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育学界,关于主体性教育的探讨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可以说,主体性教育理论是一种时代的哲学,历经30年的探索、研究和实验,主体性教育理论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对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是所有教育者都应该思考和关注问题,本文着重探索主体性课堂教学,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思考,从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思考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落实主体性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为真正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我尝试“自学—讨论—分享”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

(1)、自学,是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首要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魏书生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教师要树立“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之前,把每个框题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点和难点告诉学生,便于学生自学。其次要变“讲堂”为“学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自由去学习,去讨论,去分享学习的成果,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上,课前我就会把每一节新课的知识要点和重难点告诉学生,帮助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深入;而且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的。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了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和对新知的畏惧心理。课堂上,大胆尝试,精心设计,科学安排时间,合理安排教学结构,保证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课堂自习时间大约5~10分钟,小组讨论大约10~15分钟,全班分享大约10~15分钟,教师总结讲授大约10~15分钟)。在课堂上安排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学,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和组织形式。当然,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和讨论时间,并不一定能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那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起到教学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教会学生“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通过经常性的自学,进行独立思考,慢慢地就能养成自学的习惯,,而良好习惯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居于主动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想学、乐学。我们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讨论,是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最重要环节。

讨论,是对学生自学成果的检验,是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说,在教学方法,“应提倡用启发诱导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教材(知识)的中心问题各抒已见。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了参与讨论,必须认真自学教材,圈点勾划。听别人发表意见时必须仔细思考、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时又必须据理力争。讨论可以集思广益解决疑难。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既解决疑难,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讨论,学生会意识到,学习不是被动地听,而是积极地参与。

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上,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实行组长负责制。每个小组有4~6名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发现问题,用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在讨论环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就体现在参与学生小组的讨论,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小组长的作用就体现在小组的组织,小组长肩负着“小老师“的责任,要调动组内成员积极性,帮助学习困难的组员。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教学的过程一个学生学会了,就教另一个学生,另一个学生回来,再去教第三个学生,按照“即知即传人”原则实行下去,即可实现课堂上的生生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是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具体而可行的操作模式。学生的参与程度越高,主体性地位就越明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分享,是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也是最后环节。

自学是为了讨论,讨论是为了分享。学生通过自学教材知识,经过小组讨论分享组内成员的学习智慧,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带来了思想上激烈的碰撞,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理解,这些都需要分享。分享的成果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果体现,课堂应该是学生分享的舞台。新《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紧贴大家生活、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应该在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学生分享体验的机会。

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上,我们通过小组展示来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各小组根据老师事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将学生学习的成果、结论、感想、答案,通过讲解、解说、朗诵、歌唱等方式呈现在全班学生面前。不同的小组在分享中有争论、辩论、补充、修改、点评等,教师也不时地进行点拔和评价。整个过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可以减轻学生的担心体验失败心理负担,从而能吸引更多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学习成

果。在分享中,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去发展、去分析、去论证,然后给以适当的评价或点拨。从效果上看,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学生要发言分享,就必须在此前的自学讨论中深入研究和思考要分享的内容,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自学—讨论—分享”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在自学中理解,在讨论中反思,在分享中提高,从而课堂教材形变成学生“我参与我快乐”、“我交流我提高”、“我展示我发展”成长的舞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智力、品德、体力得到了全面发展。这也许正是新课堂改革的价值,就在于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主体性课堂教学的课改尝试

1、主体性课堂教学的课改依据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从而引起了新一轮教学改革浪潮,而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改革的最重要一环。新课改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的参与是主体性最直接的体现。所以,落实新课改就必须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上多下文章。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也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尊重个性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所以,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作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和组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落实主体性课堂教学,突破或摒弃传统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没有足够重视的弊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作用,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全面深化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2、主体性课堂教学的课改尝试

传统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接受式”、“被动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以讲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取。重灌输轻启发,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片面强调教师的作用,以教师为中心,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更有甚者,我们个别教师的课

堂教学,还往往停留于讲述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和纯理论的东西,只是“满堂灌”,久而久之,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学习热情,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就让教师和学生都大失所望。

二、对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

1、什么是主体性课堂教学

所谓主体,是与客体相对应的存在,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马克思认为,人在自觉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人的自觉的能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主体,也就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的特征。主体性课堂教学, 是指在教师引导下, 通过课堂教学, 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活动。主体性课堂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它的核心是强调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真正视为能动的、独立的个体,以教育促进他们主体性的提高和发展。这也是新课改极力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

2、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特征

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主体性是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展现和发挥。主体性课堂教学在主体教育观念的指导下,重新认识和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以下特征:

(1)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表现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翁意识,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

(2)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表现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积极自觉地并且主动参与的态度。

(3)学生合作学习富有创造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意味着独立思考、求新求异、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等,富有创新精神。

3、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育学研究证明,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领导下的认识过程,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作用是影响教育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方面,是外部条件,即外因。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能动的主体作用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内部根源,即内因。正所谓“老师讲地好,不如学生学地好”,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教学过程的本质所决定的;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基础。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是在教师的引导

