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气藏主要损害机理及保护方法的研究
低渗气藏试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

低渗气藏试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
低渗气藏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具备有较高的技术可行性和巨
大的投资回报,相比传统非渗气藏,低渗气藏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但是,如何高效有效的采收低渗气藏的气体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下面将介绍低渗气藏试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
首先,由于低渗气藏具有十分低的瞬时流量,这就使得传统气藏技术中主要的
提油手段—井口调压失去了作用,使得采收低渗气藏气体存在较大的技术难点。
其次,低渗气藏气体体内存在明显物理化学惰性,这影响了气体的采收等效程度;再者,随着投产分析中渗度的不断下降,瞬时流量变化大,甚至会因应渗差的出现而使采收量减少,因此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难题。
为了有效改善上述问题,需综合考虑有关考虑,采取措施。
首先,应加强注气
作业,建议采用酸气及聚能抽量等技术,以提高低渗气藏的采收率;其次,应定期测评气体储量,并综合考虑井的施工条件,例如孔囊完整性,可考虑采用拔油装置;最后,可借助测压及内部注汽等技术,为采收量变化大的采收率调节增加调控的精细空间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从眼前现象来看,虽然低渗气藏试气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及
时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以达到高效、高质量的采收,它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低渗气藏气体渗流滑脱效应影响研究

低渗气藏气体渗流滑脱效应影响研究低渗气藏是指储量较大,但渗透率低于0.1mD的天然气储层。
由于低渗气藏的渗透率很低,气体渗流存在着一些独特的物理现象和特殊的滑脱效应,这些问题在塞罕坝气田等低渗气藏的开发中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因此,本文将对低渗气藏气体渗流滑脱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
滑脱效应是指在渗透率较低的岩石孔隙内,当岩石表面具有电荷时,气体分子在孔喉内的运动将受到电双层力的限制,从而导致气体分子与孔壁之间的“滑脱”现象。
在低渗气藏的气体渗流中,滑脱效应会对气体在储层内的渗流性质产生显著影响。
具体来说,滑脱效应会导致气体分子因受到电双层力的阻碍而难以通过孔喉,进而影响了储层的有效渗透率和气体产量。
对此,国内外研究者对低渗气藏滑脱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多年的探索。
目前,低渗气藏滑脱效应研究的重点包括滑脱系数的测定和气体分子在孔隙中的运动特性研究。
其中,滑脱系数是描述滑脱效应的关键参数,其大小直接影响气体在岩石孔隙内的扩散和渗透能力。
研究人员通常利用渗透率、孔喉半径和气体密度等参数来计算滑脱系数。
然而,在实际的低渗气藏开采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和实验数据的不确定性,滑脱系数的精度和可靠性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气体分子在孔隙中的运动特性,研究者长期以来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数值仿真方法,对低渗气藏中气体分子的扩散、运动速度分布等物理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由于滑脱效应的存在,气体分子在孔隙内具有更强的非均匀性和畸变性,这导致气体分子的扩散速率减慢,扩散范围缩小。
