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膝关节X线解剖+解读+测量

详细的膝关节X线解剖+解读+测量

※※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膝关节X线解剖

膝关节X摄影标准

【标准侧位X片要求】:

①股骨内侧髁后缘与外侧髁后缘重叠,且投射管球与内外侧后髁的重叠缘垂直。

②最好能够清楚的显示胫股关节间隙与髌股关节间隙。

具体操作:管球从内侧向外侧投照,管球与每个病人膝关节的距离都应是一样的(图01)。

首先在X光透视下调整冠状位的投射角度,使内外侧后髁的轮廓线大体一致且两者的最凸点在一个水平(如下面图02右中红色虚线所示)。

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让病人将其大腿(股骨)内旋或外旋,从而使内外侧后髁完全重叠。因此,股骨前内侧髁与前外侧髁可以不重叠;而股骨内侧髁远端与股骨外侧髁远端也可以不完全重叠,如图03-图04。

图05是一个非常不标准的侧位X光片。从腓骨头的位置来看,这个片子中的股骨过于内旋了,导致内外侧后髁离得很远。

图06这个图比图例05稍好一些,但是从腓骨头的位置来看,片子的外旋稍大。我们首先需要稍稍调整一下管球的投照角度,使内外侧后髁的轮廓基本一致,然后需要让病人适度内旋才能使内外侧后髁完全重叠。

图07这个图基本上符合标准侧位的要求了。但是内外侧后髁还是没有完全重叠,因此病人再稍微旋转一点点就更理想了。

图08~图11是几个完美的标准侧位X光片

【标准正位X片要求】:

①投射角度需近似与胫骨平台平行,以清晰的显露胫股关节,并使胫骨平台的前后缘重叠;如果不能同时保证内、外侧胫骨平台的前后缘都重叠,那么需要优先保证磨损较轻一侧胫骨平台的前后缘重叠。

②膝关节正位X光片应包括股骨的远端1/4和胫骨的近端1/4。

③可清晰看到内外股骨上髁最凸点;而胫骨髁间棘刚好位于股骨髁间窝的中央。

④胫骨近端与腓骨近端稍有重叠,而髌骨位于滑车沟稍上方且位于中线或中线的稍外侧。

图12是标准的膝关节正位X光片

【什么样的正位X光片是理想的】:

最理想的是既可观察到明显的胫股关节间隙,同时又使内侧胫骨平台前后缘完全重叠(图13-图14)。

通常,标准侧位X光片需要在完全伸膝位、屈膝约30°位或屈膝90°位拍摄。(此项内容来源:外科创新论坛网)

膝关节X线片解读(一) 前后位片

前后位又称正位片。在此位上,股骨内踝形成的隆起较外踝明显,两踝的关节面一端稍圆隆。股骨关节皮质的厚度小于0.5mm,而胫骨的关节皮质常常稍厚一些。如果X线束与胫骨上缘不完全成切线,可以看到一条椭圆线代表关节皮质的前后缘。髌骨阴影重叠在股骨阴影上,下缘距关节间隙1.5cm。

髌骨轴线与股骨轴线相对应。髌骨外缘不超过股骨外缘,若超出5mm则为髌骨外移。代表关节软骨层厚度的放射学上的膝关节间隙正常人为3-8mm,且两侧对称等宽,关节面边缘整齐光滑,于股骨踝和对应的胫骨关节面之间最易测量。踝间凹和胫骨隆起的大小在不同的个体中有些差异。

胫骨小头位于外侧且明显低于膝关节水平腓骨小头的1/3-1/2间,与胫骨重叠。称为腓骨豆的一块小骨常常位于腓肠肌内(一般是外侧头),靠近它的起点,显示为5mm左右的圆形阴影重叠在股骨外踝上。股骨的小梁形态主要取垂直方向,骨干皮质后于踝部皮质。

(二) 侧位片

由于股骨两踝的直径不同,其前缘和后缘侧位片上不能同时都重叠,故可看到两个阴影。内踝影像大,前后径宽,下面较圆。外踝影像较小前后径较短,下面较平,内踝关节面投影在外踝下方。当后缘大致重叠时,每个股骨踝的1/4均位于踝上股骨干后缘之后。除非X 线中心线直接穿过髌骨与股骨或者胫骨与股骨之间的间隙,否则关节

间隙均因重叠的骨影而部分被掩盖

髌骨与股骨踝之间的间隙宽约3mm。胫骨踝间隆起一般与股骨踝阴影稍有重叠,位于胫骨关节面中点稍后方。股骨后面有时可见到腓肠豆骨的小骨影。可根据需要拍摄不同屈曲位的侧位片。屈膝45°位所拍侧位片,可见股骨内踝低而外踝高,外踝向前突。踝间窝宽而深,呈局限性透光区踝间窝上方的松质骨显示为骨质疏松区。腓骨小头骨质稀疏亦可显示透光度增强

软组织正常X线影密度较骨组织低,膝关节因有丰富的脂肪组织衬托对比,在侧位片上显示软组织层次清晰,易于观察。皮下脂肪线、肌间脂肪线和关节囊外脂肪线均呈密度减低影。

髌骨上下各有一个脂肪垫,表现为局限性透光区,髌上脂肪垫呈三角形。膝关节后面经常可见到一条线样透亮黑影是由该阴影前面较致密的关节囊和关节后面的肌肉、肌腱之间的脂肪衬托出来的。

(三) 髌骨轴位片

髌骨轴位片又称髌骨上位或下位片,对检查股髌关节甚为重要。此位上可看到斌骨关节皮质与其下方的规则的骨小梁形态;另外也是判断髌骨偏移或倾斜所必须得。常用的投影方法有Hughston摄片法,即患者俯卧位,屈膝45°X线片放于髌前,放射线从髌前下极平行于髌骨轴线投照;或用Laurin摄片法,患者仰卧位,屈膝30°位,进行拍摄。

