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建造的质量管理(DOC)

船舶建造的质量管理(DOC)
船舶建造的质量管理(DOC)

船舶建造的质量管理

质量的意义是“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IS8402-1986《质量———术语》)

“产品”包括硬件、软件和过程性工业产品。

“服务”指无形产品。如或维修等。

“规定需要”指政府的有关法令以及有关标准和规范中的规定。

“潜在需要”指尚未明确提出,但可以觉察的、明显存在或将要存在的需要。

“需要”主要指用户的需要。用户包括后续加工者、经销者、最终用户、公共用户等。“特征”是指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和标志。质量特征值是表现事物质的征象的计量或计

数的特征值。

“特性”是事物所特有性质。质量特性如感官特性、理化性能等。

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全部管理职能的一个方面,该管理职能负责质量方针的制订与实施(IS8402-1986《质量———术语》)

从上述定义可见,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心环节,质量方针是质

量管理的“纲”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质量体系。一句话,质量管理包括了全部质量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全部质量管理职能包括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实施,要求企业全体成员的积极参加和支持。质量管理是各级领导的责任,但必须由上层领导来推动。令人满意的质量的经济成效是由质量环,质量螺旋,各个阶段的活动,如市场调研、设计规范和研制、采购工艺准备、生产制造、检验和试验、包装和贮存、销售和发运、安装和运行、技术服务和维修等可取得的。所以保证产品质量,缩短造船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是产品形成全过程各项活动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相应承担的责任。

本文仅就加强质量管理,缩短造船周期的有关问题作些阐述。

一、质量与造船周期的关系

(一)两种观点

1、质量好,进度慢,周期长,

2、质量好,进度快,周期短,

(二)正确的结论

生产实践和大量事例证明“质量好、进度快、周期短、数量多”的观点是正确的。

1、从生产实践看

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希望有一个周密的网络计划,有一个先进合理的流程和顺利的、一次成功的流向。不希望出现停流或回流。尤其船舶产品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哪个子系统发生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就会出现停流或同流,都可能影响全局,拖延进度。有些项目即使暂时不影响总进度,但积累下来在交船前留下大量扫尾工程,同样会延长周期。这种情况目前还是普遍存在的,一艘万吨级船舶交船前的结尾工程,延长周期少者10-15天,多者1-2个月。

2、从大量事例看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1960年下水由于主机曲轴等质量问题拖至1965年才交船。)80年代初一艘27700吨出口船,由于进口木材美松有蛀虫做好的舱室围壁和家具全部返工,拖延进度数月。某军舰由于新钢种质量未过关拖延计划进度近一年。1990年一艘65000吨出口船由于主机凸轮轴等质量问题试航15天仍失败,造成两次试航拖延了交船期,相反1991年同样一艘65000吨出口船,由于质量好,试航5天,一次成功,

保证了进度和交船期。

3、从理论上讲

物质财富本来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任何一物要不是一种有用的物品就不能有价值。如果它是无用的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是无用的,不算作劳动,因此也形不成价值。产品质量好使用价值高在一定意义上说等于增加了数量,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反之产品质量差,使用价值低或没有使用价值,等于数量少或没有数量。产品质量好用户欢迎,销售

有利于加快经济建设速度。反之产品质量差,用户不欢迎,引起滞销造成产品、资金积压

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产品质量好不返工、不报废,投工投料顶用消耗少,成本低、效益高。反之产品质量差返工多、报废多造成原材料、能源和人工的浪费成本高,效益低乃至亏损。所以产品质量好坏确确实实是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大问题。

目前影响造船周期的因素很多,但追根究底都与质量,包括工作质量、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有关。如果我们忽视质量、偏面追求进度和数量必将适得其反最后还是拖延了生产进度,拉长了造船周期,增加了产品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因此只有从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各个阶段都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工作质量,确保产品质量才是缩短造船周期的根本途径和可靠保证。

二、加强质量管理缩短造船周期

我们船舶工业企业大多从七十年代末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贯彻《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部份企业已起步贯彻GB/10300.1-10300.5-88《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系列等效采用ISO9000-9004-1987在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党和人民的要求,与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产品质量问题仍然是船舶工业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缩短造船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严重障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深入贯彻《军工条例》和“国标”

绕质量环原理落实产品形成全过程各阶段有关的各部门、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

1、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是“由某机构的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全部质量宗旨和该机构关于质量的方向”。质量方针是企业总方针的一个组成部分,

没有目标的管理就无所谓管理。如企业管理必须有企业方针目标一样,质量管理必须明确质量方针目标。质量第一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每个企业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体现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厂长对质量方针的制订和实施负责。企业领导应研究和制订质量方针,该方针应与企业的其它方针相协调,并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质量方针能为全体职工所掌握和贯彻执行。企业质量方针一般有两种;一是长期质量方针目标适用于长期贯彻执行;二是当年质量方针目标适用于当年贯彻执行。

2、质量政策

质量政策是企业最高管理者针对质量体系的要素而系统地制订各项指导原则作为有关人员共同遵循的准则。质量政策应是质量体系各阶段采取行动的指导原则。企业各主管领导分别对各项质量政策的制订和实施负责。各业务部门的主要领导应将企业质量方针和有关质量政策结合本部门实际落实到基层或有关人员。必要时应制定本部门的质量方针政策和目标。3、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企业领导规定产品适用性、性能、安全与可靠性等关键质量特性的目标。质

量目标是企业质量方针、政策落实到具体产品上的体现可通过质量计划、产品质量保证大

纲等形式发布实施。

落实各部门质量职能和各级各类人员质量责任是质量体系的关键性要素是建立质量体系的核心内容。企业应根据质量环(质量螺旋原理)结合产品特点,确定本企业的质量环,并以此为主导规定本企业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如:市场调研、设计工艺、采购、生产制造、检验、试验、用户服务等的基本质量职能分配到各有关处、科、室、车间明确各部门质量职能的原则要求和各级各类人员,从厂长到工人的主要质量职责。各部门应把各项质量职能和质量职责具体落实到基层组织或个人。各部门质量职能和各级各类人员质量职责应形成书面文件由厂长和各部门正式批准发布,其执行情况应与经济责任制考核和质量审核、监督、质量奖惩挂钩。

质量教育培训是质量体系中涉及人员素质的重要要素。人的质量保证、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归根到底要靠人的质量来保证。因此企业应在人员的教育培训上作出投资多下功夫。

