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解剖:膝关节的影像学特征

[膝关节]解剖:膝关节的影像学特征

解剖:膝关节的影像学特征

膝关节是一个高度运动、复杂的活动关节,是机体最大的滑液关节。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复杂的韧带结构,并有损伤的可能性。膝部的解剖知识是进行膝关节检查和了解膝关节损伤生物力学的基本要求。

骨性结构

股骨髁内侧股骨髁(MFC)比外侧髁(LFC)更宽,关节面更大,而LFC的前后位更大。髁的前关节面微凸,有V形沟,叫做滑车槽,与髌骨形成关节。在后面被髁间窝分离,在前面形成髁间切迹,并有交叉韧带穿过。

胫骨平台胫骨邻近关节面形成内侧和外侧凹形平台,内侧较大。平台被内侧和外侧髁间隆起分离,并且胫骨突附着半月板根韧带。

髌骨位于四头肌腱内最大的籽骨。它的远端为一平面,近端为一微凸的三角形平面。后面的关节平面倾斜,形成内侧小关节面和宽的外侧小关节面。内侧和外侧小关节面分别形成滑车平面。

关节

髌股关节(PTFJ) 由髌小关节面关节和股骨髁的V形滑车槽形成的滑囊关节。滑车槽的正常变异深度和髌骨的形态,可能是引起PTKF 不稳定的原因。外侧髌骨的稳定,主要由内侧和外侧关节纤维膜聚集形成的髌支持带来维持。股四头肌和髌韧带保持头尾向的排列。

胫股关节为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形成的关节。平台的凹面由于有半月板而加深,凹面位于每个胫股层内周围,因此加强了关节的稳定性。后面,胫股层形成了髁间窝;前面,每个胫股层为PTFJ的延续。

半月板新月形纤维软骨结构,顶端无血管,末端为有血管的三角形结构。每个半月板可分为前角、后角和中央体。半月板的稳定是依靠胫骨粗隆上附着的根韧带和末端的半月板膜的聚集。内侧半月板为宽后角的C形;外侧半月板为同样宽度的4/5个环形,并且比内侧覆盖了更大的区域。外侧半月板膜不能附着后侧面,而是由韧带附着到

腘肌腱、腓骨和胫骨来维持稳定。

韧带

内侧副韧带(MCL) 为一窄带样韧带,附着在MFC的前内侧,并且附着在胫骨内侧面的远端。主要抵抗膝外翻。

外侧副韧带(LCL) 也是由纤维聚集形成的韧带,LCL附着在LFC 的外侧面,并附着在邻近胫骨的顶端上。主要抵抗膝内翻。膝后侧面的稳定也是依靠股二头肌和腘肌腱。

肌腱

股四头肌腱由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肌和股中间肌肌腱联合形成的宽厚肌腱,附着在髌骨上部。

髌肌腱为髌下方形成的宽韧带,附着在胫骨粗隆上。

关节囊

髌前滑囊为髌前皮下组织和邻近髌肌腱附着处形成的潜在的滑囊间隙。

半膜肌滑囊为腓肠肌头部内侧和半膜肌腱远端形成的潜在的滑囊间隙。由于腘囊肿或是Baker囊肿可能充满液体。

鹅掌滑囊由鹅掌肌腱(缝匠肌、股薄肌、半膜肌)的膝上附着处前内侧面形成的潜在的滑囊间隙。

图1(A)膝的前后位放射图像:1.内侧股骨髁;2.外侧股骨髁;3.内侧胫骨平台;4.外侧胫骨平台;5.腓骨头;6.内侧胫骨粗隆;7.外侧胫骨粗隆;8.腘神经沟,虚线。(B)膝部冠状位MR图像:1.内侧股骨髁;

2.外侧股骨髁;

3.内侧胫骨平台;

4.外侧胫骨平台;

5.前交叉韧带;

6.后交叉韧带;

7.内侧副韧带;

8.内侧半月板(体);

9.外侧半月板(体);白色箭头为髂胫束。(C)膝部矢状位MR图像:1.髌骨;2.外侧股骨髁;

3.外侧胫骨平台;

4.腓骨头;

5.四头肌腱;

6.髌肌腱;

7.关节软骨;

8.胫骨粗隆;