此外,在气体分子与孔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于电双层力的影响,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变得更短,从而使得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下降,气体在孔隙中的运动也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更好地解决低渗气藏滑脱效应对气体渗流的影响,目前研究者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措施,如改进油气藏物理模型、建立健全的实验研究方法、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等。
在实际开采中,还需要采用针对性的采气技术,如水平井、人工压裂等技术手段,以提高储层渗透性和增加产量。
采油过程中油气层损害及保护技术

采油过程中油气层损害及保护技术摘要:油气勘探完成后,需要经过钻井、完井、修井等环节。
这些环节的开发将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从而破坏油气藏的物理化学平衡,对油气藏产生巨大影响。
根据有关人员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出,目前的气田勘探开发是一个完整的项目。
如果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对油气藏本身造成损害,可能会影响其他工作。
因此,在具体开发中,相关人员需要明确目前油气藏本身的损害机理,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改进。
然而,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油气藏的保护方法并不理想,需要采取进一步有效的方法加以改进。
关键词:采油过程;油气层损害;保护技术1采油过程中油气受损机理1.1外因作用下油气层造成的损害在不同生产过程中因为外界因素作用造成的损害会有较多种类,其中一种叫做外界流体和储层岩石矿物流体不匹配造成损害,其形成原因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1)流体中固相颗粒堵塞油气层造成的损害,入境一般会有两种固相的颗粒,一种是加入有用的颗粒,当前比较常见的有加重剂,另一种则是有害固体,其自身包含岩屑等污染物,损害油气的原理是井眼中流体的液体压力过大造成空隙进入油气层从而造成堵塞。
(2)压漏油气造成油气层损害,地质自身的性质发生变化,这也使得相关人员在作业的时候很容易形成这种损害,特别是作业的液压过大时会造成液漏进入油气层,从而使得油气层受到损害。
(3)出砂和底层坍塌造成油气层损害,在具体采油的过程中随着采油的深入油气层的变化,会造成出现较大的压差,这也很容易造成油气层出现大量的砂,导致气层出现坍塌从而造成较大的影响。
(4)加深油气层损害深度,在具体开展作业的过程中由于造成较大的差距,在高压差的作用下,油气层的固量和滤液量形成较大的差距,这也使得自身的损害和液相受到影响,从而造成油气层受到较大的影响。
1.2压裂损害在分析不同程度的损害时,压裂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压裂过程中,残渣对压裂效果有很大影响。
如果相对较小的颗粒进入油气层,可能会出现堵塞。
低渗透储层水平井伤害机理及保护技术

21 0 0年 1 1月
石
油
钻
探
技
术
V o13 o . 8 N .6
N O ., 1 V 20 0
P ~ I( I E I t ) EUM DRI II ; F I N( ECHNI QUE S
. .固井与 泥浆
d i1 . 9 9ji s .1001-0890.2010.06.013 o :0 3 6 / s n
q e c sw a r p s d.Fis , a i ii g t e p e a to t o e u d r a a c d d i i g s u e o a od s l u n e s p o o e r t m xm zn h r c u i n, he wh l n e b ln e rl n i s d t v i o i l d p u gng, n h iu d s kig a r ppn h u d b e u e s m u h a o sb e Se o d, a m ii g t e p o l g i a d t e l i uc n nd ta ig s o l e r d c d a c sp s i l q c n m xi zn h r —
