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 教学大纲

周三多管理学教学大纲

周三多管理学教学大纲

周三多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组织管理和领导力的学科,它探讨了如何有效地管理

组织中的资源和人力,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这门学科的教学大纲是为了帮助学

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本文将介绍周三多管理学教

学大纲的内容和重点。

一、导论

在周三多管理学的教学大纲中,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管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

以及其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学生将了解到管理学的核心概念,如组织、管理、

领导力等,并探讨了管理学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

二、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是周三多管理学教学大纲中的重要部分。它涵盖了组织结构、文化、

变革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如功能型、分工型和矩

阵型等,并了解到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和员工行为的影响。此外,学生还将了

解到组织变革的原因、过程和管理方法。

三、领导力与管理

领导力和管理是周三多管理学教学大纲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学生将学习不同

的领导理论和风格,并了解到领导力对组织成功的重要性。此外,学生还将学

习到管理者的核心技能,如决策、沟通和团队管理等,并了解到这些技能在实

践中的应用。

四、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周三多管理学教学大纲中的一个关键领域。学生将学习到招聘、

培训、绩效评估和员工福利等方面的知识。他们将了解到如何有效地管理人力

资源,以满足组织的需求,并了解到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满意度和绩效的影响。

五、决策与创新

决策与创新是周三多管理学教学大纲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将学习到不同

的决策模型和技术,并了解到创新对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性。此外,学生还将学

习到如何促进创新和有效地进行决策,以推动组织的发展。

六、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周三多管理学教学大纲中的最后一个主题。学生将学习到个体行为、团队动力和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他们将了解到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模

式和动机,并了解到团队合作和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总结

周三多管理学教学大纲涵盖了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领域。通过学习这门学科,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

坚实的基础。同时,这门学科也为组织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和领导力资源,帮助

组织实现其目标并提高绩效。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周三多《管理学》第四版教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教学目的:明确管理的定义及职能,并了解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了解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重点:管理的定于与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西方的主要管理理论。 教学难点:管理的艺术性理解;西方主要的管理理论的发展。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 计划课时:4课时。 课程导入 1 通过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典型代表人物的介绍,引入管理、管理者的概念,给大一新生初步的管理学的印象。通过日常生活中典型事例的介绍,引入“管理无处不在”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课程大纲:总共包括六篇十八章的内容。 第一节管理活动 1、管理的定义:介绍对福莱特、罗宾斯、刘易斯等人对管理学的定义以及本书对管理学的定义。

2、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 管理者的角色: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者十种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4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第二节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孙子兵法、周礼、田忌赛马等。 2、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劳动分工与经济人观点(2)小瓦特和博尔顿:科学管理制度 (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4)欧文的人事管理制度 (5)巴贝奇、亨利汤、哈尔西等人对工资报酬的研究 3、管理理论的形成 (1)管理活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关系 (2)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3)行为管理理论:梅奥 的霍桑实验、行为科学(4)数量管理理论: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 (5)系统管理理论:运用系统理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6)权变管理 理论:产生于20C70年代,强调组织与环境相适应(7)全面质量管理:20C 八九十年代,应用于日本,形成理论与美国 4、 20C 90年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1)学习型组织: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的《第 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2)精益思想(3)业务流程再造 (4) 核心 能力理论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学提纲(周三多第五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要点与题纲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2:依存性 3: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短缺 2 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1916年提出 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 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1964年提出 7:管理就是决策。--1978赫伯特。西蒙 ◆◇管理的概念◆◇ 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 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 d:协调的中心是人 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二:◆◇管理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 为统治阶级服务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二:管理者的职能 卡次◆◇管理者三种技能◆◇ (一)技术技能 (二)人际技能 (三)概念技能 第三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一)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 (二)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 (三)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四)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 (五)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六)XX--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 (七)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两个要点1:预测2:运筹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教案 课程学时: 51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教材:《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概述: 《管理学》是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阐明组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为组织的经营提供一种指导框架。《管理学》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三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力、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管理的职能活动;第三层次是管理应用。 二、课程目的: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内容认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方法: 文献阅读、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个人与小组书面报告、 四.考核方法: 课堂参与:10% 平时作业:20% 期末考试:70% 导论:面向21世纪的管理学 1.1.管理学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 美国管理学家出自于实践,他们用Exciting 来表达。因为探究如何从一个小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成为一家巨人公司,并培养出众多杰出的人员,造就一个世界首富的企业家,这样一个过程,其中的奥妙在何出,我们如何才能作出如此绩效?--兴奋 《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其组织。管理出效益,邯郸钢铁公司成本管理产生了巨大的效益,芜阳钢铁厂五下邯钢学习,未能学成。 2.2.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首先,任何组织的管理好坏都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汽车上时,你会抱怨公交公司的管理太差;当你在学校学期初交学费,非常的混乱,或者丢失了钱