9.股二头肌;10.腓肠肌外侧头;黑色箭头为外侧半月板前角;宽黑色箭头为外侧半月板体;白色箭头为外侧半月板后角

[膝关节]解剖:膝关节的影像学特征

[膝关节]解剖:膝关节的影像学特征 解剖:膝关节的影像学特征 膝关节是一个高度运动、复杂的活动关节,是机体最大的滑液关节。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复杂的韧带结构,并有损伤的可能性。膝部的解剖知识是进行膝关节检查和了解膝关节损伤生物力学的基本要求。 骨性结构 股骨髁内侧股骨髁(MFC)比外侧髁(LFC)更宽,关节面更大,而LFC的前后位更大。髁的前关节面微凸,有V形沟,叫做滑车槽,与髌骨形成关节。在后面被髁间窝分离,在前面形成髁间切迹,并有交叉韧带穿过。 胫骨平台胫骨邻近关节面形成内侧和外侧凹形平台,内侧较大。平台被内侧和外侧髁间隆起分离,并且胫骨突附着半月板根韧带。 髌骨位于四头肌腱内最大的籽骨。它的远端为一平面,近端为一微凸的三角形平面。后面的关节平面倾斜,形成内侧小关节面和宽的外侧小关节面。内侧和外侧小关节面分别形成滑车平面。 关节 髌股关节(PTFJ) 由髌小关节面关节和股骨髁的V形滑车槽形成的滑囊关节。滑车槽的正常变异深度和髌骨的形态,可能是引起PTKF 不稳定的原因。外侧髌骨的稳定,主要由内侧和外侧关节纤维膜聚集形成的髌支持带来维持。股四头肌和髌韧带保持头尾向的排列。 胫股关节为股骨髁和胫骨平台形成的关节。平台的凹面由于有半月板而加深,凹面位于每个胫股层内周围,因此加强了关节的稳定性。后面,胫股层形成了髁间窝;前面,每个胫股层为PTFJ的延续。 半月板新月形纤维软骨结构,顶端无血管,末端为有血管的三角形结构。每个半月板可分为前角、后角和中央体。半月板的稳定是依靠胫骨粗隆上附着的根韧带和末端的半月板膜的聚集。内侧半月板为宽后角的C形;外侧半月板为同样宽度的4/5个环形,并且比内侧覆盖了更大的区域。外侧半月板膜不能附着后侧面,而是由韧带附着到

膝关节

膝关节 knee joint 李泉林 膝关节歌诀 膝关节最复杂,全身关节它最大; 内含两块半月板,前后韧带相交叉; 下肢运动很重要,能屈能伸实可夸。 膝关节(knee joint)是全身最大的关节,由位于股骨和胫骨之间的两个髁状关节和位于髌骨与股骨之间的一个鞍状关节组成。 膝外面观 在膝部后方外侧,可触及的圆形股二头肌肌腱,其前方为宽样状的髂胫束,二者之间有一浅沟。 在膝内侧,可触及西圆形的半腱肌,紧靠其前方的为交宽的半膜肌。 在膝前方,可以触及到髌韧带及髌骨。 关节面(articular surface) 膝关节关节面彼此极不适合。覆盖关节软骨的股骨髁几乎整个隆凸;胫骨的上关节面也被关节软骨覆盖,并被髁间区隔开,每侧关节面的中央部渐渐凹陷,周围部平坦,并有半月板位于其上面。 髌骨的关节面与股骨髌面彼此适合,股骨髌面延伸至两髁前面之上,想一个倒置的U 行。

关节囊(articular capsule) 纤维囊(fibrous capsule):纤维囊复杂,有的部分薄弱,有的部分由临近韧带的延伸部加强。纤维囊后部的垂直纤维在上方附着于股骨和髁间窝的后缘,下方附着于胫骨髁和髁间区的后缘,中部有腘斜韧带加强;纤维囊内侧部的纤维附着于股骨和胫骨髁关节面稍外侧,并与胫侧副韧带愈合。纤维囊外侧部纤维在腘肌上方附着于股骨,向下越过腘肌腱至胫骨和腓骨头。在髌骨上方纤维囊有一缺口,允许髌上囊与关节相通。 滑膜(synovial membrane):膝关节的滑膜是全身关节中最阔和最复杂的。 贝克囊肿:是膝关节囊滑膜突入腘窝形成的大肿胀。可被误诊为腘动脉瘤,肿胀破裂时,滑液向下渗入小腿,可被误诊为小腿深静脉栓塞。 滑膜囊(synovial bursa) 膝关节前面的滑膜囊有: (1)髌前皮下囊(subcutaneous prepatellar bursa):较大,位于髌骨下半部与皮肤之间; (2)髌下深囊(deep infrapatellar bursa):较小,位于胫骨和髌韧带之间; (3)髌下皮下囊(subcutaneous infrapatellar bursa):位于胫骨粗隆的下部与皮肤之间 (4)髌上囊(suprapatellar bursa):较大,位于股骨与股四头肌之间,多看做是关节的一部 分。 髌上滑囊炎:髌上囊位于髌骨上缘上方一掌宽处并与膝关节相交通。因此,膝关节渗出液可被挤入髌骨上区,髌骨叩诊可发现膝关节液综合征。 膝关节外侧面的滑膜囊有: (1)位于腓肠肌外侧头与关节囊之间的滑膜囊; (2)位于腓侧副韧带与股二头肌之间; (3)位于腓侧副韧带与腘肌之间; (4)位于腘肌腱与股骨外侧髁之间,常作为关节腔的延伸部。 膝关节内侧面的滑膜囊有: (1)位于腓肠肌内侧头与关节囊之间,并延伸至腓肠肌内侧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通常与膝关节相通; (2)位于胫侧副韧带和缝匠肌腱、股薄肌腱和半腱肌腱之间; (3)在胫侧副韧带深面,有数个数目和位置不恒定的滑膜囊,位于关节囊和股骨、内侧半月板、胫骨和半腱肌腱之间; (4)位于半膜肌腱与胫骨内侧髁极腓肠肌内侧头之间; (5)为一罕见的滑膜囊,位于半膜肌腱和半腱肌腱之间。

