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与人的发展)【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与人的发展)【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与人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2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2.1 复习笔记

一、人的发展概述

1.人的发展的含义

(1)内涵

人的发展通常是指个体发展。个体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狭义的个体发展则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

(2)外延

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但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做出不同的分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生理发展;二是心理发展;三是社会发展。这三个方面,既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十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与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是相一致的、交织在一起的,体、智、德、美都包含着这三个方面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人的发展十分复杂,是一个生活与生长并进的过程,是一个“给定”与“自我选择”、“自我建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过程,它体现为个体内部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外显行为方式的连续又较稳定的发展变化。

2.人的发展的特点

(1)未完成性

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人的未完成性与人的非特定化密切相关。非特定化是指人的具有特定结构形式和相应的特定功能的器官,在构造和机能上(对其行为来说)具有非特定化的特点和性质,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广泛的适应性,可以不确定地适合于人的一切行为方式。

对于儿童来说,不仅处于未完成状态,而且处于未成熟状态。儿童发展的未成熟性、未完成性,蕴涵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教育人类学认为,人的未完成性及其蕴涵的发展潜能,充分说明人的需教育性和人的可教育性。

(2)能动性

人是能动地、自主地完成和完善的。人的发展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这是人的发展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人在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人的能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是人的生长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及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的不同,这也是人的教育与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以及动物训练等活动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它为教育提供了合理的人性假设,为教育活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3.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这些规律性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律性。

(1)顺序性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向发展。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3)阶段性

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个别差异性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体现在,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

(5)整体性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行(实践智慧与能力)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般认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能动性等方面。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可能性,但并不决定人的发展。否认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十分复杂,就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对象来说,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文明这三大类。儿童发展的环境是儿童个体所生存和活动于其中的,经过一代一代的前人以自己的劳动和活动为后代所创造的那个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但主要是社会生活环境,这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现实条件。

(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环境的给定性指的是由自然与社会、历史遗产与他人为儿童个体所创设的生存环境,它对于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的、给定的,是不能选择的。

但是,环境对人的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力度却因人而异,因为人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即使是初生儿,他也本能地会通过哭闹来影响、调动他的母亲和亲人,以改善他的生活处境;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人的能动性、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都在逐步增长,其对环境的反作用与相互作用的活动也在逐步增强,即主体对环境的能动性、选择性在逐步增强。

因此,对环境作用的理解不能简单化、抽象化、静态化,应该对其做深入、具体而动态的分析,应当把环境与人的生活和活动联系起来理解。

环境的给定性离不开主体的选择性,它不但不会限制人的选择性,而且正因为有了环境的给定性,反而激发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当然,给定的环境条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二者的相互作用蕴涵着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

教育也是一种环境影响,只不过是为育人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旨在更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的环境影响。尽管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它并不能简单地决定人的发展。那些过分夸大环境作用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3.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

人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产生,并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人在以自己的活动为中介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个体的社会实践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可见,教育必须通过引领和组织学生的主体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身心与个性的发展。

(2)个体活动制约着环境影响的内化和主体的自我建构

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既改造着环境,也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实际上这是主体自我建构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教育者的影响下,通过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交往活动,能动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和自我建构。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必须自觉主动地参与,才能将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自己的财富。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取决于他的能动性的发挥状况。

(3)个体通过能动的活动选择、建构着自我的发展

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能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只有达到了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这是一个自我超越的过程。一方面,人通过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断地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人对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未来前景进行规划和设计。人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赋予了人在一定条件下主宰自己命运的可能。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除了遗传、环境和个体活动,还有教育这一因素。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使得影响人的发展过程中加入了教育者这一主体,使环境成为通过选择和设计的环境,使受教育者的学习和身心发展活动成为有指导、讲成效的活动,从而引领青年由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以确保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杜威指出,教育是有意识地选择、设计、组织、控制的传递人类经验的特殊环境,是一种有指导的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的特殊活动。

兰德曼明确指出,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的东西都需要通过教育来传递给下一代。年轻一代的培养,都需要通过老一辈和教育者有意识、有组织、特意坚持进行的教育才能实现。

