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胫股关节与髌股关节

膝关节胫股关节与髌股关节

膝关节的解剖知识和运动功能学是理解损伤的大多数机制和进行有效治疗必备的先决条件。本篇文章主要讲解组成膝关节的胫股关节和髌股关节。

01

解剖对位

股骨干远端略微向内倾斜,这个倾斜的方向是股骨近端125°的正常倾斜角度造成的。由于近端胫骨的关节面几乎是水平的,膝关节在侧面形成一个170-175°的角度。

膝关节冠状面正常对位变化是很常见的。小于170°的外侧角称为膝外翻,俗称X型腿;相反,超过大约180°的外侧角称为膝内翻,俗称O型腿。这两种异常的对位模式,会经由下肢运动链对髋、膝、踝、足产生不良影响。

02

胫股关节

胫股关节是又大又凸的股骨髁和近似平面的胫骨平台之间形成的关节、股骨髁较大的表面区域,允许膝关节进行跑步、蹲坐和爬山等活动即矢状面内的广泛运动。关节的稳定并非因为骨的相互适合,而是受肌肉、韧带、关节囊、半月板及其他结构和身体重力等所产生的合力及限制所影响的。

骨运动学

胫骨关节拥有两个自由度:在矢状面内的屈曲和伸展以及水平面内的内旋和外旋,其中水平面的旋转运动需要膝关节保持屈曲“解锁”状态。膝关节在水平面内的旋转运动只能被动发生或伴随屈伸运动产生,且局限在6°-7°的范围内。

矢状面的屈曲和伸展

水平面的内旋和外旋

屈曲和伸展

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绕着一个自内向外的旋转轴发生。运动范围因年龄和性别不同会出现差异,但是一般来讲,健康人的膝关节都能从130°-150°的屈曲状态旋转到0°位甚至超过5-10°的伸直状态。

屈曲和伸展的内外旋转轴不是固定的,而是在股骨髁内移动。旋转轴弯曲的轨迹被称作渐屈线。旋转轴的轨迹受股骨髁位置的影响。

移动的旋转轴在临床上有着重要意义。许多附着在膝关节的外部装置(如铰链式矫形器)都是绕着固定的旋转轴运动。因此当膝关节运动时,外部装置可能在与膝关节存在一定的误差角度。这个误差角度可能引起外部装置对皮肤的摩擦与损伤。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必须注意使外部装置的固定轴尽可能近地靠近膝关节旋转的“平均”轴。

内旋和外旋

膝关节的内旋和外旋沿着纵向旋转轴发生。该运动又被称为轴向旋转。一般而言,轴向旋转的自由度随着膝弯曲的增大而增大。弯曲到90°的膝关节允许40-45°的完全旋转。外旋范围超过内旋范围,大

概是2:1。在膝关节完全伸展时,轴向旋转受到最大程度的限制。这是由于韧带、关节囊的被动拉力和肌肉的主动拉力以及关节内骨性结构的适应在很大程度阻止了膝关节的旋转。

关节运动学

“拧紧”旋转——扣锁机制

胫股关节不是一个简单的屈戌关节,由于股骨内侧髁比外侧髁长1.7cm,导致在屈曲和伸展时,胫骨相对于股骨存在一个螺旋轨迹的运动:由屈曲到伸展的过程中,胫骨相对于股骨需要大约10°的外旋,相反,伸展到屈曲的过程中,胫骨相对于股骨需要大约10°的内旋。这种合并的外旋和伸展大大鞥加了膝关节的整体接触面积,提高了关节的稳定性,所以也被称为扣锁机制。

扣锁机制的力学至少受3个因素的影响:股骨内外侧髁的形状、前交叉韧带的被动张力和股四头肌的拉力。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股骨内外侧髁的形状。

伸展

当胫骨绕股骨伸展时,胫骨的关节面在股骨髁上向前滚动和滑动。当股骨绕着经股骨伸展时(如从蹲到站),股骨髁在胫骨平台上同时发生向前的滚动和向后的滑动。这些“相互抵消”的附属运动可以限制股骨在胫骨上向前平移的最大值。

屈曲

对于完全伸展至屈曲解锁状态的膝关节,胫骨必须先稍微向内旋转。这一动作需要腘肌完成,这块肌肉能外旋股骨以引起股骨绕胫骨运动,或内旋胫骨以胫骨绕股骨运动。

内旋和外旋

膝关节必须保持屈曲状态以使胫骨和股骨实现内外旋。膝关节屈曲后,内旋和外旋的关节运动涉及半月板与胫骨和股骨关节面之间的旋转。

03

髌股关节

髌股关节是髌骨关节面与股骨髁间沟之间形成的。帮助该关节保持稳定的有股四头肌产生的压力、关节面的契合和来自周围支持韧带与关节囊的被动限制力。髌股关节的异常运动和不稳定很常见,通常会导致慢性疼痛甚至关节退变。

当膝关节屈曲和伸展时,髌骨的关节面与股骨的髁间沟之间发生滑动。在胫骨绕着股骨运动时,髌骨相对于固定的股骨髁间沟滑动。由于髌韧带在胫骨粗隆上附着,髌骨在膝关节屈曲的过程中沿着胫骨方向滑动。

参考书籍:

[1] Kinesiology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found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2] Functional Anatomy:Musculoskeletal Anatomy, Kinesiology, and Palpation for Manual Therapists

[3] Basic Biomechanics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膝盖

了解膝盖: 膝盖不属于身体中最常受伤的部位,但却可以是最薄弱的。谈到膝部问题要有个概念,首先是结构,大腿骨或叫股骨与小腿的胫骨和腓骨,上面还有膝盖骨也是大家知道的叫髌骨构成了膝关节。在股骨和胫骨之间有两个大的软骨盘,分别称为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股骨前下端有槽合适安放髌骨,能非常满意供髌骨在糟内上下移动,这些关节表面的软骨能吸收震动,承受压力,直到它们出现毛病。软骨,特别是半月板,在运动时,是人体最易受伤的部分。 症状: 膑尖部开始有酸胀不舒,以后出现持续性钝疼。其规律为,开始活动时疼痛加重,活动开后疼痛减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上下楼梯、下蹲起立、负重行走、用力踢球等),凡是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时,都会出现膑尖部的疼痛。病情较重的患者,在平常步行时也出现膑尖处的疼痛。患者感到膝发软无力,走路容易疲劳,致使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更不能背负重物行走。在膑尖处有明显的压疼。触摸时,可感到膑腱附着处有肿胀、钝厚的改变。有些患者可以摸到增生的骨刺尖。作伸膝抗阻试验、半蹲试验时,膑尖处出现疼痛。无论慢性或急性腘肌损伤,主要表现是蹲下或起来时,或在上楼、爬坡时,腘窝部出现疼痛,其性质可以是间断性或持续性的,大部分慢性损伤者表现为钝疼,急性损伤者则是剧烈或较剧烈的撕样疼或牵扯样疼。 检验方法: 平躺于床上,(如果只有自己就双腿伸直坐在床上,双腿一定要伸直,否则没有感觉),用手的虎口对准膝盖上延,拤住,保证膝盖不能前后移动,然后大腿用力,如果感觉到明显疼痛就是膝盖内软组织损伤了,如果疼痛剧烈,就是软组织老化了 形成原因: 由于人体骨骼的结构特点,当腿步弯曲时膝盖内的软组织密实接触,润滑液体不能很好的保护膝盖,长时间负重登山,造成膝盖内硬性摩擦,导致软组织老化。登山、骑自行车、爬楼等等,长时间膝盖弯曲的动作都会导致软组织老化。 治疗: 1.服用阿司匹林以减轻疼痛和炎症 2.如果X照片反映有半月板撕裂,那需要外科治疗,即关节镜外科处理,那包括插入不锈钢管子,用吸引器吸出撕裂的软骨片。这种流行的新手术方法可让人手术后一周内恢复运动能力。 3.理疗之外还可以用中药外敷、按摩 4.恢复措施:双腿伸直平坐于床上,腿部保证平直的情况下,用力抬高,反复一百次。注意!不能双腿同时,要分开进行。此方法的原因及作用:当双腿伸直

