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茶 陈漱渝阅读附答案

说茶 陈漱渝阅读附答案
说茶 陈漱渝阅读附答案

说茶

陈漱渝

①在中国,几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老话讲得明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家老舍甚至说:“我不知道戒了茶还怎样活着,和干吗活着?”

②喝茶是家常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喝茶有学问,种茶、制茶、沏茶,也都有讲究,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经济、文学、美学、植物等方面的知识。茶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四五千年前。传说中的神农氏亲尝百草滋味,一日遇七十二毒,幸亏喝茶才解了毒。这件事在汉代《淮南子》一书中即有记载。到了晋代,喝茶蔚然成风,唐代则成为喝茶的鼎盛期,出现了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这部书距离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而茶树在我国有一个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过程,现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据说云南镇沅县千家寨的一株树龄有2700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有关茶的诗文、书画、歌舞不胜枚举。

③弘扬文化的目的是“化人”,即用文明去教化人,感化人,使人类社会趋于和谐。科学饮茶,艺术品茶,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

④喝茶其实是在练内功,使人内心变得宁静。人们在喝酒时往往觥筹交错,你劝我推,那种喧嚣之形、张扬之态,容易让人乱了心性。而品茶时神清气爽,心气平静,乐而忘喧,能使人心沉下来。

⑤喝茶有助于养成简朴的品质。古代虽然有“茶贡”,但茶不是权贵的专宠,而是寻常百姓的家常事。在北京、四川、广东、扬州等地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馆,人们在其中。一杯清茶,一碟茶点,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抗战时期昆明的西南联大,宿舍少桌椅,图书馆缺座位,很多学生就在茶馆里“穷泡”。他们有些论文、著作就是在茶馆诞生的。现在每年春节政府举行团拜,也是清茶一杯,纵谈国事,呈现出一股廉政清风。

⑥喝茶更能喝出和睦。三五友人,数盅清茶,几碟茶点,推心置腹,气氛温馨,可以化解矛盾,增进缘分。在旧中国,一些地方的人发生冲突,常到茶馆“吃讲茶”。“讲”就是评理。冲突双方各自陈述立场,中间人调解斡旋,矛盾化解之后,彼此把茶水混合在一起,顿时化干戈为玉帛。

⑦文化需要交流融合,茶叶充当的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明代郑和下西洋,把茶叶作为国礼赠送友邦,增进了国与国的友谊。1607年,英属东印度公司从澳门、厦门、岭南收购茶叶,销往欧美各地,形成了当今各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当今全世界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人饮茶,人均每年茶叶的消费量有一斤多,位居前三名的是爱尔兰、英国、科威特。茶叶作为文化使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1.从全文看,作者围绕“茶”介绍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2.第一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3.从文中看,第④⑤⑥段顺序不能调换的理由是

4.第⑥段中“化干戈为玉帛”在文中的含义是

5.对选文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在中国,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

B.第②段画线句以时间为序,说明在我国喝茶的历史非常悠久。

C.各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东印度公司收购茶叶,销往世界各地。

D.全文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茶文化。

1.喝茶是一种文化现象;茶作为文化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2.老舍把喝茶当做生活方式和目的,突出强调在中国喝茶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事情,引出说明对象。

3.这三段尽管都强调了茶能“净化心灵”,但分别是从喝茶能使人内心变得“静”与“和”;能养成简朴的品质;能喝出和睦三方面来说明茶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先对个人的心态,再对人的品质,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来谈,三段说明,是按照茶的影响力由小到大,由对个人的影响到对群体的影响来说明的,按一定逻辑顺序,所以不能更改。

4.喝茶能化矛盾冲突为彼此和睦。

5.D

中国的茶文化阅读答案

中国的茶文化阅读答案 【篇一:中国的茶阅读答案】 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 的举国之饮,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②中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 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 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 左思之徒,皆饮焉。但此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 人皆知,不足为据。《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 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也不足为 饮茶起始之证。 ③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 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个 义项。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 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 经确立。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 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④茶能消除疲劳,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运动能力。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每天喝三两杯茶可抑制细 胞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 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饮茶也需注意,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不宜餐前睡前喝茶﹐餐前 喝茶容易刺激肠胃,睡前喝茶则容易影响睡眠品质;茶水不宜过浓, 也不宜置放太久;服用药物时,不可以茶水配服,会影响药效。 ⑤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 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 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 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