膝关节多层螺旋CT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

膝关节多层螺旋CT影像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CT影像解剖,有利于辨别正常结构与疾病发生后膝关节 结构异常变化,利于总结常见膝关节疾病的CT诊断。结果本组膝关节CT检查 15例,正常表现3例,外伤骨折4例,膝关节炎6例、关节结核1例,关节肿瘤1例。结论掌握认识膝关节正常CT影像解剖结构是诊断膝关节各种疾病的关键。【关键词】膝关节CT影像解剖常见膝关节疾病CT诊断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韧带是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也是多发病变的部位。膝关节是全身发病率最高的关节,膝关节疼痛也许是 所有关节中最难诊断的病症之一。它不仅涉及到关节内的各种病损,也常因各种 关节外因素引起。膝关节产生的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如疼痛、打软腿、关节 交锁等症状,既可以因为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引起,也可以因为髌股关节异常、关节软骨病变引起,甚至可能仅因为异常增生滑膜的嵌顿而引起。引起膝关节疾 病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一、外伤性原因,往往意味着关节内外稳定结构及其它 关节内结构的损伤;二、劳损性原因,常常提示肌肉肌腱止点末端病,三、退变 性原因,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退变、关节间隙狭窄及骨质增生。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例,均采用我院东芝4层螺旋CT进行平扫和MPI、3D等重建获 得图像信息,层厚2mm,层距2mm,分别摄取骨窗和软组织窗照片。男10例, 女5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0,膝关节CT正常表现3例,为其他疾病牵 涉到膝关节疼痛检查未见异常者;外伤骨折4例,其中髌骨骨折2例,胫骨隆突 骨折1例,股骨内外侧髁骨折1例;膝关节炎症6例;关节结核1例。除正常膝 关节外,其余均有相应临床症状,多因膝关节不适,疼痛,肿胀,或外伤后患者 无法屈曲行走而就诊检查。 2 膝关节正常CT影像解剖 2.1 膝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包括骨、韧带、肌腱和软骨,“股骨”是大腿的一根 大骨,“胫骨”是小腿的一根大骨,“腓骨”是非曲直小腿的一根细骨,髌骨也叫“膝 盖骨”,大约5—6cm,宽6—7cm高,位于膝关节其他两根骨头的前面。在膝关 节的两侧有两条韧带,即“内侧副韧带”我“外侧副韧带”。在膝关节内,有两条韧 带连接着股骨和胫骨,即“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因为它们的走行方向交 叉呈“十”字形,所以也叫做“前十字韧带”和“后十字韧带”。当然,从前后方向上 来说,“前交叉韧带”在前,“后交叉韧带”在后。韧带与肌腱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 韧带是连接骨与骨之间的组织,而肌腱是连接肌肉与骨之间的组织,二者共同作 用维护关节的稳定。半月板位于股骨与径骨之间,可将之视为膝关节内的“缓冲垫”。半月板本质上是一种软骨组织,但它是纤维软骨,不同于关节软骨,关节软骨是透明软骨。关节软骨是覆盖于一个关节两个骨端的一种特殊材料,白色、半 透明、有光泽、有弹性和硬度,所谓“关节面”即由关节软骨覆盖。关节软骨的功 能是吸收振荡,并提供一个极其光滑的负荷面以保证关节的正常活动。在膝关节内,关节软骨覆盖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的后面。膝关节有两组肌肉。位 于股骨前方的股四头肌由四块肌肉组成,其作用是把腿伸直;腘绳肌在股骨的后面,从臂部一直延伸到膝关节下方,作用是使膝关节弯曲。 2.2 一些膝关节常见病:1、髌骨软骨软化症又称髌骨软化症,是一种髌骨软 骨面与其相应的股骨髁面的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病因目前尚无定论,CT可显示 关节间隙狭窄软骨硬化囊样变,骨质增生,髌骨软骨的改变。2、髌韧带损伤,

