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项基本护理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21项基本护理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T-

护理员手工卫生及消毒

L目的

清除手部污垢和大部分暂住菌。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洗手特征

L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3.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4.接触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5.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ICU病房、感染病房

的护理员的护理员);

6.处理污染物品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

物、排泄物、皮肤黏膜或伤口敷料后。

注意事项

1.洗手方法正确,手的每个部位都需洗到、冲净,使

用快速消毒剂时注意接触充分;

2.注意调节合适的水温、水流,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3.洗手过程中保持水龙头清洁;

4.手部不佩戴戒指、手镯等饰物、擦手毛巾应一次一巾。

相关知识

L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污垢、尘埃和有机

物。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袍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3.杀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全部微生物的过程。

-2-

协助患者口腔清洁

L目的

(1)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预防或减轻患者口腔异味,清除牙垢,增进食欲,确保患者舒适。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L告知患者口腔护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

2.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方法,避免呛咳或误吸。

3.指导患者口腔黏膜变化,化疗、放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可以用漱口液清洁口腔。

注意事项

L操作动作应当轻柔,避免假牙损伤黏膜及牙龈,对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应特别注意。

2.昏迷或意识模糊的患者禁止漱口。

相关知识:假牙的护理

L假牙也会积聚食物碎屑,必须定时清洗。使用假牙者应白天持续佩戴,对增进咀嚼的功能、说话与保持面部

形象均有利;晚间应卸下,可以减少对软组织与骨质的压力。

卸下的假牙浸泡在冷水杯中,以免遗失或损坏。不能自理者由护理员协助,操作前洗净双手,帮助病人取下上颗部分,再取下面的假牙放在冷水杯中。

2.用牙刷刷洗假牙各面,用冷水冲洗干净,让病人漱口后戴上假牙。

3.暂时不用的假牙,可泡于冷水中加盖,每日更换一次清水。不可将假牙泡在水中。不可将假牙泡在热水或酒精内,以免假牙变色,变形和老化。

4.如遇假牙松动、脱落、破裂、折断,但未变形时,应将损坏的部件保存好。

-3-

为患者做面部清洁

L目的

使患者面部清洁,面容美观,本人感觉舒适、自信,亲属感觉患者康复有效。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L有刘海或鬓角的,在征询患者同意后先用发夹固定。

3.操作过程中,配合保护引流管或导管的方法,避免牵拉、脱出。

4.告知患者操作过程中,如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及时告知护理员和护士。

注意事项

1.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感受和需求,保证安全。

2.对躁动、意识障碍的患者使用床护栏或采取其他安全保护措施。

3.操作过程中,注意节力、安全原则。

44-

为患者梳头

L目的

使患者头发整齐,建立患者健康形象,促进大脑血液循环,提升思维和感觉灵敏度。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L有刘海或鬓角的,在征询患者同意后先用发夹固定。

3.操作过程中,配合保护引流管或导管的方法,避免牵拉、脱出。

4.告知患者操作过程中,如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及时告知。

注意事项

L梳头时宜使用圆钝齿的梳子,以防损伤头皮。如发质较粗或烫成卷发,要用齿间较宽梳子。

5.发辫不可扎得过紧,以免阻碍血液循环或产生疼

痛,每天至少将发辫松开一次。

6.在操作过程中,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需求,密切

观察病情,发生异常及时处理。

- 5-

为卧床患者床上洗头

L目的

(1)去除头皮屑及污物,清洁头发,减少感染机会,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及头发的生长代谢。

(2)按摩头皮,促进患者舒适,增进心身健康,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L告知患者及家属床上洗头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洗头过程中如有心慌、气短、恶心、呼吸困难等不适,及时通知护理员。

注意事项

1.此操作适用于病情稳定的卧床患者,过于虚弱的患者不宜洗发;

2.操作过程中,用指腹部揉搓头皮,避免抓伤头皮;

3.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停止操作,

给予适当处理;

4.注意室温、水温,冬季注意保暖,及时擦干或吹干

头发,避免患者着凉。

一6一

足部清洁

L目的

保持足部清洁,增加患者舒适,改善患者血液循环,预防足部疾病。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告知患者足部清洁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及足部相关疾病知识。

注意事项

L观察足部血液循环情况,防止局部受压,必要时改变卧位用支架支撑。

3.足部如有开放性伤口则不要随意搓洗皮肤,以免加重损伤。

4.水温适宜,为患者保暖、保护隐私。

5.浸泡后应在足部涂以凡士林,使应痂部位软化并滋润干燥皮肤,不要剪去硬痂部位,以免损伤真皮层而留下瘢痕。

6.在操作过程中,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需求,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糖尿病足如足部有溃疡创面,其周围皮肤可用温水、中性皂液清洗,后用棉球擦干,避免挤压伤口和损伤创面周围皮肤。

-7-

为患者床上擦浴

L目的

(1)去除皮肤污垢,保持皮肤清洁。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增进健康。

(2)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排泄功能,预防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L告知患者清洁皮肤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配合要点。

3.操作过程中出现不适时应当及时告知护理员。

注意事项

L操作过程中注意与患者沟通,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速、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擦浴,并给于适当处理。

4.酌情更换热水、面盆及毛巾。脸盆和足盆不可混用。

5.保护患者P急私,尽量减少暴露,注意保暖,一般15-30分钟内完成。

6.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伤口和各种管路,避免伤口受压,管路打折扭曲。

7.注意擦净皮肤褶皱处,如腹股沟处,乳房下等。

8.观察皮肤,预防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发生。

相关知识

擦浴时水温为50-52。C或按患者习惯准备,切忌烫伤或冷刺激患者。

一8 一

患者的指/趾甲护理

L目的

保持生活不能自理患者指/趾甲的清洁、长度事宜。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1.告知患者修剪过程中与护理员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家属提供患者专用指甲剪更佳。

