地表现了一个历经沧桑,看破红尘的一位智者对人生以及生活的感悟。

而该作品在原有的朝鲜族传统舞蹈当中微妙地融入了太极以及八卦当中圆的特点,使舞蹈具有强大的气场与空间感,给人一种大气凌然的感觉。

朝鲜族舞蹈动态中的体态与意识就是对“圆”的呈现和礼仪的外化。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身体各部位体态的分析来认识和理解舞蹈的传统意韵。

一.上半身分析(1)头部分析舞蹈一开始是一个横开手全蹲屈伸的动作,伴随着屈伸的律动,头部在中立的状态下,通过眼神的左右保持下颚略微向下的综合形态来展现头部的风格。

并且没有棱角分明的状态。

给人一种圆润的感觉。

这种中立无棱角的综合形态就是头部的独特风格与审美特征。

在这种风格特征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对现实的回避,对世俗环境的无奈,以及追求心灵的美好升华。

在历史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了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所以在舞蹈体态中自然会对这种情绪化作一种外化,形成一种无奈,无为,抵抗,坚持,自我陶醉的状态。

(2)胸背分析在这个舞蹈中胸背的体态主要是以“胸部内含”与“背部撑圆”两种状态来表现。

这两种状态又基本形成了胸背的外化圆。

胸背的状态是对内在呼吸的最初表现,“呼”与“吸”的一进一出则表现为“阴阳”二气的循环往复,象征着生命不息和自然的圆满。

阴阳的矛盾冲突造成了世界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最终都必须达到和谐,顺调和统一。

这也是朝鲜族舞蹈体态所强调由内到外的关系所在。

民族舞教程朝鲜族舞蹈

民族舞教程朝鲜族舞蹈

民族舞教程朝鲜族舞蹈朝鲜族舞蹈教程一、简介民族舞蹈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鲜族舞蹈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代表,具有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朝鲜族舞蹈的基本特点、舞蹈动作与技巧,希望能帮助舞蹈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朝鲜族舞蹈。

二、基本特点1. 舞蹈风格自然优美:朝鲜族舞蹈以自然优美的形式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舞姿舒展、流畅,充满了动感和韵律感。

2. 强调情感表达:朝鲜族舞蹈以情感表达为核心,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传递深情和真实的情感,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者内心的世界。

3. 器械舞的特色:朝鲜族舞蹈中,器械舞被广泛使用,如手扇、锣、鼓等,通过器械的运用增加了舞蹈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三、舞蹈动作与技巧1. 基本舞蹈动作:朝鲜族舞蹈常见的基本动作包括轻盈的步伐、身体的转动、手臂的挥舞等。

这些动作需要舞蹈者保持柔韧的身体,并具备均衡和协调的动作能力。

2. 舞蹈技巧锻炼:针对朝鲜族舞蹈的技巧要求,舞者需要进行专门的锻炼,包括身体柔韧性的训练、舞步的熟练掌握、身体协调性的提升等。

此外,舞者还需注重肌肉力量的培养,以支持稳定和高质量的舞蹈动作。

四、学习朝鲜族舞蹈的建议1. 寻找专业教师指导:对于想要学习朝鲜族舞蹈的人来说,最好能够找到专业的舞蹈教师进行指导。

通过专业指导,能够快速入门,学习到正确的舞蹈技巧和动作要领。

2. 培养舞蹈感觉与表现力:学习朝鲜族舞蹈需要注重培养舞蹈感觉和表现力。

舞蹈是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情绪和意境的,所以舞者需要细腻地领悟舞蹈的内涵,并用舞蹈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来。

3. 注重反复练习:舞蹈技巧的掌握需要长期坚持和反复练习。

只有不断地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舞蹈的要领和技巧,并逐渐提高舞蹈的水平。

五、总结朝鲜族舞蹈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朝鲜族舞蹈,不仅可以增加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还能够提高舞者的动作协调性和表现力。

