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详解髌骨骨折的张力带固定术

图文并茂详解髌骨骨折的张力带固定术

★本期公开课预告★

手术解剖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其位于膝关节伸膝装置的里面,解剖特征包括其正好位于关节的中部,有一个关节外面、一个关节内面和一个关节外下极。

•股直肌和股中间肌的止点经过髌骨的上表面;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经过其两侧。

•髌韧带起自髌骨下极止于胫骨结节。

•髌骨的内关节面有人体最厚的软骨层约有5mm,反映出髌股关节承受非常高的负荷,这正是容易发生髌骨软化及关节退变的原因。

张力带原则

股四头肌力量是巨大的,可引起髌骨内固定早期失败。单纯螺钉固定一般都会失败。另外,骨折固定目的是早期活动,因此,需要用张力带来完成稳定可靠固定。

▲ 图示:股四头肌牵引力方向,髌骨表现为分离倾向。

张力带固定后,髌骨表面表现为分离倾向张力侧,髌骨关节面侧表现为压力倾向压力侧。

固定方式

完成固定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先完成骨折断端复位,然后从一侧打入克氏针,完成固定,即顺行穿针固定(Outside-in)。

•另一种固定方式,从一骨折断端打入克氏针,尾端留尖,复位骨折端,再将克氏针打回另一骨折端,即逆行穿针固定(Inside-out)。

复位技术

在伸膝位复位骨折,可通过手指触摸关节面来确定关节面的复位情况,也可通过术中C臂来确定。如果通过逆行固定方式,克氏针可以作为复位骨折的杠杆,张力带也可以作为复位骨折的杠杆。骨折复

位可以通过1-2个复位钳来完成。

▲ 图示:顺行固定方式

•模式图:

▲ 图示:逆行固定方式

•实物图:

克氏针位置

克氏针理想位置应位于髌骨上表面下5mm。

•通常情况下我们打的克氏针更接近髌骨关节面,然而,根据张力带原则其是不合适的。

张力带捆绑

用一根30cm长,1.25或1.0mm粗钢丝,钢丝应尽量贴近骨质,可以用大号注射器针头如下图示来辅助穿入钢丝。

•环扎固定:

•八字固定:

▲ 图示:固定完成后注意:钢丝拧紧方式

髌骨骨折,掌握这篇,处理更流畅!

髌骨骨折,掌握这篇,处理更流畅! 髌骨骨折占所有骨折的1%。髌骨骨折治疗不当或非常复杂的骨折的后果可能会致残,可能会导致僵硬、伸展丧失或髌股骨关节炎。本文将介绍髌骨解剖与生物力学、骨折损伤机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分型、治疗选择和并发症。 1.解剖生物力学 髌骨直径30~55mm,厚度19~26mm。其包括骨性结构和关节软骨,软骨的厚度4~7mm。 髌骨横向稳定性由内侧和外侧支持带提供。内侧是内侧髌股韧带,它插入髌骨内缘的上2/3和半月板髌韧带,它连接到其下1/3。内侧支持结构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即筋膜层,缝匠肌止于此筋膜网络,而在远端止点并无明显的止点;第二层为内侧副韧带浅层,起自于内收肌结节前方约2cm处,宽大的纤维束垂直向远端走行,止于胫骨内侧,其止点位于胫骨关节面下约4.5cm的鹅足止点后方;第三层为膝关节囊层,为内侧副韧带浅层深处。 外侧支持带也分为三层,表层与髂胫束相融合,第二层是髂胫束和髌骨之间的纤维束,这层纤维束从髂胫束的深层延伸到髌骨的中外侧,深层结构包括外侧髌股韧带和外侧髌半月板韧带与关节囊相融合难以与关节囊向分离,而且这两者在人体膝关节的出现率并不是100%。从侧面看,髌骨外支持带与髌骨外缘的上半部分相连,半月板髌韧带与下半部分相连。

图1 髌内侧解剖结构 图2 髌外侧解剖结构 髌骨作为膝关节伸肌系统一部分,它有下列作用:①杠杆作用:增加伸肌系统的力臂,特别是髌腱的瞬时力臂增加显著;②定滑轮作用:连接股四头肌和胫骨粗隆,传递肌力;③保护股骨远端。2.骨折损伤机制 髌骨骨折可由两种不同的机制引起,这两种机制将决定骨折的类型: 【直接暴力】 最常见的是直接撞击弯曲膝盖的前侧。冲击可能发生在低能量(坠落)或高能量(摩托车类道路事故、仪表板损伤)时。直接持续的高能量创伤导致粉碎性骨折,通常与髌骨压入股骨髁引起的骨软骨损伤有关。股四头肌的二次收缩会导致二次位移。 【间接暴力】 少数情况下,它是由膝关节强迫屈曲以对抗股四头肌的最大收缩

图文并茂详解髌骨骨折的张力带固定术

图文并茂详解髌骨骨折的张力带固定术 ★本期公开课预告★ 手术解剖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其位于膝关节伸膝装置的里面,解剖特征包括其正好位于关节的中部,有一个关节外面、一个关节内面和一个关节外下极。 •股直肌和股中间肌的止点经过髌骨的上表面;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经过其两侧。 •髌韧带起自髌骨下极止于胫骨结节。 •髌骨的内关节面有人体最厚的软骨层约有5mm,反映出髌股关节承受非常高的负荷,这正是容易发生髌骨软化及关节退变的原因。

张力带原则 股四头肌力量是巨大的,可引起髌骨内固定早期失败。单纯螺钉固定一般都会失败。另外,骨折固定目的是早期活动,因此,需要用张力带来完成稳定可靠固定。 ▲ 图示:股四头肌牵引力方向,髌骨表现为分离倾向。

张力带固定后,髌骨表面表现为分离倾向张力侧,髌骨关节面侧表现为压力倾向压力侧。 固定方式 完成固定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先完成骨折断端复位,然后从一侧打入克氏针,完成固定,即顺行穿针固定(Outside-in)。 •另一种固定方式,从一骨折断端打入克氏针,尾端留尖,复位骨折端,再将克氏针打回另一骨折端,即逆行穿针固定(Inside-out)。 复位技术 在伸膝位复位骨折,可通过手指触摸关节面来确定关节面的复位情况,也可通过术中C臂来确定。如果通过逆行固定方式,克氏针可以作为复位骨折的杠杆,张力带也可以作为复位骨折的杠杆。骨折复

位可以通过1-2个复位钳来完成。 ▲ 图示:顺行固定方式 •模式图: ▲ 图示:逆行固定方式

•实物图: 克氏针位置

克氏针理想位置应位于髌骨上表面下5mm。 •通常情况下我们打的克氏针更接近髌骨关节面,然而,根据张力带原则其是不合适的。 张力带捆绑 用一根30cm长,1.25或1.0mm粗钢丝,钢丝应尽量贴近骨质,可以用大号注射器针头如下图示来辅助穿入钢丝。

骨科精读干货:髌骨骨折的核心技术要点,一文囊括!