1.髌骨外移从髌骨外踝顶端引出一条与股骨踝连线的垂直线,正常髌骨外缘不超过该线,若超出5mm以上为异常

2.髌骨倾斜角股骨内外踝前缘连线与髌骨内外侧缘连线相交夹角正常小于15°,若大于15°则为髌骨倾斜

3.髌股外侧角股骨内外踝前缘连线与髌骨外侧面延长线相交所成角正常应开口向外侧,若两线平行或成角开口向内,则为髌骨向外倾斜

4.髌股吻合角股骨踝间角的分角线,与髌骨中嵴到股骨踝间角顶点连线、形成的夹角,后一条线应在前者的内侧,定为负值,夹角大于6°属于正常,写为-6°。若夹角小于6°或为正值(则该线位于分

角线的外侧)均属异常,为髌骨外移;若大于11°为髌骨向外侧半脱位。

此外,髌骨外缘增生、内侧面囊性变、股骨滑车面的改变、二分髌骨、髌骨骨折等征象,也均可在此投照位显示。

(四) 应力位片

强力外展或内收用以检查内侧或外侧副韧带的状态。前、后抽屉试验位拍片,用以显示前、后交叉韧带有无断裂。比较站立位(负重状态)和仰卧水平位(不负重),以观察关节内外翻角度的改变。如有变化,提示膝关节侧向松弛或不稳。

膝关节X线测量

四肢影像解剖

188 第一节 解剖学概述 四肢以骨、关节和骨骼肌为主。肢体的近侧份以单一的长骨为轴心(肱骨、股骨),中分以并列的两个长骨(尺桡骨、胫腓骨)为支架,远侧份的肢端骨架结构复杂。肢体各部分相连处的关节较大,关节结构复杂。四肢肌的肌腱常越过关节,在其周围有许多滑膜囊和腱鞘等结构。 肩关节和髋关节均呈球窝状,关节窝周缘有关节唇。肩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穿行,而髋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关节囊被强大的韧带或肌腱袖加强,周围包裹有骨骼肌(图9-1-1)。肘关节和膝关节均由三骨、三关节构成,其内、外侧均有带状的侧副韧带加强(图9-1-2),膝关节前方尚有髌韧带,膝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以及内、外侧半月板(图9-1-3)。腕关节和踝关节均由多骨构成,关节内、外侧同样有侧副韧带加强。肢端部位的关节相对较小,数目繁多。 前面 冠状切面 图9-1-1 肩关节

189 前面 冠状切面 图9-1-2 肘关节 上面 图9-1-3 膝关节

第二节四肢X线解剖 X线成像能清晰显示四肢骨的解剖结构,X线平片上骨皮质呈白色高密度影,骨松质可见骨小梁致密网格影,骨髓为稍淡影。骨骼肌呈软组织密度,为灰色中等密度影,彼此难以分辨。X线成像亦能清晰显示关节的构成骨情况,但关节软骨、关节腔及囊内结构对X线吸收较少,表现为关节构成骨端间条带状透亮影,此为X线意义上的关节间隙。 一、上肢骨及关节X线解剖 (一)上肢骨 1.锁骨 锁骨为内前外后弯曲的“S”形扁条状骨,中1/3处皮质厚达2~3mm,骨小梁明显,肩峰端皮质薄到0.5mm。锁骨外1/3下缘可见喙突粗隆。 2.肩胛骨 三角形薄扁骨,覆盖于第2~7肋后方。其内侧缘与锁骨、肋骨和肺部阴影重叠。脊柱缘皮质为一条连续的直线,其外侧相当于冈下窝中心区域,骨小梁稀疏,阴影较淡。肩胛骨下角圆钝致密,常投影于肺野外缘。外侧缘呈致密粗条状影,终止于肩胛颈下方。肩胛骨颈连于外侧略宽的关节盂。关节盂向内倾斜呈扁椭圆形。在肩胛颈内上钩状骨性突起或卵圆形环状致密影,为喙突。起于喙突基底部的横行致密线,是肩胛冈下缘的骨皮质阴影。肩胛冈向外突起为肩峰。肩胛骨上缘只显示其内侧部分,呈略上斜的致密横行线至肩胛上角(图9-2-1)。 图9-2-1肩胛骨后前位像 3.肱骨 在前后位上,肱骨头皮质厚约0.5mm,与骨干周围皮质相延续。肱骨头外下方为解剖颈。肱骨大结节骨皮质较薄,以松质骨为主。肱骨小结节因与肱骨上端重叠而显示不清。两结节向下延伸为大小结节嵴,呈两条纵行致密线。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部分称外科颈。肱骨干中段最细,皮质厚达5~8mm。在肱骨干中、上部外侧皮质增厚隆起,表面不整齐,为三角肌粗隆。肱骨下端向两侧明显增宽,除内外上髁外,内下方为肱骨滑车,投影成轴状,轮廓光滑,外下方有半球形的肱骨小头,肱骨下端中央密度减低,呈卵圆形透亮区,为冠突窝和鹰嘴窝重叠所致,有时为圆形骨缺损区,称滑车上孔(图9-2-2)。 190