希望本文能够对朝鲜族舞蹈的学习者有所帮助,为他们的舞蹈之路指明方向。

朝鲜族舞蹈创新与发展过程

朝鲜族舞蹈创新与发展过程

朝鲜族舞蹈创新与发展过程朝鲜族舞蹈是朝鲜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演出中以动作简练、轻快、优美、大方、端庄而著称。

朝鲜族舞蹈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变迁,不仅在形式、风格上不断创新,而且在内容、意义上也得到了丰富和深化。

本文将从朝鲜族舞蹈的起源、发展历程、创新与发展过程等方面展开探讨。

朝鲜族舞蹈起源于朝鲜族古老的劳动生活,是朝鲜族自然而然流露的情感与表达的方式。

在朝鲜族的农耕生活中,舞蹈是一种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朝鲜族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对神灵的信仰。

在古代,朝鲜族舞蹈被称为“五土”舞蹈,因为它以五种不同的地方形式出现。

在朝鲜族的传统社会中,舞蹈是一种传统的娱乐和庆祝活动,每逢节日或喜庆场合,人们都会载歌载舞,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朝鲜族舞蹈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朝鲜族舞蹈不断吸收了外来的文化和艺术元素,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形式。

在唐代,中国的舞蹈文化对朝鲜族舞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朝鲜族舞蹈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在元代,蒙古族的文化也对朝鲜族舞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朝鲜族舞蹈的内容更加充实和深刻。

近代以来,随着朝鲜族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朝鲜族舞蹈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朝鲜族舞蹈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不少具有特色的朝鲜族舞蹈作品问世。

以民族舞蹈大师沈海泉的《东方红》、李明智的《朝鲜山歌舞蹈》等,不仅深受朝鲜族观众的喜爱,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这些作品不仅从形式上进行了创新,而且在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和深刻,展现了朝鲜族舞蹈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朝鲜族舞蹈还在传承和发展中引入了一些现代的表现手法和元素,使得朝鲜族舞蹈更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

在一些新作品中,朝鲜族舞蹈引入了一些现代的舞蹈技巧和表现手法,使得朝鲜族舞蹈更富有活力和创新性。

在舞蹈编排上,朝鲜族舞蹈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例如运用现代舞蹈的手法和形式,使得朝鲜族舞蹈更富有时代感和美感。

简述朝鲜族艺术舞蹈的发展脉络-最新年精选文档

简述朝鲜族艺术舞蹈的发展脉络-最新年精选文档

简述朝鲜族艺术舞蹈的发展脉络-最新年精选文档朝鲜族艺术舞蹈是朝鲜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以其纯正、优美、富有朝鲜族特色的表现形式而备受瞩目。

朝鲜族艺术舞蹈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古代朝鲜族艺术舞蹈主要表现为祭祀舞和农耕舞。

祭祀舞是古代朝鲜族人民在祭祀活动中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

它以舞姿端庄、动作优雅、肢体协调为特点,表达了朝鲜族人民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农耕舞是古代朝鲜族人民在农耕劳动中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

它以动作繁杂、跳跃多变、力度强劲为特点,表现了朝鲜族人民对大地的感激和祈求丰收的愿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朝鲜族艺术舞蹈逐渐演变为宫廷舞和民间舞两大流派。

宫廷舞是受宫廷文化影响形成的一种舞蹈形式。

它注重舞技的纯熟和舞姿的端庄,表现了朝鲜王朝时期贵族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

民间舞是受普通百姓们喜爱的舞蹈形式。

它以动作简单、节奏明快、富有生活气息为特点,充分展现了朝鲜族人民的乐观豪放和朴实淳朴的性格特征。

近代以来,朝鲜族艺术舞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通过对国际舞蹈艺术的学习和借鉴,朝鲜族艺术舞蹈融合了现代舞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化舞蹈形式。

这些舞蹈作品以其新颖的舞蹈语言、独特的舞台效果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同时,朝鲜族艺术舞蹈也在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表现手法。

舞蹈创作家们根据社会变革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创作了一批具有朝鲜族特色的舞蹈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创作思路和艺术手法,深入表现了朝鲜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民族风貌和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总之,朝鲜族艺术舞蹈经历了从古代祭祀舞和农耕舞到宫廷舞和民间舞的发展演变,进而融合了现代舞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化舞蹈形式。