质量教

1、质量意识教育

质量意识教育包括党和国家关于质量第一的方针,上级部门和本厂有关质量方针、政策为用户下道工序,也是用户服务职业道德,质量事故分析教育等。

2、质量管理教育

质量管理教育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GB/10300.1-10300.5《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系列,本企业《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先进经验、质量管理专题、质量体系、质量职能、质量成本、质量信息、可靠性管理、数理统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等教育。

3、基础技术和专门技术教育

基础技术和专门技术教育包括新职工进厂后的上岗技术培训,新工艺、新技术等专业技术培训检验员、计量检定员、无损探伤人员、器材保管员、特殊工艺操作人员的资格考核发证和持证上岗教育等。质量教育培训应结合工厂实际重实效、防止表面化、走过场。教育培训的对象应包括全体职工。但要根据各级各类人员的实际需要分层次进行一般可分为中层和中层以上干部教育,技术人员及工段、科、股、级干部教育班组长及,-小组长教育一般职工和技校学生及新进厂职工教育。质量教育培训考核成绩就填入职工教育档案卡。各部门的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应纳入质量考核内容之一。

设计过程是质量环继市场调研后的第二个阶段,是产品质量形成的首要一环。这一环不管好就会“先天不足”导至“后患无穷”。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任务有两项一是根据市场调研设想开发新产品或改进老产品,使它具有更高更好的使用价值,术效果和经济效果;二是在保证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还要根据生产技术的所有条件和发展可能采用先进的工艺取得更好的生产效果,

为了加强设计质量,船舶设计一般要经过初步设计、含合同设计、详细设计、含设计送审———船东、船级社、生产设计等几个阶段。初步设计是详细设计的依据,详细设计是生产设计的依据,三个阶段都存在着承上启下,交叉衔接的延接性。初步设计阶段以确定船舶的主要技术状态为主。详细设计是船舶设计的主要阶段,在初步设计的前提下进一步就各个方面的细则加以确定,为生产设计创造条件。生产设计是在全部技术状态已确定的基础上,按区域、按工艺阶段绘制工作图表和提供生产信息文件。在各设计阶段均应注意,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工厂标准及通用图,提高三化利用率,缩短设

计周期,积极运用可靠性技术、维修性技术、优化设计技术及价值工程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综合择优,严格按三级校审制度校审图纸、文件开展设计评审、工艺评审、纠正缺陷,防止

计质量分析以利质量改进,建立设计质量考核办法,促进设计质量不断提高。设计质量全过程控制程序详见第四讲中《加强与改善设计管理》。

1、

2、选择合格的

3、

4、

5、

6、

7、

8、

对验收合格入库的采购物品要做好保管保养,领用与发放以及投入施工后的质量信息反馈等控制。这里仅就选择合格的供方简要介绍上海船厂对联营产品、外协、外购件制造厂质量保证能力的考核办法,供参考。

1、质量保证能力考核大纲

考核大纲分三大类22条目进行综合评分考核,达到,60分为合格单位,85分以上为优良单位。在价格、交货期同等满足的条件下,优良单位有签约、承接业务的优先权。“大纲”内容见表

2质量保证能力考核程序

(1)被考核的制造厂接通知后

(2)

(3)制造厂内部整顿

(4)考核工作组派员第一次现场检查及咨询,

(5)制造厂内部整改、整顿

(6)考核工作组派员作第二次现场检查及咨询

(7)制造厂内部再次整改、整顿、资料准备

(8)考核工作组正式进行考核

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工作重点和活动场所在车间和工地。产品投产后能不能保证质量加快进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车间的技术能力、人员、设备等和质量管理水平。

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任务有两项一是加强工序控制实行自主质量管理,建立工序控制点,保证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二是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发挥把关、预防和反馈作用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零部件不转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使出厂的产品都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1、实行自主质量管理

船舶是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组合的庞大产品,船厂的特点是单个小批生产,工艺技术复杂,立体交叉作业,施工场地分散,手工作业较多,外购配套器材多,检测项目繁多,质量控制难度大。因此要保证和稳定产品质量仅仅靠专职检验把关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和依靠每个部门和每个职工的质量责任感,积极参加质量管理。

自主质量管理在我国造船企业的应用,始于1980年江南造船厂船体车间,在该厂第一艘27000吨出口船上试点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船厂特点自主质量管理的路子,并逐步推广到其它船厂。

自主质量管理要求以制造部门为主,由操作者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控、自检、自改、自评和自记。

(1)自控。就是要求每个作业人员在开始施工之前,认真学习技术质量要求掌握施工要领和操作方法,控制好4MIE因素进行操作。

(2)自检。就是在完成作业后按技术质量标准,自己进行逐项检查、测量、标记、验证自己控制的有效性,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再提交互检和专检验收,然后再向船东、船级社代

(3)自改。就是对自检发现的缺陷,自己修正合格

(4)

(5)自记。就是对上述质量活动和实物质量作好数据和文字记录,当事者签名以示质量责任和可追溯性。要求针对不同工种设计应用既简便又实用的自主质量管理表、卡、对制造质量进行控制和改进,同时专职检验把关不能放松,要与自主质量管理“双管齐下”加强巡回检查和积极预防,督促开展自主质量管理,发挥工人参加质量管理、控制质量的潜力和智慧,使工序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也加快进度。

2、

在自主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少数,进一步对船舶制造的关键工序,如船舶焊接、管系制造、轴舵系加工、涂装等关键工序建立工序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所谓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所谓控制点是指“为保证工序处于受控制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需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件或薄弱环节”。

(1)设计部门进行产品质量特性分级

(2)设计部门编制产品关键、重要特性明细表和控制点明细表,经质量管理部门会签、报

(3)工艺部门在编制工艺文件中,对含有关键、重要特性的应作出相应的标准或说明。(4)生产车间根据设计、工艺部门要求,对应建点工序,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工序质量分析

然后编制质量控制文件序控制点图、工序质量表和作业指导书或含质量控制要求的工艺文件,以及记录表,卡要求等,经车间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

(5)生产车间对控制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按控制点要求创造必需的条件、严格实施。(6)做好质量数据的检测、记录、统计和分析工作。

(7)设备、工装、工具、计量、生产组织、专职检验等有关部门和人员都应结合自身业务

对控制点上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3、加强工艺纪律检查

执行工艺纪律是工序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是对产品质量特性和关键工序进行监控,保证产品符合有关图纸和工艺要求的管理措施之一。

(1)熟悉有关的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

(2)

