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组人血白蛋白的系统性表述

关于重组人血白蛋白的系统性表述
关于重组人血白蛋白的系统性表述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关于重组人血白蛋白的系统性表述

人血白蛋白(HSA)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急救药物及重要的药物辅料,在医药,科研及化妆品生产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国内医疗水平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对血液制品认知度的提高,血液制品的临床使用量不断增加,市场容量不断增长,行业快速发展。根据国家医药管理局的报告,2010年全国16城市医院血液系统用药金额约62亿元,其中白蛋白类药物占据了血液制品的主要份额(大于50%)。但作为一种血液制品,HSA同时也面临原料短缺及病毒污染等缺陷的影响。

用基因工程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替代HSA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有前途的高新技术途径。

一.什么是重组人血白蛋白

1.定义

通过基因重组的技术将目的蛋白的基因克隆后,将该基因插入到某种生物(如细菌、酵母、植物,哺乳动物细胞等)中进行复制,然后收集的白蛋白称为重组人血白蛋白。

2.rHSA的等级分类

按不同的质量标准分为了培养基级、药用辅料级和药用注射级(药用级)三类,三类级别的重组人血白蛋白生产工艺相同,但最终控制参数不同,药用级白蛋白质量标准最高。

3.rHSA的表达系统分类

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是一组复杂的大分子蛋白质,必须经过正确的折叠、组装和翻译后修饰,才能赋予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表达系统是重组人血白蛋白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1)原核表达系统

HSA基因最早就是在原核生物大肠杆菌(E.coli)中表达成功的,Lawn等于1981年首次报道了rHSA的cDNA序列并首次构建了第一个表达rHSA的表达载体pHSA,然后在E.coli中表达成功,表达量为细胞总蛋白的7%,但E.coli表达系统体外很难正确折叠和组装结构复杂的HAS,缺乏翻译后的修饰和加工,表达的蛋白多形成包涵体,且纯化较难,所以未能得到有生物功能的蛋白,细菌细胞壁脂多糖还会造成热反应。因为HSA在原核生物中表达量不高且分泌效果不够理想,所以研究的重点转向其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的表达。

(2)酵母表达系统

酵母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既具有原核生物的容易培养、生长繁殖快、相对易于进行基因工程操作等优点,还具有原核生物缺少的其他优点,如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加工以获得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表达量和分泌量较大,易于产业化培养,非常适合白蛋白及其他非糖基化血浆蛋白的大规模制备。

研究者们用到的酵母表达系统有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汉逊酵母(Hansenula polymorpha)、克鲁维氏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等。在酿酒酵母中,Okabayashi等通过构建在染色体LEU2和HIS4位点上整合的质粒获得能连续分泌rHSA的稳定转化株,每升培养基达到85mg rHSA。

毕赤酵母表达量和分泌量高且稳定,自身分泌蛋白量小,作为基因表达系统研究和使用的最多,已基本掌握其生长规律及大规模高密度发酵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蛋白质生产工具之一。毕赤酵母非常适合人血白蛋白等非糖基化血浆蛋白的大规模制备,成为目前rHSA的主要表达系统。

(3)其他表达系统

作为“生物反应器”的转基因动物自1987年以来就引起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就生产rHSA来说,最理想的表达场所是乳腺,因为乳腺是外分泌器官从而不会影响转基因动物本身的生理,表达的蛋白能经过充分的翻译后修饰加工,组

织细胞密度高从而分泌水平高,目标蛋白纯化相对容易。2000年黄淑帧等通过乳腺表达载体构建、显微注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受精以及整合胚移植等技术成功将HSA基因整合入牛体内,转基因牛研制的总有效率为12.5%。rHSA在老鼠的乳腺中也得到了成功表达且分泌量较高,达到11.9g/L。但该表达系统存在病毒及朊病毒污染的风险,在产业化之前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国内外也有转基因植物生产rHSA,但是该系统要实现产业化,需要克服植物合成的非人类糖可能导致免疫原性、田野或温室等标准操作规范等问题。

(4)各种系统表达重组人血白蛋白的比较

4.与HSA相比的相对优势

目前该技术主要以酵母做为蛋白表达式生产,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一是,rHSA与HSA的结构一致,临床疗效也相同。

二是,rHSA是利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白蛋白产品,不仅可提高产品的纯度,而且其质量明显优于血源提取物。

三是,采用基因重组方法生产白蛋白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量不受资源限制,从而降低白蛋白的生产成本。

四是,无动物源,可以有效避免人血白蛋白携带病毒等风险。

5.rHSA的技术难点

rHSA 的纯化不同于pHSA 等血浆蛋白及其它的重组蛋白,主要在于:

1)纯化体系复杂。rHSA 是通过酵母发酵生产的,由于发酵液中含有大量

的酵母细胞组分和分泌物,如蛋白酶,杂蛋白,脂肪酸,核酸,多糖,色素,热原物质等。如果不及时去除发酵液中的蛋白酶,rHSA 就会被降解终;产物中如果含有酵母细胞组分,哪怕只有很少很少的含量,输入人体内转化为抗原,对于这种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

2)纯度要求非常之高。对于像疫苗这样需要微量输入的重组蛋白质来说,99.999 %的纯度已经足够,但对于rHSA 达到这样的纯度程度还是不够的,即使有很微量的有害杂质将可能产生致命的危险。rHSA 的纯度要大于>99.999999%。

3)要想在市场上立足,rHSA 的成本必须低于pHSA 才行。其中rHSA 的纯化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大部分。所以要实现大规模生产,降低纯化成本是根本。

由此可见,rHSA 走向工业化并商业化的两大难点--成本和质量(即纯度) 将是对rHSA 纯化技术需解决的问题。

二、主要应用领域

(1)作为临床急救药物,白蛋白在危急情况下能够使血液体积得到扩充,在慢性肝疾病患者、烧伤病人、急性细菌性腹膜炎、急性出血性休克病人中输注白蛋白溶液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另外,白蛋白在癌症病人的治疗中、地震、战争中抢救伤员具有重要的价值,特别针对老年免疫力低下患者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战略储备物资之一。

(2)白蛋白能够作为药物制剂的辅料,如疫苗佐剂、保护剂、稳定剂、赋形剂等,如狂犬疫苗、乙肝疫苗、白介素、激素、生长因子等重组蛋白质类药品。

美国FDA批准Idelvion[凝血因子IX(重组体)、白蛋白融合蛋白]用于儿童及成年血友病B患者。Idelvion是获得批准的首款凝血因子- 白蛋白融合蛋白产品,也是为在血液中持续更长时间而在美国获得批准的第二款改进型因子IX 融合蛋白产品。

Idelvion 被用于替代因子IX,因子IX 是一种自然产生凝血因子,血友病B (也称先天性凝血因子IX 缺乏或克雷司马斯病)患者这种凝血因子缺失(功能

性缺陷)或有缺陷。Idelvion 由重组体DNA 技术将因子IX 与白蛋白连接而成,白蛋白是血液中发现的一种蛋白,当静脉注射使用时,白蛋白可使该产品持续更久。

注释:药用辅料(pharmaceutic adjuvant)是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包含在药物制剂中的物质,是除原料药以外药物制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辅料在药物制剂中可以充当载体,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还具有增加药物稳定性、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增加生物利用度、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及释放部位、增加可接受性等作用。

药用辅料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使用情况有很大差别,欧盟有3000种,美国有1500种,我国有543种,在我国符合药用质量标准的辅料只占少数,《中国药典》二部(2010版)仅收载药用辅料132种。