它以其纯正、优美、富有朝鲜族特色的表现形式而备受瞩目,在国内外艺术舞蹈界均享有盛誉。

朝鲜族艺术舞蹈的发展脉络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历史,更是朝鲜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和欣赏。

浅析朝鲜族舞蹈中的“古格里”节奏

浅析朝鲜族舞蹈中的“古格里”节奏

浅析朝鲜族舞蹈中的“古格里”节奏作者:朱婧雯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8期摘要:节奏是舞蹈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一个民族的舞蹈都离不开节奏。

每个民族的舞蹈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形成了各自具有民族代表性的节奏特点。

各民族民间舞的差异,即风格上的区别,最主要的是由动律的差别所体现出来的。

节奏的时间性制约着舞蹈动作的流动,而舞蹈的流动又体现着节奏的特性。

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又是二者并存的。

换句话说,各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差异,是以节奏的差别为基础,就像朝鲜族舞主要以6/8、12/8、3/4节奏型为基础,对节奏的切分音强化正是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点,这是有别于其他民族舞蹈的动律,其根源即在节奏有别。

所以,不同的舞蹈节奏致使各民族民间舞各显异态。

节奏的无处不在性为人类舞蹈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舞蹈必有节奏,节奏制约着舞蹈。

关键词:“古格里”;朝鲜族;舞蹈;重要性作者简介:朱婧雯,(1986-)女,河南郑州市人,学士学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助教,从事舞蹈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J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8-0092-02一、“古格里”节奏的产生及在舞蹈中的特征“古格里”是朝鲜语的译音,它是一种节奏的名词,在朝鲜语中通常叫做“古格里长短”。

“古格里”节奏是朝鲜舞当中典型的节奏,因此,在朝鲜族舞蹈音乐中较常见。

勤劳质朴的朝鲜民族,自古以来从事农业生产,尤以水稻种植为主。

人们在水田里耕作,只能轻轻地“拔”起脚来缓步行进。

这样一来,自然就产生了腿部弯曲的现象。

多次反复,形成了劳动动作的节奏比较柔和的特点。

后来,渐渐地发展成了今天朝鲜族舞蹈的基本节奏形式——“古格里”。

“古格里”形成与朝鲜民族的心理素质、民族性格、审美观念以及他们耕作时的服饰和他们独特的耕作工具等有很大的关系。

朝鲜族最讲究内向的美,朝鲜族妇女在行为方式上更有欲说又止,欲进又停的美感风格。

朝鲜舞蹈——精选推荐

朝鲜舞蹈——精选推荐

朝鲜舞中国朝鲜族舞蹈是固有朝鲜民族舞蹈在新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合理的继承与发展。

其特色,从形态上可归纳为“笔立脚尖”、“斜点脚尖”、“踮脚尖碎步行”、“挺胸仰身”、“用弓身和直身动作造型”等舞蹈动作。

从韵律上看,其舞蹈结合了体现静态美的终章型舞姿和体现动作美的解开型舞姿,从而以快速的启动与停顿,优美的抛物线与形体的力度等变化动作,表达急骤澎湃的内心激情与深刻的情感内涵。

象分腿跳跃、燕式腾飞,翘脚尖旋转、并腿空中旋转等技巧动作,更符合现代人借助舞蹈表现情感的方式,具有其独特审美价值。

植根于朝鲜半岛的五千年悠久舞蹈文化,终因半岛的分裂和同胞们的大量外迁,形成了现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和中国朝鲜族这三大流脉的舞蹈文化。

因此,今日朝鲜民族舞蹈的风格,不仅朝鲜南北殊异,朝鲜族也因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呈现着它的独特风采。

这样,如何正视朝鲜民族的这一既成事实,同时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冷静地分析、反省这三大流脉间的同异点,取长补短,努力探索出一条共同发展的新路,就成为摆在朝鲜民族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分析朝鲜舞蹈的源流,探究朝鲜族舞蹈的几个特点。

