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教育学》笔记南师大版

6《教育学》笔记南师大版
6《教育学》笔记南师大版

《教育学》笔记南师大版

第一章教育学的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关系:(1)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应当以教育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作为其理论依据。(2)教育学并不以党的教育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

3、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1)教育的实践经验是发展教育学的源泉。(2)区别:教育的实践经验往往只反映教育过程表面的、局部的、带有一定偶然性的现象;教育学反映教育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3)只有不断地把实践经验提到理论的高度,才能使教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是在社会对于教育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教育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1)教育学萌芽的阶段。奴隶社会,古代思想家的言论和著作中。成就:最早的教育专著:我国《学记》《大学》,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对于在教育实践中所提出的一些重大课题都做出了概括性的论述,对教育经验所作的总结有的已达到规律性的认识。我国古代一些思想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作出的经验总结有不少是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的。不足: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抽象概括的层次比较低;具有阶级局限性。

(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开始产生。文艺复兴后。成就:a.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如:[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英]洛克《教育漫话》;[法]卢梭《爱弥尔》;[瑞士]裴斯泰洛奇《林哈德和葛笃德》;[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德]福禄培尔《人的教育》;[英]斯宾塞《教学论》;[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学独立理论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人们试图对教育这一对象的各方面属性及其总体做出反映,标志着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正式诞生。b.人们对于教育这种现象能够具有较为高度抽象的和更合乎规律的认识,教育的理论化、科学化的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育学逐步从现象的描述走向理论的论证,从比喻、类比走向科学地说明。表现:对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做出了新的探索;开始确立起了比较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教学理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资产阶级教育家认为是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著作。它企图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的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的方法论;强调要按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的规律去规定教学的过程和阶段,选择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和教学方法的阶段论,创建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局限:由于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和世界观的局限,对于教育的一些根本问题的说明仍然是不科学的。

(3)科学教育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的基础。a.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出发,指明了教育由社会关系所决定,正确揭示了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为人门科学的说明教育的各种现象和属性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b. 作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论断,教育学由此正确的把作为教育对象的人作为一个社会人加以考察,对人的发展、对遗传、环境、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等根本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

c.为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理论为正确说明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论和实践等等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为了指导社会实践。(2)为学习其他的教育学科课程打下基础。(3)将使我们逐步学会对教育的现象和实践作出科学的分析,逐步学会把教育的实际经验提到应有的理论高度,为发展适合于我国情况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事创造性劳动做好必要的准备。

2、学习教育学的方法:(1)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处理好学习本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3)处理好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第四节教育学的研究及其方法

1、教育学的研究内容: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思想;研究中外教育史;研究教育的现状

2、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教育与社会其他活动相区别的特殊功能是:教育活动室通过培养人的活动而作用于一定社会,使得社会能够更好的延续和发展。

具体过程是:一部分人以某种特定的影响作用于另一部分人的身心。

直接目的是:要使人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发展和变化,获得预期要求的品质和特征。

教育过程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第一节教育的构成要素

1、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受教育者,是他们的身心,受教育者的身心是构成教育实践活动的要素之一。因为:(1)首先是由认为社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2)由人的身心的本身特性决定的,人的身心具有“受教性”的基本特征。(3)社会的需要和人所固有的“受教性”都是使人成为教育实践对象的必要基础和条件。

2、受教性:(1)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与动物的身心发展的本质区别,其表现是人的身心发展就其主要的和根本的方面来说,必须在社会的影响下才能实现,这是人的身心及其发展的本质特征。(2)人有受教的可能性。动物不能再经验的相互传递中获得发展,他们不具有任何“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先天的性格”,只有人才具有可教育性。夸美纽斯:“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3)人有受教的必要性。夸美纽斯“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康德“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只有受到外部的社会环境即广义的教育影响,才能使可能的人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通过教育才有可能使人从一个生物实体转化为一个社会实体;从一种水平的社会实体转化为另一种水平的社会实体;它不仅使人成为与动物相区别的人,更主要的是它使人成为一个具有社会历史规定的人。

3、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1)教育过程是教育者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教育者是构成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2)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3)教育者是在社会的专门的委托下,以社会要求的体现者的身份参与教育过程,他以其有目的的活动来调整、控制教育对象、教育影响以至整个教育过程。

4、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是构成教育的要素之一。

5、教育影响的特殊性:(1)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2)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3)要经过加工和选择,从受教育者的特点出发,遵循和服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发展水平,把社会的需要和个体的发展统一起来(4)是一种经过比较的价值,以其在促进人的发展中能够产生最优效果和最高效率为加工和选择的准则。(5)形式上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一方面

由于包含在教育影响中的各种社会经验都具有其反映人类认识发展历史的逻辑体系,另一方面也由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也有其必然的顺序,在个体认识发展的顺序与人类整体认识发展的历史之间又存在着平行性。(6)它在教育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7)独立形态的教育影响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社会总体教育者的影响。

第二节教育诸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1、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规律性联系表现为: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作用与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联系和作用的结果是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作为主体的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对象,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改变教育对象,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某种变化。

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与一般的影响者和受影响者之间关系的不同:(1)后者往往表现为一种自发的,随机选择的关系,前者则表现为一种有目的作用的关系。教育者是按照自觉抱定的目的进行活动的主体,他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确定的指向于受教育者的。(2)教育者的目的不仅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需要,也反映了对对象的一定的认识。(3)在对教育者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作为主体的教育者不仅建立起对客体教育对象的能动关系,而且还建立起伏自己的自觉关系。

4、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主体对客体的作哟哦,也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能动作用。(1)教育者的任何活动都要受到教育对象的属性和规律性的限制。(2)受教育者是人,具有主观的意志和意识,受教育者不仅以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规定着教育者的活动,而且还以自身的意志、意识作用于教育者,教育者的目的活动要受到教育对象自身的活动的制约,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思想情绪,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者。从这一意义说,在教育过程中并不存在绝对的主体。

5、一定的社会形势是有机的体现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中的,教育必然具有社会历史的属性。

6、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结构的特点: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作用是以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2)教育影响一方面要位教育者所支配,为教育者的目的服务,一方面又具有自身独立运动的规律,其形成具有独立性,其在教育过程中的运动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3)教育影响作为教育者所使用的手段,必然蕴含着教育目的,作为作用于受教育者的一种现实力量,要引起受教育者的变化必须服从和蕴含着教育对象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影响应该是教育者主观目的性和受教育者客观发展规律的结合。(4)受教育者发生变化的过程是接受教育影响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主动掌握和运用教育影响用以改变其自身的过程。