关于膝关节影像,你需要牢记的内容骨科基础

关于膝关节影像,你需要牢记的内容骨科基础 膝关节的基本影像学方法包括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磁共振成像MRI等。各种影像学手段有优缺点,临床中应合理选择检查方法,从而利于膝关节疾病的辅助诊断 1X线摄影 X线摄影是骨关节影像检查的基本方法,又称平片,常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平片简便易行、费用低廉,且空间分辨率高,其空间分辨率高于CT和MRI。平片不仅能观察骨质改变,也能显示一定的软组织改变。X线摄影的数字化,亦称数字X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今年先后出现了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和直接数字X线摄影(Direct Digit Radiography,DDR)数字化X线摄影的曝光宽容度大。可对影像资料进行多种后处理,以获得最大量的诊断信息。这种方法显示骨结构细节基本上等于或优于常规平片。 正位膝关节摄片 正常膝关节正位像表现: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构成胫骨关节,关节间隙比较明显,股、胫两股的内侧髁之间的关节间隙与外侧髁之间的关节间隙宽度基本相等,通常很少超过4mm(球管距离100cm),如果超过4cm,提示可能存在关节内积液、软组织水肿和侧副韧带损伤等异常。髌骨全部与股骨下端重叠。沿股骨两侧髁之关节面作以横行切线,为胫上关节面切线。正常人这两条切线应当平行,强迫内翻或外翻时,其夹角在3°~5°。另外可作股骨纵轴线并与骨髁关节面切线交叉,两线夹成之外上角为股骨下角,一般在75°~85°,常为83°。再作胫骨纵轴线并与胫上关节面切线交叉,两线夹成之外下角为胫骨上角,整成在85°~100°

半屈侧位膝关节摄片 正常膝关节半屈侧位像表现:在半屈侧位片上,股骨两髁的前面与髌骨对应,关节间隙明显,股骨两髁之下面呈弧形,部分与胫骨两髁关节面对应。内外两关节间隙的宽度基本相等,胫骨髁间隆起与股骨髁的阴影部分重叠。在侧位片上,有两个重要的角是股髁角,另一个是胫后角。沿股骨干作一纵轴线,再沿股骨髁的长轴作一轴线,这两轴线交又的后方夹角即称为股髁角,正常值为90°~110°。沿胫骨骨干作纵轴线,再沿胫骨上关节面前、后缘作连线,这两线相交之后方夹角即称之为胫后角,正常此角小于90°。 髌骨轴位膝关节摄片 正常膝关节髌骨轴位片表现:可看到髌股关节、髌骨本身及与之对应的股骨部分的X线表现,髌骨轴位片有助于判断髌骨骨折、脱位、半脱位和髌股关节骨化、游离体、髌骨软骨软化症等。 2计算机体层成像与磁共振成像 CT已在我国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检查,在骨关节系统中弥补了普通X线摄影的影像重叠及软组织结构分辨不清的缺点,把毗邻的不同器官及组织直接显示成清晰的图像,极大地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MRI对骨关节-肌肉系统的检查是除X线常规检查外最佳的检查方法。可对全身各部位进行检查并可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其软组织显示能力高于CT成像,对病变范围显示更清楚,解剖关系更明确,可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但对钙化不敏感是MRI的一个缺点。 膝关节的正常CT与MRI表现与断面相关,在此以膝关节MRI表现为例介绍膝关节解剖影像学。

膝关节解剖学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膝关节解剖学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膝关节解剖学-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承担着身体重量的传递和支持,同 时也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了解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了解 膝关节相关疾病的防治和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膝关节的解 剖结构和主要功能。 一、结构解剖 膝关节由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其中股骨和胫骨之间为股骨下端 和胫骨上端的接触面,用软骨覆盖以减少摩擦。髌骨位于股骨和胫骨 之间,起到保护和增加力臂的作用。此外,膝关节还包括关节囊、韧带、滑膜和肌肉组织。 1. 股骨:股骨是大腿骨中最长且最重要的骨骼之一。其下端的两个 髁突称为内外髁,与胫骨的平台形成了关节面。 2. 胫骨:胫骨是小腿骨中的重要骨骼,位于股骨的内侧。胫骨上端 凸起称为胫骨平台,与股骨的相应部位相匹配。 3. 髌骨:髌骨位于股骨前方,与股骨和胫骨之间形成生物力学链。 髌骨的底部平整,与股骨的凹面接触。 4. 关节囊:关节囊是包裹膝关节的一层袋状结构,由纤维组织构成,具有保护和支撑关节的作用。