由于药用辅料的用量较大,其质量直接影响和制约终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因此,合理应用及开发研制新型辅料将对提高药物制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人血白蛋白是一种亲水性的物质,化学性能稳定,无免疫原性,生物兼容性好,在体内,分子链中的肽键可被酶降解为小分子而被吸收,因而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药物载体,可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载体而显著提高肿瘤细胞中药物的分布,提高药物靶向性。此外,白蛋白还具有其他作用:与肽类药物融合可延长肽类药物的半衰期,减少用药剂量和药物副作用,减少患者用药次数;用于滴眼液治疗干眼症,能提高黏蛋白的分泌量;与胶原蛋白结合制成止血材料,不仅能结合、运输药物,还使止血材料增加了修复组织功能的作用;与聚乙二醇制成水凝胶,可用于外科手术中;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形成融合蛋白,可大大延长其半衰期等。

重组人血白蛋白与血源人血白蛋白具有相同的氨基酸组成及结构特征,其作用功能完全一致。重组人血白蛋白的替代试验表明,在细胞培养、药用辅料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与血源人血白蛋白完全相同,由于其比血源人血白蛋白纯度高,质量稳定,在安全性方面还优于血源人血白蛋白。

重组人血白蛋白替代血源人血白蛋白用于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尤其是用于药用辅料,不仅有助于彻底摆脱血液制品安全风险高、供应紧张的局面,更方便药政部门的监管;而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工艺稳定,参数可控,批间均一稳定,也便于生产企业控制工艺条件,提升产品质量及市场竞争力。

(3)白蛋白能够结合脂肪酸、半胱氨酸、谷胱苷肽、胆红素、磷酸吡哆醛等,使它们避免被氧化。同时白蛋白还能与铜离子螯合,阻止它参与氧化反应,所以白蛋白作为细胞培养基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细胞的生长,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

注释:

?目前各大疫苗生产厂商面对市场需求纷纷扩产,将大大增加对培养基级白蛋白的需求量。还有许多生物药的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中都需要白蛋白做保护剂。作为培养基成分使用的人血白蛋白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发展潜力十分巨大。近两年原料血浆供应减少,为保证危重病人用药的前提下,疫苗生产企业白蛋白的来源更加困难,特别是狂犬疫苗生产企业,白蛋白用量较大,前期病毒培养阶段需要用白蛋白,后加入白蛋白作为药用辅料,但是因为白蛋白供应减少,疫苗生产企业也面临生产瓶颈。

据我们此次调研得知,基于重组人血白蛋白的安全性、质量可控性、供货持续稳定性、以及大包装有效减少疫苗生产过程二次污染,下游疫苗企业对于人血白蛋白品种的更换态度积极;另外,由于人血白蛋白目前的供不应求的状态,SFDA 一方面严把质量安全关,另一方面也将积极进行下游疫苗生产企业生产工艺变更的审批。

?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后出现的过敏反应绝大多数与动物源性明胶相关,发

生过敏反应的儿童血清中80%以上均可检测出抗明胶IgE。水解明胶来源于动物组织,水解后产物为动物源多肽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等理化性质均不明确,纯度及污染控制等问题难以解决。另外,来源于牛或猪的动物源性明胶具有携带动物源性病毒的潜在危险性,病毒侵入可能引起人的海绵体脑炎等传染性疾病。

(4)人血清白蛋白作为化妆品原料,其功能是修复皮肤损伤、抗衰老、保

湿、增白等功效。越来越多的化妆品加入人血清白蛋白,特别是基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主要功能如下:

①高效保湿:白蛋白有维持胶体渗透压的作用,它可以保住皮肤的水分不散失。在人体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在皮肤表面使皮肤保持水润。

②重金属解毒:长期使用化妆品会造成皮肤表面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形成色斑,导致衰老。白蛋白具有两亲性,疏水的一面使它结合皮质层的阳离子,亲水的一面使它在外力作用下携带离子离开皮脂表面,从而可以解毒。

③预防汞中毒:化妆品中汞超标非常常见,汞离子非常容易通过皮肤表层和细胞膜表层,对肾脏、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在进行美容医疗时,含活跃自由巯基的白蛋白作为深度清理汞离子的最有效成分,可以在美容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

④营养呵护:皮肤表层组织蛋白与白蛋白能够相互转化,为皮肤提供全方位营养呵护,促进血液循环,减缓皮肤衰老,使得皮肤红润、有弹性。

(总体来说,白蛋白类化妆品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60年代在美国流行,之后出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研究,研究结论表明,白蛋白类化妆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抚平皱纹,但是只能在2-6小时内保持效果,并且效果不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加深,在洗脸后,效果会消失。普遍认为,白蛋白之所以会有抚平皱纹的效果是由于在干燥过程中蛋白质螺旋结构的展开,使皮肤向外扩张,从而抚平皱纹。与上世纪30年代的情况一样,在20世纪60年代,白蛋白的皱纹也不像人们希望的那样成功。除了过敏、稳定性和一些不适的问题外,这些产品没有持久的效果,而且对深层皱纹没有效果,尤其是在女性觉得重要的部位,比如脖子。很可能很多女性都尝试过这种产品,然后又回到了通常的面霜。然而,除了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短暂时期,疯牛病(疯牛病)引起了相当多的关注,一些产品被召回,血清白蛋白继续被添加到许多皱纹减少的化妆品中。现在白蛋白作为化妆品原料不再单独使用,而是通常与其他的起皱成分一起,包括保湿剂,使皮肤丰满,填充剂填充裂缝,以及分散光线并添加软化效果的光学面具。这些产品中

的许多都集中在眼睛上——在那里,皮肤更薄,更容易做出反应——并承诺清除眼袋、浮肿和皱纹。)

人血白蛋白为什么不能添加进化妆品中?

从血液中分离得到的人血白蛋白,其化妆品用途已被提出但未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如下几个原因:

1.违背伦理道德。

2.产品来源于血液,成分复杂,安全隐患大,含有潜在的病毒。

3.未经处理的人血白蛋白中含有盐类物质,损伤皮肤。

4.产品来源受限,市场供应紧张,假货较多。

重组人血白蛋白(rHSA)与血源人血白蛋白(HSA)相比较的优势1.HSA是人体内源性物质,rHSA产品结构完全等同于HSA,具有与HSA相同的功效。

2.产品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生产,原料及生产过程不添加任何动物源组分,无任何病毒残留,安全、可靠。

3.产品经过4次纯化,纯度更高。

4.产品针对美容用途设计,经过去盐处理,对皮肤零损伤。

5.绿色环保,无铅、汞添加。

6.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拥有十余项专利

推荐用法

由于rHSA的光滑和湿润活性,适宜掺混在“免洗”产品中,例如水凝胶剂、霜剂、防晒凝胶、晒后和须后制剂以及唇膏等,特别是可以将rHSA掺混在基因水包油或油包水乳液的制剂和成膜制剂中。

(5)口服白蛋白利用富含白蛋白的食品为原料,经过水解工艺将其分解成氨基酸和肽类,制成营养保健品,不用分解即可被人体吸收。对某些消化不良者、年老体弱需要补充蛋白质者,是个不错的营养来源,而且对提高免疫功能有一定

的作用。这种白蛋白充其量只是一种保健品而已,在治疗上是无法与通过静脉途径进入人体的白蛋白相提并论的。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由许多氨基酸构成一个肽链,而一个蛋白质分子是由一个或几个肽链组成。