7、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结果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1)教育活动的结果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一定的变化。(2)这种变化虽是教育者自觉的意志活动的结果,但却是符合教育对象发展客观规律的。人的身心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发生一切变化的根据和基础。这种变化决不是教育者自由意志的产物。(3)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所发生的变化是在教育者的目的的支配下进行的,实在教育者活动的关于下实现的。(4)这种变化的特点:a.使作为客观对象的人发生在自发状态下所不能产生的新的特征和本质,这种新的特征和本质在其本源上随时给予人的身心发展的固有规律,但是就其实现来说,却不是自然原因所引起的结果,他是教育者按照客观规律,运用一定影响手段,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塑造而成的。b.教育对象所发生的是一种合目的变化。在他们身上所产生的新的特征和本质是符合教育者的需要的诸种价值特征。受教育者总是按照一定社会的价值标准方向发

生变化的,通过教育活动,受教育者成为了一定教育目的的体现者。

第三节教育过程中的诸种矛盾

一、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1、主要矛盾:表现为主体性的教育要求与表现为客体的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水平的矛盾。这一矛盾是推动教育过程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

2、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的对立统一:(1作为矛盾两个方面的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水平是对立面的统一。(2)对立性,首先表现为两者间存在着差别,教育要求预定要塑造的对象与现实的教育对象之间并不是统一的,他要形成的人的身心特点与水平是作为现实对象的受教育者所不具备的。(取消差别其实是取消和否定教育的过程)。其次还表现在两者之间存在着斗争,即是其中的一方要限制和否定另一方,主要是作为教育要求的一方要限制否定现实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水平,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况也要反过来限制否定教育的要求。(3)同一性表现为教育要求总是以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实际客观趋势,以确实存在的未来因素,发展的可能性为依据的。他们之间彼此相通存在着由此到彼得桥梁,只见的联系是内在的、有机的,所以他们才能共存于教育这个共同体中。

3、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为主体性的教育的要求。其成为主要方面的原因是:(1)教育要求时教育对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方面(2)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统一于教育的要求,它是沿着教育要求所规定的方向发展的(3)教育要求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一般来说是比较积极、活动的。因为教育的要求反映了社会的需要,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对人的身心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教育要求,推动着受教育者随社会的发展而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也推动着教育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变化的发展,促进教育的改革和革新。

4、颠倒矛盾的主次关系,将教育上锁提出的要求仅看作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一种“纪录”,认为教育应当追随人的身心发展之后提出他的要求的观点是错误的。(1)实质上亚混淆了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身心发展这两种本质上完全不同的发展变化的过程。(2)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身心发展是在客观因果制约性和规律性的盲目作用下发生的。这种发展在有的情况下并不一定符合社会的要求,甚至可能与社会要求相违背,但在教育过程中,人的身心使作为一种实践对象而存在的,教育者所提出的要求否定了对象的客观实在性,但这是一种积极的、有根据的、建设性的否定。(3)在教育要求的作用下人的身心按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但是人的身心发展所包含的内在规律并没有被取消或消失,只是使身心发展内部矛盾中所蕴含而又是为社会所需要的因素和方面,转化为起支配作用的因素和方面,改变身心发展矛盾的结构及运动方式,造成某些属性,使得客观规律在新的被塑造过的对象中通过新的组织结构而被利用。

5、矛盾次要方面的作用:表现为矛盾次要方面的受教育者的发展状况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过来限制和否定教育要求的一方。这种限制首先表现为教育要求的确定要反映受教育者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否则矛盾双方可能因为不存在任何统一性而失去其联系,而且受教育者的最大特点是他是作为一个主体存在的,因此教育要求必须反映和饱含调动发展受教育者主动性的方面。

二、教育过程中的其他矛盾:包括教育影响与教育主题,教育对象等的矛盾。

1、教育影响与教育者及其要求的矛盾:(1)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某种新的教育要求已经提出,虽然这种要求是符合教育对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可能性的,但用以实现这种要求的教育影响手段可能尚未形成或被创造,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得教育的要求难以实现。(2)教育影响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史,他以物化的形势凝聚着人类的经验、智慧和各种思想感情,与社会的科学、文化、道德等等发生紧密地联系,是世世代代积累和流传下来的,对个别教育者来书哦,他的个体经验、智慧和思想感情于这种既定的教育影响之间会出现差别和矛盾,可能出现教育者不能充分掌握和运用教育的影响的情况。

2、教育影响为教育要求所规定,但反过来教育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要求的提出。

3、教育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体现教育的要求,一方面反映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他与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统一性,但也有矛盾。教育影响已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人士获得因素,每一个别对象各具其特殊性,教育者须从实际出发来调节、控制各种教育影响。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关系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和心理学起源论都是抹煞教育的社会属性的。教育生物学起源论的倡始人是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代表作《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主要观点:生物竞争的本质是教育的基础。认为:教育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而且超越于人类社会范围之外,甚至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前,教育就早已在动物界存在,他没有揭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心理学起源论:孟禄,把一种摹仿的本能看作是教育的基础,抹杀教育的社会性,把儿童的发展看作是无法控制的对象。

为什么说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教育之所以为人类社会所特有,因为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支配人类教育活动的是作为社会历史产物的意识。首先,教育不是产生于本能的需要,而是出于人所意识到的社会的需要。其次,在教育过程中人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不是由某种刺激(或信号)所释放出来的,而是由后天所获得的、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有意识的活动。总之,无论是激起教育的需要,还是支配整个教育活动的,都不是生物的本能,而是人类所特有的产物-意识。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通过教育来进行经验传递,这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在人类种系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也在遗传素质中有所表现,但是,对于人类来说,遗传不是主要的传递经验的形式。人类在长期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所活动的经验,主要要通过教育和学习来传递。人类借助于语言文字的物质外壳,把“外化”了的经验在个体之间通过教育和学习进行相互传递。

3、教育起源于社会的生产劳动

在人类社会是共同生产劳动中,不论是制造工具还是使用工具等方面都逐步地积累了一定的技能、技巧,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使生产劳动能够一代一代地继续进行下去,以维持人类的生存,年长的一代有必要把这些技能、技巧和生产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就是从这种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中,开始时教育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进行的。约四千年前的虞舜时期,开始有类似教育机构的建立,称之为痒。

学校的正式产生是在奴隶社会,我国是在夏代和商代。传说夏代除有“痒”外,还有“序”“校”等军事性的教育机构。商代则有“学”“瞽宗”。

学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以下两方面来说明:

1、学校的产生体现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的客观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经历了较长时期的生产和各种实践活动后,他们所创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渐复杂,所积累的各种经验更为丰富。要使下一代得以完整地系统地承受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经验,就必须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进行教育活动。这是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客观需要。学校教育可以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使用最有效的方式,把日益繁复的社会经验集中地迅速地转化为学生的财富。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所必需采用的传递经验的方式。

2、学校教育的产生,又是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水平

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它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

量的剩余生产品,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2)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3)科学文化知识有相当数量的积累,文字的记载和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这些都说明学校的产生是以社会的一定发展水平为其基础的。它是随着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离开了社会和社会的发展,就不存在现象教育。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时,从本质上说,也就是使受教育者逐步实现社会要求的过程。

