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牵引术(含皮牵引术)

合集下载

骨科牵引病人的_护理要点说明

骨科牵引病人的_护理要点说明

骨折初步愈合及骨痂生成,可改用石膏固定 肌肉已拉松,可行手术整复内固定 畸形或挛缩已纠正 (骨牵引时间一般为6-8周,如还需牵引治疗, 可改用皮牵引或另换部位穿刺)
定义:是将胶布或特制的牵引带固定于伤肢 皮肤上,牵引皮肤和肌肉,通过肌肉在骨 骼上的附着点传递到骨骼,起到复位和固 定的作用 。 优点:操作简便,不需穿破骨组织,对肢体 损伤小,病人痛苦少。 缺点:不能承受太大重量,一般不超过5kg, 否则容易将胶布拉脱。
一般护理: 5、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 或包裹,防止受凉,但慎用热水袋。 6、定时翻身,骨突部防止受压。 7、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 8、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纤维素丰 富易消化饮食。
专科护理: 1、患肢末梢血液循环的观察 对于骨牵引病人,应进行交接班, 每班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 动情况,维持牵引于正常状态。随时 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专科护理: 3、预防足下垂 踝泵运动: ①脚向上勾, 让脚尖尽量理 3、预防足下垂 踝泵运动(绕环运动): 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 作360度绕环
专科护理 4、防范和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①术后患者抬高患肢时,不建议在腘窝或小 腿下单独垫枕。 ②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每日4次, 每次5~10分钟。 ③病情许可时鼓励饮水2000ml/天,早期下床 活动或离床坐位,有预防便秘的措施。
专科护理 3、预防足下垂 ①瘫痪、腓总神经损伤、足部不能背伸的病 人卧床休息时保持足中立位,踝关节背伸 90度。在足部放个软垫,避免足跟悬空。 ②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足下垂的辅助 用具(如丁字鞋)。
专科护理:
3、预防足下垂 ③指导、督促牵引、下肢外固定制动患者主 动踝泵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④指导、督促瘫痪、腓总神经损伤、足部不 能背伸的患者被动运动,从足踝关节到趾 间关节做屈曲和伸展活动,每日4次,每次 15~20次。

骨牵引术操作流程

骨牵引术操作流程

第一、确定穿刺点,自髌骨上缘1-2cm引一条横线,再由腓骨小头前缘与股骨外髁隆起处引一条垂线,两线交点为穿刺点,作好标记后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并铺巾。

第二、局麻后用刀尖于进针点并戳纵行小口,将骨圆针与骨骼纵轴垂直钻入。

第三、待针尖达到对侧皮下后再做局麻,并戳一纵行小口,引出钢针,使其两侧外露部相对,两端各插入小软木塞。

第四、针口消毒后覆盖敷料,安装牵引弓,患肢置于牵引架上,通过滑车做牵引,一般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8-1/10,时间6-8周。

骨牵引的名词解释

骨牵引的名词解释

骨牵引的名词解释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和恢复骨折、关节脱位等骨骼损伤。

它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将骨骼分离开来,使损伤部位保持正确的位置,促进骨骼的愈合和恢复。

骨牵引可以分为皮牵引和骨牵引两种方式,具体方法根据损伤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皮牵引是指通过外科手术将金属销钉或钢丝钩等器械穿刺插入患者的皮肤和肌肉,并用带子或绳子将其连接到重力或牵引装置上。

通过调节重力或牵引装置的力量,可以实现对骨骼结构的引力,进而恢复和保持正确的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较为简单的骨骼损伤,如股骨颈骨折和尺桡骨骨折等。

骨牵引的另一种方式是骨牵引,它通过穿刺插入骨骼内部的钉子或钩子,以及外部的牵引装置施加力量来实现。

不同于皮牵引,骨牵引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骨骼的位置和运动,适用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和关节脱位。

通常情况下,骨牵引需要进行手术操作,需要患者在全麻下进行骨牵引器的安装。

骨牵引器可以通过外力和韧带张力的结合来将骨折部分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促进骨骼的愈合。

骨牵引作为一种常见的骨骼损伤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适感。

在骨牵引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疼痛或压迫感,尤其是在牵引力较大的情况下。

此外,骨牵引还需要固定一段时间,以确保骨骼的稳定和修复。

对于患者来说,这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康复和休养,带来一定的生活不便和心理压力。

然而,尽管骨牵引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和困扰,它仍然是一种有效治疗和恢复骨骼损伤的方法。