注意事项

L修剪过程中,及时与患者沟通,避免损伤甲床及周围皮肤。对于特殊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或有循环障碍的患者)应特别小心。

2.勿用尖锐器具掏甲缝,以免引起损伤感染。

-9-

协助患者更衣

L目的

(1)使患者保持干净形象,提高患者身体清洁舒适,满足其身心需要。

(2)特殊情况下,为医疗操作提供便利。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告知患者更衣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

注意事项

L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更衣方法,病情稳定可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更换;手术或卧床可采取轴式翻身法更换。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尽可能在被褥下操作,保护

患者隐私,更衣可与温水擦浴等同时进行。

3.注意保护伤口避免受压,各种管路保持通畅避免扭曲。

4.严格遵循更衣原则

(1)脱衣方法:无肢体活动障碍时,先近侧,后对侧;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先健侧,后患侧。

(2)穿衣方法:无肢体活动障碍时,先对侧,后近侧;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先患侧,后健侧。

-10-

整理床单位

L目的

使病床整洁干净,平整床上用品,使患者睡卧舒服。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告知患者更衣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

注意事项

L操作时遵循标准预防、节力、安全的原则,采用湿扫发清洁并整理床单位。

3.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引流管或导管牵拉,根据引流

管及输液管位置妥善安置。

4.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操作后对躁动、易发生坠床的患者拉好床档位或者采取安全措施,保证患者安全。

-11-

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

L目的

使病床整洁干净,平整床上用品,使病人睡卧舒服。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告知患者更衣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

注意事项

L评估操作难易程度,运用人体力学原理,防止职业损伤,合理使用床档保护患者,避免坠床。

3.操作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皮肤情况,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避免牵拉线路

4.使用橡胶单或防水布时,避免其直接接触患者皮肤。

5.避免在室内拍打被褥和枕头。

-12-

协助患者进食/水

L目的

协助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患者进食/水,保证食/水安全。

6.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1.进食时观察患者有无吞咽困难、呛咳、恶心、呕吐等,及时处理。

2.喂食时,注意喂食量、速度、温度,对暂需禁食或延迟进食的患者做好交接班。

3.需记录出入量患者,正确记录进食,水时间、种类、量等。

4.有餐前、餐中用药应指导患者按时服用,如有特殊饮食、治疗饮食,要做到心中有数。

5.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呛咳等情况,应暂停进食,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

-13-

协助病人床上使用便器

L目的

为卧床患者提供便器,满足基本生理需求。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告知患者及家属便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L避免拖、拉便盆,以免损伤患者能尾部皮肤,使用便器前应检查便器表面有无破损、裂痕等,禁用掉瓷便盆,以免损伤病人的皮肤。

3.如使用金属便盆,使用前可倒入少量热水加温,增进患者舒适感。

4.对于不能自主抬高臀部的患者不可硬塞或硬拉便器,必要时在便器边缘垫以软纸或布垫,以免损伤撕尾部皮肤。

5.观察排泄物的性状、量及麟尾部的皮肤,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14-

协助患者移向床头

L目的

帮助滑向床尾而自己不能移动的患者移向床头,使患者舒适。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L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2.指导患者和护理员同时用力。

注意事项

1.注意遵循节力原则。

2.护理员动作轻稳,避免对患者的拉、拽等动作,防止关节脱位。

3.应注意各种体位承重处的皮肤情况,预防压疮。

4.注意各种体位的舒适度,注意各种体位的安全,必要时使用床档或约束物。

-15-

协助患者翻身和检查皮肤受压情况

L目的

(1)协助不能自行移动的患者更换卧位,使患者感觉舒适。

(2)满足治疗与护理需要。

(3)减轻局部组织的压力,预防并发症。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1.告知患者及家属定时变换体位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如局部感觉不适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注意事项

L翻身过程中注意保护管路,应先将导管安置,妥当后仔细检查,保持导管畅通,注意安全、节力原则。

3.操作过程中拖、拉、推等,以免擦伤皮肤:两人协作时注意动作要协调、轻稳。

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与受压部位皮肤有无破损、红肿、发炎、感染等情况,做好预防压疮护理。

5.被动体位患者翻身后,确保肢体和关节处于功能位,石膏固定或伤口较大患者翻身后应使用软垫支撑。

-16-

拍背并协助患者有效咳嗽

L目的

对不能有效咳嗽的患者进行胸背部叩击,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6.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1.教会患者及家属有效咳嗽的方法。

2.告知患者家属咳痰时采取不同卧位的目的。

注意事项

L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严格掌握禁忌症。

3.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排

痰方式、时间、频率。

4.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5.咳血、气胸、肋骨骨折、肺水肿、低血压、AMI (急性心肌梗塞)时禁忌拍背。

6.患者胸腹部有伤口时,护理员要按住患者伤口,确保咳嗽时用力。

-17-

患者平车搬运法

L目的

用于不能起床的重症患者,运送患者入院或做各种特殊检查、治疗和手术等。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L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方法、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配合移动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尽量使患者靠近搬运者,以达到节力。搬运时,动作轻稳,协调一致,确保患者安全、保暖、舒适。

2.搬运中颅脑损伤、颌面部外伤及昏迷的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

3.在搬运患者过程中保证输液和各种导管引流的通

畅。

4.推车时车速适宜,护理员站于患者头侧,以便观察

病情,下坡时应使患者头部处于高处一端。

相关知识

L 一人搬运法:适用于儿科或上肢活动自如、体重较轻的患者。

2.二人搬运法:适用于不能活动、体重较重的患者。

3.三人搬运法:适用于不能活动或体重较重的患者。

4.四人搬运法:适用于颈椎、腰椎骨折和病情较重的患者。

-18-

轮椅运送操作流程

L目的

(1)护送不能行走的患者入院、出院、检查、治疗或室外活动。

(2)协助患者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及体力恢复。

5.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1.在推轮椅行走过程中,让患者身体位置尽量向后

靠,双手抓住扶手,以防前倾。

2.告知患者配合移动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L在平地上放好轮椅,用前需检查轮椅是否完好,行使和刹车顺畅。