教育哪些方面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

1、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这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在阶级社会中,教育的目的是为剥削阶级培养人才和可供他们驱使的劳动者,用以巩固剥削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育是为没有剥削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培养德、智、体、美技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建设者。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这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是教育完全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来进行,就一定要把教育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统治阶级利用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统治地位,控制了绝大部分教育机构,掌握了教育的领导权。在社会主义社会,在党的领导下,国家颁布各项无产阶级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并充分发挥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和广大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作用,把学校工作纳人无产阶级轨道,保证了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业务上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了受教育者的权利。

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的权利,这也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阶级社会,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在政治、经济上是不平等的,反映在教育上,权利也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的教育权或是由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或是由受教育者的经济或其它种种条件所实际决定。在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教育权的完全平等,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翻身为他们在文化教育上的翻身创造了前提条件,从制度上规定了工人和劳动人民子弟在教育上享有优先权。目的是要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他们成为无产阶级所需要的人,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任务。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积极作用。教育这种现象对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具有它自身的特点,它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

首先,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学校所培养的人,一般说来,他们的阶级意识表现得更为自觉和敏锐,能够形成较为完整和坚定的世界观。学校教育的这种适时性和持久性,是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有利因素。其次,通过学校教育培养成批的统治人才,直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首先,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其次,教育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育为社会的生产力所制约的原因

1、社会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目的制定

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当他们进入直接的生产过程时,又构成为社会生产力的要素。他们“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所提出的要求,也比如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

2、社会生产力制约课程的设置以及部分内容

课程门类: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以及课程之间的联系与结构,它一方面为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另一方面也为生产力所制约。

在古代社会中,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门类不多,大多数是属于哲学、政治、道德、宗教等人文学科以及语言、文字等工具课程,与生产力直接联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课程很少,所占的比例甚微。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联系日益广泛,人所能利用的自然物质及其属性不断扩大,人们对客观世间各方面的认识日益丰富,逐渐地系统化、理论化。各门自然科学逐一地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各自构成独立的科学体系。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学校课程设置的结构、生产力对课程内容的决定作用:见下

3、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学校的结构

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之所以要为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所制约,这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的数量。这种剩余劳动数量与社会中可能受教育的人口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力数量又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的支付能力。教育经费的支付量直接影响到校舍设备、师资条件等方面的教育能力,而教育能力是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的制约因素。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仅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前提和可能,而且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需要。社会生产力不仅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速度,同时也制约着教育内部的结构。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与教学的手段

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学校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它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学校课程设置的结构:

1、在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学校重文轻理,文科构成课程体系的中心,某些自然课程的设置也往往是为了形成学生的一定的观念。

2、产业革命后,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课程结构上也普遍加强了数学和自然学科方面课程的比重。

3、当代生产力的空前变革,除了加强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以外,还有对基础课程的一种普遍重视的趋势。

4、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课程结构上出现了文理、理工、理医相互结合的特点,以及设置各种综合性课程、边缘性课程、横断性课程等以改变各门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

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

生产力对课程内容的决定作用:

1、学校所传授的课程内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属于生产力范畴的,这方面教学内容的产生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不是由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决定的,没有阶级性。

2、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发展和变革也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自然科学的课程内容是相当稳定的,这种稳定性是由生产力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所决定的。由于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不断发展着的生产力总是要对相应的机械内容提出新的课题和要求,因此,它就要不断充实新的、抛弃旧的内容,以适应新的生产水平。

实践证明,学校的自然科学教学内容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它的变革与发展是与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系的。

教育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作用:

教育不仅为生产力所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1、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当人们还不具有任何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劳动技能时,只能是一种可能的生产力;当科学技术还没有转化为生产工具并为劳动者所掌握时,它还只能是一种生产的精神潜力。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使上述两种可能、潜在的生产力结合起来,也就是使科学技术与人结合起来。教育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把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

2、教育实现了科学技术的再生产;

教育在科学知识再生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的继承性上,继承性是科学的一个特点。通过继承,有限的认识逐步积累为无限,而继承与积累同时又为新的科学上的发现作好了知识上的储备。

通过学校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又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它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为更多的人所掌握,并且不断扩大其传播范围。

学校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它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缩短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3、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由于学校的有利条件,有利于开展综合性课题和边缘科学的研究,以及可以不断地从学生和研究生中吸收后备力量等等,它必然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学校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学校在科研方面职能的加强,正是近代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学校通过科研也直接参与了物质生产的过程,为这个过程改进生产力的物质要素或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来。

总之,教育对生产力所起的作用,既表现在生产的精神潜力方面,也表现在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力的物质要素方面,可以说构成现代生产力的各种因素中都渗透了教育的作用,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教育的相当独立性表现在:

1、教育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它从根本上要制约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但是它也要与其他各种形式的精神活动和思想形式发生很密切的关系。1)对教育的观点产生影响: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思想和理论体系。

(2)对教育的内容产生影响:教育的职能就是传递社会的意识形态,灌输一定的思想体系。可以说社会的各种意识形态都要在教育的内容中得到反映,意识形态上的每一种变化也都会引起教育内容上的变化。

2、教育本身的继承关系

任何一种教育都是在整个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它都必然要从多方面吸取和利用以往历史阶段教育的成果。

3、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不仅要服从于现实的社会要求,更应该从发展着的社会需要出发。当今,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不平衡规律表现为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优先于生产的发展。

2021青岛大学药理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今天有时间说一下考研相关的东西。 (一)政治 首先就是政治的学习,这门课大家真心没必要报什么辅导班,自己看就完全够了,当然对于那些政治想要拿个80+的童鞋是可以的。我政治是从10月份才开始复习的,只用了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最后是押题卷,考前把试卷别熟就可以了,对于想要60+的童鞋来说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二)英语 英语是很多人的短板,这么多年来产生了很多的悲剧,大家从论坛上也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卡在英语上,不管你的四六级成绩是多少,都要特别注意英语的学习,英语的特点是很难提升,而如果水平真正提高了也不容易下降,同样需要长期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基础是词汇,重点是阅读,核心是语感的训练。 英语单词我从刚开始领到《一本单词》时一直坚持到考前的一刻,而且按照记忆规律要重复多次记忆,刚开始的时候一个单元可能背一遍要两天,但是背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也许就只要一天了,单词需要不断的重复,稍微放下就会倒退。 英语真题至少5遍,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把真题研究透,我使用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真题解析。我看过不少牛人的帖子,把英语真题阅读都背过了,阅读40分如果拿到32分以上就算是优秀了。 虽然我没有背过阅读,但是真题的阅读我至少做了七八遍,每做一遍都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剖析,另外做阅读的时候不要认为自己做对的就不看,也行你是猜的,真题的阅读研究空间十分大,自己一定要按照命题人的思路下去多多训练,不断的研究才行。另外大家也可以去看阅读解析视频,蛋核英语就讲的很不错。 新题型的部分十分重要,做对一个新题型就可以弥补你阅读的错误,个人认为是考察逻辑能力和语感,要注意哪些前后联系的词还有主要意思,这个在后期做一下集中的练习即可。翻译部分占十分,最难拿分的一项,个人觉得把十年真题的翻译做两遍即可。上面这两部分都属于零碎环节,大家可以通过蛋核英语微信公众号和木糖英语微信公众号这两个公众号上的每日练习来进行训练。 至于大小作文,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最后的一个月猛的背作文,找到适合自己的模板,只有自己动笔写,然后自己修改,对照参考范文找不足之处,学会使用范文中好的句子,我只写真题的作文,把真题作文写好了,足以应对考研作文。

