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建议

合集下载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根据库茨涅茨的倒U曲线,中国目前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似乎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的现象,但是我国的较发达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却低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

但是我国的城乡收入总体差距已经达到发展中国家的高水平,而且这还只是货币收入的比较,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位于世界最高水平的。

本文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现状出发,指出其历史因素、经济体制转型、政府的投入与支持不够等原因,厘清了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并对今后政府的政策与改革方向提出建议。

我国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一、城乡居民收入总体差距的沿革(纵向比较)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其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如下表。

表1:1978-2003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收入差以及收入比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城乡居民收入差(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978316.0133.6182.41980 439.4 191.3 248.1 2.30 1981 458.04 223.44 234.61982 494.52 270.11 224.4 1.83 1983 525.96 309.77 216.21984 607.56 355.33 252.2 1.71 1985 739.1 397.6 341.51986 899.6 423.8 475.8 2.12 1987 1002.2 462.6 539.61988 1181.4 544.9 636.5 2.17 1989 1375.7 601.5 774.21990 1510.2 686.3 823.9 2.20 1991 1700.6 708.6 992.01992 2026.6 784.0 1242.6 2.59 1993 2577.4 921.6 1655.81994 3496.2 1221.0 2275.2 2.87 1995 4283.0 1577.7 2705.31996 4838.9 1926.1 2912.8 2.51 1997 5160.3 2090.1 3070.21998 5425.1 2162.0 3263.1 2.51 1999 5854.0 2210.3 3644.02000 6279.9 2253.4 4026.5 2.79 2001 6859.6 2366.4 4493.22002 7702.8 2475.6 5227.2 3.11 2003 8472.0 2622.0 5850.03.2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8~2004)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1984年数据用“人均生活费收入”代替。

《我国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分析》

《我国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分析》

《我国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分析》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民生性财政支出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机制及政策建议。

二、我国民生性财政支出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不断加大民生性财政支出力度。

这些支出主要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投入。

通过这些支出的增加,政府旨在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三、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一)教育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

我国政府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在教育资源获取上的差距。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因此,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疗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医疗保障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

我国政府通过增加医疗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有助于减轻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然而,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居民在获取医疗服务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加大医疗投入,特别是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

(三)其他民生性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除了教育、医疗外,其他民生性支出如社会保障、就业、住房等也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这些支出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同时,这些支出的投入方向和政策导向也会对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四、政策建议针对我国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 继续加大民生性财政支出力度,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投入,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缩小收入差距。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研究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研究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研究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这一现象备受社会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并分析其背后的经济、社会等因素。

一、经济结构转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转型,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进一步加大。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减少,而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高技能人才在这些新兴产业中有更多的机会获得高收入,而低技能人才则受到了较大冲击。

因此,经济结构转型是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教育是提升个人技能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改善居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好,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城市和农村居民之间在教育背景和技能水平上存在差距,进而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三、就业机会不平等在就业市场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就业机会不平等情况普遍存在。

大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更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高端产业,而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

这导致了人员流动的集中现象,同时也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

四、社会保障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对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异较大,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全面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一些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维护,因而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五、工资谈判机构不完善工资是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资谈判机构的不完善导致了工资水平的不公平。

在目前的工资谈判机制中,企业对于员工工资的决定权较大,往往以市场供需为依据,而劳动者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这使得企业高层和技术精英的工资水平较高,而普通员工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加大了居民收入差距。

综上所述,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主要受到经济结构转型、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就业机会不平等、社会保障不完善以及工资谈判机构不完善等多种原因的影响。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对策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对策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对策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下图),中国目前城镇居民人口有66557万,占人口总数的49.68%;农村居民人口有67415万,占人口总数的50.32%。

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结合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统计数据分析,城镇化水平提高并不意味着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反而中国目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拉大。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49529.9亿元,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增长了81.5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大幅提升:1978年为381元,2012年为18934元。

每年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民生产总值的稳步增长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但是国富并不意味着民富和民强,更不意味着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缩小。

事实上,我国居民城乡差距在不断拉大,整体来看,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收入都是在不断增加的。

但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速度差距决定了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整个趋势。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在1984年以前是农村超过城镇。

1985以后,除个别年份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都要小。

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表现是贫富差距在拉大,地区之间的城乡收入差距也存在显著差异,如南部和西部地区,因调查对象的地域因素问题,这里的南部地区主要是西南地区。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1)历史因素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发展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开始工业化时期都是通过对外扩张、侵略、掠夺殖民地等手段逐步积累原始资本的,例如,英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就发生了所谓的“圈地运动”。

论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一、背景介绍在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明显。