膝关节运动解剖学

第章膝区 膝关节是一个复杂关节,它有三块骨(股骨、胫骨和髌骨),2个运动自由度,3个互相关节的面(内侧胫股关节、外侧胫股关节和髌股关节),这三个互相关节的面均围在同一个关节囊内。从功能上,在站立位时膝具有支持体重而不需要肌肉的收缩;在坐、蹲、攀登等运动中,它参予降低或抬高体重(抬高至0.5m);当在着地脚上膝还允许身体的旋转。在步行时,正常的膝关节通过减少身体重心垂直和侧方的震荡来减少能量的消耗,支撑相当于体重的4~6倍垂直的力。正常膝用一个特异的方式而达到它的多功能(承受巨大的力,提供大的稳定性和较大的运动范围)。运动主要由骨、肌肉提供,而稳定性主要由软组织(韧带、肌和软骨)提供。运动性和工业性损伤这些稳定结构十分常见,常是由于力作用于股骨和胫骨的长杠杆臂而产生较大的力矩造成的 一. 可触及的关节结构 1. 当被检查者坐在诊察台上,膝放松屈90º时,很易摸到膝部的表浅结构。股骨的远端膨大为股骨髁,可在前面髌骨的两侧摸到,自内、外上髁向下至髁下方的凹陷为胫股关节线。在被动旋转或伸膝关节时,可以感觉到胫骨髁在股骨上运动。在胫骨髁的前下方隆起部为胫骨粗隆它是股四头肌髌韧带的止点。 2. 内(胫)侧副韧带位于关节囊的内侧部,沿关节线向内可能摸到该韧带的前缘,此处关节线中断。若将手指放在内侧副韧带的前缘还可能摸到内侧半月板;当被动内旋时,内侧半月板的内侧缘更为明显一些,外旋时退缩。 3. 将小指和中指分别放在股骨外上髁和腓骨头,这就提示外(腓)侧副韧带的附着点,但该韧带较小沿关节线向外不太易触及。但当脚放在对侧的膝上,大腿外旋时容易摸到它,外侧半月板则不能触及。 4.当被检查者仰卧伸膝时,髌骨最容易触及。在胫骨粗隆和髌骨尖之间还可摸到强厚的髌韧带。正常人髌骨易向外侧和远侧移动,压向股骨不会有不舒服感。 二. 不可触及的结构 股骨髁的关节面和髌面;髁间窝;内侧髁上线和外侧髁上线,它们分别从髁后上向近侧延伸并围成面;胫骨髁的关节面(“胫骨平台”),被髁间隆起分开;外侧半月板,几呈环形;内侧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膝横韧带,在前方连接半月板。 三. 膝关节 1. 膝关节的运动膝关节有二个自由度:屈-伸和轴旋转。膝关节的屈曲范围取决于与大腿后面接触的小腿肚肌的大小,通常在120~130度。由于受跨过髋和膝两个关节的股直肌(它起自髂前下棘)的限止,当伸髋时屈膝其运动范围减小。过伸的运动范围较小,正常不超过15度。 正常被动运动的终末感是软的,因为来自小腿肚和大腿软组织的接触,若小腿大腿不接触则来自缩短的股直肌。伸或过伸的终末感是坚硬的,因为来自韧带和关节囊结构的张力;若屈膝90º,伸膝较为自由或被腘绳肌的长度所限制。 (1)屈和伸运动的轴运动轴位于通过两股骨髁中心连线的上方几个厘米处。临床上,膝关节的屈伸轴近似通过股骨内、外侧髁中心的连线。 因为人类膝关节运动轴的变动,因此当使用于机械屈戍关节的装置时如测角器、等速测力计,膝-踝-足矫形器就产生了问题;膝以下假体用到膝部时也发生了问题。当膝关节从伸到屈的运动中,膝关节的解剖轴移动约2cm,而连接装置的机械轴却固定不动。如此机械装置的臂不能保持与大腿和小腿平行,在机械装置和解剖的部分之间就产生运动或压力。为了预防不舒服和擦伤,需要调和与仔细的对线。矫形膝关节的失调能造成在屈膝时套袖对肢体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机制和康复方案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机制和康复方案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FPS)是一个总括术语,用于描述髌股关节本身或邻近软组织引起的疼痛。这是一种慢性病,在蹲、坐、爬楼梯和跑步等活动中会恶化。历史上它被称为前膝关节疼痛,但这是一种误导,因为疼痛可以覆盖到膝盖的各个方面(包括腘窝)。 PFPS的鉴别诊断包括髌骨软骨病和髌腱炎.。这两种情况都不属于PFPS,尽管患者会抱怨类似的症状。但是由于病理生理学情况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有替代治疗。 髌股关节的解剖 膝关节主要由两个关节组成,胫股关节和髌股关节。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将局限于髌股关节。 髌骨位于股骨槽内;髌骨关节筋膜被软骨覆盖,软骨在股骨髁前部(股骨沟)的软骨上滑动。由于存在于膝关节周围并由滑膜(运动期间关节囊的内部部分)产生滑液,使得滑膜关节运动和滑动产生的阻力最小,一些滑囊也在囊内产生滑液。 膝关节囊附着在髌骨周围,因此只有髌骨关节筋膜和股骨与滑液接触。副韧带与关节囊合并,有助于关节的稳定。在髌腱和皮肤之间的髌骨前侧,有一个额外的囊(髌前囊),它通常不与膝关节囊接触,为了确保髌腱更好地活动。在胫骨粗隆处也有一个类似的囊(髌下囊)。当膝盖发炎时,这些囊会变得肿胀,这可能也是膝前疼痛增加的原因。 虽然每个韧带都有自己的工作来支撑和保护膝盖,但每条韧带也为其他韧带提供辅助支撑。但与PFPS最相关的两条韧带是两条副韧带(外侧和内侧),它们与膝关节囊合并。 疼痛产生的原因 PFPS可由髌骨损伤引起,但更常见的是多种因素的组合:髌股关节过度使用和过载、解剖或生物力学异常、肌肉无力、失衡或功能障碍。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中的一些,导致PFPS更可能恶化并对治疗产生抵抗。

