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

2.掌握企业的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

3.理解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4.掌握企业的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

•企业的组织结构概述

•企业的职能划分及其作用

2. 企业的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

•企业的管理层次

•企业的管理职能和作用

3. 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管理的定义和内涵

•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 企业的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

•企业决策的基本流程

•决策者的角色和影响

•常用的决策方法和工具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讲授式教学方法

2.投影仪和幻灯片展示教学内容

3.课堂互动和讨论

四、教学步骤

1.上课前,教师将幻灯片分享给学生,供学生预习

2.上课时,教师讲授教学内容,提醒学生注意重点

3.在讲授的过程中,适时停下来与学生互动并进行讨论

4.教师通过案例和实际例子说明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

5.课堂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和

五、教学评估

1.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

2.学生课堂参与和表现的情况

3.学生课后和反思的情况

4.学生提问和答疑的内容和质量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企业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管理层次和职能、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我也发现教学中需注意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教学效果更佳。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复习思考题: 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答:自古至今,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目的性。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理想,他们不仅为自己的预期目的和理想去奋斗,并且还往往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共同的努力。甚至可以说,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渐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需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人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从远古开始,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部落。后来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发展为许多集团、民族和国家,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组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之间进行着愈来愈细的社会分工。同时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尽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各个集团、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经常充满着矛盾、冲突和斗争,但始终没有改变人类必须相互依存的特点,并且使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等各种社会组织日益严密和完善。 (3)知识性。人类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能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科学技术愈发达,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愈专门化,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人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必要性。从另一方面看,尽管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千差万别,但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认识世界和决定自己的行为。因而,就有可能使人们能够逐步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客观规律,包括处理人和自然及人和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规律。随着人类知识的逐步积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使人类社会的各种管理组织、制度和方法也日趋完善,人们终于有能力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发展、建立起各种强大的社会组织。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其内涵包括: 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管理学》教案 课程学时: 51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教材:《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概述: 《管理学》是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进行研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阐明组织进行经营活动和组织活动的一般规律,为组织的经营提供一种指导框架。《管理学》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三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人力、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管理的职能活动;第三层次是管理应用。 二、课程目的: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框架基础上,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内容认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方法: 文献阅读、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个人与小组书面报告、 四.考核方法: 课堂参与:10% 平时作业:20% 期末考试:70% 导论:面向21世纪的管理学 1.1.管理学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 美国管理学家出自于实践,他们用Exciting 来表达。因为探究如何从一个小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成为一家巨人公司,并培养出众多杰出的人员,造就一个世界首富的企业家,这样一个过程,其中的奥妙在何出,我们如何才能作出如此绩效?--兴奋 《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其组织。管理出效益,邯郸钢铁公司成本管理产生了巨大的效益,芜阳钢铁厂五下邯钢学习,未能学成。 2.2.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首先,任何组织的管理好坏都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汽车上时,你会抱怨公交公司的管理太差;当你在学校学期初交学费,非常的混乱,或者丢失了钱

(完整版)管理学(周三多第三版)(打印版)

第1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管理的定义、五种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职能:信息、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各种管理职能的关系: 1)信息获取是其他管理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 2)决策既与其他管理职能有所交叉,又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依据. 3)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4)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 5)管理就是这些职能的不断循环 2、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的代表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管理理论最早出现在西方,西方的管理理论可以划分为如下分支(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代表人物有: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亨利· L.甘特等。 a.泰罗的贡献(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基本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b.其他人的贡献 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 甘特:创造了“甘特图",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 2)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代表人物有: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林德尔·厄威克和切斯特·Z.巴纳德等。 a.法约尔的贡献(“5+6+14”): 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14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b.韦伯的贡献: 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其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 c.巴纳德的贡献: 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为“社会系统学派”理论奠定了基础。 ●行为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1)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主要内容: 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c.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