骨科X线解剖(四肢、关节)讲解

肘关节及前臂骨X线解剖(图文) 时间:2009-05-04 15:07:00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 图1 肘关节正侧位X线 肘关节的X线解剖肘关节常规X线片包括伸肘前后位及屈肘90°的侧位(图1)。正位像肱桡关节间隙清晰,呈下凹的浅弧形;肱尺关节间隙有尺骨滑车切迹重叠而变暗,呈上凹的弧形,故而正位片上肘关节间隙呈波浪状。屈肘侧位片,肱尺关节间隙清晰,呈半环形,前为冠突,后为鹰嘴。肱桡关节掌侧清晰,背侧部分和尺骨冠突相重叠。此时通过桡骨纵轴线的延长线也穿过 肱骨小头中心。 伸肘正位片上,肱骨、尺骨长轴线形成向外165°~170°的夹角,此为生理性前臂外翻角,男性一般大于女性。若小于l65°叫肘外翻,大于190°叫肘内翻,如果是180°则叫直肘(图1-1),均属异常表现。肱骨长轴与尺骨长轴在内下方的夹角谓之提携角, 正常范围5°~20°之间,女大于男。 图1-1肘部畸形示意图

前臂骨的X线解剖常规摄前后位、侧位片。前后位片上(图2),两骨并行,尺骨在内侧,桡骨在外侧。桡骨上端的桡骨头呈圆盘状,桡骨颈下方的内侧缘显示三角致密影为桡骨粗隆影。尺骨上端大而不规则,主要参与构成肘关节。尺骨下端变细,尺骨头内后侧有尺骨茎突影。前臂侧位片,尺、桡骨上、下两端都显示部分重叠,但骨干分开,桡骨干后缘和尺骨前缘之间显示长梭形空白区,为透亮的骨间膜。 图2 前臂骨正侧位X线像 上一篇:肱骨X线解剖(图文) 肩关节X线解剖(图文) 时间:2009-05-04 14:58:23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

图1 肩关节正位X线像 (1)锁骨的X线解剖在后前位X线片上(图1),长管状的锁骨,重叠在肺尖部,把胸骨和肩胛骨联接(2)肩胛骨的X线解剖在后前位X线片上(图1),肩胛骨呈倒置的三角形,覆盖于第2到第7肋区,透肋骨和肺野,可见其内侧缘垂直下行。肩胛骨下角圆钝致密,外侧缘由下角向外上方延伸,呈宽厚致密影。关节后缘呈浅弧形致密线,连成长椭圆形关节面。肩胛骨位置改变时,关节盂影的形状随之变化。肩胛骨上缘只显示部分,呈略微上斜的致密线横行到上角。 (3)胸锁关节的X线解剖在胸部后前位片上,可见胸骨的锁切迹和锁骨的内侧端。胸锁关节与纵隔及胸椎显示不清,但仍可分辨胸、锁两骨之间的斜行透亮带,即胸锁关节间隙,关节盘则不显影。 (4)肩锁关节的X线解剖在肩关节正位片上(见图1),肩锁关节间隙明显。正常情况下,锁骨外侧端肩峰影的上缘。 (5)肩关节的X线解剖在肩关节正位片上(见图1),肱骨头为半球状膨大阴影,关节盂呈纵向环状线重叠形成梭形的致密影。肱骨头的关节面与关节盂前缘之间的灰色弧形带是清晰显示的肩关节间隙,正常成年人间隙宽约4mm,它基本重叠在关节盂影像内。肱骨头外侧的是大结节,小结节重叠在肱骨影内。肩峰与肱骨头间14mm,若小于5mm,说明有肩袖(见上肢肌)损伤。 腕关节及手X线解剖(图文) 时间:2009-05-04 15:09:55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

膝关节正位摄影要点

膝关节正位摄影要点 摄影是医学影像学中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膝关节正位摄影是诊断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方法。下面将介绍膝关节正位摄影的要点,以帮助医生和技术人员正确进行这一检查。 一、摄影准备 1. 患者取下腿部金属饰品,如手表、戒指等,避免对摄影结果产生干扰。 2. 患者取下鞋袜,露出膝关节,确保摄影区域清晰可见。 3. 患者保持站立姿势,双腿自然分开,膝盖直立。 二、摄影位置 1. 将X线机调整到适当的高度,使X线穿过患者膝关节的正中间。 2. 患者面对X线机,双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膝盖伸直。 3. 摄影员调整X线机的角度,使其与患者膝关节成90度角。 三、摄影角度 1. 摄影员调整X线机的角度,使X线以垂直于地面的方式穿过膝关节。 2. 摄影角度应使得股骨平台与X线垂直,以获得正位摄影的效果。 3. 确保膝关节的正中间,包括股骨髁和胫骨平台都在摄影范围之内。 四、摄影参数

1. 摄影中使用适当的曝光参数,以确保影像清晰可见,不过度曝光或欠曝光。 2. 选择合适的孔径,以获得适当的景深,使膝关节各结构清晰可见。 3. 控制好曝光时间,避免运动模糊。 五、摄影注意事项 1. 摄影时要确保患者的身体稳定,避免因移动而导致图像模糊。 2. 摄影区域应包括整个膝关节,从股骨上部到胫骨下部,以充分观察膝关节的各个结构。 3. 摄影时要注意避开与膝关节重叠的结构,如髌骨。 六、摄影结果分析 1. 分析膝关节正位摄影结果时,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2. 观察膝关节骨骼结构是否完整,有无骨折、骨质疏松等异常情况。 3. 观察关节间隙是否均匀,有无关节积液或关节软骨破坏等病变。 4. 观察髌骨的位置和形态是否正常,有无脱位或异常磨损。 膝关节正位摄影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膝关节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摄影人员应熟悉正位摄影的要点,正确操作,以获得准确的影像结果。医生在分析摄影结果时,应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通过掌握膝关节正位摄影的要点,可以提高摄影质量,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