一、作为朝鲜传统文化的一个原初的观念形态,就是由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多神教的自然崇拜意识。

在朝鲜民族的观念形态中,天道、地道、人道皆归为一,自然与社会是合一的。

这样的观念形态,最终形成了朝鲜传统文化的内向性特征。

即:将佛教、道教、儒教三种思想融为一炉,形成“天人合一”的原初的哲学思想,并且控掘影响社会存亡、人心向背的社会根源,力求舍“小”我而全“大”国,实现个人与社会、社会(个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

朝鲜民族的这种文化特征,在舞蹈中,就体现为“和谐”“张驰”“谦让”和“含蓄”的审美特征。

具体而言,朝鲜民族舞蹈的形体美,基本表现在上体与手臂的舞姿上。

尤其是侧转身、内含胸、弧弯臂等舞蹈动作,将舞者的全部身形呈现为含而不露的姿势。

结果,其动作就把温柔、细腻、优雅、详和、缓慢、稳重等诸多表演内涵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出了一种谦和忍让的审美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鲜族 又有 “ 朝 白衣 民族 ” 之称 , 我 国北 方 的一个 农耕 民族 , 时也是 一个 能歌 善 舞 是 同 的民族 。朝鲜族 的舞蹈有 着 独特 而浓郁 的风 韵 , 体 态讲 究“ 其 鹤臂 柳 手虎 步”“ 、一顺边 ” 其 步态 , 动静 结合 , 节奏 丰 富鲜 明, 吸若 断若续 , 隐若现 , 呼 若 舞姿 松 弛 自如 , 洒优 雅。这 些风 格特 点 受 潇 朝鲜 族 民族 意识 、 民族 性格 、 饰 、 服 审美心理 、 宗教 信仰 、 代 习俗 、 化 艺术修 养 等 方 面 的影 响 古 文 而形 成 , 朝鲜 族人 民将 这 些 民俗 和 爱 憎情感 充分 地 反 映在 自 己的舞 蹈 意识 中 , 而 形成 了其鲜 从 明 的个 性和独 特 的艺术魅 力。 关键 词 : 鲜族 舞蹈 ; 朝 风格 特 点 ; 民俗 文化
动作上的“ 晃动”而是舞者内在气息的运用 , , 它体 现 了人 物 内心深 处 的思想 情感 ,是朝 鲜 族舞 蹈 中
不 可或 缺 的表 达 。 顿式 律 动 :是舞 者借 助 节奏 长短 的强 、弱 特 点 , 过 对 呼吸有 意识 的控 制 , 动作 产生 短促 而 通 使 有力 的 “ ”使 整 个 动律 艮顿 跳跃 , 种 “ ” 态 顿 , 这 顿 形 上是停 滞 的 , 因为 呼吸 的贯 穿 , 得 整个 “ ” 但 使 顿 的 动律 产 生 了静 中有动 的效 果 。 弹式 律动 :把 呼 吸提 至腰 上部 , 向上 产 生短 促 、 弹 的力 , 上 这种 力 通过 舞者 的肩 、 腕 、 等部 手 膝 位 的动作 表现 出来 , 借助 音乐 轻快 的长 短节 拍 , 再 整个 律动 给人 动感 、 快之 感 。 轻
以上这些特点构成 了朝鲜族舞蹈含蓄 、 典雅 、
飘逸 、 细腻 、 洒 、 潇 动静 相 间的风 格特 点 , 整个 舞 使 蹈 看 起 来仪 态 万 方 、 娜 多 姿 、 弛 自如 、 洒 流 婀 松 潇 畅 , 分体 现它 独具 的艺术 魅力 。 充 二 、 鲜族 舞蹈 风 格特 点 的形成 因素 朝 朝 鲜族 舞蹈 风格 特 点 的形成 深 受其 民俗 文 化 影响 , 大致 有如 下几 方 面 : 1 重 的 民族 意识 和 自强 的 民族性 格 . 厚 朝 鲜族 历史 文 化悠 久 ,有着 “ 三千 里 锦绣 江 山” 之称 。古 老 的朝 鲜 民族在 历史 上 曾屡 遭 侵 略 。 在 长期 的反 侵 略斗争 中 ,他 们 的 民族性 格变 得 异 常沉 着 坚忍 , 因而使 得其 舞蹈 力度 增 强 , 融入 了坚 韧 的特 色 。 中国 的朝鲜族 是 1 9世纪 中叶开 始陆 续 从朝 鲜半 岛迁徙 到东 北 三省 定居 的移 民 。他 们 初 到东 北 边 疆 开发 荒 地 时 , 食 缺 乏 , 粮 以野 果 、 菜 野 充饥 。住 的是极 其简 陋 的茅 草屋 , 的是 木 犁 , 用 没 有耕 畜靠 人力 垦 拓 。 就在 那 种艰 苦 的条件 下 , 他们 仍然 坚 持辛 勤劳 动 , 在 北纬 4 并 5度 的寒冷 地 带 种 植 出 了优 质水 稻 , 建设 起 自己美丽 的 家 园。 苦 的 艰 生活 条件 造 就 了朝鲜 族坚 忍不 拔 、 自强不 息 、 于 勇 战胜 困难 的民族精 神 , 映在 朝鲜 族舞 蹈 中 , 反 便形 成 了外柔 内韧 的风格 特点 。 2上收 下放 、 短下 长 的服饰 影 响 . 上 朝鲜 族人 民一般喜 着 素 白色衣 服 , 襟 , 斜 无钮 扣, 以长 布带 打结 。 鲜族 传 统服 装 为男子 上 着短 朝 衣外加 坎肩 , 着灯 笼 裤 。 出时 多穿 斜襟 的 布带 下 外 打结 的长袍 , 时候 戴 笠 和 网 巾; 女着 短 衣 和长 古 妇 裙 , 上 衣 一般 只 到胸 部 , 短 长裙 上 端 超 过 人 腰 , 下 端 拖地 , 了避 免裙 摆绊 脚 , 为 必然 会 出现大 幅 度 的 跨越 ,这样 的 舞步 节奏 与 女孩 子 的心理 节 奏相 一