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第四版)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开课系部:商务系管理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Management 课程层面: ①通识教育②专业基础③专业方向④专业技能 课程性质:①必修②选修 课程总学时:51 课堂讲授学时:51 课外实践学时: 0 总学分: 3 周学时: 3(1-17周) 开课学期:电子商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会计电算化、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第2学期 推荐使用教材:《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教材编者:周三多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版次: 2004年第四版 推荐参考材料: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首先把《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门课程,向学生交代清楚管理的基本知识、学科体系、基本原理,同时以时间为线索介绍管理学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然后,课程的主体是以管理职能为框架,按照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顺序,分别介绍该职能的含义是什么,该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其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履行该职能的原则、程序、方法有哪些等。通过这样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每一职能的主要内容,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通过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大家明白,管理学不仅告诉人们如何正确地做事情,而且要知道如何做正确的事情。 二、教学对象 本课程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对象是本学院商务系各专业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以及对管理感兴趣的其他专业生生。

三、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以企业为代表的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体现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他们认识、理解实际管理活动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同时在掌握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后,又可以指导他们将来的实际工作。对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了解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演变,掌握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线条和趋势,熟悉以职能为框架的各管理理论的概念、原理、程序、方法等基本内容;同时,能运用所了解和掌握的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四、教学安排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1400201303 二、课程名称 管理学 三、课程类型 理论课 四、开课系(部) 物流管理 五、大纲说明 1.学时、学分数、课程性质、考试方式、成绩评定 《管理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所讲授的是各类组织管理活动的原理和一般规律, 是经济与管理两大类学科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是经济与管理类人员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因此, 《管理学》课程是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该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最新发展,而且能够运用基本原理指导现实中的实践,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总体思路是以管理的基本职能为主线展开的,分别阐述各职能的基本原理,概念、性质、内容以及执行的方法和手段。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的是管理思维和学习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从而发挥学生在《管理学》中所学习的创新思想,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 3.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管理学》课程通常安排在专业核心课之前开设,直接起到为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的作用。后续课程包括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

管理、物流管理等课程。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管理的概念、性质及特征,管理者的定义和分类,管理者的角色,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解管理基本职能的具体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管理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管理的概念和性质 2.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3.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4.管理的基本原理 难点: 1.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2.管理的基本原理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与管理者 一、管理的界定 二、管理的普遍性和必要性 三、管理者的职责 四、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要求 五、管理工作的评判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和职能 一、管理的性质 二、管理的职能和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第三节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管理原理的特征 二、系统原理 三、人本原理 四、责任原理 五、效益原理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复习提纲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总论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概念:指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有效的完成工作的过程第五版定义为: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智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 ✧ 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在现代管理活动中占特殊地 位)、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 管理的职能(法约尔第一提出管理有5项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创新 1:决策: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制定目标、行动) 2:组织:组织、领导、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设计、授权) 3:创新:贯穿于管理职能的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管理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者三种技能:罗伯特·卡次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基层>中>高层)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对所有层次的管理重要性大致相同)3: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其科学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其他的如:甘特图(计划图) 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会活动○4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经营、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命令5:统一领导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7:人员的报酬要公平8:集权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保持稳定13:主动性14:集体精神 精益思想:精益生产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时建

管理学要点提纲(周三多第五版)第四篇领导

管理学要点提纲(周三多第五版)第四篇领导 第四篇领导 第十三章领导和领导者 第一节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一:领导的含义 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领导的要素◆◇ 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 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二:◆◇领导的作用◆◇ 1:指挥作用 2:协调作用 3:激励作用 第二节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一:领导者素质及条件 (一)思想素质 (二)业务素质

