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络时代青少年文化娱乐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言:

当前是一个全民网络娱乐化的时代。据《2008年度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摘要》,全国网游用户数达到4936万,今后数年随着电脑和宽带的普及化,预计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将达到9453万。这上千万计的玩家中,绝大部分都是青少年,因而不可避免产生了青少年网瘾的问题。家长们、教育专家们“救救孩子”的呼吁声络绎不绝,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有关于“治网瘾”而带来的负面问题。先是损害身体健康的电击治网瘾疗法被国家卫生部发文叫停,接着的广西15岁邓姓少年因治网瘾而死亡事件更成了全民关注热点并上了CCTV专题,还有关于定义网瘾者为精神病、每周上网40小时为网瘾者的标准也一直为公众质疑。可以说,网络娱乐是具有时代前行烙印并与国民息息相关的生活方式。相较于“网瘾”问题,如何“治网瘾”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现行的青少年教育思想是否适应新形势新标准的要求?这是一个严肃又影响深远的问题。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网络游戏本身具有娱乐性和游戏性符合人们的基本心理需求。如具有娱乐性和游戏性的电影、音乐体育节目等,都广受人们的欢迎。

网游中还具有虚幻性和交互性----这也是网络游戏区别于其他娱乐方式的关键所在。

网游中是虚幻的,玩家可以把自己臵身于某角色扮演中,建构合乎自己理想的世界。你可以在游戏中随心所欲自由地成长,可以作你想做的渔夫、商人、医生、法师或者除妖斩魔救国匡民的大侠;可以通过组队战斗打怪而获得来自网络另一端玩家朋友们的用血与火缔结的真诚友谊;你可以在公平的规则下,通过自己努力增加经验值获取高等级和高级装备,从而获得其他玩家们的羡慕和尊重。而在现实中,这些体验是不易获得的。如每一个人都受多方因素制约未必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人也可能没有什么知心朋友,有人可能无论怎么尝试都难以得到他人的赞肯。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城市中的出现了广泛化的亚健康人群。人们在躯体上是健康的,但在心理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孤独、压抑等负面创伤。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社会价值观下,太多的功课和太多的期待让青少年们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可以说他们也都是亚健康的群体。青少们正处在精力旺盛、充满叛逆好奇、个性张扬的年龄,特需要情绪发泄;而具有娱乐性虚幻性互动性的网络游戏,恰是能轻易地满足人们内心各层次需求的娱乐工具。所以网游的出现,正好切合了成长阶段青少年们的内心需求,让他们从中找到一个发泄压力的渠道,也找到了获得尊重和成功感的地方。这正是如此,一些在现实中缺乏承认感又自制力不足的孩子们很容易沉迷其中。但如果没有网络游戏,他们也始终会寻找其它释放压力的方式(比如用早恋来躲避,用打架来获取成功感),同样可以令家长和社会头痛不已。

网瘾问题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精神层次企求获取承认的心理问题,而不能仅仅简单归属于因为孩子们热衷追求感官的刺激。所以,产生网瘾更上究的被问责方,应该是家庭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影响

城市中目前的青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乏长辈们般有兄弟姐妹亲密无间一起成长的经历,也就从小缺乏了与同龄伙伴长厮玩相处的经验。所以常形成了更加关注自身体会的敏感。那些负面情绪因年龄代沟而无法向大人倾泻的,又找不到合适的同伴诉说,往往会更易找其他的事物来代替寄托。

我们的教育中没有和孩子平等谈心沟通的传统,父母的爱都是一厢情愿的,没有体现出对孩子需求的尊重。而这些方面在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中却正好相反。作为网络游戏发源地的欧美,没有出现所谓的“网瘾”问题,游戏对他们的青少年来说,仅是一项普通的娱乐方式而已。在中国,游戏却升格成了孩子们依赖的精神寄托支柱和释放压力的工具。

不可否认,每一位家长在内心对孩子还是很关爱的,但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了解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中的关心不对位,管理方式的不对,对孩子喜欢事物的定位不准等等,常使孩子教育的效果和自己期望相差甚远。

若想孩子不沉迷网络游戏,需要家长们好好研究自己孩子的心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和想法,同时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的知识,尊重孩子的想法并经常和孩子作平等的沟通。这样,孩子在一个有足够关心、尊重、信任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就不会精神受创地到虚幻的网游中寻求寄托发泄了。

对于娱乐性强且不偷不抢不损他人利益的网游,与其粗暴禁止导致逆反心理,不如用疏导方式做有计划性的开放。比如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外,每天可以玩绿色网游一两小时,这和看一场球赛或电视剧的时间相仿,不会对学习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孩子得到足够的民主关心,心态健全,他们玩网络游戏的目的只是娱乐,并不是精神寄托,这样也不用担心沉迷上瘾的问题。

另外,家长们也要让孩子养成明辩轻重孰非的价值判断观,加强对孩子自制力的培养。自制力不强的人,很容易为负面心理情绪的困扰,而偏离了自己的追求目标,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或休息生活。自制力强的人,可以执着明晰追求原先设定的理想或目标,用各种积极方式去分散负面心理情绪的影响力,为自己解压,不易为网游等某方式沉迷。

网瘾现象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网瘾要防患于未然,平时要多付出家庭关爱,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若等到出现网瘾再高价送小孩去所谓“戒网瘾”中心治疗,其实是撂担子不负责任的行为。

所以,为了自己孩子可以活的更好更健康的网络文化、家长应该起表率作用、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现行教育对青少年网络文化的影响

因为网瘾现象的主体人群是青少年,学校教育部门对此现象所持态度是否正确?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否恰当?效果又如何?成了关系到千千万万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事。

面对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家长教育者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先去研究和学习该事物,而是恐慌无措地拒之远之,这种本能的反应,算不算是一种教育者思想僵化、滞后的的表现?连我们最根性的反应都是以己为主,拒绝关注尊重孩子们的内心需求,拒绝沟通,又何谈教育的效果?