教育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有意识地为年轻一代的成长选择、建构、调控良好的环境,对他们的生活、交往、学习与实践等活动进行正确的教导、示范和辅助,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进行自为、自觉、自强的发展。

2.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传承文化科学知识来培养人

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承来培养人的,文化知识是滋养人生长的最重要的社会因

2021青岛大学药理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今天有时间说一下考研相关的东西。 (一)政治 首先就是政治的学习,这门课大家真心没必要报什么辅导班,自己看就完全够了,当然对于那些政治想要拿个80+的童鞋是可以的。我政治是从10月份才开始复习的,只用了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最后是押题卷,考前把试卷别熟就可以了,对于想要60+的童鞋来说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二)英语 英语是很多人的短板,这么多年来产生了很多的悲剧,大家从论坛上也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卡在英语上,不管你的四六级成绩是多少,都要特别注意英语的学习,英语的特点是很难提升,而如果水平真正提高了也不容易下降,同样需要长期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基础是词汇,重点是阅读,核心是语感的训练。 英语单词我从刚开始领到《一本单词》时一直坚持到考前的一刻,而且按照记忆规律要重复多次记忆,刚开始的时候一个单元可能背一遍要两天,但是背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也许就只要一天了,单词需要不断的重复,稍微放下就会倒退。 英语真题至少5遍,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把真题研究透,我使用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真题解析。我看过不少牛人的帖子,把英语真题阅读都背过了,阅读40分如果拿到32分以上就算是优秀了。 虽然我没有背过阅读,但是真题的阅读我至少做了七八遍,每做一遍都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剖析,另外做阅读的时候不要认为自己做对的就不看,也行你是猜的,真题的阅读研究空间十分大,自己一定要按照命题人的思路下去多多训练,不断的研究才行。另外大家也可以去看阅读解析视频,蛋核英语就讲的很不错。 新题型的部分十分重要,做对一个新题型就可以弥补你阅读的错误,个人认为是考察逻辑能力和语感,要注意哪些前后联系的词还有主要意思,这个在后期做一下集中的练习即可。翻译部分占十分,最难拿分的一项,个人觉得把十年真题的翻译做两遍即可。上面这两部分都属于零碎环节,大家可以通过蛋核英语微信公众号和木糖英语微信公众号这两个公众号上的每日练习来进行训练。 至于大小作文,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最后的一个月猛的背作文,找到适合自己的模板,只有自己动笔写,然后自己修改,对照参考范文找不足之处,学会使用范文中好的句子,我只写真题的作文,把真题作文写好了,足以应对考研作文。

教育学333考研lucky笔记高清版(1)

333教育综合笔记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笔记使用说明 【1】教育学原理相对于其他三科目来说,理论性较强,但与教育现状联系紧密。教育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部分都有相通之处。建议复习要把握整体框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背诵。考试中很多大学会结合生活中教育实际(现状)出分析题,或扩展性的自我发挥类题目。这类提高题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关注新闻与教育发展。笔记中有复习框架,复习注意小贴士,以及知识点记忆表格等,方便大家理解、记忆。 【2】蓝色荧光橙色字代表重点,是很多学校333教育综合常考的知识点,重点内容下面主干的语句、关键词、关键句用橙色加黑字体突出,这是必须背熟练的内容。 【3】树形图中打V代表历年各校考过的真题,知识点后用红色详细标注了各个学校考过的真题,例如:17北京名,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名词解释;17北京简,代表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简答等,17北京论,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论述题。以此类推。 【4】有超纲内容补充,这要结合自己报考学校历年333教育综合的真题来看,如果你报考的学校真题中有超纲内容,补充的超纲内容最好要看看或者相应的内容要记忆背诵。从总结2010到2017年各校333教育综合200多套的真题来看,大多数学校出题很循规蹈矩,不出超纲内容,那么,对于自己报考学校不出超纲内容的,只需要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就可以,超纲的内容可以不看。笔记中,超纲内容已用斜体来标注,便于分辨。【5】建议前5遍复习,不管重点、非重点,大纲内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都要看,以防学校出偏题,之后几遍复习,可以重点内容重点背(后面标注考过的真题越多说明越重要),历年各校333真题从未考过的就不要看了。另外,注意自己报考学校每年333的真题,每题都要背得非常熟练,很多学校都会有考过的真题再次出现!!! 【6】对于有的学校喜欢出选择题(如华中师大、南师大),辨析题(山东师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小的知识点,例如:出现“第一”、“最早”、“标志”等知识点要注意一下。有些内容笔记中已经有相应的标注。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准备,也可参考311 的真题或者311相应每章节的题库。 【7】根据上一届同学的反应,相信大多数人的素质还是很高,但是也不排除例外。在自习室复习的时候,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复习资料,有的同学出去吃饭的空隙,资料却被别人拿走了,这样情况,真的很影响您的心情,耽误您的复习进度! 【8】333笔记是由本人学姐亲自整理,累计花费大半年的时间,参阅很多教育方面的资料,更新、修改、增加、完善所有的知识点,助您考研一臂之力,金榜题名! 【9】欢迎各位学弟学妹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圣才出品】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本章概要】 本章梳理了人类传播的过程及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三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传播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 本章的重点包括:“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见表4-1)★★