(3)各类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

(4)生产、试验设备、工装和检测器具,应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

(5)原材料、元器材、半成品、在制品、成品经认定合格,有合格标记,才能转入下道工

(6)生产现场环境符合规定要求。

促纠正或反馈给有关部门处理。每月由工艺部门为主组织工艺纪律抽查并统计工艺贯彻率与对内考核奖惩挂钩。

工艺贯彻率=(1-违纪工艺纪律项次总数)*100%

质量检验部门每季(月)一次,随机抽查车间工艺纪律执行情况作出抽查记录、统计工

艺贯彻率并与对车间的质量系数考核奖惩挂钩。

4、加强产品质量检验

馈。

检验和最终检验。

(1)外来货检验。外来货检验是工厂对国内外外订外购和外协器材进厂入库检验和前

往承制厂监造验收。

包括对供应厂商进行质保能力认定等等。这里仅就外来货检验作些介绍。外来货检验的依据是订货合同、订货清单、技术协议等资料。对一些重要配套件或质量不稳定的外来货,

往承制厂监造验收。外来货入库检验由采购部门申请,检验部门检验外来货的外观质量、数量、证件资料完整性核查编号、型号证件的一致性并及时作出验收与否的结论。

外来货库存期间,器材保管人员应按规定做好保管保养工作,对超过保养期限的外来货,必须重新办理检验手续。

(2)工序间检验是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环节,是贯彻“自检、互检与专检相结合”原则的主要阶段。自检、互检是工序间检验的基础,专检应在此基础上严格把关。

自检操作者对自己施工的零部件或操作过程,按图纸、技术文件等要求进行自我把关并做好必须的测试记录。

互检,应检查所领用的材料、设备质量是否良好,有否合格标志,上道工序转来的毛坏件或半成品等零部件是否有票签或流程卡,

工夹具、测试仪表有否检定合格证。

工段长或生产组长对本工段、组的产品质量负责。

专检,凡规定的专检项目经操作者自检、互检合格后应向检验部门报验,专检人员接到报验单后,应及时对产品进行认真检验,作出合格与否结论并对验收的项目进行评级。

凡属于验船部门、用户代表或军代表、检验项目、专检人员在验收合格后,代表工厂向

验船师、用户代表或军代表,交验。车间应做好交验准备工作以及操作试验工作。对交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意见,检验部门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并督促车间修正缺陷。对关键、重要件施工,检验人员应加强巡回检验,做好预防工作,发现事故苗子及时反馈,促使纠正防止事故发生。对精度高、安全性强的批量产品要做好首件三检,

和中间抽查及完工检验。对大批量的一般产品可进行抽样检验。

(3)最终检验,主要是对产品的性能和完整性进行检验。如:船舶完工试航、主付机电设备的台架试验和效用试验等。

最终检验应在产品全部工序检验结束后方可进行。对性能试验检验应按试验大纲规定逐项进行并作出试验记录,向用户提供产品质量说明书。

产品交付使用后,应及时将产品质量证书、测试记录等归档,保证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4)产品施工质量评级

产品施工质量评级是指工序完工后的产品,零部件、交验项目,质量是否满足图纸、工艺和各项规定标准的要求,进行等级评定。评级范围限于专检项目。

施工质量评级分一级品和合格品两种。

时,全部符合图纸、工艺、技术文件等要求,且清洁完整。合格品指产品、零部件提交时,符合图纸、工艺、技术文等要求,个别测试数据稍有偏差,但不影响下道工序质量或最终成品质量。

5、不合格品管理

不合格品是不满足规定要求的产品。不合格品管理涉及不合格品审理组织,不合格品处理原则,不合格品分类、审理程序、职责权限、废返通知单的签发、废品隔离和不合格品的预防等内容。这里仅就其中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

(1)不合格品(含质量事故)处理原则

处理不合格品必须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必须找出原因,查清责任和落实纠正措施。属专检的返修品,返修后须重新报请检验部门验收。不合格品的处理结论仅一次有效,不能作为惯例或今后处理的依据。对质量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者应按有关质量奖惩办法进行考核和处罚。

(2)不合格品分类

根据产品不合格程度可分为回用品、返修品和废品三种。

(3)不合格品的预防

不合格品处理的目的,除了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减少经济损失外,重点是为了接受教训,防止再发生。因此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对重大或重复发生的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专题分析,认真找出原因,消除造成不合格的各种因素,落实纠正措施,防止重复发生。质检人员要加强巡回检查,当发现质量隐患或可能引起降低质量的情况时应及时向车间提出口头建议或签发《预防通知单》。责任车间接到《预防通知单》后应认真研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质检人员对此应负责跟踪,直到处理结果闭环。设计或工艺技术人员应将有效纠正措施纳入图纸、工艺技术文件或作业指导书以保持其后续有效性。

6质量信息管理

质量信息是质量活动中的各类数据、报表、资料和文件。质量信息反馈是将产品、过程或服务等质量信息及时地按规定程序返回有关部门。为了给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质量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质量决策,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质量控制,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企业应制订和实施质量信息管理程序,明确规定质量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各极人员的职责、质量信息分类分级和反馈流程以及考核办法。

(1)质量信息中心。厂内外质量信息中心一般设在质量管理机构中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质

量信息管理。大型企业在质量信息中心下,可设若干分中心和子中心。如:设计过程、采购过程、制造过程、使用过程、质量成本等分中心。各生产车间和主要生产处室设子中心。(2)质量信息中心的职责。主要包括登记、分类、传递厂质量信息反馈单,协调处理涉及多部门、分中心处理过程中疑难的质量信息对分、子中心处理后的质量信息反馈单,如责任部门有异议或申诉,进行调查处理或报厂主管领导仲裁、督促、检查、考核分、子中心的质量信息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分、子中心质量信息员会议、分析、交流、改进质量信息管理工作,参与用户访问,收集用户意见并反馈给有关部门处理,对产品在设计、采购、制造和检验、使用服务中发生的质量信息进行收集、综合分析、储存并按季作出质量信息管理小结、报厂。

理本过程、本部门的质量信息反馈单,督促、检查、考核本部门下属的质量信息管理工作按季(月)作出本过程、本部门的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小结,报信息中心等。

(3)质量信息分级按对产品质量影响的重要程度和分析处理的难易程度,质量信息可分为A、B、C三级:

A级: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安全、性能、结构或损失严重的质量问题,需信息中心或厂主管领导协调解决的问题。

B级:对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或损失较大的质量问题,由信息分中心或信息中心协调解决的问题。

C级:对产品质量有一般影响或损失不大的质量问题由各子中心内部或分中心解决的问题。(4)质量信息管理的考核,质量信息中心按季(月)对分、子中心的信息管理工作及信息准确率、准期率、处理率进行考核并与质量系数挂钩。