说, 就深受百兽之王的影响 , 舞者 的脚法充分体现 着 定力 十 足 的老虎 的脚 法 。朝鲜 族 男子 舞蹈 的步 伐 中 , 的一 提 一落 , 幅度 的跨 越 , 使 人 感受 脚 大 能 到 一 种 “ 者 ” 味 道 , 有 朝 鲜 族 舞 蹈 “ 柔 内 王 的 还 外 刚” 的民族风 格也 正 体现 出老 虎 的风格 。 4浓 厚深 入 的宗教 文化 影 响 . 朝 鲜 族 长 久 以来 一 直 深 受儒 家 思 想 的影 响 , 古 时候 注重 汉学 ,朝 鲜族 的学 者 们更 创造 性 地把 自己 的国情 、 民族 情结 同儒学 结合 起来 , 儒 学在 使 朝 鲜族文 化 心理 的发 展历 程 中起 到 中流砥 柱 的作 用。 末 , 宋 中国儒家 大 师朱 熹 的学 说 被其 弟子 带去 了朝 鲜 , 开始 深人 朝鲜 族各 阶层 人 民的心 里 , 很. 并 快 在朝 鲜 族 学 者 中得 以发 挥 、 扬 、 造 与 应 用 。 发 改 直 至今 日, 鲜 族 的学 者们 在 “ 朝 新儒 学 ” 面 已经 方 积 累 了丰富 的理论 和 实践 。因为儒 家 思想 在 朝鲜 族 的深入 , 得儒 家 的那种 孤芳 自赏 、 使 清高 脱俗 深 刻 的反 映到 了朝鲜 族 的舞 蹈 当 中 ,从 而形 成 了舞 蹈潇洒 、 蓄 、 含 柔美 的风格 。 道家养生 、 飞升 的神仙思想 的影 响则形成 了朝 鲜 族舞蹈 中 的“ 鹤动 态” “ 和 飘逸 ” 的风格 。 鹤作 为道 教 中仙 的化身 , 鲜族舞 蹈 中动作形 态的形成 产 对朝 生 了一定 的影 响 。“ 臂” 鹤 就是 很好 的见证 ,鹤舞》 《 的产生也是 道教 的影 响所致 。 另外 , 在朝 鲜族 舞 蹈 的发展 过程 中 , 了儒 学 除 和 道教 文化 的影 响 ,还 有佛 教 的影 响也 是 不可 忽 略 的。 教在 朝 鲜族 中也 有着 悠久 的历 史 , 佛 佛教 的 某 些礼 仪 和 习俗 早 已渗 透 于朝鲜 族舞 蹈 之 中 ,僧 “ 舞” 就来 自佛教 的仪式活动。 朝鲜族扇舞中所用的 扇 子 , 来 上 面 画有 三 人 像 , 为 三 佛 , 原 称 因此 此 扇 被 称 为 “ 佛 扇 ” 这是 佛 教 传 人 朝鲜 以后 佛 化 的 三 , 结果 ,由此 足 以看 出佛 教文化 对 朝鲜 族 :0 0 l 1 2 1-1一 1 作者 简介 : 俊峰 (9 3 , , 东潍 坊 人 , 坊 学 院音 乐 学院 教 师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 谭 18 一)女 山 潍 中国 民 族 民 间舞 。