表4-1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考点二: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1.“5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 它是传播学史上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5W模式”见表4-2。 表4-2 “5W模式”

图4-1 “5W 模式” 2.香农—韦弗模式 该模式由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1949)一文中提出。香农—韦弗模式见表4-3。 表4-3 香农—韦弗模式 图4-2 香农—韦弗模式

考点三: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1.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 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C. E. 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称为“循环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见表4-4。 表4-4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图4-3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2.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见表4-5) 表4-5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王道俊_教育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 A.希腊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 育内容单一,教育方 法比较严厉为特征 是古代 (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B.兼爱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1.“学不躐等”出自(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

教育学考研题库33套 (含答案)

《教育学原理》第一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社会 2、教育融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教育具有平等性、普及性;教育水平低 3、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能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4、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系统专业知识;深化的教育理论知识 5、遗传;环境;教育 6、壬戌;美国;六、三、三 7、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8、孔子;苏格拉底 9、思想认知方面;道德品质方面;道德能力方面 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 1B2ABCD3B4D5ABC6ABCD7B8D9C10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4、错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正确。 四、解释名词 1、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亦称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4、陶冶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等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一种方法。 5、《学记》: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专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崐 著作,在世界教育史上影响较大。它仅仅用了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就比较准确地揭示了教育活动的许多规律,对今天的教育活动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五、简答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②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当代医学英汉笔译与口译(课堂笔记划重点)

当代医学英汉笔译与口译 A Course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for Medical Purpose 1.导论 医学汉英笔译教学1 医学是发展中的科学 12年前,在医学院开学典礼上院长对新生说:“我们在这里教给你们的东西有一半是错的”。遗憾的是,当时新生难以理解相信这一点。在解剖实验室、在演讲厅、在示教室,向他们展示的是人体怎么活着、怎么工作、怎么死亡的秘密。这就像数学一样,有一种权威和肯定无疑的感觉。 但现在,当年的学生已成为主治医生和住院医生的带教老师,对院长的那句警句有了深切的理解。确实,医学是而且历来是进展中的动态科学。这必然意味着我们对医学的了解是在不断改变的;医学永远不断地在提出、同时又在推翻假设。 从远处看,医学像是一套完美的知识。但在行医的地方靠近观察,可以清楚地发现我们的知识体在迅速成长、不断改变着。医学上的进步就是这样取得的:一次一个答案。 Twelve years ago,during the medical school open-ceremony,the dean said to the freshmen:“Half of what we teach you here is wrong”.Regrettably,it was hard for freshmen to understand and believe at the time.In the anatomy lab,in the lecture hall and in the instruction room,they were being shown the secrets of how the body lives,how it works,how it dies.Like math,it has the feel of authority and certainty. But now,the then-students have become attending doctors and teachers of residents,who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at dean's aphorism.Indeed,medicine is,and always has been,an evolving and dynamic science.And this necessarily means that what we know about medicine is constantly changing;that medicine is forever putting forth,and simultaneously upending,assumptions. From a distance,medicine looks like a complete and beautiful body of knowledge.But here, up close,where medicine is practiced,it's clear that our body of knowledge is growing rapidly, changing constantly.It's the way progress is made in medicine,one answer at a time. 医学汉英笔译教学2 希波克拉底誓言对当代医生的意义 希波克拉底誓言写于约公元前400年,作为医学价值观的一种表述,在西方医学职业经历数百年变化中延续了下来。 希波克拉底誓言对21世纪的医生有何意义呢?希波克拉底誓言对当代医生来说,可能更多在于它所代表的意义,而不在于它所说的内容。从一开始,希波克拉底誓言起的作用是把医生确立为道德群体,并勾画出医学职业特有的义务和责任。 尽管经历了数百年,它的内容有了变化,但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根本作用是要求医学职业首先把自己看成是在从事一项道德事业。