周三多 管理学内容

第一篇总论 1.管理的定义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属性。 4.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古典管理理论 7.行为管理理论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1.四种道德观:功利观、权利观、公平观、综合观 2.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2)以社会利益为重 (3)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 视人为目的 (5).超越法律 (6).自律(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3.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一、道德发展阶段二、个人特征三、结构变量四、组织文化 五、问题强度 4.提高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一、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二、建立道德准则三、设定工作目标四、对员工进 行道德教育五、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六、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5.两种社会责任观:1、古典观(纯经济观):认为企业只应对股东负责,只要使股东的利益得到满足就是具有社会责任的表现,至其他人的利益则不是企业所要管的和所能管的. 2、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 1.国际化经营的内涵: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特征: A.跨国界经营 B.多元化经营 C. 资源共享 D. 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动机:(一)利用优势能力(二)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三)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四)抵御和分散风险(五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 2.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跨国经营者需要在全球一体化压力和当地化反应间进行权衡,选择最佳的竞争战略。 3.全球战略的选择:国际模式多国模式全球模式跨国模式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1.信息的定义:数据经过加工后得到的结果 2.有用信息的特征:高质量、及时、完全 3.信息系统的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 4.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1)20世纪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1.基本任务:⑴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相关需求);⑵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生产(订货)的时间(二)20世纪70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1.闭环MRP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划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2.闭环MRP则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5.MRPⅡ的主要成就:集成企业经营的主要信息其一,在物流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向物料管理延伸,实施对物料的采购管理,包括购计划、进货计划、供应商账务和档案管理、库存账务管理等;其二,由于系统已经记录了大量的制造信息,可在此基础上扩展到产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其三,主要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大纲的依据是客户订单,因此向前可以扩展到销售管理业务。

周三多的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学 课程编号:13101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总学时:51 总学分:3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 2、课程性质与任务 管理学是我院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各项管理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 为研究对象,以一般管理过程的各项职能为框架,全面介绍管理的基本思想、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同学们对管理、管理者、管理科学等形成系统认识,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 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了解国内外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形成的发展,为进一步 学习专业课和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管理学的四大职能,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培养学生在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会从管理学知识的学习中获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及案例分析法来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选择板书结合PPT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总成绩采用百分制,其中期 末卷面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六、课时分配

七、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2 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的产生、为什么学习管理学、如何学习管理学等问题,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特点,掌握管理的含义、特征,管理的职能、性质、管理者的分类、角色、技能,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1.1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1.2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1.3 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教学重点】 管理的含义、职能,管理者的角色、技能 【教学难点】 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技能 【学时数】 讲授2 学时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管理的涵义 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 共同目标 定义: 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 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即正确地做事 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即做正确的事 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 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 3)牺牲效率的效果 [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答:有效果,无效率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 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 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共同的目标 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 3、操作者: 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 包括中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 基层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 法约尔: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周三多《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管理学原理 1、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 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主要有四个,环境、战略、技术与组织结构。 1环境。主要包括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两部分。一般环境主要包括对组织管理产生间接影响的诸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技术等环境条件。特定环境包括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直接影响的诸如政府、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等具体环境条件。 2战略。战略是指决定和影响组织活动性质及根本方向的总目标,以及实现这一总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3技术 4组织结构 6、非正式组织的含义、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企业人员在共同的过程中,相互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这就构成一个体系,称为”“非正式组织”。 (一)积极影响 1、满足成员的需要。非正式组织成员在本组织中可以获得“归属感”、“安全感”等需求的满足。 2、增强组织的凝聚力。非正式组织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心理性、情感性因素的需要,成员间的关系由其特定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并且非正式组织一般都有自己的“群体领袖”。 3、有益于组织成员的沟通。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十分快捷。 4、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非正式组织最基本的优点之一就是它辅助正式组织去完成工作。 (二)消极影响 1、这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从众行为”现象。由于非正式组织本身具有一套非成文性规范并以之对其成员施加压力,使其本身表现出一致向外的行动倾向。 2、这类组织中不允许有“标新立异”的成员出现。一旦出现这类成员,非正式组织将视其为“越轨者”,从而疏远并孤立这个成员,直至将之排斥出本组织,这将影响到整个组织的运行。 3、非正式组织中的成员在本组织中获得“归属感”、“安全感”满足的同时,一旦整个组织的结构功能发生变革或组织制度的变动危及到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其成员便会一致抵制这种变革,从而阻碍组织改革的进程。 4、此类非正式组织易于形成一种“集体思维”的模式。成员之间对群体内共同认可的规范准则持完全信任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心理相容”的趋势,并尽力对之做出一致的解释。 5、非正式组织成员间交往十分频繁,信息传递十分快捷,但易于导致小团体主义,对组织内的信息传递、人际交往、功能运作等往往产生阻碍甚至扭曲的反作用。 管理的涵义 定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和方法-问答题解析-第一篇总论-详细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简要介绍彼·德鲁克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①管理与所有权、地位或权利完全无关; ②管理是专业性工作; ③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的管理阶层; ④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 这一点淡化了管理的社会属性而片面强调了管理的自然属性。 2.简要介绍西蒙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 ①管理就是决策。 ②决策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调查阶段;制定方案;选择并执行方案;评价执行情况。3.简述系统论者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 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呈现 出一种新状态的过程。 ①任何社会组织都是若干单元或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 ②系统的发展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③管理职能就是根据系统的客观规律对系统施加影响; ④管理的任务就是使系统呈现出新状态,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4.归纳法有何局限性? a:一次典型调查只是近似于无穷大的总体中的一个样本,所以实证研究必须对足够多的对象进行研究才有价值; b:研究事物的状态不能人为地重复,管理状态也不能完全一样,所以研究的结论只是近似的。c:研究的结论不能用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只能用过去发生的事实来证明,但将来未必是过去的再现。 5.运用归纳法进行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时,应注意哪几点? a:弄清与研究事物相关的因素,并尽可能提出各种不相关因素 b:选择好典型,并分成若干类,分类标志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c:调查对象应有足够数量 d:调查提纲和问卷设计时应包括较多的信息数量,并作出简单明确的答案。 e: 对调查资料分析整理时应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6.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①自古至今,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 ②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问题。