4 ・ 4
第1 期
谭俊峰 : 浅析朝鲜族舞蹈风格特点的形成
第 1 卷第 1 1 期
Vo 1 O 1 1 1N
潍 坊 学 院 学报
J un l f e a gUnv r t o rao W in ie i f sy
21 0 1年 2月
F b.0 1 e 2 1
浅析朝鲜族舞蹈风格特 点的形成
谭 俊峰
( 坊学 院 , 潍 山东 潍坊 2 16 ) 6 0 1


2朝 鲜族舞 蹈 的动律特 征 . 民族 民间舞之 间 的区别关键 是动 律 。朝鲜 族 舞 蹈 的动律 , 其 “ 是 长短 ” “ 吸” 和 呼 作用 的体 现 。 所 谓 “ 短 ” 指朝 鲜族 舞 蹈 的节 奏 和音 乐 , 伴 奏 长 是 是 者通 过杖 鼓体现 出来 的 。“ 长短 ” 包括节 奏 、 节拍 、 速度 、 风格 等含 义 。 古 格里长 短 ” “ 如“ 、安旦 长短 ” 、 “ 令长 短 ” , 种 “ 它 等 每 长短 ” 有 特 定 的鼓 点 和敲 都 击方法 。“ 古格里 长短 ” 是均匀 而缓慢 的 ,安旦 长 “ 短 ” 活泼带 有跳跃 感 的 ,他令 长短 ” 是 “ 则是 刚劲 有 力 带有 劳动气 息 的。 在朝 鲜族 舞蹈 中 , 节奏 的差 异 直 接造 成 呼 吸 的有别 ,进 而影 响不 同的 动态 , 因 此 , 者 自己会 不 会 打杖 鼓 、 艺 如何 , 舞 技 直接 影 响 着舞 蹈表 演 ,特 另是 女性舞 蹈 “ 鼓舞 ” “ 舞 ” Ⅱ 杖 、剑 等。 所谓 “ 吸” 呼 则是 “ 长短 ” 与舞 蹈 的结 合 , 呼吸是 朝鲜族舞蹈的一切动力之源 , 它气起丹田, 贯穿于 全身 的每个部 位 , 至 细致 到手 指 和脚趾 。 吸气 甚 在 的时候 上至 头顶 , 吐气 的时候 下到脚 底 。 在朝鲜 族 舞 蹈 中 , 吸的作用 是非 常重要 的 , 们把 掌握 呼 呼 我 吸作为掌 握朝 鲜族舞 蹈风格 重要 的一 步 。会跳朝 鲜族 舞蹈 的人将 节奏 转换 为呼 吸 , 以呼吸带体 动 , 给人 以从 内心散 发舞 动 的感 觉 。 通过朝鲜族舞蹈 “ 长短 ” 呼吸” 与“ 相互结合 、 相互作 用 , 继而体 现 出独特 而个性 的动律 。 朝鲜 族 舞蹈 的动律 始终 贯穿 于气 韵之 中 ,用 呼 吸作 为动 作 的动力 , 动全 身肢体 , 带 并在 不 同的长 短节奏 中 形 成韧性 律 动 、含 蓄性律 动 、顿式律 动 和弹式 律
曲伸所 呈 现 的。舞 者用 轻柔 的力 、轻 的 呼吸相 配 合 , 现 出柔软 的韧 性 。 种律 动通 过 朝鲜 族舞 蹈 表 这 形 态 与其 情 感 的结合 , 现 出一种 含 蓄 、 体 和谐 、 起 伏、 张弛 的风格特 征 。 含 蓄性 律动 :它体 现在 舞蹈 动作 中一些 具 有 装 饰性 作 用 的 小小 的 “ 动 ” , 不单 单 是 一 种 晃 中 它