(三)身体素质 知识:1: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2:懂得管理的基本原理 3: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知行业发展方向。 4:懂得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学和人才学5:应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 业务技能:1: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念能力。 2:决策能力 3: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 4: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 5: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6:知人善任的能力 二:◆◇经济全球化对企业领导指出的新要求◆◇ 建立远景、信息决策、配置资源、有效沟通、激励他人 人才培养、承担责任、诚实教育、事业导向、快速学习 三:领导集体的构成 (一)年龄结构 (二)知识结构 (三)能力结构 (四)专业结构 第三节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一: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1:专权型领导 2:民主型领导 3:放任型领导 二:◆◇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美国学者坦南鲍姆提出了"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 1:经理作出并宣布决策 2:经理"销售"决策 3:经理提出计划并允许提出问题 4:经理提出可以修改的暂定的计划 5:经理提出问题,征求建议,作出决策 6:经理决定界限,让团体作出决策 7:经理允许下属在规定的界限内行使职权 三:◆◇管理方格理论◆◇--布莱克、穆顿提出 --该理论用一张方格图来表示,在此图上,横轴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纵轴表示对生产的关心。每一轴划分为9个小格,第一格代表关心程度最低,最后一格代表关心程度最高。 如图书本p496页--列举了5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9.1型方式(任务型)只注重任务的完成,不重视人的因素。这种领导是一种专权式的领导。 1.9型方式(乡村俱乐部型)即特别关心职工,持此方式的领导者认为,只要职工精神愉快,生产自然会好。 5.5型方式(中庸之道型)既不过于注重人的因素,也不过于注重生产的因素,努力保持和谐和协调。 1.1型方式(贫乏型)对职工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都很差,这种方式无疑会使企业失败 9.9型方式(团队型)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都达到了最高

(完整版)管理学(周三多第三版)(打印版)

第1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管理的定义、五种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职能:信息、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各种管理职能的关系: 1)信息获取是其他管理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 2)决策既与其他管理职能有所交叉,又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依据. 3)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4)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 5)管理就是这些职能的不断循环 2、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的代表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管理理论最早出现在西方,西方的管理理论可以划分为如下分支(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亨利· L.甘特等。 a.泰罗的贡献(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基本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b.其他人的贡献 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 甘特:创造了“甘特图",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 2)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代表人物有: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林德尔·厄威克和切斯特·Z.巴纳德等。 a.法约尔的贡献(“5+6+14”): 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14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b.韦伯的贡献: 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其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 c.巴纳德的贡献: 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为“社会系统学派”理论奠定了基础。 ●行为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1)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主要内容: 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c.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

周三多管理学内容

第一篇总论 1.管理的定义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属性; 4.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古典管理理论 7.行为管理理论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1.四种道德观:功利观、权利观、公平观、综合观 2.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 2以社会利益为重 3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视人为 目的 5.超越法律 6.自律 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3.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一、道德发展阶段二、个人特征三、结构变量四、组织文化 五、问题强度 4.提高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一、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二、建立道德准则三、设定工作目标四、对员工进 行道德教育五、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六、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5.两种社会责任观:1、古典观纯经济观:认为企业只应对股东负责,只要使股东的利益得到满足就是具有社会责任的表现,至于其人的利益则不是企业所要管的和所能管的. 2、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 1.国际化经营的内涵: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 特征: A.跨国界经营 B.多元化经营 C. 资源共享 D. 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动机:一利用优势能力二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三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四抵御和分散风险五对竞争对手进行反 2.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跨国经营者需要在全球一体化压力和当地化反应间进行权衡,选择最佳的竞争战略; 3.全球战略的选择:国际模式多国模式全球模式跨国模式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1.信息的定义:数据经过加工后得到的结果 2.有用信息的特征:高质量、及时、完全 3.信息系统的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 4.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120世纪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1.基本任务:⑴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关物料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相关需求;⑵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二20世纪70年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1.闭环MRP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形成一个闭的系统;2.闭环MRP则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5.MRPⅡ的主要成就:集成企业经营的主要信息其一,在物流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向物料管理延伸,实施对物料的采购管理,包括采购划、进货计划、供应商账务和档案管理、库存账务管理等;其二,由于系统已经记录了大量的制造信息,可在此基础上扩展到产品成本算、成本分析;其三,主要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大纲的依据是客户订单,因此向前可以扩展到销售管理业务; 6.ERP:1、功能介绍 A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 B 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 C 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D 支持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XXXXXXXXXXX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学分:4 适用专业: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管理、经济课程的理论基础。本课程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主要讲授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 本课程目的是以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注重管理实践能力的运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学科性质; 2.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熟悉各种管理学派的产生背景和应用特点; 3.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职能的基本概念、理论、程序、模式和方法;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书面的和口头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管理课程的基础。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4学分,建议开设56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陈嘉莉,《管理学原理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主要参考书: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孔茨、韦里克,《管理学》(第十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4.芮明杰主编,《管理学现代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5.W?H?纽曼,小C?E?萨默,《管理过程——概念、行为和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95年。 6.P?F?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工人出版社,1989年。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管理学的交叉性和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专题讨论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以现实问题导入和基本理论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知识传授和案例分析,加深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 为了达到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学目的,要求安排一定量的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和手段上要求借助多媒体立体教学手段(如借助音像资料,或网络资源),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能力,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章导论(6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解管理的概念、特征和性质; 2.掌握管理的职能; 3.掌握管理者和管理对象;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管理的涵义 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 共同目标 定义: 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 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即正确地做事 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即做正确的事 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 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 3)牺牲效率的效果 [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答:有效果,无效率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 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 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共同的目标 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 3、操作者: 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 包括中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 基层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 法约尔: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周三多管理学大纲