X线膝关节间隙

正常成人与膝关节OA病人卧、立位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宽度的测... 发表者:王亦进 1822人已访问 摘要 目的:建立正常成人卧、立位时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宽度的正常值,探讨立位时膝关节X 线片对膝关节OA 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22-24岁正常成人男、女各30例,120膝,膝关节OA病人32例,64膝,分别在相同条件下拍摄卧、立位膝关节前后位X线片,在X线片上用分规测量股骨内、外髁最低点与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垂直距离,所测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成人内侧间隙宽度大于外侧,男性大于女性,卧位间隙宽度大于立位。膝关节OA病人内侧间隙宽度小于外侧,卧位间隙宽度明显大于立位。结论:立位时膝关节X 线片较卧位时更准确地反应了关节软骨的厚度,较早期的发现膝关节软骨退变、磨损,对早期诊断膝关节OA,提高下肢力线测量的准确度,指导膝关节OA手术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测量卧、立位膝关节间隙X线骨关节炎 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宽度的测量国内资料不多,多数引用国外资料,尤其卧、立位时膝关节间隙宽度的变化,国内未见测量研究报告。我们在临床上发现,膝关节OA病人由于关节软骨的退变、磨损,在卧位和立位时膝关节间隙宽度明显不同。这对早期诊断膝关节OA 和手术矫正下肢力线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我们对正常成人和膝关节OA病人进行了卧、立位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宽度的测量,目的在于初步建立正常成人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宽度的正常值。同时探讨立位膝关节X线片对OA 的诊断和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门诊22-24岁的男、女各30例,经临床检查无下肢及足部畸形,无膝关节疼痛性病变的志愿者。分别拍摄卧、立位膝关节前、后位片,拍片时膝关节伸直,双侧内踝软组织间距10 CM,髌骨指向正前方,双足平行向前。球管-片距90 CM。中心线经髌骨下缘垂直射入胶片,卧、立位体位和条件相同。 临床检查符合原发性膝关节OA标准,无代谢性骨病或其它原因所致的膝关节疼痛者32例64膝,年龄50-69岁,平均年龄61岁,拍摄方法同正常成人。 测量方法在卧、立位膝关节前、后位片上,分别找出股骨内、外髁最低点,用分规测量此点与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垂直距离(见图1)。所有X片均由二位研究者统一测量。 统计方法所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98 SPSS 系统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1、正常成人卧、立位膝关节间隙宽度测量(表1). 经统计学配对资料t检验,男、女卧位和立位内侧间隙宽度均大于外侧间隙,(P<0.01)。男性卧位左内侧宽度大于立位左内侧宽度(P<0.01),卧位右外侧宽度大于立位右外侧宽度(p<0.01),女性卧位内侧宽度均大于立位内侧宽度(p<0.05),男、女比较,立位内侧间隙宽度男性均大于女性(p<0,01),外侧间隙宽度无差别(p>0.05)。 2、膝关节0A病人卧、立位膝关节间隙宽度测量(表2) 经统计学配对资料t检验:膝关节OA病人卧、立位膝关节内侧间隙宽度均明显小于外侧,内、外侧间隙宽度卧位均明显大于立位。内侧较外侧更明显。 讨论 卧位时,X 线片上所表现的膝关节间隙是两个骨性关节面之间的关节软骨、半月板、少量滑液和潜在的解剖间隙厚度总和。在立位时,由于身体负荷的压力作用,关节软骨、半月板产生形变,关节面间密切接触,从理论上讲在X 线片上所表现的膝关节间隙宽度应较立

精品推荐正常膝关节X线解剖

精品推荐正常膝关节X线解剖 鼎湖影像 医学影像专业平台,影像学习小宝库 1.Femoral shaft.股骨干 2.Distal femoral metaphysis.股骨干骺端 3.Patella.髌骨(相关阅读:髌骨解剖) 4.Adductor tubercle.内收肌结节 5.Medial femoral epicondyle.股骨内上髁 6.Medial condyle.内侧髁 7.Intercondylar notch.髁间窝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9306298.html,teral condyle.外侧髁 9.Popliteal groove.腘肌沟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9306298.html,teral femoral epicondyle.股骨外上髁 11.Medial condyle of tibia.胫骨内侧髁 12.Medial tibial plateau内侧胫骨平台 13.Medial tibial spine.内侧髁间棘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9306298.html,teral tibial spine.外侧髁间棘 15.Intercondylar eminence (Tibial eminence).髁间隆起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9306298.html,teral tibial plateau.外侧胫骨平台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9306298.html,teral condyle of tibia.胫骨外侧髁 18.Fibular styloid process.腓骨茎突 19.Proximal tibiofibular joint.胫腓近侧关节 20.Fibular head.腓骨小头 21.Fibular neck.腓骨颈 22.Tibial shaft.胫骨干 23.Tibial proximal metaphysis.胫骨近端干骺端