新时期人们对许多事物的价值观,已无法用旧有的价值体系来衡量。近年,武侠小说进了中学教材,神坛上鲁迅的文章减少,这些表明之前对那些事物深层本质的担心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释然了。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在的释然其实也就说明了之前教育思想滞后了相当一段时间。

滞后的应试教育的现况,也促使教师们只关心成绩而缺乏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从而导致更多的网瘾现象发生。近年大家都在大谈特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把多媒体的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等优点发挥到极致的网络游戏,却让老师们不敢轻易说一个好字,老师们更看重的是众多青少年们沉耽其中的现象。因为害怕上瘾沉迷的发生,所以教师家长们宁可将原可以成为极佳教育工具的游戏看为一个禁止学生触摸和讨论的禁区雷区。可,在上瘾之外,不是还有一个“适度”的可操作空间么?网络游戏并非洪水猛兽,上瘾沉迷才是;概念不能混淆。可我们的老师家长们似乎并不怎么热衷去研究讨论如何“适度”的主题,更习惯于一禁了之。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这是从小就伴随游戏成长的一代。每一个接触电脑的青少年,都不可避免地接触了游戏。网络游戏如同书籍、电视一样,在青少年身上有着不可磨灭的烙印,将如影随形陪伴他们上小学、中学、大学、就业、甚至结婚及子女教育……我们无法作到绝缘的切割。以后能够做到的,就是教导孩子们只要适量不要沉迷;同时尽可能提高游戏的品质:让游戏提供更高的娱乐功能,教导我们更多的文化科普知识,让青少年们在游戏互动的模拟环境中开启想象力,学习各类技能……..

时代前行的步伐太迅速了,快的让人们来不及作出反应,青少年、家长、教育工作者、管理部门、甚至网络游戏本身都没做好准备。青少年网瘾现象,其实是日新月异的社会新形势和教育方式教育思想相对滞后的矛盾造成的现象。网络是青少年喜欢的娱乐方式,同时也是具有很好教育效果的工具,需要人们去善于研究和利用。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法规也必需尽快适应新形势,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与时俱进。网瘾现象,作为社会前进过程中的必然阵痛,需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报告

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报告

《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报告 1、组员分工: 组长:屠杰 组员:屠杰沈威安磊姜明秀刘汉儒李翰卿 资料收集:沈威安磊姜明秀 实际调查:屠杰刘汉儒李翰卿 讨论研究:全体成员 撰写报告及论文:屠杰 2、主要研究内容: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各种影响的原因 3、制作过程 第一步:简单了解网络游戏 (1)何谓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缩写为OnlineGame,又称“在线游戏”,简称“网游”。指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的具有相当可持续性的个体性多人在线游戏。 (2)其深层定义 网络游戏区别与单机游戏而言的,是指玩家必须经过互联网连接来进行多人游戏。一般指由多名玩家经过计算机网络在虚

拟的环境下对人物角色及场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以达到娱乐和互动目的的游戏产品集合。 而单机游戏模式多为人机对战。因为其不能连入互联网而玩家与玩家互动性差了很多,但能够经过局域网的连接进行有限的多人对战。 网络游戏的诞生使命:“经过互联网服务中的网络游戏服务,提升全球人类生活品质”。 网络游戏的诞生让人类的生活更丰富,从而促进全球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且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让人类的生活的品质更高,让人类的生活更快乐 第二步:研究网络游戏(以下简称“网游”)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原因 1、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 原因: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大多数游戏告诉青少年的却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和勾心斗角,这些内容容易使她们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经过伤害她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当前,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对策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分析和教 育对策 〔摘要〕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厌学、逃学、辍学甚至网 络犯罪等现象已屡见不鲜。导致这一问题行为的原因错综复杂。本文从网络游戏自身隐含的负面的因素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凸显的心理 问题两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教育建议。 〔关键词〕网络游戏;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G63〔〕B〔〕1671-2684(xx)04-0022-02 一、外因分析――网络游戏隐含的心理影响因素 网络游戏以互联网为基础,“将传统情节和角色刻画集成到交 互的电脑软件环境中,体现出全新的娱乐模式,并发展了与之配套的新的表现手法和方式。”网络游戏的不断刺激和强化所带来的“快乐体验”致使青少年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并逐渐产生对网络游戏产生依赖。