2018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验

2018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验【写在前面的话】 考研是一场修行。从备考到最终录取这将近一年的时间,不仅是知识上的提升,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成长。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你经历的开心或者痛苦等种种情绪都是对你的磨练,可能这个过程会从最开始的信心满满到受挫后的怀疑自己,一蹶不振,再到考前的焦虑情绪。但当你结束之后,站在风平浪静回望当时的兵荒马乱,你会发现自己终于走过来了。那是一种由衷的喜悦。 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终于在这个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春日,我以初试第二,复试第二的成绩被南师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录取。虽然我本科就是南师大的,但能够在母校再学习三年依然让我感到很开心~所以在这里把这一年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或多或少对大家有所帮助吧。 【考研科普】 1.考研概念。是指研究生招生的统考,与“保研”相区别。那么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有一丝保研的希望,哪怕很渺茫,也千万不要放弃。不同的学校保研政策不同,就南师大的保研政策来说,完全有可能在保研考试时候争取到保研资格。如果说保研是百米冲刺,那么考研就是马拉松,战线拉得很长,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力,这个过程会很痛苦,而且保研是一定会有学上的,而考研很有可能会在一番努力之后没有结果。 2.考研时间。考研的时间一般是在12月或者1月吧,我们18届是在2017 年12月23日和24日,反正差不多是在这个时候。成绩一般是在2月份出,大部分学校3月底复试,南师是在3月底,34所自主划线学校可能稍早一点。 3.报考学校。考研只可以报考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如果没能进入目标院校复试,可以之后考虑调剂。虽然调剂有捡漏的情况,但大多数还是调不到好学校的,所以为了能进入最心仪学校的复试,选学校很重要。这里要关注的有两点,一个是招生简章,一个是报录比。招生简章主要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专业、考试科目以及参考书,报录比是指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比如南师大古代文学18年招34个,其中保研有15个,所以统考有19个名额,而报考这个专业的有560多,报录比算下来将近30:1。在这里特别提醒报考人数一定要确定是除去推免之外还剩的统招名额。所以大家可以参考招生简章以及往年的报录比,还有历年分数线,来确定自己的目标院校。 4.考试科目。统考科目分为政治(3小时,100分),英语(3小时,100分);专业课一(3小时,150分,需要考数学的这一科为高数),专业课二(3小时,150分)。

犯罪学笔记

第一专题 一、犯罪学的内涵 (一)关于犯罪人的科学(龙勃罗梭)(二)关于犯罪行为的科学(李斯特) (三)关于犯罪原因的科学(四)社会反应犯罪学:有助于对社会制度进行深刻批评的分析激进派从社会制度角度进行分析(阶级矛盾) 二、犯罪学的外延 (一)菲利的犯罪学概念是集有刑事学科之大成的学科 (二)奥地利学派(汉斯格罗斯) 犯罪现象包括—规范:从法律角度;事实:程序诉讼影响犯罪的环境犯罪人的个性、心理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的原因及如何同犯罪现象作斗争的学科 (三)美国经典学派(萨瑟兰、克内西) 将犯罪看做社会现象,研究刑事立法,行为人的行为,社会反应 (四)传统的(狭义)犯罪学:研究犯罪现象及规律 三、我国犯罪学的定义 (一)对定义的表述 1.传统表述:研究犯罪原因的犯罪预防的科学 2.评价:传统犯罪学的局限性现代犯罪学的中立性 (二)我国犯罪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体系 1.犯罪现象:犯罪现象论 (1)宏观角度:社会现象 (2)微观角度:个体现象 (3)犯罪人角度: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特征统计学医学社会学 2.犯罪学原因:犯罪原因论 3.犯罪预防:犯罪预防论 (1)刑事政策(2)犯罪预防的模式 四、犯罪学与其他刑事学科的关系 (一)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1.学科性质的区别 2.研究内容的区别(犯罪学研究实际情况、原因、防治,刑法研究规范) 3.研究方法的区别(犯罪学注重实证、经验,刑法学注重分析比较) (二)犯罪学与形式政策学:研究内容的重叠与区别

形势政策学主要研究为预防犯罪而采取的各种刑法对策,即研究采用何种刑法最有效,故需研究现行刑法,提出批判行评价,达到有效预防犯罪。犯罪学通过全面解释犯罪原因,制定各种预防犯罪的社会政策,以此构建完整的预防体系。 (三)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 刑事侦查学是研究、收集、检验和运用证据以揭露和证实犯罪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两者对犯罪预防的关注程度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刑事侦查中自然科学的应用) 第二专题犯罪学的主要流派 一、古典犯罪学 古典犯罪学派产生于18世纪后期,1764年意大利犯罪学家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法》古典犯罪学派奠定了当今世界刑法与刑事司法制度的基础。 (一)古典学派的思想基础 1.经院哲学:托马斯阿奎那 2.社会契约论: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1)人生而平等(2)人的本性自私邪恶(3)人们通过缔约形成社会和社会规则,共同赞成和反对某些东西(4)社会有权惩罚人 (二)古典学派的学科性质:犯罪学学派刑罚学派刑法学派 (三)古典学派的基本观点:1.犯罪原因:人性自私、意志自由、功利主义或享乐主义 2.犯罪学说:(1)刑罚的根据—社会契约(2)刑罚的标准:罪刑等价主义,以客观行为为基础(3)刑罚的作用:抵消因犯罪而获得的利益和快乐从而预防犯罪,衡量刑罚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危害性程度 3.立法问题:(1)法律的表述—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条文少 (2)法律的公布(3)法律的规定—应明确规定犯罪及所适用的刑罚 (四)对古典学派的评价 1.优点:(1)容易施行,法官仅是适用法律的工具(2)废除了以前理论和诉讼中任意判刑的现象 2.缺点:(1)不人道不公平(2)仅考虑犯罪人所造成的损害,没有考虑到犯罪人的心理状态(3)按照抽象和理想进行的,没有涉及具体现实 二、实证主义犯罪学学派 实证主义犯罪学派是对使用实证主义方法进行犯罪学研究的一些学者及其理论学说的统称,产生于19c后半期,其基本特点是强调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当代医学英汉笔译与口译(课堂笔记划重点)