(NEW)[答案]《茶乡》阅读答案

茶乡坐落在杭州市郊的青龙山脚下。它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每当春暖花开时节,山间那婉蜒曲折的溪水便潺潺地流入村前的青龙河中。小编在此整理了《茶乡》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茶乡 竹村坐落在杭州市郊的青龙山脚下。它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每当春暖花开时节,山间那婉蜒曲折的溪水便潺潺地流入村前的青龙河中。 村后,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莶翠欲滴。那高大挺拔的是青竹,那纤巧细嫩的乏茶树相互掩映,编织成翡翠的绿衫。 春天,茶农家家户户起早贪黑地摘春茶。姑娘们身背茶篓,迎着朝霞,踏着畏露,穿梭般地巡回在茶树家。她们那灵巧的双手不停地上下飞舞:时而如小鸡啄米,时而如彩蝶翩跹,时而又如钢琴家娴熟地演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一大捧一大捧鲜嫩的茶叶装进了背篓。她们那五彩的衣裳点缀着明丽柔和的绿色的海洋,引得那小蜜蜂看花了眼,忙着追逐那不断晃动的花朵儿。 太阳升上了头顶,露珠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隐没了身子。背篓快满了,只听见此起彼伏的山歌在山坡上( )。小鸟儿争先恐后,像开赛歌会似的在枝头吱吱喳喳。空气中弥漫着早茶的清香,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落日的余晖( )了天空,小鸟归巢了,晚霞也回家了。村里家家的烟囱冒出( )青烟。婉蜒的山路上晃动着姑娘们的衣衫,小扁担吱嘎嘎地响着,把一担担冒尖的新茶挑下山来,焙制成驰名中外的龙井。 每当我品尝这甘醇晶萤的碧茶时,心中便踊起( )乡思…… 《茶乡》阅读题目: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的词语的意思。 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驰名中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在原文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3.“采茶姑娘个个神采飞扬,她们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采下片片嫩芽。”这一句和 文中画线部分都是描写采茶场景的,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把正确的字写在下面括号中。

教案《说茶》 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说茶》教案教学设计 说茶(第二课时) 长兴县实验小学徐苏萍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八册第三单元第3篇课文。课文介绍了我国是茶的故乡,介绍了茶叶的种类、喝茶的好处及中国茶具的质地和造型,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小品文。课文中有词句看似平常,其实写得很美。其中课文把品茶是一种精神享受写得很吸引人。 教学目标:1、知道茶叶的种类、饮茶的好处,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具质地多、造型美。2、激发学生对茶的研究兴趣,初步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3、自主探究课文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自主探究课文内容,激发对茶的研究兴趣,初步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难点:感受品茶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各类茶的实物、西湖龙井茶、透明玻璃杯、课题推荐和课外阅读推荐资料。学生:

课外阅读有关茶的书或文章。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已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梳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臻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它还指出语文课程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基于这样的课程理念,在钻研教材时,我特别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提高。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试图去繁就简,返璞归真,回归语文教学进行语言实践、发展语文能力的本位。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得到情感的熏陶,抒发美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趣解“茶”字。(课件出示“茶”)分析“茶”字。“茶”字由什么组成?“人”在草字头之下,木字底之上,意思是人在草木间,谁能不喝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归大自然,做一回草木间的茶人,一起来说一说茶。(课件出示茶园图,板书课题)2、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说茶的?指名说:(板书:种类、好处、茶具)二、自主探究,重点感悟。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1-2个方面,大声地读读课文,读完了想一想你读懂了

《中国的茶》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的茶 ①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②中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但此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据。《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也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 ③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个义项。“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④茶能消除疲劳,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运动能力。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因此每天喝三两杯茶可抑制细胞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饮茶也需注意,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不宜餐前睡前喝茶,餐前喝茶容易刺激肠胃,睡前喝茶则容易影响睡眠品质;茶水不宜过浓,也不宜置放太久;服用药物时,不可以茶水配服,会影响药效。 ⑤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我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73.第②③④⑤段分别介绍了有关茶的知识,下列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说茶阅读答案

茶文化综合性学习。(8分)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集天地之精华的武夷山,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为了弘扬茶文化,武夷中学九(1)班开展以“弘扬茶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①感悟茶哲理。(3分) 赵勇向同学们讲了一个茶故事:一位失意的年轻人请得道高僧释圆指点迷津。释圆拿出两个装着同样茶叶的杯子,用温水冲了其中一杯,叫年轻人喝。年轻人细细品了一下,发现一点香味也没有。释圆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下翻滚沉浮。一会儿,一丝淡淡的清香缓缓地从杯中飘出。年轻人闻着沁人的茶香,端起杯,细细品味了一番,满意地点点头,并向释圆深鞠一躬,感激地说:“我懂了。”若干年后,年轻人功成名就。 请问:年轻人从高僧泡出两杯不同的茶中,悟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②话说茶功用。(2分)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是我们居家过日子必不可少的。请你用一句话说明茶的一种功用。 ③解读茶对联。(3分) 茶联是中华茶文化的一部分。有些茶联意味深长,值得一读,如“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思品小盏茶”。看《水浒》为什么想喝大碗酒?读《红楼梦》为什么思品小盏茶?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回答。 参考答案: 8.(8分)①(3分)示例一:同样的茶叶,一杯索然无味,一杯却散发清香,关键在于用水不同。茶要沸水冲击才有浓香,人生也要经历磨练后才能成功。 示例二:茶叶浮沉,恰如人生百态,人生坎坎坷坷,浮沉不定,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品尝到苦尽甘来的滋味。 示例三:两杯茶水两种味道,人生何尝不是这样?选择决定结局,态度决定命运,你若是选择平淡,或许将一事无成;你若勇于接受挑战,那人生将焕发出光彩。