正是由于受到心理刺激和强化、心理暗示以及游戏中的消极被动交往心态等方面的影响,致使一些青少年陷入网络游戏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1.心理刺激与强化。网络游戏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刺激物。 从形式上看,形象逼真的图像给人绚丽夺目的视觉刺激,精美婉转的音乐给人愉悦的听觉刺激。从游戏过程看,离奇的故事情节、人性化的游戏角色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刺激。这些对处于心理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来说,既有极大的感官刺激和诱惑力,也能够满足他们情感体验发展的需要。从游戏内容看,网络游戏中的“杀敌”和攻打“城池”等情境包含了大量的攻击 __刺激。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精力旺盛,大量攻击性内容的游戏使其更容易发泄自己过剩的精力。 与心理刺激紧密相连的是强化,泛指“使用一定刺激增强有机 体习得的反应刺激――反应联结强度,或增加其反应出现频率的过程”。游戏开始前一般都会被告知游戏中的任务,只有完成任务,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游戏。伴随着情境刺激,下一阶段的任务便成为继续游戏的强化物。此外,网络游戏中的一些虚拟财产,如游戏的账号、点数、积分等,演化成了青少年眼中的物质财物,成为一种外部强化物,进一步强化了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2.心理暗示与模仿。暗示“具有非强制性、潜在性、易接受性 等特点,通常以语言形式进行,也可以手势、表情、行为、环境、气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 一、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对于网络成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各界社会人士关注的焦点,网络的普及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使用互联网,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由于身体、心智尚不完全成熟,面对网络世界的新事物、新景象,很容易分辨不清,把持不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以致容易沉迷其中。有些青少年甚至产生了“网瘾”、“网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业、生活和工作,妨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并给社会带来巨大伤害。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网瘾个案的研究找出网瘾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的对策。 二、网瘾个案描述 案例一:某初三男生 一直以来学习成绩都不错,只是性格内向。从初一开始玩电脑。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并没有十分在意孩子玩电脑这件事。等到有一天,孩子向父母宣布不去上学了,父母才感到问题的严重。孩子说自己对现行的教育制度忍无可忍,不想再浪费时间了。不管父母怎么劝说,从那一刻起,孩子表现出所有网瘾孩子的特点:第一,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而且大部分是晚上。第二,不管父母采取什么措施都阻挡不了孩子上网的决心,断网后情绪烦躁或者大发脾气,乱扔东西那是常有的事情。第三,除了在网络上用QQ和一些朋友联络外,简直成了“宅男”,整天足不出户。为了让孩子重返学校,爸爸妈妈已经想尽了办法,请老师上门劝说,找他的同学来引导他,所有这些招数都不怎么奏效。与此同时,和父母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差,由于父亲比较强硬,忍不住总要骂他几句,所以,父子之间的对话几乎为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妈妈在其中周旋。 案例二:某大二男生 大学里读的是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对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像很多大学生一样,进了大学后就有一种彻底解脱的感觉,整天把时间消磨在网吧里。大学又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宽松的环境,没有父母和老师直接的监督,电脑一直玩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案例分析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案例分析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案例分析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现状“网络游戏”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电脑游戏,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达到交流、娱乐和休闲的目的。作为伴随互联网迅速发展而出现的新事物,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沉溺其中,而青少年群体更是对网络游戏有极大地热情。为此,网络游戏成为家长、学校、社会大众心中的“魔兽”。关键词:网络游戏原因防治对策 安徽省庐江县。2005年11月14日,年仅16岁的少年胡彬在服用了农药之后,被紧急送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抢救,到达医院时,胡彬已经生命垂危,两天后,胡彬离开了这个世界。对于胡彬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胡彬的家人、老师和同学之所以一致认为网络游戏是胡彬自杀的罪魁祸首,是因为在胡彬自杀前,曾经在当地一家名叫飞宇的网吧里疯狂地玩了11天的网络游戏,随后就发生了自杀的悲剧。然而,对于他们的这种说法,有一个人提出了强烈的反对,那就是飞宇网吧的老板。这位网吧老板声称,他承认胡彬在自杀的前几天的确是在他的网吧里度过的, 但是时间不 是11天,而是4天,而且胡彬在到他的网吧的时候,就已经有些异常。网吧老板还指出,胡彬不是第一个到他网吧玩网络游戏的孩子,其他 孩子都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由此说明胡彬的自杀与玩网络游戏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对于一个16岁的初三学生来说,学习压力过大,缺少家庭关爱以及违法犯罪之后的畏惧心理,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他走上绝路的动因。应该说这位网吧老板的说法不无道理,那么胡

彬之死是否真的如这位网吧老板所说另有原因呢?事实是,在老师、同学和邻居们的眼里,胡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之中,经济状况较好,拥有父母的关爱,而且还没有升学的压力,由此可以判断胡彬根本不可能由于学习和家庭的原因而走上绝路。既然如此,那么胡彬自身的品行又如何呢?是否存在一些违法犯罪的现象呢?记者通过走访当地的公安部门,了解到胡彬没有任何劣迹。通过深入调查胡彬的方方面面,记者发现,除了网络游戏,还真找不到能够解释胡彬自杀的其他理由。在抢救的过程中,胡彬向父母讲述了自己11天的出走经历。原来,为了好好打网络游戏而不被父母找到,胡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前往县城里的网吧,而是去了一个乡镇里的网吧。开始他一天吃一袋方便面,后来,三天才吃一袋方便面,晚上,三个椅子拼起来往上一躺就睡了。这期间没有人过问这个少年的冷暖饥饱。对于胡彬喝农药的原因,胡彬的父亲说:“胡彬在医院讲,爸爸我喝的这农药有剧毒。我问他,有毒你为什么还喝?他说,我喝就是想让你们救不活我。他说我已经玩够了。”胡彬的母亲说:“儿子老对我说,妈,我管不住自己,我就是想玩,他说管不住自己的腿,他说也不想气妈妈,不想对不起妈妈,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想要玩。他说,夜里心里老是想着游戏,老是睡不着,就是想玩。2005年11月6日,胡彬在死前说的最后几句话是:“有妖怪过来了。杀光!杀光!”在病床上,孩子的手还在动,似乎还在打着游戏。 一:原因剖析 1 “学习太枯燥了,我很烦,玩游戏轻松一下!”

