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期末复习资料

形式逻辑期末复习资料
形式逻辑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方式叫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与语言有不可分类的联系。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概念、判断和推理)是借助于语言(语词、句子和句群)来实现和表达的。

3、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有具体内容,也有逻辑形式,反映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叫思维的具体内容;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叫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的逻辑形式既与思维的具体内容相联系,其自身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普通逻辑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只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的逻辑形式。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逻辑常项,一是变项。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它们的逻辑常项的不同。

4、简单的逻辑方法:普通逻辑所研究的逻辑方法主要是指:定义、划分、限制与概括、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归纳方法等。相对于辩证逻辑所研究的逻辑方法,上述方法是比较简单的。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不同:感觉、知觉、表象是反映个别对象的具体形象及其属性,其中既有特有属性或

本质属性,也有非特有属性或非本质属性;概念舍支了对象的非特有或非本质的忏悔,而是抽象地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6、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牲,即内涵和外延。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通常称为概念的含义。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范围。

7、单独概念:是反映唯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语词中的专有名词和摹状词都表达单独概念。

8、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语词中的普通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等,一般都表达普遍概念。

9、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叫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叫非集合概念。集合体是由若干同类的个体组成的统一的总体,一人集合体所具有的忏悔,只为该集合体所具有,而不必为这个集合体中的每一个体所具有。非集合体则不同。

10、正概念和负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忏悔的概念就是正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忏悔的概念就是负概念。从语言方面说,在表达负概念的语词中,常常含有“无”、“不”、“非”等否定词。负概念总是相对于某个特定范围而言的,一个负概念所相对的范围,逻辑上叫做论域。

11、同一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全部重合,即所有的a都是b,同

时所有的b都是a,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

12、真包含于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的a都是b,但是有的不是,那么与之间的关系说是真包含于关系,即真包含于。

13、真包含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的b都是a,但是有的a不是b,那么a 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关系,即a真包含b。

在真包含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中,都有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和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外延较大的那个概念叫做属概念,外延较小的那个概念叫做种概念。这两种关系叫属种关系。

14、交叉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仅有一部分是生命的,即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而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15、同一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中至少有一部分外延是重合的。我们把这四种关系统称为相容关系。

16、全异关系:a、b两个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没有任何一个部分是重合的,即所有的a都不是b,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异关系。又称不相容关系。

全异关系还可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17、矛盾关系:具有全异关系的a、b两个概念,它们都包含于另一个概念c,如果a与b的外延之和等于c的全部外延,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矛盾关系。

18、反对关系:具有全异关系的a、b两个概念,它们都包含于另一个概念c,如果a与b的外延之和小于c的全部外延,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反对关系。

19、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

20、真实定义:是揭示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成本质属性的定义。

属加种差定义是最常用的定义方法。

根据种差的不同可将属加种差定义分为性质定义、关系定义、发生定义、功用定义等。

21、语词定义:是明确一个语词所表达的意义的定义。分说明的语词定义和规定的语词定义。

22、划分:是通过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个小类,来揭示这个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它是氢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个种概念。

划分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划分的母项;一是划分的子项。把母项分为若干子项的根据,叫做划分标准。

划分与分解不同。分解是把一个具体事物分成若干部分。

23、划分的方法分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二分法。

24、分类: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它是根据对象的本质忏悔或显着特征进行的划分,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25、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啬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限制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限制的极限是单独概念。

26、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概括是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概括的极限是范畴。

27、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任何判断都有两个牲:第一,判断都有所断定,包括肯定或否定;第二,判断都有真假。

28、性质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传统逻辑把它称为直言判断。性质判断是由四部分组成的,它们分别叫做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

29、性质判断的种类:在性质判断中,逻辑常项是联项和量项。根据联项和量项的不同,性质判断可以分为六种:1)单称肯定判断:这个s是P;2)单称否定判断:这个s不是P;3)特称肯定判断:有s是P;4)特称否定判断:有s不是P;5)全称肯定判断:所有s是P;6)全称否定判断:所有s不是P。

传统逻辑把单称判断当全称判断看待。因此,性质判断的形式是四种:一是全称肯定判断,用A表示,简写为SAP;二是全称否定判断,用E表示,简写为SEP;三是特称肯定判断,用I表示,简写为SIP;四是特称否定判断,用O表示,简写为SOP。

30、关系判断:是断定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它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基本形式为:

所有aR所有b;所有aR有的b;有的aR所有b;有的aR有的b。

在关系判断中,有的关系者项是两个,有的关系者项是三个,有的关系者项多于三个。前者叫做二项关系,后者分别叫做三项关系和多项关系。在关系判断中,如果关系者项表示的是一个或一类对象,量项可以省略。这样,一个二项的关系判断可以写为:R(a,b)或aRb;一个三项的关系判断可以写为R(a,b,c)

31、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支判断(联言支)和联结项“并且”组成的,一个二支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为: p并且q

在现代逻辑中,这种判断形式可以用符号表示为:p∧q

32、选言判断:是断定几种可能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判断。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选言支和联结项“或者”或“要么”组成的。

33、******选言判断分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1)相容就是断定几个选言支至少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其形式是p或者q。

在现代逻辑中,这种判断形式用符号表示为p∨q

2)不相容就是断定几个选言支有并且只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形式是:要么p,要么q,符号表示为:p∨q。

34、假言判断:就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假言判断是由两个支判断和联结项组成的。作为条件的支判断叫前件,作为推断的支判断叫后件。

35、假言判断的种类:一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就是断定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的