信息准确率=(准确信息数/输出信息总数)*100%

信息准期率=(准确返回信息数/输入信息总数)*100%

信息处理率=(处理信息数/准确信息总数)*100%

总之质量信息系统是质量体系的神经系统应予充分重视并创造条件,逐步由人工系统进入人机系统,应用计算机进行质量信息管理。

三、质量考核和奖惩

(一)质量指标统计考核

,车间对工段、班组。考核的依据分别是船舶总公司对工厂、工厂对车间、车间对工段、班组下达的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必须体现先进、合理原则,以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质量指标按产品和施工部门分别进行统计考核。如:焊接质量指标主要统计和考核主船体、船舶管系、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

根据《船舶工业产品质量考核办法》船厂质量指标主要考核,船体焊接X光一次合格率、评级项目一级品率和质量损失率。工厂内部质量指标视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考核船舶产品焊接X光一次合格率、非船产品焊接X光一次合格率、铸锻件废品率、机加工废返率、工序交验一次合格率等等。

(质量否决权)

质量系数法是以质量系数乘以经济责任制考核得分作为各部门提奖依据的一种考核办法。当质量系数小于1,当质量系数大于1时可加奖。这种考核法体现了“质量第一”方针,突出了质量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的地位,使质量与职工的荣誉和物质利益挂钩,有利于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性。

工厂应结合实际。制订质量系数考核办法,并严格执行。考核内容包括质量指标、质量管理、工艺纪律、质量事故等。

对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作出显著成绩的个人和部门给予奖励。如:质量工作先进个人奖、质量工作先进集体奖、优质产品奖、QC成果奖、质量竞赛奖等。

对完不成质量指标或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个人和部门给予批评、罚款或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工厂应结合实际,制订各种奖励和惩罚规定并认真执行。

2014质量管理学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 1. 质量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 )、(生产制造过程 )和 ( 服务过程 )。 2. 可以用量具、仪表进行测量而得出的连续型数值称为:(计量值 )。 3. 不可以用量具、仪表进行度量的,一般用计数的方法得到的非连续性的 正整数值称为:(计数 值 )。 4. 描述直方图的特征数据有两个 ,一个是(平均值X )另一个是(标准偏差S )。 5. 质量波动的原因,可归纳为人、(材料 )、设备、(方法)、环境和检验等方面因素 的影响。 6. 我们将5M1E 的微小变化所产生的误差称为 (正常原因 ),引起这种误差的因素称 为(偶然性原因)。 7. 我们将5M1E 的大变化所产生的误差称为 (系统误差 ),引起这种误差的因素称 为(系统性原因)。 8. 因果图大体上有三种类型,既(问题分解型)、(原因罗列型)和(工序分类 型)。 9. 当变量x 增大时,变量y 却有减小的趋势,说明两变量之间呈 (强线性负相关)关 系。 10. 表示(相邻观察数据)相差的绝对值被称为移差,计算公式是: ( )。 11. 控制图采用3 b 为控制界限,是因为在该点(错发警报)的错误和(漏发警报 ) 的错误造成的总损失最小 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 P =( “冃% J "分二“佃 )。 16. 当1.00

船舶建造管理规定-2016汇总

船舶建造生产管理规定 1、总则 为加强造船生产管理,缩短船舶建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履约合同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应用过程方法将造船生产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以造船生产管理四大职能:编制作业计划、组织生产协调、指挥生产调度、督促和考核造船生产全过程为主线。 2、船舶建造所需的主要过程,分为: ⑴生产技术准备; ⑵下料加工; ⑶分段制造; ⑷船台合拢; ⑸拉线镗孔; ⑹下水作业; ⑺发电机动车; ⑻主机动车; ⑼倾斜试验 ⑽航行试验; ⑾完工交船。 3、生产技术准备 3.1生产技术准备的输入 生产技术准备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合同及总技术规格书; b)方案(报价)设计任务书; c)建造说明书; d)建造方案(建造法)。 e)合同与技术交底 3.2生产技术准备的输出 生产技术准备的输出一般应包括以下方面的文件: a) 生产技术准备计划日程表; b) 建造方针; c) 各专业施工要领(原则工艺); d)质量保证大纲; e) )对内对外专检交验项目表;

f) 产品实现风险分析和评估报告; g)生产技术准备状态情况总检查表(开工令)。 f)“建造入级船舶开工前检查单”(适用民船建造,由品质保证部填写船级社确认) g)“船用产品持证清单”(适用民船建造,由科研所报船级社确认) 3.3编制生产技术准备计划日程表 3.3.1生产技术准备计划日程表应确定项目的主办和协办部门以及完成项目的考核期限,内容应包括以下文件: a)船舶建造过程大日程(大节点)总进度计划; b)主要材料、设备清单; c)主要材料、设备纳期表; d)建造方针; e)各专业施工要领(原则工艺); f)质量保证大纲; g)生产(施工)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供图计划; h)对内对外专检交验项目表; i)大型铸锻件定订货清单; j)主要材料、设备供应计划; k)主要材料、设备持证清单; l)自制件和外协件清单; m)主要设备订货资料确认。 3.4合同与技术交底 3.4.1合同签署一周后,市场营销部和技术开发部应组织向有关部门进行合同与技术详细交底。 2.4.2合同与交底的主要内容: a)合同要点与内容的解释; b)顾客要求与合同背景材料情况; c)船舶主要技术状态、性能; d)船舶的特殊技术性能和工艺要求。 3.5开工条件的确认 为确保船舶开工后能连续施工,在开工前一周,造船办应依据“生产技术准备状态情况总检查表”的安排对开工前必须具备的条件组织验证。民船建造由品质保证部填写“建造入级船舶开工前检查单”交船级社确认后反馈造船办。3.5.1主管监造师应加强督办各相关部门按“生产技术准备计划日程表”的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 引言 0.1总则 GB/T19000族下述标准可帮助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实施并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些标准备包括:——GB/T19000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则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GB/T19001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 ——GB/T19004提供考虑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两方面的指南。该标准的目的是组织业绩的改进和的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 ——GB/T19011提供审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指南。 上述标准共同构成了一组密切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促进相互理解。 0.2质量管理原则 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可使组织获得成功。质量管理是组织各项管理的内容之一。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已得到确认,最高管理者可运用这些原则,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b)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c)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的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d)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e)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f)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h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形成了GB/T1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标准答案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请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20分。)1.D;2.A;3.A;4.B;5.D;6.A;7.D;8.A;9.A;10.B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D)的重要性。 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 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 A )组织形式。 A.最有效和合理的 B.最符合需要的C.最经济和合理的D.最先进科学的 3.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 4.在预测过程中,如果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数据的资料,而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这时需要采用(B)。 A、时间序列法 B、定性预测法 C、定量预测法 D、简单平均法 5.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D)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A.300B.130C.60D.30 6.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A)。 A、权责利关系 B、实现企业目标 C、分工合作关系 D、一项管理职能 7.在管理人员选聘的测试办法中,考查人员事先不拟订谈话形式和内容的框架,而是以漫谈形式让备选人员自由发挥的方法是(D )。 A、即席发言 B、无领导小组讨论 C、结构式面谈 D、非结构式面谈 8.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需要因素 9.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了全新的质量观念,它强调(A)。 A.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B.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也是检验出来的 C.产品的服务质量D.产品的最终检验过程 10.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B)。 A.正式途径内的关系B.正式途径外的非正式关系 C.上下级之间的关系D.工作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二.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专项计划是为完成特定任务的计划,是某项重要项目的特殊安排,所以在拟订时不必考虑综合计划。× 2.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低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2.×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高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 3.当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时,运用时间序列法是可取的。√ 4.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多,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4.×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少,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 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5.×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 6.组成领导班子的成员,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即由不同的知识水平的人,按照一定的比