(6)在低温贮藏和细胞复苏方面的作用。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及细胞库中广泛利用冷冻技术进行种子细胞的保存。通过用重组人血白蛋白替代胎牛血清进行低温贮藏和复苏的研究,表明用重组人血白蛋白进行细胞的低温贮藏是可行的。

用重组人血白蛋白作为细胞冻存的培养基组分进行细胞的冻存,其效果类似于胎牛血清,在维持细胞增长和存活方面优于市售的冷冻剂。使用重组人血白蛋白进行细胞低温贮藏和细胞复苏,冻结的细胞在解冻复苏期间,维持了高水平的细胞增值能力和低水平的中期细胞死亡率,表明无动物组分低温贮藏并没有造成细胞性能下降。

(7)重组人血白蛋白除了在临床上、细胞培养及药物辅料中广泛应用外,医疗器械中也在逐渐扩大应用范围。其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主要有:与胶原蛋白结合制作成止血材料、制成医用可吸收纤维材料;与聚乙二醇组成聚合物水凝胶用于外科手术。

重组人血白蛋白与胶原蛋白结合制成止血材料,不仅具有结合、运输药物的功能,同时使止血材料具有了止血功能之外的修复组织功能的作用。重组人血白蛋白纯度高,多聚体低于1%,使止血材料的有效性能得以提高。

重组人血白蛋白作为原料,用电纺丝技术生产出医用可吸收白蛋白纤维材料,用该材料纺织成纤维缝合线。该纤维缝合线可用于创口的缝合,植入人体后被酶解,且吸收过程稳定、可靠,同时具有修复组织功能的作用,能加快创口的愈合。

重组人血白蛋白与聚乙二醇组成聚合物水凝胶作为粘合剂,具有机械强度高、快速的愈合能力,而且与需要愈合密封的骨组织或伤口有充分的粘合力,不产生免疫原性。这项技术让外科医生针对病人肺部切除后造成的胸腔漏气进行有效的治疗。目前国内外许多公司正在努力的将此技术的应用平台扩展到脊柱、普通外科和妇产科等临床领域。目前巴德公司使用重组人血白蛋白和聚乙二醇交联组成水凝胶作为外科手术的密封剂,2010年1月14日美国FDA批准上市,是美国批准的唯一一个用于肺切除手术后胸腔漏气的密封剂。也获得了欧洲CE标识。

三、产品竞争优势

与国内外同类型技术的比较,优势如下:

①系列高产菌株和菌种库:已经建成原始种子批、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三大体系。适应不同的白蛋白级别要求而开发出来的不同的菌株类型。化妆品级、细胞培养基级别的白蛋白采用AOX1启动子和快速、高产表达策略,这样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生产成本;辅料级和注射级白蛋白则采用AOX2启动子表达白蛋白。AOX2启动子属于慢型启动子,表达的外源蛋白质速度较慢,但不会因为表达速度太快而出现目的蛋白质折叠错误而导致三维构象异常等问题。

②系统的研究了甲醇酵母细胞表达基因重组白蛋白的稳定性。通过99代菌种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发现:甲醇酵母表达基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没有降低;错误率和工作种子没有任何区别:蛋白质表达错误率为0,因为通过测序发现,表达白蛋白的碱基序列没有任何突变。从而保证白蛋白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③基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功能和活性比较实验。通过系统比较人血浆来源的白蛋白与酵母细胞来源的基因重组白蛋白比较,其功能没有差异;活性没有差别。

④三维结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的白蛋白在三维结构上没有任何差别。二者均保留了17.5对的二硫键和一个自由的硫基(HS)集团。

⑤优化了甲醇酵母表达白蛋白的发酵条件。从溶解氧、无机盐和Biotin补料、甘油浓度、甲醇浓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优化。从而形成了稳定的发酵工艺。

⑥甲醇酵母细胞循环使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培养基和培养时间,而且可以提高表达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对于白蛋白的表达至关重要。通过多年的实验,可以使酵母细胞重复使用三次,降低生产成本20%。

⑦甲醇酵母细胞的高密度发酵技术。通过多年不停的驯化,甲醇酵母细胞可以耐受到OD600=500的水平。在如此高的细胞密度下,白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提高50%以上。

⑧在提取纯化方面,在常规的蛋白质纯化技术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白蛋白亲和技术,仅用一步提取,白蛋白的纯度即可达到传统工艺的三倍以上,收率也大幅度提高。这对于降低白蛋白的生产成本、提高白蛋白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最为重要的时,白蛋白单克隆抗体纯化,可以甄别白蛋白三维构象错误的蛋白质,保留具有活性的白蛋白,这对于用药效率、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较美国默克公司,菌种高产120%,发酵时间缩短100小时。

比较日本三菱公司,菌种高产高出200%,发酵时间缩短120小时。

比较中国华北制药,菌种高产高出260%,发酵时间缩短100小时。

重组融合人血清白蛋白-人白介素-2+C125A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598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第29卷 的产物,经EcoRI和NotI双酶切得到长约2.2kb 的插入片断和长约9.3kb的载体片断,表明融合基 因已经成功插入到载体pPICgk中。质粒测序结果 显示,全部序列没有发生突变,与预期一致。 1.GelextractionofIL2ml2.GelextractionofpBlue/ HSA,3.DigestionofpBHImwithEeoRI#4.Doublediges— tionofpBHImwithEcoRl/Notl;M.XDNA/HindⅢMarker 圈1重组质粒pBHlm的酶切分析 Fig.1Restrictionanalysisoftherecombinantplasmid pBHlm 3.3阳性转化子的筛选及诱导产物的Western blot鉴定 质粒pPHIm经SalI酶切,回收线性化片断,电 击转化P.pastorisGSll5感受态细胞。涂布MD 平板,30℃培养4d后共长出了约400个转化子,挑 选其中200个菌落进行初筛,选其中表达量较高的 10株重组菌进行复筛验证,得到一株产量最高的重 组菌P.pastorisGSll5/pPHIm,诱导3d后上清液 的SD§PAGE分析和Westernblot结果如图3 所示。 3’AIL2m 1.DigestionofpPIC9KwithEcoRl;2.DigestionofpPHImwith EcoRI;3.DoubledigestionofpPHImwithEco—Rl/NotI;M.).DNA/HindⅢMarker 图2重组质粒pPHIm的物理图谱(A)和酶切分析 (B) Fig.2PhysicalmapIA)andrestrictionanalysis(B)of therecombinantplasmidpPHlm 研究发现,表达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2000,与理论计算HSA-IL2m的相对分子质量相 符,且这一位置的蛋白与11.-2、HSA的抗体都能发 生免疫反应,进一步证实酵母经诱导表达HSA— IL2m。但70000和45000这两处的降解条带又都 可以与HSA的抗体发生免疫反应,认为是融合蛋 白降解所产生的条带。经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测得 其中白蛋白融合蛋白的量约为60.2mg/L(以 HSA—IL2m计)。 3.4诱导产物的活性测定 发酵液经脱盐处理后,冻干保存。取0.1mg冻干粉用2mLPBS复溶后,离心取上清,测得其中 融合蛋白的量约为300/-g/mL。采用IL-2依赖细 胞株CTLL一2以标准品IL-2为对照,对上清液中的 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进行了测定。标准品的活 性为2×105IU/mL,用RPMll640稀释到浓度为 200IU/mL。测定结果表明,上清液中的融合蛋白 可以有效的刺激CTLL-2细胞增殖。以标准品的 最高浓度OD啪值为100o/6,计算标准品、样品梯度 百分率。将百分率换算为概率单位,以概率单位为 纵坐标,以稀释度X的对数为横坐标,绘制直线回 归图(图4),通过计算得出融合蛋白粗蛋白的比活 性为1.51×106 IU/mg。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统练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八次生物统练 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48 分) 1.(4分)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和有效。下列关于这种“染色剂”说法不正确的是() A.蝎毒“染色剂”的化学成分中含有C、H、O、N 等大量元素 B.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能与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C.患者不能用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 D.这种染色剂的加工、分泌涉及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2.(4分)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和主要场所 B.细胞中的色素不是分布在叶绿体中,就是分布在液泡中 C.含有蛋白质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有核酸,含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有蛋白质 D.氨基酸的跨膜运输和被转运到核糖体上都离不开载体蛋白 3.(4分)如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 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⑥细胞都具有细胞的全能性 B.⑤和⑥的核基因基本相同,c 过程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使细胞的mRNA 不完全相同 C.⑤由于细胞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死亡称为细胞凋亡D.⑤ 和⑥细胞的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可能会有基因的表达