关于青少年玩网络游戏情况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与网络游戏关于青少年玩网络游戏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员:张旺 班级:06101011 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课题背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游戏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有趣。因为得到不少青少年的青睐,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给青少年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也给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带来了忧虑。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有何好处,又有何弊处,应如何改善这一现象呢?这的确值得考虑…… 二、课题目的 通过对青少年中游戏爱好者心理的调查分析,从而了解到网络游戏的利弊,探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探求出解决方法,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希望提高青少年的意识,同心协力解决这一问题。 三、调查研究过程 1.明确任务,制定计划。 2.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 3.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分类。 4.了解现代青少年与网络的联系。 5.分析青少年网游的利与弊。 6.整理资料,并写出调查报告。 四、调查数据与分析 1.多少人玩网游?

问题:你是男是女(单选题) 女44.6%209票 男55.3%259票 问题:你玩网游吗(单选题) 玩49.7%233票 不玩32.4%152票 偶尔玩玩17.7%83票 问题:网游益处多还是坏处多(单选题) 益处41.0%192票 坏处33.9%159票 一样25.0%117票 问题:你身边的人玩你会怎样(单选题) 一起玩50.0%234票 提醒她(他)不要沉迷31.6%148票 随他去18.3%86票 (人次:469)2.网游人群具体调查 问题:你喜欢玩什么类型的网游(单选题) A格斗类28.6%185票

B角色扮演类50.3%325票 C即时战略类20.9%135票 问题:你玩网游充点卡吗(单选题) A有需要就充47.2%305票B从来不充45.2%292票C一定会充7.4%48票 问题:你为什么玩网游(单选题) A简单娱乐72.4% 467票 B逃避现实16.1%104票 C朋友带动11.4%74票 问题:都玩过哪些网游(多选题) 大话西游27.3%227票传奇23.8%198票跑跑卡丁车17.3%144票 穿越火线8.1%68票 完美世界7.9%66票 魔兽世界15.3%127票问题:你最喜欢哪个(单选题)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 网络游戏消费和毒品消费本质上没有区别 众多家长的眼泪成就了中国一批新富豪 网络游戏正在与国家展开一场人才争夺战 本来游戏就是游戏,不是当真的事,但这种摸不到、捉不住的神奇玩意,和网络结合到一起,让许多人上瘾,让许多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好事又变成了坏事,而且是看不住、挡不住的一件坏事。父母的眼泪挡不住,政府的阻吓挡不住,那个小小的视窗里,有太多的似神非神、似妖非妖、似鬼非鬼、似人非人的东西。让人眼花缭乱,手舞足蹈。 我在三年前讲过一句话:海洛因是第一毒品,比海洛因更毒的是没有监管的权力,比权力更毒的是无法控制的网络游戏。 慈母的跪拜与“精神鸦片” 田炳信:你不是专业搞网络的,怎么有兴趣研究工作以外的事情? 张春良:我对于网络游戏的思索,是因为母亲们的眼泪。 远方老家的一个表弟曾是学校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却因为沉溺网络游戏而最终荒废学业,高二便退了学,直到现在还每天8小时泡在网吧里玩《传奇》。阿姨每次来电话,都是流着泪央求我帮助寻找一个解决办法。 2004年9月,我在一间网吧里亲眼目睹到这样一幕:一位年过半百的母亲满面愁容地进了网吧,走到他儿子跟前。儿子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上刺激的网络游戏画面,嘴里不停地喊着“打死他!打死他!”对于母亲的到来毫无察觉。母亲见状,“扑通”一声跪倒在儿子面前:“儿子,妈妈求你了,咱们上课去吧,妈妈都找你一个星期了……”说完嚎啕大哭,那哭声撕心裂肺,令人痛心疾首。 我在一份文学刊物上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天下所有母亲的跪拜,都是伟大的,包括狼在内。但那位慈母的跪拜,却是人类最大的悲哀。 田炳信:网络游戏对孩子的诱惑,和当年鸦片对中国人的毒害一样,是不分贫富、不分身份高低的。无论你是下岗工人、富商大贾还是党政高干,无数家长对孩子前途的殷切希望,就可能毁在网络游戏上面。 张春良:在我国,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已经到了必须引起严重关注的地步,媒体上对网络游戏给青少年造成危害的案例报道比比皆是。 田炳信:到底有多少青少年沉溺其中?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丽妮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交往手段和通信媒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尤其是许多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为此,我们应当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促进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措施 【Abstract】21 century is the information times,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th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contacts means and communication media in their daily life, study and work .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brings convenience to young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brings a lot of negative effects, especially many young students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For this, we shoud analyze the caus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and take full use of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Internet,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eenagers health personality, and guide teenagers grow healthy and to make teenagers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ra,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Key words】adolescents Internet addiction cause measures

对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对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互联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大众传媒,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面对不可阻挡的学生上网热潮,本人对目前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迷恋的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游戏,网络成瘾 一、对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据调查,75%的青少年在家里上网,8%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2%在网吧上网,利用手机上网的占15.0%。而有94%的青少年玩过网络游戏,长期玩的就有70%,不过48%的人只在假期上网,38%每天上网时间少于1小时,只有14%的人每天上网时间多于1个小时。当然这有可能是由于大部分青少年是高中住校生,难以接触到电脑的关系。 由本次调查发现,基本上大多数青少年都玩过一些网络游戏,原因是大多数青少年认为平日较为无聊,或没有什么课外活动可以参加,故都会去尝试一些网络游戏,不过有部分人会由于学习或游戏不好而不再玩。长时间玩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好像不多,但与他们聊天时发现,当放假特别是长假时一天上网7小时以上的人很多,而平时如果有电脑可以上网,都会去玩,只由于平日要上课或住校而无法去玩。 二、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原因 由调查可知,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情况也颇为严重,其造成原因有: 1.自身原因[2] (1)心理不成熟。 青少年处于精力旺盛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对外界事物充满了新鲜和好奇,由于心理生理尚未成熟,识别能力、自控能力弱,一旦接触到无所不有的网络,很容易被各种信息、聊天室、游戏所吸引。面对新奇、刺激的各种各样信息,包括大量的垃圾和虚假信息,识别力和分辨力有限的青少年并不知道如何筛选和利用,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和上网时间。 (2)人际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追求自我、渴望交流、得到认同的内心需求和强烈愿望,重视别人对自身的评价,很想张扬个性,但是一些青少年在现实中展示自我受到很大限制,得不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加上心理尚未成熟、缺乏交往经验和技巧等原因,这些青少年往往在交往方面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他们在网络中得到情感的发泄和交往需求的满足,因此他们会很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相对于现实更乐于网上交往。 (3)自我认识不足。 青少年时期很多人对自身的认识还很浅,并且生活没有什么目标,大多情况是家长和老师要求孩子学习,青少年自己不清楚学习是为了什么,也很少会考虑个人今后的发展和人生方向,