通过正确的处理和操作,骨牵引可以减少损伤部位的疼痛和不适感,促进骨骼的愈合和恢复。

在骨牵引过程中,医生和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进展,随时调整牵引力量和方式,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和恢复骨骼损伤的技术。

它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将骨折或脱位的骨骼部位保持正确的位置,促进愈合和恢复。

无论是皮牵引还是骨牵引,都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密切合作,以确保正确的操作和治疗效果。

在接受骨牵引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配合医疗团队的护理和康复训练,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皮牵引的护理技术

皮牵引的护理技术
利用胶布粘在皮肤或泡沫海绵带包在肢体上,通过皮肤、肌肉间接牵拉骨骼。操作简便、 无创,易于接受。但牵引时间短,只能应用2~4周。皮肤牵引分为以下两种:①胶布牵引;② 海绵带牵引。 2.兜带牵引
利用布带或布兜拉住身体某处进行牵引:①枕颌带牵引;②骨盆带牵引;③骨盆悬吊牵引。
六、皮牵引的重量计算
• 皮牵引的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10~1/7,皮肤牵引的 牵引重量不超过5kg,牵引时间一般维持3-4周。①
皮牵引的护理技术
目录

皮牵引的概念

皮牵引的目的及适应症

皮牵引的禁忌症

皮牵引的装置部件

牵引的种类及方法

皮牵引的重量计算

皮牵引的护理常规


皮牵引的护理技术视频
一、皮牵引的概念
牵引是利用力学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重力的 牵拉,作用于患肢,缓解骨折和脱位处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 使骨折或脱位复位,达到治疗的目的。牵引分持续性皮牵引和 骨牵引两大类,其主要用于颈椎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 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及不稳定的胫骨骨折等。
七、皮牵引的护理常规
操作后的护理
1、生活护理
2、观察内容

3、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3、皮牵引的注意事项:
1).牵引时要保持患者处于正确的牵引体位。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 折牵引时,患肢须保持外展中立位。股骨上段骨折时患肢应尽量外展。
2).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重量过小时, 不利于骨折复位和畸形矫正,重量过大可导致过度牵引,造成骨折不愈合。
二、牵引术的目的及适应症
• 目的 1.骨折、脱位的复位和固定。 2.矫形治疗。 3.缓解肌肉痉挛,防止畸形。 4.肢体制动,减轻疼痛,预防畸形和病理性骨折。

骨科牵引术ppt课件

骨科牵引术ppt课件

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牵引的目的
1.炎症肢体的制动和抬高 2.骨、关节疾病治疗前准备 3.挛缩畸形的矫正治疗和预防
4.防止病理性骨折
5.骨折、关节脱位的复位及维持复位后的稳定
三、牵引的分类
牵引的种类
皮牵引
兜带牵引
骨牵引
胶布牵引
海绵带 牵引
枕颌带 牵引
骨盆水平 骨盆悬吊 牵引 牵引
四、牵引的方法
骨牵引
是将不锈钢针穿入骨骼的坚硬部位,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引 骨骼,又称直接牵引。
四、牵引的方法
1.骨牵引— 颅骨牵引
穿刺部位 :连接两耳外耳道,做头部冠状线,再做
头顶正中矢状线相交一点,以此为中点在冠状线线上放颅骨 牵引钳,两钉齿的位置即为颅骨钻孔部位。 牵引重量 :体重的1/12 ,第1、2颈椎用4㎏,以后 每下降一椎体增加1 ㎏。复位后其维持量 为3-4㎏。
五、牵引的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
1.生活及心理护理:
• 协助病人满足正常生理需要
五、牵引的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
2.保持牵引的有效性
①牵引锤要悬空,滑轮要灵活
②牵引绳 ③定期测量患肢长度并与健肢对比 ④保持对抗牵引力 ⑤保持轴线正确
胫骨结节牵引 特点:a 髋、膝和踝关节 均处于功能位;b 牵引绳 与患肢长轴成平行线
牵引重量:体重的1/7 约7-8㎏,维持量为3-5㎏。
四、牵引的方法
4.骨牵引— 跟骨牵引
穿刺部位:内踝尖与跟骨后下缘连线中点由内
向外进针,防止损伤胫后神经和血管

牵引重量:体重的1/12,约4—6㎏。
五、牵引的护理措施
(一)做好牵引术配合工作
1.皮肤准备:清洗皮肤,剃长毛 2.用物准备: 牵引架、绳 (带) 、砝码,滑轮装置 皮牵引:胶布、 绷带、扩展板、安息香酸酊 骨牵引:牵引弓、钢针、钻、锤等手术器械 3.床单位、摆好体位、协助医生 4.心理护理