据统计,目前中国的Gini系数已经接近0.5,远高于联合国认为会引起社会不稳定的警戒线0.4。

贫富差距的加大不仅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也会极大地制约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对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状分析1. 贫困人口数量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众多,尤其集中在西部地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贫困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已经降至3.1%。

但是,仍有大量人口未能脱贫,而且贫困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在资源相对匮乏、交通不便、发展滞后的地区。

2. 收入分配不平衡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平衡已经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各行各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巨大,而低收入者很难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最低工资水平仅为每小时9元,而城市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已经接近每小时30元。

3. 资产差距进一步扩大除了收入差距之外,资产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

富人拥有大量的资产,包括房产、股票、投资等,而穷人往往没有什么可供支配的资产。

数据显示,中国超过40%的家庭没有或者几乎没有储蓄,而千万富翁的数量近年来飞速增长。

三、原因分析1.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国的发展模式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自然会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此外,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跨国公司和富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加速了财富和资源的集中。

2. 收入再分配机制不完善我国当前的收入再分配机制还不够完善。

政府在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调整力度不够大,城乡之间、各行各业之间的薪资差距也很大,这都为贫富差距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3. 教育、就业机会的不平等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的差距也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

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更加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富裕家庭,而贫困地区和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的支持,往往无法享受到同等的机会。

2024年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总结报告

2024年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总结报告

2024年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总结报告一、引言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经济相对滞后的现象,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不断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实施农村发展战略、推动城乡一体化等。

本报告将对2024年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现状分析2024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但相较于过去有所缩小。

一方面,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多,技能要求提升,劳动力市场更具活力。

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所增长,农村发展战略的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机会。

但尽管如此,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存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市中的高收入群体与农村中的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

三、原因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主要原因之一。

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企业集中,高薪职位相对较多;而农村经济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收入来源有限,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其次,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技能水平有待提高,这也导致了农民在获得高薪职位方面存在困难。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也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

四、对策建议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加大农村产业发展力度,农村经济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农村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等新型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公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减少农村居民的交通成本,提高生产力水平。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降低农民的风险承受能力。

最后,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籍 制 度 改革 , 立城 乡劳 动 力 平等 就 业 机 制 , 少农 民进 城 的 身份 障 建 减
碍 , 一 城 乡劳 动 力 市 场 , 快 劳 动 就 业 制 度 改 革 , 除 农 民 进城 的 统 加 消
就 业 障 碍 , 现 用人 单 位 与 劳 动者 双 向选 择 , 步 建立 农 民工 工 资 的 实 逐 正 常增 长机 制 。第 二 、 府 实 行提 高农 民收 入 的 政 策 行 为 , 体 有 价 政 具 格 支 持 、 入 支 付 、 务 支持 和其 他 收 入 支 持 。 收 服 第 、 善农 村 土 地 制 完
大部 分 农 村 家庭 收 入 状 况没 有 得 到 改 善 , 部 分 甚 至 严 重 恶 化 ,0 5 一 20
年 2 %的 高收 入 户 的平 均 收 入 是 2 %的 低 收 入 户 的 72 0 0 . 6倍 3农 村 居 民 之 间 收入 差 距 不 断 拉 大 。农 村 居 民内 部 差 距的成 因
1 度 转 型 中 的 合 理收 入 。世 市 场 配 置 资 源 比计 划 配 置 资源 . 制 更 加合 理 有 效 , 市场 经 济本 身还 包 括一 种难 以抑 制 的 自发 倾 向。 但 即 市 场 经济 本 身 使 贫 富悬 殊 差 距 扩大 。 由于 当前 政 府 矫 正 市 场 自发性
人 执行 生 育 政 策 补贴 制 度 , 立 起 农 村 “ 水 平 、 覆 盖 ” 社 会保 障 建 低 广 的 体 制基 础 框 架 , 构建 城 乡 结 构 的 和谐 发 展 。 3加 快 西 部 开 发 和 中部 崛 起 战 略 步 伐 , 小 地 区经 济 差 距 , 小 . 缩 缩 西 部 和 中部 城 乡收 入 差距 。 、 郜 城 乡 收 入差 距 大 与 东 部省 份 城 乡 中 两 收 入 差距 部 分 原 因是 冈 为地 方 经 济 增 长 不 足 , 方 政 府 财力 不 足 . 地 对 农 业 的 补助 和对 农 村 的基 础 设 施 、 育 、 牛 等 方 面 的支 出相 对 于 东 教 卫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监事会马从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是从农村转移的资金太多,包括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转移、预算转移、诱发的资金外流、对农业投入的减少、扶贫资金的转移及农村居民其他资金的转移。