考研教育学各科笔记

教育学 绪论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的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教育学的任务与教育的方针政策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教育学也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我国的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遗产,吸取当代外国的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原则、内容、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1.教育的萌芽阶段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比外国最早的、古罗马的《论演说家的培养》早300来年。但萌芽时期所有的教育学方面的著作,无论是我国还是欧洲,都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因而只可以说是教育学的萌芽和雏形。 2.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了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总结教育方面的经验,写出了一些教育著作,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家),教育学逐渐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论》,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班级授课制,教育原则。德国,康德,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一阶段,教育学已经具有独立的形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现象的描述过渡的理论的说明,开始运用心理学知识。但是,论证方法,不是依靠与自然现象相类比,便是采用思辨式的演绎和推理,未能运用实证和试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因而,还未达到真正科学化的地步。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英国,斯宾塞,《教育论》,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他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认为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最有价值,

大众传播学笔记

二、媒体分析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P118-121 关于媒介技术的历史和社会影响的著名理论,由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出。 著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等。 (1)“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媒介即讯息。 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诞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②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是人的感官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综合的延伸。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反应方式。 ③“热媒介”和“冷媒介”。 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冷媒介”则相反,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这个观点,在于说明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不同。 把关理论(结合实际)P131-134 (1)“把关人”又称守门人,即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最早是卢因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的,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出现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1950年,怀特将其引入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gate-keeping)”模式。但怀特的“把关”模式只强调编辑的“把关”作用,而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是一个整体过程。 (2)“把关”过程的实质: 大众传播对新闻”把关”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考虑新闻价值或新闻要素分析,而是应该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考虑进来. ①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②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 ③传媒的“把关”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3)“把关”标准 时间跨度、强度、明晰性、文化接近性、预期性、出乎意料、连续性、组合性、社会文化价值 把关标准: 新闻信息由两个本质属性: (一)新闻信息必须有真实性,它传达的是客观的事实而不是虚构或捏造的事物 (二)新闻信息必须具有及时性和新意,这时的事件、历史的回忆等等,不能成为

《教育学》王道俊著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教育学 (新编本)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新编本说明 本书原是根据教育部l978年文科教材编选计划编写的,即华中师大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自1980年出版以来,经多次印刷并修订再版,累计发行二百余万册,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内容已显得陈旧。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责成我们重新修改,并纳入1985一1990年新的编选计划。在国家教委主管部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督促下,我们重新编写了现在的这个本子。 这次编写,我们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一是注意把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丰富教育学的专门知识,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力求克服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简单代替教育学问题探讨的弊病;二是充实宏观教育的内容,深化微观教育的内容,并注意二者的内在联系,避免只见微观、不见宏观或只见宏观、不见微观的片面