a r a i n Pr t c i n nd Fo m to o e to
Li n r n Go ga g’ L n Qin 。 Zh n ig u a a g a gJn h i’ Li i i Ya gJn l bn ’ Ha 。 n i gi
中 图分 类 号 : 2 8 TE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0 9 ( 0 0 0 — 0 0 0 1 0— 8 0 2 1 )6 0 6— 5
CO2解除低渗气藏反凝析液伤害研究

(. 1 西南石油大学 , 成都新都 60 0 ;, 1 5 0 2 大港油 田地质研究所 , 天津大港 3 0 8 ) 0 2 0
摘
要: 在低渗透凝析 气藏 生产 过程 中, 如何解 除井筒附近凝析 油析 出与聚集对气井 生产 动态 的负面影响一直是 石油工
( ) o 驱 10 2C : 0 %饱 和油后 的残余油饱 和度 明显低于驱 10 0 %饱 和水后 残余水饱和度 , 相应 的 C 驱油后的气相相对渗透率更高 , : o 说明 C : O
解 除凝 析 油污染 伤 害 的效 果 更好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污染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WA K R D L等研 L E 究 了 注气 吞 吐提 高 反凝 析 伤害 区 的气 相 渗透 率 l , 实 、 希 潭 等 利 用 注 干气 进 行 了凝 析 油 5李 ] 郑 地下反蒸发 的长岩心 实验研 究l , 6 高奕奕 , J 孙雷 等研究了利用 甲醇解除低渗凝析气井反凝析、 反 渗吸伤害的研究l 。 _ 7 J 本文通过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 研 究了 C 解除低渗透反凝析油伤害 的效果 , : o 论证
了 C 能 够高效 解 除凝 析油 伤害 。 0,
( ) O 驱替水实验结果说 明, 3C : 以束缚水形式 存在的凝析水 对地层 的伤害较难通 过 C 驱得 : O
到有效解除 , 这是 由于 C 驱水效率相对较低这 : O 客 观规 律所 确定 的。
一
() O 驱 溶 气 油 效率 以及 解 除 凝 析 油 污染 4C :
收稿 日期  ̄0 7—0 20 4—1 ; 回日期 :0 7 5 7 7改 2 0 —0 —1
低孔低渗地层损害原因与油层保护应用

系配方与中低渗砂岩储层的相 比 差异很大
£ 关键词】 低 孔低 渗 储层 地 层损 害机 理 油 气层 保护 中图 分类 号 : T E 3 4 . 8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9 1 4 X ( 2 0 1 4 ) 0 5 — 0 ●I
低 孔 低 渗 地 层 损 害 原 因与 油层 保 护 应 用
张 汾 琰
( 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采油一矿 山东 济南 2 5 0 0 0 2 )
[ 摘 要] 本文分析研究了低孔低渗储层地层损害的机理 , 低孔低渗储层保护主要体现在 防止储层水锁损害和保护对低渗储层渗透率贡献率最大的孔喉及 其裂缝微裂缝这两个方面, 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技术和保护储层的射孔液、 压井液技术是保护低孔低渗储层的两项主要技术 , 但屏蔽暂堵技术的暂堵机理及其体
m。 表明储层渗透率极低, 储层具有排驱压力中等一 高, 孔喉较细和孔隙结构较
差 的特 点 , 为细 喉— 小 孔隙 储层 。 因毛管力 与毛细 管孔道 的半 径成 反 比, 这种 细 喉- / J 、 孔 隙储 层 , 毛 细管压 力较 大 , 滤 液侵 入后 , 大 多 孔道难 以被 驱开 , 滤液 造 成 的地层 损害 较大 , 这 种低 孔低渗 气层防止 滤液侵 入储层对 于 降低或避免 储层
为显著, 水敏、 盐敏次之, 速敏最弱, 酸敏、 碱敏 与储层矿物关系最大 。
1 . 2 岩 石矿 物分析
除储层敏感性伤害可能对储层有严重的影响外, 对低孔低渗储层而言, 毛 细管阻力及水锁效应对该类储层损害有着重要影响。 在压差作用下或 自吸作用