假言判断。所谓充分条件是指有前件时必有后件,而无前件时后件不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一般形式是:如果p,那么q;二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就是断定装腔作势是后件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所谓必要条件是指无前件时必无后件,而有前件时后件不定,这样前件就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一般形式是:中是p,才q;三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就是断定前件既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又是后件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所谓充分必要条件就是指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也必无后件。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一般形式是:当且仅当p,才q

37、负判断:就是否定某个判断的判断,又叫判断的否定。负判断与否定判断是不同的。负判断是由一个支判断(被否定的判断)和联结项“并非”所组成的。它的一般形式是:并非p。

38、真值表:是能显示一个复合判断在它的支判断的各种真值组合下的真假情况的图表。运用真值表方法,可以在有穷步骤内计算出较复杂的复合判断的真值。

39、模态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判断。“必然”、“可能”,逻辑上叫做模态词。模态判断也就是包含有模态词的判断。

40、推理: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它是由前提和结论组成的。推理所依据的已知判断叫前提,推出的新判断叫结论。在推理中,从前提到结论的推出关系是用“所以”来表示的。

41、三段论:就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又叫做直言三段论。一个三段论是由三个性质判断构成的,其中,两个是前提,另一个是结论。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括并且只包括三个不同的项:大项、小项和

中项。结论的主项叫小项,结论的谓项叫大项,前提中的共同项叫中项。前提中,包含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三段论的典型形式是一切M 都是P,一切S都是P,所以,一切S都是P。三段论是靠中项来联结大项和小项的。在三段论中,中项只能有一个。如果有两个中项,就会出现“四概念错误”。

42、关系推理:就是以关系判断为前提或结论的推理。它是根据前提中关系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人对称性关系推理、反对称性关系推理、传递性关系推理和反传递性关系推理四种。

43、联言推理:是前提或结论为联言判断的推理。

44、选言推理:是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选言判断的推理。也可叫选言三段论。分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相容的就是前提中有一个是相容的选言判断的选言推理。不相容的就是前提中有一个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选言推理。

相容选言推理的两条规则:一是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二是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不相容选言推理的两条规则是否定一个选言支以外的选言支,就要肯定余下的那个选言支。二是肯定一个选言支,就要否定其他选言支。

45、假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个是假言判断,另一个是性质判断,结论是性质判断的推理。也可以叫做假言三段论。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46、归纳推理:就是以个别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得出以普遍性的知识为结论的推理。由于它的结论的知识超出了前提知识的范围,所以,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归纳推

理也可称为归纳法。

简答:

1.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

答:就是人们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时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逻辑规律。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有三条:1)同一律;2)矛盾律;3)排中律。遵守这些规律是人们进行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唯心主义者把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看成是纯主观的、先验的范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归根结底,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都来自客观世界,是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反映。

2、普通逻辑的性质:普通逻辑是一门工具的科学。它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获取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

作为一种工具,普通逻辑的基本内容是没有阶级性的。任何人要进行思维活动,要表述、论证思想,都要应用思维的逻辑形式,都要遵守思维的基本规律。

3、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学习普通逻辑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具体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获得新知识。二是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严密地论证思想。三是有助于人们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四是有助于人们学习、掌握各门具体科学知识。五是有助于人们提高办事效率。

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的外延应是全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徨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

概念或语词,不提用比喻。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含混”的错误。

7、定义的作用:在思维过程中,定义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定义,能够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结并巩固下来;二是通过定义,可以明确概念;三是要把一个概念传达给原来不了解这个概念的人,也需要应用定义。

8、划分的规则:

1)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9、划分的作用:划分的主要作用是:一是通过划分,可以扩展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二是通过划分,可以明确概念的外延,使人们了解一个概念能免适用于哪些对象。

4、概念与语词的联系和区别:

概念与语词有密切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但是,概念与语词又有区别: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语词是一种语言形式;任何概念都必须借助于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5、概念作用:

概念是思维的起点,是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概念是思维的结晶,它北纬着并巩固着人类在一定阶段上对于事物认识的成果;借助概念,人们可以从本质上把同类对象联系起来,把不同类对象区分开来。

10、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在属概念和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存在着反变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外延愈大,则它的内涵愈少,一个概念的外延愈小,则它的内涵愈多;一个概念的内涵愈少,则它的外延愈大,一个概念的内涵愈多,则它的外延愈小。

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限制与概括的逻辑根据。

11、判断与语句:

有密切联系。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但也有区别:任何判断都要用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表达判断的语句叫命题。

12、判断的种类:判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基本的判断形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简单判断,一是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就是本身不含有其他判断的判断,其变项是概念。简单判断又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是本身包含有其他判断的判断,其变项是判断。复合判断又分为联言判断、先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

13、性质判断(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

具有A、E、I、O判断形式的四种判断,在什么情况下是真的?在什么情况下是假的?根据表中所列的A、E、I、O的真假情况,即可确定它们之间的真假关系:1)反对关系(A与E):不能同真,可以同假;2)矛盾关系(A与O,E与I):不能同真,不能同假;3)下反对关系(I与O):不能同假,可以同真;4)差等关系(A与I,E与O):全称判断真,特称判断必真,全称判断假,特称判断真假不定;特称判断假,全称判断必假,特称判断真,全称判断真假不定。

传统逻辑把具有相同的主项和谓项的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用一个方形图来表示,即:逻辑方阵。

上述A、E、I、O之间的关系又称为“对当关系”。根据这种对当关系,人们可以由其中一个判断的真或假,推知其他判断的真假情况。

14、性质判断(A、E、I、O)主、谓项的周延性:

周延性是指在性质判断中对主项、谓项外延的断定情况,断定了全部外延,就叫做周延,没有断定全部外延,就叫做不周延。因此,可以确定:全称判断的主项都周

延;特称判断的主项都不周延;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否定判断的谓项都周延。关于A、E、I、O主、谓项的周延性,见下表:

判断类型主项谓项

A 周延不周延

E 周延周延

I 不周延不周延

O 不周延周延

15、关系的性质:

在关系判断中,关系的逻辑性质是不同的。这里主要讨论关系的对称性和关系的传递性。

1)对称性:关系的对称性有三种情况:一是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Rb真,那么bRa也一定真,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就是对称的;二是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Rb 真,那么bRa一定假,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就是反对称的;三是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Rb真,那么bRa可真可假,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就是非对称的。

2)传递性:关系的传递性也有三种情况:一是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Rb真,并且bRc也真,那么必真,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是传递的;二是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Rb真,并且bRc也真,那么aRc必假,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是反传递的;三是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Rb真,并且bRc也真,那么aRc可真可假,在这种情况

下,关系R是非传递的。

16、联言判断的逻辑值与联言支都真时,它才是真的,在其他情况下,它都是假的。这种关系可以用现代逻辑的真值表来说明。

17、负判断的种类:一是简单判断的负判断:主要是A、E、I、O四种性质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1)SAP的负判断是并非SAP,它等值于:SOP。2)SEP的负判断是并非SEP,它等值于:SIP。3)SIP的负判断是并非SIP,它等值于:SEP。4)SOP的负判断是并非SOP,它等值于:SAP。二是复合判断的负判断。

18、真值表的作用:一是运用真值表方法可以羊定任一复合判断的逻辑值。二是运用真值表方法可以羊定两个复合判断是否等值。三是运用真值表方法可以羊定两个复合判断是否为矛盾判断或反对判断。

19、模态判断的种类:一是必然模态判断,其中分为两种:必然肯定模态判断和必然否定模态判断;另一类是可能模态判断,其中也分为两种:可能肯定模态判断和可能否定模态判断。它们的形式分别是:

必然肯定模态判断必然 p 符号为□p

必然否定模态判断必然非p 符号为□﹁p

可能肯定模态判断可能p 符号为◇p

可能否定模态判断可能非p 符号为◇﹁p

20、模态判断之间的关系:必然p、必然非p、可能p、可能非p之间的真假关系。

共有四种:一是反对关系:“必然p”与“必然非p”;二是矛盾关系:“必然p”与“可能非p”,“必然非p”与“可能p”。三是差等关系:“必然p”与“可能p”,“必然非p”与“可能非p”;四是下反关系:“可能p”与“可能非p”。

31、推理的种类:传统逻辑根据推理中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进各的不同,反推理分为三大类: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32、三段论的规则:一是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应周延一次。二是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三是从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四是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五是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根据上面规则导出:一是从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二是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特称的,则结论是特称的。

33、三段论的格和式:就是由于中项在前提中的位置不同所构成的不同的三段论形式。三段论有四个格:

三段论各格有自己的特殊规则和作用。

第一格规则是1)小前提必肯定;2)大前提必全称。第一格的主要特点是:较典型地体现了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特点,可以得出A、ER、I、O四种结论,因而逻辑史上称这一格为“典型格”。作用是根据一般来认识特殊。第二格规则是:1)前提中总有一个是否定的;2)大前提必全称。这个格的特点是:结论一定是否定的。因此,它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事物,反驳肯定判断。故称为“区别格”。第三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肯定;2)结论必特称。这个格的特点是:只能得出特称的

结论。因而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反驳全称判断。第四格没有什么特殊的用途。

34、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在认识过程中,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是密切联系和相互补充的:演绎离不开归纳,演绎推理的大前提是由归纳推理提供的;归纳也离不开演绎,归纳推理在准备前提(观察和搜集经验材料)时需要一定的理论、原则作为指导。但是,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确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一是思维的进程不同;二前提和结论所断定的范围不同;三前提与结论联系的性质不同。

35、归纳推理的种类:传统的归纳推理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归纳推理,另一类是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包括简单枚举法和古典的排除归纳法。

36、三段论的公理:一类对象的全部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那么,这类对象中的部分也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换句话说,如果对一类对象的全部有所断定,那么对它的部分也就有所断定。

37、三段论的一般规则:一、在一个正确的三段论中,有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二、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四、从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任何确定的结论。五、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那么结论是否定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六、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七、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特称,结论必然特称。

38、三段论的格:第一格,中项(M)分别是大前提的主项和小前提的谓项;第二格,中项分别是大、小前提的谓项;第三格,中项分别是大、小前提的主项;第四格,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谓项和小前提的主项。

39、三、真值表:

40、1、联言判断的真值表:

41、p q p∧q

42、真真真

43、真假假

44、假真假

45、假假假

46、2、相容的选言判断的真值表:

47、p q p∨q

48、真真真

49、真假真

50、假真真

51、假假假

52、3、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真值表:******

53、p q p∨q

54、真真假

55、真假真

57、假假假

58、4、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

59、p q p→q

60、真真真

61、真假假

62、假真真

63、假假真

64、5、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

65、p q p←q

66、真真真

67、真假真

68、假真假

69、假假真

70、6、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

71、p q p←→q

73、真假假

74、假真假

75、假假真

76、7、负判断真值表:

77、p ﹁q

78、真假

79、假真

英语翻译技巧选修课讲义

第一单元词语的翻译(1) 增词法 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法和句法结构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例如,英语中有词形变化,汉语中没有;英语中大量用连词、介词、关系代词等,而汉语中各成分往往通过内在的关系贯串在一起,不一定或很少使用连词和介词,也没有关系代词。所以,翻译时常常有必要在译文的词量上作适当的增加,使译文既能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又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但是增词必须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非增加不可的词语。 汉译英中的增词 一、根据句法结构需要增词 1.增补主语 汉语里无主语的句子相当多,汉译英时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适当的代词或名词补做主语。增加什么样的主语则取决于上下文。 例1:不坚持就会失败。 One will fail unless —one perseveres. 例2:怕要下雨了。 I am afraid it is going to rain. 例3: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简直可笑! You want the horse to run fast and yet you don’t 1et it graze.Isn’t it ridiculous! 2.增补非人称的或强调句中的it 英语中it除了指天气、时间等外,还常用来表示强调、代替不定式等。汉语中有许多表达方法,英译时需增补it。 例4:一天天冷起来了。 It is getting colder day by day. 例5:是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的时候了。 It’s time we took effective measures. 例6:尝试而失败还是比不尝试好。 It’s better to try and fail than never try at a1l.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汉英语言表达思想顺序的不同。如果一个句子里既有叙事部分,又有表态部分,在汉语里往往是叙事在前,表态在后。叙事部分比较长,表语部分一般都很短(如句中的“不容易”、“容易”、“好”)。在英语中则往往相反,表态在前,叙事在后。所以译文中要增补it作先行主语,以便把较短的表态部分放在前面。 下面两个例句中it起强调作用。 例7:我们费了很大力气才解决了那些问题。 It was with great effort that we solved those problems. 例8:我们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 It was for your benefit that we did all that. 3. 增补作宾语的代词或先行宾语it 在汉语中,只要从上下文能正确理解,宾语常常可以省略,但在英语中凡及物动词都得有宾语,因此在英译时经常要增补宾语。 例9:我们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We think it most important that theory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ractice.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SOP 。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概念与语句的关系是()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是()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3、“圆是平面上的一个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三段论是()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当p才q,”“p→q”均真,则() (1)p真q真(2)p假q假(3)p真q假(4)非p真非q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1)小王和小李都不是电大学生(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不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可靠(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法律 逻 辑 学》 期 末考 试试 卷 1.“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 与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S 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A 或者 B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 →q ”、“p →q ”与“p →q ”均为真时,p 、q 取值应为( )。 A.都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 A.单独概念 集合概念 正概念 B.单独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 负概念 D.普遍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D. “甲班所有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6. A 与B 是交叉关系,B 和C 也是交叉关系,则A 与C 之间不可能( ). A.可能是全异关系 B.可能是真包含关系 C.必然是交叉关系 D.可能是全同关系 7. 下列各题中,限制和概括均正确的是( )。 A.将“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概括为“政党” B.将“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概括为“受贿” C.将“故意犯罪”限制为“正当防卫”,概括为“犯罪” D.将“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概括为“学生” 8. 以“只有受贿,才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另一前提可以是( )。 A. 未受贿 B.未犯法 C. 受贿 D.并没有犯法 9.“中国的法官是公平断案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公平断案的”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 A.真包含 B.真包含于 C.交叉 D.反对 10. 若“A 可以分为B 、C 、D ”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 与D 的外延可以是( )。 A.属种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 并不是说甲可能不懂刑法 C.并非甲不可能懂刑法 D.并非甲不必然不懂刑法 2. 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判断是( )。 A .你来,他也来 B .或者你不来,或者他来 C .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 .只有你来,他才来 16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竞技桥牌选修课讲义