膝关节胫股关节与髌股关节

膝关节胫股关节与髌股关节 膝关节的解剖知识和运动功能学是理解损伤的大多数机制和进行有效治疗必备的先决条件。本篇文章主要讲解组成膝关节的胫股关节和髌股关节。 01 解剖对位 股骨干远端略微向内倾斜,这个倾斜的方向是股骨近端125°的正常倾斜角度造成的。由于近端胫骨的关节面几乎是水平的,膝关节在侧面形成一个170-175°的角度。 膝关节冠状面正常对位变化是很常见的。小于170°的外侧角称为膝外翻,俗称X型腿;相反,超过大约180°的外侧角称为膝内翻,俗称O型腿。这两种异常的对位模式,会经由下肢运动链对髋、膝、踝、足产生不良影响。

02 胫股关节 胫股关节是又大又凸的股骨髁和近似平面的胫骨平台之间形成的关节、股骨髁较大的表面区域,允许膝关节进行跑步、蹲坐和爬山等活动即矢状面内的广泛运动。关节的稳定并非因为骨的相互适合,而是受肌肉、韧带、关节囊、半月板及其他结构和身体重力等所产生的合力及限制所影响的。 骨运动学 胫骨关节拥有两个自由度:在矢状面内的屈曲和伸展以及水平面内的内旋和外旋,其中水平面的旋转运动需要膝关节保持屈曲“解锁”状态。膝关节在水平面内的旋转运动只能被动发生或伴随屈伸运动产生,且局限在6°-7°的范围内。 矢状面的屈曲和伸展

水平面的内旋和外旋 屈曲和伸展 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绕着一个自内向外的旋转轴发生。运动范围因年龄和性别不同会出现差异,但是一般来讲,健康人的膝关节都能从130°-150°的屈曲状态旋转到0°位甚至超过5-10°的伸直状态。 屈曲和伸展的内外旋转轴不是固定的,而是在股骨髁内移动。旋转轴弯曲的轨迹被称作渐屈线。旋转轴的轨迹受股骨髁位置的影响。 移动的旋转轴在临床上有着重要意义。许多附着在膝关节的外部装置(如铰链式矫形器)都是绕着固定的旋转轴运动。因此当膝关节运动时,外部装置可能在与膝关节存在一定的误差角度。这个误差角度可能引起外部装置对皮肤的摩擦与损伤。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必须注意使外部装置的固定轴尽可能近地靠近膝关节旋转的“平均”轴。 内旋和外旋 膝关节的内旋和外旋沿着纵向旋转轴发生。该运动又被称为轴向旋转。一般而言,轴向旋转的自由度随着膝弯曲的增大而增大。弯曲到90°的膝关节允许40-45°的完全旋转。外旋范围超过内旋范围,大

股骨胫骨定义

股骨胫骨定义 股骨胫骨是人体下肢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撑身体重量和行走运动的重要功能。股骨和胫骨分别位于大腿和小腿部位,它们的结构和特点对于人体的正常运动至关重要。 股骨是人体最长的骨骼之一,也是大腿部位的主要骨骼。股骨由股骨头、股骨颈和股骨干组成。股骨头位于髋关节,与髋臼结合形成髋关节。股骨颈是股骨头和股骨干之间的连接部分,具有较薄的骨壁,容易发生骨折。股骨干是股骨最长的部分,负责承受身体的重量和运动时的冲击力。 胫骨是人体小腿部位的主要骨骼,由胫骨干和腓骨组成。胫骨干是胫骨最长的部分,负责支撑身体重量和运动时的冲击力。胫骨干的前侧有一条明显的脊线,可以用手指触摸到。腓骨位于胫骨的外侧,是胫骨的辅助骨骼。腓骨和胫骨通过胫腓骨膜相连,形成了小腿的骨骼结构。 股骨和胫骨之间通过膝关节相连接,形成了下肢骨骼的主要支撑部分。膝关节由股骨髁、胫骨髁和髌骨组成,它们之间通过软骨和韧带相互连接。股骨髁位于股骨上方,胫骨髁位于胫骨上方,它们通过膝关节的运动实现了下肢的弯曲和伸直。髌骨位于膝盖前方,起到保护膝关节的作用。 股骨和胫骨的结构和功能使得人体能够进行正常的行走、奔跑和跳

跃等活动。在行走时,股骨承担着身体的重量,并通过与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协调运动,实现了下肢的推进和支撑。胫骨则负责承受着运动时的冲击力,保证了下肢的稳定和平衡。 然而,由于生活中的各种因素,股骨和胫骨也会出现一些疾病和损伤。例如,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常常发生在摔倒或跌倒时。胫骨骨折则可以由剧烈的外力作用或骨质疏松等原因造成。此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髌骨脱臼等骨骼问题也会对股骨和胫骨造成影响。 为了保护股骨和胫骨的健康,我们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骨骼保健。首先,合理饮食,摄入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正常发育和修复。其次,适量运动,加强下肢肌肉的锻炼,提高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此外,避免摔倒和暴力活动,减少骨折的风险。 股骨胫骨是人体下肢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支撑身体重量和实现运动功能的重要作用。了解股骨和胫骨的结构和特点,对于保护骨骼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注意安全,我们可以维持股骨和胫骨的正常功能,保持健康的下肢运动能力。

膝关节的解剖分析与康复训练

膝关节的解剖分析与康复训练 髌骨的功能 我们可以轻松的坐下、站起、走路、跑步和移动都是依靠我们的[双膝] 我们必须要知道,为了保持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我们应该让膝盖骨在“沟槽”里正常的运作。「也有很多人先天性膝盖骨较小,容易滑出“沟槽”」 [膝盖骨]又称为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包埋在股四头肌肌腱内,像一块三角形的扁平骨。 现在你可以用手摸一下「在你的膝盖前面」尖头朝下,“平头”朝上。髌骨有很多生物力学的特征,这是负责保护、支持使膝盖的运动。 [膝关节]主要是由股骨、胫骨和髌骨三块骨头组成。 髌骨位于股骨凹槽的下端,并作为四条主要大腿肌肉的连接点「股四头肌(之前已有研究发现股五头肌)」,然后从髌骨部分继续连接至胫骨粗隆。 这些肌肉用力拉着髌骨、髌骨拉着胫骨使膝关节从弯曲的位置伸直。 软骨是在髌骨底部的保护结构,约4-5毫米厚,防止髌骨摩擦,并帮助分散传导至关节的巨大压力「减震器」 为什么髌骨这么重要? 先来看个动态图▼ ▲ 非常形象的模型!!有木有 髌骨的功能类似于滑轮的功能髌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增加股四头肌腱的杠杆作用,避免前膝产生直接的创伤。 股四头肌提供的力就像照片中的男子,髌骨作为一个支点,以提供更多的杠杆作用来抬起石头。 在现实生活中,髌骨更复杂,不仅增加力量,还帮助平衡力量以