4.(4分)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若只考虑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临床应用

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临床应用 中国医学论坛报自1940 年开始应用白蛋白制剂以来,有关白蛋白应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现在,世界各国已逐渐规范了白蛋白的使用指征。但我国在白蛋白应用上仍存在许多“误区”,临床滥用现象相当普遍。今年,我国更出现了严重的白蛋白短缺。因此,规范白蛋白的使用在我国有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值得大家思考和讨论。 临床误区:白蛋白作为营养制剂 误区一:纠正低白蛋白血症: 营养不良在手术和创伤病人中非常普遍,此类病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目前,临床上应用白蛋白的误区之一是将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品用于手术后病人、营养不良患者、恶性肿瘤病人或危重病人中。 事实上,外科病人术后处于高代谢状态,表现为蛋白分解代谢加速,合成代谢下降,造成持续的负氮平衡。另一方面,外科手术创伤早期,机体存在全身性炎性反应,大量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大,通透性增加,产生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CLS),部分白蛋白渗漏到组织间隙中,导致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因此,外科手术病人术后早期的低蛋白血症并非全是营养不良或蛋白质分解的结果。 此时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若不能改善患者本身的营养状况,其原因可能为:①外源性蛋白质进入人体后,首先水解为氨基酸,然后再被机体组织细胞所利用,合成所需的各种蛋白质。由于各种组织细胞内蛋白质有其特殊性,是由组织细胞自身来合成的,因此外源无法提供。白蛋白的分解产物内缺乏合成其他蛋白质的色氨酸,故营养价值低。②从代谢的角度看,以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充并不恰当,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1 天,人体仅能利用降解生成的氨基酸,而当日输入的白蛋白并不能发挥营养作用。③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由于氮供应不足所致的各个组织器官蛋白质合成不足的问题。 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只是一个现象,从营养角度看,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热卡和氮的摄入不足所致。因此,要改善外科病人术后高分解代谢、负氮平衡和低蛋白血症,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应该提供合适的能量和营养底物。营养底物中,氮的供给应选择平衡型的氨基酸制剂,而非白蛋白。 误区二:促进伤口愈合: 传统观点认为,即使对手术后病人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时,静脉输注白蛋白可提高或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术后组织水肿,促进伤口特别是吻合口的愈合。受上述观点影响,目前临床上许多外科医生仍喜欢应用白蛋白,这是造成术后白蛋白制剂应用普遍的另一原因。事实上,偱证医学研究表明,尽管输注白蛋白可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但并没有改善病人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也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或改善临床预后。由于目前医用白蛋白的来源为献血者的血浆经血浆分离和灭菌处理后配置而成,当前我国血源紧张,所以白蛋白价格昂贵,术后输注白蛋白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因此,常规应用白蛋白来改善病人的低白蛋白血症是不值得推荐的。 误区三:提高机体免疫力: 临床上应用白蛋白的另一误区是将白蛋白作为“强身剂”,用于提高机体免疫抵抗力,这就更错误了。因为白蛋白不但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其中的某些成分(如制剂中的微量α-1酸性糖蛋白)反而可使 机体免疫力下降。此外,给白蛋白含量正常患者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还可抑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加速白蛋白的分解,并可使循环负荷过重、血钠增高等副作用。 循证医学:白蛋白不适用于体液治疗 液体治疗是外科基本问题,特别是在手术后早期或外科危重病人,其目的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 持充足的体循环和微循环,保证良好的组织灌注和氧供,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目前,临床上许多医生将白蛋白用作一线容量扩充剂用于体液治疗。但是,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如严重创伤、手术、感染或ARDS

怡宝(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素(CHO细胞))

怡宝(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素(CHO细胞))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怡宝 通用名称: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素(CHO细胞) 英文名称: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ForInjection 【成份】 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适应症】 用于肾功能不全所致贫血,包括透析及非透析的病人。 【用法用量】 本品应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可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周2~3次给药,给药剂量需依据病人贫血程度、年龄及其它相关因素调整,以下为一般治疗的推荐方案:治疗期:开始推荐剂量血液透析患者每周100~150U/公斤体重,非透析患者每周75~100IU/公斤体重,若发现红细胞压积增加不理想(每周增加少于0.5vol%),可于4周后按每15~30IU/公斤体重增加剂量,但最高剂量不可超过30IU/公斤体重/周。红细胞压积应增加到30~33vol%,但不宜超过34vol%。维持期:如果红细胞压积达到30~33vol%或/和血红蛋白达到100~110克/升,则进入维持治疗阶段。推荐将剂量调整至治疗期剂量的2/3。然后每2~4周检查红细胞压积以调整剂量,避免红细胞生成过速,维持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在适当水平。 【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少数病人用药初期可出现头疼、低热、乏力等,个别病人可出现肌痛、关节痛等。绝大多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可以好转,不影响继续用药,极个别病例上述症状持续

存在,应考虑停药。2过敏反应:极少数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皮疹或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因此,初次使用本品或重新使用本品时,建议先使用少量,确定无异常反应后,再注射全量,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妥善处理。3心脑血管系统:血压升高、原有的高血压恶化和因高血压脑病而有头痛、意识障碍、痉挛发生,甚至可引起脑出血。因此在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治疗期间应注意并定期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应减量或停药,并调整降压药的剂量。4血液系统:随着红细胞压积增高,血液粘度可明显增高,因此应注意防止血栓形成。5肝脏:偶有GOT、GPT的上升。6胃肠:有时会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情况发生。 【禁忌】 1.高血压失控病人,哺乳动物细胞衍生物过敏及对人血白蛋白过敏者禁用本品;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注意事项】 1.本品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用药初期每星期一次,维持期每两星期一次),注意避免过度的红细胞生成(确认红细胞压积36vol%以下),如发现过度的红细胞生长,应采取暂停用药等适当处理; 2.应用本品有时会引起血清钾轻度升高,应适当调整饮食,若发生血钾升高,应遵医嘱调整剂 量; 3.对有心肌梗塞、肺梗塞、脑梗塞患者、有药物过敏症病史的患者及有过敏倾向的患者应慎重给药; 4.治疗期间因出现有效造血,铁需求量增加。通常会出现血清铁浓度下降,如果患者血清铁蛋白浓度低于100ng/ml,或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20%,应每日补充铁剂。