膝关节多层螺旋CT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

膝关节多层螺旋CT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CT影像解剖,有利于辨别正常结构与疾病发生后膝关节 结构异常变化,利于总结常见膝关节疾病的CT诊断。结果本组膝关节CT检查 15例,正常表现3例,外伤骨折4例,膝关节炎6例、关节结核1例,关节肿瘤1例。结论掌握认识膝关节正常CT影像解剖结构是诊断膝关节各种疾病的关键。【关键词】膝关节CT影像解剖常见膝关节疾病CT诊断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韧带是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也是多发病变的部位。膝关节是全身发病率最高的关节,膝关节疼痛也许是 所有关节中最难诊断的病症之一。它不仅涉及到关节内的各种病损,也常因各种 关节外因素引起。膝关节产生的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如疼痛、打软腿、关节 交锁等症状,既可以因为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引起,也可以因为髌股关节异常、关节软骨病变引起,甚至可能仅因为异常增生滑膜的嵌顿而引起。引起膝关节疾 病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一、外伤性原因,往往意味着关节内外稳定结构及其它 关节内结构的损伤;二、劳损性原因,常常提示肌肉肌腱止点末端病,三、退变 性原因,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退变、关节间隙狭窄及骨质增生。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例,均采用我院东芝4层螺旋CT进行平扫和MPI、3D等重建获 得图像信息,层厚2mm,层距2mm,分别摄取骨窗和软组织窗照片。男10例, 女5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0,膝关节CT正常表现3例,为其他疾病牵 涉到膝关节疼痛检查未见异常者;外伤骨折4例,其中髌骨骨折2例,胫骨隆突 骨折1例,股骨内外侧髁骨折1例;膝关节炎症6例;关节结核1例。除正常膝 关节外,其余均有相应临床症状,多因膝关节不适,疼痛,肿胀,或外伤后患者 无法屈曲行走而就诊检查。 2 膝关节正常CT影像解剖 2.1 膝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包括骨、韧带、肌腱和软骨,“股骨”是大腿的一根 大骨,“胫骨”是小腿的一根大骨,“腓骨”是非曲直小腿的一根细骨,髌骨也叫“膝 盖骨”,大约5—6cm,宽6—7cm高,位于膝关节其他两根骨头的前面。在膝关 节的两侧有两条韧带,即“内侧副韧带”我“外侧副韧带”。在膝关节内,有两条韧 带连接着股骨和胫骨,即“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因为它们的走行方向交 叉呈“十”字形,所以也叫做“前十字韧带”和“后十字韧带”。当然,从前后方向上 来说,“前交叉韧带”在前,“后交叉韧带”在后。韧带与肌腱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 韧带是连接骨与骨之间的组织,而肌腱是连接肌肉与骨之间的组织,二者共同作 用维护关节的稳定。半月板位于股骨与径骨之间,可将之视为膝关节内的“缓冲垫”。半月板本质上是一种软骨组织,但它是纤维软骨,不同于关节软骨,关节软骨是透明软骨。关节软骨是覆盖于一个关节两个骨端的一种特殊材料,白色、半 透明、有光泽、有弹性和硬度,所谓“关节面”即由关节软骨覆盖。关节软骨的功 能是吸收振荡,并提供一个极其光滑的负荷面以保证关节的正常活动。在膝关节内,关节软骨覆盖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的后面。膝关节有两组肌肉。位 于股骨前方的股四头肌由四块肌肉组成,其作用是把腿伸直;腘绳肌在股骨的后面,从臂部一直延伸到膝关节下方,作用是使膝关节弯曲。 2.2 一些膝关节常见病:1、髌骨软骨软化症又称髌骨软化症,是一种髌骨软 骨面与其相应的股骨髁面的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病因目前尚无定论,CT可显示 关节间隙狭窄软骨硬化囊样变,骨质增生,髌骨软骨的改变。2、髌韧带损伤,

膝关节正位摄影要点

膝关节正位摄影要点 膝关节正位摄影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正确的摄影技术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膝关节疾病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膝关节正位摄影的要点。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膝关节正位摄影前,需要确保患者将膝关节伸直,并且患者的体位要正确。患者应该站立或坐下,双腿自然垂直,膝关节伸直,脚掌平放在地面上。同时,要确保患者的体重均匀分布在双腿上,避免因体重不均导致摄影结果不准确。 2. 摄影角度 膝关节正位摄影需要从前方拍摄,摄影角度直接影响到影像的解剖结构的显示。摄影师应站在患者的正前方,保持水平,确保膝关节的正中轴线与摄影平面垂直。这样可以使髌骨、股骨髁、胫骨平台等结构清晰可见。 3. 摄影距离 摄影师应控制好摄影距离,使膝关节充满整个摄影画面,但又不至于过于接近导致部分结构模糊不清。一般来说,摄影距离应为膝关节到摄影平面的距离的1.2倍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影像清晰度和解剖结构的显示。

4. 曝光参数 在膝关节正位摄影中,曝光参数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曝光参数可以保证影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一般来说,曝光时间应适中,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会导致影像模糊,过短则会导致影像细节缺失。曝光量应根据患者的体形和膝关节的厚度进行调整,以保证影像的显示效果。 5. 位置标记 为了能够对摄影图像进行准确的解读和比较,摄影师应在摄影前在影像上标记位置信息。常用的标记方法包括:在影像上标记左右侧、上下侧、前后侧等信息,这样可以方便医生对比和分析不同时间点的影像。 6. 配合患者 在进行膝关节正位摄影时,摄影师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配合。可以向患者解释摄影的目的和步骤,让患者保持放松和稳定的体位,以减少摄影过程中的移动和震颤。 7. 注意事项 在进行膝关节正位摄影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避免光线干扰,保证摄影环境的光线充足而均匀;避免因摄影仪器的故障或不稳定而导致影像质量下降;避免因摄影角度不准确或摄影距离不当而导致影像结构模糊或变形。