竞技桥牌选修课讲义 前言 桥牌作为一项高雅、文明、竞技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风靡全球,并以它特有的魅力而称雄于各类牌戏。桥牌运动能够使人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完美性格、适应生活,帮助人们遇事考虑全面、临危不乱,改善人际关系等等。在打牌过程中,要运用很多数学、逻辑学的知识,计算和记忆能力,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智育发育的体育项目。 桥牌讲座的基本内容包括桥牌的基本概念、打法、计分、竞赛等几个部分。方法包括自然叫牌法、坐庄与防守技巧、记分法、自然定约卡、防守叫牌体系、中国桥牌竞赛规则、桥牌比赛方法等等,分初级班、中级班。 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讨论与打牌练习、比赛练习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会桥牌的基本打法,计算方法,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自然叫牌法慨要 代号说明:S= 黑桃 H= 红心 D= 方块 C= 梅花 NT=无将 牌力估计:大牌 A=4,K=3,Q=2,J=1 大牌点 12点以上开叫 牌型:平均牌型4333 4432 或低级花色3352 其余为不平均牌型 叫牌过程分为:开叫―应叫―开方再叫―应方再叫-后续叫牌 开叫后敌方叫牌称为争叫。 开叫又可分为:平均牌型开叫与不平均牌型开叫 一、各阶开叫: 1.开叫1C, 5张以上C 或者均型12~15 不平均型19~21 以后2阶出套 同伴必须叫牌,开叫1D 4张D 以上12-18点大牌,不平均型时12~18P ;44低花时开叫1D ,33低花时开叫1C 2.开叫1H/1S :5张以上,12-18P 3.开叫1NT:均型16-18P ,2NT:22-24P ,允许某门花色为单张大牌,允许5张低花的平均牌型。 4.开叫2C :人为强开叫,22点以上大牌,或者9赢墩以上+足够的防守赢墩。 5.2D 开叫,4张S,5张以上H,11-15大牌点。 6.开叫2H/2S 及3阶以上为阻击性开叫:2阶6张,3阶7张,4阶8张套,无局时6-10P ,有局8-10P 。 5阶9张以上11P 以上。 二、应叫: 1.0-5p,极弱牌,不叫通过. 1C 开叫后必须应叫1D 2.6-9p 1NT 应叫: (如:1S-1NT),表示对开叫花色缺乏支持,加叫同伴花色(平加叫)3张以上支持(如:1S-2S)。或使用一盖一应叫(如:1D-1H)6~18P 3.10-12p. 使用一盖一应叫(如:1C-1D/1H/1S)迫叫.跳加叫(如:1S-3S)高花,强邀叫.跳叫高花进局(如:1S-4S),有四张以上支持,有单缺,基本为止叫. 4.12-18p. 使用二盖一应叫(如:1S-2C/2D/2H ,1H-2C/2D)迫叫;跳叫高花进局(如:1S-4S);跳叫2nt (12-15P ),迫叫. 5.19p 以上.跳叫新花色(如:1S-3C/3D/3H ,1C/1D-2H/2S),强进局逼叫. 斯泼林特约定叫. (如:1S-4C/4D/4H)满贯兴趣,所叫花色缺门或有A 6.对方干扰后,pass,0-4P,平加5~8P 消极,加倍9p 以上没有好的支持.,高花支持.对方加倍后,再加倍表示9p 以上,没有好的支持. 三、开叫方再叫 顺叫1H/1S-1N-2C/2D … 先高后低14~15P 。 叫1NT, 12-13P 如1D-1S-1NT ,2NT 14~15P 加叫同伴花色 12~13P 1H -1S -2S,跳加14~15P 1H-1S-3S 。 16P 以上常采用跳叫原花色、逆叫、跳叫新花色逼叫一轮。 跳叫原花色:1S-1NT-3S 1D-1H -3D 16P 以上6张以上套 逆叫出新花:1H-1NT-2S 1D-1S -2H 16P 以上54套 跳叫新花色:1S-1NT-3C 1D-1H -3C 16P 以上55套 四、应叫方再叫 叫原花色:6张以上套8-10P 1D-1S -2H -2S 加叫同伴花色:8-10P 3帮 1S-1NT-2C-2S 叫NT 10-12P 1H-1S-2C-2NT 1D-1S -2H -2S 跳叫新花色:11P 以上 55以上2套 1C -1H -1S -3D 跳叫原花色:11P 以上6张以上好套 1C -1S-1NT-3S ,1C -1D-1H -3D 叫出新花:11P 以上 54两套 1D -1H-1NT-2S 1C-1D-1S -2H 五、后续叫牌 开叫、应叫方或邀局,或叫局。表明自己的牌是高限还是低限,大部分为自然含义。高限与低限:如开叫1NT 牌力16-18P , 16P 为低限,18P 为高限,17P 时10多的牌高限。如:开叫1S(12-18P)S5张以上,应叫1NT 表示(6-10P)平均型,开方再叫-2S(12-15P)6张以上S ,-3S(8-10P)S 两张以上支持高限邀局,-4S(14-15P )高限进局,Pass 为低限。 处在低限时如果A 多可以按高限靠,没有A 高限牌要按低限牌处理。 六、平均牌型的开叫与应叫 13~15点 开叫1C 同伴应叫1D/1H/1S 后叫1NT 16~18点 开叫1NT 或者争叫1NT 19~21点 开叫1C 同伴应叫1D/1H/1S 后叫2NT 或者加倍后叫1NT 22~24点 开叫2NT 或者争叫2NT 25~27点 开叫1C 同伴应叫应叫1D/1H/1S 后后叫3NT 或者开叫2C 1C 开叫后的应叫 -应叫1D/1H/1S :4张以上的自然叫(1D 可能0点)5点以上大牌。 -1NT :9-11点大牌。 -2C :5张以上C 支持的加叫,否认4张高花,6-10点。 -2D/2H/2S :跳叫新花色5张以上好套,16点以上。 -2NT :13-15点大牌,平均型,可能有4张高花。-3C :阻击性加叫。 -3NT :16-17点大牌,平均牌型,没有4张高花。

选修课《逻辑学》笔记

选修课《逻辑学》笔记 第一讲绪论 L O G I C 说真话——被淹死 说假话——被砍头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周易·易传》 以上四张牌,每张牌的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并且如果牌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另一面是偶数。 问:必须翻哪两张牌可以证明或证否这一规则? 某特种大队四班长深入敌后侦察,遇一岔路口,每一路口上立着一块牌子: 3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此路有地雷” 2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此路无地雷” 1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3号路无地雷” ★已知,三块牌子上的话只有一句真话并且只有一条路上埋有地雷。请问哪句话是真话?哪条路上有地雷? 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 一、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1、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指导人们正确思维,认识客观事物。 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的:一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演绎逻辑体系,二是近代实验科学家创立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爱因斯坦 中华新文化的灿烂未来,有待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张岱年 2、可以提高逻辑论证能力,指导人们正确进行论证和反驳。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论证上帝不是万能的 3、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指导人们准确交流和表达思想。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 ——吕叔湘朱德熙 4、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军队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毛泽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一)“逻辑”的词源和词义 “逻辑”是从英语logic一词音译而来,logic又是源于希腊语“逻各斯”。 二、逻辑学是什么? 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的主要含义有: ⑴客观规律

普通逻辑学试题(附答案)