骨科牵引术常用方式及要点详解

骨科牵引术常用方式及要点详解

骨科牵引术常用方式及要点详解1牵引的定义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对抗软组织的紧张与回缩,使骨折和脱位得以整复,预防和矫正畸形。

2牵引的目的患肢制动,减少局部刺激减轻局部炎症扩散保持肢体功能位稳定骨折断端,镇痛,便于骨折愈合矫正和预防因肌肉挛缩所致的关节畸形使骨折、关节脱位复位。

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血回流,消除肢体肿胀3牵引的分类一、皮牵引皮牵引是使用胶布或皮套等包裹患侧肢体进行牵引,进而维持骨折的复位和稳定。

主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老年人的稳定的粗隆间骨折或手术前后的辅助固定治疗等。

牵引重量不超过5公斤,随时观察血运神经症状改变。

一般维持3-4周。

其牵引力通过皮肤、筋膜、肌肉,间接达于骨或关节。

皮肤有创伤、炎症、溃疡、粘膏过敏以及静脉曲张等疾病者,不宜使用。

皮牵引操作前,应将局部皮肤洗净、剃除毛发。

1、下肢皮牵引带牵引2、双腿悬吊牵引3、枕颌带牵引4、骨盆悬吊牵引二、骨牵引骨牵引是通过圆针直接牵引骨骼,从而使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有效的复位和固定。

常常用于皮肤损伤、肿胀严重、创口感染或骨骼粉碎严重不宜行内固定的患者。

注意事项:每日观察避免过度牵引,超过8周更换牵引针,牵引过程中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1、股骨髁上牵引【适应症】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髋臼骨折、骨盆骨折穿刺部位:在髌骨上缘2㎝处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

由内向外进针,防止进针时损伤股动脉。

牵引重量:体重的1/6~1/8 ,老年人1/9,维持量为3㎏2、胫骨结节牵引【适应症】有移位股骨及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及陈旧性髓关节脱位等。

(临床上因胫骨结节位置表浅易定位,四周软组织少,操作简捷,胫骨结节牵引较股骨髁上牵引更常用)穿刺部位:胫骨结节顶端下、后各2㎝;由外向内进针,防止伤及腓总神经。

牵引重量:体重的1/7 约7~8㎏, 维持量为3 ~ 5㎏。

3、颅骨牵引【适应症】颈椎骨折脱位等外伤患者。

(颈椎病患者很少采用,只有在下颌等牵引处皮肤过敏或其他特殊情况无法使用皮肤牵引的颈椎病患者才可行颅骨牵引法)穿刺部位:连接两耳外耳道,做头部冠状线,再做头顶正中矢状线相交一点,以此为中点,在冠状线线上放颅骨牵引钳,两钉齿的位置即为颅骨钻孔部位。

皮牵引法

皮牵引法

皮牵引的护理一、概念:皮牵引是将牵引力通过皮肤牵拉而使其作用力最终达到关节或骨骼,维持复位后的位置,以减轻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使局部休息,常用以治疗炎症等。

因为牵引是通过牵拉皮肤再拉到皮下组织和骨骼,故又称间接牵引法。

此种牵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穿破骨组织,对肢体损伤小,痛苦少。

缺点是不能承受太大的重量,一般不超过5kg。

二、适应证:1、适用于小儿股骨骨折、肱骨不稳定性骨折,老年体弱者股骨骨折、粗隆间骨折后需要制动的病人。

2、适用于成年人下肢骨折经骨牵引已临床愈合或纤维连接,仍需继续牵引者3、防止关节挛缩,如化脓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结核性关节炎。

4、治疗颈椎病、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

5、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如陈旧性关节脱位术前牵引以放松软组织。

三、常见的皮牵引:颌枕带牵引,踝套牵引等四、术前准备:1、物品准备(1)牵引套一副,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大小号(2)牵引架,牵引绳,牵引重锤(3)质地柔软的毛巾两条,棉垫2、患者准备(1)心理准备:向患者解释应用牵引的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2)患肢保持清洁,无污迹五、术后护理:1、对新牵引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循环。

患肢肢端可因牵引套缠绕过紧而压迫血管、神经,引起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等感觉运动障碍,应仔细检查,及时报告,或松开绷带重新缠绕,可解除压迫。

2、对皮肤牵引的患者,应随时注意有牵引套无松散或脱落,并及时整理。

3、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

4、为保持牵引效能,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并及时矫正(1)被服、用物不可压在牵弓l绳上。