当代医学英汉笔译与口译 A Course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for Medical Purpose 1.导论 医学汉英笔译教学1 医学是发展中的科学 12年前,在医学院开学典礼上院长对新生说:“我们在这里教给你们的东西有一半是错的”。遗憾的是,当时新生难以理解相信这一点。在解剖实验室、在演讲厅、在示教室,向他们展示的是人体怎么活着、怎么工作、怎么死亡的秘密。这就像数学一样,有一种权威和肯定无疑的感觉。 但现在,当年的学生已成为主治医生和住院医生的带教老师,对院长的那句警句有了深切的理解。确实,医学是而且历来是进展中的动态科学。这必然意味着我们对医学的了解是在不断改变的;医学永远不断地在提出、同时又在推翻假设。 从远处看,医学像是一套完美的知识。但在行医的地方靠近观察,可以清楚地发现我们的知识体在迅速成长、不断改变着。医学上的进步就是这样取得的:一次一个答案。 Twelve years ago,during the medical school open-ceremony,the dean said to the freshmen:“Half of what we teach you here is wrong”.Regrettably,it was hard for freshmen to understand and believe at the time.In the anatomy lab,in the lecture hall and in the instruction room,they were being shown the secrets of how the body lives,how it works,how it dies.Like math,it has the feel of authority and certainty. But now,the then-students have become attending doctors and teachers of residents,who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at dean's aphorism.Indeed,medicine is,and always has been,an evolving and dynamic science.And this necessarily means that what we know about medicine is constantly changing;that medicine is forever putting forth,and simultaneously upending,assumptions. From a distance,medicine looks like a complete and beautiful body of knowledge.But here, up close,where medicine is practiced,it's clear that our body of knowledge is growing rapidly, changing constantly.It's the way progress is made in medicine,one answer at a time. 医学汉英笔译教学2 希波克拉底誓言对当代医生的意义 希波克拉底誓言写于约公元前400年,作为医学价值观的一种表述,在西方医学职业经历数百年变化中延续了下来。 希波克拉底誓言对21世纪的医生有何意义呢?希波克拉底誓言对当代医生来说,可能更多在于它所代表的意义,而不在于它所说的内容。从一开始,希波克拉底誓言起的作用是把医生确立为道德群体,并勾画出医学职业特有的义务和责任。 尽管经历了数百年,它的内容有了变化,但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根本作用是要求医学职业首先把自己看成是在从事一项道德事业。

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地理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地理 2018.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 某旅游爱好者在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旅行,图1为他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日落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 照片拍摄时的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A. 4月19日19时 B. 6月22日22时 C. 10月20日20时 D. 12月22日22时 2. 在图示附近最不可能欣赏到的景观是() A. 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 丝路古城遗迹 C. 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 带状绿洲 图2 图2为我国南方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图示信息,完成3~4题。 3. 图中湖泊上游有一瀑布,瀑布落差32 m,湖泊湖面与图中最高点之间的高差最有可能为() A. 520 m B. 514 m C. 532 m D. 540 4. 关于该区域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以低山丘陵为主 B. 干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C. 在最高处能观察整个湖面 D.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图3为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5~6题。

图3 5. 从25日8时到26日8时,马尼拉天气变化特点是() A. 气温升高、气压下降 B. 风力增大,云层增厚 C. 风力降低、出现雨雪 D. 风向由偏南转为偏北 6. 有关图中天气系统移动方向及相关大气环流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纬度天气系统向东移动,从全球范围看,这一带主要盛行西风 B. 中纬度天气系统向东移动,因为亚洲东部地区主要受西北气流影响 C. 低纬度天气系统向东移动,从全球范围看,这一带受东北信风影响 D. 低纬度天气系统向西移动,主要受从赤道上空向北极的西南风影响 图4为某河流降水及径流年内变化过程图,读图完成7~8题。 图4 7. 推测该河流最可能分布在() A. 东南亚 B. 西欧 C. 中亚 D. 地中海沿岸 8. 观测发现,1995年之后,该河流径流量呈不断减少趋势,分析其自然原因是() A. 气温升高,蒸发加剧 B. 冰雪融水增加 C. 降水量起伏变化大 D. 人类过度引水灌溉 古丈红石林位于湘西自治州古文县境内,形成于4.5亿年前,是全球罕见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景区。图5为该地景观图,图6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外国刑法纲要

《张明楷 -外国刑法纲要》学习笔记 第一章刑法与刑法理论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和机能 一、刑法的概念:p3 1、犯罪法和刑法、保安处分:原则上以习惯为区分,但学者 指出“刑法”更注重规范,而“犯罪法”更注重事实“,保安处分”则是指以人身危险性为基础,预防为目的的矫正、感化、医疗等举措。 2、刑法属于公法、司法法、实体法。(注:行政法和司法法的 区别,行政法的指导原理为合目的性、司法法的指导原理为法的安 定性——即法的明确性,能够被公民理解和预测) 二、刑法规范: p4 1、相较于民法规范,刑法规范法律要件明确,法律效果严密 2、刑法属于裁判规范或行为规范之争: 裁判规范:如果出现 A 的情况,就导致 B 的后果 行为规范:不得从事 A 行为,应当从事 B 行为 有学者认为,行为规范是从刑罚法规中抽象出来的内在文化规范;有日本学者认为,行 为规范是内在于刑罚法规自身的禁止规范和命令规范,如果没有这种禁止规范和命令规范,则 刑罚规范本身也无法存在,因此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在社会伦理上也是不被允许的,但两者 存在区别。伦理上不被谴责的行为可能成为刑法上的犯罪行为,而伦理上被谴责的行为也不一 定为犯罪行为。 3、E.Mezger (德国法学家梅兹格)首先提出刑法规范分为评价规范和决定规范。评价规 范即一个行为是否有害,由刑法规范进行评价。决定规范即刑法规范在命令人们实施行为时必须 作出符合

刑法的意思决定。 三、刑法的机能(作用):p5 1、自由保障机能:来源于罪刑法定,即刑法通过制约国家刑 罚权的行使,保障行为人不受国家滥用权力的侵害,进而保障国民的个人自由及其他利益的作用。 2、法益保护机能:对特定的法律利益加以保护的作用。注意: 刑法的第二次性质(补充性质),即刑法在法益保护的角度是对其 他法律所保护法益的补充,只有当其他法律不足以保护该法益时, 刑法才发挥作用——这种刑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被称为刑法的第 二性质。 3、行为规制机能:使对犯罪行为的规范评价得以明确,从而 对公民的行为进行规范、制约的机能。刑法将一定的行为规定为犯 罪并给与刑罚处罚,表明该行为在法律上是无价值的(评价机能),同时命令行为人作出不实施这种行为的决定(决定机能),与前述的评价规范和决定规范相对应。 4、自由保障机能和法益保护机能之间的博弈,现代刑法采纳 罪刑法定,即是对部分法益的放弃 四、刑法谦抑主义:p7 刑法的谦抑主义:刑法适当、谦虚的适用。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补充性;二是不完整性——直译:断片性(由补充性延伸而来,不必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宽容性,即便收到侵害,且其他 法律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也不必毫无遗漏的处罚。——【日本】平野龙一谦抑主义不仅包括刑法的解释和适用,也包括立法的谦抑主义 第二节刑法理论