及提供力的方向。 可以缓解过度承重的压力由于承重的压力落在我们的膝盖上,髌骨作为垫片,保护肌腱和骨头直接产生摩擦。在当弯曲和伸直腿的时候,髌骨也可以平滑的运动。 ▲ 保持Q角 Q角的测量有2条直线,第一条是由髂前上棘到髌骨的中心划一直线,第二条由髌骨中心到胫骨粗隆划一直线,两条直线的夹角就是“Q角”「正常Q角男性10°-15°,女性12°-18° 」 但是Q角大于15度以上,可能会使髌骨从髌骨槽中移出,这是因为Q角过大,而股四头肌强有力的收缩使髌骨向外移动并可能产生髌骨脱位。 Q角轻微的改变会导致肌肉力量的不平衡造成压迫应力,使膝关节产生疼痛和炎症。「 so...女性膝关节更容易受伤」 与髌骨相关的膝关节疼痛 髌骨脱位/骨折/髌腱炎在运动员中是常见的损伤。随着全民的运动意识越来越强,许多髌骨相关的问题发生在热爱运动和健身的人群中。 日常活动中髌骨、膝关节的常见损伤 1、跑步膝/髌股疼痛综合征 髌骨关节疼痛常见于跑者在跑步或者休息时疼痛,疼痛经常发生在膝关节前部。常见成因包括髌骨关节劳损、创伤及错位。 很难说到底是哪里痛,在上下楼的时候疼痛会加重,做下蹲动作或者登山远足时也会加重,而且更奇怪的是下山会比上山「下楼会比上楼」更疼,因为下山的时候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更大。 膝关节大幅度屈曲及进行重复的屈曲或伸展运动时,痛楚便会加剧;患处有时更会发出磨擦声、出现假交锁或脚软的现象。 2、髌骨 软骨软化症运动员和中老年女性患者为多见。膝关节前侧疼痛,

膝关节医学术语

膝关节医学术语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它连接了大腿骨和胫骨,同时还与髌骨相连。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对于人体的正常运动至关重要。在医学领域,有许多术语用于描述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下面将按照类别介绍一些常见的膝关节医学术语。 解剖学术语 1. 股骨髁:股骨上端的两个突起,分别称为内髁和外髁,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胫骨平台:胫骨上端的平坦区域,与股骨髁相对应,是膝关节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半月板:位于股骨髁和胫骨平台之间的软骨垫,有助于缓冲和分散膝关节的压力。 生理学术语 1. 屈曲:膝关节向臀部弯曲的动作。 2. 伸展:膝关节向前伸直的动作。 3. 内收:膝关节向内旋转的动作。

4. 外展:膝关节向外旋转的动作。 病理学术语 1. 膝关节炎:膝关节的炎症,常见于老年人和运动员。 2. 半月板损伤:半月板的撕裂或损伤,常见于运动员和跌倒者。 3. 前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的撕裂或损伤,常见于运动员和跌倒者。 4. 膝关节脱臼:膝盖骨从股骨和胫骨上脱离,常见于运动员和跌倒者。 治疗术语 1. 膝关节置换手术:将膝关节的受损部分替换为人工关节的手术。 2. 关节镜手术:通过小切口将关节镜插入膝关节内,进行手术治疗。 3. 物理治疗:通过运动和物理疗法来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4. 药物治疗:通过药物来缓解膝关节疼痛和炎症。 总结

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它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人体的正常运 动至关重要。在医学领域,有许多术语用于描述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解剖学术语、生理学术语、病理学术语和治疗术语。了解这些术 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膝关节相关的问题。

膝关节解剖学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膝关节解剖学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膝关节解剖学-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承担着身体重量的传递和支持,同 时也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了解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了解 膝关节相关疾病的防治和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膝关节的解 剖结构和主要功能。 一、结构解剖 膝关节由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其中股骨和胫骨之间为股骨下端 和胫骨上端的接触面,用软骨覆盖以减少摩擦。髌骨位于股骨和胫骨 之间,起到保护和增加力臂的作用。此外,膝关节还包括关节囊、韧带、滑膜和肌肉组织。 1. 股骨:股骨是大腿骨中最长且最重要的骨骼之一。其下端的两个 髁突称为内外髁,与胫骨的平台形成了关节面。 2. 胫骨:胫骨是小腿骨中的重要骨骼,位于股骨的内侧。胫骨上端 凸起称为胫骨平台,与股骨的相应部位相匹配。 3. 髌骨:髌骨位于股骨前方,与股骨和胫骨之间形成生物力学链。 髌骨的底部平整,与股骨的凹面接触。 4. 关节囊:关节囊是包裹膝关节的一层袋状结构,由纤维组织构成,具有保护和支撑关节的作用。

5. 韧带:膝关节中的韧带分为四条,分别是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它们起到保持关节稳定性和控制关节 活动幅度的作用。 6. 滑膜:滑膜覆盖在关节面上,具有分泌滑液和营养关节软骨的功能。 7. 肌肉组织:膝关节周围有许多肌肉,包括股四头肌、半腱肌、半 膜肌等,它们协同工作以保持膝关节的正常功能。 二、功能解析 膝关节是人体的重要关节之一,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 承担体重:膝关节是支撑人体体重的关键关节之一,它通过肌肉 和韧带的协调作用,将体重传递到下肢并分散到地面,使人体能够站 立和行走。 2. 运动功能:膝关节具备屈曲和伸展的功能,使人们能够屈膝坐下、站立起立,并参与各类运动活动,如走路、跑步、跳跃等。 3. 转向和旋转功能:膝关节也具备一定的转向和旋转功能,使人体 能够改变行进方向或调整姿势。 4. 稳定关节功能:膝关节通过韧带和肌肉的协同作用,保持关节的 稳定性。韧带限制关节在不正常方向的过度移动,肌肉则通过收缩和 松弛来支撑和调整关节的活动。

膝关节运动学

膝关节运动学 膝关节是承重关节,处于身体两个最长骨之间,承载力量较大。在诸如跑、跳起落地、原地转动等活动中,膝关节的功能是维持下肢的长度、吸收振动;在爬楼梯、匍匐前进和跳跃等运动中膝关节产生很大的推进力控制着下肢伸缩和运动速度。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静态约束来维持,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是限制膝关节运动的主要结构,而膝关节动态稳定性主要由横跨关节的肌肉组织提供。膝关节的损伤十分常见,常是由于力作用于股骨和胫骨的长杠杆臂而产生较大的力矩造成的。 (一)解剖学基础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股骨下端两个向后突出的膨大为内侧髁和外侧髁,内、外侧髁的前面、下面和后面都是光滑的关节面,两髁之间的深窝称髁间窝。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股骨下端前面,在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为关节面。胫骨上端膨大,向两侧突出,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二髁上面各有上关节面,两上关节面之间的粗糙小隆起,称髁间隆起。髌骨与股骨的髌面相接,股骨的内、外侧髁分别与胫骨的内、外侧髁相对。股骨髁可以看作是由髌面和胫骨关节面两个独立结构组成,尽管整个股骨髁的曲面半径是变化的,但把胫骨关节面和髌骨关节面单独考虑时,每一个关节面的曲率半径又是不变的。无论在前后方向还是上下方向,股外侧髁要比内侧髁小,有利于膝关节的外翻和前后方向对齐。胫骨内、外侧关节面平台在横截面上近似