5. 韧带:膝关节中的韧带分为四条,分别是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它们起到保持关节稳定性和控制关节 活动幅度的作用。 6. 滑膜:滑膜覆盖在关节面上,具有分泌滑液和营养关节软骨的功能。 7. 肌肉组织:膝关节周围有许多肌肉,包括股四头肌、半腱肌、半 膜肌等,它们协同工作以保持膝关节的正常功能。 二、功能解析 膝关节是人体的重要关节之一,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 承担体重:膝关节是支撑人体体重的关键关节之一,它通过肌肉 和韧带的协调作用,将体重传递到下肢并分散到地面,使人体能够站 立和行走。 2. 运动功能:膝关节具备屈曲和伸展的功能,使人们能够屈膝坐下、站立起立,并参与各类运动活动,如走路、跑步、跳跃等。 3. 转向和旋转功能:膝关节也具备一定的转向和旋转功能,使人体 能够改变行进方向或调整姿势。 4. 稳定关节功能:膝关节通过韧带和肌肉的协同作用,保持关节的 稳定性。韧带限制关节在不正常方向的过度移动,肌肉则通过收缩和 松弛来支撑和调整关节的活动。

CT和MRI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

CT和MRI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的关节之一,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结构,其中包括韧带、肌肉、软骨和骨骼等。而膝关节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它可能会导致疼痛、不稳定感以及功能障碍。对于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准确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在这方面,CT和MRI成像技术在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膝关节韧带的解剖结构 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四条重要的韧带: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和外侧副韧带(LCL)。它们分别位于关节腔内和外,能够有效地稳定膝关节并保持其正常的运动功能。而这些韧带如果发生损伤,可能会导致关节的不稳定、扭伤和其他严重后果。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得到横断面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检查中,CT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韧带的骨折、骨质增生和其他与骨髓有关的病变。CT成像在韧带损伤中的主要价值在于评估韧带附着点的骨性结构,以及在创伤性骨折中的诊断和术后评估。 对于前交叉韧带(ACL)的损伤,CT通常可以显示骨折的存在,特别是胫骨和股骨的韧带附着点。CT还能够帮助医生评估ACL断裂后的骨撕裂和骨髓水肿等表现,有利于术前诊断和手术设计。 CT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较大,其主要优势在于骨性结构的评估和相关病变的诊断,但对于软组织的显示能力较差。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检查方法,它能够以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显示人体组织的细微结构,尤其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更好。在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检查中,MRI通常是更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于ACL损伤,MRI是一种敏感和特异的诊断工具。ACL断裂后,MRI能够清晰地显示韧带的完整性和损伤的部位,对于伴随的软组织挫伤、内侧结构的损伤和骨撕裂等表现也能够清晰显示。MRI还能够帮助医生评估韧带的肌腱移植术前的解剖变化,对于手术的设计和评估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PCL损伤,MRI也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MRI可以显示PCL的完整性、撕裂和扭曲,并且对于相邻关节软骨和骨髓的损伤也可以做出准确的评估。MRI还能够帮助医生排除或确认PCL关节附近的其他软组织结构损伤。

膝关节解剖及功能

膝关节解剖及功能 第一节:膝关节简介 膝关节位于大腿骨(股骨)和小腿骨(胫骨)之间,是人 体最大和最复杂的关节之一。膝关节由四个主要骨骼结构组成:股骨、胫骨、髌骨和腓骨头。它们通过韧带、肌肉和软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关节以支持身体的重量并保持运动的灵活性。 第二节:膝关节的解剖结构 1. 股骨(Femur) 股骨是膝关节中最长和最强壮的骨头,位于大腿部。它的 上端呈球形,连接到髋臼,下端分为两个髁,分别与胫骨的两个平台相匹配。 2. 胫骨(Tibia) 胫骨是膝关节中的第二长骨,位于小腿部。它位于股骨下方,与之相邻。胫骨的上端扩大形成胫骨平台,连接到股骨的髁。 3. 髌骨(Patella) 髌骨是位于股骨前方的三角形骨头,也被称为膝盖骨。它 通过韧带固定在股骨远端,帮助保护膝关节并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 4. 腓骨(Fibula) 腓骨是位于小腿部的第二长而细长的骨头。与胫骨不同, 腓骨并不直接参与膝关节的活动,但它在提供额外支持和干预弹跳运动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节:膝关节的结构和组织 1. 关节囊和滑膜 膝关节由关节囊包围,关节囊内有一层薄膜叫做滑膜。滑膜分泌滑液,减少关节表面的摩擦,保持关节的正常功能。 2. 半月板 膝关节中还有两个半月状软骨结构,它们分别位于股骨髁和胫骨平台之间。半月板帮助分担重量,增加关节稳定性,并缓冲关节运动时产生的冲击力。 3. 韧带 膝关节中有四个主要的韧带,它们起到连接骨头并稳定关节的作用。内侧和外侧副韧带连接胫骨和股骨侧面,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连接股骨髁和胫骨。 4. 肌肉 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对于支持和控制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至关重要。关节周围的四个主要肌肉群是股四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胫骨前肌肉。 第四节:膝关节的功能 1. 支持体重 膝关节承载着身体的重量,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和强大的韧带和肌肉支持,它能够提供稳定的基础,使我们能够站立、行走、奔跑等活动。 2. 吸收冲击 膝关节通过半月板和滑膜等结构,能够吸收来自运动和步行时产生的冲击力。这种吸收能力对于减少关节的磨损和损伤至关重要,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