浅析我院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

浅析我院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2-03-19T09:13:23.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杨显丽[导读] 在美国的《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南》中指出不合理的临床应用为:补充营养、肾病综合症、慢性肝硬化。 杨显丽(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医院云南大理 672600)【中图分类号】R9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127-02 【摘要】目的分析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情况,以促进其正确合理应用。方法从我院2010年6—9月应用人血白蛋白的住院患者病例中,每月随机抽15例,对共计90例患者的年龄、住院科室、所患疾病、人血白蛋白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等内容统计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以内科、外科分布较多,老年人偏多,联合用药品种多为抗菌药、扩容药、利尿药等,主要用于脑水肿及脑损伤引起的颅内压升高36例,低蛋白血症31例,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8例,营养支持12例等。结论我院人血白蛋白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只有准确掌握人血白蛋白的相关资料,本着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原则,才能获得最佳的疗效[1]。【关键词】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人血白蛋白是从健康的新鲜血浆或保存期不超过2年的冰冻血浆中提取的,可直接静脉注射到病人体内,主要用于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脑损伤引起的颅内压升高,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低蛋白血症、癌症术后恢复等方面的治疗,是临床急救的一种特殊药品。本文通过对我院2010年6月—9月临床应用人血白蛋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促进其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从我院2010年6月—9月住院病人应用人血白蛋白中每月随机抽取15例,共计90例。对9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所患疾病、人血白蛋白的应用指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内容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的基本情况 9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最大的87岁,最小的6岁,平均住院天数为30d,最长的101d,最短的为1d;治愈41例,好转34例,未愈的7例,死亡的8例。 2.2 用法用量 90例患者中,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方法均为静脉滴注,每日最小用量为10g,1次d-1,最大用量为30g,分2次滴注。用药时间在1—20d 内,平均用药时间为3.6d,其中用药1d的有20例,2d的有20例,3d的有17例,4—10d的有25例,>7d的有8例。 2.3 临床应用指征 90例患者人血白蛋白的临床使用指征情况见下表:临床指征例数百分比% 脑水肿及脑损伤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36 40 低蛋白血症 31 34 营养支持 12 13 胸腹水或肝腹水 8 9 其它 3 3 2.4 联合用药情况 在90例应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中未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在人血白蛋白使用过程中,联合用药最多达17种,最少1种,联合用药品种类多为抗菌药,扩容药、利尿药、营养药、调节血糖和电解质平衡药。 3 分析与讨论 3.1 人血白蛋白用量分布 从应用人血白蛋白的科室分布来看,我院人血白蛋白的使用以神经外科、大内科最多,共67例,占总例数的70.4%,因我院是小型综合医院,以神经外科、大内科为主,技术力量雄厚,患者来源广,而且病症从颅脑损伤、颅内疾病为多,手术时间长、病情严重,故用量较大。 3.2 疗程因病情而定 近年来,多项临床和基础研究都证实人血白蛋白用于脑水肿及脑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方面优于甘露醇等其它脱水剂,其优势在于半衰期长,约为15—19d,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脱水作用,且作用温和,不易渗漏到脑循环外或因突然停药出现反跳。但由于脑水肿可在脑损伤后1—14d内呈渐进发展,故尽早和持续应用人血白蛋白至关重要,但单次大剂量人血白蛋白治疗脑损伤疗效欠佳。 3.3 老年患者用药 在90例应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中,平均为57a,以老年患者偏多,这与我国老年人口日益增多和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弱有关,此外老年人高血压、心脏代偿减弱、脑血管发病率离并发症多,因此联合用药亦增多,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所以老年人患者用药值得注意。 3.4 单纯营养支持应用不合理 在美国的《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南》中指出不合理的临床应用为:补充营养、肾病综合症、慢性肝硬化。我院90例应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中,用于单纯营养支持的有12例,人血白蛋白的分解产物内缺乏合成其它蛋白质的重要氨基酸之一的色氨酸,而且人血白蛋白的半衰期长,人体仅能利用降解而成的氨基酸,当日输注的白蛋白并不能发挥作用;目前,已有多种氨基酸制剂和肠外营养疗法可供选用,另外,人血白蛋白不但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其中的某些成分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输注人血白蛋白还可抑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加速其分解,并可引起循环负荷过重,血钠增高等不良反应,所以把人血白蛋白作为营养补品,用于癌症或把人血白蛋白作为强身剂,用于提高免疫力的用法是错误的。 3.5 合理应用人血白蛋白

关于重组人血白蛋白的系统性表述

关于重组人血白蛋白的系统性表述 人血白蛋白(HSA)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急救药物及重要的药物辅料,在医药,科研及化妆品生产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国内医疗水平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对血液制品认知度的提高,血液制品的临床使用量不断增加,市场容量不断增长,行业快速发展。根据国家医药管理局的报告,2010年全国16城市医院血液系统用药金额约62亿元,其中白蛋白类药物占据了血液制品的主要份额(大于50%)。但作为一种血液制品,HSA同时也面临原料短缺及病毒污染等缺陷的影响。 用基因工程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替代HSA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有前途的高新技术途径。 一.什么是重组人血白蛋白 1.定义 通过基因重组的技术将目的蛋白的基因克隆后,将该基因插入到某种生物(如细菌、酵母、植物,哺乳动物细胞等)中进行复制,然后收集的白蛋白称为重组人血白蛋白。 2.rHSA的等级分类 按不同的质量标准分为了培养基级、药用辅料级和药用注射级(药用级)三类,三类级别的重组人血白蛋白生产工艺相同,但最终控制参数不同,药用级白蛋白质量标准最高。 3.rHSA的表达系统分类 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是一组复杂的大分子蛋白质,必须经过正确的折叠、组装和翻译后修饰,才能赋予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表达系统是重组人血白蛋白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1)原核表达系统 HSA基因最早就是在原核生物大肠杆菌(E.coli)中表达成功的,Lawn等于1981

年首次报道了rHSA的cDNA序列并首次构建了第一个表达rHSA的表达载体pHSA,然后在E.coli中表达成功,表达量为细胞总蛋白的7%,但E.coli表达系统体外很难正确折叠和组装结构复杂的HAS,缺乏翻译后的修饰和加工,表达的蛋白多形成包涵体,且纯化较难,所以未能得到有生物功能的蛋白,细菌细胞壁脂多糖还会造成热反应。因为HSA在原核生物中表达量不高且分泌效果不够理想,所以研究的重点转向其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的表达。 (2)酵母表达系统 酵母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既具有原核生物的容易培养、生长繁殖快、相对易于进行基因工程操作等优点,还具有原核生物缺少的其他优点,如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加工以获得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表达量和分泌量较大,易于产业化培养,非常适合白蛋白及其他非糖基化血浆蛋白的大规模制备。 研究者们用到的酵母表达系统有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汉逊酵母(Hansenula polymorpha)、克鲁维氏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等。在酿酒酵母中,Okabayashi等通过构建在染色体LEU2和HIS4位点上整合的质粒获得能连续分泌rHSA的稳定转化株,每升培养基达到85mg rHSA。 毕赤酵母表达量和分泌量高且稳定,自身分泌蛋白量小,作为基因表达系统研究和使用的最多,已基本掌握其生长规律及大规模高密度发酵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蛋白质生产工具之一。毕赤酵母非常适合人血白蛋白等非糖基化血浆蛋白的大规模制备,成为目前rHSA的主要表达系统。 (3)其他表达系统 作为“生物反应器”的转基因动物自1987年以来就引起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就生产rHSA来说,最理想的表达场所是乳腺,因为乳腺是外分泌器官从而不会影响转基因动物本身的生理,表达的蛋白能经过充分的翻译后修饰加工,组织细胞密度高从而分泌水平高,目标蛋白纯化相对容易。2000年黄淑帧等通过