为卵圆形,在额状面上近似为平面,即使半月板也考虑进去,关节面也只是略有凹陷。膝关节实际上由两个关节组成:股胫关节和髌股关节。股胫关节是人体上最大的关节,由胫骨端和股骨端组成;髌股关节由人体上最大的籽骨-髌骨和股骨滑车构成。 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附着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形成围在关节周围的一个袖套,刚好附着于股骨髁和胫骨髁的上下。关节囊的滑膜层广阔,除关节软骨及半月板的表面无滑膜覆盖外,关节内所有的结构都被覆着一层滑膜。在髌上缘,滑膜向上方呈囊状膨出约4厘米左右。称为髌上囊。于髌下部的两侧,滑膜形成皱襞,突入关节腔内,皱襞内充填以脂肪和血管,叫做翼状襞。两侧的翼状襞向上方逐渐合成一条带状的皱襞,称为髌滑膜襞,伸至股骨髁间窝的前缘。 支持带和韧带加强关节囊并成为整个关节囊的一部分,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韧带包括:①髌韧带,自髌骨向下止于胫骨粗隆。 ②腓侧副韧带,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延伸至腓骨头,韧带表面大部分被股二头肌腱所覆盖,与外侧半月板不直接相连;③胫侧副韧带,起自股骨内上髁,向下附着于胫骨内侧髁及相邻骨体,与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紧密结合;其中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在伸膝时紧张,屈膝时松弛,半屈膝时最松弛,所以在半屈膝位允许膝关节作少许内旋和外旋运动。④腘斜韧带,由半膜肌腱延伸而来,起自胫骨内侧髁,斜向外上方,止于股骨外上髁,部分纤维与关节囊融合,可防止膝关节过伸;⑤交叉韧带,分为前、后两条,其中前交叉韧带起于股骨切迹后方,主要是沿着股骨纵长方向走行,其止点宽阔,沿着胫骨的前后轴走向,位置大约占到胫骨的1/3宽度,即胫骨前面到中部l/3处之间,前交叉韧带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两大块:前内侧部和后外侧部,在屈曲时前内侧部纤维承受的张力较大,在伸展时,后外侧部更紧张;后交叉韧带在股骨上的起点位于股骨压迹前部的前后轴方向,止于内外侧关节面之间的胫骨沟,横向有较大的分布跨度,后交叉韧带可以分为前外侧部和后内侧部,关节屈曲时,前外侧部纤维紧张,伸展时后内侧部纤维紧张。 膝关节内还有一个重要的结构,称为半月板,包括内侧半月板和

膝关节解剖

膝关节MRI序列讲座一--解剖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髌骨与股骨的髌面相接,构成髌股关节;股骨的内、外侧髁分别与胫骨的内、外侧髁相对,组成内、外侧胫股关节,胫股关节内有内外侧半月板,加深关节窝的深度,协助完成膝关节的运动。关节囊薄而松弛,附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周围有韧带加固,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关节囊内衬滑膜,形成滑液,有润滑关节及营养关节软骨的作用。关节囊外有多个肌肉与相应骨连接,完成膝关节的各种运动。 一、骨 股骨的下端有两个向后突出的膨大,为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的前面、下面和后面都是光滑的关节面,前方关节面彼此相连,形成髌面,与髌骨相接。两髁后方之间的深窝称为髁间窝。髌骨是人体最大的耔骨,位于股骨下端的前面,在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为关节面,与股骨髌面形成髌股关节。胫骨上端膨大,向两侧突出,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与股骨内外侧髁形成关节。腓骨虽不参与形成膝关节,但腓骨头的上方与胫骨外侧髁的后下方形成胫腓关节。 二、半月板 半月板是垫在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内外侧髁之间的两块半月形纤维软骨板,分别称为内外侧半月板。 半月板的功能是扩大胫股关节轴向力量和扭力的传导面积,增加股骨髁活动的接触表面,防止滑膜嵌入关节间隙等诸多功能。同时半月板起着稳定胫股关节活动、调节关节液的分布以润滑胫股关节等作用。半月板的上下缘光滑并略有凹陷,保持与胫股关节面最大面积的接触。板股韧带、板胫韧带、囊韧带和横韧带将半月板相对固定在胫骨平台上,半月板与股骨之间的活动度相对较大。成年人半月板通常无血供;儿童半月板的周边部分可有毛细血管,而中央部分依然无血供。 半月板分为前角、体部和后角三个部分,其截面像呈现低信号三角形结构。半月板内包括了环行纤维束和横行纤维束两个区域,环行纤维束主要位于周边1/3部分,横行纤维从半月板边缘穿越环行纤维直达半月板中部的游离缘。横行纤维分为上下两层,层内存在第二纵向纤维,两层间夹有中间穿越纤维。正常半月板的中间穿越纤维MRI信号与上下两层横行纤维一致,而变性的中间穿越纤维信号升高,矢状面或冠状面MRI显示板中央横行的略高信号线。 外侧半月板活动度较内侧大,其外后侧的腘肌腱穿越1cm裂隙经腘肌腱隐窝进入

最新膝关节功能概念全面解析!

最新膝关节功能概念全面解析! 本文为作者原创翻译 众所周知,膝关节的解剖与功能关系密切。随着人类的进化,膝关节在适应着负荷和应力中进化。尽管膝关节的解剖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但是其中不变的的是它的复合功能——通过不同的结构(股骨、胫骨、髌骨和腓骨,韧带、肌腱、肌肉和关节囊)构成最佳的关节功能。只有少数解剖结构单独地对应某一种特殊功能。通常来说,任一方向的膝关节活动都是由多种解剖结构通过复杂的协同合作达成的结果。 膝关节由内侧胫股关节、外侧胫股关节、髌股关节、和近端胫腓关节构成。关节周围韧带为膝关节提供全方位的被动稳定性。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膝盖承受了人体的绝大部分体重,并支撑我们完成大范围的屈伸、内外旋转动作。膝关节是一个滑车关节,它主要的运动是滚动、滑移以及旋转。膝关节可以向六个方向自主活动,转动的动作包括屈伸、内外旋和内外翻。通过压缩或牵引膝关节,可以在前后位、内外侧及肢体纵轴方向上产生平移运动(如图1所示)。