骨科精读干货:髌骨骨折的核心技术要点,一文囊括!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由于它位置较表浅,所以易受到创伤。髌骨骨折多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即使接受手术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其生活质量远低于健康人群。因此必须重视髌骨骨折的治疗,找到适合的治疗方式,从而提高髌骨骨折患者的生存质量。 【髌骨的解剖结构】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其位于膝关节伸膝装置的里面,解剖特征包括其正好位于关节的中部,有一个关节外面、一个关节内面和一个关节外下极。股直肌和股中间肌的止点经过髌骨的上表面;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经过其两侧。 髌韧带起自髌骨下极止于胫骨结节。髌骨的内关节面有人体最厚的软骨层约有5mm,反映出髌股关节承受非常高的负荷,这正是容易发生髌骨软化及关节退变的原因。它集中股四头肌各方向的牵引力,再通过髌韧带止于胫骨结节,有效地完成股四头肌的伸膝动作。 髌骨生物学特点表现在:髌骨伸膝装置的中间结构,能够把股四头肌产生的拉力传向髌腱;髌骨增加对膝关节屈伸轴点的杠杆力臂,使股四头肌的力矩增大。髌骨位置表浅,外力直接打击可造成粉碎性骨折;间接暴力而引起横形骨折。在髌骨骨折时,受股四头肌的牵拉,骨折端容易产生移位。髌骨骨折属关节内骨折。

【损伤机制】 髌骨骨折可由两种不同的机制引起,这两种机制将决定骨折的类型: 直接暴力 最常见的是直接撞击弯曲膝盖的前侧。冲击可能发生在低能量(坠落)或高能量(摩托车类道路事故、仪表板损伤)时。直接持续的高能量创伤导致粉碎性骨折,通常与髌骨压入股骨髁引起的骨软骨损伤有关。股四头肌的二次收缩会导致二次位移。 间接暴力 少数情况下,它是由膝关节强迫屈曲以对抗股四头肌的最大收缩而引起的间接离心收缩,从而导致伸肌机制中断。 【髌骨骨折的分类】 Rockwood分型:1)Ⅰ型无移位骨折;2)Ⅱ型横断骨折;3)Ⅲ型下部或下极骨折;4)Ⅳ型无移位的粉碎骨折;5)Ⅴ型移位的粉碎骨折;6)Ⅵ型垂直骨折;7)Ⅶ型骨折块骨折

【髌骨骨折闭合复位术】髌骨骨折闭合复位术手术详细步骤,髌骨骨折闭合复位术手术过程

【髌骨骨折闭合复位术】髌骨骨折闭合复位术手术详细步骤,髌 骨骨折闭合复位术手术过程 1.丝线荷包缝合内固定术(Internal Fixation for Patellar Fracture by Purse-String Suture With Silk) (1)切口:以髌骨下缘或髌骨下半为中心,做髌前横弧形切口,术后瘢痕在髌骨下方。或采用髌内侧弧形切口。 (2)显露: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显露骨折及股四头肌断裂处。屈膝,清除关节内积血和碎骨片,并冲洗。 (3)对合骨折:适于粉碎性骨折,对合骨折片,缝合裂开的关节囊。用两根丝绒(7或10号)分别沿髌骨上下的周边缝合髌骨旁筋膜,抽紧缝线,在髌骨两侧打结。或用1根丝线做周边荷包缝合亦可(图3.5.7.1-1)。 (4)闭合切口,分层缝合,伸膝石膏固定。 2.钢丝内固定术(Internal Fixation for Patellar Fracture with Wire) (1)纵穿钢丝内固定法(Internal Fixation for Patellar Fracture by Longituted Wire) ①切口与显露同“丝线荷包缝合内固定术”。 ②清除积血和碎小骨片后,伸膝试行对合骨折,要求达到关节面完整。 ③用巾钳或手钻在髌骨上断端中央水平线的两侧,向髌骨上缘前面各钻一骨孔并使互相平行。同样方式在下断端断面向髌骨下缘前面另钻二骨孔。上、下骨孔应分别保持在一直线上。用0.5mm钢丝做U 形缝合,即经一侧上、下骨孔穿入,再由另侧上、下骨孔穿出。 ④对合骨折,巾钳暂予固定,拧紧钢丝,将钢丝的襻结埋入股四头肌腱内(图3.5.7.1-2)。

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78例

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78 例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髌骨骨折;改良张力带钢丝 【关键词】髌骨骨折;改良张力带钢丝 1临床资料 200202/200610,共手术治疗髌骨骨折78(男46,女32)例,年龄27~68(平均48)岁.间接暴力66例,直接暴力12例.横行骨折35例,纵行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40例.采用单次硬膜外麻醉,驱血后屈膝90度充气止血带.髌前横弧形切口,向上翻开皮瓣,显露骨折线.清除、冲洗关节腔内、骨折面的血块,将翻入的骨膜及髌前组织复回髌骨表面.屈膝10~l5度,对横行骨折自远折端逆行穿出两根1.5mm的克氏针.正位上两针各在中外1/3交界处;侧位克氏针穿过髌骨前后径中点,当针尾与骨折面相平时,将髌骨骨折复位,用复位钳在髌骨上下夹持,暂时固定.用小指通过扩张部裂隙,伸入关节腔内,触摸关节面平整后,先用0.8mm单股钢丝环扎,松紧适度,恢复髌骨完整性后,把克氏针穿入近折端,自股四头肌腱穿出,剪断