药物分析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药物分析在药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任务 药物分析:是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 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主要内容和制订的原则。 一、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我国现行的药品标准有:国家药典(中国药典)、局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标准)。 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1、充分考虑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和限度要合理可行。 3、从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考察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4、制剂质量标准与原料药质量标准要有关联性。 总之要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针。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名称 1、质量标准中药品的名称包括中文和英文名称,中文是按照CADN(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命名的;英文名称原则上按照INN命名原则确定英文名或拉丁文名,再译成中文正式品名。药品名称应明确、简短、发音清晰,全名最好不超过4个音节或四个字母。 2、对属于某一相同药效的药物命名,应采用该类药物的词干。 3.避免采用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 (二)性状 1.外观、臭、味:具有鉴别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内在质量 2.溶解性:药物重要物理性质,在质量标准中用术语表示,药典凡例对术语有明确规定。 3.物理常数:熔点、沸点、比旋度、折光率、粘度、相对密度、馏程、凝点、吸收系数、比旋度等 (三)鉴别利用药物分子结构表现出来的特殊化学行为或光谱特征,是鉴别药物真伪的重要依据。鉴别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等。 (四)检查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和安全性四个方面内容。 1.有效性检查指和疗效相关,但在鉴别、纯度检查和含量测定中不能有效控制的项目。 2.均一性主要是检查制剂的均匀程度。 3.纯度要求是对药物中的杂质进行检查,一般为限量检查,不需要测定其含量。 4安全性检查:在正常用药的情况下,保证用药的安全。 (五)含量测定用规定方法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常用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生物学方法和酶化学方法等。使用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测定称为“含量测定”,结果一般用含量百分率(%)表示。使用生物学方法和酶化学方法测定称为“效价测定”,结果一般用效价(国际单位IU)表示。 (六)类别 (七)贮藏

班级管理案例模板

注意破窗理论 犯罪学家曾注意到一个现象,在他上班的路旁,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楼,有一天,他注意到楼上有一扇窗的玻璃打破了,那扇破窗与整座大楼整齐美丽极不协调,显得格外刺眼,过了一段时间,他惊奇地发现,那破窗不但没有及时维修,大楼反而多了几个打烂的玻璃。如果有人打坏了玻璃,而这扇窗户不及时维修的话,别人就有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这就是“破窗理论”。学生正处于模仿性最强的阶段,一旦有学生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老师如果不及时的制止的话,那么很快就会在班上蔓延,而且传的很快很广。因此我们老师要细心观察学生,一旦发现不良的行为,马上制止,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记得一个学期,我因为参加培训,几天没有去班里观察,结果班里竟然成了牌馆。后来问那些本来还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为什么也跟着去打牌,他们说,看其他同学在玩,自己也很想玩,就也去买了牌来玩。从这件事我得到启示:当班里出现“破窗”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弄清楚真相,防止出现更多的“破窗”。其实这就是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性,只是他们模仿的是一些消极的东西,我们只要及时的指导教育,让他们趁早从迷途中返回。 成立“人生帝国” 我说,每一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一个“小小帝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有大致的学业方向和人生方向;还有自己的座右铭,明确自己的优点缺点。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应是一盘散沙,而应是一个“国家”整体;不应是乌合之众,而应是精锐之师。 班主任工作是方法,更是技术;是技术,更是学问;是学问,更是科学;是科学,更是艺术;是艺术,更是事业。是方法,就要求优中选优;是技术,就要求精益求精;是学问,就不能亦步亦趋;是科学,就不能故步自封;是艺术,就要求常做常新;是事业,就要求为之献身! “三气”:大气的胸怀、正气的操行、霸气的野心。 “三心”:即信心、恒心和决心。 谨慎使用表扬和批评 班主任工作中要少批评,多评价;少表扬,多鼓励。 我们的教育己从知识本位、智力本位向人格本位转型了。有良好人格的学生走向社会后,需要知识时他会去学习知识,需要能力时他会去培养能力。他会抓住更多的机遇,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批评的出发点应该是帮助认识,批评的落脚点应该是达成共识,批评也应该互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随意的表扬会贬低表扬的价值,膨胀学生的虚荣心,降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才会出现我们有的经常受到表扬的三好学生,心理非常脆弱,一遇到挫折便一蹶不振,甚至于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笔记整理

药理学 课程特点:强化冲刺班,课时约13个小时; 课程要求:听课——考点、重点、难点; 记忆——表格、结构图、顺口溜; 练习——做题目 课前导入: 第一节绪言 第二节药效学 第三节药动学 第一节绪言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 绪言1.药理学的任务及内容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药理学熟练掌握 2.新药的药理学临床前药理研究,临床药理研究掌握 一、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一)药理学的概念: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基础学科。 药物机体 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可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 或人工合成其有效成分; 机体:有机整体; 离体组织器官; 培养的细胞; 病原微生物。 (二)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1.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2.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 生物转化(或称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二、新药药理学 新药——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 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若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制造工艺或增 加新的适应症,亦按新药管理。 1.临床前药理研究(以非人体为研究对象) (1)主要药效学; (2)一般药理学: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毒理学研究: 急性毒性;长期毒性;一般毒性; 特殊毒理:致癌、致畸、致突变;

(4)药动学(药代研究)。 2.临床药理研究(以人体为研究对象): (1)I期临床试验:20~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初步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 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 目的:为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期临床试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病例不少于100例。 目的:观察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Ⅲ期临床试验:上市前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病例不少于300例。 目的: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 (4)Ⅳ期临床试验(售后调研):上市后监测,长期广泛考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现不良反 应。 第二节药效学 二、药效学 1.药物的基本作 用 药物治疗的选择性,治疗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概念:副 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 2.受体理论 (1)受体的概念、特性、类型和调节方式 (2)受体学说 3.药效学概述 (1)亲和力、内在活性、激动剂、拮抗剂、竞争性拮抗剂、非 竞争性拮抗剂 (2)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及相关概念:最小有效量、作 用强度、效能、最小中毒量、极量、量反应、质反应、半数有效 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安全指数、安全界限 药效学 4.影响药效的因 素 (1)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个体差异、种属差 异等 (2)药物方面的影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反复用药和药 物相互作用 (3)耐受性、抗药性、依赖性、成瘾性等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机体各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作用或作用强,而对另外一些组织器官无作用 或作用弱,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选择性是相对的,选择性高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不强,作用范围 广,但不良反应较多。 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对患者不利的作用。 ①副作用: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特点: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相对的;取决于药物的选择性。 ②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