图1 膝关节在6个方向上的自主活动 (上排:内外翻、屈伸、内外选择;下排:内外侧、前后方及肢体纵轴方向上平移运动) 与开放性手术相对比,现下大多数关节重建手术是靠关节镜的方式完成,相对而言,针孔式手术侵入式风险较低。与此同时,外科关节医生对复杂的开放性解剖学缺乏日常的可视化操作。正是因为开放性解剖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实践中已经很少提出,所以强调它对于膝盖复杂解剖学/功能变得尤为重要。这就是本文的目的——详解膝关节解剖学的系统性回顾,强调膝关节的功能的复杂性,对最新的膝功能知识做一个综述。 在膝关节中,中心枢轴是由前后交叉韧带和半月板股骨韧带构成的,如图5所示。半月板引导膝关节的旋转稳定,两个半月板均插入髁间隆起及其周围,并与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有联系。周围韧带,如内外侧副韧带,主要功能是提供被动稳定,以抵御内-外翻以及内外旋转。膝关节的运动范围由前后交叉韧带的四连杆结构的方向决定,即前后交叉韧带的的股骨止点(前交叉韧带为双束双止点,后交叉韧带为单束单止点),如图2所示。通常情况下,Burmester 曲线是修复或重建撕裂韧带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生物力学原理。对于每个膝关节,所有修复或重建的韧带都需要在Burmester曲线的理想路径上,否则它们将会断裂或拉长。为了更好地理解等长和不等长的概念,必须这两个概念进行简要地解释。当韧带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不改变其长度时,定义为等长。而相反的结果,则定义为不等长。ACL的核心概念便是关节屈伸过程中是等长的,等长的概念如图2所示。因此,ACL的非解剖止点重建会导致ACL张力增加和长度改变。在长度变化过大的情况下,ACL重建会出现失败。

髌股关节炎MRI诊断

髌股关节炎MRI诊断 天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人膝关节退化性疾病发生在股骨上髌骨咬合区域。髌股关节由髌骨和股骨关节面构成,髌骨关节面被中央的纵脊分为内、外侧软骨面,股骨关节面由中央沟分为内、外侧滑车面;纵脊与中央沟相适应,起到维持髌股关节稳定性的作用。髌骨保护股骨髌骨面和股骨髁,髌骨可使髌韧带远离轴线,增加股四头肌的作用力距,减少伸膝时所需的力量,髌骨保护膝关节在半曲位时的稳定性,防止膝关节的异常内收、外展及前后活动。 髌股骨关节炎最早病理所见是软骨最大负重面的变薄和破坏,软骨碎片和凹陷,直至软骨下骨骨质完全裸露,在这些形态改变之前软骨改变主要是关节内蛋白多糖和水成分的改变以及表层胶原纤维的定向排列的改变。关节软骨的修复过程包括内在修复(软骨细胞增生,分泌细胞外基质)和外在修复(骨赘形成、软骨下骨质硬化和滑膜增生等)。修复的结果即为关节软骨的原纤维化(纤绒样变)。 单纯髌股关节退行性改变为单独发生于髌股关节的单间室骨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滑车和髌骨磨擦造成的髌股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损伤,不伴有胫股关节炎或膝关节的其他病变,且髌骨病变总是较股骨滑车病变严重,病变区域最常见于髌骨外侧面。 影像学改变:软骨下骨质早期MRI即显示信号异常,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髌骨软骨下骨髓水肿的数量和程度均大于股骨滑车和膝关节其他关节面;髌骨后缘和股骨滑车软骨下骨髓水肿多数发生在髌骨和滑车中上部。髌股关节病变的数量明显多于胫股关节,软骨损伤和骨髓水肿的程度也是前者更重,当软骨边缘受损并变薄时,MRI信号表现为中等信号影变薄,以PDWI+脂肪抑制序列图像显示清晰,可引起关节内液体渗入。 鉴别:

膝关节

膝关节 knee joint 李泉林 膝关节歌诀 膝关节最复杂,全身关节它最大; 内含两块半月板,前后韧带相交叉; 下肢运动很重要,能屈能伸实可夸。 膝关节(knee joint)是全身最大的关节,由位于股骨和胫骨之间的两个髁状关节和位于髌骨与股骨之间的一个鞍状关节组成。 膝外面观 在膝部后方外侧,可触及的圆形股二头肌肌腱,其前方为宽样状的髂胫束,二者之间有一浅沟。 在膝内侧,可触及西圆形的半腱肌,紧靠其前方的为交宽的半膜肌。 在膝前方,可以触及到髌韧带及髌骨。 关节面(articular surface) 膝关节关节面彼此极不适合。覆盖关节软骨的股骨髁几乎整个隆凸;胫骨的上关节面也被关节软骨覆盖,并被髁间区隔开,每侧关节面的中央部渐渐凹陷,周围部平坦,并有半月板位于其上面。 髌骨的关节面与股骨髌面彼此适合,股骨髌面延伸至两髁前面之上,想一个倒置的U 行。

关节囊(articular capsule) 纤维囊(fibrous capsule):纤维囊复杂,有的部分薄弱,有的部分由临近韧带的延伸部加强。纤维囊后部的垂直纤维在上方附着于股骨和髁间窝的后缘,下方附着于胫骨髁和髁间区的后缘,中部有腘斜韧带加强;纤维囊内侧部的纤维附着于股骨和胫骨髁关节面稍外侧,并与胫侧副韧带愈合。纤维囊外侧部纤维在腘肌上方附着于股骨,向下越过腘肌腱至胫骨和腓骨头。在髌骨上方纤维囊有一缺口,允许髌上囊与关节相通。 滑膜(synovial membrane):膝关节的滑膜是全身关节中最阔和最复杂的。 贝克囊肿:是膝关节囊滑膜突入腘窝形成的大肿胀。可被误诊为腘动脉瘤,肿胀破裂时,滑液向下渗入小腿,可被误诊为小腿深静脉栓塞。 滑膜囊(synovial bursa) 膝关节前面的滑膜囊有: (1)髌前皮下囊(subcutaneous prepatellar bursa):较大,位于髌骨下半部与皮肤之间; (2)髌下深囊(deep infrapatellar bursa):较小,位于胫骨和髌韧带之间; (3)髌下皮下囊(subcutaneous infrapatellar bursa):位于胫骨粗隆的下部与皮肤之间 (4)髌上囊(suprapatellar bursa):较大,位于股骨与股四头肌之间,多看做是关节的一部 分。 髌上滑囊炎:髌上囊位于髌骨上缘上方一掌宽处并与膝关节相交通。因此,膝关节渗出液可被挤入髌骨上区,髌骨叩诊可发现膝关节液综合征。 膝关节外侧面的滑膜囊有: (1)位于腓肠肌外侧头与关节囊之间的滑膜囊; (2)位于腓侧副韧带与股二头肌之间; (3)位于腓侧副韧带与腘肌之间; (4)位于腘肌腱与股骨外侧髁之间,常作为关节腔的延伸部。 膝关节内侧面的滑膜囊有: (1)位于腓肠肌内侧头与关节囊之间,并延伸至腓肠肌内侧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通常与膝关节相通; (2)位于胫侧副韧带和缝匠肌腱、股薄肌腱和半腱肌腱之间; (3)在胫侧副韧带深面,有数个数目和位置不恒定的滑膜囊,位于关节囊和股骨、内侧半月板、胫骨和半腱肌腱之间; (4)位于半膜肌腱与胫骨内侧髁极腓肠肌内侧头之间; (5)为一罕见的滑膜囊,位于半膜肌腱和半腱肌腱之间。