针尾,使克氏针在髌骨上下极各露出0.5cm,将针端折弯成90度,然后将弯自前向后转180度,靠近髌骨上极骨皮质,以防针滑出.用0.8mm双股钢丝自两克氏针一端后面,绕过髌骨前面,交叉经克氏针的另一端后面,绕在髌前呈“8”字拉紧,在髌下极扭紧,打结;缝合髌前组织及扩张部,扭紧环扎钢丝,对粉碎性骨折,不切开股四头肌肌腱在髌骨表面的延续部,以免骨折块分离.复位后用克氏针临时贯穿固定,使粉碎骨折变成上下两大块,再同上述横骨折一样固定,此时克氏针根据骨折块情况可交叉或斜行固定.对于纵行骨折,正面两针在中上与中下1/3处;侧位穿过髌骨前1/3处,钢丝固定相同.缝合切口,包扎,松解止血带后屈伸伤膝,检查固定效果.术后不用外固定,术后2d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对横、纵骨折,术后3d练习屈膝,1wk后下地行走;对粉碎性骨折,在术后1~2wk练习屈膝,2wk后下地行走.本组78例全部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8~20)mo,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6(12~30)wk,骨折愈合率100%.根据陆氏评定标准[1]:优75例,良2例,中l例,优良率98.7%. 2讨论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它是膝关节的组成部分,起到保持膝关节稳定、增强股四头肌肌力、伸直膝关节滑车的作用.除不能复位的粉碎性骨折外,应尽量保留髌骨.髌骨后面是关节面,其内、外侧分别与股骨内、外髁关节面前面形成髌股关节,易发生髌股关节炎.影响髌骨骨折后果的因素,一是髌骨关节面复位不佳,不平滑;二是内固定不坚强,尚需一定时间外固定,造成关节内粘连,影响关节

骨科精读张力带在骨科的妙用,你掌握了几种?

骨科精读张力带在骨科的妙用,你掌握了几种? 手术大师会员“码”上购买! 能把张力转化为压力的一种装置,钢板,钢丝,缝线,外架等等,都可以做成张力带,最便宜的就是钢丝了! 张力带原理 •将骨折部位的张力转化为压缩力 •内固定物放置在骨折端的张力侧 当关节屈曲时,张力侧通过钢丝、克氏针系统,将牵拉的张力转化为骨折端的压力 •骨折获得解剖复位 •要求压力侧的关节面一定完整 •克氏针尽可能平行 •克氏针尽可能靠近关节面 尺骨鹰嘴和髌骨骨折 •恢复关节面的完整性 •保持伸展力和关节稳定 •保持关节的运动范围 •避免并发症 保守治疗条件:1:无移位的骨折,2:关节面移位 < 2mm3:屈曲时骨折端不发生移位4:可主动伸直

尺骨鹰嘴骨折分型 •AO分型: •21-B1,B3 •21-C1,C2,C3 尺骨鹰嘴Schatzker分型: A 横形 B 横形伴压缩 C 斜形 D 粉碎 E 远端斜形 F 骨折伴脱位尺骨鹰嘴骨折张力带固定技术 •解剖复位 •平行穿克氏针 •克氏针尽可能从前方皮质穿出 •穿钢丝(可先穿钢丝) •“8”字固定钢丝 •处理克氏针尾端 尺骨鹰嘴横形骨折 尺骨鹰嘴斜形骨折 先用拉力螺丝钉固定,再用张力带辅助固定 复杂尺骨鹰嘴骨折

需要张力带钢板来完成固定(1/3管状钢板/重建钢板) 1/3管状钢板结合张力带完成固定,1/3管状钢板术中进行加工尺骨鹰嘴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 采用重建钢板完成固定 术后6月:完全的旋转功能、完全的屈曲功能、伸直功能正常 总结:根据骨折类型决定固定方法 简单横形骨折:张力带钢丝( TBW )简单斜形骨折:TBW + 拉力螺丝钉复杂骨折(SchatzkerD,E,F) :张力带钢板/张力带钢板+TBW 髌骨骨折张力带固定技术 •解剖复位 •复位巾钳暂时固定 •从髌骨上极向下极穿克氏针 •克氏针尽可能平行 •克氏针尽可能靠近关节面 穿钢丝时用套管辅助 钢丝注意以下三点: •克氏针后方 •四头肌腱后方 •紧贴髌骨上极

髌骨骨折的治疗要点与手术技巧,轻松掌握!

髌骨骨折的治疗要点与手术技巧,轻松掌握! 髌骨骨折是膝部最常见的骨折。髌骨位于膝前皮下,易受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直接暴力如膝前着地的摔伤、膝部撞击伤等。间接暴力如股四头肌剧烈收缩在髌骨上的瞬时应力集中所造成的骨折并伴有内侧和外侧关节囊扩张部广泛撕裂。大多数因间接暴力而致的是横形骨折,直接暴力所致的为粉碎性骨折。 (直接暴力与粉碎性骨折)

(间接暴力与横形骨折) 髌骨骨折的最大影响是膝关节伸膝装置失去连续性和髌骨关节的动作不协调。 01 髌骨骨折主要分为无移位骨折或移位骨折,或再进一步分类为横形骨折、上极或下极骨折、粉碎性无移位骨折、粉碎性伴移位骨折、纵行骨折和骨软骨骨折。

02

(膝关节侧位片) 【保守 VS 手术】 如骨折无移位,关节面无严重破坏,内、外侧支持带无撕裂可用非手术治疗,骨片分离或关节面不整齐均须做手术治疗。一般认为骨片分离小于3mm,关节面不一致少于2mm可接受做非手术治疗。如果分离或关节面不一致较大就需做手术治疗。 【髌骨切除的影响】 经长期随访,非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髌骨骨折的治疗有各种不同的观点,特别是对髌骨切除术。由于髌骨切除后股骨头四肌的范围缩短,膝关节旋转中心缩短,股四头肌收缩力增大,也可以完成同样的伸膝。髌骨的存在增加了膝关节旋转中心的范围,增加了股四头肌-髌骨-髌腱的机械优势,使膝关节活动更加有效。对髌骨切除术的异议有: 1、虽然膝部活动可能恢复相当快但股四头肌的强度恢复较慢。 2、髌骨切除后忽视锻炼股四头肌明显萎缩可存在达几个月。 3、膝关节的保护能力消失。