船舶建造检验开工前检查评审细则

船舶建造检验开工前检查评审细则》(B.2版) 1.目的 为提高船舶建造检验质量,规范船舶检验行为,核实造船厂的生产条件、设施、质量控制制度等处于符合且持续有效状态,确认船厂在建造(含重大改建,下同)船舶开工前基本具备建造相应类别船舶的技术条件,依照《船舶及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船舶建造检验规程》、《国内航行船舶船体建造检验管理暂行规定》、《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方法》(CB/T3000-2007)及本局的相关管理规定,制定本细则。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局管辖范围内的船舶修造厂建造的法定授权范围内、船长20m及以上的民用船舶建造检验的开工前检查评审,对于船长20m以下民用船舶的建造检验的开工前检查评审可参照执行。 本细则主要针对《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方法》(CB/T3000-2007)所定义的三级Ⅲ类钢质造船企业(其造船能力见本文件附注)而定,其它类别企业可参照本细则及《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方法》的相关条件执行。 3.职责 3.1区船检局 区局船检科负责对各船检局建造检验开工前检查评审的业务指导。 3.2各船检局 各船检局负责本局职责范围内所有建造船舶的建造检验开工前检查评审。 (1)船检局组成评审小组负责对造船厂资质的复核。 (2)船检局、所验船师负责对单船开工条件的检查。 4.工作程序 4.1船厂在船舶开工前应向当地船检部门申请开工前检查评审,分两个步骤进行: (1)对船厂资质的核实,每年进行一次。 (2)对船舶开工条件的检查,每艘船舶开工前进行一次。 4.2对船厂资质的核实 每年2~3月份评审一次,评审小组对照造船厂的自评记录核查并确认本条款,如果相关项目发生重大变化的,评审小组对其重新核实。若造船厂能提供造船工业主管部门对本厂的生产条件评价结论的,船检局不再对除,船检局应出具评审结论。对于评审不合格的造船厂,其整改后应重新申请资质核实。 考虑现阶段我区造船厂的实际情况,对于造船厂目前无法达标的项目,评审小组可根据该项目对于影响造船质量的程度,作出是否暂缓执行的决定,但应确保暂缓执行后其建造质量可使检验机构和验船师满意。 造船厂应于每年1月份向船检局提交如下材料: (1)造船厂资质核实申请表。 (2)造船厂平面布置图。 (3)造船工业主管部门出具的对本厂生产条件评价结论或本厂按《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方法》(CB/T3000-2007)规定相关项目的自评记录(按《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方法》附录A表格)及相关证据材料。 ,资金应不少于100万元。 ,占地面积应不少于0.5万平方米。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培训教案文件

质量治理体系差不多知识培训讲义 第一章强制性产品认证 第一节概述 所谓3C认证,确实是“中国强制认证”(英文名称为“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缩写为“CCC”,简称“3C”认证)。 3C认证是我国新的安全许可制度,统一并规范了原来的“CCIB认证”和“长城认证”,符合国际贸易通行规则,是我国质量认证体制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政策之一,既能从全然上强制企业提高治理水准和产品质量,又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入秩序。 《强制性产品认证治理规定》2001年12月3日公布,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从今年5月1日起(现已延期至8月1日),凡列入《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19大类132种产品,没有通过3C认证的,一律不准出厂或进口,更不得上市销售。 第二节 3C认证步骤 3C认证模式:型式试验+初始工厂审查+获证后监督 1 认证申请

1.1 申请单元划分 1.2 申请资料 2 型式试验 3 初始工厂审查 4 获证后监督 4.1 认证监督检查频次 4.1.1 一般情况下从获证后的12个月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4.1.2 若发生下述情况之一可增加监督频次: 1) 获证产品出现严峻安全、环保质量问题或用户提出安全、环保质量方面的投诉并经查实为生产厂责任时; 2) 认证机构有足够理由对获证产品与标准要求的符合性提出质疑时; 3) 足够信息表明生产厂因变更组织机构、生产条件、质量治理体系等,从而可能阻碍产品符合性或一致性时。 4.2 监督的内容 4.2.1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 从获证起的四年内,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复查范围应覆盖附件4的全部内容。每个工厂的复查时刻通常为1~2个人日。 获证后的第五年,应按附件4的规定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全面审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新编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外部环境: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便成为影响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6.案例教学:经验学派所谓的经验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它是为实现组织目的或宗旨而提出的。3.策略:拽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合理分配必需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4.政策:拽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 5.程序: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问题的方法、步骤。6.规则:是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7.规划:是综合性的计划,是这实现既定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资源以及其他要素的复合体。8.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9.专项计划:又称专题计划,是指这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拟订的计划. 1.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2.企业经营思想: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的理念。3.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4.目标分解:是把企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分目标、个人目标,使企业所有员工都乐于接爱企业的目标,并且在完成这一目标中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1.预测: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协助管理者掌握情况,选择对策。2.宏观经济预测:是对社会总供求、经济增长速度、物价指数,就业善等有关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分析和推断,它主要是为政府制定经济和社会民展规划、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等服务的。3.微观经济预测:主要是指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所作的各种经济预测。 4.市场预测:是企业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生产计划、生产准备计划、财务收支计划的前提和基础。 5.定性预测:指依靠人的知识的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 6.定量预测:指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 1.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2.战略决策:指事关企业兴衰成败、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大政方针所作的决策。 3.战术决策: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作出的带有局部性的具体决策。 4.业务决策:指属于日常活动中有前提高效率和效益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的决策。