膝关节运动学

一、膝关节运动学 内容提要 教学基本要求 膝关节得组成与运动方向 (1)膝屈曲得范围依髋关节得位置而异,同时还要瞧就是被动还就是主动。 (2)膝关节属于椭圆滑车状关节,或称屈戍关节,但实际上膝关节得运动就是非常复杂得。胫股关节得运动包括四个轴方向得运动。此外还有髌股关节之间得运动。 A、水平轴:屈伸活动; B、垂直轴:内外旋活动; C、矢状轴:内收外展活动; D、前后位水平移动。 (二)膝关节得功能解剖 在膝关节,弯曲常伴有一个微小而显著得转动,但就是因为来自关节周围强有力得滑囊、韧带与肌得作用,它又有特殊得稳定性。膝关节周围得韧带只在紧张状态下加载,对关节起到被动支持作用。膝关节周围得肌也就是在紧张状态下加载时对关节起到积极得支持作用。膝关节周围得骨起到支持作用,并且对抗压力载荷得作用。因此膝关节得功能稳定性来源于韧带得被动收缩,关节几何结构,肌得主动用力以及骨得承重作用。 1.胫股关节得形态与运动得关系 胫股关节分为内侧胫股关节与外侧胫股关节。外侧胫股关节面得前1/3为一逐渐上升得凹面,而后2/3则呈逐渐下降得凹面。内侧胫股关节面则呈一种碗形得凹陷。如此,凸起得股骨关节面与凹陷得胫骨关节面彼此吻合,使膝关节得以在矢状面上作屈伸活动;然而外侧胫骨关节面得特征凹陷结构又使得外侧胫股关节面并非完全吻合,从而允许膝关节得屈伸活动也不就是同轴运动而就是具有多个瞬时活动中心得运动。 胫股关节运动范围 (2)胫股关节面运动: 在膝部,面关节运动发生在胫骨髁与股骨髁之间与股骨髁与髌骨之间。在胫骨髁与股骨髁之间,面运动同时发生在所有得三个平面上,但在横截面与额状面上为最小。在股骨髁与髌骨之间,面运动同时发生在额状面与横截面两个面上。 3.髌股关节得功能解剖 (1)髌骨 髌骨为膝提供两个重要得生物力学功能:它在整个运动范围内借延长股四头肌力臂帮助膝伸直;并以增加髌骨与股骨间得接触面来改善股骨上得压力分布。 (2)关节软骨 髌股关节软骨就是人体中最厚得软骨。最大厚度可达7㎜。髌股关节软骨厚度并非均匀一致,软骨最厚得部分位于骨嵴处。60%位于髌骨得外侧关节面,分布于内侧者约20%。关节面软骨厚度变化特点有助于增加髌股关节面得适合性。 (3)维持髌股对合得平衡机制 髌股关节稳定性得影响因素很多,包括伸膝装置、支持带、肌力、股胫角与股胫间得Screwhome机制、Q角、髌骨位置、髁间槽发育程度、外力等,因此,良好得髌股周围结构及其力学平衡,对维持髌股得正常排列与稳定具有重要得作用。 Q角:就是股四头肌肌力线与髌韧带力线得夹角,即从髂前上棘到髌骨中点得连线为股四头肌肌力线,髌骨中点至胫骨结节最高点连线为髌韧带力线,两线所形成得夹角为Q角。 ①静力结构:髌骨得内外侧支持带就是维持髌骨排列得静力性平衡机制。 ②动力结构:股四头肌收缩时各肌肉之间得力学平衡就是保持运动中髌股对合得动力结构。 (4)髌股关节得生物力学特点 ①髌股关节得对合

膝关节生物力学

膝关节生物力学 介绍 Introduction •膝盖由2个关节组成 The knee is comprised of 2 joints o胫股关节 tibiofemoral joint o髌股关节 patellofemoral joint 髌股关节 Patellofemoral Articulation •功能 Function 将股四头肌产生的拉力传递给髌腱 transmits tensile forces generated by the quadriceps to the patellar tendon 增加伸肌机构的杠杆臂 increases lever arm of the extensor mechanism 髌骨切除术使伸展力降低30% patellectomy decreases extension force by 30% •生物力学 Biomechanics o髌股关节反作用力 patellofemoral joint reaction force 高达蹲下时体重7倍 up to 7x body weight with squatting 下楼梯时是体重2-3倍 2-3x body weight when descending stairs

o运动 Motion “滑动”关节 'sliding' articulation 完全屈曲时,髌骨向尾侧移动7cm patella moves 7cm caudally during full flexion 股骨和髌骨之间的最大接触是45度屈曲 maximum contact between femur and patella is at 45 degrees of flexion

骨科康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及常见运动疗法(含操作图解)

骨科康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及常见运动疗法(含操作图 解) 本文作者:王奎 编辑:KF姐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膝关节是全身结构最复杂,所受杠杆作用力最强的一个关节。因此,在生活中很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且形式多样。由于外力使关节活动超出正常生理活动范围,造成关节周围的韧带拉伤,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称为关节韧带损伤。膝关节韧带损伤十分容易出现在一些高速运动比赛中如篮球,足球等运动。 膝关节韧带损伤比较常见,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也不同。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韧带和肌肉,以内侧副韧带最为重要,其次为外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损伤多由外伤所致,患者剧烈疼痛,肿胀,组织内出血,活动障碍,皮下有瘀斑,关节有积液等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膝关节整体的主要结构 股胫关节:由股骨和胫骨相应的内、外侧髁关节面构成椭圆关节。 股髌关节:由股骨的髌面和髌骨关节面构成屈戍关节。股胫关节头大,关节窝浅使两关节面不相适应,关节囊薄而松弛。 膝关节的辅助结构

半月板:由2个纤维软骨板构成,垫在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上,半月板外缘厚内缘薄。 内侧半月板:呈“C”字形,前端窄后部宽,外缘中部与关节囊纤维层和胫侧副韧带相连。 外侧半月板:呈“O”字形,外缘的后部与腘绳肌腱相连。 作用:有加深关节窝,缓冲震动和保护膝关节的功能。 翼状襞:在关节腔内,位于髌骨下方的两侧,含有脂肪的邹襞,填充关节腔。 作用:增大关节稳固性,有缓冲震动的功能。 髌上囊和髌下深囊:位于股四头肌腱与骨面之间。 作用:具有减少腱与骨面之间相互摩擦。 膝关节脂肪垫在髌骨下方起着缓冲髌骨的撞击;减少髌骨、髌腱、胫骨平台间的摩擦的作用,加固关节的韧带。 前交叉韧带(ACL) 后交叉韧带(PCL) 内侧副韧带(MCL) 外侧副韧带(LCL) 髌韧带 这次主题是关于膝关节ACL损伤,主要从韧带的功能解剖,损伤机制,临床表现,评定内容,运动疗法及常见预防措施。 ACL功能解剖 ACL解剖:ACL上端起自股骨外侧裸内面后部,穿脾间窝向前、下、内斜行,止于胫骨骸间隆起前方的骨面。部分纤维附着于外侧半