中国茶道--答案

本次得分为:38、00/40、00, 本次测试得提交时间为:20180312, 1单选(2分) “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何处? A、大观茶论 B、封氏见闻记 C、茶经 D、饮茶歌诮崔石使君2、00/2、00 2单选(2分)陆羽写得第一部关于茶得著作就是 A、《茶录》 B、《茶经》2、00/2、00 C、《吃茶养生记》 D、《大观茶论》 3单选(2分) 陆羽亲自设计得技术之道就是 A、茶艺之道 B、茶园生产、茶叶加工、贮藏保管、饮用方法等2、00/2、00 C、泡茶之道 D、喝茶之道 4单选(2分) 日本茶道以为核心思想 A、与 B、禅2、00/2、00 C、道 D、敬 5单选(2分) “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出自于当代茶圣 A、林语堂 B、庄晚芳 C、陈宗懋 D、吴觉农2、00/2、00 6单选(2分) 关于“茶道”一词描述不正确得就是 A、茶道就是含丰富文化内涵得茶饮质量技术标准 B、唐代皎然首次提出了以“精”为技术标准,以“俭”为道德规范得茶道理念2、00/2、00 C、茶道就是一种以茶为媒得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得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有益身心得与美仪式 D、茶道包括技术之道、仪礼之道、修身之道 7单选(2分) 日本茶道得四规就是 A、与、敬、俭、真 B、与、敬、清、寂2、00/2、00 C、怡、清、与、真 D、清、敬、怡、真 8单选(2分)下面四个选项中那一个不属于茶得物质属性? A、解渴之饮。

C、有益健康。 D、风味天成。 9单选(2分) 庄晚芳先生倡导得茶德就是? 得分/总分 A、廉、洁、与、美 B、廉、美、与、敬2、00/2、00 C、敬、俭、美、与 D、俭、洁、美、与 10单选(2分) 下面那个不就是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提出得关于“茶道”概念? 得分/总分 A、饮茶有道 B、描述了茶道下得物质形态 C、表述了茶道下得精神享受 D、饮茶礼仪2、00/2、00 11多选(2分) 茶渗透在百姓生活得方方面面,具体表现有 A、以茶待客0、50/2、00 B、以茶馈赠0、50/2、00 C、婚嫁喝茶0、50/2、00 D、祭祀茶礼0、50/2、00 12多选(2分) 《茶经》中主要在哪些部分描述涉茶所用器具得分/总分 A、七之事 B、二之具1、00/2、00 C、四之器1、00/2、00 D、三之造 13多选(2分)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在形式上得不同包括以下哪些方面得分/总分 A、所用烹茶器具该题无法得分/2、00 B、中日茶道参与者不同该题无法得分/2、00 C、所选环境得不同该题无法得分/2、00 D、在表现形式上该题无法得分/2、00 14多选(2分)对于人们在茶事活动中“静、净、敬”得描述正确得就是 A、“净”,净则清,清则明,指器具得干净,内心得洁净0、67/2、00 B、“静、净”得品茶会让人不思进取 C、“静”既指环境,又指内心。“茶中静品”就是怡养心灵得理想方式0、67/2、00 D、“敬”对自然、生命心怀恭敬,才能不虚度年华,珍惜分秒0、67/2、00 15多选(2分)中国茶道包括以下那些方面? A、冲泡之道。 B、仪礼之道。0、67/2、00 C、修身之道。0、67/2、00