【结构】膝关节矢状断层影像解剖学

【关键字】结构 [摘要] 目的为膝关节疾患的影像学诊断提供矢状断层解剖学基础。方法用成年男尸右膝部标本5例(新鲜3,福尔马林固定2),按解剖骨性标志画线,其中1 例标本先行矢状位MRI扫描,所有标本冻硬后,切制矢状断层解剖标本,每例切5 个断层,皆观察其内侧面。结果观察了构成膝关节的主要结构,交叉韧带、半月板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形态特征、位置、毗邻及其在连续断层的变化规律,并匹配同一断层之MRI。测量股骨内、外侧髁关节软骨厚为2.3 mm和2.4 mm,胫骨内、外侧髁关节软骨厚为2.5 mm和2.6 mm,髌骨关节软骨厚为5.3 mm,前交叉韧带长36.1 mm,前、后交叉韧带中部矢状径为6.32 mm和6.51 mm,内、外侧半月板矢状径为42.4 mm和33.2 mm,内侧半月板前、后部厚度为5.1 mm 和5.8 mm,外侧半月板为6.5 mm和7.1 mm。结论膝关节的矢状断层解剖各结构形态、位置及变化规律,对骨科及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膝关节;断层解剖;磁共振扫描成像 Sagittal sectional and imaging anatomy of the human knee joint GUO Zhao-long, ZHANG Xiao-wei, YANG Guang-fu, LIU Guo-qiang, ZHANG Feng-chang (Department of Anatomy, , , 710061, )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sagittal sectional anatomical basis for imaging diagnosis of human knee joint disorders. Methods A total of 5 specimens of the right knees of male adult cadavers (3 fresh, 2 fixed by formalin) were used. After 1 case was scanned by MRI, all specimens were frozen, and then each one was cut into 5 sagittal section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law of variation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articular cartilage, capsule cavity, ligament of cruciate and meniscu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hickness of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of the medial and the lateral condyle of femur was and , and that of the tibia was and . The thickness of the articular cartilage of patella was . The length and width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were and , respectively, and the width of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 The sagittal length of the medial and the lateral meniscus was and . The thickness of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parts of the medial meniscus was and , and that of the lateral meniscus and .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of the sagittal sectional anatomy of the knee joint, including the structures,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the measurement data, have laid the anatomical foundation for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 and arthroscopy. Key words: knee joint; sectional anatomy; MRI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因受力重,故创伤及劳损多见,居所有关节之首[1]。MRI 及膝关节镜已广泛用于膝关节伤病的诊断与治疗,但有关膝关节的断层影像解剖学,近期文献仅见到其横及冠状断层解剖[2-4],本文报道其矢状断层解剖,并匹配同一断层MRI作对照,旨在积累国人断层解剖学资料,以期为膝关节病变的MRI诊断及关节镜技术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选用国人中等身材无明显关节病变的成年男尸右膝部标本5例(新鲜冷藏3例,福尔马林固定2例),依影像学需要,按解剖学骨性标志画线,其中1 例新鲜标本先作矢状位MRI 扫描,所有标本冻硬后,切制与MRI一致的矢状断层标本,每例切5 个断层,皆观察其内侧面,用游标卡尺对主要结构进行测量[5]。 2 结果 2.1 膝关节矢状断层解剖 经髌骨内侧缘内处(断层1)