我国的青少年有网络游戏成瘾现象

我国的青少年有网络游戏成瘾现象 我国约20%的青少年有网络游戏成瘾现象 About 18 percent of Chinese youth play online videogames at least four to five hours per day, showingsigns of addiction, according to a survey. 一项调查显示,约18%的中国青少年每天至少玩儿四到五小时的网络视频游戏,有成瘾的迹象。 According to a report in China Youth Daily, researchon the online behavior of Chinese youth showed that41.3 percent of Chinese young people understandthat it is unhealthy to spend too much time online, but cannot control themselves. 《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指出,对中国青少年网络行为的调查显示,41.3%的中国年轻人知道花太多时间上网并不健康,但却无法控制自己。 "Internet addiction is relevant to our lives. Almost one in every five youth has already beenor is likely to become addicted to video games," said Zhou Huazhen, a scholar with the Chinese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in charge of the research. 中国社会科学院负责该研究的学者周华珍称:“网络成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五个青年中就有一个人已经或可能会沉迷于视频游戏。” Zhou said she believes the study has brought much more extensive and straightforwardresults in the study of Internet addiction in China compared to individual cases reported by themedia. 周华珍表示,她认为,与媒体报道的个案相比,该研究为中国网络成瘾研究带来了更为广泛和直接的结果。 The study showed that about 23.6 percent of Chinese young men played online video games atleast four days a week, and 17.7 percent played every day. 研究显示,约23.6%的中国年轻人每周至少玩儿四天的网络游戏,有17.7%的人每天都玩儿。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在我国,上网人员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15.8%,休闲娱乐是他们上网的最主要目的,而网络游戏是互联网休闲娱乐方式中最吸引人的一种类型,网络游戏中角色扮演型对青少年成长产生的影响最大。中国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在发展运作过程中必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网络游戏不仅仅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还深刻地影响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领域。所以,有必要分析研究网络游戏影响青少年的内在原因,加强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给青少年带来一个纯净的网络文化空间。 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一个个网络游戏在带给他们欢乐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悲哀。时间、金钱的无谓消耗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网络游戏在带给他们一个虚拟世界的同时,让他们不成熟的心智很容易滑向各种不健康的深渊。 然而,一方面是家长和孩子们与网瘾的苦苦斗争,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商们想尽办法要让青少年越陷越深,一场不见销烟的斗争背后,谁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谁来帮助他们走出网瘾的深渊?又是谁来让他们在雨季花季的阳光下,自由和健康地呼吸?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一些负面影响逐渐表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了"网络游戏成瘾症".网络游戏混淆虚拟游戏与现实生活.网络游戏影响青少年的道德认知.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身体健康、学习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网络游戏引来国外不良文化的入侵.对网络行业加强监管,创建良 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中学生开展预防和救助行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加大学校 教育投入。 网游成瘾,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医学专家表示,从生理的角度而言,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的青少年往往长时间面对电脑,保持着同样的姿势,眼睛盯着屏幕,精神完全沉浸于虚幻的游戏世界,这些都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网游沉溺对青少年的视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植物神经系统等都会产生危害,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导致沉溺者的死亡。 而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腐蚀。北京林业大学的心理学系老师方刚认为,不良网络游戏往往充斥着暴力和色情的内容,对武力的崇尚和追求,以及强者通吃的原则,对于性的模糊甚至歪曲表现,诸如此类内容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许多专家表达了社会、教育和家庭等一起需要尽快行动的迫切性。他们认为,就法制而言,应强烈呼吁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法的出台。我国现今的立法程序

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和预防教学提纲

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 策和预防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得快感会一直有心里上与生理上的依赖。 大学生网络成因现象的产生是网络使用者的个人特性与网络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我认为造成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的原因有一下三个;第一,网络的可获得性,很多学校给学生提供上网的条件,而且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上网。第二,大学生普遍存在发展性问题。有些具有社交倾向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与他人建立社交关系,便向网络寻求网上友谊。第三,另一相关的发展性问题是同一性的建立;即大学生更加注中自己的价值,人生目标,生活方式,需要及其他相关方面。有些大学生可能利用网络来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感,在虚拟的现实中,他们把自己定位的更加积极,甚至相信这种新的特征会变为现实。 所以,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完全没有烦恼的新天地,他们喜欢上网,慢慢成瘾。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一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容易沉溺于某一新鲜事物不能自拔的身心特点有关,抵御网络诱惑的能力不强。二是他们的社会化进程不完善,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社会交往能力,经常与周围人“格格不入”,进而封闭自己。三是目前的游戏软件产品大多来自境外,很多涉及暴力、色情等,这种电子游戏被称为“电子海洛因”。在游戏玩家中青少年是主体,网络游戏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上瘾的心理疾病。 二、防治措施 1心理干预 首先要了解成人网络成瘾者的早期经验,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对成瘾者的影响,推究其不良性格和负性情绪的根源;其次,由于成人网络成瘾者都具有比较强的自我认识能力,因此,可以与去其一起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网络技术、网络人际交往、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同时对比他们的过去与现状,转变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的依恋和依赖的认知成分;第三,协助网络成瘾者恢复自身生活的规律化,恢复生物钟,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寻找有益的兴趣生长点,扩大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面;第四,对于部分严重的成人网络成瘾者,要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技术,如强化法、森田疗法等进行治疗。 2 自我效能 由于在成瘾行为方面,自我效能是一个关键变量,因而能对成瘾行为的预防、戒除和改变做出合理性的说明和解释。(1)抵抗性自我效能。它是对于还未成瘾的个体来说,能够抵制网络的能力的信念。这就要求成瘾者训练抵抗来自网络对自己内心的诱惑的能力的决心。(2)减少伤害型自我效能。它是指个体已经卷入到网络成瘾行为之中,并对此