2002年上半年期末考试《普通逻辑学》试题 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SOP 。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3、“圆是平面上的一个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三段论是()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当p才q,”“p→q”均真,则() (1)p真q真(2)p假q假(3)p真q假(4)非p真非q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1)(1)小王和小李都不是电大学生 (2)(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不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可靠 (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三、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讲义.docx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一、命题 1、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语句,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 2、一般形式:“ 若p则q” . 二、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 p则 q p q 逆命题:若 q则 p q p 否命题:若p则 q p q 逆否命题:若q则 p q p 例:原: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真) 逆: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这个数是负数.(假 ) 否: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假 ) 逆否: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则这个数不是负数.(真 ) 结论 :①互为逆否的命题同真,同假. ②原命题与逆命题、原命题与否命题的真假无关.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若 p q , 称 p是 q的充分条件, q是 p的必要条件 . 2、若 p q, 称 p不是 q的充分条件, q不是 p的必要条件 . 3、若 p q而且 q p, 记作“ p q” , 称 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 称 p是 q的充要条 件 .

注:可以借助集合关系来判定: p q p是 q的充分条件 . p q p是 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例: “ 福州人” “ 福建人” 集合 “ 福州人”“ 福建人” 命题 “福州人”是“福建人”的充分条件 . “福建人”是“福州人”的必要条件 . 四、复合命题真假的表格. 1、2、3、

五、全称量词、存在量词 1、全称命题 p :x M , P x 2、特称命题 p : x0M , P x0 它的否定 p :x M , P x0它的否定 p : x M , P x 例:“ 四边形都有外接圆” P :四边形ABCD ,都有A、B、C、D共圆.全称命题 P : 四边形 A1 B1C1D1其中A1 + C1 =200,其中 A、 B、 C、D不共圆 . 特称命题 “存在 x0R,使 x02 +2x020 " P : x0R,使 x02 +2x020 P : x R, x2 +2x 20

逻辑学期末复习题(东莞理工学院卓越班)

逻辑学复习题 (仅作复习参考使用,不可照搬、照抄、照转,要灵活运用、真正领会)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 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之一:1.如果两个直言命题的变项完全相同,而常项完全不同,则这两个直言命题()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D)不同真,不同假 2.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B)语言表达形式 (C)逻辑常项(D)逻辑变项 3.在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命题是相互矛盾的,那么它们()(A)常项和变项都相同(B)常项相同,变项不同 (C)常项和变项都不同(D)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4.若A蕴涵B,则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A)A真且B真(B)A真但B假 (C)A假但B真(D)A假且B假 5.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_______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正概念(D)负概念6.如果A是一个正概念,B是一个负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A)必定是矛盾关系(B)必定不是矛盾关系 (C)可能不是矛盾关系(D)不可能是矛盾关系 7."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和共同犯罪"这一划分犯了_______的错误。 () (A)多出子项(B)划分不全(C)子项交叉(D)同语反复 8.下列公式中,恰当地表达了A与E的真假关系的是() (A)A∨E (B)A E (C)A∨ E (D)A E 9."命题p与命题q是矛盾的"这一命题属_________命题。()(A)直言(B)关系(C)联言(D)负 10."p"q"与"p q"具有() (A)等值(B)可同真不可同假 (C)矛盾(D)不可同真可同假 11."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个直言命题是___________命题。()(A)全称肯定(B)特称肯定 (C)单称肯定(D)或全称肯定或特称肯定 12."王勇是学法律的"与"王勇不是学法律的"之间的关系是()(A)反对关系(B)下反对关系 (C)差等关系(D)矛盾关系 13."北京在上海的北面"和"北京和上海都是大城市"这两个命题() (A)两个都是关系命题(B)两个都是直言命题 (C)前者是关系命题,后者是联言命题 (D)前者是联言命题,后者是关系命题

选修课 家庭常用护理技术(基础篇)讲义 学生用

授课内容 体温 (temperature) 脉搏 (pulse) 呼吸 (respiration) 血压 (blood pressure) 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发热) ?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二、体温评估-1 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1.降温方法:降温后30 分钟测体温 2.加强病情观察 3.补充营养和水份:流质或半流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多饮水, 每日3000 ml 4.促进患者舒适休息 ?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 ?口腔护理 ?皮肤护理 ?环境安静,空气流通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三、体温的测量 测体温注意事项* 1.测量体温前,应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 2.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测口温 3.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禁测 腋温 4.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者禁测肛温 5.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应专人守护,防止意外 6.若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首先应及时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若病情允许, 可服用粗纤维食物,加速汞的排出 7.避免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 等 8.常用消毒液:70%酒精、84消毒液(1:200)、 0.5%过氧乙酸、碘伏、康威达 测脉搏注意事项* 1.在病人安静状态下测量脉搏 2.不可用拇指测脉 3.测脉搏思想要集中、细心,注意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弱。发现异常脉搏,应及时与医生联 系。 血压测量 正常血压范围* 成人,安静时: *收缩压 90~140 mmHg(12.0~18.0 kpa ) *舒张压 60~90 mmHg(8.0~12.0 kpa ) 体位:所测部位的手臂位置(肱动脉)与心脏* 应在同一水平位上。 坐位 --- 平第四肋 卧位 --- 平腋中线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逻辑”的含义 一、逻辑的词源 1. 逻辑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著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秩序和规律。言语是这一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生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一词 ·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用;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 ·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一词。 ·其后,逻辑一词的含义就一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方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一词传入中国 ·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 ·严复翻译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 ·再过十多年后,由章士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 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 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方? 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 逻辑究竟研究什么? 二、什么是逻辑? 1. 逻辑是一门和方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 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行推理(reasoning,inference)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技巧、标准和原则。 逻辑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逻辑总是和语言相关。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相关。p2 2. 三个方向的推理 追寻历史:一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生的原因,案件、历史、文物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目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几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二节逻辑历史简述 一、古典逻辑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父。 2.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著,这些讨论逻辑问题的专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工具论》一书。 3.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第四章) 4. 斯多葛学派的逻辑 ·亚里士多德是现代形式逻辑的创始人,斯多葛学派稍后于亚里士多德,大约晚2个世纪。他们创立了命题逻辑雏形。(第三章) ·就形式逻辑学科而言,这两大逻辑学派都应该看作是现代形式逻辑的祖先。 Formal logic