人体膝关节胫骨平台和半月板解剖学测量

人体膝关节胫骨平台和半月板解剖学测量 目的:通过对人膝关节标本的考察,找出胫骨平台和半月板相对应的线性关系,丰富中国人体解剖数值,同时为临床进行半月板移植提供参考数值. 方法:采用常规的方法解剖膝关节暴露半月板和胫骨平台,使用游标卡尺(精度0.02mm)进行测量,并记录和统计数据。结论:观察胫骨平台和半月板各参数值范围并分析其规律,能更好的培养临床医学生的实践能力。 【關键词】膝关节胫骨平台半月板解剖 1.材料 本次的标本来自于局部解剖学实验室经过福尔马林浸泡、保存完好的成年人膝关节16个,其中左、右膝关节各8个。 2.方法 2.1半月板的宽度和长度标本采用正确的解剖方法,暴露半月板。经胫骨内、外侧髁过髁间隆起做一横线,分别定内、外侧髁间隆起为A、B点,内、外侧半月板外侧缘与横线相交点为C、D点,内侧半月板前角为E点,后角为F点,外侧半月板前角为G点,后角为H点[1]。则内侧半月板的宽度是A-C的距离,内侧半月板的长度是E-F的距离,外侧半月板的宽度是B-D的距离,外侧半月板的长度是G-H的距离。 2.2胫骨平台的宽度和长度标本采用正确的解剖方法,暴露胫骨平台的边缘。内侧胫骨平台的宽度(WMM)为内侧髁间棘中轴距内侧胫骨平台内缘的长度。内侧胫骨平台的长度为(LMM)内侧胫骨平台前方皮质距后方皮质的长度。外侧胫骨平台的宽度(WLM)为外侧髁间棘中轴距外侧胫骨平台外缘的长度。外侧胫骨平台的长度(LLM)为外侧胫骨平台前方皮质距后方皮质的长度[2]。 2.3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mm)测量相关数据。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半月板与胫骨平台的测量结果,并对半月板测量结果和胫骨平台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原假设Ho:胫骨平台和半月板之间有对应的线性关系)。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和WPS 2013进行统计学分析. 3.结果 则用平均值(x)和标准差(s)来描述数据。 半月板和胫骨平台的宽度和长度(mm)平均值(X)标准差(S) 内侧半月板宽度(WMM)34.392.58内侧胫骨平台宽度(WMM)36.442.49 内侧半月板长度(LMM)44.913.49内侧胫骨平台长度(LMM)48.103.86 外侧半月板宽度(WLM)32.522.72外侧胫骨平台宽度(WLM)35.432.58 外侧半月板长度

关于膝关节影像,你需要牢记的内容骨科基础

关于膝关节影像,你需要牢记的内容骨科基础 膝关节的基本影像学方法包括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磁共振成像MRI等。各种影像学手段有优缺点,临床中应合理选择检查方法,从而利于膝关节疾病的辅助诊断 1X线摄影 X线摄影是骨关节影像检查的基本方法,又称平片,常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平片简便易行、费用低廉,且空间分辨率高,其空间分辨率高于CT和MRI。平片不仅能观察骨质改变,也能显示一定的软组织改变。X线摄影的数字化,亦称数字X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今年先后出现了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和直接数字X线摄影(Direct Digit Radiography,DDR)数字化X线摄影的曝光宽容度大。可对影像资料进行多种后处理,以获得最大量的诊断信息。这种方法显示骨结构细节基本上等于或优于常规平片。 正位膝关节摄片 正常膝关节正位像表现: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构成胫骨关节,关节间隙比较明显,股、胫两股的内侧髁之间的关节间隙与外侧髁之间的关节间隙宽度基本相等,通常很少超过4mm(球管距离100cm),如果超过4cm,提示可能存在关节内积液、软组织水肿和侧副韧带损伤等异常。髌骨全部与股骨下端重叠。沿股骨两侧髁之关节面作以横行切线,为胫上关节面切线。正常人这两条切线应当平行,强迫内翻或外翻时,其夹角在3°~5°。另外可作股骨纵轴线并与骨髁关节面切线交叉,两线夹成之外上角为股骨下角,一般在75°~85°,常为83°。再作胫骨纵轴线并与胫上关节面切线交叉,两线夹成之外下角为胫骨上角,整成在85°~100°

半屈侧位膝关节摄片 正常膝关节半屈侧位像表现:在半屈侧位片上,股骨两髁的前面与髌骨对应,关节间隙明显,股骨两髁之下面呈弧形,部分与胫骨两髁关节面对应。内外两关节间隙的宽度基本相等,胫骨髁间隆起与股骨髁的阴影部分重叠。在侧位片上,有两个重要的角是股髁角,另一个是胫后角。沿股骨干作一纵轴线,再沿股骨髁的长轴作一轴线,这两轴线交又的后方夹角即称为股髁角,正常值为90°~110°。沿胫骨骨干作纵轴线,再沿胫骨上关节面前、后缘作连线,这两线相交之后方夹角即称之为胫后角,正常此角小于90°。 髌骨轴位膝关节摄片 正常膝关节髌骨轴位片表现:可看到髌股关节、髌骨本身及与之对应的股骨部分的X线表现,髌骨轴位片有助于判断髌骨骨折、脱位、半脱位和髌股关节骨化、游离体、髌骨软骨软化症等。 2计算机体层成像与磁共振成像 CT已在我国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检查,在骨关节系统中弥补了普通X线摄影的影像重叠及软组织结构分辨不清的缺点,把毗邻的不同器官及组织直接显示成清晰的图像,极大地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MRI对骨关节-肌肉系统的检查是除X线常规检查外最佳的检查方法。可对全身各部位进行检查并可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其软组织显示能力高于CT成像,对病变范围显示更清楚,解剖关系更明确,可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但对钙化不敏感是MRI的一个缺点。 膝关节的正常CT与MRI表现与断面相关,在此以膝关节MRI表现为例介绍膝关节解剖影像学。