下, 滤 液侵 入亲 水 的气 层 孔道 , 会 将气 层 中的 气和油 推 向储层 深 部 , 并 在油 水 ( 或气 形 成 一个 凹 向的弯液面 。 由于表 面张 力的作用 , 任何弯 液面都存 在一个 附 加压力 , 即毛细管压 力 。 如果 储层能量 不足 以克服这 一附加 阻力 , 储层 油气就 不 能将水 段驱 动 而流 向井筒 。 实 际上 由于储 层 的孔道 大小分 布很 广 , 一些 大的 孔 道 可能被 驱开 , 而一 些小 的孔道确 很难被 驱开 。 由某 井毛管压 力特 征参数 可知 ,
低渗气藏储层潜在伤害因素分析

第50卷第11期 辽 宁 化 工 Vol.50,No.11 2021年11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November,2021低渗气藏储层潜在伤害因素分析官斌1, 杜磊2,张洋洋3(1.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长气田采气三厂, 陕西 延安 716000;2.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质量监督中心,陕西 延安 716000;3.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长气田采气四厂, 陕西 延安 716000)摘 要:低渗气藏在我国天然气资源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已成为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区。
然而由于低渗储层孔隙空间小,流体渗流阻力大,在开发过程中更易受到储层伤害,严重时甚至造成气藏无法产出,因此对低渗气藏的潜在伤害因素及伤害机理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保护策略,有利于提高低渗储层开发效果。
对低渗储层潜在伤害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指导低渗气藏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低渗气藏;水敏伤害;水锁伤害;反凝析伤害中图分类号:TE2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1)11-1673-03天然气是世界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近期我国提出了“碳中和”与“碳达峰”的目标,这将大大增加对清洁能源之一的天然气的需求。
然而目前我国的天然气资源主要以低渗气藏为主。
由于低渗储层的低孔、低渗特性,其在钻完井过程、压裂过程中更易受到储层伤害,严重影响天然气的开采[1-3]。
因此,亟须对低渗气藏潜在伤害因素及机理进行分析,以在作业过程中避免或减少储层伤害,改善低渗气藏开发效果,提高气藏采收率。
本文对低渗气藏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水锁伤害、水敏伤害、应力伤害、反凝析伤害等进行了研究分析。
1 水锁伤害在钻完井、储层压裂改造过程中,外来工作液如泥浆、完井液、钻井液等进入储层后,储层含水饱和度增加,增大气相渗流阻力,气相渗透率降低,产生“水锁伤害”。
水相圈闭对低渗气藏的影响

实验步骤如下:
选择所需评价储层的岩样, 天平校正和清零,启动智能LCR测量仪; 将岩样悬挂在垂向自吸实验装置的天平下面,连接 两电极引线和智能LCR测量仪,记录岩样吸水(地层 水或工作液滤液)前的重量和电阻; 逐渐调节烧杯高度直到岩样在自吸液中浸泡长度在 2~3mm,并采集数据; 直到岩样重量不再发生变化(至少3小时),停止实 验。
(3)滤液侵入深度。漏失量越多,侵入深度越 大,返排越困难。这是因为在同样的压差下, 水饱和段长度越长,相应的压力梯度越小,水 的流动越困难,水相圈闭问题越严重。 (4)气藏的压力和可能提供的最大压降。流体 饱和度与施加在该体系毛管压力梯度直接相 关,压差越大,产生的毛管压力梯度就越高, 最终剩余水的饱和度就越低。
油气井作业过程中,由于水基工作液侵 入或生产中水在井底聚集,使井筒附近 储层含水饱和度Sw从初始含水饱和度 Swi到束缚水饱和度Swirr再到100%之间 变化,从而导致储层油相或气相渗透率 降低的作用或现象,称为水相圈闭损 害。
水相圈闭与传统意义的水锁存在差异。传统的水锁的概念有:
气层开发过程中,油、气流不能有效地排除外来水,使气层含水饱 和度增加,气相渗透率下降的现象叫“水锁效应”。 在钻井中一旦打开储层,工作液就与储层接触,外来的水相侵入储 层孔喉后,就会在井壁周围孔道中形成水相阻塞,气-水弯曲界面上 存在一个毛细管压力。若储集层能量不能克服这一附加的毛管压 力,就不能把水的堵塞消除,最终影响储层的采收率,这种损害称 为“水锁损害”。从以上两个水锁概念可知:传统的水锁没有明确指出 “气藏初始含水饱和度(Swi)低于束缚水饱和度(或不可动水饱和度, Swirr)”这一前提条件。对于水锁损害,人们通常都是假定油气层的 产纯油或产气带的初始水饱和度Swi就是束缚水饱和度Swirr,所以, 水相圈闭的概念与水锁概念有明显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0-01-11;[修定日期]2000-02-03;[责任编辑]王 梅[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探井保护油气层技术”的部分研究成果。
低渗气藏主要损害机理及保护方法的研究张 琰,崔迎春(石油大学,北京昌平 102249)
[摘 要]针对低渗透砂岩的特点,就气藏损害的特殊性、影响气藏损害的因素以及评价方法特殊性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概括性的论述,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气藏损害的方法。[关键词]低渗气藏 应力敏感 水锁效应[中图分类号]TE12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00)05-0076-03
1 气藏损害的特殊性与油藏相比,天然气藏的储层物理特性更为复杂,气体有不同于液体的特殊的可压缩性。在我国,
大多数气藏属于低渗气藏。低渗气藏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气、水及少量的油赖以流动的通道很窄,渗流阻力很大,液、固界面及液、气界面的相互作用力很大,使水锁效应和应力敏感性明显增强,并导致油、气、水渗流规律发生变化,使得低渗气藏损害具有不同于油藏的特殊性。对于中、高渗油藏,由于孔喉孔、道尺寸较大,通常外来固相颗粒侵入储层以及储层孔隙空间的微粒运移引起渗流通道堵塞是造成油藏损害的主要原因。对于气藏,由于孔喉、孔道狭小,因此,外来工作液中的固相颗粒难于侵入储层,但液相可侵入储层,
而且一旦工作液中的水相侵入储层,就会在井壁周围孔道中形成水相堵塞。另一与中、高渗油藏显著的不同点是,气藏岩石非刚性特征较强,渗透率对周围应力变化很敏感,应力的变化可以引起的渗流通道的收缩,造成气藏渗透率下降。由于低渗气藏岩石致密、渗流空间狭小、微粒不为气体润湿等原因,
因此在低渗气藏一般不存在微粒运移的损害,即也不存在流速敏感性损害。
2 影响气藏损害的因素211 应力敏感性气藏的应力敏感性定义为气藏对所受净压力的敏感程度。许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低渗气藏具有很强的应力敏感性,应力敏感是由空隙和毛细管被压缩和关闭引起的。低渗气藏的高应力敏感性是气体在低渗气藏中的非线性渗流特性引起的。对孔隙性储层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渗储层同中、高渗储层不同,低渗储层中气体的渗流受滑脱效应的影响,存在多种渗流形态,这与低渗岩心的渗透率、含水饱和度以及围压、驱替压力的大小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低渗气藏渗透率与所受净压力(净压力=围压-1/2驱替压差)有关,净压力存在一个应力敏感点。当岩样所受净压力低于此点时,净压力越大,储层渗透率降低越严重;高于它时,净压力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变小;当净压力继续增大到可以将岩石压破时,渗透率将大幅度增高。应力敏感性还与储层含水饱和度有关,含水饱和度愈高,应力敏感性愈强。这可能是滞留在孔道里的水,占据了孔隙空间,从而增加了岩样的应力敏感性。当含水饱和度较低时(小于30%),仅在一定的驱替压力范围内存在达西渗流。当含水饱和度较高时(大于30%至束缚水饱和度以下),气体的渗流存在非达西渗流现象:在较低的驱替压力下为非线性渗流,高的驱替压力下为线性渗流。但此时气体的流动规律同达西线性渗流不同,气体的渗流存在附加压力损失,并出现“启动压差”现象。气藏岩石还具有一定的压力滞后效应,因此由于应力敏感引起损害不会因应力消失而完全恢复。储层渗透率不但是储层岩石自身储渗特征的函数,而且也是围压、驱替压力的函数,因此,通常地表测得的渗透率不能真实反映气藏流动特征,还要用储层条件下测得的应力敏感性和有关数据加以校正。低渗气藏呈现以上应力敏感性规律的原因,可能是由于:(1)岩石存在微裂缝。这些微裂缝在一定的净压力下易于闭合,闭合后的裂纹在卸压过程不