性;三是尊重实践,实事求是,探索教育规律,在揭示必然性的基础上阐述必要性,摒弃“空想”、“空话”,克服“唯上”、“唯书”的弊病;四是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克服把受教育者看作消极对象的机械论观点;五是积极地有选择地吸取近几年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使教材有新思路、新论点、新材料、新面貌;六是加强教材的针对性,重视教育思想的研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必要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所谓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不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七是在阐明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避免忽视理论或忽视实用的编向。在教材定稿时,适逢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我们学习了这次大会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力争在教材中能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路线的精神。 在教材的体系或逻辑结构上,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动,例如未把“智育”列为专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 在教材内容的编选上,我们仍希图搞得全面一些,完整一些。这对于公共课的教学来说,份量无疑多了一点,但回旋余地却也大了一些;教师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讲授。

考研专业课: 考研教育学真题和答案(完整版本)

考研专业课:考研教育学真题和答案(完 整版本) 2013年考研教育学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 B.强调教学过程化 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D.重视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培养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第六章外国现代教育:苏联教育的发展之凯洛夫的《教育学》 2.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 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性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之个体社会化 3.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不合乎他们的要求就要受到处罚。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 A.传递 B.选择 C.创造 D.传播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文化功能之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4.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塑性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5.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A.发展生产力 B.消灭社会分工 C.普及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是 A.学区教育制度 B.成人教育制度 C.教师教育制度 D.教师资格制度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第六章教育制度,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

药物分析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药物分析在药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任务 药物分析:是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 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主要内容和制订的原则。 一、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我国现行的药品标准有:国家药典(中国药典)、局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标准)。 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1、充分考虑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和限度要合理可行。 3、从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考察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4、制剂质量标准与原料药质量标准要有关联性。 总之要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针。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名称 1、质量标准中药品的名称包括中文和英文名称,中文是按照CADN(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命名的;英文名称原则上按照INN命名原则确定英文名或拉丁文名,再译成中文正式品名。药品名称应明确、简短、发音清晰,全名最好不超过4个音节或四个字母。 2、对属于某一相同药效的药物命名,应采用该类药物的词干。 3.避免采用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 (二)性状 1.外观、臭、味:具有鉴别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内在质量 2.溶解性:药物重要物理性质,在质量标准中用术语表示,药典凡例对术语有明确规定。 3.物理常数:熔点、沸点、比旋度、折光率、粘度、相对密度、馏程、凝点、吸收系数、比旋度等 (三)鉴别利用药物分子结构表现出来的特殊化学行为或光谱特征,是鉴别药物真伪的重要依据。鉴别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等。 (四)检查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和安全性四个方面内容。 1.有效性检查指和疗效相关,但在鉴别、纯度检查和含量测定中不能有效控制的项目。 2.均一性主要是检查制剂的均匀程度。 3.纯度要求是对药物中的杂质进行检查,一般为限量检查,不需要测定其含量。 4安全性检查:在正常用药的情况下,保证用药的安全。 (五)含量测定用规定方法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常用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学方法和酶化学方法等。使用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测定称为“含量测定”,结果一般用含量百分率(%)表示。使用生物学方法和酶化学方法测定称为“效价测定”,结果一般用效价(国际单位IU)表示。 (六)类别 (七)贮藏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三要素★★★ ①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②学习者: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有两个: 1.“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2.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同一。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④三者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开展,学习者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种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形态的概念:是指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形式变化。★ 四、教育形态的分类 1.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五、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 2.生物起源 3.心理起源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

王道俊版的<<教育学>>名词解释

体育专业—王道俊版的<<教育学>>名词解释 王道俊版的<<教育学>>名词解释 1.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2.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4.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5.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7.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8. 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9.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尾部、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所长,获得最佳的发展。 10.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1. 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个别短暂活动或操作活动。 12. 教学方法组合: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特点的教学活动的模式。 13.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14. 谈话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笔记整理

药理学 课程特点:强化冲刺班,课时约13个小时; 课程要求:听课——考点、重点、难点; 记忆——表格、结构图、顺口溜; 练习——做题目 课前导入: 第一节绪言 第二节药效学 第三节药动学 第一节绪言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 绪言1.药理学的任务及内容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药理学熟练掌握 2.新药的药理学临床前药理研究,临床药理研究掌握 一、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一)药理学的概念: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基础学科。 药物机体 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可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 或人工合成其有效成分; 机体:有机整体; 离体组织器官; 培养的细胞; 病原微生物。 (二)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1.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2.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 生物转化(或称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二、新药药理学 新药——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 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若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制造工艺或增 加新的适应症,亦按新药管理。 1.临床前药理研究(以非人体为研究对象) (1)主要药效学; (2)一般药理学: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毒理学研究: 急性毒性;长期毒性;一般毒性; 特殊毒理:致癌、致畸、致突变;