(完整版)管理学重点整理周三多

一、总论 (一)、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管理的概念: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 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 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和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指生产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3、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萌芽和基础) 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4、科学管理理论(重要和奠基)——泰罗 1)工作定额: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有名的搬运生铁块实验 2)标准化: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 5、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对管理学的划分) 五大职能: 1)计划:预测未来并制定行动方案 2)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指挥:使企业人员发挥作用 4)协调:让企业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统一和谐 5)控制: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制定的计划和所有下达的命令 6、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试验 1)内容:工作场所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室实验、大规模访谈、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 2)、结论: 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二、决策与计划 (一)、决策与决策方法 1、决策的概念: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 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2、决策的原则: 1)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2)真是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拧订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3、集体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奥斯本 2)名义小组技术 3)德尔菲技术

周三多管理学课件第七章控制

周三多管理学课件_第七章_控制 第 7 章控制 6 3>. 1 控制概述 6 . 2 控制的过程与类型 6 . 3 控制的技术与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控制的概念及其与计划的关系。 2.明确控制的目的及导致控制更加重要的因素。 3.熟悉控制的过程、类型及关键控制点的使用。 4.掌握行为控制法、预算控制法、生产控制法等控制方法。 引言 麦当劳公司以经营快餐闻名遐迩。1955年,克洛克在美国创办了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其菜单上的品种不多,但食品质量高,价格廉,供应迅速,环境优美。连锁店迅速发展到每个州,至1983年,国内分店已超过6000家。1967年,麦当劳在加拿大开办了首家国外分店,以后国外业务发展很快。到1985年,国外销售额约占它的销售总额的1/5。在40多个国家里,每天都有1800多万人光顾麦当劳。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3万家连锁店,其中在中国有700家。 麦当劳金色的拱门允诺:每个餐厅的菜单基本相同,而且“质量超群,服务优良,清洁卫生,货真价实”。它的产品、加工和烹制程序乃至厨房布置,都是标准化的,严格控制的。它撤消了在法国的第一批特许经营权,因为他们尽管盈利可观,但未能达到在快速服务和清洁方面的标准。 麦当劳的各分店都由当地人所有和经营管理。鉴于在快餐饮食业中维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其经营成功的关键,因此,麦当劳公司在采取特许连