南京师范大学1998-2014中国古代文学真题

南师1998中国古代文学之唐宋文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40分) 1.上官体 2.河岳英灵集 3.韩孟诗派 4.变文 5.宋诗纪事 6.瓦舍勾栏 7.贺梅子 8.乐府指迷 二、论述题(60分) 1.以唐诗名篇为例,评述唐诗艺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取得了哪些重要的艺术成就?对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作概括阐述。 3.在宋诗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重要体(风格)、派(流派),逐一加以详述。 4.在唐代“古文运动”的基础上,宋代古文在题材、体式、语言、风格诸方面都有所变化与发展,以“唐宋八大家”作品为例,加以阐述。 南师1999中国古代文学之先秦汉魏六朝唐文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20分) 1.风雅颂 2.春秋笔法 3.建安风骨 4.宫体诗 二、简答(35分) 1.《庄子》的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在哪些地方? 2.楚辞对后世文学有何影响? 3.汉大赋有哪些基本特征? 4.概述初唐的诗风改革? 5.高、岑的边塞诗有何不同? 三、论述(45分) 1.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以为如何? 2.说说律诗的发展过程。 3.中唐诗坛有哪些重要诗派?各有什么特点? 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1.《毛诗序》 2.《陌上桑》 3.传奇 4.歌行 5.公安派 6.李长吉 7.“建安风骨” 8.“永嘉四灵” 9.〈剑南诗稿〉 10.〈古诗源〉 11.〈文明小史〉 12.复社 13.〈登徒子好色赋〉

14.春秋笔法 15.四书五经 16.永明体 17.上官体 18.易安体 19.韩潮苏海 20.马二先生 简答: 1、〈楚辞〉中除〈离骚〉外还有哪二十多篇被基本公认为屈原的作品?〈离骚〉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2、白居易倡导”新乐府“,有哪些具体的理论主张? 3、与前人相比,苏轼词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元杂剧在体制形式上有那些主要特征? 5、龚自珍的诗内容和艺术上主要有那些特色 南师2000年中国古代文学之唐宋文学试卷 一、标点下面这首词,并标出平仄和韵脚(7分)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二、解释下列名词(20分) 1.韩孟 2.曲子词 3.西昆体 4.江西诗派 三、简答(28分) 1.律诗有哪些基本特征? 2.在古文运动中韩愈有何主张? 3.李商隐的七言律待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4.柳永在词的发展上有哪些贡献? 四、论述(45分) 1.概述初唐诗歌的发展与演变。 2.试比较苏辛词的异同。 3.陆游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200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试卷 文艺学专业512中国文学史知识 一、简释(3*20) 1、赋、比、兴 2、《楚辞》 3、“劝百讽一” 4、《古诗十九首》 5、《七发》 6、“疾虚妄” 7、抒情小赋 8、《世说新语》 9、“徐庾体” 10、边塞诗派 11、“歌诗合为事而作” 1 12、“陈言务去” 13、“郊寒岛瘦” 14、“江西诗派”

南师大《人文地理学》考试重点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1、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 科学。 3、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 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 理学等。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1、人文地理研究对象和内涵: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 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 关系的学科,就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 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 分析的传统。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1)社会性:研究对象具有社会性: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 政治等社会性的人文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经济制度。人文现 象具有历史性。 (2)区域性: 均质区域:二战前的研究对象 结节区域(功能区域):D. Whittlesey提出 区域性的体现: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范围、界限、类型、 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以及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 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 重视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区划。 区域性:地理学研究的焦点就是地区差异、地域分异规律。 (3)综合性: 表现在四个方面:人文环境本身是综合体;人文环境组成的多样性;需要 借助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方法的多样性:观察方法和试验 方法、描述解释方法、数学方法、行为方法。 三、地理学的四大传统 1、空间(分析)传统:亦即区位分析的传统,尝试为事物空间分布的特性找到普遍的法则 与解释的理论。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 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 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 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犯罪学复习问题(不传播)

2013-2014-2学期 《犯罪学》总复习思考题 1、简述犯罪现象的主要特征。P47 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由犯罪原因所决定的有关犯罪、犯罪人及其被害人形态的诸客观事实的总和。非理性、直观性:犯罪现象是具体而浅显、无需理性思维的基本客观事实。因果性:由一定犯罪原因引发犯罪现象。 综合性:犯罪、犯罪人和被害人三者共同组成。 负价值性:犯罪现象就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表现,不利于社会安康,有一定负面影响。 隐蔽性、被忽视性:犯罪心理是主观内在隐蔽的,相应的犯罪行为或犯罪现象也是隐蔽、容易被忽视。 2、简述极端暴力犯罪的特征。P62;P284 突发性:极端暴力犯罪属于激情犯罪、临时起意等。 凶残性(犯罪手段复杂多变、危害后果严重):利用现代科技谋取杀伤力强的武器,造成恶性事件,甚至牵连无辜,与社会为敌。 纠合性:极端暴力犯罪往往是有组织的(团伙、集团、黑社会性质组织、黑社会犯罪)) 交错性:极端暴力犯罪往往伴随着其他犯罪行为(抢劫、强奸、杀人等)由民事纠纷转化而成的暴力犯罪比例上升: 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发生频繁:恐怖组织繁多、活动猖獗: 攻击对象与目标具有不确定性: 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以革命危害社会、以民族分裂、宗教主义威胁世界和平3、简述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P73 犯罪时间、犯罪时空、人(犯罪人、被害人)、犯罪工具(有社会危害性,犯罪工具是犯罪行为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行为方式:自由选择(主要情况下)、被迫采取(特殊情况下)、秘密、欺诈、暴力、威胁 4、从性别比较角度简述女性犯罪的主要特征。P83;P113;P163 在犯罪人数上,男性犯罪远多于女性犯罪,但当今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女性犯罪大部分属于非暴力犯罪,且具有依附性,如卖淫、偷窃、欺诈、伪造等财产犯罪; 女性犯罪具有较难悔改的特点,特别是性犯罪具有顽固性、持久性、恶劣性; 女性暴力犯罪一般是杀婴、因婚姻家庭纠纷发生的奸情杀人案件,这是女性嫉妒、烦躁、焦虑、恐惧等强烈情感积累的表现; 根据体型性格理论,女性偏于体格弱小、情绪较为感性,以非暴力犯罪为主,相应的男性体格强健、情绪较为理性,倾向高科技、暴力犯罪。 5、简述犯罪被害人化的五个阶段。P98 被害人化是指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导致被害后果不断恶化的过程。 第一次被害人化是指被害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过程。被害人自身存在被害因素,预防被害是关键。 第二次被害人化是指被害人或其亲属在参与刑事诉讼过程中,或在被害后没有说到社会(刑事司法机关)的公正对待,或没有得到外界的感情支持,这些来自外界不良的反映会加深被害后果,即再次被害。 被害者的亲属也会由于社会援助的缺失感到压力,成为被害人。

(完整版)南师大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十年

2010年南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试题中外文学基础 业务课一:综合基础(150)各专业必做 一、名词解释(20) 风骚 文选 杨朔模式 意识流小说 二、简答(40) 1.试述《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2.试述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3.试述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4.简述1980年代问题报告文学的特点 一、简析(60) 1.试述《史记》中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2.试述唐传奇比之六朝志怪小说的根本性变化 3.略述明朝八股取士对文学的影响 二、分析(30) 试以《燕歌行》和《白雪歌》为例,分析高适和岑参在文学上的异同 业务课二:写作评论(150) 根据韩愈《送孟东野序》里的一段话然后要求依据文学史上的事例以《不平则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议论