因而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对策是缩小“剪刀差”,提高农业生产的收益率,以此遏制农户的储蓄和其他资金通过金融系统流向收益率更高的部门;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增加农业预算支出;彻底改革现有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完全开放劳动力市场: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资金转移政策建议近年来,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呈连年下降趋势:1996年增长9%,1997年增长4.6%,1998年增长4.3%,1999年增长3.8%,2000年只有2%,远低于城乡居民收入6.8%的增长水平,更低于GDP8%的增长速度。

2001年的农民收入及增长也是远远低于城镇居民。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突出问题。

本文拟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与具体因素加以分析。

一、资金转移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农业资金非农化已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

受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我国农村资金从种植业向非种植业、从农业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数量越来越大。

据统计,改革20年来农业资金年均净流出量(按1995年不变价计算)达458亿元,1978—1996年间,农业资金共流出8709亿元。

90年代年均流出量比80年代增加了近100亿元。

资金流动和收入转移既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扩大生产的能力,又影响农业部门的生产潜力,更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

而资金转移包括通过价格形式的收入转移、通过政府预算的收入转移、通过金融系统的资金转移,以及对农业的投资减少等。

(一)通过价格的收入转移我国一些经济学家使用“剪刀差”的概念来描述国家收购价格和农产品“实际价值”之间的差距,并以此为基础来估计相应的收入转移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建议摘要: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

人们盼望革除不合理因素带来的收入鸿沟,缓解收入分配矛盾。

本文就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缩小城乡、地区、行业收入差距的建议。

关键词:收入差距;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从一个平均主义国家,转变为收入差距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的国家,基尼系数远高于国际标准0.4(贫富或收入拉大的黄灯区)。

虽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现象不可避免,但是过大的收入差距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最终阻碍经济发展。

现阶段我国城乡、地区、行业收入差距达到何种程度、什么原因导致了差距不断扩大、该如何缩小该差距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现状
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方面。

首先,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改革开放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长到2011年的21809.8元,翻了63.5倍,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长到2011年的6977.3元,仅翻了52.2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由209.8元扩大到14832.5元。

再从恩格尔系数来看,1978年城镇为
57.5%,2011年为36.3%,下降率达36.87%,说明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占个人消费支出大幅度下降,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而农村由60.7%下降到40.4%,下降率为33.44%,这说明农村居民生活条件虽有改善,但仍没有城镇发展的好。

其次,从不同地区收入差距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地区借助原先的经济基础、政治地位或是临海等优势先发展起来,东中西部差距明显。

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东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406.04,人均总支出为24197.4;中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23.16,人均总支出为17066.16;西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159.40,人均总支出为17492.75。

由数据可看出,东部地区经济远比中西部发达,同时对gdp拉动也比中西部强势。

第三,从不同行业收入差距来看,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全国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仅为非私营单位的61.5%,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是3.96∶1。

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中,占全部就业人员41.2%的制造业、建筑业就业人员,其年平均工资不仅低于金融业的8.97万元,也比平均工资水平分别低0.51万元、1.03万元。

由此看来,我国城镇与农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日益明显。

二、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有很多原因,综合看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在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经营者中,符合标准者可以获得正常利润,低于的可获得超额利润,而达不到标准的则不能获得正常利润甚至要亏损或破产。

经过30年的市场化推进,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论公有还是私有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企业势必不断压低劳动者的报酬,扩大其资本积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这点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城市与农村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第二,分配制度不合理,我国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这对于广大劳动者是平等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

但是,我们还不是共产社会,做不到按需取得消费品那种事实上的平等。

由于每个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相同,从事复杂劳动的人势必比从事简单劳动的人收入多,相同收入的人群也可能因为家庭负担的不同导致人均收入差异,更别说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群了。

因此,按劳分配的局限性是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第三,地区差异和区位优势的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先天优势比较明显,更容易获得信息和国家的资助。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非均衡发展战略,经济特区、沿
海开发区和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远多于内陆地区,这使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

三、政策建议
首先,改革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的基础上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解差距过大的收入。

在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保证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得到公平合理的回报和补偿。

再分配注重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对低收入群体,加大转移支出;对于高收入阶层,采取累进所得税制度。

其次,建立健全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起反贫困社会救助体系。

最后,银行、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村、中西部地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等的融资力度,建立健全的信用审核制度,政府可在其中起到一个担保人的作用,从而为落后但有发展潜力的地区、行业提供资金支持。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z].北京:中国统计出
版社,2012.
[2]叶祥松. 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7,(10):113-114.
[3]杨承训.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经济学解析[j].经济学动态,2008(1).
[4]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 人民出版社,197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