67
第36卷 第5期2000年9月 地质与勘探GEOLOGYANDPROSPECTING Vol.36 No.5September,2000易恢复张开,宏观表现为岩样压力滞后效应。(2)低渗气藏复杂的孔隙结构增加了岩样受压行为的复杂性。气藏孔隙空间很小,压力变化引起的孔隙空间变化的程度相对却较大,所以在岩样受压小于应力敏感点时,岩样具有很强的应力敏感性。(3)岩样中孔喉、孔道受压收缩。当净压力较小时,特别是小于应力敏感点时,孔喉、孔道受压后收缩导致岩样渗流能力下降,表现为渗透率下降;而当孔喉、孔道受力达一定值,即达到应力敏感点后,孔喉、孔道进一步收缩变得比较困难,表现为渗透率下降幅度减小。212 水锁效应钻井中一打开储层,就会有工作液与储层接触,若外来的水相侵入储层孔道后,就会在井壁周围孔道中形成水相堵塞,其水—气或水—油弯曲界面上存在一个毛细管压力。要想让油气流向井筒,就必须克服这一附加的毛管压力。若储层能量不足以克服这一压力,就不能把水的堵塞消除,最终会影响储层的采收率,这种损害称为水锁损害。一般把毛细管中弯液面两侧润湿相和非润湿相之间的压力差定义为毛细管压力,其大小可由任意界面的拉普拉斯方程表示[1]:PC=σ(1R1+1R2)(1)式中,PC—毛细管力,mN;σ—界面张力,mN/m;R1、R2—分别指两相间形成液膜的曲率半径,m。从式(1)可看出,毛细管力的大小与多孔介质的直径成反比,由于低渗气藏的孔隙尺寸比中、高渗储层要小得多,所以低渗气藏的水锁效应更严重。在钻井施工中,液体滞留效应是造成致密气藏损害的最主要的因素。水基或烃化合物基流体被捕集,或者在产气过程中,储层中的反凝析烃化合物流体被捕集,均造成永久性的滞留。最常见的是水的捕集,因此称之为水锁。液相在气藏中的聚集和对储层损害的程度还取决于原始含水饱和度和作业后外来液体入侵形成的束缚(残余)水饱和度之差,这个差值愈大,渗透率下降愈大,气藏损害愈严重。文献[2]给出了一个可用于预测水锁程度的方程:APTi=0.25lgKa+2.2Sw-0.5(2)式中,APTi—水锁指数,无量纲;Ka—地层气体渗透率,μm2;Sw—地层原始水饱和度。由式(2)可以看出,储层的渗透率和原始水饱和度是决定水锁效应的主要因素。APTi大于1.0表示储层水锁效应不明显;APTi值在0.8~1.0之间,表示储层有潜在的水锁效应;APTi值小于0.8,表示如果水基流体被驱替或自吸入储层,会出现明显的水锁效应。另外,水锁效应还与液相侵入深度、侵入液相表、界面张力有关。213 反向吸入现象欠平衡钻井是发现储层、降低储层损害的一种手段。但钻进低渗气藏时,可能会加大近井壁带储层的损害程度。这是因为“原始”和“束缚”水饱和度两者之间存在很大毛细管压力差。在常规设计的过平衡钻井中,由于应用了合适的桥堵和降滤失剂,可以在近井壁带形成渗透率近于零的滤饼,以阻止自吸入发生。而在欠平衡钻井过程中,由于井内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孔隙压力,没有形成致密滤饼的动力,
这样就会发生连续地反向吸入储层的效应。只有当欠平衡压力消失时,这种效应才会减弱或停止。另外,在欠平衡作业中,因失去作为防止流体和固体颗粒侵入储层深度的屏障,而使储层丧失了保护能力。因此,如果欠平衡状态经常遭到破坏,即使是短时间遭到破坏,流体和其中的固相颗粒就会迅速侵入储层,由此造成的储层伤害可能会更严重。
3 气藏损害评价方法特殊性的研究我国已经先后在1988年和1994年颁布了《常规岩样分析推荐作法》和《砂岩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方法》两个标准,两个标准对常规岩样分析方法和储层一般敏感性评价程序进行了规定。但两个标准在使用中存在下列局限性:(1)均是针对渗透率较高的油层制定的,不完全适用于以低渗、特低渗为主要特征的气藏;(2)两个标准均没有明确规定储层损害室内评价和选择钻井液的试验程序;(3)标准中对一些必要的测定条件缺乏定量规定。美国石油学会1995年5月提出的《储层损害试验推荐实验程序》,为国外最新推荐标准[3]。国内外现尚没有针对气藏损害评价的标准化模拟装置和评价程序,这样用相同来源的储层岩样和相同的钻井液进行污染试验,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实验室所作的结果常常不同,同一试验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也不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者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在进行气藏损害评价方法研究时,有两个关键点需要解决:(1)气藏损害试验模拟装置必须具有能模拟气、水、油三相渗流的功能;(2)必须确定气藏岩样的初始状态的实现方法。由于国内现有的评价装77