钢质船舶建造质量控制标准

钢质船舶建造质量控制标准 、前言 本着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的原则,我公司严抓造船的质量检验。为落实此项工作,我们做到有规范、标准的依据,有组织的落实,有具体执行的条文。详见如下:二、执行的规范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最新CCS勺规范和海事局的规则进行设计。 作为钢质船舶制造企业,特针对本勘测船的建造执行如下规范、标准: 1. 中国船级社《内河高速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2) 2. 中国海事局《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及2007、2008修改通告。 3. 中国政府主管机关颁布的其它有关规范规则。

钢质船舶制造标准目录 共页第页

、放样及样板 二、船体主要尺度 三、主付龙骨 四、横舱壁

五、肋骨框架 一级二级三级六、船壳外板

技术参数 序 分项名称检验内容 说明号

八、舱口围板 序号分项名称检验内容 技术参数 说明 一级二级三级 1 装口配围舱口宽度误差<±6<± 1 2 <± 16 舱口长度误差<± 12 <± 16 <± 20 舱口围板高度误差,指甲板上表面到围板顶缘<±4<±6<±8舱口围板的不直度(每米平均)<2<3<5 九、舷侧纵桁、甲板纵桁及护舷材 序号分项名称检验内容 技术参数 说明 一级二级三级 1 舷侧纵桁和甲板 纵桁按装位置尺寸误差<±2<±4<±6接头的光顺性<±2<±4<±6 2 护舷材护舷材尺寸(与图纸比)<±2<±4<±6按装位置尺寸误差<4<6<8接头的光顺性光顺平直<±4<±6 十、上层建筑 序号分项名称检验内容 技术参数 说明 一级二级三级 1 棚顶板局部不平整度(每米长度内)<4 <6 <8 2 门窗 门窗平直美观,无歪斜较好一般 水密门窗不漏微漏有水 卜一、首 序号分项名称检验内容 技术参数 备注 一级二级三级 1 首柱预制 中心线 锻件<±2<±3<±4 板件<±1<±2<±3纵中剖面弯曲后与样板不密合度误差<2<3<4 2 首柱船台装配 纵中剖面与船台中心线误差<±1<±2<±3 高度误差<2<4<6 纵向位置误差<5< 10 < 15 中央到板的中心线与船台中心线之偏差W±2<±3<±4 甲板与构架的不密合度W2<3<4 甲板与舱口围板的焊缝间隙<2<3<4 甲板与甲板焊缝之间隙<2 <3 <4 甲板与甲板接缝高度差5W6<1<2 甲板与甲板接缝高度差 5 >6 <1<2<3 甲板每平方米内不平度<3<5<8 1.接缝80%以上 2.符合一级(二级),其余的 20%符合二级(三级)者, 评为 一级(二级)。 3.装配结 4.束后进行检验。

质量管理手册(船舶建造企业)

XXX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手册 2016-03-08 发布 2016-03-10 实施

文件编号: 手册版次:A/0 受控状态:受控 发放编号: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时间:2016年03月08日生效日期:2016年03月10日 0.0章目录

0.1章修改记录

0.2章质量管理手册管理 本《质量管理手册》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它主要描述: 1、等同采用GB/T19001:2015—ISO9001:2015标准的全部要求; 2、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承诺; 3、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职能分配、岗位职责和引用的程序文件; 4、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管理服务过程顺序及其相互作用。 本《质量管理手册》分受控版本和非受控版本,公司内部和认证机构使用的为受控版本,均盖有“受控文件”印章和发放控制号。经管理者代表批准提供给顾客或相关方使用的为非受控版本,盖有“非受控文件”印章,不受更改/换版控制,但发放时应是有效版本。 本《质量管理手册》的换版、修改和管理,由质量部按文件控制的有关要求负责组织实施。手册版本号按A、B、C依次标识,修改号按0、1、2、3依次标识,当发生下列情况时,本《质量管理手册》将进行换版: 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质量管理标准修 订; 2、组织结构、部门职能、管理过程、文件架构等发生重大变化; 3、产品范围发生变化; 4、公司管理评审决定; 5、半数以上的文件已先后修改; 6、其他情况需要时。 本《质量管理手册》未经分管副总经理批准,任何人不得将其提供给第三方或公司以外人员。持有者调离工作岗位时,应交还质量部,办理回收登记手续。《质量管理手册》持有者应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污损、涂抹和擅自更改。 0.3章总经理声明 XXXX重工有限公司以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依据,结合公司提供船舶建造产品的管理要求,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手册》是XXXXX重工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用以统一和规范公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

员工教育训练教材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质量管理原则(以下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a)以顾客为中心 b)领导作用 c)全员参与 d)过程方法 e)管理的系统方法 f )持续改进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h)互利的供方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本标准适用于) a)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寻求优势的组织。 b)对能满足其产品要求的供方寻求信任的组织。 c)产品的使用者。 d)就质量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术语需要达成共识的人们(如:供方、顾客、行政执法机构)e)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或依据IS09001的要求审核其符合性的内部或外部人员和机构(如:审核员、行政执法机构、认证机构)。 f)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建议的内部或外部人员。 g)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术语和定义 一)有关质量的术语 1.质量: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 2.要求:明示的、习惯上隐含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质量要求: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的要求。 4.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的分类或分级。 5.顾客不满意:顾客对某一事项未能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6.顾客满意:顾客对基本一事项已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7.能力: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二)有关管理的术语

1.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2.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3.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4.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总的意图和方向。 5.质量目标:与质量有关的,所追求的作为目的的事物。 6.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7.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8.质量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9.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 10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 11 .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对达到质量要求提供信任。 12.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高有效性和效率 13.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并达到策划的结果的程度的度量。 14.效率:得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三)有关组织的术语 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相关关系得到有序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2.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有序安排。 3.基础设施:组织永久性的设施和设备系统。 4.工作环境:人员作业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5.顾客:接收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6.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7.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四)有关过程的产品的术语 1.过程: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的系统。 2.产品: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3.服务:无形产品在供方和顾客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 4.软件:由承载媒体上的信息组成的知识产品。 5.外供产品:提供给组织外部顾客的产品。 6.项目:由一组有启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 7.设计与开发:将要求转换为规定的特性和产品实现过程规范的一组过程。 8.程序:为进行基本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北邮远程 质量管理学基础 第一次作业