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教案

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教 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网络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危害性,从而自觉的抵制不良网 络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高学生在网络活动中自我防护意识,保障学生能在文明、绿色的 网络环境下学习,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班会准备:?? 进行小学生上网利与弊的辩论。收集网络安全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引入。?? 老师: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安全上网,学会自护”。为了我们上网的安全,为了同学们能够健康成长,上至国家法律,下至守则规范对此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沉迷网络的危害非常大。尤其是青少年,会导致其性格内向、自卑、与家人对抗,严重的还会引发精神心理问题,出现社交恐惧症等。因此,预防网瘾,做到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呢? 1、网络成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家庭不和谐,子女与父母沟通交流出现障碍,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因此,预防网瘾一定要给孩子创造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也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2、家长可以逐渐减少并限定孩子的上网时间,强制规定孩子每天与家人、朋友交流1小时。或者将原来上网时间错开,打乱原有的心理秩序,避免网络成瘾。 3、家长要多抽时间陪孩子,跟他们一起运动、一起郊游。同时还可以帮助子女寻求网络之外的替代性爱好,如运动、音乐、舞蹈、绘画等,从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少孩子上网的时间。 4、网络如果正确的利用好处是非常多的,所以家长也要学会网上,并正确的指导孩子上网。同时家长多了解一些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和网络知识,并主动与孩子一起使用网络,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正确的使用网络。

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特征研究

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特征研究 [摘要]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已成为目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课题。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会产生哪些影响?青少年玩网络游戏会表现出哪些行为特征?课题组通过对814名陕西青少年进行访谈、量表测量,采用因素分析法提取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六个维度即正向激励、学习懈怠、行为失度、生理疲劳、游戏依赖和人际疏远,展开研究,发现每周游戏次数4次以上、游戏时间4小时以上的青少年在学习懈怠、行为失度、游戏依赖与人际疏远等因子得分与其他同学有显著性差异,学习成绩与性别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行为特征。同时发现,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人格发展、解决问题灵活性等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希望本研究能为引导青少年合理上网及为教育游戏软件的设计、开发与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 陕西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特征 一、引言 随着电脑和Internet网的不断普及,上网玩游戏已成为目前青少年休闲娱乐、交往放松、展示自我、寻求情感支持的主要形式之一。但由于当前网络游戏类型众多、良莠不齐,加之青少年正处于性格成熟期,自控力、判断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感染进而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拜读有关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行为学习影响的研究文献,发现大多集中于对网络游戏的少数人群——网游成瘾者的研究,唯独缺少对一般爱好者的研究。这些研究强调网络游戏致使网游成瘾者出现严重的心理依赖,导致行为退缩、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对网络游戏全是负面评价,使人们谈网游色变,忽略了网络游戏的娱乐性、直观性、灵活性、挑战性等特征对人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本研究力图从更广泛的青少年人群当中,研究普通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一般特征,探讨适度、适时的网络游戏会不会带来正面的心理效应,力求提出预防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建设性意见并引发对青少年教育及身心健康培养方面的思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样本选取 本研究对陕西北部、南部和关中地区32所中学的青少年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872份,回收836份(回收率95.9%),其中有效问卷814份(有效回收率93.3%)。被试样本中男性553人,占67.8%,女性261人,占32.2%;陕南115人,关中93人,陕北596人;重点中学124人,普通中学600人,中专90人。 (二)量表制作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戒除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戒除 长期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致使成瘾者的身心健康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青少年,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网络游戏成瘾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危害更大,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青少年作为祖国的下一代,他们承载着民族的希望,本文将全面阐述网络游戏成瘾的含义,对青少年的危害,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干预去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络游戏成瘾。 一、网络游戏成瘾的涵义 网络游戏成瘾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指的是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性行为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对网络游戏产生强烈欲望引起心态浮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1] 二、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 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各种各样,主要是现实中的痛苦,以及一些需求无法满足,下面将讲述一下网络游戏成瘾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麻醉现实中的痛苦 在游戏中,游戏成瘾者可以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能感觉到自己的才华,在网络游戏中结识的游戏伙伴使其找到归属感。在虚拟网络中的互动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人际,而脱离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并且逐渐与现实脱节,到最后排斥现实,忘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使其真实情感迷失,而网络游戏容易让人上瘾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游戏本身的吸引力。[2]游戏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题材优秀,