3.患者上下轮椅时,椅背应与床尾平齐,固定好车

闸,防止扶病人入座时轮椅向后跑。

4.把脚踏板先收起来,等人坐稳后再把脚踏板放下;

下车时先把脚踏板收起来再下车。

5. 一定要系上安全带才能移动轮椅。

-19-

协助观察心电监测数据

L目的

(1)协助医护人员观测监护仪生理参数。

(2)维护仪器的运作正常,避免患者自行和护理过程无意中检测电极或探头脱落。

2.操作过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1.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摘除电极片。

2.和家属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注意事项

L发现对躁动患者,提醒护理员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3.患者要静卧,电极板要贴紧,移动病人时注意是否电极或探头脱落。

4.监护仪要离墙放置,病床及病员要离开墙壁。

5.其他电器与监护仪要有一定距离。

相关知识:体温计测量操作

L将体温计水银柱甩至35。C以下,选择测量的方法

测液温擦干腋下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置腋窝处,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10分钟后取出。

测口温口表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闭紧口唇,用鼻呼吸,告知患者勿咬体温计,3分钟取出。

2.及时取出体温计交给护士,整理患者衣服、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0-

协助患者雾化吸入

L目的

(1)湿化气道、稀释痰液、消炎挂痰、减轻咳嗽。

(2)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

(3)解除支气管痊挛,改善通气功能。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21-

患者密闭式静脉输液过程的看护

L目的

(1)保证药液顺利、安全的输入到患者体内。

(2)确保患者在获得一个相对舒适的治疗环境。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L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需长期输液者,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3.告知患者或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

4.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剧烈活动。

注意事项

1.对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血液回流、输液不畅、气泡、寒战、心慌、过敏等),应及时找护士或医生,不得擅自做主处理,更不得热敷或冷敷。

2.在护理病人时,不得打瞌睡、聊天、吃零食等。

3.输液过程中应主动和患者沟通个人身体感觉,严格观察注射部位皮肤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针头和输液器衔接是否紧密,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输液滴速是否适宜,以及输液瓶内溶液量等。

4.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最多不超过7天,并注意保护相应肢体,一旦发现针管内有回血,应立即报护理员处理。

5.溶液不滴时,排除输液管路被压或折叠因素后,都应及时报护士处理。

6.溶液滴过快

(1)看调节阀是否开太快,适当调整。

(2)输液管脱落,捏紧连接患者端管路,避免回血,报护士处理。

21项基本护理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21项基本护理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 T- 护理员手工卫生及消毒 L目的 清除手部污垢和大部分暂住菌。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洗手特征 L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3.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4.接触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5.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ICU病房、感染病房 的护理员的护理员); 6.处理污染物品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 物、排泄物、皮肤黏膜或伤口敷料后。 注意事项 1.洗手方法正确,手的每个部位都需洗到、冲净,使 用快速消毒剂时注意接触充分; 2.注意调节合适的水温、水流,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3.洗手过程中保持水龙头清洁; 4.手部不佩戴戒指、手镯等饰物、擦手毛巾应一次一巾。 相关知识 L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污垢、尘埃和有机

物。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袍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3.杀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全部微生物的过程。 -2- 协助患者口腔清洁 L目的 (1)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预防或减轻患者口腔异味,清除牙垢,增进食欲,确保患者舒适。 2.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指导内容 L告知患者口腔护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 2.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方法,避免呛咳或误吸。 3.指导患者口腔黏膜变化,化疗、放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可以用漱口液清洁口腔。 注意事项 L操作动作应当轻柔,避免假牙损伤黏膜及牙龈,对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应特别注意。 2.昏迷或意识模糊的患者禁止漱口。 相关知识:假牙的护理 L假牙也会积聚食物碎屑,必须定时清洗。使用假牙者应白天持续佩戴,对增进咀嚼的功能、说话与保持面部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护士的专业技术操作要全面、规范、细致、严谨。为此,我总结了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供广大护士参考。 一、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病人个体化评估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护理方案和 开展护理计划的依据。体格检查操作流程包括: 1.准备工作:安排好检查事项,收集病人基本信息,制定检查 流程和计划,准备好检查用品。 2.确立检查顺序:面部-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臀部- 生殖器。 3.评估操作标准:皮肤状态、粘膜状态、眼、耳、鼻、口、牙、心肺、腹部、四肢、颈部、背部等。 二、药物管理

药物管理是护理中的必要工作之一,要求护士熟知药品的使用、剂量、药理作用等信息,并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操作流程包括: 1.查清病人信息:包括姓名、病历号、年龄、性别、临床诊断、饮食禁忌及过敏史等。 2.确认医嘱:按照医师要求执行,如无法确认,必须与医师沟 通确认。 3.准备用药:确保药品品种、剂量、方式、给药时间等信息准 确无误。 4.注射给药操作:不同部位的注射有不同的操作技巧,如皮下 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 三、导管护理 导管护理是一项涉及多个护理技能的综合操作,包括了放置导管、维护导管、监测导管等过程。以下是导管护理操作流程:

1.放置导管:对于不同种类的导管,需要采用不同的放置方法和手术操作。 2.每日评估导管的位置和功能:包括导管是否存在移位、脱落或阻塞、导管出现漏液、自体导管引破、引流量异常等。 3.对导管进行维护:维护导管是控制感染、保障导管的安全的重要一环。 四、卫生护理 卫生护理是保证病人安全和健康的基础性工作,包括了常规护理、床位护理、病人洗浴、饮食喂养、压疮预防等,其操作流程如下: 1.进行常规护理:包括清洗口腔、清洗面部、更换衣物等。 2.床位护理:包括定期翻身、维持安全体位、维持肢体自由、避免受伤等。