评估膝关节疾病的利器——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

评估膝关节疾病的利器——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早已深入到组织和细胞内部,医学科学家们致力于通过分子和蛋白揭示疾病的奥秘,普通民众对一滴血检测癌症的新闻报道津津乐道。殊不知,我们的先贤就曾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便在当下,传统的宏观的检查方法对疾病的诊治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比如在关节外科,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对于我们判断病情和选择治疗方案就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这个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精确测量双下肢的长度,而且对于判断下肢力线和解剖学角度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这么说,不重视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的关节外科医生不是一个专业医生;拍过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的患者一定会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真这么神奇吗?下面,就以膝关节疾病为例,让我们看看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如何大显神通吧。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与运动医学中心佘国荣 1、什么是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 如下图所示,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即是患者在站立状态下拍摄的包括髋关节、股骨全长、膝关节、胫腓骨全长及踝关节的双下肢正位X线片。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可以弥补卧位X线片的缺陷,直观展示因膝关节软骨磨损和软组织不平衡所造成的畸形及力线异常,反映患者真实的下肢力线。

2、怎样拍好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 简单来说就是等肩内旋站立位。要点:患者直立于摄影架上,后背贴近摄影架,双手自然下垂,膝关节尽量伸直,足部与双肩同宽,并内旋15°左右,使腓骨小头与胫骨重叠接近三分之一,髌骨垂直指向正前方。 3、什么是膝关节内翻、外翻? 正常的下肢力线是股骨头中心、膝关节中心和踝关节中心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如下图)。

骨骼与肌肉X线解剖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 一、四肢影像解剖特征概述 骨组织:骨的基本组织包括骨、软骨和骨膜,骨的附属组织包括血管、神经、脂肪、骨髓等。骨的成分:有机质的骨基质(胶原纤维、粘多糖)和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无机质的钙和磷、纤维。软骨的成分:软骨基质(胶原纤维、粘多糖)、软骨细胞(成软骨细胞、破骨细胞、软骨细胞)、纤维。 骨的发育与生长 骨化分为膜内化骨与软骨内化骨。膜内化骨是由间充质(间叶细胞)凝成结缔组织直接发育成骨,见于大部分扁骨和所有长骨的骨膜下骨化,即长骨增粗。软骨性骨发生最初由间充质细胞集合成团形成软骨雏形,且具有一定的形态。分为骨干和骨骺,外面有软骨膜,软骨通过外加生长和软骨内生长,软骨不断长大,软骨雏形虽很小,但初具长骨的外形。软骨周骨化发生在软骨雏形的中段(骨干部)是最早出现的成骨区,并向两端延伸,以后逐渐改建成骨干的密质骨。成骨细胞在残留的钙化软骨基质表面开始形成原始的骨小梁,于是在软骨内出现了初级骨化中心。次级骨化中心的发生与初级骨化中心相似,它呈辐射状扩大,在骨端形成骨骺,骨骺的出现,在关节面终生保留一薄层透明软骨,即关节软骨,此处无软骨膜,有骨骺与骨干之间暂保留的软骨,称骺板,它是长径增长的基础。最后根据应力塑性成型。

骨生理 主要表现为成骨与破骨以及钙磷代谢的动态平衡。在X线上表现为骨质密度的增高与降低,形态与结构的改变和破坏。影响骨代谢的因素有食物、小肠的吸收与肾脏的排泄、内分泌、维生素以及运动和力量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骨结构 1.骨外膜和骨内膜骨皮质外面,除关节端外,都被有骨外膜,可分两层,两者分界不清。外层是致密的胶元纤维,内层细胞多,骨生长时或骨折后这些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骨内膜贴附在骨干的骨髓腔面,很薄,是网状结缔组织。 2.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有环骨板和哈氏骨板组成。环骨板,位于皮质 表层的叫外环骨板,排列整齐,骨板间有分散的陷窝, 内藏骨细胞,骨外膜下的小血管穿过环骨板进入内部, 形成一个隧道,叫Volkmann氏管。骨皮质内层的叫内环骨板,不整齐,随着骨髓腔面凹凸不平成层排列,层次少。哈氏骨板,在内、外环骨板之间有顺骨干长轴纵形的圆筒形骨管叫哈氏骨,是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的通路。骨壁是同心排列的骨质,叫哈氏骨板。哈氏骨板与哈氏管共同组成哈氏系统,在各层骨板之间和骨板内,有骨陷窝,为骨细胞所在部位。哈氏管之间有交通管相通,并与Volkmann氏管相通。管内的血管都直接或间接与骨膜血管、营养血管或骨髓腔相通。骨组织的物质交换是通过血管和骨小管。

膝关节运动解剖学

第章膝区 膝关节是一个复杂关节,它有三块骨(股骨、胫骨和髌骨),2个运动自由度,3个互相关节的面(内侧胫股关节、外侧胫股关节和髌股关节),这三个互相关节的面均围在同一个关节囊内。从功能上,在站立位时膝具有支持体重而不需要肌肉的收缩;在坐、蹲、攀登等运动中,它参予降低或抬高体重(抬高至0.5m);当在着地脚上膝还允许身体的旋转。在步行时,正常的膝关节通过减少身体重心垂直和侧方的震荡来减少能量的消耗,支撑相当于体重的4~6倍垂直的力。正常膝用一个特异的方式而达到它的多功能(承受巨大的力,提供大的稳定性和较大的运动范围)。运动主要由骨、肌肉提供,而稳定性主要由软组织(韧带、肌和软骨)提供。运动性和工业性损伤这些稳定结构十分常见,常是由于力作用于股骨和胫骨的长杠杆臂而产生较大的力矩造成的 一. 可触及的关节结构 1. 当被检查者坐在诊察台上,膝放松屈90o时,很易摸到膝部的表浅结构。股骨的远端膨大为股骨髁,可在前面髌骨的两侧摸到,自内、外上髁向下至髁下方的凹陷为胫股关节线。在被动旋转或伸膝关节时,可以感觉到胫骨髁在股骨上运动。在胫骨髁的前下方隆起部为胫骨粗隆它是股四头肌髌韧带的止点。 2. 内(胫)侧副韧带位于关节囊的内侧部,沿关节线向内可能摸到该韧带的前缘,此处关节线中断。若将手指放在内侧副韧带的前缘还可能摸到内侧半月板;当被动内旋时,内侧半月板的内侧缘更为明显一些,外旋时退缩。 3. 将小指和中指分别放在股骨外上髁和腓骨头,这就提示外(腓)侧副韧带的附着点,但该韧带较小沿关节线向外不太易触及。但当脚放在对侧的膝上,大腿外旋时容易摸到它,外侧半月板则不能触及。 4.当被检查者仰卧伸膝时,髌骨最容易触及。在胫骨粗隆和髌骨尖之间还可摸到强厚的髌韧带。正常人髌骨易向外侧和远侧移动,压向股骨不会有不舒服感。