(2)牵引绳不可脱离滑轮,牵引绳要与患肢在一条轴线上。

(3)在牵引过程中,身体过分的向床头、床尾滑动,以至头或脚抵住了床头和床尾栏杆,而失去身体的反牵引作用,应及时纠正。

(4)牵引的重量是根据病情决定,不可随意放松或减轻。

牵引重量应保持悬空,如坠落在地上或旁靠床栏上,都会失去牵引作用,也应及时纠正。

皮牵引

皮牵引

牵引的病人 有哪些并发 症?
大等,须及时处理
护理问题1:有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可能
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
血运 项目
正常
红润
障碍
变深
肢端皮肤颜色
温 温度下降 注意 检查毛细血管充盈情况的方法: ①小儿双腿悬吊 用力按压指或趾甲,甲床出现苍 正常 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 减弱 ②胫腓骨骨折的 白区,松开后又很快转红润为血 膜室综合征” 快 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液循环正常。 缓慢 皮肤温度
6.
坠积性肺炎 练习深呼吸,指导患者做吹气球 呼吸训练,用力咳嗽,协助病人定期翻身、拍 背,促进痰液排出。嘱多饮水。用拉手练习起 坐。 8. 便秘 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水分摄入不 足有关。保证液体摄入量,鼓励多饮水,多食 膳食纤维,多吃蔬菜和水果,每日进行腹部按 摩以促进肠蠕动,先由右下腹至右上腹,由左 上腹向左下腹达耻骨联合上方。还可适当变换 体位,发生便秘可使用开塞露。番泻叶30克
牵引拆除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膝、 踝关节活动功能受限,我们采取指导 患者被动和主动相结合的锻炼方法, 尽早恢复患肢功能。
10:肌肉萎缩:牵引期间鼓励病人做自己能
及的活动,如:肌肉的等长活动,关节运动, 肌肉按摩以及关节的被动运动,以促进血液 循环,保持肌力和关节的正常活动度,减小 并发症的发生。
一般护理

1、对牵引病人,应进行交接班,每班严密观察患 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维持牵引于正常状态。 2、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 防止受凉。 3、定期为病人做清洁卫生护理,如洗头、床上擦 浴等。 4、主动与病人谈心,掌握其思想变化,对不良的 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使之愉快地配合治疗。
(二)牵引的原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牵引力通过牵引装置作用于皮肤和骨骼,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牵引术(含皮牵引术)
[准备工作]
包括牵引床架、牵引支架(布朗氏架、托马氏架)、牵引附件(三级梯、三高度床脚垫、靠背架、足蹬箱、牵引弓)等。

[适应证]
①成人肌力较强部位的骨折;②不稳定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③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及髋关节中心性脱位;④学龄儿童股骨不稳定性骨折;⑤颈椎骨折与脱位;⑥皮肤牵引无法实施的短小管状骨骨折;⑦手术前的准备;⑧关节挛缩畸形者;
⑨其他需要牵引治疗而又不适于皮肤牵引者。

[禁忌证]
1、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创伤污染严重者;
2、牵引局部骨骼有病或严重骨质疏松者;
3、牵引局部需要切开复位者。

骨牵引前的准备包括骨牵引器械包、牵引弓、局部麻醉用品、皮肤消毒剂、患肢皮肤准备及2%龙胆紫等。

[肢体各部位骨骼牵引]
(1)颅骨牵引:
①适应证:颈椎骨折脱位。

②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作好皮肤准备。

用龙胆紫在头顶正中划一前后矢状线,再以两侧外耳孔标志,经头顶划一
额状线,两线在头顶相交为中点,张开颅骨牵引弓两臂,钉齿落于距中点两侧等距离的额状线上,线即颅骨钻孔部位。

另一方法是由两侧眉弓外缘向上述额状线画两条平行的矢状线,交点处即为钻孔的位置。

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用尖刀在两侧钻孔标志点各作一长约1cm小横切口,深达骨膜,止血,选用带有安全隔板的颅骨钻头,在颅骨表面向内侧约45°角钻孔,以钻穿颅骨外板为度(成人约4mm,儿童为3mm)。