锁经营这种战略开辟分店和实现地域扩张的同时,就特别注意对各连锁店的管理控制。如果管理控制不当,使顾客吃到不对味的汉堡包或受到不友善的接待,其后果就不仅是这家分店将失去这批顾客及其影响人光顾的问题,还会波及影响到其他分店的生意,乃至损害整个公司的信誉。为此,麦当劳公司制定了一套全面、周密的控制办法。 麦当劳公司主要是通过授予特许权的方式来开辟连锁分店。其考虑之一,就是使购买特许经营权的人在成为分店经理人员的同时也成为该分店的所有者,从而在直接分享利润的激励机制中把分店经营得更出色。特许经营使麦当劳公司在独特的激励机制中形成了对其扩展中的业务的强有力控制。麦当劳公司在出售其特许经营权时非常慎重,总是通过各方面调查了解后挑选那些具有卓越经营管理才能的人作为店主,而且事后如发现其能力不符合要求则撤回这一授权。 麦当劳公司还通过详细的程序、规则和条例规定,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所有麦当劳分店的经营者和员工们都遵循一种标准化、规范化的作业。麦当劳公司对制作汉堡包、炸土豆条、招待顾客和清理餐桌等工作都事先进行详实的动作研究,确定各项工作开展的最好方式,然后再编成书面的规定,用以指导各分店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行为。公司在芝加哥开办了专门的培训中心汉堡包大学,要求所有的特许经营者在开业之前都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强化培训。回去之后,他们还被要求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公司的规章条例得到准确的理解和贯彻执行。 为了确保所有特许经营分店都能按统一的要求开展活动,麦当劳公司总部的管理人员还经常走访、巡视世界各地的经营店,进行直接的监督和控制。例如,有一次巡视中发现某家分店自作主张,在店厅里摆放电视机和其他物品以吸引顾客,这种做法因与麦当劳的风格不一致,立即得到了纠正。除了直接控制外,麦当劳公司还定期对各分店的经营业绩进行考评。为此,各分店要及时提供有关营业额和经营成本、利润等方面的信息,这样总部管理人员就

周三多《管理学》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之知识概要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2、管理的职能: 法国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美国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置、指导、控制。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 4、管理者的技能: 罗伯特·卡茨:(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 5、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1)工作定额;(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二)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A:法约尔:(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a技术活动;b商业活动;c财务

周三多《管理学》教案

周三多《管理学》第四版教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教学目的:明确管理的定义及职能,并了解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了解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重点:管理的定于与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西方的主要管理理论. 教学难点:管理的艺术性理解;西方主要的管理理论的发展。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 计划课时:4课时。 课程导入 1 通过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典型代表人物的介绍,引入管理、管理者的概念,给大一新生初步的管理学的印象。通过日常生活中典型事例的介绍,引入“管理无处不在”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课程大纲:总共包括六篇十八章的内容。 第一节管理活动 1、管理的定义:介绍对福莱特、罗宾斯、刘易斯等人对管理学的定义以及本书对管理学的定义。 2、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 管理者的角色: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者十种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4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第二节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孙子兵法、周礼、田忌赛马等。 2、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劳动分工与经济人观点 (2)小瓦特和博尔顿:科学管理制度 (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4)欧文的人事管理制度 (5)巴贝奇、亨利汤、哈尔西等人对工资报酬的研究 3、管理理论的形成 (1)管理活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关系 (2)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周三多管理学-第十三章--沟通

周三多管理学第十三章沟通 一、沟通及其作用 1、概念: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2、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3、人们希望通过沟通实现的主要目的:通过沟通向交往对象提供行为建议,通过沟通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激励或约束他人行为,通过沟通向上司、下属或合作单位提供与决策制定或执行有关的各种信息,通过沟通获得选择或组织进行与自己的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 ! 二、沟通的类别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 1、按功能划分: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 2、按行为主体来划分:个体间沟通与群体间沟通 3、按所借助的中介或手段划分: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体态语言沟通、语调沟通和电子媒介沟通等 … 4、按组织系统划分: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5、按方向划分: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6、按是否进行反馈: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三、沟通的过程 编码,发送者,解码,解码,接受者,编码,信息,噪音,反馈。 / 四、组织沟通 1、个体间沟通 组织中的个体间沟通是指组织中的个体成员间相互传递相关信息以促成行为与目标相互协调并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过程 体间沟通在组织中是最基本的协调工作 2、团队沟通