《茶壶》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茶壶》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原文】 茶壶 从前有一个骄傲的茶壶,它因为自己是瓷做的而感到骄傲,它因为有长壶嘴和大把手而感到骄傲。它前后都有东西;壶嘴在前,把手在后,它老是不离口的就是这两样东西。但是它不提它的壶盖,因为壶盖裂开了,用钉子钉好,毛病很多,我们可不爱谈自己的毛病——不过别人会谈。杯子、奶油盅、糖缸——说实在的是整套茶具——对壶盖的毛病想得更多,谈它比谈完好的把手和漂亮的壶嘴更多。茶壶知道这一点。 “我知道它们,”它心里说,“我也知道我的缺点,我认为,我知道自己的缺点就是我的谦虚,我的谦逊。我们全都有不少缺点,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有优点。杯子有把手,糖缸有盖子,但是自然,我两样都有,而且我还多一样,这一样它们永远不会有,那就是我有一个壶嘴,这就使我成为茶桌上的女王。糖缸和奶油盅被允许成为甜食的仆从,但我是发号施令的,是主宰。我赐福给干渴的人类。在我里面,中国茶叶给予无味的开水香气。” 茶壶在它的青春时期就是这样讲话的。它站在准备好茶点的桌上,被最娇嫩的手拿起来。但是那只最娇嫩的手却非常笨拙。茶壶落了下来,壶嘴断了,把手断了;盖子就不必再提,关于它已经说得够了。茶壶昏倒在地,开水从它里面流了出来。它受到了巨大打击,但最糟糕的是大家笑它——却不去笑那只笨拙的手。 “我将永远忘不了这件事!”茶壶后来回想往事时说,“他们把我叫做破烂,扔在一个角落,第二天给了一个讨饭的女人。我降为贫民,里外都无话可说,但我在那里日子却好起来了。一下子变了个样。它们把泥土装到我里面,对于一个茶壶来说,那无疑是给埋葬,但是他们在这泥土里种下一个花的球茎。谁把它种在那里,谁把它给了我,我都不知道;但是它被种在那里了,代替了中国茶叶和开水、断掉了的把手和壶嘴。球茎躺在泥土里,躺在我的里面,它变成了我的心,我的活着的心,一样我以前从未有过的东西。我有了生命;我有了力量;我的脉搏跳动了。球茎发了芽;思想和感觉产生了并开成花。我看到它,我支承着它,我在它的美中忘记了自己。为了别人而忘掉自己是一件幸福的事!” “它没有感谢我,它甚至没有想到过我——人人欣赏它,称赞它。这使我感到非常高兴;这一定使它更为高兴得多!” “有一天我听到他们说,它应该有一个更好的花盆。他们把我敲成两半——那真痛啊——花被放进一个好得多的花盆;接着他们把我扔到外面院子里,我躺在那里就是一堆陶瓷碎片。但是我有我的记忆;那是我永远不能失去的!” 【问题】 18.茶壶有什么优缺点,它是怎样看待自己的优缺点的?(2分) 19.茶壶是怎样看待自己和奶油、糖缸的地位的?(2分) 20.你怎样理解“我赐福给干渴的人类。在我里面,中国茶叶给予无味的开水香气”这两句话的含义。(2分) 21.茶壶说“我将永远忘不了这件事”是指的哪件事?(1分) 22.茶壶说的“但我的日子却好起来了”是什么意思?请用简洁的语句说明。(2分)

中国茶阅读答案

中国茶阅读答案 中国茶 ①中国茶种类繁多,花色品种齐全,品质风格独特。其中,名优荼品种就有600多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与之相提并论。 ②中国荼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观外形、评内质。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香气高、滋味醇、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嫩度差、锋苗少、、香气淡、滋味杂、,是劣茶。 ③有了好荼,还要有好的水质、好的器具和合适的冲泡方法,才能沏出色香味俱全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茶。泡茶用水一般宜用软水,烧水宜用硬质木炭或电,忌用有烟气及异杂味的燃料。冲茶水温要适当,高档茶水温控制在85℃左右,中、低档茶可用93℃—100℃水冲泡。冲泡时间与水温有关,85℃水温以4分钟为佳,沸水冲泡只需2分钟。据试验,93'C、3分钟可作为冲泡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来掌握。为便于观赏,细嫩茶特别是毫尖茶宜用玻璃杯沏茶;其它茶应首选紫砂茶具,次选白瓷茶具,最次是保温杯.塑料杯、热水瓶等。冲泡时先冲入茶具容量的三分之一,然后迅速滤去,以清除杂质污物,接着便可将茶具冲满,并用杯盖或壶盖将面上的泡沫刮去,冲沏即告完成。 ④中国茶艺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茶艺的最高境界是人与景、物的形神结合。饮茶是要在“品”字上下功夫,要以文化素养和灵感培养为基础。对于善饮茶者,只要呷上一口便会顿觉满口清香、香冲脑门,并会产生肺腑空灵的感觉;再呷一口便觉疲惫全消、神清气爽;再慢啜细品,胸中似有一股太和之气冉冉升起,继而如风生两腋而飘然欲仙,心中的块垒愁楚便会一并消失。 ⑤中国是茶的故国。优越的生态条件,使之富含近5 0 0种营养保健成分,应该成为人类最佳的纯天然营养保健饮品:让我们在继承优秀茶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为饮茶的进一步普及和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共同作出努力吧! 16.阅读第②段,完成填充:(3分) 反之,_ __、嫩度差、锋苗少、__ __、香气淡、滋味杂、_ ___.是劣茶。 17.第③段运用了__ 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 __ 。(5分) 18.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 _ (4分) A.中国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它是21世纪的饮料之王。 B.中国茶有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差别很大,选择方法不同。 C.选用茶具宜讲究,多数茶应首选紫砂茶具,次选白瓷茶具,最次是保温杯。 D.中国茶艺博大精深,一般饮者较难达到这种境界,故需要普及。 19.下面一段文字放入文中哪一段后最为恰当?请说明理由?(5分) 饮茶是很讲究环境氛围的。若在茂林修竹、空谷幽兰的环境中,邀上三五知