4、髌骨切除处有病理性骨化存在。 【应尽量保留髌骨】 Burton、Thomas等指出应注意后一种并发症,较小的骨化临床表现可能不明显,但较大的可以发生疼痛和活动受限,严重的病例新骨形成足以使股四头肌肌腱的弹性消失及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阻;因为髌骨切除术的缺点,对非粉碎性横形骨折可做解剖复位及内固定。如果髌骨的近侧或远侧被压碎,骨头的小部分被切除,大块的骨头被保留,伸肌装置被重建。如果粉碎性较大,关节面不能进行改良,必须进行髌骨全切除术。许多医生已经证明,即使髌骨复位不是很理想,但经过适当的功能训练,其关节功能仍能达到很好的水平。因此,保留髌骨骨是治疗髌骨骨折的重要原则。 【髌骨有哪些内固定方法?】 关节面修复后,可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内固定,如环钢丝结扎、椎间结扎、螺钉或钢针或AO张力带钢丝技术等。国产记忆合金patellarGraber技术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骨科医生对内固定方法有不同的选择,但都希望足够强壮,能够早期活动。髌骨骨折治疗后早期活动是防止关节粘连导致关节活动丧失的关键环节。 03 经X线片证实髌骨骨折线无明显移位的,可以通过伸直位的长腿石膏固定使其自然愈合。此外,中医对髌骨的正骨方法与工具对髌骨骨折的保守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

粗丝线张力带加强软组织缝合法治疗髌骨骨折

粗丝线张力带加强软组织缝合法治疗髌骨骨 折 【关键词】缝合法治疗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治疗方法很多,现将我科自2000年9月~2007年3月,用粗丝线软组织多种缝合法治疗髌骨骨折76例,治疗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6例均为新鲜骨折,男55例,女21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9岁,平均42岁;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64例;横形骨折46例,“十”字形粉碎性骨折8例,“星”状不规则粉碎性骨折22例;碎块均在2~6块,移位在1~4.5 cm;从受伤至就诊为1 h~2 d,平均9 h。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仰卧位伤肢伸直,消毒铺无菌巾,股部上气囊止血带。膝前纵行直切口,长约8~10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骨折断端,修剪断裂的髌前腱膜,尽量保护与骨块相连的腱膜,清除骨折端及关节内积血,膝过伸复位后,用巾钳夹持固定,髌前加压推挤,手指探及关节面平整后,横行骨折用10号粗丝线对不同类型的骨折行多种软组织缝合法。行髌前腱膜间断缝合4~5针,再用双10号丝线尽量向深部靠近髌骨关节面(深达髌骨厚度的2/3为好)绕髌骨环形缝合股四头肌扩张部及髌韧带,收紧缝线结扎。靠近紧贴髌骨内外两侧偏后,用双10号丝线各加强1针。探

明骨折复位良好用10号粗丝线修补扩张部,不宜重叠缝合。髌前双10号八字张力带式加强缝合一针;“十”字粉碎骨折及“星”状不规则粉碎骨折,可加强缝合2~3针(视粉碎情况而定)。4号丝线修补髌前腱膜,同时修补髌旁内外两侧扩张部使其平整。髌前腱膜。缝合完毕后一手按压髌骨,一手徐徐伸膝(0~40°)数次,以磨合髌骨关节面,使其更加平整。 1.2.2 术后处理患肢屈膝15°长腿石膏托固定3~4周,术后次日行股四头肌舒缩锻炼,2周拆线后坐在床缘,伤肢自然下垂在重力作用下屈曲膝关节,3周可扶双拐离床活动。6周后主动锻炼伸膝及屈膝功能,待X线显示骨折愈合的征象方可负重行走。 1.3 治疗效果 1.3.1 疗效评定标准优:骨折解剖复位,膝关节稳定,屈伸正常,活动无不适;良:骨折近解剖复位,膝关节稳定,屈伸大于0~120°(伸直位为0°),能从事体力劳动,活动无不适;可:骨折对位尚好,错位小于3 mm,膝关节稳定,屈伸大于0~90°,小于0~120°,能从事一般劳动,活动后稍感不适;差:骨折对位差,膝关节欠稳定,关节面欠平整,错位在3 mm左右,膝关节屈曲<90°,活动后疼痛,影响工作及生活质量。 1.3.2 疗效评定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3年,全部骨性愈合,均于术后6个月按上述疗效标准评定,结果见表1,其中差1例属严重开放粉碎骨折术后感染引起,总优良率达89.4%。表1 骨折类型与疗效关系统计表 2 讨论

手术技巧:多根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复杂髌骨骨折

手术技巧:多根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复杂髌骨骨折 摘译自:Revisiting Tension Band Fixation for Difficult Patellar Fractures. Dustin S. Hambright MD,Kempland C. Walley BcS,Amber Hall BS,Paul T. Appleton MD,Edward K. Rodriguez MD/PhD.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16 髌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会损伤髌股关节,破坏伸膝装置的稳定性。从而使伸膝力量减弱,活动受限,导致慢性疼痛以及骨性关节炎的发生。骨质疏松粉碎性髌骨骨折的复位固定较为困难,对于骨科医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前该类骨折的治疗方式较多,但是还没有一种可以接受标准的术式。 髌骨骨折治疗的目的是重建伸膝装置的稳定性,恢复完整的关节面,早期进行恢复功能锻炼。治疗的方式包括休息制动,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拉力螺钉固定,钢缆环扎固定以及钢板固定等。如果髌骨粉碎严重,也可以采用部分或全部髌骨切除术。对于简单的横行骨折主要采用AO提出的切开复位张力带技术进行固定。而对于复杂的髌骨骨折,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描述性病例研究,对不同程度的粉碎性或骨质疏松性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和克氏针联合固定。该技术对需要翻修或初次术后功能恢复较差的患者也有一定的效果。 研究方法 共27例髌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切开张力带克氏针固定技术,术后随访时间≥12月。纳入患者的手术指征是:骨折移位>3mm,关

节面台阶>2mm,粉碎性髌骨骨折,骨质疏松性髌骨骨折,需要翻修的手术,术后活动受限等。平均随访时间679天。骨折采用AO/OTA 分型系统进行评估。其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是34-C2型(占37%)和34-C1型(占7.4%)。3例患者(11.1%)伴有股四头肌肌腱的损伤,2例患者(7.4%)为开放性骨折。 根据内固定类型(克氏针,张力带,环扎钢缆,螺钉)的不同主要分为4种(见图1所示)。I型:2根克氏针+2根张力带(占33.3%);II型:≥2根克氏针+≥2根张力带(占11.1%);III型:≥2根克氏针,≥1根张力带,并使用环扎钢缆(占44.4%);IV型:使用克氏针,张力带,和/或环扎钢缆以及螺钉进行固定(占11.1%)。 术后主要的评价指标包括:内固定失败率,是否需要二次翻修,术后感染,内固定的取出,术后关节的活动度以及与髌骨骨折相关的需要手术治疗的并发症等。

加压螺丝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及远期随访观察(一)