一、判断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 1. 产品质量的好坏,最终要通过用户的使用来评价。 2. 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第一次阶段作业第一组 学生答案:[A;] 标准答 案: A; 得分:[10]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3. QC小组活动是日本式质量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4. 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第一次阶段作业第一组 学生答案:[A;] 标准答 案: A; 得分:[10]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1. 质量特征值是以数值表示的数量化的质量特征。 2. 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第一次阶段作业第二组 学生答案:[A;] 标准答 案: A; 得分:[10]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1. 适宜的质量体系应能满足现实质量目标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而有效的。 2. 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第一次阶段作业第二组 学生答案:[A;] 标准答 案: A; 得分:[10]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1. 用以分析质量特性与原因关系的图叫因果图。 2. 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第一次阶段作业第三组 学生答案:[A;] 标准答 案: A; 得分:[10]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1. (错误)标准偏差表示数据与质量标准的差异程度。 2. 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第一次阶段作业第三组 学生答案:[A;] 标准答 案: B; 得分:[0]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1. (错误)偶然因素是指对产品质量偶然起作用的因素。 2. 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第一次阶段作业第四组 学生答案:[A;] 标准答 案: B; 得分:[0]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1. 排列图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抓质量的关键性问题。 2. 1.正确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考试试题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考试试题 1、(B)是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A、质量突破 B、质量改进 C、质量控制 D、质量保证 2、组织的基本任务是(A) A、向市场提供符合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产品 B、采取措施激励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 C、配备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D、建立系统的管理模式 3、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将会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造成产品整机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是属于(A) A、关键质量特性 B、重要质量特性 C、一般质量特性 D、次要质量特性 4、现场管理中,要求现场管理人员做好“三自”和“一控”,其中“一控”指( B )。 A 控制设备状态 B 控制自检合格率 C 控制工艺水平 D 控制原材料用量 5、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的质量管理三步曲是指(C) A、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B、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C、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D、质量策划、质量改进、质量保证 6、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的是(A) A、菲根堡姆 B、休哈特 C、朱兰 D、戴明 7、顾客的满意水平是(C) A、可感知效果和产品的质量之间的差异函数 B、产品的质量和可感知效果之间的差异函数 C、可感知效果和期望值间的差异函数 D、产品的质量和期望值间的差异函数 8、顾客满意度调查的费用属于(A) A、预防成本 B、鉴定成本 C、损失成本 D、非符合性成本 9、QC小组的成员一般控制在(A) A、10人以内 B、12人以内 C、 8人以内 D、6人以内 10、PDCA循环当中的“D”指的是(C)

A、策划 B、检查 C、实施 D、处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了认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该规定(C)的范畴。 A、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对于产品质量规定必须满足的条件 B、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作为认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以及确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 C、不合格产品对消费者的实质损害 D、产品缺陷 12、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和体系的要求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这体现了质量的(A) A、时效性 B、广泛性 C、主观性 D、相对性 13、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 A) A.三全一多样 B.质量中心 C.三保 D.“卡、防、帮、讲” 14、在质量管理所需的所有资源中,最根本的资源是( D ) A、原材料 B.设备C.专业技能 D.人力资源 15、企业最经常、最大量、最活跃的质量工作是( B ) A.设计过程 B.生产制造过程 C.检验过程 D.使用过程 16、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 D) A.计划阶段 B.执行阶段 C.检查阶段 D.总结阶段 17、质量管理的所有工作都是通过(D)来实现的。 A.资源 B.程序 C.组织结构 D.过程 18、编制质量计划的指导原则中,最关键的原则是( B) A.经济性原则 B.使顾客满意原则 C.可操作性原则 D.先进性原则 19、“质量就意味着对于规范或要求的符合”。这一观点是(C)提出来的。

质量管理学基础考前复习提纲

《质量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复习时请到综合练习题及教材中去寻找答案) 一、填空 1.质量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生产制造过程) 和(服务过程)。 2.可以用量具、仪表进行测量而得出的连续型数值称为:(计量值)。 3.不可以用量具、仪表进行度量的,一般用计数的方法得到的非连续性的正整数值称为: (计数值)。 4.产品质量散差从数理统计的观点加以分类,可以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和( 平均值、标准偏差)。 5.描述直方图的特征数据有两个,一个是(平均值X)另一个是(标准偏差S)。 6.质量波动的原因,可归纳为(人)、(材料)、( (设备)、(方法)、(环境)和( 检验)等方面 因素的影响。 7.我们将5M1E的微小变化所产生的误差称为(正常原因),引起这种误差的因素称为( 偶 然性原因)。 8.我们将5M1E的大变化所产生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引起这种误差的因素称为( 系 统性原因)。 9.因果图大体上有三种类型,既(问题分解型)、( 原因罗列型) 和( 工序分类型)。 10.当变量x增大时,变量y却有减小的趋势,说明两变量之间呈(强线性负相关)关系。 11.表示(相邻观察数据)相差的绝对值被称为移差,计算公式是:。 12.控制图采用3σ为控制界限,是因为在该点(错发警报)的错误和(漏发警报)的错 误造成的总损失最小。 13.控制图的控制上限为(有照片)。 14.U控制图的控制上限为(有照片)。

15.抽样后在控制图上打点,连续3点中有2点超过2 线,被称为:( 接近)。 16.抽样后在控制图上打点,连续11点中有10点在中心线同一侧,被称为:( 偏差)。 17.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 P= 有照片)。 18.当1.00

浙江海航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质量检验制度》

船舶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1.目的 为确保船舶产品质量,规范船舶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有效控制生产过程的施工质量,根据相关船级社《船舶入级和建造规范》的要求,对建造中的船舶产品实施监督检验,促使船舶产品符合技术规范,促使生产进度与质量的和谐和统一,增进顾客满意,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船舶产品制造及其全过程的相关施工、检验人员。 3.适用标准 检验依照相关船级社《船舶入级和建造规范》《法定检验指南》进行检验,符合相关船级社检验标准以及《中国造船质量标准CSQS》、GB、CB的要求,并能满足相应入级船级社的相关规则、规范要求。检验还结合相关图纸、工艺文件等资料的具体要求。 4.检验职能的划分 4.1自检:具体作业项目的施工人对其所施工的工件质量负责自检自纠; 4.2互检:施工车间(班组)、施工队或其指定的检验人员或专人负责对施工的产品质量检查,负责处理内检、外检中的质量意见; 4.3厂检:船舶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程质量检验; 4.4外检:船东、船检按企业QC人员向其提交的项目进行质量检验认定; 4.5质检部门履行质量管理及监测职能: 4.5.1进货检验:负责船用外购设备、材料、外协件、外加工件和物资的质量检验; 4.5.2实施无损探伤检测及焊工、无损检测人员的资质考核、取证、培训的联络实施工作; 4.5.3按规定要求编制单船《交验项目表》与船东代表、船检确定交验项目并商