【CN109810185A】一种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76004.5 (22)申请日 2019.04.08 (71)申请人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地址 102206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生命科 学园生命园路38号 (72)发明人 钱小红 张养军 余谦 张普民  高方圆 焦丰龙 夏朝双 张汉卿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51)Int.Cl. C07K 14/765(2006.01) C07K 1/36(2006.01) C07K 1/18(2006.01) C07K 1/20(2006.01) C07K 1/3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分 离纯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热乙醇沉淀法从转 基因猪血浆中对重组人白蛋白进行粗提纯,再利 用两种色谱方法以串联方式进一步精纯化,即先 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法进行第一步精纯化,再采用 反相色谱法或者凝胶色谱法进行二次精纯化。结 果表明,本发明能从转基因猪血浆中分离纯化出 高纯度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并有望替代人血清 白蛋白用于临床用药和生化研究中。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CN 109810185 A 2019.05.28 C N 109810185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09810185 A 1.一种对含有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血浆中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进行分离纯化方法,包括: 1)去除含有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后,将所得血浆上清液用热乙醇沉淀法进行粗提纯,得到rHSA粗提取液; 2)将所述rHSA粗提取液脱盐浓缩后,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柱洗脱,收集洗脱液即为第一步精纯化rHSA溶液; 3)将所述第一步精纯化rHSA溶液脱盐浓缩后,用反相色谱柱或凝胶色谱柱进行二次精纯化,即得到rHSA溶液,完成所述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分离纯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血浆按照如下步骤制得:对含有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血进行血浆抗凝处理后离心,收集上清液而得; 具体的,所述血浆抗凝处理步骤中,所用抗凝剂为柠檬酸钠水溶液;所述含有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血与抗凝剂的体积比为15:1~20:1;所述抗凝剂的浓度为70g/L~90g/L; 所述离心步骤中,离心力为1500-2500×g;具体为2000×g;时间为20-40min;具体为3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去除含有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的方法包括:将所述含有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血浆冷冻沉淀,解冻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即为所述血浆上清液; 具体的,所述冷冻沉淀步骤中,温度为-30--10℃;具体为-20℃; 所述解冻步骤中,温度为0-10℃;具体为4℃; 所述离心步骤中,离心力为4500-5500×g;具体为5000×g;时间为10-20min;具体为15min。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热乙醇沉淀法包括:将所述血浆上清液与由蛋白保护剂、变性剂、氯化钠和水组成的混合液混匀后,调节pH至 5.0~7.0,在55℃~80℃,恒温保持20~60min,冷却至室温后调节pH至4.0~5.0,静置,一次离心,收集上清,淋洗所得沉淀,再进行二次离心,收集上清,合并两次上清,即为所述rHSA粗提取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保护剂为辛酸钠;所述辛酸钠在由蛋白保护剂、变性剂、氯化钠和水组成的混合液中的浓度为5~10g/L; 所述变性剂为有机溶剂;具体为乙醇;所述氯化钠在由蛋白保护剂、变性剂、氯化钠和水组成的混合液中的浓度为5~9g/L;所述由蛋白保护剂、变性剂、氯化钠和水组成的混合液的体积用量与所述血浆上清液相同; 所述变性剂的用量为所述血浆上清液体积的8%~12%; 所述静置步骤中,温度为室温;时间为1-3h;具体为2h; 所述淋洗步骤中,所用淋洗液为pH值为4.8的蒸馏水; 所述一次离心和二次离心步骤中,离心力为4500-5000×g;具体为5000×g;时间为50-70min;具体为6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用流动相A为0.02mol/L Tris-HCl,流动相B为0.02mol/L Tris-HCl+0.3mol/L NaCl; 所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柱为DEAE弱阴离子交换色谱柱;流速为1mL/min;柱温为室温;检 2

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分析

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分析 摘要】在休克、脑梗死、烧伤以及腹水等疾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人血白蛋白都 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除了上述具有确切治疗效果的疾病之外,人血白蛋白在肾 病综合征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必须经过深入的探讨。而探讨的结果则显示,在重型肝炎中应用人血白蛋白仍需慎重,而在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中,不建 议使用人血白蛋白对患者营养进行补充。 【关键词】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344-02 作为一种人工分离提取的制剂,人血白蛋白来源于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健 康人群,将其血浆进行收集,并通过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将其中的有效成份进行 提取,再经过病毒灭活才能够形成人血白蛋白制剂[1]。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 人血白蛋白在临床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该物质能够增加循环血容量,同时维持 血浆胶体渗透压,具有转运以及解毒的作用[2]。如果患者存在氮代谢障碍的情况,使用人血白蛋白还能够提供营养成分来维持氮源组织的活动。因此,在临床中, 人血白蛋白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不过在一些领域,应用人血白蛋白仍然具有争 议性,因此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1.临床应用人血白蛋白 1.1 危重病治疗 危重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蛋白血症的情况,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以及并发症 发生率,另外其症状持续的时间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与疾病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而对于严重烧伤患者来说,其病死率与低蛋白血症与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倒置 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1.1.1人血白蛋白治疗与死亡率 有学者对人血白蛋白治疗ICU患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相应的对照试验 发现,对于危重症患者,如果使用人血白蛋白进行治疗,那么就会增加其死亡风险,增加的程度为6%左右[3]。风险增加患者就一定会病死么?该学者的研究只 不过说明病死的可能性有所提高,并没有对实际的病死率进行研究。而另有研究 结果显示,将人血白蛋白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液体复苏中,并不会使其病死率增加。2004年,新西兰及澳大利亚危重病学会对比研究了,分别使用人血白蛋白和 生理盐水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的效果和价值。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并无显 著的统计学意义。后两项研究结果证实,在危重症患者的复苏中,应用人血白蛋 白并不会使患者的病死率有所增加[4]。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有研究发现, 使用人血白蛋白进行液体复苏,对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有一定价值。上述结论 经总结可知,对于危重病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对其病死率的影响不大,只在脓 毒症等特定疾病中有应用价值。人血白蛋白并不会增加危重症患者病死率,只是 增加了死亡风险。对于除患有脓毒症的其他危重症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治疗不 会影响病死率。 1.1.2人血白蛋白治疗与并发症 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证实,对于心脏手术、腹水患者以及非心脏手术患者等, 使用人血白蛋白代替人工胶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对 于脑损伤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能够极大地改善其预后效果[5]。 1.2 人血白蛋白应用于脑梗死