管理学大纲(宿州学院专升本) (一)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掌握: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2.熟悉: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3.了解:人类的管理活动。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1.掌握: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2.熟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3.了解: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1.熟悉:管理原理的特征。 2.了解: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 第四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1.掌握: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2.熟悉: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企业的社会责任。 3.了解: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二)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1.了解:管理的方法。 第六章决策 1.掌握:决策的方法。 2.熟悉:决策的类型,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 3.了解:决策的含义、原则、依据,决策的理论。 (三) 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1.掌握:计划编制过程。 2.熟悉:计划的类型。

3.了解: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四)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1.掌握: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再造。 第九章组织设计 1.掌握: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 2.熟悉: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3.了解: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分权及其实现途径。 第十章人员配备 1.了解: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1.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直线与参谋,委员会。 第十二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1.掌握:组织变革的动因。 2.熟悉: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变革类型和目标,组织变革的内容。 3.了解: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第十三章领导与领导者 1.掌握: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2.熟悉: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3.了解:领导艺术。 第十四章激励 1.掌握:激励理论。 2.熟悉:激励的性质。 3.了解:激励实务。 第十五章沟通 1.掌握: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2.熟悉:沟通的过程与类别。 3.了解:冲突与谈判。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 课程编码:6362X004学分:3学分总学时:51 说明 【课程简介】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管理学》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概论、管理学发展史及主流理论和代表性观点、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内容。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管理学原理》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 财管专业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并能够掌握组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与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先修课程要求】 经济学 【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使学生在理论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和实际工作能力。 【学习总量】 总学时51学时,其中理论51学时,实践0学时,实验0学时。学生自主学习18学时,另行安排。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部分习题、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等,应用部分多媒体的课件辅助教学。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管理学》丁波科学出版社,2013.6 参考书:【1】《管理学》[美]斯蒂芬·P·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报社,2000.4 【2】《管理学原理》杨文士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 【3】《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大纲内容 第一章管理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管理的概念、特征、以及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理解:管理的性质、管理理论的形成以及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掌握: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运用:分析运用管理的性质、特征以及管理者技能等。 【内容提要】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概念

周三多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学 课程编号:13101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总学时:51 总学分:3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管理学是我院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各项管理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为研究对象,以一般管理过程的各项职能为框架,全面介绍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同学们对管理、管理者、管理科学等形成系统认识,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了解国内外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形成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管理学的四大职能,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培养学生在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会从管理学知识的学习中获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及案例分析法来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选择板书结合PPT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总成绩采用百分制,其中期末卷面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六、课时分配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的产生、为什么学习管理学、如何学习管理学等问题,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特点,掌握管理的含义、特征,管理的职能、性质、管理者的分类、角色、技能,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1.1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1.2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1.3 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教学重点】 管理的含义、职能,管理者的角色、技能 【教学难点】 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技能 【学时数】 讲授2学时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 考纲加答案