指组织中以工作团队为基础单位对象进行的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方式,团队的沟通结构既影响团队绩效又影响员工的满意度。对团队沟通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 ⑴团队沟通集权的程度 ⑵团队任务的性质 3、组织间沟通 组织间沟通简单地说就是组织之间如何加强有利于实现各自组织目标的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组织间沟通的目的在于,通过协调共同的资源投入活动,实现各方的共同利益。组织间沟通的重要基础,一般不是建立市场交易关系基础上的契约关系,而是建立相互信任的互惠关系。 ( 五、有效沟通的障碍 ⑴个人因素:有选择的接受;沟通技巧的差异 ⑵人际因素: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信息来源的可靠度;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似程度 ⑶结构因素: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空间约束 ⑷技术因素:语言;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信息过量 ~ 六、有效沟通的实现 ⑴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 ⑵培养“听”的艺术; ⑶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 ⑷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 ~ ⑸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 ⑹组成非管理工作组; ⑺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七、组织内冲突的原因 冲突是指由于某种差异而引起的抵触、争执或争斗的对立状态产生冲突的有因主要有以下三类:①沟通差异②结构差异③个体差异 】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教案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讲内容的讲授,使学生理解管理的含义,把握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也就是管理的基本内涵。 二、教学重点 管理的性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学科性质。 三、教学难点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四、教学内容和要点 了解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性质、特征及学习管理学的意义 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幻灯 六、3学时 第一节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1.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项特殊职能 2。管理也是生产力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1。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1.技术技能 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 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 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思考题: 1、管理的特性 2、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

3、学习现代管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各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特点、作用及代表人物. 二、教学重点 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历史和学术背景及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决策学派 四、教学内容和要点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幻灯 六、3学时 第一节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1.顺道2。重人3.人和4。守信5.利器6.求实7。对策8.节俭9。法治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分工论 2.查理•巴贝奇报酬原则与利润分配制度 3。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 (二)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其人 2。科学管理的实质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行为科学学派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三)中国现代思想发展的新趋势 思考题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第五版)压缩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3 第一节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管理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 2科技落后 3协调关系 4凝聚力 5信息网络三、管理的定义管理者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特征:1目的性2有效性3协调性(本质) 4过程性(职能) 第二节一、管理职能1决策(计划):制定目标、行动2组织:设计、授权3领导:指导、沟通、激励4控制:衡量、纠偏 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关系:相互渗透,循环往复二、管理的二重属性: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变化:1科技进步、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2职工持股3政府宏观调控4消费者利益和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节一、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二、管理者的技能(卡茨) 1 技术技能 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 第四节一、对象:管理原理与方法二、方法 1归纳法 2试验法 3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36 第一节一、中国传统思想二、要点1、宏观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货币管理等)2、微观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一)顺道(二)重人(三)人和(四)守信(五)利器(六)求实(七)对策(八)节俭(九)法治 第二节一、西方早期1、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强调“分工”和“经济人”以及“看不见的手”的作用。2、巴贝奇(英国)提出“边际熟练”原则,以技艺水平、劳动强度作为报酬依据。3、欧文提出“在工厂生产中重视人的因素”。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泰罗: “科学管理之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根本目的:提高工作效率2手段:用科学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核心问题:管理者与员工进行“精神革命”。提出五点管理制度:1科学操作方法,合理利用工时 2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3对工人进行科学选择和培训 4制定科学工艺规程 5管理和劳动分离。甘特:设计“甘特图”。吉布雷斯及他的妻子的“动作研究”。(二)对“泰罗制”的评价1 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创立科学管理方法 2. 提高生产效率 3. 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管理理论的创立基础 4局限性:“经济人”假设,忽视员工感情态度(三)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贡献:提出经营六职能: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十四项管理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命令5统一领导6个人服从整体7人员报酬要公平8集权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主动性 14集体精神(三)韦伯:德国社会学家,组织体系和组织原则新理论 第三节西方当代一、行为科学学派(一)来源: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科学管理“把人看成“经济人”; 行为科学“社会人”(二)早期理论: 人群关系论梅奥与霍桑试验目的: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提高劳动生产率。过程:照明强度等工作条件的试验。结论:1员工是社会人2士气是提高生产率关键 3存在“非正式组织” 4采用新型领导方法。(三)“行为科学”主要理论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观点(1) 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2) 需要有层次,某一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感情和归属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缺点:缺乏客观实际性2、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 传统观点:满意—不满意新观点: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不满意。激励因素:工作性质和内容。满足有激励作用。包括:成就感、受重视、提升、工作性质、个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 1. 第一篇总论 (6) 1.1.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6) 1.1.1. 1、管理的概念含义 (6) 1.1.2. 2、管理的职能 (6) 1.1.3. 3、管理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8) 1.1.4. 4、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8) 1.1.5. 5、管理者的角色 (9) 1.1.6. 6、管理者需要拥有哪些技能 (9) 1.1.7. 7、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9) 1.2.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10) 1.2.1. 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10) 1.2.2. 2、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11) 1.2.3. 3、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14) 1.2.4. 4、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 (18) 1.2.5. 5、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20) 1.3.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20) 1.3.1. 1、系统原理 (20) 1.3.2. 2、人本原理 (21) 1.3.3. 3、责任原理 (22) 1.3.4. 4、效益原理 (22) 1.3.5. 5、伦理原理 (23) 1.4. 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24) 1.4.1. 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 (24) 1.4.2. 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 (25) 1.4.3. 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 (25) 1.4.4. 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 (26) 1.4.5. 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 (28) 1.4.6. 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 (29) 2. 第二篇管理前提与本质 (30) 2.1. 第五章管理伦理 (30) 2.1.1. 1、有关伦理的几种观点 (30) 2.1.2. 2、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以下7个特征 (31) 2.1.3. 3、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 (32) 2.1.4. 4、改善伦理行为的途经 (33) 2.1.5. 5、伦理与效益的关系 (34) 2.1.6. 6、伦理行为的具体表现 (34) 2.2. 第六章组织文化 (35) 2.2.1. 1、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5) 2.2.2. 2、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 (36) 2.2.3. 3、组织文化的功能 (38) 2.2.4. 4、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经 (39)