游戏设计题材广泛而新颖。其次,网游的界面十分真实精美,参与者能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效果。然后是网游的随意发挥性,在网游中,不同的角色推动游戏情节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每个玩家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因此有多少个玩家就有多少种剧情发展,而且这种游戏发展只要玩家不主动中断就可以一直玩下去。最后就是网络游戏的社交特性,网络游戏将陌生人联系在一起,战场上是敌人或者盟友,下网后这种关系将不带任何名利。[3] (二)替代满足 人必然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每个人的一生都在努力满足各自的需求,但是有些需求的满足并不像满足吃饱喝足这些基本需求这么简单,而是需要付出比简单需求要艰苦更多的的努力。然而,人们可以在网游中模拟人生,寻求刺激,因此有人觉得网络是一方理想的天地,处于其中能够使人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一旦终止了这种满足就会使人产生心理压力,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出现病态的心理和行为。在当今中国,由于中国众多的人口,竞争力很大,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只有成绩,再加上繁重的学习压力,他们的情感需求几乎被完全忽略了。青少年为了避免与老师家长的交流不畅而多会选择回避他们,而不会向他们倾诉,因此,网络就顺势成为了许多青少年学生的最佳选择。虚拟世界中青少年获得成功的几率远高于现实生活,获得认可的机会也更高,在其中能让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但是网络中的人只是现实生活中的替身,网络本身也是虚拟的世界,替身毕竟是替身,不是真实的,将替身的成功看成是自身的成功,必定迷失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延伸,网络的普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直接媒介,在方便人们生活娱乐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尤其是因其自身的一些不可制约性而导致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在青少年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形成了重大的影响,对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制约。因此,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危害及破解方法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就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诱因、危害及改善措施进行分析阐述,意图寻求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不利影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主题词: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分析 一、背景: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了一部分群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的不断拓展,就计算机而言,在促进人们开拓视野的同时,也让人们容纳了一些不利的信息,尤其是是青少年对计算机的痴迷,达到了成瘾的地步,就计算机本质来说,在很多方面的确促进了青少年的心智开拓,但部分青少年却由于对计算机应用方法和掌控的缺失,造成了过度依赖计算机的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网络成瘾这样一个事实。从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到现实的考量,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计算机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一把双刃剑,它扩大了青少年认知世界的范围,但也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笔者在本文中就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成因、危害及改善措施来展开阐述,希望能通过本文的分析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做出一定的修正,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研究内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标准。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心理障碍,指的是对互联网过度依赖造成的心理异常症状及伴随的一些生理不适。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

于重复使用网络而造成的周期性或慢性著迷状态,并带着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对上网的快感存在心理和生理依赖。这种现象通常在青少年这个阶段容易发生,其主要表现或标准如下: (一)、症状标准 长时间的反复使用互联网,但使用互联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促进身心健康或者是有利于工作或学习,网络成瘾符合以下症状: 1、对互联网络的使用有着强烈的渴望或者是很强的冲动; 2、减少或者短时间内不上网的情况下,会出现感应不适、烦躁不安、情绪激动、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睡眠等情形; 3、下列所属情况至少有一种符合: (1)为达到心理满足感而不间断的使用网络甚至增加网络使用时间和投入程度; (2)无法控制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并不能自觉的控制持续时间,在一些方面即便是明白这种危害但无法实现自我调整; (3)明白网络的危害性,也清楚自身需要做出调整,但无法停止使用,甚至是不顾其明显的危险后果; (4)过度使用网络,不自觉的减少了社交活动、其他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活动; (5)将网络使用作为一种缓解心理压力和逃避现实生活的一种方法或者措施; (二)严重程度标准 正常的生活和社交学习能力受损(如社交、学习或工作能力方面)。

浅析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五大原因

浅析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五大原因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互联网为大众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方便的同时,青少年上网成瘾也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网络游戏、虚拟交友、网络迷信正悄悄的影响着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上网成瘾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会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青少年为什么要迷恋网络游戏?为什么会沉迷于游戏中而废寝忘食、荒废学业,甚至是为了网络游戏而犯罪?导致青少年如此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是什么? 1、因缺乏自控力而陷入网瘾。 由于孩子自身的意志比较薄弱、自控能力还不强,一旦投入到网络游戏中,因为在网络游戏中获得的为所欲为的放纵和发泄的快感及虚拟的成功感带来的陶醉,使还不能区分现实感觉与虚拟感觉差异的孩子,无法抗拒虚拟的世界带给孩子的这些在现实中很难获得的感觉。当孩子错误地通过游戏中的较量,来满足自己这些心理上的需要,而放弃了在现实中的努力时,孩子就会逐渐沉溺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 2、为了获得尊重而沉湎于网络游戏。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那些在学校里学习有困难的青少年,在生活中很难得到社会、学校、父母对他们的欣赏和肯定。来自社会、学校、父母及自我的不断否定,使那些青少年不能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到成功和自信的快乐。因而导致这类青少年孩子的内心充满了强烈的自卑感。

3、因同伴交往困难而迷恋于网络。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逐渐从心理上脱离对父母的依恋,将成长为独立的个体。尽管青少年从主观上有独立的愿望,但实际上却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独立的生存状态。青少年通过网上交友获得了满足感,但是由于自身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无法与同伴交往,这种现实与虚拟的反差,使青少年孩子更不愿或更不敢面对现实,成长过程中对于朋友的需要只能从网络虚拟的世界中获取,从而使他们无法摆脱对网络的心理依赖。 4、因缺少与父母间的沟通而沉溺于网络。 如果父母习惯于用“强迫命令式”的教育方式管教孩子,父母不能理解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只是用简单的否定来对待孩子成长中的困惑,父母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孩子也会因为无法与父母沟通,情绪得不到释放、困惑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指导而沉溺于网络。 5、因过度溺爱、疏于管教造成的上网成瘾。 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习惯于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的孩子,就会把满足自己的欲望作为自己行为的唯一准则,讨厌种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喜欢为所欲为。厌恶需要自我约束的学习生活,而喜欢在游戏中自我放纵的感觉。因此缺乏自我约束的习惯,处理问题比较情绪化和任性。因此,这类孩子往往人际关系和学习成绩都较差,在生活中他们的行为得不到公众的认同。而网络游戏中恰恰把为所欲为和虚拟的他人认同感结合在一起,让这类青少年可以在自我放纵中获得虚拟的成功的感觉,所以,青少年孩子会对网络游戏乐此不疲。