膝关节设计理念

人体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能一直都是重要的科研课题之一,早期的研究多着重于正常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然而考虑到关节老化或损伤的发生率日渐增加,严重者可能需要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来恢复功能。因此,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逐渐着重在对关节元件的研究。进一步了解膝关节功能性表现及其力学特性将有助于提升人工关节技术的发展。本文首先叙述膝关节的生物力学表现,进而延伸至人工膝关节的研究以及元件设计的建议。 一、膝关节的解剖构造与运动学简介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包括股骨、胫骨及髌骨[1,2](图1,2),其中股骨和 胫骨属于长骨。两长骨间的轴线(矢状面)并非平行,有7°〜10°的外翻角度(图1c)。髌 骨位于关节前方(图2),其上附有股四头肌和髌韧带,在膝关节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可增加股四头肌的力臂,帮助关节运动达到有效的力学效应。此外,腓骨亦属于膝关节的一部分,连接于胫骨的外侧后方,腓骨头上附着外侧副韧带以提供关节外侧的稳定性。 膝关节主要包含两个关节接触面:胫股关节(tibiofemoral joint) 面及髌股关节(patellofemoral joint) 面。关节表面均覆盖有关节软骨,提供关节润滑及避免关节面间相互摩擦。胫骨平台上方与股骨间接接触的是两片半月状纤维骨块,称之为半月板(图3),内 髁及外髁各一,内侧半月板较外侧半月板的前后径长。半月板具有吸收震动及润滑的功能,此外,半月板可随着关节运动,改变其外形来增加关节接触面积,使受力均匀地分布在胫骨平台上并向远端传递。 膝关节基本上属于一种铰链式关节,关节的铰链结构由股骨髁和胫骨高丘上的浅窝形 成,胫骨嵴(tibial spine)介于胫骨高丘之间,将胫骨高丘分为两部分。胫骨内髁比外髁大, 且受力也较大。膝关节的稳定除肌肉与关节面的考虑外,周围的软组织也在维持关节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图2,3) ,其中影响较大者包括前/后十字韧带( anterior/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内/外侧副韧带( medial/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前十字韧带连接于股骨外髁的后方,一直延伸至胫骨平台的内前方,若丧失此韧带,会导致胫骨相对股骨向前异常移动。而后十字韧带则由股骨内髁的前方延伸至胫骨平台的外后方,若丧失此韧带,会导致 胫骨相对股骨向后异常移动。内/外侧副韧带则是提供膝关节内外翻的稳定性。 膝关节的主要运动为屈曲和伸直,除此之外,仍有部分的内外旋转、内外翻以及前后侧与内外侧的位移。由于后十字韧带以及关节的几何形状,膝关节在屈曲时会伴随滚动和滑动,股骨的旋转轴会随着屈曲角度而改变,但股骨上髁轴线( epicondylar axis )仍被视为关节伸屈的旋转轴[3]。当膝关节由伸直至20°的屈曲时,股骨开始逐渐向后滚动[4]。当屈 曲超过30°时,滚动与滑动同时产生。股骨向后滑动时,内、外侧髁的滑动距离并不相同。内侧髁的接触点几乎在原地,而外侧髁则随屈曲角度增加而向后滚动距离增加。由于此滚动距离的差异,当膝关节屈曲时,胫骨相对于股骨产生部分内旋;相反,当膝关节伸直时,胫骨则相对于股骨产生外旋动作。 屈曲为膝关节步态活动时的最大动作,其屈曲角度为57°[5]〜71°[6]。最大内、 外旋转角度为8.2°[5]〜19°[7]。最大内、外翻角度为 5.2°[8]〜13.4°[9]。股骨相对于胫骨向后滑动7[10]〜15.6 mm [8]。在步态运动的动力学方面,关节面的最大轴向作用力为 2.3~7.1 倍体重[10 ,11],前后方面受力为0.35~2.3 倍体重[5,12],内外侧方面受力较少,为0.13~1 倍体重[5,12]。膝关节屈曲的扭转力矩接近30 Nm[5,

人工关节详解

人工关节目录 第一章认识人工关节 第一节人工关节置换的概念 第二节人工关节置换的目的 第三节人工关节置换的历史 第四节人工关节的材料 第五节人工关节手术时机和使用期限第二章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 第三章术前准备 第一节病人术前准备 第二节术前家属准备 第一节术前健康教育 第二节术前准备程序 第四章术前康复及护理 第一节术前康复 第一节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前护理 第三节人工关节置换术护理计划 第五章手术经过 第一节麻醉问题 第二节人工关节的输血问题 第三节人工关节手术过程 第四节术中护理配合 第六章术后康复锻炼

第一节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第二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第三节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第七章术后护理 第一节术后初期护理 第二节术后疼痛护理 第三节饮食和睡眠 第四节饮食 第五节关于大小便 第八章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第一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 第二节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 第三节假体的翻修及使用寿命 第九章出院指导 第一节回家准备 第二节术后随访 第三节娱乐活动及旅行 第四节性生活 第五节重返工作 第十章人工关节置换实践 第一节手术前病人的体验和随访结果第二节手术后病人的体验和随访结果第十一章结论和建议 ,

第一章认识人工关节 第一节人工关节置换的概念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外科领域最为成功的手术之一,它不仅能有效解除病人关节的疼痛,还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的活动能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让多种晚期骨关节疾病病人过上没有疼痛、具有较高生活质量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工关节外科技术日臻成熟、完善,已成为治疗多种晚期骨关节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常人们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会产生恐惧心理,错误地认为人工关节置换就是将关节全部切除,装上不锈钢关节,术后肢体如同机器人一般,生硬而不自然。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们对人工关节并不了解。 究竟什么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呢?所谓人工关节置换,从专业的角度讲,就是应用生物相容性好、机械强度高、耐磨性强的高分子聚乙烯、钴铬钼合金、陶瓷等人工材料制成关节头和关节面,替代原来的病变关节。由此可以看出,人工关节置换只是将已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切除,植入人工关节,使其恢复正常平滑的关节面,如同口腔科医生装“牙套”一样。 人工关节种类繁多,几乎全身可以活动的关节都可被置换,如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人工肘关节、人工肩关节、人工趾(指)关节及人工椎体等。但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多的是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这两个手术几乎占了全部人工关节置换病例的90%左右。 一、髋关节和人工髋关节的构造 髋关节位置很深,很稳固,是全身最典型、最完善的杵臼型关节(如图1-1)。它由两部分组成:一个窝(髋臼)和一个球(股骨头),所以称为球-窝关节(或杵臼关节)。窝(髋臼)呈倒杯型,可容纳2/3的股骨头,增加了髋关节的稳定性。股骨头是球—窝关节结构中凸出的部分,位于大腿骨(股骨)的头部。髋臼和股骨头的表面均覆盖着几毫米厚的极光滑的关节软骨。此外,髋关节的周围还有丰富的肌肉、韧带和关节囊包裹,使关节非常稳定。 髋关节以负重为主,同时由于关节软骨非常光滑,加上有关节液的润滑,所以活动非常灵活。它的活动包括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外旋和内旋等六个方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