髌骨影像学诊断

髌骨影像学诊断 髌骨是人体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对 于膝关节的正常运动至关重要。在临床上,髌骨疾病常常导致膝关节 疼痛和功能障碍,因此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髌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至关重要。 一、髌骨的解剖结构 髌骨位于股骨远端的股骨滑车上方,是人体唯一的游离骨,其主要 功能是通过股四头肌的牵引力帮助膝关节伸直,并缓冲膝关节的压力。髌骨的后侧是由骨骺和骨软骨组成的髁状突,连接股骨滑车,前侧是 光滑的髌骨软骨面与股骨滑车软骨面相接。 二、常见的髌骨疾病 1. 髌骨半脱位: 髌骨半脱位是指髌骨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发生位置异常的病变。常 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以及髌骨滑出感。在影像学上,可以通过正位X线片和屈曲位X线片来评估髌骨是否处于正常位置。 2. 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膝关节外力冲击引起。在 骨折类型上,髌骨骨折可分为髌骨骨干骨折、髌骨骨刺骨折和髌骨分

离骨折等。通过X线、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技术可以准确判断骨折的类型和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 髌骨软骨损伤: 髌骨软骨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膝关节软骨疾病,常常由于慢性应力或外伤引起。髌骨软骨损伤的临床表现包括膝关节疼痛、髌骨推压痛和杵状膝等。在影像学诊断上,磁共振成像(MRI)是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可以准确显示髌骨软骨的损伤情况。 三、影像学诊断技术 1.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髌骨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正位X线片和屈曲位X线片,可以评估髌骨的位置、形态和骨折情况。此外,还可以通过X线片来观察膝关节的骨性畸形,如骨赘等。 2. CT扫描: CT扫描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骨折断裂图像,对于髌骨骨折的定位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CT扫描还可以评估髌骨的关节面和关节软骨的情况,对于了解髌骨软骨损伤的程度起到重要作用。 3. 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诊断髌骨软骨损伤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能够对软组织结构进行高分辨率的显示。MRI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髌骨软骨的损伤情况,并详细评估软骨的病灶范围、形态和信号强度等信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变化的影像学.docx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变化的影像学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的长期生存率部分取决于下肢的轴线对位和假体的安装角度。全膝关节置换术后X线平片的评价对手术技术的判断、原发症状的病因以及假体松动的早期细微改变的发现都是十分重要的。尽管假体的安装位置、假体对线和韧带平衡都有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但术后采用X线平片的方法来评价这些重要参数会受到膝关节的屈曲和下肢旋转的影响。在髋关节手术后,已经明确了髋关节假体的股骨假体会随着下肢旋转发生显著的内翻外翻对线改变[1]。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的屈曲和下肢的旋转对膝关节假体影像学参数的影响还没有研究报道。本文的研究目的为探讨下肢旋转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学轴线角度、下肢解剖轴线角度和胫骨解剖轴角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入选的标准为从20XX年9月到20XX年5月我科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2名患者,植入的假体均为Zimmer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这些患者的假体安装时,股骨髓内定位的外翻角均为外翻6°,胫骨假体前缘中点正对胫骨结节内1/3处,下肢机械力线为中立位0°。研究共入选了12名患者,10名女性,2名男性。 1.2测量方法 患者拍前后位全长平片的中立位的标准为患者双足内侧之间距离为30cm,双足平行站立,髌骨正对前方。拍片过程中始终保持拍