转基因水稻大规模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转基因水稻大规模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由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武汉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代常领衔的研发团队从2006年开始进行植物源替代血浆来源的医药蛋白的 研究与开发,现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已跨入规模化生产的阶段,填补了国际上此项技术空白。相关论文于2011年10月3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 科学院院报》。该论文在线之际,受到国外Scientist ,Nature news, The Australian, Thomson Reuters, Fox News, Agence France Presse (AFP法新社)等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巴西、印度各专业杂志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该研究表明由转基因水稻种子生产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OsrHSA)在生理生化性质、物理结构,生物学功能、免疫原性与血浆来源的人血清白 蛋白一致;并建立了大规模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生产工艺,获得了高纯度和高产量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利用大量数据证明了转基因 水稻种子可取代现有基于发酵的表达技术来生产重组蛋白质是经济有效的。正如PNAS 审稿人对该文章的评价:“这篇文章解决了在科学上振 奋人心、在经济上都非常重要的议题--即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血浆产品或其他蛋白产品的技术平台,可代替其他基于发酵的表达技术,其重 要性也不言而喻……这篇文章近乎完美地证实了植物生产的医药蛋白和批准临床使用的血浆来源医药蛋白是完全相同的,并提供了翔实数据 证明植物系统规模化容易和成本优势。” 目前,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细胞培养领域。常见的人血清白蛋白大多数从人的血浆中提取,这样的生 产方式不仅受到血浆供应的限制,而且还具有携带病毒传播的高风险性。国际上以重组人血白蛋白替代血源产品的应用已成为趋势,国内市 场需求也逐年扩大,2010年已达150吨。尽管市场广阔,但高纯度重组人血白蛋白的规模化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却是世界性难题。武汉禾 元历经多年的技术攻关,利用水稻胚乳表达技术平台,研发出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组人血白蛋白产品生产技术,并成功实现重组人血白蛋白规 模化和产业化,完全摆脱了相关制约,具有纯度更高、无动物组分、安全、高效、绿色环保、廉价、无限量供应等优势。随着植物源重组人 血清白蛋白的发展,我国人血清白蛋白日益紧张的局面必将得到缓解。

环尔博(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

环尔博(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环尔博 通用名称: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 英文名称: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Injection(CHO cell) 【成份】 主要组成成分: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适应症】 用于肾功能不全所致贫血,包括透析及非透析的病人。 【用法用量】 1 肾性贫血本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可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周分2~3次给药。给药剂量需依据病人贫血程度、年龄及其他相关因素调整,以下方案供参考:治疗期:开始推荐剂量血液透析患者每周100~150 IU/公斤体重,非透析病人每周75~100IU/公斤体重。若红细胞压积每周增加少于0.5vol%,可于4周后按15~30IU/公斤体重增加剂量,但最高增加剂量不可超过30IU/公斤体重/周。红细胞压积应增加到30~33vol%,但不宜超过36 vol%。维持期:如果红细胞压积达到30~33 vol%或血红蛋白达到100~110克/升,则进入维持治疗阶段。推荐将剂量调整至治疗期剂量的2/3,然后每2~4周检查红细胞压积以调整剂量,避免红细胞生成过速,维持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在适当水平; 2 外科围手术期的红细胞动员适用于术前血红蛋白值在100~130克/升的择期外科手术病人(心脏血管手术除外),使用剂量为150IU/公斤体重,每周3次,皮下注射,于术前10天至术后4天应用,可减轻术中及术后贫血,减少对异体输血的需求,加快术后贫血倾向的恢复。用药期间为防止缺铁,可同时补充铁剂; 3 肿瘤化疗引起的贫血当病人总体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

血液制品简述

血液制品概述 血液制品是从输血医学起源及发展起来,目前其涵盖范围还延伸到了基因工程产品。由于血液制品为高风险行业,世界各国都有严格的监控手段和相对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世界血浆蛋白治疗协会PPTA属下MRB机构的数据表明,全球血液制品行业原有102家企业,由于各国政府加强了监管,加上企业的兼并重组行动升级,目前全球血液制品行业企业数目大幅减少,百特和拜耳两家的产品就占全球血液制品市场份额的75%-80%,行业集中度非常明显。 全球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根据IMS的调查,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全球血液市场规模只有103.2亿美元,与2004年同比还略有下降。血液制品是传统药物,有深厚的市场基础,但连续数年其增长率一直低于整体医药行业增长率,主要是安全性问题使各国政府对血液制品产业的发展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另外,血浆的原料供应也出现瓶颈,尽管微生物发酵和组织培养甚至转基因动物和植物等基因工程手段在血液制品行业也有一些应用,但目前从血浆中提取蛋白仍然是主要手段。在基因工程技术和生物反应器产业化的瓶颈突破之前血液制品产业的发展难以有明显转折点。 1、产业政策催生行业龙头 由于有国家行政禁令,除人血白蛋白和基因重组VIII因子等产品外所有血制品均为国内企业生产,而且对于生产血液制品的企业有行政壁垒,因此我国的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比较高,排名前六名的上生所、成都蓉生、上海莱士、远大蜀阳、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控制了60%-70%的市场份额。国内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共33家,市场总容量40亿元左右,2000-2009年在全国16个城市医院血液系统的用药金额的复合增长率为19%,高于医院整体用药金额增长速度。 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规模、技术和管理上。现阶段血液制品的生产规模与投浆量成正相关关系。根据国际经验数值,1000-1500吨的投浆量是最具规模效应的。2008年全国投浆量在300万吨以上的只有华兰生物、上海莱士、成都蓉生药业有限公司、四川远大蜀阳药业有限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占全国投浆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8%、10%、13%、10%、13%,而其他30余家企业投浆量共占36%左右。

人血清白蛋白(HSA)酶联免疫分析

人血清白蛋白(HSA)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产品编号:CSB-E08970h 检测范围:78 μg/ml - 5000 μg/ml 最低检测限:19.5 μg/ml 特异性:本试剂盒可同时检测天然或重组的人HSA,且与其他相关蛋白无交叉反应。 有效期:6个月 预期应用:ELISA法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细胞培养上清或其它相关生物液体中HSA含量。 说明 1.试剂盒保存:-20℃(较长时间不用时);2-8℃(频繁使用时)。 2.浓洗涤液低温保存会有盐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 3.中、英文说明书可能会有不一致之处,请以英文说明书为准。 4.刚开启的酶联板孔中可能会含有少许水样物质,此为正常现象,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任何影响。 实验原理 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载体,往包被抗HSA抗体的微孔中依次加入标本或标准品、生物素化的抗HSA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HSA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试剂盒组成及试剂配制 1.酶联板(Assay plate ):一块(96孔)。 2.标准品(Standard):2瓶(冻干品)。 3.样品稀释液(Sample Diluent):1×20ml/瓶。 4.生物素标记抗体稀释液(Biotin-antibody Diluent):1×10ml/瓶。 5.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稀释液(HRP-avidin Diluent):1×10ml/瓶。 6.生物素标记抗体(Biotin-antibody):1×120μl/瓶(1:100) 7.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HRP-avidin):1×120μl/瓶(1:100) 8.底物溶液(TMB Substrate):1×10ml/瓶。 9.浓洗涤液(Wash Buffer):1×20ml/瓶,使用时每瓶用蒸馏水稀释25倍。 10.终止液(Stop Solution):1×10ml/瓶(2N H2SO4)。 需要而未提供的试剂和器材 1.标准规格酶标仪 2.高速离心机 3.电热恒温培养箱 4.干净的试管和Eppendof管 5.系列可调节移液器及吸头,一次检测样品较多时,最好用多通道移液器 6. 蒸馏水,容量瓶等 标本的采集及保存 1.血清:全血标本请于室温放置2小时或4℃过夜后于1000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

人血清白蛋白临床治疗的作用

人血清白蛋白临床治疗的作用 人血清白蛋白,当前在临床的治疗方面,可以说它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很多的疾病都能通过人血清白蛋白,通过有效的治疗让自己得到有效的康复,所以对于很多的患者,想具体全面了解一下人血清白蛋白的临床治疗的作用,为了你们全面了解,就来一起看看下面介绍。 “人血清白蛋白”,临床上是治疗烧伤、休克、肝腹水、肝硬化、肾水肿、脑水肿等疾病的“黄金救命药”,并可用于癌症、艾滋病的辅助治疗,是疫苗生产、干细胞培养的重要原料。眼下,它只能从血浆中提取,缺口极大。而现在,在中国能让它从大米里“长”出来。 人血清白蛋白是我国的一线大宗临床用药的重大品种,国际市场上需求大约600吨/年;我国临床需求约为215吨/年左右。随着我国预防为主的医药策略的推进,疫苗生产的需求将增至60-70吨,因而我国的人血清白蛋白需求将达到近300吨/年左右。而我国供应量仅能满足市场的1/3,人血清白蛋白在医院里