50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考核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第一节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一、口温测量 口温测量操作流程 【操作目的】 1. 测量患者体温,了解有无发热 2. 检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操作流程】 1. 素质要求:服装整洁、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2.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测量部位;发热状况、判断热型 3. 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注意事项 4. 备齐用物:体温表、秒表、纱布、纸、笔 操作前 1. 核对:床号、姓名 2. 解释:测量方法 3. 询问患者30min 内有无剧烈运动 4. 询问患者30min 内有无进食 5. 询问患者30min 内有无面部冷热敷 6. 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7. 将体温表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 操作中8. 告知患者闭口,勿咬体温表 9. 3~5min 后取出体温表 10. 取出的体温表用浸有2000mg/L 有效氯溶液纱布擦净 11. 读取数值并记录 12. 将体温表浸泡在2000mg/L 有效氯溶液中 13. 整理床单位,安置患者 14. 清理用物,物归原处 操作后 1. 正确浸泡、消毒体温表,洗手 2. 正确绘制体温单 【注意事项】 1. 婴幼儿及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患者,禁忌测量口温。 2. 如患者不慎咬破汞体温表,应当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 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以食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观察要点】 观察患者发热状况、伴随症状,判断热型。 1/ 100

口温测量操作考核标准 项目分 值 考核内容 A B C 5 分 4 分 3 分 备注 操 作前20 素质要求 评估 告知 备齐用物 核对 解释 询问患者30min 内有无剧烈运动 询问患者30min 内有无进食 询问患者30min 内有无面部冷热敷 操 作中70 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将体温表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 告知患者闭口,勿咬体温表 3~5min后取出体温表 取出的体温表用浸有2000mg/L 有效氯溶液纱布擦净 读取数值并记录 将体温表浸泡在2000mg/L 有效氯溶液中 整理床单位,安置患者 清理用物,物归原处 操 正确浸泡、消毒体温表,洗手 作10 正确绘制体温单 后 总 分 100 操作得分: 2/ 100

21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9

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一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二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 三出院病人床单处理 四床上擦浴 五酒精(温水)擦浴 六热水袋的应用 七晨间护理 八晚间护理 九头发护理 十鼻饲法 十一、吸入疗法 十二、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十三、洗胃法 十四、灌肠法 十五、导尿术 十六、无菌技术操作 十七、药物抽吸法 十八、各种注射法 十九、静脉输液法

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铺床法 .

伸过床头中线将大单塞人床垫下,在床头约30厘米处,向上提起大单边缘使其同床边缘垂直,呈一等边三角形,以床缘为界.将三角形分为两半,上半三角覆盖于床上,下半三角平整塞在床垫下再将上半三角翻下塞与床垫下,形成直角。(2)至床尾拉紧大单,一手托起床垫,一手握住大单,同法铺好床角。(3)沿床边扇形拉紧大单中部边缘,然后双手掌心向上,将大单塞与床垫下。(4)从床尾转至对侧,同法铺大单。6、套被套:方法:(1)卷筒式:将被套反面向外,平铺于床上:开口端朝床尾,将棉胎平铺于被套上,上缘和被套封口边齐、将棉胎同被套上层一并由床尾卷至床头,或由床头卷至床尾,自开口处翻转,拉平系带、羞被上沿与床头平齐,边缘向内折叠和床沿平齐。尾端向内折叠和床尾齐。(2)“s”型式:被套正面向外使被套中线与床中线对齐平铺于床上。开口端的被套上层翻转向上约1/3,将折好的棉胎放人被套开口内,底边同被套开口边齐,拉棉胎上边至被套封口处,再将竖摺的棉胎两边打开与被套平齐(先近侧后对侧),对好两上角,棉被上沿与床头平齐,逐层拉平棉被,系带打结,按卷筒式折叠成信封式。 (3)被套—侧开口法:被套正面向外,开口背门平铺于床上,将被套开口上层翻转向上,棉胎横摺三折放被套开口内,底边同被套开口边平齐,棉胎在被套内展平,棉被上缘与床头平齐、逐层拉平被套,按卷筒式折叠成信封式。7、毛毯:毛毯对齐中线,毛毯上端距盖被15厘米,床尾展平。8、铺罩单:正面向上对齐中线,上端与床头齐、向外反折约20厘米,床尾罩与毛毯一并塞于棉被下成斜角垂于床边。9、转至对侧同法

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流程 和评分标准 一、铺床法 (四)卧床患者更换床单法(change an occupied bed) 【卧床患者更换床单操作流程】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活动能力、配合程度等,向患者解释更

【卧床患者更换床单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技术操作要求 评分标准 扣分 仪表 5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评估 8 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的年龄、病情、有无输液、引流、导尿、伤口、皮肤受压及肢体活动 情况等。患者的认知反应: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心理反应、情绪状态及合作程度等。向患者解释更换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未评估不得分 少评估各扣2分。 操作 用 物 5 清洁的大单、中单、被套、枕套、床刷。需要时备清洁衣裤。 缺一件扣1分。 放置顺序零乱扣2分。 准备 推护理车至床旁,放于床尾正中,距床20cm,移开床旁桌、椅 放下床头和膝下支架,放下同侧床栏,拉起对侧床栏,妥善固定各种管道 把枕头移向对侧,松盖被,协助患者移向对侧,侧卧背向护士 松开近侧污单 将中单污染面向里卷塞于患者身下,扫橡胶单,搭于患者身上 将大单污染面向里卷塞于患者身下,扫床褥 铺近侧清洁大单,对侧大单内折后塞于患者身下 铺平橡胶单,铺清洁中单,对侧内折后塞于身下,近侧塞入床垫下 协助患者转身移向近侧,卧于铺好床单的一侧,侧卧面向护士 护士转至对侧松开污单,上卷中单至床中线处,取出中单,放于污衣袋内 清扫橡胶单并搭在患者身上,将污大单自床头内卷至床尾处,取出放污衣袋内,清扫床褥,铺对侧清洁大单、橡胶单、中单 换大单、中 单 换被套 协助患者平卧,将枕头移向床中间, 展开被套,铺清洁被套于盖被上 将棉胎由污被套中撤出套在清洁被套内展开 撤出污被套放于污衣袋内 系好系带,折成筒,被尾部分塞于床垫下 换枕套 整理用物 按要求移回床旁桌、椅 清理物品 洗手 换清洁枕套,开口背门 拍松放于患者头下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护理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必须熟练掌握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介绍50项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并提供相应的评分标准。这些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旨在帮助医护人员实施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静脉置管操作 1.准备工作: (1)患者护理需求评估; (2)术前核对患者身份; (3)确保所需设备材料齐全。 2.操作流程: (1)洗手,戴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脉搏氧饱和度监测; (3)局麻或表面麻醉; (4)皮肤消毒,覆盖无菌巾; (5)穿刺静脉,注射局部麻醉剂;