要求在操作过程中随时检查深度和方向,切勿穿过颅骨内板伤及脑组织。

然后将牵引弓两钉齿插入骨孔内,拧紧牵引弓螺丝钮,缝合切口并用乙醇纱布覆盖伤口。

牵引弓系牵引绳通过滑轮和重锤进行牵引。

抬高床头,注意调整牵引方向。

牵引重量一般第1、2颈椎用4kg,以后每下一椎体增加1kg。

复位后维持牵引重量为3~4kg。

为了防止弓滑脱,于牵引后第1、2天内,每天将牵引弓的螺丝加紧一扣。

(2)尺骨鹰嘴牵引:
①适应证:适用于难以整复或肿胀严重的肱骨髁上或髁间骨折、粉碎性肱骨下端骨折、移位严重的肱骨干大斜形骨折或开放性骨折。

②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屈肘90°,前臂中立位,常规皮肤消毒、铺巾。

在尺骨鹰嘴下2cm,尺骨嵴旁开一横指处进针。

局麻后,将克氏针从内向外刺入直达骨骼,注意避开尺
神经,然后转动手摇钻,将克氏针垂直钻入并穿出对侧皮肤,使外露克氏针两侧相等,以乙醇纱布覆盖针眼处,安装牵引弓进行牵引。

儿童患者也可用大号巾钳钳夹牵引。

牵引重量一般为2~4kg。

(3)股骨下端(髁上)牵引:
①适应证:股骨干骨折、粗隆间骨折、髋关节脱位、骶髂关节脱位、骨盆骨折向上移位、髋关节手术前需要松解粘连者。

②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置患肢于牵引架上,屈膝40°,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在内收肌结节上2cm处或者以腓骨小头与髌骨上缘连线的交叉点为穿针部位,从内向外穿针,以免损伤神经血管。

穿针的方向与股骨纵轴在直角,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1/6~1/8,维持重量为3~5kg。

(4)胫骨结节牵引:
①适应证:适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等。

②操作方法:穿针部位在胫骨结节向后1.25cm,在此平面稍向远侧部位即进针点。

从外侧向内侧穿针,以免伤及腓总神经。

牵引重量为7~8kg,维持牵引量3~5kg。

(5)跟骨牵引:
①适应证:胫骨髁部骨折、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踝部粉碎性骨折、跟骨骨折向后上移位以及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等。

②操作方法:维持踝关节于中立位,内踝尖与足跟后下缘连线之中点为穿针部位。

或者内踝顶点下3cm处,再向后画3cm的垂线,其顶点即是穿针点。

从内侧向外侧穿针。

治疗胫腓骨骨折时,针与踝关节面呈15°,即进针处低,出针处高,有利于恢复胫骨的生理弧度。

牵引重量为3~5kg。

皮肤牵引术
[目的]
皮肤牵引是将牵引力直接加于皮肤,间接牵拉骨骼。

(一)皮牵引带牵引
[准备工作]
皮牵引带(根据肢体的粗细选择)、棉垫、牵引架、线绳、牵引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核对医嘱,评估病人。

2.在皮牵引带上、下两端垫上棉垫,用皮牵引带裹敷患肢,注意松紧适度。

3.将皮牵引带调整至肢体功能位置,保持持续牵引。

(二)四头带牵引
[准备工作]
颌枕带、扩展弓、滑轮、牵引绳、牵引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核对医嘱,评估病人。

2.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半卧位,用颌枕带托住下颌和后枕部,用扩展弓穿人颌枕带两端孔内,使两侧牵引带保持比头稍宽的距离,于扩展弓中央系一牵引绳,置于床头滑轮上,加上重量牵引。

(三)骨盆牵引
[准备工作]
骨盆带、牵引架、滑轮、重锤及锤托、牵引绳。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核对医嘱,评估病人。

2.用骨盆带包托于骨盆,其宽度的2/3在髂嵴以上的腰部,两侧各1个牵引带牵引。

3.两侧牵引重量应一致,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宜。

4.足侧床脚垫高15cm,必要时在双腋下各置一布带,或在胸部系一兜带固定于头侧床杆上对抗牵引。

[注意事项]
1.牵引过程中应观察皮肤情况,防止皮肤出现水疱、破溃和褥疮。

2.牵引带应松紧适度,太松易滑脱,太紧妨碍血运,应经常观察牵引肢体循环状况。

3.保持牵引有效,观察肢体位置是否正确,牵引是否有效,
即牵引绳、牵引锤是否有效地悬吊在滑车上。

如有情况及时处理,保证牵引持续有效地进行。

4.注意患肢保暖,在保暖加盖被时应注意不将盖被压在牵引绳上,以免抵消牵引力。

5.做颌枕带牵引时,应注意下颌处皮肤的干燥及清洁。

在吊带与皮肤之间可衬一块纱布。

如因进食、饮水受潮湿时可及时更换。

男性病人应经常剃胡须,以免刺激不适。

6.牵引重量要适度,重量过小会影响畸形的矫正和骨折的复位;重量过大会因过度牵引造成骨折不愈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