2021年专升本?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第一章概论 〔一〕管理活动 1.管理的定义所谓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或自然人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方案,组织,控制,领导,创新等一系列新活动,来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方案组织控制领导创新 3.管理的属性自然属性:不因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只与生产力开展水平相关的属性。 它是为了组织的共同生产而产生的。它反映了社会协作劳动过程本身的要求,力求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以保证社会结合的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社会属性:不同的生产关系、不同的社会文化都会使管理思想、管理目的以及管理方式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从而使管理具有特殊性和个性。它是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形态中统治阶级的要求,受到生产关系或经济根底的影响和制约。按统治阶级意志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管理者 1.管理者的分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 2.管理者的角色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诊断技能分析技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开展 〔一〕传统管理理论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亚当·斯密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和分工理论,构成了管理学的理论前提和技术前提。 对于管理学来说,必须从人的本性和动机出发来构建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斯密提出的分工思想,直接导致了管理学的诞生 2.罗伯特·欧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自相矛盾的人物; 提出生产中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3.查尔斯·巴比奇〔英国〕开展了斯密论点,提出了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学方面问题,为以后20世纪开展的流水线提供根底。提出按照生产效率不同来确定报酬的具有刺激作用的制度,是巴贝奇作出的重要奉献。 1、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 2、按照生产效率及所作奉献分得的利润; 3、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而所应给予的奖励。 4.麦克考勒:倡导制度管理。强调逻辑注意原那么和秩序,具有典型的契约文化特征 〔二〕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和科学管理理论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开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观点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到达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泰罗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异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5:使管理和劳动别离,把管理工作称为方案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2.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加以补充的。 “组织理论〞的中心问题:组织结构和管理原那么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 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平安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方案、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4条原那么1:分工 2:权力与责任3:纪律 4:统一命令 5:统一领导 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 7:人员的报酬要公平 8:集权 9:等级链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保持稳定13:主动性14:集体精神 法约尔的奉献: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那么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 3.韦伯与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 1组织中的人员应具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2组织的结构是一层层的控制体系3人与工作的关系4成员的选用与保障5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6成员的工资及升迁 〔三〕行为科学理论 1.梅奥的人群关系论人群关系论〔代表人:梅奥〕 霍桑试验1924-1932目的: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经 过程:试验首先从变化现场工作的照明强度着手。研究人员将参加工作的工人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控制组。控制组一直在平常的照明强度下工作,而试验组那么给予不同的照明强度。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增大时,试验组的生产增长比例与控制组大致相同,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降低时,试验组的产量明显下降。试验说明,照明度的一般改变不是影响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后来再进行其他方面的试验。 观点: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和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

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和方法 第一篇总论 1.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知识性,依存性。 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社会责任,而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3.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4.管理性质: ①自然属性 a: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b: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c:管理也是生产力。 ②社会属性 a:管理从来就是为国家当局,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服务的。 b:企业的管理属性已经多元化了。 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对策利器求实节俭法治 7.西方早期管理思想要点: 英国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理论 英国查理•巴贝奇——“边际熟练”原则。 8.科学管理理论思想: 美国弗里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法国亨利•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六职能:技术,经营,财务,会计,安全,管理) 9.“行为科学”学派:埃尔顿•梅奥人群关系论 霍桑实验:是要找出生产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途径。 主要观点: ①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②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③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④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主要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x,y理论 10.“管理科学”理论的特点: ①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的好坏作为评级标准; ②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 ③依靠计算机进行管理;强调使用科学的理论和管理方法。 11.“决策理论”学派美国赫伯特•西蒙 主要的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①产权关系明晰。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出资者;企业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复习提纲(本人精心整理)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复习提纲(本人精心整理) 周三多《管理学》考研复习提纲 注:以高教版为主,复旦版为辅 第一篇总论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各项职能活动,对包括人员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协调的过程。 补复旦版: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应当有效;本质是协调;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2、欧文罗伯特·欧文是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人事管理之父”,因其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他曾在其经营的一家大纺织厂中做过试验,内容包括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改善生活条件、发放抚恤金等,目的是探索对工人和工厂所有者双方都有利的方法和制度。 3、泰罗(泰罗制) 弗雷德里克·泰罗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奠基人,“科学管理之父”。最根本的贡献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树立新的管理哲学、采用科学工作方法并推行相应的管理制度。)代表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泰罗及其他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泰罗制) 4、甘特 亨利·甘特是美国管理学家、机械工程师,他的主要贡献在于计划和管理技术方面。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了“甘特图”,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另一贡献是提出了优于泰罗的“差别计件工资制”的“计件奖励工资制”,即对于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除了支付给他日

工资,超额部分还以计件方式发给他奖金;对于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工厂支付日工资。 5、法约尔 亨利·法约尔是法国一家大型煤矿公司的管理者,“经营管理之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他被公认为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其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6、韦伯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组织理论之父”。他对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7、官僚制 “官僚制”又称为“科层制”或“理想的行政组织”,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其实质是在于以科学确定的“法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提供基本的约束机制,即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 8、巴纳德 切斯特·巴纳德是美国管理学家,“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他认为,经理人员是组织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其职能主要包括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明确组织的目标等方面。他还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9、梅奥 埃尔顿·梅奥是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人群关系论的代表人物。他领导了霍桑试验中后期的重要工作,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开辟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道路。 10、霍桑试验 1924—1932年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在芝加哥附近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包括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等四个阶段。最初的目的是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