定交验程序,以使船舶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4.5.4负责在船舶建造完工后,按规定要求编制装订《船舶制造质量检验报告》成册,提交船东代表、船检部门,及公司质检验部门或档案室保存。 4.5.5负责监督质量体系的运行,统计质量指标及质量资料的保存工作。 5 各级质量检验责任人员职责 5.1质量检验员职责 5.1.1负责内检计划、外检计划、日交验计划、周交验计划、专项过程交验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并负责按期完成外检计划,是对外报检一次合格率的直接责任人; 5.1.2严格执行质量检验规程,负责分管项目对施工单位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巡检,对自检、互检后提交内检的项目进行检查,出具质量鉴定意见的整改意见,督促限期完成,并对质量总是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在过程巡检、内检中,发现质量问题立即制止,并组织相关负责人分析症结原因并监督整改; 5.1.3负责向船东、船检提交项目外检,督促施工单位责任人按期完成整改意见,负责与船东船检联系协调;及时向生产主管及施工单位反馈船东、船检意见并督促处理。 5.1.4负责联系部门处理检验过程中的技术工艺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影响产品质量的整改意见,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参与相关质量事故的处理,对违反工艺纪律和其他人为因素造成工件产品的返工及报废的实行处罚; 5.1.5负责船东、船检现场交验前所有现场环境和各项保证措施的到位,负责对外报检项目应具备条件的落实; 5.1.6在检验过程中做好检验、试验原始质量检测数据记录,负责质量记录资料的整理归档和质量统计资料的汇编; 5.1.7负责船东、船检在质量生产主面日常事务的沟通; 5.1.8负责监督生产现场,执行工艺纪律,检查焊工资质和申请无损探伤; 5.1.9负责对施工单位责任人的一次报检合格率的考核; 5.1.10做好本人检验的不合格产品的标识、登记,对返工产品和纠正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5.2自检者(施工者)职责

船舶建造的质量管理

船舶建造的质量管理 质量的意义是“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IS8402-1986《质量———术语》) “产品”包括硬件、软件和过程性工业产品。 “服务”指无形产品。如 “规定需要”指政府的有关法令以及有关标准和规范中的规定。 “潜在需要”指尚未明确提出,但可以觉察的、明显存在或将要存在的需要。 “需要”主要指用户的需要。用户包括后续加工者、经销者、最终用户、公共用户等。“特征”是指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和标志。质量特征值是表现事物质的征象的计量或计 数的特征值。 “特性”是事物所特有性质。质量特性如感官特性、理化性能等。 质量管理的定义是,全部管理职能的一个方面,该管理职能负责质量方针的制订与实施(IS8402-1986《质量———术语》) 从上述定义可见,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心环节,质量方针是质 量管理的“纲”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质量体系。一句话,质量管理包括了全部质量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全部质量管理职能包括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实施,要求企业全体成员的积极参加和支持。质量管理是各级领导的责任,但必须由上层领导来推动。令人满意的质量的经济成效是由质量环,质量螺旋,各个阶段的活动,如市场调研、设计规范和研制、采购工艺准备、生产制造、检验和试验、包装和贮存、销售和发运、安装和运行、技术服务和维修等可取得的。所以保证产品质量,缩短造船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是产品形成全过程各项活动共同追求的目标和相应承担的责任。 本文仅就加强质量管理,缩短造船周期的有关问题作些阐述。 一、质量与造船周期的关系 (一)两种观点 1、质量好,进度慢,周期长, 2、质量好,进度快,周期短, (二)正确的结论 生产实践和大量事例证明“质量好、进度快、周期短、数量多”的观点是正确的。 1、从生产实践看 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希望有一个周密的网络计划,有一个先进合理的流程和顺利的、一次成功的流向。不希望出现停流或回流。尤其船舶产品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哪个子系统发生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就会出现停流或同流,都可能影响全局,拖延进度。有些项目即使暂时不影响总进度,但积累下来在交船前留下大量扫尾工程,同样会延长周期。这种情况目前还是普遍存在的,一艘万吨级船舶交船前的结尾工程,延长周期少者10-15天,多者1-2个月。 2、从大量事例看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1960年下水由于主机曲轴等质量问题拖至1965年才交船。)80年代初一艘27700吨出口船,由于进口木材美松有蛀虫做好的舱室围壁和家具全部返工,拖延进度数月。某军舰由于新钢种质量未过关拖延计划进度近一年。1990年一艘65000吨出口船由于主机凸轮轴等质量问题试航15天仍失败,造成两次试航拖延了交船期,相反1991年同样一艘65000吨出口船,由于质量好,试航5天,一次成功,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000-2000 Idt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本标准是 GB/T19000族标准之一。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ould)仅起指导作用。 由于两种语言上的差异,术语 3.1.5 capability与 3.9.12 competence 均译为“能力”,但其定义却不同。在GB/T 19000族标准中,术语3.1.5能力(capability)特指组织、体系或过程的“能力”,而3.9.12能力(competence)则特指人员的“能力”。 某些定义下面所加的“注”,是为英文版国际标准的使用者所提供的附加信息(如3.2.6中的“注”,3.6.l中的“注2”,3.6.13中的“注”和3.7.2中的“注2”),为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本标准仍保留了这些内容。 本标准对GB/T 6583-1994作了技术性修订,故本标准发布时,代替GB/T 6583一1994。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 C1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七O八研究所、中国船级社、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中国新时代质量体系证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镜、徐有刚、陆关新、郭瑞霞、顾作甫、李溯、乔悦生、郑燕。 ISO 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3部分给出的规则起草。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需取得至少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这一点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ISO9000是由ISO/TC176/SC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概念与术语分委员会制定。 本标准代替ISO8402:1994和ISO9000—1:1994。ISO9000—1中构成ISO9000族标准路线图的有关章条(现行的“选择和使用指南”)已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作为小册子另行出版。 本标准的附录A仅是提示的附录,它提供了在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特定概念领域中术语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