(6)切口扩张,置入置管; (7)确认无回血,固定置管。 3.评分标准: (1)规范的操作流程; (2)正确选择静脉穿刺点; (3)熟练使用消毒和无菌技术; (4)穿刺顺利,置管位置正确; (5)置管固定可靠。 二、导尿管的插入和固定 1.准备工作: (1)明确导尿需求和导尿方式; (2)术前核对患者身份、病情评估。 2.操作流程: (1)向患者说明插尿管的目的和过程;

(2)洗手,戴手套; (3)准备所需材料,包括导尿管、消毒液等;(4)给予患者适当的隐私; (5)皮肤消毒; (6)导管插入膀胱; (7)固定导尿管。 3.评分标准: (1)按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2)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3)使用正确的消毒液进行皮肤消毒; (4)导尿管插入顺利; (5)固定导尿管可靠。 三、伤口处理 1.准备工作: (1)检查伤口情况,包括深度、范围、并发症等;

(2)了解患者过敏史及相关药物使用情况。 2.操作流程: (1)洗手,戴手套; (2)清洁患者伤口; (3)使用适当的止血措施; (4)遵循伤口处理原则进行伤口修复;(5)固定伤口。 3.评分标准: (1)仔细检查伤口情况; (2)熟练使用清洁和止血技术; (3)遵循伤口处理原则; (4)伤口修复完整且固定可靠。 四、气管插管 1.准备工作:

护理技术操作项目50项及评分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项目50项及评分标准 标题:探讨护理技术操作项目50项及评分标准 导言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已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深入探讨护理技术操作项目50项及评分标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护理技术操作的要点和标准,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一、头部护理 1. 寻找脊柱椎弓的位置,评分标准:正确率100%。 2. 正确的头部翻身操作,评分标准:无头部抬起、按压或受力损伤。 二、口腔护理 3. 正确使用漱口杯,评分标准:水温适宜,患者无窒息或溢出水滴。 4. 刷牙操作规范,评分标准:刷牙片段完整,无牙龈出血。 三、皮肤护理 5. 床位及体位调整,评分标准:患者体位符合护理要求,无肌肉局部受压。 6. 有效保持皮肤清洁,评分标准:患者皮肤干爽,无皮肤感染。

四、导尿管护理 7. 导尿管插入操作流程规范,评分标准:无插入阴道、直肠或膀胱穿孔。 8. 导尿管留置护理标准,评分标准:无导尿管滑落或固定不牢。 五、造口护理 9. 防止造口感染的操作要点,评分标准:患者无造口部位红肿或渗液。 10. 造口袋更换操作规范,评分标准:无造口袋脱落或粘连不牢。 六、胃管护理 11. 胃管插入操作规范,评分标准:无胃部异物误吸或呕吐。 12. 胃管喂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无药物外溢或反流。 七、管束护理 13. 使用约束带规范,评分标准:患者无皮肤受压、勒痕或褥疮。 14. 管束护理定时解除,评分标准:患者无长时间不解除约束带的情况。 八、体温、脉搏和呼吸的测量 15. 体温测量规范操作,评分标准:无超过规定时间未测温或测温位置不当。 16. 脉搏和呼吸的测量操作规范,评分标准:误差范围不超过正常值5%。

50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50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考 核标准 基础护理技术是医护人员的必备技能,它包含了很多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下面是。 1. 手卫生操作流程:包括洗手、消毒及穿戴手套。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按照流程操作,洗手达到规定时间(20-30秒),穿戴手套无破损。 2. 看护卧床病人操作流程:包括病人翻身、更换床单、口腔护理等。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操作,保证病人舒适,床单整洁,口腔清洁。

3.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包括静脉通路的开放、连接输液器等。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操作,保证静脉通路通畅,输液器连接牢固。 4. 注射操作流程:包括皮下、肌肉和静脉注射等。考核标准:能够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采用无菌操作,确保注射安全。 5. 利尿操作流程:包括导尿、更换尿布等。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操作,导尿过程无刺激,尿布整洁。 6. 饮食护理操作流程:包括餐前准备、宣教、喂食等。考核标准:能够正确准备食物,根据病人需要进行宣教,保证饮食安全。

7. 拔除引流管操作流程:包括胃管、尿管等。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操作,保证拔除过程无疼痛和感染。 8. 皮肤护理操作流程:包括擦洗、涂抹药膏等。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操作,保证皮肤清洁,涂抹药膏均匀。 9. 血压测量操作流程:包括选择正确袖带、测量位置等。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测量,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10. 吸痰操作流程:包括口腔、气管吸痰等。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操作,保证吸痰过程顺利,无刺激。 11.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操作,保证按压准确、呼吸通畅。