喝茶的阅读附答案

喝茶的阅读附答案 喝茶是我国人民传统生活的一部分。 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公元780年,学者陆羽国几十年的工夫研究茶,写了一本《茶经》,总结了中世纪我国喝茶的经验。从此饮茶的艺术便日益精进。不单茶叶有多种多样,茶具。烹茶的水和烧水的方法也日新月异。 一般的茶叶可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经过发酵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蒸软后压成的砖茶和用茉莉、珠兰、玫瑰等香花窖(xun,同“熏”)制的花熏茶。这些茶又因茶种。产地和制法不同而有无数的名称和品种。 在古代,我们的茶是煮的,这种茶汁液十分浓涩,需要加盐、香料、薄荷、枣等调味品来中和它。现在我们沏茶都用开水冲泡。泡饮的方法不仅手续简便,更主要的是充分发挥了茶叶本身的色、香、味等特点。我们喝一杯龙井,就感到它翠色可爱、香气清冽、略带甘涩。喝一杯红茶,那紫红丝绒似的颜色和浓厚甘醇的香味,又给人以通然不同的感觉。 陆羽认为烧茶的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讲究喝茶的人分辨得出水的味道。现在都市里的人,喝茶都用自来水煮沸冲泡,但在江南农村则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杂质较少的雨水或雪水烹茶。这种茶味道纯清,D能显示茶的真味。 在我国,喝茶的工具——杯、壶和茶灶,也有无穷的品色。 因为茶的品种和冲泡方法不同,茶具有各种不同的考究。 阅读题: 1.本文依次介绍了我国饮茶的历史、__、_、___、茶具等内容。 2.根据第三段内容填空。 一般的茶叶可分为_、_、_、_、花熏茶。 3.画线的句子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不超过10个字) 4.第四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比较举例子 B.作比较打比方 C.举例子打比方 D.下定义举例子 5.解释“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意思。 6.“这种茶味道纯清,D能显示茶的真味”一句中的空格应填上哪一个副词?正确的一项是() A也B.才C.更D. 参考答案: 1.茶叶品种;泡茶的方法;烧茶的水。 2.绿茶;红茶;乌龙茶;砖茶。 3.总提下文(不是承上启下)。 4.A(没有下定义和打比方)。 5.泡菜的水最好的是山泉水,其次是河水,最差的是井水。 6.C。

《茶爷》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茶爷 刘建超 茶爷祖上三代在晋中老街经营茶货铺子,并且很有名望。 茶爷卖茶,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种类繁多,茶爷自己一年四季,杯子里就泡毛尖。 茶爷好客,常请人喝茶。老街人都知道,茶爷请茶也是有讲究的。 茶爷请客有两种说法,茶爷举举手中的杯子说,有空去我家里喝茶啊。这话是客套。你去也行,不去也行O茶爷要是说,走,去家里喝茶。那你注定是要跟着去的,茶爷的威望自 不必说,茶爷在老街的辈分也是很大。邀你去喝茶,那是给足你面子了。 七月天,闷热。茶爷在街上溜达,被一阵吵闹声吸引了,是和盛斋古玩店的胡老板。 茶爷走进和盛斋,胡老板正扯着一个壮汉的胳膊不让走。 胡老板说,这主进店就转悠着看看这儿,摸摸那儿,转身要出店时,店里的伙计发现一枚古金币不见了,拦住了壮汉不让走。壮汉梗着脖子,摊开两手说你们看看,我这个样子能拿你的东西吗? 茶爷看看壮汉,壮汉膀大腰圆,挺着肚子,光着上身,只穿条简单的短裤。壮汉看着茶爷说,茶爷,要是不嫌弃我丢人,我立马脱光了让他们看看。 店里的伙计哭丧着脸说,确实是他来了以后那枚古金币不见了。 茶爷喝了□茶,拧杯子盖的当口,看了看壮汉,说,算了算了。走,去家里喝茶。茶爷扭头出门。 胡老板张张嘴没说话,伙计还想拉住壮汉,壮汉一甩胳膊,跟着茶爷走出店门。 茶爷家在老街八角楼旁,一个典型的老街四合院,院子当中放着个根雕制成的茶台。 荼爷把壮汉领进门,两人坐在茶台前。茶爷满满地倒上一碗荼,说,这是家里人自己 调配的凉茶,清心败火,疏肝理气。来,喝一碗。壮汉本就心急,加之天热,刚才走得也急,已经是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端起碗“咕咚、咕咚”就 是个底朝天。 茶爷微微笑着,又倒满一碗。来,接着喝,慢慢说。壮汉又是一碗喝进。两个人喝着

中国的茶道精髓阅读答案

中国的茶道精髓阅读答案 中国的茶道精髓 ①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 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理、 茶情、茶学说、茶导引这七种主要义理。中国茶道以“四谛”为总纲,即和、静、怡、真。 ②“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中国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 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心理。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标志 之一。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3“以茶待客”是中国的习俗。有客人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 是对客人极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来,也可通过送茶表示亲友间的情谊。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人人情高谊,见外方人之被 欺凌,必众来救护。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 邻里皆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 ④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 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⑤“静”是中国茶道的精髓,“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静”的氛围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残缺的心灵。中国茶道是 修身养性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 ⑥感悟到一个“静”字,就可以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中常乐。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家也主静。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高僧 还是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因为静则明,静

