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升完善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利益或采取其他形式的利益分享,增进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并促进我国种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该机制的建立还有利于我国加入《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之后更好地维护我国在国际植物遗传资源获取和利益分享中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王济昌.现代科学技术名词选编.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73
[2] 王述民,李立会,黎裕,等.中国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状况报告 (I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12(1):1-12[3] 罗尼·魏努力.种子带来的生机:参与式植物育种.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67
[4] B ioversity International .Report on the policy workshop of farmers ′rights and communal agrobiodiversity in Xishuangbanna ,
2010(The role of agrobiodiversity to adapt to a changing world the case of pests and diseases .
Unpublished project document )[5] 熊惠波,孙娟.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283-285
[6] 王述民.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中国种业,2002,10:8-11
[7] 龙九尊.撤出商业化育种,科研院所陷“迷茫”.科学时报,2011-10-17(B4)
[8] 刘旭霞,胡小伟.知识产权视野下农业遗传资源产权化进程分析.知识产权,2009,3:63-65
[9] 于文明,田力普,付双建,等.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辅导读本.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278[10] 李秀丽.印度植物品种保护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江苏社会科学,2009,5:143-148
[11] 张小勇.
印度遗传资源立法及其启示.法商研究,2007,1:117-124[12] 陈天渊,黄开健.参与式植物育种与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广西玉
米为例.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490-494(收稿日期:2012-02-16
)
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
业发展的意见》,将农作物种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
产业的高度,对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5月,国务院召开了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回良玉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
国务院《意见》的出台和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种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意见》出台以来,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深入学习宣传《意见》精神,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加强沟通协调,努力推动《意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的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总的看,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无论是科研单位还是企业本身,都已行动起来,工作成效十分明显。
可以说,各部门、各地区更加重视和关注种业发展的“大气候”已经形成,种子企业的主体地位和创新意识更加强化,做大做强民族种业的意愿十分热切,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种业发展的合力不断加大,加快推进种业发展的局面十分喜人。
要落实好各项政策特别是创新政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因此,我们应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措施,着力提升种子生产能力、品种创新能力和种业竞争能力。
深化对种业定位的认识,把发展现代种业摆在“三农”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
从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历程看,没有现代种业就没有现代农业,强大的现代农业离不开强大的现代种业支撑,种业创新已成为农业创新的前沿阵地。
从我国农业发展经验看,良种的每一次突破都带来一次农业生产的巨大飞跃。
现代种业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种业;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程度高,可控性强的产业;是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品竞争激烈的产业。
种业还是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经营的完整产业体系。
我们一定要
抓住对种业定位的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国务院《意见》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上来,把发展现代种业摆在“三农”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来谋划和推进。
深化对产业主体的认识,把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作为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作为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既要在资金、项目上支持,更要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是扶优扶强。
二是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思想。
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科学发展,着重扶持一批有优势和特色、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将来种业产业发展的目标,是要形成综合性、专业化,区域布局合理,科企联合协作,大中小企业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深化对创新主体的认识,把推动科研分工和“两个分离”作为提升种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推动公共科研单位与商业化育种、与所办种子企业“两个分离”,是推进《意见》落实的难点,也是关键点。
在这方面,要把握好三点:一是循序渐进。
二是完善政策。
三是创新机制。
深化对种子管理的认识,把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作为加快推进种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从种子到种业是一个历史性跨越。
这一步我们已经迈过;从传统种业到现代种业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一步正在进行。
推动种业质的飞跃,
提升种业管理能力,就要求我们在管理工作中要注重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提高水平。
一是要由管种子向管种业转变。
二是由环节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
要改变种业过去按环节管理的模式,把各个环节的单项管理整合打通,形成有机整体。
三是由条块分割管理向系统协同管理转变。
要打破按行政区划管理的模式,实现管理的信息共享,加强省际间的横向联动,强化中央与地方工作的统筹协同,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局面。
( 摘自2012年1月9日农民日报 )
要提升完善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