下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但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突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很显然,没有学生主体的主动性,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便毫无意义。所以说,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的主动性,才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水平有限,本文对主体性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只是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看法,希望得到广大的专家学者和思想品德教师的批评指正。但是我相信,主体性课堂教学将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教师教学是一种引领和带领的过程,而学生则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被认为是一种自主的行为表现,是指学生从事学习和交流活动的能力和自由决定和有机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的表现,是学生在学习和交流活动中充分发挥积极性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和学习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将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次,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呈现出课堂的主宰者风范,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真思考、合作学习,坚持独立完成任务等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这是因为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也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创新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问题和探索未知领域。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协作,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张金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彻底转变思想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说到底就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学生只是观众,处于完全的被动状态,所以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必须转变角色,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素质教育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它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创新意识的发展。不仅老师要转变观念,学生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从多方面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并逐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是民主、平等、和谐的,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学生才能把老师当成良师益友。为此,教师要不断改善自我,不自高自大,放下架子,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从心底产生与学生交友的愿望。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积极健康地发展,老师的主导地位才能发挥出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 三、创造条件,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独立思考是最根本最有效的。要做到这一点,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创造条件,优

化措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1、给学生开辟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 学生一直习惯了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模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一些课文放手让学生准备、设计,上台讲给其他学生听,并让学生作出评价,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就很有意义,把课本中抽象的人物搬上讲台,学生自编自演,老师只起指导作用。如让学生自编自演《九色鹿》《奴隶英雄》等,这样通过这些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2、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的体验。这样学习必然会事半功倍,而受逼迫的被动学习必定是事倍功半。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凭笔者这只言片语是难以详尽的,我们还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引言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的一 个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味着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和参与的机会,从而实现有效的学习和发展。本文将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2.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忽视的。每个学生 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具有不同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些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3. 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价值观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包括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价值观。不 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价值观,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价值观,通过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通过个别沟通、小组讨论、作业设计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包括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不应该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是应该被鼓励主动思考、探索和创造。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5. 提供充分的表达和参与机会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包括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和参与 的机会。学生应该被鼓励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项目设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和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采取以 下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更新教师的教育观点,强化师生两方面的意识,确保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备课、组织教学中注意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 随著教育教学的持续深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髙素质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时代呼唤创新精神,时代呼唤要创新人才。不过,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是课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一、转变一种观点 要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有准确的教育观。作为教师,不可能没有教育观,不同的是,教育观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是错误的还是准确的,是陈旧的还是先进的。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满堂灌”、“填鸭式”的以“教”为中心的教育观,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水平,重教法轻学法,重理解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重继承轻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管教不管学,以讲代导,只“灌”不引,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被动地听讲,其思维按教师既定的格式实行,依赖性强,只充当知识的存储器,缺乏获得知识的水平和创造力。这种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点与现代的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点相违背,与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不相适合。所以,必须从思想上彻底转变这种教育观点变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点为现代的先进的教育观点。具体是变重视教师为重视学生,变重知识轻水平为知能并重,变重教法为重学法,变重认知为重发展,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继承为重创新。

二、强化两点意识 有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观点,还必须在师生的头脑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的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用这些意识去指导教学, 否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只能是一句口号。 1、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的意识。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明确各自在课堂教学中应处什么位置。因为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行为,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目的。没有学生的参与,就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不但教师要转变观点,有主体和主导意识,而且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摆正学生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积极参与,使学生自己成为勤于思,乐于质疑,善于学习的主体,使学习成为自觉、自愿、自主的行为。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什么角色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生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教师的角色作了这样的论述:“教师的职责一越来越少的是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是激励思考;除了他们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多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协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拿出现存真理的人。”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励学生释疑解题,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成为真正意义 上的学习主人。总来说之,教师的作用就是“组织”、“启发”、“引导”、“激励”。正所谓“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 2、强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作者:————————————————————————————————日期: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中学语文论文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 柳春芳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新课程建设高效课堂背景下,语文课堂看似热闹起来了,但仔看细嚼,废时低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根源还在于教师自身对“教”与“学”没有摆正位置,重教轻学,学生主体地位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教学中做好“四抓”:一抓读书,二抓教路、学路的切入点,三抓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四抓课堂激励评价。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积极主动参入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实效。 一、抓读书,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在积极朗读活动中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会读、乐读,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反观当今的语文课堂,朗读成为了学生极不乐意的事情,即使读,也是在老师的命令下读一读,至于为什么读,读出什么,明白的人不多。老师如何来抓读书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阅读教学实效呢? 首先要抓好课前的预读。预读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预读可以让学生有充分与文本接触时间。学生在预读中自行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可获得个人的初步理解、体验,在预读中不断提出疑惑,就有了目标。带着目标的期待去学习,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体现。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读中提出的疑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读书课,在读中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在读中体验读书的快乐,在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