已是“一药难求”,一些重要疾病因人血清白蛋白的短缺不能得 到有效治疗,尤其是我国肝病的重灾国家,有肝炎引起的肝硬化腹水病人较多,对人血清白蛋白需求量大。尽管人血清白蛋白加工工艺安全性较好,但仍存在感染肝炎、艾滋等血液病毒的风险;我国曾出现因卖血而造成的艾滋病村的悲剧。 禾元生物利用水稻胚乳细胞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表达的植 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OsrHSA已通过临床前试验。结果表明与 市售制剂对照品血浆来源的人血清白蛋白相比,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对大鼠和灵长类食蟹猴的毒理学反应与药物代谢动力 学均无显著差别,部分指标甚至优于血浆来源的人血清白蛋白。这是国际上首次通过临床前试验证明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的药物安全性,为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进入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OsrHSA已成功实现了规模化和产业化。 人血清白蛋白临床治疗的作用,以上的内容就会很多的患者,介绍了人血清白蛋白的临床治疗,以及它的作用,所以在充分了解后,相信你已经了解了人体血清白蛋白的临床治疗作用,在了解后,如果你得了需要通过这方面治疗的一些疾病,可以尽快选择人血清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处方点评标准

人血白蛋白处方点评标准(讨论稿) 为规范人血白蛋白的临床使用,降低药品费用,改善人血白蛋白短缺现状,促进人血白蛋白的合理使用,开展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相关处方或医嘱点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药剂科综合参考《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北京地区《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以及人血白蛋白说明书、相关循证医学依据等,结合我院临床实际,制定我院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评价标准初稿。 【点评标准】 1.适应证不适宜; 2.用法、用量不适宜; 3.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4.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5.联合用药不适宜; 6.重复给药; 7.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 8.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点评细则】 1.适应证不适宜:“诊断”栏未注有符合以下情况一项或一项以上适应证者判定 为适应证不适宜。 严重失血、创伤和烧伤等引起的休克; 纠正人血白蛋白作为补充血容量的首选药物的误区。《美国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简称UHC,下同)[1]中提到:对于出血性休克,晶体溶液可作为首选药物用于扩张血容量,成人患者输入4L晶体液后2h无效,可考虑非蛋白胶体液,当对非蛋白胶体液有禁忌时才

考虑使用5%白蛋白。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外科病人中,对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的结局指标,不同种类的胶体液并未显示出明显差异。 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颅压升高; 人血白蛋白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将脑组织的水分转移到血管内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和头部创伤引起的血管痉挛,应首选晶体溶液维持脑灌注压。如果存在脑水肿的危险,应使用高浓度白蛋白(25%)胶体液维持脑灌注压【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人血白蛋白的适应症,白蛋白能与血中胆红素结合,阻止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促进胆红素排泄。光疗在过去的50年里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机制是让脂溶性的胆红素通过迅速光氧化和光致异构退化,成为水溶性化合物而排出体外。就机制而言,这两种方法在治疗中可以互补,同时使用两种方法可有协同作用,但UHC的指南则提出白蛋白不能与光疗合用。 中毒性虚脱,重度感染综合性; 肝硬化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发布的肝硬化腹水治疗指南【2】指出,肝硬化腹水是由门静脉高压、内脏血管扩张、肾水钠潴留引起的,治疗以限钠利尿为主,只有重度难治性肝硬化腹水采用穿刺放腹水联合白蛋白治疗,未行穿刺放腹水患者避免单独用白蛋白治疗,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低钠血症、肝肾综合征患者联用白蛋白可增效。2016年意大利AISF/SIMTI意见书:《肝硬化患者合理使用白蛋白》【3】强调上述治疗指征,但肝硬化患者非SBP的细菌感染、肝性脑病和感染性休克目前证据还不充分。

关于重组人血白蛋白的系统性表述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关于重组人血白蛋白的系统性表述 人血白蛋白(HSA)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急救药物及重要的药物辅料,在医药,科研及化妆品生产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国内医疗水平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对血液制品认知度的提高,血液制品的临床使用量不断增加,市场容量不断增长,行业快速发展。根据国家医药管理局的报告,2010年全国16城市医院血液系统用药金额约62亿元,其中白蛋白类药物占据了血液制品的主要份额(大于50%)。但作为一种血液制品,HSA同时也面临原料短缺及病毒污染等缺陷的影响。 用基因工程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替代HSA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有前途的高新技术途径。 一.什么是重组人血白蛋白 1.定义 通过基因重组的技术将目的蛋白的基因克隆后,将该基因插入到某种生物(如细菌、酵母、植物,哺乳动物细胞等)中进行复制,然后收集的白蛋白称为重组人血白蛋白。 2.rHSA的等级分类 按不同的质量标准分为了培养基级、药用辅料级和药用注射级(药用级)三类,三类级别的重组人血白蛋白生产工艺相同,但最终控制参数不同,药用级白蛋白质量标准最高。 3.rHSA的表达系统分类 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是一组复杂的大分子蛋白质,必须经过正确的折叠、组装和翻译后修饰,才能赋予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表达系统是重组人血白蛋白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1)原核表达系统

HSA基因最早就是在原核生物大肠杆菌(E.coli)中表达成功的,Lawn等于1981年首次报道了rHSA的cDNA序列并首次构建了第一个表达rHSA的表达载体pHSA,然后在E.coli中表达成功,表达量为细胞总蛋白的7%,但E.coli表达系统体外很难正确折叠和组装结构复杂的HAS,缺乏翻译后的修饰和加工,表达的蛋白多形成包涵体,且纯化较难,所以未能得到有生物功能的蛋白,细菌细胞壁脂多糖还会造成热反应。因为HSA在原核生物中表达量不高且分泌效果不够理想,所以研究的重点转向其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的表达。 (2)酵母表达系统 酵母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既具有原核生物的容易培养、生长繁殖快、相对易于进行基因工程操作等优点,还具有原核生物缺少的其他优点,如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加工以获得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表达量和分泌量较大,易于产业化培养,非常适合白蛋白及其他非糖基化血浆蛋白的大规模制备。 研究者们用到的酵母表达系统有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汉逊酵母(Hansenula polymorpha)、克鲁维氏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等。在酿酒酵母中,Okabayashi等通过构建在染色体LEU2和HIS4位点上整合的质粒获得能连续分泌rHSA的稳定转化株,每升培养基达到85mg rHSA。 毕赤酵母表达量和分泌量高且稳定,自身分泌蛋白量小,作为基因表达系统研究和使用的最多,已基本掌握其生长规律及大规模高密度发酵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蛋白质生产工具之一。毕赤酵母非常适合人血白蛋白等非糖基化血浆蛋白的大规模制备,成为目前rHSA的主要表达系统。 (3)其他表达系统 作为“生物反应器”的转基因动物自1987年以来就引起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就生产rHSA来说,最理想的表达场所是乳腺,因为乳腺是外分泌器官从而不会影响转基因动物本身的生理,表达的蛋白能经过充分的翻译后修饰加工,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