《山茶花》阅读答案

《山茶花》阅读答案 山茶花 你见过山茶花吗?真是美极了。有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墨色的等等。有的一株树上就有好多颜色甚至一朵花上就色彩缤纷。譬如山茶花的白吧,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片一样晶莹、一样沁入人的心脾。但它又不会刹那消失,难于把握,而是静静的呈现在你眼前,让你观赏个够。再如那墨茶,如果认为是一团黑,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日丽下千尺清潭的深沉,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那粉红的呢?也许只有九天的织女用早晨的红霞和晴午的白云在天机上织的轻绢,才可以比拟吧……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潇洒的舒展着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和八角形的花,大小疏密排列有致。即使闭上眼,你还是会感受到:啊!多美啊…… 有一次,我问一位老花农:“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啊?”他乐呵呵地说:“你没有看到山茶花骨朵的那股特别劲?” 我这才注意到山茶骨朵来,果真特别!一般的花,开春才打骨朵。山茶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来年新花的骨朵。原来山茶花的骨朵是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着,下了那么大的功夫,花了那么大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啊!山荼的骨朵,好一股特别劲! 《山茶花》阅读题题目 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繁多而凌乱( ) 赞叹欣赏( ) 晴朗的晌午( ) 轻软的生丝织成的绸子( ) 神情姿态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 2.文章可以分两部分,用“‖”在首段标出。 3.划分第一自然段的层次,用“/”标出。 4.第二自然段对上下段起着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用“_____”画出山茶花骨朵特别之处的语句。 6.填空。 文章以瀑布溅出的水片来比喻白色的山茶花,突出它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文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茶花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深情地赞颂了山茶花的________________与山茶花骨朵的________________。 7.“原来山茶花的骨朵是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着,下了那么大的功夫,花了那么大力气,开出的花怎么能不美呢?”读了这句话以后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浙教版语文四下《说茶》教案3

说茶 一、说教材 《说茶》是省编义务教材第七册的第二十四课。本课的阅读重点仍然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课文介绍了我国是茶的故乡,还介绍了茶叶的种类,喝茶的好处及中国茶具的质地和造型。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按三方面内容可以把课文分为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写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的种类很多。第二段(3、4、5自然段),写饮茶的作用与好处。第三段(第6自然段)写中国茶具质地好,造型优美。 本文文质兼美,各自然段的行文结构相似,每个自然段开头的句子仅领本段内容,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与上一自然段密切地联系起来,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习作训练的好教材。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39个新词语的意思;了解过渡句的作用;理解用总说分述的方式说叙的段落内容。 (3)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具质地好造型优美,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教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由于本文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脉络清晰,又根据阅读教学的定义即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过程,所以,我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文章是由许多句子组成的,要读懂一篇文章,必须读懂文章中的句子。《说茶》一课中,有许多长句子,这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难点是“能根据问题的提示,理解长句和重点句的意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意将多媒体教学引进阅读教学课堂,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调发展,所以我准备的教具是“课文录音、投影片、小黑板。”我准备安排三课时的教学时间。二、说教法、学法 这篇文章语言形象,衔接自然,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先引导学生直接抓住过渡句,由过渡句向上下文探索文章语言表达的过程,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因此,我拟定了以下教法: (1)直观教学。教学2、3段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启发式讲读法。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比比、议议,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

《关于“茶”》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元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它本是一片树叶,最初与人类相遇时,它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几千年前,它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变为一道可口的饮品。它步入了唐朝诗人的殿堂,它成为游牧民族的生 命之饮。它藏进僧侣的行囊,与佛法一起东渡日本,并在那里上升为一种生活信仰。它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丝绸一道,满足着欧洲人对东方古国的想象。它丰富了英国文化中最精致优雅的礼仪,并跟随日不落帝国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生根。它走过漫长的旅程,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材料二)中国茶传播示意图 (材料三)与茶有关的禅理故事和对联。 禅理故事:有位学者,听说某禅师学问很高,内心不服,故找禅师一论高低。禅师以茶相待。他将茶水倒入杯中,茶满了,但他还是继续倒,乃至溢出,流淌了一桌子。学者忍不住说“禅师,茶已经满了,不要再倒了。”禅师微笑着回答说:“是呀,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与你谈论学问?” 对联:上联:竹雨松风蕉叶影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列表述不符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的一项是() A.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喝茶的历史悠久。 B.茶具有文化交流功能,和佛法一起传播到日本后,甚至上升为一种生活信仰。 C.一千多年前,茶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丝绸一道,在欧洲各国传播 D.茶不但是可口的饮品,禅茶一味,往往还能触发人们的人生感悟12?阅读(材料三)的禅理故事,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请写出两点。 4* 全 世 鼻