12. 疼痛评估与缓解操作流程:包括疼痛评估方法、给药等。考核标准:能够正确评估疼痛程度,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恰当的缓解措施。 13. 体温测量操作流程:包括口温、腋下温、肛温等。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测量体温,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14.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包括贴电极、连接监护仪等。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操作,保证监护仪正常工作。 15. 疾病诊断与护理操作流程:根据不同病种制定相应护理计划。考核标准:能够正确判断疾病类型,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执行。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以下是一份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的示例: 一、操作流程 1. 测量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核对病人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2)准备测量工具和记录本; (3)按照正确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4)记录测量结果,并做出相应处理。 2. 口腔护理: (1)核对病人信息,评估口腔情况; (2)准备口腔护理用具,如棉签、漱口水等; (3)按照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口腔护理; (4)记录护理情况和效果。 3. 皮肤护理: (1)核对病人信息,评估皮肤情况; (2)准备皮肤护理用具,如清洁剂、消毒液等; (3)按照正确操作方法进行皮肤护理; (4)记录护理情况和效果。 4. 饮食护理: (1)核对病人信息,评估饮食需求; (2)准备饮食用具和食物; (3)按照正确操作方法进行饮食护理; (4)记录饮食情况和效果。

5. 排泄护理: (1)核对病人信息,评估排泄需求; (2)准备排泄用具和药品; (3)按照正确操作方法进行排泄护理; (4)记录排泄情况和效果。 二、评分标准 1. 测量生命体征: (1)操作时间:5分钟以内,得分为80分以上;(2)操作时间:5-7分钟,得分为70-79分;(3)操作时间:8分钟以上,得分为60分以下。 2. 口腔护理: (1)操作规范,得分为80分以上; (2)操作存在轻度不规范,得分为70-79分;(3)操作不规范,得分为60分以下。 3. 皮肤护理: (1)操作规范,得分为80分以上; (2)操作存在轻度不规范,得分为70-79分;(3)操作不规范,得分为60分以下。 4. 饮食护理: (1)操作规范,得分为80分以上; (2)操作存在轻度不规范,得分为70-79分;(3)操作不规范,得分为60分以下。 5. 排泄护理: (1)操作规范,得分为80分以上;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在医疗领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护理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和改善,保护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促进康复和治愈。为了确保护理的质量和标准,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和护理机构开始实施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评分制度,通过对护理流程和评分标准的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和误诊率。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1.体温测量:体温测量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正常体温在36.5℃~37.5℃之间,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是疾病的表现。在测量体温时,护士应当采用消毒过的体温计,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应当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隐私。 评分标准:体温测量的评分标准包括正确选择体温计,正确消毒体温计,正确测量体温,及时记录体温数据等。

2.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是维护口腔卫生的重要环节,可以预防 口腔炎症和龋齿等问题,同时也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自信心。 评分标准:口腔护理的评分标准包括正确选择口腔清洁剂,正 确清洁牙齿和口腔软组织,减轻或预防出血和口腔炎症等。 3.皮肤护理: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刺 激和损伤的部位之一,因此皮肤护理很重要。护理人员应当为患 者选择合适的皮肤清洁剂和保湿剂,避免皮肤过度清洁或过度干燥。 评分标准:皮肤护理的评分标准包括正确选择清洁剂和保湿剂,正确按摩和涂抹皮肤,防止或减轻皮肤损伤和炎症等。 4.导尿操作:导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主要是为了排尿和 采集尿液样本,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评分标准:导尿操作的评分标准包括正确选择导尿管和导尿包,正确准备导尿器材,正确操作导尿管的插入和排尿过程,及时更 换导尿包,避免导尿相关并发症等。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1.体温测量:用体温计测量患者的体温,评分标准:准确性、规范操作、卫生条件等。 2.血压测量:用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评分标准:准确性、规范操作、卫生条件等。 3.心电图检查:采集患者的心电图数据,评分标准:采集准确、操作规范、卫生条件等。 4.静脉输液:将药物或营养液经静脉输送到患者体内,评分标准:无痛、无漏液、输液速度合适等。 5.中心静脉置管:将导管经颈部或腋下插入体内,评分标准:无痛、无感染、导管位置正确等。 6.肠内营养支持:通过胃管或肠管将营养液经口腔或鼻腔插入体内,评分标准:无痛、无漏液、进食顺畅等。 7.膀胱造瘘护理:对人工膀胱造瘘患者进行护理,评分标准:无痛、无感染、排尿畅通等。 8.气管插管:将插管经口或鼻插入患者气管,评分标准:无痛、无误吸、通气顺畅等。 9.气管切开护理: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护理,评分标准:无感染、无误吸、通气顺畅等。 10.吸痰:通过管路吸取呼吸道分泌物,评分标准:无痛、无误吸、吸痰深度合适等。 11.气管切除术后护理:对气管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护理,评分标准:无感染、通气顺畅、口腔卫生等。

12.经皮内镜胃造瘘护理:对经皮内镜胃造瘘患者进行护理,评分标准:无感染、管路通畅、进食顺畅等。 13.胃肠减压:通过管路将胃肠内的气体或液体排出,评分标准:无痛、无误吸、管路通畅等。 14.磁共振检查护理:对接受磁共振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评分标准:操作规范、耐心细致、保持患者舒适等。 15.CT检查护理:对接受CT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评分标准:操作规范、保持患者舒适、保护患者隐私等。 16.X光检查护理:对接受X光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评分标准:操作规范、保护患者隐私、保持患者舒适等。 17.耳鼻喉科检查护理:对接受耳鼻喉科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评分标准:操作规范、保持患者舒适、减轻痛苦等。 18.消化内镜检查护理:对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评分标准:操作规范、保护患者隐私、减轻痛苦等。 19.血透护理:对进行血透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评分标准:操作规范、无感染、无痛等。 20.肝素泵护理:对接受肝素泵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评分标准:操作规范、无感染、无痛等。 21.血糖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来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评分标准:操作规范、准确性、保持患者隐私等。 22.血脂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分标准:操作规范、准确性、保持患者隐私等。 23.血氧饱和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来评估呼吸功能和氧气供应情况,评分标准:操作规范、准确性、保持患者舒适等。