中图分类 号 :7 22 J2 .
前言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 1 4 8 ( 1)1 0 4 — 3 17— 2 8 0 1 —04 0 2 0
中国民族 民间舞被称 为 “ 艺术舞 蹈之母 ”多 , 姿多彩 的 中国 民族 民间舞 蹈在 中国悠久 的历 史文 化长河 中世代 生息 演进 , 流传至今 , 被誉 为世 界舞 蹈宝藏 中 的瑰 丽之花 。中国 民族 民间舞是 我们 民 族 文 化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 由于不 同的地 域 、 历史 、 文化和生 活方式 , 民族 民间舞异 彩纷呈 。 使 朝鲜 族舞蹈 是 中华 民族舞 蹈之林 中的一朵 奇 葩 。朝鲜 族舞蹈 源远 流长 , 大精深 , 博 具有 高度 的 艺术 魅力 ,也是 至今保存 最完善 的一 个 民族 传统 文化 。 诸多 的东 方舞蹈 中 , 在 它的精 深复杂 和难 以 驾驭也 是非 常有名 的 。通 过对朝 鲜族舞 蹈 与朝鲜 族 民俗 文化 的深厚历 史渊 源的介绍 和分 析 ,追 本 溯源 , 能够促进朝鲜族舞蹈的发展 。 朝鲜族 舞蹈 的风格特 点 朝 鲜族 舞蹈 有 着 独特 的个 性 与 审美 特征 , 其 特殊 的气息 、 雅 的动 作 、 性 的韵律 、 优 个 细腻 的内 在感情 融合 在一起 , 形成 其独有 的审美 色彩 。 1 . 族舞蹈 的体 态特征 朝鲜 朝 鲜族舞 蹈有 它独特 的体态 特点 :脚 为 自然 打开 八 字 形 , 膝 靠 拢 , 部 收 回 , 双 臀 胸部 略含 , 收 腹, 垂肩 , 气息 下沉 , 弛 , 出含 蓄 、 松 透 典雅 、 柔美 的 神韵 , 具有 特殊 的 曲线 美 。 它的基本 体态 在人体 的 横 向上求 “ , 纵 向上求 “ ” 在动 态上有 “ 、 圆” 在 拧 , 抻 推 ” 。在 舞蹈 中讲究 “ 等 鹤臂柳 手虎 步” “ 顺边 ” 、一 的体 态 。 谓“ 所 虎步鹤臂 柳手 ” 就是仙 鹤式 的手臂 、 杨 柳式 的身 条 、 老虎 式 的步调 。 一顺边 ” 是指左 动。 “ 则 手左脚 或右手 右脚 同时 动作 。这 两种体 态都 来源 韧性 律 动 :这是 朝鲜 族舞蹈 最基 本最 典型 的 于生活 , 富有浓 郁 的生 活气 息和独 特 的审美心理 。 种律动 , 是舞 者在 做动作 的时候 , 用呼 吸配合 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