加压螺丝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及远期随访观 察(一) 【摘要】目的:探讨加压螺丝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点。方法:采用加压螺丝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并应用于临床。结果:本方法符合髌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固定坚固,临床应用52例,髌骨均达到解剖对位,优46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8%。结论:加压螺丝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适应证广泛,固定坚固,可早期进行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便,是治疗髌骨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髌骨骨折;加压螺丝钉;创伤;生物力学 目前,在髌骨骨折的治疗上,有多种内固定方法,但各有利弊,为了达到保留髌骨并尽可能恢复其正常的解剖关系,以维护髌骨关节的重要生理功能〔1〕。有必要寻求一种能够达到手术复位尽力使关节面平整,以及利用有效的固定防止在关节运动开始造成移位,破坏了关节面的基本条件的手术方法〔2〕。自2003年8月至2006年5月,我科采用加压螺丝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髌骨骨折52例,均获得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2例,男43例,女9例,年龄22岁~66岁。横断骨折22例,下

1/2粉碎12例,全髌骨粉碎9例,纵行骨折3例,“Y”型骨折6例,车祸28例,跌伤21例,直接暴力3例。有合并损伤7例,开放骨折1例,急诊手术36例,伤后3d内手术14例,伤后3周手术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加压螺丝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 1.2材料及规格 采用ICr18NiqTi制成,计5种规格,见表1。表15种加压螺丝钉的规格(略) 1.3手术适应证 有移位的髌骨横断骨折;有移位的髌骨纵裂骨折;能复位的髌骨粉碎性骨折(较大骨块);陈旧性髌骨骨折有移位,膝关节功能障碍者。 1.4手术方法 采取髌前S形切口,髌前股四头肌腱延伸部浅层锐性剥离皮瓣,显露髌骨骨折线及髌骨上、下极,尽量保留髌前深筋膜,清除血肿,关节内淤血及血凝块,用生理盐水加压冲洗关节腔直视下骨折解剖复位后,用两把巾钳暂时固定(若系粉碎骨折则尽可能保持纤维连接,复位后用粗丝线环行缝合暂时固定),膝关节过伸位,抬高膝关节约15°,然后从髌骨下极平行向上,用与螺丝钉颈部等粗钻头钻孔(一般用直径为32mm的钻头),并过髌骨上极皮质,形成加压螺丝钉—骨通道,测深,一般多用3号、4号、5号加压螺丝钉,加压螺丝钉螺纹部过骨折线,且头部超过对侧骨皮质1个~2个螺纹。根据骨折情况可选用2枚~3枚加压螺丝钉,将直径1.0mm的软钢丝在髌骨前“8”字绕过加压螺丝钉头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步骤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 步骤 1.体位仰卧位; 2.切口、显露前侧U形切口较为适宜,显露较横切口充分,术后切口与骨折部分不易发生粘连而影响屈曲功能; 3.探查和清理关节腔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向上翻开皮瓣,即可见到髌骨骨折块。损伤严重者,骨折块的分离较大,两侧的关节囊和股四头肌扩张部的撕裂亦大。将近、远两端骨折块拉开,即可进入关节腔,显露并探查股骨前面,彻底清除关节内积血、骨碎屑以及骨折块间夹有的软组织; 4.复位先伸直膝关节,以松弛股四头肌,利用巾钳夹住骨折块牵拉对拢,使之复位并由助手暂时保持定位; 5.内固定对两骨折块较大的髌骨横断折,常用不锈钢丝作为内固定物。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下列3种: ⑴环扎固定法:用18~28号不锈钢丝,以粗圆针引导,紧贴髌骨缘在周围软组织内缝合一圈,然后将髌骨折复位,把钢丝逐渐收紧、拧牢。这方法比较简单,固定也较完善,但易产生成角畸形,一般适用于移位不太大的骨折或尚能复位的粉碎性骨折; ⑵贯穿固定法:用2mm钻头在近侧骨折块断面上1cm的内外侧,垂直于髌骨纵轴,钻一隧道;用同样方法,在远侧骨折块的相应部位也钻

一隧道,8形穿过钢丝。但须注意隧道应位于髌骨全厚中点的后方。用巾钳复位、拧紧钢丝固定之。这种固定直接、有力、比较牢靠,适用于移位较大的骨折。由于钢丝在髌骨前面交叉,可以防止屈膝时引起的向前成角; ⑶张力带固定法:用直径1.5mm的克氏针,自近折块折面的内、外侧钻入,沿髌骨纵轴,自骨折块的顶端钻出,用手摇钻调整克氏针至针头刚露出折面。复位后,用同一克氏针从近折块向远折块折面的对应点钻入,沿髌骨纵轴自远折块的下端钻出。用手摇钻调整克氏针,使两端在肌膜外面露出约3~5mm,针尾弯成钩状,然后用18~28号钢丝绕过两枚克氏针的后面,逐渐收紧拧牢。拧紧时,注意钢丝应穿过克氏针的后侧并收紧。这样,钢丝收紧后,克氏针将受到一定的压力,促使骨折块互相靠拢,加速愈合;还应注意决不可使纵行跨过骨折线的钢丝过分偏向侧方,从而失去张力带固定的作用; 6.修复四头肌扩张部及关节囊检查髌骨关节面完全对合,关节腔内无积血及碎骨后,将两侧撕裂的股四头肌扩张部、关节囊及髌前腱膜用丝线间断缝合。然后冲洗伤口,逐层缝合。

骨科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常规

骨科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常规 骨科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常规 一、术前准备: 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下肢包、电钻、克氏针、钢丝或聚髌器、冰盐水、温盐水、敷料、手术衣、大碗、持物钳、灯把 2.一次性物品:无菌手套、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7号慕丝线、PDS线、缝合针、敷贴、引流管、引流袋、弹力绷带 3.仪器准备:气压止血带 二、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 三、手术体位:仰卧位 四、手术配合: 1.首先在患肢大腿上1/3处置气压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 2.作髌骨内侧正中纵行切口,暴露骨折部位,用两把巾钳提起骨折块,根据骨折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缝合方式:(1)纵行缝合固定法:适用于横断骨折,骨折线在中或者中下1/3,骨折块完整,在髌骨内外援各1cm处,骨折断面 前后缘中点平行钻孔2个,选择粗细合适的钢丝穿过两空,用钢丝钳拧紧固定,也可在骨折复位后用聚髌器固定 (2)周边缝合固定法:适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或横断骨折伴一块粉碎,另一块有移位且整复后关节面尚光滑完整。用PDS线或者10×28圆针,7号线荷包式缝合髌骨边缘 (3)张力带“8”字固定法: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或横断骨折伴一块粉碎,另一块复位效果不佳,先荷包式缝合髌骨边缘,在距离髌骨内外缘各1cm经髌骨纵行穿过两根克氏针,钢丝“8”字缠绕克氏针内固定 3.冲洗切口,缝合髌骨两旁撕裂的腱膜与关节囊,用10×28圆针7号线缝合肌肉和筋膜,用10×28圆针1号线缝合皮下组织,用10×28角针1号线缝合皮肤,弹力绷带包扎 五、注意事项:

1.注意气压止血带的使用时间 2.手术医师取下的粉碎性骨块要保管好 3.使用聚髌器固定时,要备好冰盐水、热盐水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一、手术图解: 〔图1〕髌骨横断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⑴去除关节腔内积血和骨屑〔插图示切口〕⑵利用巾钳复位,钢丝环扎固定法 〔3〕钢丝贯穿固定法〔4〕张力带固定法,修复股四头肌扩张部及关节囊〔图2〕髌骨局部切除缝合术: ⑴切除髌骨远端骨折块⑵将髌骨、髌韧带缝合,复位后结扎

〔3〕髌韧带上保存小片骨质,以免撕裂 二、手术步骤 1.体位:仰卧位。 2.切口、显露:前侧u形切口较为适宜[图1 ⑴],显露较横切口充分,术后切口与骨折局部不易发生粘连而影响屈曲功能。 3.探查和清理关节腔: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向上翻开皮瓣,即可见到髌骨骨折块。损伤严重者,骨折块的别离较大,两侧的关节囊和股四头肌扩张部的撕裂亦大。将近、远两端骨折块拉开,即可进入关节腔,显露并探查股骨前面,彻底去除关节内积血、骨碎屑以及骨折块间夹有的软组织[图1 ⑴]。 4.复位:先伸直膝关节,以松弛股四头肌,利用巾钳夹住骨折块牵拉对拢,使之复位并由助手暂时保持定位[图1 ⑵]。 5.内固定对两骨折块较大的髌骨横断折,常用不锈钢丝作为内固定物。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以下3种: ⑴环扎固定法:用18~28号不锈钢丝,以粗圆针引导,紧贴髌骨缘在周围软组织内缝合一圈,然后将髌骨折复位,把钢丝逐渐收紧、拧牢[图1 〔2〕]。这方法比拟简单,固定也较完善,但易产生成角畸形,一般适用于移位不太大的骨折或尚能复位的粉碎性骨折。 ⑵贯穿固定法:用2mm钻头在近侧骨折块断面上1cm的内外侧,垂直于髌骨纵轴,钻一隧道;用同样方法,在远侧骨折块的相应部位也钻一隧道,8形穿过钢丝。但须注意隧道应位于髌骨全厚中点的前方。用巾钳复位、拧紧钢丝固定之[图1 〔3〕]。这种固定直接、有力、比拟牢靠,适用于移位较大的骨折。由于钢丝在髌骨前面交叉,可以防止屈膝时引起的向前成角。 ⑶张力带固定法:用直径1.5mm的克氏针,自近折块折面的内、外侧钻入,沿髌骨纵轴,自骨折块的顶端钻出,用手摇钻调整克氏针至针头刚露出折面。复位后,用同一克氏针从近折块向远折块折面的对应点钻入,沿髌骨纵轴自远折块的下端钻出。用手摇钻调整克氏针,使两端在肌膜外面露出约3~5mm,针尾弯成钩状,然后用18~28号钢丝绕过两枚克氏针的后面,逐渐收紧拧牢[图1〔4〕]。拧紧时,注意钢丝应穿过克氏针的后侧并收紧。这样,钢丝收紧后,克氏针将受到一定的压力,促使骨折块互相靠拢,加速愈合;还应注意决不可使纵行跨过骨折线的钢丝过分偏向侧方,从而失去张力带固定的作用。 6.修复四头肌扩张部及关节囊:检查髌骨关节面完全对合,关节腔内无积血及碎骨后,将两侧撕裂的股四头肌扩张部、关节囊及髌前腱膜用丝线间断缝合。然后冲洗伤口,逐层缝合[图1 〔4〕]

髌骨针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骨折

髌骨针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探讨髌骨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5例髌骨骨折采用髌骨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周。术后12周完全恢复膝关节功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髌骨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优点创伤小,可早期恢复功能活动,并发症小,疗效满意。 标签:髌骨骨折;髌骨针;张力带 髌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治疗的关键是恢复伸膝装置和膝关节面的解剖关系,防止关节僵硬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1]。目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仍然是治疗髌骨骨折最可靠而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普遍存在针尾过长,引起针尾痛性滑囊炎,针尾穿破皮肤,克氏针松动、脱落、断裂,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本研究从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选取15例髌骨骨折的患者,行髌骨针张力带内固定方法,术后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在20-45岁;直接暴力伤5例,间接暴力伤10例;其中粉碎性骨折9例,横形骨折6例。所有骨折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10小时,入院至手术时间6-8小时。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单,上气压止血带,做髌前直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皮瓣向两侧牵开,显露髌骨及股四头肌扩张部,显露骨折端,清除关节腔内积血及碎骨片,切开部分髌键内侧扩张部约2cm,通过此通道用手指感受关节面复位后平整程度手指感受关节面复位后平整程度,满意后用大布巾钳复位固定。 对于粉碎性骨折先用直径 1.0~1.5mm克氏针将小骨块复位到大骨塊“化零为整”固定,先选用2枚直径 2.5mm的针尾带孔自折式髌骨针,长度以超出髌骨长度3mm 为佳,髌骨针自髌骨上极平行由髌骨的中后1/3处钻入,2枚髌骨针最少相距1cm以上,从下极穿出,用直径1.0mm的钢丝自近端髌骨针自带“针眼”处穿入,再将钢丝围绕髌骨针的另一端以“8”字或环形固定行成张力带,收紧钢丝,打结至髌骨中下1/3 处。修补髌骨支持带和髌键扩张部,逐层缝合,最后透C型臂了解复位和内固定情况后,切口棉垫,加压包扎。 1.3术后处理

骨科基础丨髌骨骨折入路+显露+手术技巧,必须收藏!