《中国茶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茶道 (1)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 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 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 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2)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 国茶道的四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3)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 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 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4)“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 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 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5)“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 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 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 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 (6)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7)“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 “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 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等,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 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

茶馆阅读题答案

茶馆阅读题答案 【篇一:《茶馆》名著阅读题目检测】 姓名班级成绩 1、第一幕中,_______曾做过国会议员,现在裕泰茶馆天天念经。 2、康顺子和康大力是_______关系。 3、常四爷因为_______而坐了一年多的牢房。 4、唐铁嘴后来不抽大烟,改抽_______。 5、王利发的妻子是_______。 6、裕泰茶馆的门面房的所有者是_______,后来投身实业救国。 7、第一、第二、第三幕时间分别发生在_______、_______、 _______时期。 8、烂肉面是第_______幕出现的面食 9、刘麻子是_______而死的。 10、第三幕中,假若有什么突出惹眼的东西,那就是“莫谈国事”的 纸条更多了,在这些条子旁还 贴着_______的新纸条。 11、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在《茶馆》 中着力刻画了一批“小人物”。下列人物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利发②松二爷③康顺子④崔久峰 ⑤吴祥子⑥刘麻子⑦宋恩子⑧唐铁嘴 ⑨常四爷⑩巡警⑾老林⑿老陈 a、①②④⑤/⑦⑨⑾/③/⑥⑧/⑩⑿ b、①②③⑨/④/⑤⑦⑩/⑥⑧⑾⑿ c、①②③/④⑾/⑤⑦⑧⑩/⑨⑿ d、①③/②/④⑾⑿/⑤⑥⑦/⑨⑩⑧ 12、裕泰茶馆惟一没变的是什么?王利发为什么对此不加以改变呢? 13、《茶馆》中,王利发为了让茶馆生存下去,进行了哪些改革?《茶馆》检测答案 1、崔久峰 2、母子 3、大清国要完 4、白面 5、王淑芬 6、秦仲义

7、1898年戊戌变法袁世凯倒台军阀混战抗战胜利后 8、第一幕 9、逃兵就地正法 10、茶钱先付 11、b 12、“莫谈国事”的纸条没变。在黑暗统治下,老百姓没有言论自由,王利发怕惹火上身。 13、 1.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 2.用小桌和藤椅替代以前的茶座或铺上了桌布,用美国的广告画替 代了醉八仙大画 3.用唱戏来招揽客人 4.打算请女招待 5.增加了“茶钱先付”的字条 《茶馆》检测答案 1、崔久峰 2、母子 3、大清国要完 4、白面 5、王淑芬 6、秦仲义 7、1898年戊戌变法袁世凯倒台军阀混战抗战胜利后 8、第一幕 9、逃兵就地正法 10、茶钱先付 11、b 12、“莫谈国事”的纸条没变。在黑暗统治下,老百姓没有言论自由,王利发怕惹火上身。 13、1.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 2.用小桌和藤椅替代以前的茶座或铺上了桌布,用美国的广告画替 代了醉八仙大画 3.用唱戏来招揽客人 4.打算请女招待 5.增加了“茶钱先付”的字条 【篇二:茶馆的练习题及其答案】 txt>一、朗读课文“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到“待一会儿准关城门,就什么也买不到啦嘿”,注意把王利发的圆滑、世故的性格表现出来。 二、欣赏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体会其中蕴含的意义。1、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 家了,……

中国茶文化培训测试试卷及答案

2013年《中国茶文化》测试卷 答卷人: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是(),它的作者是唐朝的( )。 2、我国茶区目前大致分为()、()、()、 ()四大茶区。 3、我国绿茶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按杀青和加工方式又分为()、()、()、()四种。 4、我国茶叶基本茶类依发酵程度大致可分()、()、()、()()、()六大类茶。 5、绿茶当中,清明前采摘的叫()茶,谷雨节气前采摘的叫()茶。 6、绿茶冲泡置茶中,碧螺春、蒙顶甘露一般采用( )投法,西湖龙井、毛峰、竹叶青一般采用()投法。 二、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茶叶品质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称的茶是()。 A、碧螺春 B、龙井茶 C、蒙顶甘露 2、名优绿茶传统的贮藏用() A、地窖法 B、炭贮法 C、生石灰贮法 3、“安吉白茶”属于哪一类茶?() A、青茶 B、绿茶 C、红茶 D、白茶 4、下面哪项不属于紫砂壶的特性:()