第5期 张 琰:低渗气藏主要损害机理及保护方法的研究 置不适用,为此进行了专门设计和改造,相应增加气、水、油三相渗流和计量部分,并研究了岩样初始水、油饱和度及预压力的实现方法。在评价试验程序中,一部分程序基本上沿用现有的国家标准,如与油层类似的气藏一般敏感性评价试验:水敏/酸敏/碱敏等;另一部分为针对气藏损害机理特殊性的试验程序,主要包括:气藏应力敏感性评价、水锁效应及消除效果评价等试验程序和钻井液静污染岩心评价试验的程序。为了验证气层损害评价标准的有效性,从我国塔指、胜利、新疆、吉林和长庆等油田采集了部分渗透率相近的低渗气层岩心,按推荐标准进行了气层损害评价试验。初步应用结果表明,使用推荐标准得到的评价结果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性。4 气藏特殊性损害的预防措施411 施工中防止气藏应力敏感损害的措施由于气藏存在应力敏感点,所以当气藏处于低应力状态时,应注意防止激动压力的产生或减小正负激动压差值,为此要严格控制起下钻速度。在低渗气藏作业施工时,要选用抑制性能优良、滤失量小的工作液,防止由于水敏性矿物水化膨胀产生水化应力,进而造成应力敏感性损害。在欠平衡钻进中,要确定合理的负压差,避免由于负压差过大,从而导致应力敏感性损害。由于气藏的应力敏感性与气藏的含水饱和度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在钻井过程中,亦要注意防止外界水的进入,为此要重视暂堵层和滤饼的质量。另外,在采气生产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生产压差,以保持储层具有较高的孔隙压力。412 预防水锁损害的方法在实际钻井过程中,水锁造成储层的污染主要是由钻井液中的滤液侵入引起的。侵入的滤液如果不能及时返排出来,就会造成储层损害,所以,首先,
在钻井和完井过程中应避免水基钻井液侵入储层。为此,可采用空气钻井或应用烃化合物钻井液和完井液。如果必须采用水基钻井液的话,防止储层水锁应从两方面着手:(1)应设法使钻井液侵入储层的量和深度减到最小,因此,除了采用低滤失量钻井液体系外,还应采用流变性好和暂堵能力强的钻井液,
以形成保护性好的滤饼。(2)由于完全避免液相侵入储层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求钻井液滤液在具有较强的抑制性和与储层有良好的配伍性基础上,具有良好的返排能力。加入表面活性剂是降低界面张力,从而降低毛细管力,增强钻井液滤液返排能力的主要手段。此外还可以在水基工作液中加入醇类等具有较低表面张力的物质,或者使用甘油以及甲基葡萄糖甙等低滤液张力的钻井液体系。413 减小反向自吸效应的方法在欠平衡钻井中,可以通过增加平衡压力的方法降低反向自吸效应。在毛细管压力较大的致密气藏中,如果采用水基钻井液的效果不明显。可采用气体或烃类化合物作为钻井流体。并且在欠平衡钻井中,也要注意入井流体与储层的相容性,避免进入储层的流体因与储层相容性不好造成对储层的伤害。[参考文献][1] 樊世忠,鄢捷年,周大晨.钻井液完井液及保护油气层技术(第1版)[M].山东东营市: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524.[2] BennionDB,etal.WaterandHydrocarbonPhaseTrappinginPorousMedia[M].CIMPaper,1995.5.[3] MarshallDS,GrayR,ByrneM.DevelopmentofaRecommendedPracticeforFormationDamageTesting[J].SPE38154Presentedatthe1997SPEEuropeanFormationDamageConferenceheldintheHague.theNetherlands,June2~3,Hague:SPE,1997.1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