骨科基础丨髌骨骨折入路+显露+手术技巧,必须收藏! 由于与非手术治疗和膝关节固定时间延长相关的骨不连发生率增加及伸膝装置肌力丧失,手术治疗移位的髌骨骨折成为标准的治疗方式。现有的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后螺丝钉内固定或者各种张力带固定术及部分或者全部髌骨切除术。 适应证 •髌骨的开放骨折 •骨折移位大于3mm •关节面台阶大于2mm •伸膝装置的破坏 查体/影像 1. 体格检查 1.膝部的开放伤需全面检查以确定是否伴有骨折或与伤口膝关节腔相通。 2.主动伸膝检查能帮助决定进一步外科处理。 3.由于有进一步损伤髌骨支持带或增大骨折移位的可能性,在影像学检査之前应避免对伤膝行主动或被动全活动范围的检查。 4.为除外并发损伤,首先要检查韧带。 5.临近的关节(髋关节和踝关节)也应彻底检查。 2. 影像学检查 1.应拍摄伤侧髌骨的正位、侧位及髌骨轴位片。 ①侧位Ⅹ线平片有助于测量骨折的移位和关节面的平整性。 ②高位髌骨可提示髌韧带断裂,而低位髌骨则表示股四头肌腱损伤。 2.MRI检查可鉴别髌骨边缘骨折和游离的骨软骨损伤,亦可判断是否并发有韧带损伤。 3.CT可用来评估相关的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折。 4.骨扫描可帮助鉴别髌骨的应力性骨折。 A:伤侧髌骨的正位片;B:伤侧髌骨的侧位片;C:髌骨轴位片

外科解剖 •髌骨是由少量软组织覆盖的皮下骨,它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阔筋膜和四头肌腱纤维内。 •髌骨的后面上3/4由关节软骨覆盖,分为较大的内侧面和小的外侧面。 •髌骨的血液运输有骨外和骨内两套血管系统。 o髌骨的主要血供来自膝关节周围膝吻合的分支:血管环的上半部经前面进入四头肌腱,而下半部从后面穿过脂肪垫进入髌韧带。 ▲ 示意图 o髌骨的主要骨内血供穿过髌骨下极经髌骨体前面中部进入骨内:这种相互关系对理解髌骨骨折后继发骨坏死及相关性很重要。 ▲ 示意图 •髌骨由强壮的支持带环绕和固定,该支持带来自于阔筋膜张肌的深部纤维结合股内侧肌、股外侧肌、髂胫束和髌股韧带纤维共同组成。 o支持带沿髂胫束走行直接进入胫骨近端并辅助伸膝。 ▲ 示意图 •髌韧带起于髌骨的最高点,止于胫骨结节上,并与髌骨支持带和髂胫束纤维结合。 ▲ 示意图 体位 •患者仰卧于可透X线的手术床上,于大腿近端绑缚止血带下进行手术。 ▲ 手术技巧 •止血带在加压之前,于股四头肌或髌骨上轻度牵引骨折块可使肌腱接近其变形前的解剖长度。 •同侧髋下放置一垫块以便膝部内旋至中立位。 •整个手术过程中腿部需游离铺单以便于膝部屈伸。 ▲ 手术技巧 •从小腿到上部的大腿均应准备妥当。 入路/显露

空心钉张力带与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临床对比分析

空心钉张力带与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临床对比分 析 髌骨骨折是较常见骨折,占全部骨骼损伤的1%,以中壮年多见。对于有分离移位、骨折累 及关节面的骨折,手术内固定骨折解剖复位、关节面平整是主要目的。传统手术多采用环形 钢丝、克氏针张力带钢丝、记忆合金髌骨爪等治疗,但多发生退针、髌骨爪、张力带钢丝松脱,骨折块再次移位,内固定失败及克氏针影响关节功能等问题。我院2005年5月至2011 年6月,采用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23例,结果发现空心钉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效果优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克氏针张力带组本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26—58岁;车祸伤2例,跌伤12例;横形骨折11例,粉碎性骨折3例,均为新鲜骨折。 1.1.2 空心钉张力带组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5—65岁;车祸伤1例,跌伤8例;横形骨折7例,粉碎性骨折2例,均为新鲜骨折。 1.2手术方法 1.2.1 克氏针张力带组采用直径2.0mm克氏针及钢丝,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 1.2.2空心钉张力带组采用空心半螺纹钛钉,直径3.5mm。在硬膜外麻醉下作膝前横弧形切口,将皮瓣向近端翻转,充分显露髌骨及其两侧,保持股四头肌腱膜与髌骨表面附着。检查 骨折及两侧腱膜和关节囊撕裂情况。清除骨折断端间的血肿,冲洗关节腔。用布巾钳复位并 临时固定骨折,从侧方小切口切开关节囊,将手指探入关节囊内,检查并调整髌骨骨折端复 位至关节面平整。首先由髌骨上极至下极平行钻入两根克氏针作导针,间距2cm,然后顺克 氏针拧入3.5mm空心加压螺钉,注意螺钉头不得穿出髌骨,螺钉尾帽埋入髌骨。最后拔出克氏针,再用一根钢丝穿过空心螺钉于髌骨前面形成“8”字张力带。对于粉碎性骨折,尽量将两 枚螺钉置于较大骨折块,并保持平行。术后处理:术后不用石膏外固定,第二天即可进行膝 关节功能锻炼。 2 结果 2.1疗效评价标准按陆裕朴等疗效评定标准,优:膝关节功能正常,无疼痛,无肌萎缩,行 走自如,伸屈及下蹲无困难。良:膝关节功能接近正常,无疼痛,有轻度肌萎缩,行走自如,伸屈稍差。可:有时疼痛,有肌萎缩,屈曲困难,但大于90,平地行走无跛行,上下楼及下 蹲不方便。差:疼痛,有肌萎缩,屈曲不足90,跛行,下蹲困难。 2.2术后x射线片结果术后摄患膝x射线片,骨折解剖复位率达100%。 2.3疗效评定结果 2.3.1空心钉张力带钢丝组优9例,术后12周随访,患者膝关节可完全伸直,运动范 围>120°,仅劳累后有轻微疼痛,正常工作,肌肉萎缩<12mm,行走无需辅助工具,无关节积液,无打软退,上楼梯正常,Bostman评分30分[1],膝关节功能优。优秀率100%,退针松 动率0%。 2.3.2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组优8例,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30-28分,良2例,有退针现象,屈膝时克氏针外顶皮肤,形成滑囊炎,影响关节功能,膝关节可完全伸直,活动范围