普通逻辑学试题(逻辑学考试)

《普通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一各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________;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________。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________;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________。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________、SIP________、SOP________。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________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________。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3、"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这个三段论是( )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p才q,""p^q","p->q"均真,则( ) (1)p真q真(2)p假q真(3)p真q假(4)非p真非q 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 (1)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 (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 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 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部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部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遍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 (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是可靠的 (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选修课讲义--《水浒传》学生版

海边语文六年级选修课讲义第二讲:《水浒传》阅读专题 《水浒传》内容提要 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 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有什么异同呢? 《水浒传》成书及作者

【例题1】下列名著中属于英雄传奇小说的是哪一部()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例题2】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梁山起义的故事所发生的朝代是()A.明代 B.清代 C.宋代 D.三国 《水浒传》经典情节回放 【武松打虎】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林冲误入白虎堂】 【林冲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智取生辰纲】 【杨志卖刀】 【宋江怒杀阎婆惜】

《水浒传》主要英雄人物介绍 1.鲁智深 原名鲁达,宋渭州经略使种师中帐下提辖官,生得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因三拳打死镇关西,为避祸出走,后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因背上刺有花绣,故此江湖上人送绰号“花和尚”。他爱憎分明,慷慨大方,率直粗犷,勇而有谋,粗中有细。 2.武松 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武二郎,河北邢台清河县(有记载武松早是阳谷县人,经近期考证为今邢台市清河县人)人,是《水浒传》的重要主角。他是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的弟子,其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是一个下层侠义之士,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豪放、倔强、机智、勇敢。 3.宋江 字公明,绰号及时雨、呼保义、黑三郎。在《水浒传》中,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及时雨。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贩卖枣子之事事发,宋江把官军何清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 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 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 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 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 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 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

井冈山大学《逻辑学》期末考试样卷

井冈山大学《逻辑学》期末考试试题样卷(A卷) 一、填空题(10分) 1、“如果有的科目考试不及格,那么他领不到毕业证。”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其中,逻辑常项是, 逻辑变项是和。 2、在三段论第一格中,中项M分别是大前提的和小前提的。 3、根据有关推理规则,判断不能换位,不能换质位。 4、根据不矛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具有关系的判断假。 二、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青年应该奋发向上”两语句中,概念“青年”( ) A.都是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2.对于A、B两概念,如果所有a都是b并且有b不是a,那么,A、B两概念具有()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3.同一素材性质判断主要是指( )的两个性质判断。 A.判断联项分别相同 B.量项分别相同 C.主、谓项分别相同 D.判断的结构分别相同 4.若断定SAP和SEP都假,则( )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5、“革命者就是从事革命活动的人”,这个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同语反复 B、循环定义 C、定义过宽 D、定义过窄 E、定义含混 6.一个相容选言判断p∨q假,那么,一定为() A.p真q真 B.p真q假 C.p假q真 D.p假q假 7.“如果某行为是犯罪行为,则必是违法行为”,由此可知( ) A.如果某行为不是犯罪行为,则不是违法行为 B.如果某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则不是犯罪行为 C.只有某行为是犯罪行为,才是违法行为 D.只有某行为不是违法行为,才不是犯罪行为 8.只有发烧才是患肺炎,小红发烧,所以她一定是患了肺炎。以下各推理中与上述推理犯同样逻辑错误的是( ) A.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学习好,所以我一定有资格当三好生。 B.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有资格当三好生,所以我一定学习好。 C.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没资格当三好生,说明我学习不好。 D.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学习不好,因此我没资格当三好生 9.某司机违章,警察说:“对你要么扣照,要么罚款。”司机说:“我不同意。” 按照司机的说法,以下各项中他必须同意( ) A.扣照,但不罚款。 B.罚款,但不扣照。 C.既不扣照,又不罚款。 D.如果不能做到既不扣照,又不罚款,那么就既扣照,又罚款。 10.“(p→q)∧(r→s)∧(┐q∨┐s)→(┐p∨┐r)”,这一推理式是() A.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 B.二难推理的简单破坏式 C.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 D.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 11、“有作案动机”和“有作案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A、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B、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C、前者是后者的充分必要条件 D、前者和后者不构成条件关系 12、“并非只要学好外语就能出国”与之等值的命题是() A、学好外语且能出国 B、不学好外语但能出国 C、学好外语而不能出国 D、不学好外语也不能出国 13、(1)没有人不是自私的。(2)没有人是自私的。这两个命题() A、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B、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C、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D、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 14、以“如果甲、乙都不是木工,那么丙是木工”为一前提,若再增加以下哪项作为前提,可必然推出“乙是木 工”。() A、丙是木工 B、丙不是木工 C、甲不是木工 D、甲和丙都不是木工 15、“不可能所有的花都结果。”以下哪项断定的含义与上述断定最为接近?() A、可能所有的花都不结果 B、可能有的花不结果 C、可能有的花结果