青少年与网络游戏

游戏快乐的秘密:动力,压力,压力的释放 动力:又分为持续动力和初始动力。持续动力主要决定是否要继续一个游戏,初始动力则决定是否要进行初始动力:片头的CG,进入游戏的最开始几分钟或者DEMO,或者大肆宣传的某一大作的续作,有某一知名制作人参与等都可以成为初始动力,有好朋友的陪同。初始动力非常的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玩家是否会花钱购买一个游戏。 持续动力:玩家在游戏中,还需要一个不间断的动力不停的推动他继续游戏,这个就是持续动力。持续动力能让玩家继续一个游戏,如果没有了持续动力,玩家将会觉得游戏枯燥,无聊,从而停止游戏。一个悬念一个优美的故事,一个目标都会诱发持续动力的产生。 压力:在动力的推动下,玩家不停的追寻着,不过,我们可不能让他一下就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哦,在这之前,还要给他点调味剂,这个就是压力。没有了压力,一切就会索然无味,(哎,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生物,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会不懂得珍惜。:))什么会构成压力呢?RPG里不停被踩暴的“地雷”,网络游戏里不停刷出的怪物,被某个人或者某个怪物打败。。。一切的失败和无聊透顶的东西都会在游戏中产生压力。 压力的释放:啊….终于升级拉,终于找到宝物了,终于可以不怕什么怪了。。疑惑终于解开了。。。玩家积蓄的压力突然如潮水般的涌出,,就是压力的释放。 这3者是一个游戏能存在的重要因素可是不是每个游戏都能在这3者找到平衡比如这个压力多大才能使最好太大可能有些人要放弃,太小有觉得无聊。。。 只要你弄清楚游戏为什么好玩的原因那么看清其中一个环节就有可能让你从游戏无休止的感情。时间金钱投入的世界里走出来。以一个游戏玩家的身份看待游戏而不是一个游戏开发商的打工者的身份。从而更好的游戏。 这里说的游戏是不单单指的网络游戏相对的网络游戏比这个要复杂的很多所以很多家长都很头疼孩子对游戏的痴迷程度作为家长要至少可以做到一点打断初始动力对于孩子们的初始动力主要是朋友介绍。。。当你发现你的孩子出现以下症状你就要注意一下 1本来很沉默的小孩变的比较多话,比较自信但是不爱出去玩只喜欢呆在电脑旁这里有人问了自信还不好多话不是不好其实有可能在游戏世界里找到自信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点肤浅的表现。余下的下午在写好累。。。。。。。这周的论文有改动的给我说 对论文的修改建议:(此建议仅供参考) 一,可以增加对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分析。 例如下:青少年时期 ①、身心发展时差错位 在青春期,生理发育迅速成熟,而心理发育则相对迟缓,从而造成人的心理成熟水平、社会阅历积累与急剧的生理成熟不相适应,出

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个案辅导

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个案辅导 一、案例 1、个案描述 小丁,男,16岁,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据他的母亲女士的叙述,小丁是以优异成绩考上现在所就读的省级重点中学的。但是上高中以后迷上网络游戏,现在的小丁,已经完全沉溺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不愿意与人交往。现在,他的成绩非常糟糕,已经下滑到班级的倒数。班主任找小丁谈过话,但是效果不大。 2、问题表现 小丁是走读生,以前读初中时一回家就会自觉学习、写作业,但自从上高中迷上网络游戏后,他一回到家里就玩游戏,甚至会以不吃饭、不上学甚至断绝母子关系等方式来威胁母亲,最后女士只得妥协。女士曾经把电脑锁起来,小丁就跑到外面的网吧上网。由于担心儿子的安全,女士只得再次妥协。一次,小丁因停电无法玩游戏,表现出激动、烦甚至破口大骂等行为。此种状况,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现在的小丁,已经完全沉溺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不愿意与人交往。据班主任反映,小丁上课经常睡觉,做作业经常抄参考资料上的答案,成绩下降。 3、原因分析 据了解,女士已经离婚三年,她的前夫在做生意,每个月定时给儿子寄来一笔不菲的生活费,却从来不过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女士

一直视小丁为她全部的希望。她一直希望小丁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因此对小丁的要求十分严格。 从个案看,小丁的问题是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游戏成瘾( internet game addition),是指对网络游戏产生依赖的现象,一般是指不可抑制地、反复而长时间地玩网络游戏,并且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极度依赖网络游戏所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快感,并可能造成个体明显的身体、心理、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上网行为。根据中国《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细化出网络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为:如果个人平均每天用于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超过6小时,且符合以下症状标准超过 3个月,即可诊断为网络游戏成瘾。具体表现为:(1)对玩网络游戏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玩网络游戏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 同时,以下5条标准至少符合1条:①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和投入程度;②玩网络游戏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③固执地玩网络游戏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玩网络游戏的危害仍难以停止;④因玩网络游戏而减少或放弃了其它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⑤将玩网络游戏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研究表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主要有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而个体原因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个体原因主要有:(1)不良的认知方式。心理学认为,行为或情绪的障碍不是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