A、透气性 B、吸水性 C、透光性 D、保温性 5、品饮乌龙茶,第一泡()就要倒出来。 A 1分15秒 B 30秒 C 1分钟 D 1分40秒 6、“武夷岩茶”产于()。 A、省 B、省 C、广西省 D、省 7、不发酵的茶类是()。 A、绿茶 B、青茶 C、红茶 D、黄茶 8、黄茶的制作工艺为()。 A、萎凋、揉捻、发酵、烘干 B、萎凋、杀青、揉捻、烘焙 C、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D、杀青、揉捻、焖黄、干燥 9、使青茶具有绿叶红镶边的形态主要与()工艺有关。 A、凉青 B、做青(晾青、摇青) C、萎凋 D、揉捻 10、宋代哥窑的产地在( )。 A、杭洲 B、临汝 C、建洲 D、龙泉 11、( )瓷器素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 A、德化 B、 C、龙泉 D、 12、具有代表性的闽南乌龙茶有( )、黄金桂、永春佛手、毛蟹等。 A、铁观音 B、大红袍 C、水仙 D、肉桂 13、红茶类属于全发酵茶类,茶叶颜色深褐油亮,茶汤色泽( )。 A、橙色 B、红亮 C、紫红 D、黄色 14、碧螺春的香气特点是( )。 A、甜醇带蜜糖香 B、甜醇带板栗香 C、鲜嫩带蜜糖香 D、鲜嫩带花果香

《茶爷》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茶爷刘建超 ①茶爷在晋中老街经营茶货铺子,很有名望。他不在乎赚钱多少,之所以坚持做茶铺,只是个念想,能闻到祖辈留下的气息。 ②茶爷熟读《茶经》,却不推崇茶。他常捋着胡子说,茶叶也就是一种泡水的物,常喝有益处,但没有市场上说的那么邪乎。 ③茶爷卖茶,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等,种类繁多。自己却一年四季,杯子里就泡毛尖,一半茶叶一半水,走哪儿都不落下。 ④茶爷好客,常请人喝茶。茶爷要是说,走,去家里喝茶。那你注定是要跟着去的,茶爷的威望自不必说,茶爷在老街的辈分也是很大。邀你去喝茶,那是给足你面子了。 ⑤七月天,闷热。茶爷在街上溜达,被一阵吵闹声吸引了,是和盛斋古玩店的胡老板。 ⑥茶爷走进和盛斋,胡老板正扯着一个壮汉的胳膊不让走。 ⑦胡老板说,这主进店就转悠着看看这儿,摸摸那儿,转身要出店时,店里的伙计发现一枚古金币不见了,拦住了壮汉不让走。壮汉梗着脖子,摊开两手说,你们看看,我这个样子能拿你的东西吗? ⑧壮汉膀大腰圆,挺着肚子,光着上身,只穿条简单的短裤。茶爷喝了口茶,看了看壮汉说,算了算了。走,去家里喝茶。茶爷扭头出门。 ⑨胡老板张张嘴没说话,伙计还想拉住壮汉,壮汉一甩胳膊,跟

着茶爷走出店门。 ⑩茶爷把壮汉领进门,坐在根雕制成的茶台前,满满地倒上一碗茶,说,这是家里人自己调配的凉茶,有夏枯草、金银花、荷叶、桑叶、甘草、蜂蜜、冰糖。清心败火,疏肝理气。来,喝一碗。壮汉本就心急,加之天热,端起碗“咕咚、咕咚”就是个底朝天。 茶爷微微笑着,又倒满一碗。来,接着喝,慢慢说。壮汉又是一碗喝尽。 两个人喝着茶说着话,一壶凉茶被壮汉喝完了。 壮汉揉着圆鼓鼓的肚子,起身要上厕所。刚站起,就听见“扑簌”一声,一枚金灿灿的古钱币从壮汉的裤腿里掉出,骨碌到茶爷脚前。壮汉呆立着,涨红了脸。羞愧地给茶爷鞠个躬,走了。原来他是把钱币藏在肚脐眼里,茶水喝多了,肚子圆了,钱币就藏不住了。 茶爷起身背着手走出院门,还了胡老板的古金币,又叫华文华武来喝茶。 华文华武是双胞胎兄弟,母亲去世,留下了一处房产。兄弟俩因拆迁赔偿款的分配闹翻了,甚至还动了手。 茶爷给兄弟俩倒上第一壶茶,说,在清朝,贤人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说喝茶能清头目。先人说的话,咱得信啊。我这一壶绿茶就有这个治疗头目不清的功效。来,喝喝茶。 华文华武谁也不看谁,端起碗一饮而尽。 茶爷说,头脑清楚点没有?你俩7岁的夏天,能想起点啥没有? 那年夏天,哥俩去河边玩耍。弟弟华武不小心滑落到河里,河

中国茶史中考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茶史中考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一直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了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属于实用阶段。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比之唐代还要复杂。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当时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表面的沫饽不匀。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最佳。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饮、器物优略,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了、不对茶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着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 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茶碗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现,导致了小紫砂壶的流行,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但是随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茗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尤其是1890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事起,品茗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这也是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大多数中国百姓用大杯冲泡茶,倒是也符合质朴之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在上古时代的中国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古籍记载的战国时期四川一带已经有了饮用茶的习惯等可以说明蜀地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