片探头的位置离膝关节保持60cm的距离,然后从患者胫骨外旋20°到内旋20°每内旋5°摄一次前后位全长平片。然后让患者膝关节屈曲10°,从胫骨外旋20°到内旋20°每内旋5°再拍一次前后位全长平片。在前后位全长平片上测量下肢力学轴线角度、下肢解剖轴线角度以和胫骨假体对线角度。下肢力学轴线角度为髋关节中心到膝关节中心,再由膝关节中心到踝关节中心的连线的角度,即髋膝踝角。下肢解剖轴线角度为股骨解剖轴和胫骨解剖轴的角度。胫骨假体对线角度为胫骨假体基座与胫骨解剖轴垂线的角度。 1.3统计学方法 测量角度的结果用SPSS15.1软件的方差分析来比较多组数据之间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下肢的旋转对下肢力学轴线角度有显著的影响 在内旋下肢的过程中,下肢力学轴线角度从胫骨外旋20°的内翻3°,变成胫骨内旋20°的外翻2°,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见图1)。 2.2下肢的旋转对下肢解剖轴线角度有显著影响 在内旋下肢的过程中,下肢完全伸直时下肢解剖外翻角从胫骨外旋20°的外翻7.57°减小为胫骨内旋20°的外翻3.71°,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见图1)。 2.3胫骨解剖轴角度同样随着下肢的旋转明显发生变化 胫骨解剖轴的角度从胫骨外旋20°的内翻1.6°变为胫骨内旋2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X线影像学分析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X线影像学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X线影像学表现,供临床借鉴。方法:以2017年 6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患2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施以X线检查,综合分析本组X线检查的结果,总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X线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20例病患X线检查提示,关节间隙狭窄者12例、髌骨增生者13例、骨质疏松者4例、关节 面硬化者9例、关节面下骨囊性变者1例、胫骨上端增生者14例、关节腔内游离体者1例、股骨下端增生者8例、韧带钙化者2例、腓骨头增生者3例、胫骨踝间嵴变尖者11例。结论:通过利用X线平片法,可为临床医师评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变程度和范围提供重要 指导,但由于X线平片无法将软组织病变清楚地显示出来,故,笔者建议可X线与MRI等其 它的检查手段进行合理联用,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X线平片;影像学特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变程度 临床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老年群体,患者在发病后可表现出关 节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从而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1]。X线平片在我国临床现 阶段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能够为诸多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此研究,笔者 将以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患(接诊于2017年6月-2018年12月)为对象,着重分析膝 关节骨性关节炎的X线影像学特征,现做出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患20例,包含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50-80岁之间,平均(63.49±7.15)岁;病程在0.5-18年之间,平均(5.92±1.34)年。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为单侧发病者,且 病历信息完整,检查依从性良好。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 与跛行等症状。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本组20例病患都施以X线平片检查,详细如下:选择IDC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设置投 照条件为60ms、70kV、15MAS与250mA,然后再对患者的病灶部位施以正、侧位片拍摄。 由本院中的1名临床经验丰富且高资历的放射科医师进行阅片,并经分析后作出最终的诊断。 1.3 评价指标 记录本组20例病患X线平片检查的结果,并做好相应的数据统计工作。 2 结果 本组20例病患X线平片检查提示,关节间隙狭窄者有12例,占总比例的60.0%;髌骨增生 者有13例,占总比例的65.0%;骨质疏松者有4例,占总比例的20.0%;关节面硬化者有9例,占总比例的45.0%;关节面下骨囊性变者有1例,占总比例的5.0%;胫骨上端增生者有14例,占总比例的70.0%;关节腔内游离体者有1例,占总比例的5.0%;股骨下端增生者有 8例,占总比例的40.0%;韧带钙化者有2例,占总比例的10.0%;腓骨头增生者有3例,占 总比率的15.0%;胫骨踝间嵴变尖者有11例,占总比例的55.0%。 3 讨论 现阶段,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我国临床上属于是一种常见病,通常由膝关节软骨退变损伤所致,可累及韧带、半月板、骨质以及滑膜等[2]。相关资料中提及,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

骨科X线解剖(四肢、关节)

骨科X线解剖(四肢、关节)

肘关节及前臂骨X线解剖(图文) 时间:2009-05-04 15:07:00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

腕关节及手X线解剖(图文) 时间:2009-05-04 15:09:55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 图1 手骨及腕关节X线像 腕骨的X线解剖常规X线片包括腕部后前位及侧位片。后前位(图2)片上,桡骨下端膨大,它向外下方伸出的尖部为桡骨下端远侧的致密边缘是腕关节面,与它相对的腕骨是手舟骨和月骨,其间相隔的透亮带是桡腕关节间隙的外侧半。尺骨下端的膨大是伸向内下方的突起是茎突。尺骨头的远侧与三角骨相对,两者之间有较宽的透亮区,是桡腕关节间隙的内侧半和桡尺远侧关节的关节分隔这两个关节的关节盘不显影,所以关节间隙显得特别宽阔。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形成一凸向近侧的弧形带状影,与桡、尺骨相对。豌豆骨呈圆形,与三角骨重叠。大、小多角骨的近侧缘与手舟骨相对,远侧缘分别与第1、2掌骨底相对。头状骨与第3掌骨底骨与第4、5掌骨底相对。钩骨钩呈致密的圆圈影重叠于钩骨的影像内。侧位片上,与桡腕关节对应的为手舟骨和月骨,月骨的远侧面与头状骨对应。 图2手骨及关节正位X线像

掌骨、指骨的X线解剖常规摄后前位,掌骨底略呈方形阴影,掌骨头阴影呈球形。远节指骨末端呈膨大的阴影。 肱骨X线解剖(图文) 时间:2009-05-04 15:03:00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 常规X线片是前后位及侧位,一般来说,摄肱骨上端X线片应包括肩关节(图1),下端应包括肘关节。肱骨干中段最细,骨密质最厚,前内侧缘有滋养管透亮线。肱骨干中、上部外侧缘骨质增厚隆起,表面不整齐,为三角肌粗隆,其下缘可见桡神经沟的影像。肱骨下端向两侧明显增宽,可见内、外上髁、肱骨滑车和肱骨小头影像。肱骨下端中央密度减低,为冠突窝和鹰嘴窝重叠所致。 图1 肱骨正位片 胫腓骨X线解剖(图文) 时间:2009-05-04 15:38:12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