选修课讲课及考核方式汇总

西南大学全校性选修课大概讲课及考核方式汇总 只交论文的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导读:老师说偶尔会点名,不过貌似没点过,考试是一篇关于中国现当代的论文,3000字,手写 老师讲课挺好的,主要是挑一些文学名篇来讲,像“再别康桥”这些的(翘翘哦) 中国民俗:第一节课教务处的来点了下名,后来没点吧,去的人也多,考试内容是交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民俗的论文。老师讲课还好吧,但是他普通户平翘舌部分,听得我有点纠结的说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老师第一节课就会说不点名,也允许我们吃东西睡觉或者散步,囧,考试是交三千字论文。。老师是郭川,很有才华很会冷幽默,课件非常棒,但是坚决不准拷贝,可惜~~~~不点名,结业考查是一篇和古代小说有关的论文。一共只点三次名,而且会告诉你在什么时候点名(话说真是超好的老师~~~),老师讲课很有意思,水平很高,最后的作业是一篇论文,我们当时字数不限,只要和课程有关都好~~~这个课强烈推荐,可能是个人比较喜欢古典小说吧,反正听的很认真,内容很丰富~~ 生命科学概论:一样没去过几次的课(话说怎么偶经常不去的捏),很好过,论文就OK 每三次上课会点到你一次(如果第一次上课点到了你,那再次点到你就是第四次上课的时候),都是第三节课的时候点 休闲渔业:寝室五个人都选了这个课,每次派两到三个人去上,老师一般不会点名,有时都睡了懒觉,就不去。原来说是开卷考试,后来不考了,再COPY一篇论文就OK。 室内健康植物:点击率很高的课,但是……依旧没怎么去过,论文一篇就OK,老师人很好,还会带大家去室外上课 .中国古代歌诗鉴赏:(话说这个课业没去过几次,班上有人在上,随时回来告诉偶最新动态~~)据说点了很多次名,但是都是签名的形式,我同学就代劳了~~最后也是一篇论文,但是要倒数第二节课去拿作业纸,赵飞老师说一定要写到规定的纸上,否则不算 生殖生理学:一个川普极其严重的老爷爷,点名都听不懂,有点搞笑了 教师专业化发展:老师是一个叫米小蓉的老师,觉得她长的挺漂亮的,我就没跷过课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就去过几次半路就跑好像是校医院的医生在上课的有男女朋友的可以去听听讲的挺好的可惜我暂时不想了解那么多性知识就跑跑跑

逻辑推理讲义

2-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一、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 解读2010年高考大纲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及其关系 ①理解命题的概念. ②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③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①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②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数学,需要全面地理解概念,正确地进行表述、推理和判断,这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广泛地说,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基本的逻辑知识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人们文化素质的组成部分. “简易逻辑”.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过简单的命题(包括原命题与逆命题)知识,掌握了简单的推理方法(包括对反证法的了解).由此,这一大节首先给出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意义,介绍了判断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的真假的方法.接下来,讲述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并且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然后,通过若干实例,讲述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 这一大节的重点是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学习简易逻辑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方面,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这一大节的难点是对一些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初中阶段,学生只是对简单的推理方法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并且,相关的技能和能力,主要还是通过几何课的学习获得的,初中代数侧重的是运算的技能和能力,因此,像对代数命题的证明,学生还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 二、本章知识框图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田径选修课教案上课讲义

田径选修课教案

田径选修课教案 第2周 一:内容:1、集中进行思想教育; 2、体力恢复、柔韧性练习 二:目标: 1、令学员明确训练的目的、意义,使学员能自觉积极地投入训练; 2、逐步恢复学员的体力和柔韧性。 三:练习方法: 1、慢跑800米 2、弓步压腿3X30M 3、各种踢腿的练习 4、小步跑接加速跑 4X40M0 5、高抬腿接加速跑 4X40M 6、短距离组合跑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0米(快跑)+20米(惯性 跑)循环练习12次 7、放松 (二) 一:内容:1、柔韧性练习;2体力恢复练习 二:目标:1、逐步恢复学生的柔韧性;2、逐步恢复学生的体力 三:练习方法: 1、慢跑800米 2、弓步压腿3X30M 3、各种踢腿的练习 4、小步跑接加速跑 4X40M 5、后蹬跑 3X30M 6、短距离变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0米快跑+20米惯性 跑),3次X2—3组。 7、80M全速跑 3X80M 8、120M全速跑 3X120M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9、放松 第3周 (一) 一:内容:1、柔韧性练习;2体力恢复练习 二:目标:1、逐步恢复学员的柔韧性;2、逐步恢复学员的体力 三:练习方法: 1、慢跑1200M 2、弓步压腿3X30M 3、各种踢腿的练习 4、小步跑接加速跑 4X40M 5、后蹬跑 3X30M 6、手持哑铃做摆臂的练习 7、负杠铃练习(全蹲.半蹲.1/3蹲)。最大负荷量70-90%开始,逐渐增 大到100%。完成7-9组,每组4-5次。 8、110M全速跑 5X110M 9、100M的弯道跑 3X100M 10 放松 (二) 一:内容:1、柔韧性练习;2速度、耐力练习 二:目标:1、逐步恢复学生的柔韧性;2、逐步恢复学生的力量 三:练习方法: 1、跑800M 2、步压腿3X30M 3、各种踢腿的练习 4、小步跑接加速跑 4X40M 5、后蹬跑 3X30M 6、高抬腿接加速跑3X40M 7、直道快,弯道慢跑8——10圈 8、放松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