文。(150) 2009年南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试题中外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 1风雅颂 2志怪小说 3古文运动 4神韵说 5文学改良刍议6新写实小说 7 重写文学史 8探索戏剧 9十全十美的悲剧10三一律 11《人间喜剧》12意识流小说 二:简答 1《离骚》的艺术成就 2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特点 3新感觉小说的艺术特征 4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5以《哈姆雷特》为例,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 6卡夫卡的创作,按其思想内容可分为哪几类 三:论述 鲁迅认为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怎么看待 第二门:蒋捷的《听雨》 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中外文学基础 名词解释: 1韩孟诗派2永明体3春秋笔法4南戏5革命样板戏6<文学的"根">7 孤岛文学8杨朔模式9中世纪民族英雄史诗10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11拜伦式英雄12威塞克斯小说

犯罪心理学—微课课堂

微课课堂—犯罪心理学 中国政法大学 第一节犯罪心理学概论 什么是犯罪心理学? 公众视野中的犯罪心理学 电影:沉默的羔羊 电视剧:犯罪心理千谎百计 现实中的犯罪人:疯狂犯罪人变态犯罪人天生犯罪人 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对策 犯罪心理分析分为:生物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犯罪人格说犯罪类型论 犯罪心理对策分为:犯罪心理测试(测谎技术)犯罪心理画像证人证言心理审讯与供述心理犯罪危险性评估犯罪心理矫正 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犯罪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偏向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或然性学科:可能性推断 犯罪心理学的任务: 研究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为揭晓、惩治犯罪和改造罪犯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地预防犯罪。 犯罪测量与描述 犯罪预测与控制犯罪 犯罪心理学的主要课题: 犯罪人的动机分析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人质危机谈判技术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 法庭心理专家证人 犯罪人危险性评估 犯罪行为矫正技术 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 基本原则:客观性实践性系统性伦理性如“监狱犯罪实验” 研究策略:横向/纵向个案/群案 描述研究:“是什么”和“怎么样” 相关研究:“暴力电视”与攻击行为 因果研究:实验法自变量与因变量控制变量与条件 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个案法 主要困境:犯罪人的对抗性犯罪因素的复杂性实验的难度与伦理道德 第二节精神分析的犯罪观 精神分析与弗洛伊德

精神医学:无意识与性本能 精神疾病与犯罪动机同源 精神分析五大理论 第三节行为主义的犯罪观 。。。。 第四节犯罪型人格 概述: 典型案例:杨新海案 概念:具有犯罪行为驱动力的身心组织(精神面貌) 第五节犯罪人 第六节清醒的“疯子” 精神病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天生的犯罪人 人格障碍的极端表现 非精神病状态(思维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外部行为具有良好的控制性,是一种仿佛的精神病状态) 这类人通常被描述为反社会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CD 极端的自私:自我中心化 无道德感,无罪责感:悖德狂缺乏同情心,很难和别人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犯罪手段残忍:本能化具有典型的病理性犯罪的特征 持续性:难以矫正 精神病态 冷酷无情人格特质 内心阴险与精心算计 日常生活中善于伪装 检测工具: 精神病态检测清单 法律责任处置方案: 极刑:危险性持续存在 终身监禁+强制治疗被当成一种特殊的精神病患者 矫正措施: “中途之家”:重新社会化(西方实验失败) 认知-行为疗法:移情能力(效果不好) 症结来源:早期心理创伤遗传负因(P质/MAOA) 第七节恋童症 恋童症是性变态的一种

2021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一本通 中国古代文学

本人的考研历程 一年的考研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很怀念考研那段时间,虽然很枯燥乏味,却异常充实和平静。于是我决定记下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后来人共享共勉。说是经验,其实是算不上的。不如说是过去“一年的路程”吧,每个人的或许都有不同,不一定适合其他人,算是总结,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越美好,越害怕得到”,记得去年这时候,我在考研教室的标记姓名的红色纸片上这样写道,作为座右铭。一年过去了,我想到的仍然还是这句话。 在初试之前,从未想过自己能够考上,虽然学校距离南师只有几个小时的距离,但我离南师的距离却不是按照天就可以数完的,一直觉得很远很远。大概是专业课老师听到我要考南师后的一句“不可能”令我担心,亦可能是看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真题,什么也不会的迷茫,令自己感到南师太过遥远。那种远,很难想象的那种远。 初试成绩出来后,仍然很担心过不了复试,只要录取比例不是1:1,就可能被刷,担忧一直到拟录取名单出来,其实拟录取名单出来后,还是不太敢相信,万一公示十天内发生什么别的事呢?万一老师分数核算错误呢?万一有很多,每一个带来的都是天翻地覆。好在结局最终尘埃落定,拿到这一纸通知书对我来说意味着太多东西。我感谢那段时间不顾一切奋斗的自己。 考研并不是期末考试,不是你熬夜突击几晚就能出成绩的,所以贵在坚持,贵在每天的进步。如果你下定决心考研,那么你得做好心理准备,接下来一年你不再有周末,不再有寒暑假,你只能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去学习,因为你玩的那一刻,你的对手可能甩你一大截了。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只要你坚持到最后,你便是英雄。记得高中时老师给我们念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差生逆袭北大之路,虽说是属于心灵鸡汤类,但她说的有一句话,却是鼓励我坚持到最后,即“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考研期间真的会遇到各种诱惑和问题,我们是社会关系中的一部分,自然是无可避免的。例如闺蜜过生日,一起逛街,还有论文相关事情,你要想获得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真是难之又难。可能这时候你必须权衡一下,对于闺蜜来说,真正为你考虑的人,不会因为你暂时的冷落而离开你,所以考研的话,你必须学会拒绝,就算自己想要出去玩的话,也要告诉自己“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我本身是一个极贪玩

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地理科学学院推免生名单

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地理科学学院推免生名单 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曹叶婷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曾雅兰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高燕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梁怡佳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刘雨晴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邱雨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张梦媛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张雅娟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周杏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曾雯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丁海龙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郝诗雨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胡信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马欢欢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乔文怡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施雪莹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王晓歌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2人文地理学郑霞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蔡俊逸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曹雨薇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陈佼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单帅帅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黄梦雪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景旻

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李越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梁莹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璐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逸文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袁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孙雪卉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王凯亮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王铭楠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王娜云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王鹏翔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王智慧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吴欣倩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徐瑶瑶013地理科学学院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张桓源013地理科学学院077601环境科学余岑涔013地理科学学院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代文013地理科学学院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王志国013地理科学学院120203旅游管理黄子璇013地理科学学院120203旅游管理孔艺丹013地理科学学院120203旅游管理魏玲玲013地理科学学院120405土地资源管理秦玥珩013地理科学学院120405土地资源管理吴菊013地理科学学院120405土地资源管理邢璐平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旗下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