护理操作规范及流程1-20

第一部分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及流程 一、面部清洁及梳头技术服务规范 (一)工作目标 使患者面部清洁、头发整洁,感觉舒适。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节力、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及个人卫生习惯,选择实 施面部清洁和梳头的时间。 3、按需要准备用物。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味,嘱患者若有不适告知护士。 5、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了解其需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尊重患者的个人习惯,必要时涂润肤乳。 7、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面部清洁,头发整洁,感觉舒适。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护士处理及时。 面部清洁及梳头技术操作流程 二、 1 2 洁度, 3 4 通, 5 6 7 1 2 三、 1、 2、 3、 1、 2、

3、准备用物,房间温度适宜,保护患者隐私,尽量减少暴露,注意保暖。 4、保持水温适宜,擦洗的方法和顺序正确. 5、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护伤口和各种管路;观察患者的反应,出现寒战、面色苍白、呼吸 急促时应立即停止擦浴,给予恰当的处理. 6、擦浴后观察患者的反应,检查和妥善固定各种管路,保持其通畅. 7、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感到清洁、舒适、身心愉快。 3、护理过程安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理处理及时。 床上温水擦浴技术操作流程 1 2 3 4 5 6 7 1 2 3 1 2 3 4 5 6 7 8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口腔卫生得到改善,粘膜、牙齿无损伤。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处理及时。 口腔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六、 1、 2、 3、 4、 5、 6、 1、 2、 七、 1、 2、 3、 4、 5、 6、 1、 2、 八、 1、 2、 3、

2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东莞石龙华泰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目录 1、无菌技术(铺无菌盘) 2、皮内注射术 3、肌内注射术 4、静脉留置针技术 5、吸痰 6、氧气吸入技术(氧气筒鼻导管给氧法) 7、口腔护理 8、生命体征测量技术(体温脉搏呼吸测量) 9、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无创血压测量) 10、徒手心肺复苏术 11、电除颤技术 12、鼻饲(肠内营养) 13、更换引流袋/瓶技术 14、导尿术 15、灌肠术(大量不保留灌肠术) 16、胃肠减压技术 17、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18、痰标本采集法 19、轴线翻身法 20、血糖检测技术

无菌技术(铺无菌盘) 【护理目标】 正确使用无菌巾布置无菌盘(区域),形成无菌区,短期内放置无菌物品或进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区域与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 【操作重点步骤】 1.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操作区宽敞、清亮、明亮。治疗盘清洁、干燥。 3.按无菌操作技术,取出无菌巾铺于治疗盘构成无菌盘。铺好的无菌盘上下层无菌巾的开口边缘应对齐并向上折叠盖严。 4.往无菌盘里摆放无菌物品放置有序,方便取出。摆放时不可触及或跨越无菌区,并保持无菌盘于腰平面至视野之内。 5.铺好的无菌盘在4h内使用。无菌盘使用后即需更换。 6.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物品、敷料按医疗废物处置要求进行分类处置。非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置。治疗巾由洗衣房集中清洗。 【结果标准】 1.铺盘方法正确,无菌面没有被污染。 2.污染的无菌盘得到及时更换。 3.操作过程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相关链接】 无菌治疗巾包内治疗巾的折叠方法: 1.纵折法:治疗巾纵折两次,再横折两次,开口边向外。 2.横折法:治疗巾横折后纵折,再重复一次。 【实施要点及评分标准】

2022年医院25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指引与评价标准

25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指引与评价标准 (2021.12制订) 目录 1.肌肉注射操作流程与指引 (1) 2.皮下注射操作流程与指引 (2) 3.皮内试验操作流程与指引 (3) 4.静脉输液穿刺操作流程与指引 (4) 5.吸氧操作流程与指引 (6) 6.有氧雾化吸入疗法操作流程与指引 (7) 7.经口鼻腔吸痰操作流程与指引 (8) 8.痰培养采集流程与指引 (9) 9.大量不保留灌肠流程与指引 (10) 10.鼻饲操作流程与指引 (11) 11.口腔护理操作流程与指引 (13) 12.导尿操作流程与指引 (15) 13.会阴擦洗操作流程与指引 (17) 14.生命体征测量操作流程与指引 (18) 15.静脉采血操作流程与指引 (19) 16.穿脱隔离衣操作流程与指引 (20) 17.无菌技术操作流程与指引 (21) 18.洗手技术操作流程与指引 (22) 19.床上洗头操作流程与指引 (23) 20.床上擦浴操作流程与指引 (24) 21.晨间护理操作流程与指引 (26) 22.预防压疮法操作流程与指引 (27) 23.冰袋冷敷法操作流程与指引 (28) 24.热水袋使用流程与指引 (29) 25.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与指引 (30)

(2021.12制订) 备注:打“★”号的表示:如果操作者未做到位,将一票否决;一般项目存在6个以上问题时视为不合格;在实施情况一栏中用打√或打×表示有无做到位,或将问题写下来。

(2021.12制订) 备注:打“★”号的表示:如果操作者未做到位,将一票否决;一般项目存在6个以上问题时视为不合格;在实施情况一栏中用打√或打×表示有无做到位,或将问题写下来。

新版二十七项操作修改版

临床护理技术 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山东肿瘤医院

目录 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 2、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 3、鼻饲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7) 4、胃肠减压术考核评分标准 (10) 5、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2) 6、女病人导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4) 7、氧气吸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6) 8、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8) 9、简易呼吸器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1) 10、除颤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2) 11、心电、SPO2/NIBP监护技术考核标准 (24) 12、密闭式输液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7) 13、输液泵使用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9) 14、静脉留置针置入技术操作考核标准 (31) 15、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3) 16、肌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5) 17、皮内注射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7) 18、皮下注射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9) 19、静脉采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 (41) 20、经口腔/鼻腔内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3) 21、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5) 22、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8) 23、口服给药法操作评分标准 (50) 24、血糖监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2) 25、物理降温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4) 26、床上洗头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7) 27、患者入/出院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59)