周三多-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课程重点

决策与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管理学》(第四版)重点知识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只含本书1-13章课程,其中不包含第四章和第九章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管理活动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进一步解释: (1)载体:组织。 (2)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对象:相关资源。 (4)职能活动: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职能 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1.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 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三、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1. 人际角色:代表人、联络者、领导者。 2. 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 3. 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二)管理者的职能 1. 技术职能 2. 人际职能 3. 概念职能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1. 孙膑提出运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1.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2. 小瓦特:科学管理制度。 3. 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4. 欧文:人事管理。(因此欧文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5. 巴贝奇对工作方法的研究和对报酬制度的研究。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1. 代表人物:泰罗、甘特。 2.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工作定额。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二、行为管理理论 (一)梅奥与霍桑试验 1. 霍桑试验四个阶段 (1)工作场所照明阶段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3)大规模访谈 (4)接线板工作室试验 2.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企业责任 第一节管理与伦理道德 一、伦理道德的真谛 1. 伦理:为了相互协调,共同生产和生活而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真谛:“本性上普遍的东西”。 2. 道德: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 3. 天伦:家庭血缘关系的共同体。 4. 人伦:社会关系的共同体。 5. 意义 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社会中其体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任何社会任何组织要想长期生存,不仅要遵守法律,同时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 二、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 表现在四方面:

管理学周三多

一、什么是管理 1、管理management:我们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效率efficiency: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通常指的是“做正确的事”,即不浪费资源;涉及做事的方式; 3、效果effectiveness: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涉及结果,或者说达到组织的目标; 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二、管理者作什么 1、管理职能和过程 1基本职能 a、法约尔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学之父——法约尔 b、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2管理过程:是一组进行中的决策和工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管理角色

明茨伯格:10种角色;可组成三方面: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御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管理技能 1卡茨:管理者需要三种基本技能或者素质: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 2管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 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管理系统观念 系统观点可用来描述管理者做什么,因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在系统中,管理者协调各种工作活动以便实现组织的目标; 5、在不同的变化的环境中管理 权变观情境方式:因为组织不同,他们所面对的情境不同,因此可能要求不同的管理 方式 6、关于管理工作的多种观点的总结 职能观、角色观、技能观、系统观、权变观 7、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弗雷德·卢森斯 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 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通;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