骨影像解剖.总结

骨关节影像解剖 上肢骨关节 X 线解剖 1、肩部 肩关节正位片 肩关节往常摄前后位片,可察看锁骨、肩胛骨、肱骨上段的形态。 锁骨的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构成肩锁关节;肩胛骨的肩胛盂与肱骨头共同构成肩关节。 肩关节是人体内活动度最大的关节。 2、上臂

肱骨正侧位片

上臂的骨骼是肱骨,惯例拍照地点是正、侧位 肱骨为长管状骨,骨干的上段为圆柱形,中段为三梭形,下段逐 渐变成前后向的扁形。骨干的上端与肱骨大、小结节交界处略变细处为肱骨外科颈,为骨折好发处。 肱骨的上端为肱骨头,与肩胛骨构成肩关节。为察看肱骨上端, 常摄入肩部的穿胸侧位片。头与干的中轴线形成不小于14O 度的角。 肱骨的下端与尺、桡骨共同构成肘关节。 3、肘部 肘关节正侧位片

肘关节由三组关节共同构成:肱骨滑车与尺骨半月切迹构成的肱尺关节;肱骨小头与桡骨小头构成的肱桡关节;桡骨小头与尺骨冠状突 的桡骨切迹构成的上尺桡关节。 肘关节的惯例拍照地点是正、侧位片。 侧位片上,肱骨小头中心线与肱骨干中轴线形成前倾角,约为 25-45 度。前后位片上,肱骨干中轴线与前臂中轴线形成顶端向内的肘 外翻角(或肘外偏角),约为166-170 度。 4、前臂

前臂正侧位

片 前臂骨为尺、桡骨,尺骨上大下小,桡骨上小下大。 尺骨上端形成半月关节面,与肱骨滑车形成肱尺关节,后来上较大的为鹰嘴突,前上较短小的为冠状突(或称喙突)。桡骨上端为桡骨小头,形如环状小盘,与肱骨小头构成关节,内侧还与尺骨的桡骨切迹形成上尺桡关节。 尺、桡骨干的相对缘有骨间嵴。 尺骨远端为尺骨小头,与桡骨远端的尺骨切迹构成下尺桡关节,内侧另有向下延长的崛起为尺骨茎突。桡骨远端膨大并形成关节面与腕部的舟骨、月骨构成桡腕关节。其外侧有向下延长的崛起为桡骨茎突。 5、腕部

骨关节影像解剖

骨关节影像解剖 上肢骨关节X线解剖 1、肩部 肩关节正位片肩关节通常摄前后位片,可观察锁骨、肩胛骨、肱骨上段的形态。 锁骨的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构成肩锁关节;肩胛骨的肩胛盂与肱骨头共同构成肩关节。 肩关节是人体内活动度最大的关节。

骨关节影像解剖 2、上臂 肱骨正侧位片

上臂的骨骼是肱骨,常规摄影位臵是正、侧位 肱骨为长管状骨,骨干的上段为圆柱形,中段为三梭形,下段逐渐变为前后向的扁形。骨干的上端与肱骨大、小结节交界处略变细处为肱骨外科颈,为骨折好发处。 肱骨的上端为肱骨头,与肩胛骨构成肩关节。为观察肱骨上端,常摄取肩部的穿胸侧位片。头与干的中轴线形成不小于14O度的角。 肱骨的下端与尺、桡骨共同构成肘关节。 3、肘部 肘关节正侧位片

肘关节由三组关节共同构成:肱骨滑车与尺骨半月切迹构成的肱尺关节;肱骨小头与桡骨小头构成的肱桡关节;桡骨小头与尺骨冠状突的桡骨切迹构成的上尺桡关节。 肘关节的常规摄影位臵是正、侧位片。 侧位片上,肱骨小头中心线与肱骨干中轴线形成前倾角,约为25-45度。前后位片上,肱骨干中轴线与前臂中轴线形成顶端向内的肘外翻角(或肘外偏角),约为166-170度。 4、前臂

前臂正侧位片 前臂骨为尺、桡骨,尺骨上大下小,桡骨上小下大。 尺骨上端形成半月关节面,与肱骨滑车形成肱尺关节,其后上较大的为鹰嘴突,前上较短小的为冠状突(或称喙突)。桡骨上端为桡骨小头,形如环状小盘,与肱骨小头构成关节,内侧还与尺骨的桡骨切迹形成上尺桡关节。 尺、桡骨干的相对缘有骨间嵴。 尺骨远端为尺骨小头,与桡骨远端的尺骨切迹构成下尺桡关节,内侧尚有向下延伸的突起为尺骨茎突。桡骨远端膨大并形成关节面与腕部的舟骨、月骨构成桡腕关节。其外侧有向下延伸的突起为桡骨茎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