(4)药动学(药代研究)。 2.临床药理研究(以人体为研究对象): (1)I期临床试验:20~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初步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 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 目的:为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期临床试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病例不少于100例。 目的:观察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Ⅲ期临床试验:上市前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病例不少于300例。 目的: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 (4)Ⅳ期临床试验(售后调研):上市后监测,长期广泛考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现不良反 应。 第二节药效学 二、药效学 1.药物的基本作 用 药物治疗的选择性,治疗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概念:副 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 2.受体理论 (1)受体的概念、特性、类型和调节方式 (2)受体学说 3.药效学概述 (1)亲和力、内在活性、激动剂、拮抗剂、竞争性拮抗剂、非 竞争性拮抗剂 (2)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及相关概念:最小有效量、作 用强度、效能、最小中毒量、极量、量反应、质反应、半数有效 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安全指数、安全界限 药效学 4.影响药效的因 素 (1)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个体差异、种属差 异等 (2)药物方面的影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反复用药和药 物相互作用 (3)耐受性、抗药性、依赖性、成瘾性等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机体各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作用或作用强,而对另外一些组织器官无作用 或作用弱,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选择性是相对的,选择性高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不强,作用范围 广,但不良反应较多。 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对患者不利的作用。 ①副作用: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特点: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相对的;取决于药物的选择性。 ②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第一章道德的发展 一,品德的界定 1,品德 品德是指一个人在面临一系列道德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人格倾向。 2,道德 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行为规范的总和。 3,两者关系 1)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因而离不开社会;道德的发生发展有赖社会的发展。 3)品德的发展有赖个体的存亡,但它不研究道德的具体内容和评价自身。 二,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1,过程 a) 理性化过程(名词解释或填空) 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儿童道德成熟的要点,首先是他道德认识上的成熟,然后是与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儿童道德水平最明显的表露在他的道德判断和推理之中。 b) 社会化过程 形成由“自然我”向“社会我”的转化 三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的道德)到自律(选择或填空题) 2,柯尔伯格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定向阶段 2)工具性的相对定向主义习俗水平 3)人际协调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和秩序后习俗水平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 6)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具有个人独立判断的标准) 重点实验:两难性实验 四,情操 三种分类方式 1)宗教的情操,道德的情操,认识的情操,审美的情操 2)道德情操,审美情操,理智情操 3)麦独孤的分类:爱的情操,恨的情操,敬的情操 五,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 1,傲慢莽撞,盛气凌人的立身处世态度。 2,怯懦退缩,与世无争的立身处世态度。 3,胸襟坦荡,开朗坚定的立身处世态度。 六,道德行为的构成因素 雷斯特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圣才出品】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本章概要】 本章梳理了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三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传播的定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传播与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精神交往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本章的重点包括: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传播★★★ 1.传播的定义(见表1-1) 表1-1 传播的定义

要点具体内容 2.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考点二:传播与信息★★ 1.信息(见表1-2) 表1-2 信息

要点具体内容 2.社会信息(见表1-3) 表1-3 社会信息 3.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贡献 (1)把信息的概念引入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2)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

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考点三:社会信息系统★★★ 1.社会信息系统(见表1-4) 表1-4 社会信息系统 2.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见表1-5) 表1-5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

考点四: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1)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见图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提出了精神交往理论。 ①人类的总体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一类是交往。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它既包括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也包括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关系。交往与生产密不可分。 ②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分为两类:a.物质生产,即生产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此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b.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生产,与此相应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构成了人类生产活动的总体,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则构成了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的辩证运动推动着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发展。

2019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9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 【答案】A 2.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答案】B 3.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C 4.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A 5.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答案】B 6.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不均衡性 【答案】D 7.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人、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答案】A 8.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