髌骨缝合线双荷包缝合法结合张力带缝合法治疗髌骨骨折

髌骨缝合线双荷包缝合法结合张力带缝合法治疗髌骨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膝前正中直切口髌骨缝合线双荷包法结合张力带缝合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6例髌骨骨折,采用膝前正中直切口髌骨缝合线荷包缝 合结合张力带缝合法治疗,并辅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187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无内固定松动及再骨折。按陆裕朴等功 能评定标准:优168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达到98.4%。结论膝前正中直切口髌骨缝合线双荷包结合张力带缝合法治疗髌骨骨折显露充分,切口小,不损伤隐神 经和膝降动脉髌下支,操作简单,缝合方法符合生物学固定方法及张力带原则,丝 线组织相容性好,可早期活动,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取出,费用低廉。 【关键词】髌骨骨折手术方法内固定物双荷包缝合法张力带缝合法髌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在所有的骨折中约占1%左右,髌骨骨折系常见的关 节内骨折,对于有移位的髌骨骨折,切开复位进行解剖位固定是首选的方法[1]。髌 骨骨折主要发生于20~50岁,男性大约是女性的2倍,星状和粉碎性骨折占30%~35%[2]。髌骨骨折内固定的方法很多,包括钢丝环扎,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张力带 技术,丝线缝合固定等等。1995年起,我们用双荷包丝线缝合法治疗髌骨骨折[3],取 得了良好疗效。2003年7月至2008年10月,采用膝前正中直切口,应用髌骨缝合 线双荷包缝合法结合张力带缝合法治疗新鲜髌骨骨折206例,随访12个月以上 187例。按陆裕朴等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达到98.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206例,男137例,女69例;年龄18~75岁,平均37.9 岁;右侧117例,左侧89例;跌伤147例,车祸伤58例,重物砸伤1例;Rockwood& Green分型[4]:①粉碎无移位19例,其中碎骨块3~4块者11例, 5~6块者7 例, >6块者1例;②粉碎有移位187例,其中碎骨块3~4块者117例, 5~6块者67例, >6块者4例。 1.2手术方法所有手术均采用椎管内麻醉,不使用止血带。髌前正中直切口,自髌骨上缘始,纵行向下经过髌骨中点止于髌骨下缘,长约7.0~8.0cm。经髌 前深筋膜及髌腱膜之间向两侧钝性游离皮瓣,完全显露髌骨骨折端及髌周组织约 1cm。内外扩张部各做约2cm切口,以做探查髌骨关节面之用。刮勺清除骨折间嵌 入的软组织及关节腔内的血凝块、碎骨屑,沿髌骨折端骨膜下向远近端剥离2mm。屈膝10°~20°,在直视下复位,巾式复位钳或细克氏针临时固定,对于粉碎骨块大于 6块者,在拉紧的过程中同时复位,边收缩拉紧边平整复位。手指探查髌股关节面是 否平整。以10号丝线行髌前筋膜间断缝合修复,恢复髌前筋膜的张力带作用。 以不可吸收髌骨缝合线(美国强生公司生产)于髌骨周边紧贴骨面缝合1周,缝合 位置为近髌股关节面的1/3~1/2。再于髌骨侧面近上表面周缘缝合1周。将缝合 线逐一拉紧后,于侧方打结。对于粉碎严重者,我们采取两种张力带缝合法加强固定:①于髌骨前表面近周缘处再缝合1周,即绕髌骨3周做荷包缝合;②以第二 圈缝合为基础线,于髌骨前表面做对角五角星形张力缝合,缝合时每个角均跨越 基础缝合线并紧贴髌骨。以上操作完成后,屈膝90°~120°检查是否固定稳妥,骨 折有无移位。再次探查后关节面是否平整,并用“C”型臂X线机证实复位良好、关 节面平整。冲洗关节腔及创口,0号可吸收线缝合关节囊、修补内外侧扩张部。逐 层闭合切口。 1.3术后处理术后膝部厚棉垫加用弹力绷带包扎,石膏后托固定,抬高患肢,局部冷敷36小时。术后第2天:在床上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并由康复师行髌

『8分钟创伤』?髌骨骨折的手术技巧及要点详解

『8分钟创伤』髌骨骨折的手术技巧及要点详解 髌骨骨折是较常见的损伤,以髌骨局部肿胀、疼痛、膝关节不能自主伸直,常有皮下瘀斑以及膝部皮肤擦伤为主要表现的骨折。髌骨骨折患者年龄大部分在20~50岁之间,双侧骨折较为少见。今天,就来了解一下髌骨骨折治疗的手术技巧。 手术指征 •髌骨骨折伴移位,伸膝装置破坏,丧失主动伸膝和膝关节的伸直扣锁功能,此时必须手术修复,否则将严重影响行走功能,不能完成上下台阶等日常活动。 •其他手术指征包括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台阶>2mm;或者骨折块移位>3mm。 •开放性骨折。 张力带技术在髌骨骨折中的应用 •单纯使用环形钢丝固定,当股四头肌收缩或者膝关节屈曲时,骨折线前方张开,容易导致内固定失败,禁止单独使用。 •使用张力带原理固定,股四头肌收缩、膝关节屈曲时,骨折线前方的张力转化为骨折线间的压力,内固定稳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是髌骨骨折首选的治疗方法。

A:屈膝时髌骨承受张力,骨折发生移位; B:髌骨骨折单纯使用环形钢丝,不能对抗骨折前方的张力,导致内固定失败; C:髌骨骨折采取张力带固定,骨折前方的张力转化为骨折线间的压力,内固定稳定,可早期功能锻炼。 治疗方案的选择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多数骨折均可通过手术获得满意疗效,应遵循张力带固定原则,如克氏针张力带及其他改良张力带技术等,注意修复伸膝支持带的扩张部损伤。 •部分髌骨切除术:适用于严重上极或下极粉碎性骨折无法行关节面重建,或无法达到内固定稳定且有较大的、可保留的骨块者。手术

应避免造成高位髌骨、低位髌骨或髌骨运动轨迹不良。 •全髌骨切除术:适用于不可能重建关节面的、严重而广泛粉碎性的髌骨骨折。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多数复杂的髌骨骨折亦能获得较好的复位和固定。因此,全髌骨切除术已经很少采用了。 1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术 体位及术前准备 •全麻、硬膜外麻醉、神经阻滞麻醉; •仰卧于可透视的手术台上,膝下垫一软枕; •止血带扎在大腿根部,在扎止血带时尽量牵拉髌骨近端骨块,否则有可能由于止血带限制股四头肌的滑动,导致复位困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