一、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湖北省2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目录 1、无菌技术(铺无菌盘) 2、皮内注射术 3、肌内注射术 4、静脉留置针技术 5、吸痰 6、氧气吸入技术(氧气筒鼻导管给氧法) 7、口腔护理 8、生命体征测量技术(体温脉搏呼吸测量) 9、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无创血压测量) 10、徒手心肺复苏术 11、电除颤技术 12、鼻饲(肠内营养) 13、更换引流袋/瓶技术 14、导尿术 15、灌肠术(大量不保留灌肠术) 16、胃肠减压技术 17、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18、痰标本采集法 19、轴线翻身法 20、血糖检测技术

无菌技术(铺无菌盘) 【护理目标】 正确使用无菌巾布置无菌盘(区域),形成无菌区,短期内放置无菌物品或进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区域与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 【操作重点步骤】 1.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操作区宽敞、清亮、明亮。治疗盘清洁、干燥. 3.按无菌操作技术,取出无菌巾铺于治疗盘构成无菌盘。铺好的无菌盘上下层无菌巾的开口边缘应对齐并向上折叠盖严。 4.往无菌盘里摆放无菌物品放置有序,方便取出.摆放时不可触及或跨越无菌区,并保持无菌盘于腰平面至视野之内. 5.铺好的无菌盘在4h内使用。无菌盘使用后即需更换。 6.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物品、敷料按医疗废物处置要求进行分类处置.非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置。治疗巾由洗衣房集中清洗。 【结果标准】 1.铺盘方法正确,无菌面没有被污染. 2.污染的无菌盘得到及时更换。 3.操作过程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相关链接】 无菌治疗巾包内治疗巾的折叠方法: 1.纵折法:治疗巾纵折两次,再横折两次,开口边向外。 2.横折法:治疗巾横折后纵折,再重复一次。 【实施要点及评分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铺备用床操作流程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 准备评估:评估床单位及被褥是否安全、舒适、清洁、 周围有无患者进餐或作治疗 用物准备:床、床垫、大单、被套、棉胎或毛毯、枕套、 枕芯等 环境准备:做好同病室患者的沟通工作 移开床旁桌距床20cm 移桌椅移开床旁椅至床尾正中15cm 将用物置于椅上 将大单中缝对齐床中线,依次打开大单 铺近侧床头床角 同法铺近侧床尾床角 铺大单两手将中部边缘大单拉紧,向内塞入,双手心 向上平铺于床垫下 从床尾转至对侧同法铺完大单 将被套中缝对齐床中线,依次打开被套 套被套打开被套口,将毛毯放于正中 依次铺平四角,保证被头充实,系好被套带 铺成被筒且盖被上缘距床头15cm,折被尾 套枕套将枕套套于枕芯上,四角充实、平整 将枕头平放于床头,上端与床头对齐,开口背 门 桌椅还原 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整理 洗手

铺备用床操作评分标准

铺麻醉床操作流程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 准备评估:评估床单位及被褥是否安全、舒适、清洁、 患者 手术名称、部位、麻醉方法、同室患者心理反 应、 周围有无患者进餐或作治疗 用物准备:床、床垫、大单、被套、棉胎或毛毯、枕套、 枕芯、橡胶单、中单、麻醉盘(开 口器、舌钳、压舌板、血压计、听诊器、手 电筒、牙垫、通气导管、氧管、治疗碗、纱 布、棉签、、治疗巾、弯盘、记录牌、吸痰

管)、如全麻患者要准备急救物品 环境准备:做好同病室患者的沟通工作 移开床旁桌距床20cm 移桌椅 移开床旁椅至床尾正中15cm 将用物置于椅上 将大单中缝对齐床中线,依次打开大单 按铺备用床法铺大单 将第一条橡胶单及中单对好中线铺在床中部,上缘距铺大、中、胶单 床头45--55cm(离床头一个前臂) 第二条橡胶单及中单铺在床头,上端齐床头,下端压 中部橡胶单及中单上,边缘塞于床垫下(放在床头顶 端,中间接口不会形成压疮) 从床尾转至对侧同法铺完大单、胶单、中单 按铺备用床法套好被套 套被套 盖被边缘向内折合于床缘平齐,铺成被筒 将盖被呈扇形三折,叠于一侧床边 套枕套 将枕套套于枕芯上,四角充实 将枕头立于床头,开口背门 移回床旁桌,椅放于对侧 麻醉盘放于床旁桌上 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整理 洗手 铺麻醉床操作评分标准 考生姓名: 所在科室: 主考老师: 考核日期 :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202x年最新版)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202x最新版 目录 一、手卫生技术(一般洗手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口腔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五、鼻饲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六、留置导尿管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七、胃肠减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八、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九(一)、氧气吸入(氧气筒供氧)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九(二)、氧气吸入(中心供氧)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换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一、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二、快速血糖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三、口服给药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四、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五、密闭式周围静脉输血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六、BDY型密闭式防针刺伤型安全留置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八、静脉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九、PICC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动脉采血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二、皮内注射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四、物理降温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五、单人心肺复苏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六、经鼻或口腔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十八、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九、人工呼吸机应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一、非同步心脏电除颤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二、轴线翻身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三、患者搬运法(协助患者移向床头)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四、患者约束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六、咽拭子培养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七、电动洗胃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八、“T”管引流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膀胱冲洗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一、脑室管引流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三、会阴消毒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四、新生儿暖箱应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五、光照疗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六、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七、听胎心音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八 (一)、患者入院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八 (二)、患者出院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九、预防患者跌倒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